美酒网 > 美酒常识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白酒文化多少年,中国酒文化多少年历史

本文目录一览

1,中国酒文化多少年历史

三千多年的历史。中国酿酒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酒文化起源于商周时代。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利用酒曲复式发酵法酿制黄酒。中国酒文化多少年历史酒与中国文化密切相关,酒产生后,就融入博大精深的河洛文化中,洛阳是中国酒文化的故乡。酿酒文化从中华五千年文明之前——史前时代开始,夏朝酒文化十分盛行,秦汉年间出现“酒政文化”。宋朝酒文化是唐朝酒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更接近我们现今的酒文化。

中国酒文化多少年历史

2,中国酒文化多少年历史

中国的酒文化历史悠久。酿酒业也已逾几千年。对酒的制作十分讲究,酿出了不少的中外享誉的好酒。我国有八大名酒:茅台汾酒五粮液剑南春古井贡酒、洋河大曲、董酒、沪州老窖。这些酒都久负盛名,深入人心。中国有着六千多年历史的酒文化,中国不但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同时也是拥有酿酒技术最早、品牌最多的国家之一。文明饮酒是酒文化的正确体现,现在国家提倡健康饮酒,正所谓小酌怡情,大酌伤身,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需要倡导文明饮酒、科学饮酒、理性饮酒的消费理念,创造一种健康、 时尚的消费潮流。

中国酒文化多少年历史

3,中国酒文化多少年历史

5000年了,始于皇帝时代。中国酿酒的历史渊源久远,最初起始于商、周时期,距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了。朱翼中的《酒经》称,夏朝初年,名为仪狄的一个官员用桑叶包饭酿成酒以此献给大禹,大禹饭后感到味道甘美,感慨道:“后代必有为了饮酒而亡国的。”于是下令禁止造酒,但此造酒之法仍在宫中暗暗流传。另据《说文解字》记载:古青少康初作萁帚,秫酒,少康,杜康也。”自古以来,文人学士多爱饮酒,因;而给酒起了许多雅名,如“金浆”、“琬液”、“琼苏”等,有些直接进入诗中。酒成为文人生活艺术中的重要内容。“李白斗酒诗百篇”,酒在这里已成为文人文化的一部分了。

中国酒文化多少年历史

4,白酒有多少年历史了中国白酒有5千年历史吗

中国白酒的历史至少有2000年,汉代海昏侯墓出土的蒸酒器给出了有力证据。世界上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实物酒是伊朗撒玛利出土的葡萄酒,距今3000多年;中国发现的最古老的实物酒是西安出土的汉代御酒,属于粮食酒。中国酒的历史中国酒的历史悠久,中国酿酒技术可以追溯到9000年前的贾湖文化时期,所用原料包括大米、蜂蜜、葡萄和山楂等。最早的酒应当是米酒、果酒和蜂蜜酒。中国酒的历史比传说中的“仪狄造酒”“杜康造酒”的年代更久远。世界啤酒的历史有8000多年,最古老的酒类文献是公元前6000年左右巴比伦人用黏土板雕刻的献祭用啤酒制作法。中国啤酒的酿造技术可能始于5000年前,是在对西安米家崖遗址出土的疑似酒器的陶器器物内壁残留物的研究分析中发现的。米酒、黄酒、白酒都是中国特有的酒种,其发明的顺序是先有米酒,再有黄酒,而后是白酒。期间的时间间隔是很漫长的。9000多年前发明了米酒;而后经过2000年左右的发展,米酒过滤后就有了黄酒。

5,白酒有多少年历史了

白酒由一种或多种粮谷酿造而成,通常以高粱、大米、小麦、大麦和玉米为原料。此外,有些白酒由诸如小米与薏仁(中国的珍珠大麦)等之类的禾本科植物经发酵、蒸馏工序酿造而成。选择何种原料酿酒取决于酿酒人的酿制需求。白酒的类型主要有清香型、浓香型、酱香型(似酱油味),它们占据白酒总份额的60%—70%。至于其余的9 种类型,它们的酿造方法各有特色。酒曲(发酵剂)是酒香的灵魂。可以用来制作酒曲的原料品种繁多,比如小麦、大麦和豌豆等谷物。首先将原料粉碎(曲胚),再稍微浸泡一下,最后压制成砖状,在发酵过程中会滋生多种微生物,包括菌株、丝状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等多种微生物。酒的发酵和蒸馏需要用到许多大陶罐,酿造时间短则几个月,长则数年。在这些微生物的作用下,最终产生不同风味与口感的酒。独特的谷物高粱属禾本科植物中的开花品种约有25 种。双色高粱是最主要的一种,在非洲、美洲,以及亚洲的南部与中部被广泛种植。据说,高粱的种植始源于6000 年前的埃及纳布塔沙漠,其好处多、种植价值高。不同于其他谷类植物,高粱的适应性极高,抗旱、抗涝、耐高温,光合作用及水分吸收能力超强。有些品种的高粱生长周期仅需75 天左右,一年可以种植3 季。高粱的经济价值颇高,在大约5000 年前,经非洲经贸之路传入中国,但直到约4000 年之后才被广泛用于酿酒,之后成为酿酒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尤其在中国最受青睐的白酒的酿造过程中。有关酵酿最古老的传说中国人的饮酒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八九千年前。据现有资料,早期的酒由大米酿造,添加有蜂蜜和水果。考古学家从古都安阳及长子口墓穴出土的陶甑中发现了酒,距今已有3000 年的历史。这些酒以大米为主要原料,辅以植萃和树脂。据此可以推测酒在中国古代社会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文化史也深深地铭刻着酒的烙印,与酒相关的逸闻趣事不胜枚举。有关中国人发现酵香原理的传说可能会引起酿酒师们的不适。传闻中发酵历史的起源比实际发生晚很多。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夏朝(约前2070—前1600)第五代君主杜康为中国历史传说的“酿酒始祖”。据说,为了专心看守羊群,杜康经再三思虑后将米贮藏在一棵桑葚树的树洞中。因为米被搁置在树洞中的时间过久,杜康归来时竟发现一股醇香扑鼻而来。另外一种说法则是杜康为了照顾卧病在床的叔叔而将食物储藏在树洞中,不料归来时却发现食物已经长霉,只能选择用这些变质的食物充饥。但出乎意料的是,他的叔叔吃完后竟然奇迹般地康复了。杜康也因为意外发现酒精的奥秘被世人尊称为“酒圣”,有的地方尊其为“酒祖”。白酒的灵魂——曲与蒸馏术“曲”的汉语读音与英文单词“chew”(咀嚼)的发音类似,精选谷物或大米压制成块,经过压实和干燥后可以作为微生物的宿主,包括多种酵母菌株、真菌和细菌。曲可能起源于发霉的谷物。但是,人们对曲的用途的研发意味着中国生产者发明了一种独特的发酵方法。曲将淀粉分解成发酵所需的糖,这比仅使用酵母发酵的方式更经济。绝大多数的谷物因为具有将淀粉转化为糖所需的麦芽糖,经济价值不言而喻。据悉,这种复杂的曲块在汉代(前206—220)首次被使用,它不仅提升了发酵的效率,还改善了酒的口感。很多原材料都可以被用来制作成曲。因为曲能够酿成不同风味的酒,所以许多酿酒师倾向于自己制作曲。虽然可以用来制作曲的原材料的种类繁多,但曲的基本形式只有两种。第一种是小曲,通常由大米或糯米制成。小曲经加工后被制成球状,然后静置以滋生不同的物质。人们有时会在小曲中掺杂中草药,这也正说明了其药用历史。小曲可以用来酿造白酒和黄酒。第二种是大曲,通常以高粱为主,与小麦、大麦或豌豆等谷物混合制成。大曲被研磨、润湿后,再压制成大块,静置一两个月,干燥后采集霉菌和其他菌类,用于酿造白酒。即使中国的发酵原料领先世界,但当时却缺乏蒸馏的核心技术。当曲与蒸馏技术结合运用时,一种独特的烈酒便奇迹般地诞生了。希腊、埃及和中东之间的智慧对话推动了蒸馏技术的发展。3 世纪,炼金师玛丽亚·希伯来亚(Maria Hebraea)曾在埃及希腊化的亚历山大港工作。她的科学实践与对玻璃和冶金等材料工艺的熟练掌握相辅相成。尽管她的大部分工作都难以再现,但后世的炼金师还是尊崇她的思想,肯定了她发明蒸馏瓶的贡献。玛丽亚的蒸馏方法虽然不涉及酒精,但却得以延续,并最终被推广开来。阿拉伯人翻译了许多关于埃及蒸馏方面的文稿。受到伊斯兰启蒙运动的影响,蒸馏知识得到完善并被运用到酿酒中。贾比尔·伊本·哈扬(Jabir Ibn Hayyan)是一位虔诚的穆斯林,是使用文字记录如何将酒精分离出来的第一人,于公元815 年溘然长逝。“alcohol”(酒精)一词实际上源自阿拉伯语“al-kuhl”(蒸馏液)。在中国唐代(618—907),一些嗜好喝酒的诗人写下了许多诗篇,赞誉中国的蒸馏技术。诗人白居易(772—846)在其诗中曾提及喝烧酒,即“烧制而成的酒”。按照最保守估计,在哈扬离世26年后,中国的白居易就喝到了酒,而在其离世400 年后,欧洲的拉蒙·拉尔(Ramón Lull)才开始创建蒸馏室。与400 年相比,26 年微乎其微。大约在公元6—7 世纪,中国人通过冷冻发酵饮料制成原始的烈酒。在这两位饮酒者的诗歌中,烈酒的烧制演化为“烧酒精”,虽然无法仅凭两位诗人下定论,但也不是完全不可信。烧酒可能指用于产生馏出液的蒸馏方法。丝绸之路始于汉代(前206—220),是蒸馏知识传入中国的交通要道。即便蒸馏已经在当时的中国出现,也确定尚未普及。馏出液流行开来在途径上是通过宋代(960—1279)的丝绸之路,在时间上则是从元代(1271—1368)开启。根据明代(1368—1644)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蒸馏酒始于元代。发酵和蒸馏技术的融合创造出了独特的烈酒。白酒颇受农民的欢迎,因为他们喝不起上流社会饮用的黄酒,只能选择这种更强劲、更实惠的酒。随着蒸馏技术的发展,不同的省份研发出不同的酿酒方法,因此不同的白酒口感各具特色。谷物的数量变化会引起曲成分的差异。人们发现,经过多孔陶罐的陈化,白酒更加辛辣醇香,遂普及开来。陶瓷罐就像木桶一样,保证氧化作用的发生,从而酿成口感顺滑的酒。对于高度酒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各种酒的混合也成为品质的标志,最好的白酒就像干邑一样,由50 多种不同的罐装蒸馏酒组成。这些风味得以传播,并且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的特点。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