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答疑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中国古代酒是怎么卖的,古代人是怎么卖酒的

中国古代酒是怎么卖的,古代人是怎么卖酒的

友情提醒在古代,酒被看作是神圣的饮品,因为社会生产方式相对落后,又是经过粮食发酵的,属于稀缺物品。酒的趣闻最为大家了解的是武松打虎,三碗不过岗。就是说酒不是凡间之物,是上天赐予的。第二种说法是原始社会,一个叫夷狄的人物造的酒,也没有具体的考证。

中国的酒最早出现在什么朝代?

夏朝杜康酒河洛盆地南边是熊耳山脉,如今的鲁山,汝州,汝阳,伊川,嵩县附近,是黄帝部落有熊氏居住地方,夏朝时期大禹治水,在这里造福百姓,这里是夏朝时期的中心,太康继位,弟弟杜康管粮仓,夏朝时期气候湿润,雨水很多,一次杜康发现,粮仓被雨水泡过的粮食,底部有液体,而且液体美味,命名为(酒)酒祖杜康就是这样来的赫赫夏都二里头,鲁山仓颉造字也在这个部落河图洛书也在这里孟津的伏羲,。

中华酒文化趣谈,古人如何喝酒?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这是李白著名诗篇《将进酒》的选段,可见酒文化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壹·酒起源的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神仙造酒。就是说酒不是凡间之物,是上天赐予的。神仙在造酒的过程中,酒不能发酵,需要有三种人的血经过七七四十九天,才能酿出来。

神仙先找到一个文人索要了一滴血,随后又问一个武将要了一滴血。神仙就在想,天地之间文人武将都是人中龙凤,上哪去找第三滴血去,找呀找等到第49天还没找到。神仙情急之下,看到一个凡人,拉着往窖子里滴了一滴血,哪知道这人是个疯子。酒好歹酿出来,但是此后凡人喝了酒以后。刚开始温文尔雅,再喝一会开始捋起胳膊,喝到最后的时候就耍酒疯。

第二种说法是原始社会,一个叫夷狄的人物造的酒,但是也没有具体的考证。第三种说法是杜康造酒。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第三种说法是最有历史典籍依据的酒文化起源。贰·酒的趣闻·三碗不过岗古人喝的酒都是纯粮食酿造的,度数比较低,叫做米酒。跟现在的啤酒差不多,也就有个十度八度。酒的趣闻最为大家了解的是武松打虎,三碗不过岗。

话说阳谷县有个壮士叫武松,此人天生豪爽、力气惊人,而且酒量特别好。有一次武松回家探亲,路过一家酒铺,酒瘾上来了,一看门口挂着一个横幅“三碗不过岗”。武松心想:呵,店家好的口气。不管三七二十一,小二劝解不成只好上酒。咕嘟咕嘟,连着喝下十八碗,差不多相当于现在喝了十八瓶啤酒。拿上行李继续赶路,小二说“客观千万不可,山上有大虫吃人”。

武松说,呵,少来这套,刚才吓唬我不成,又拿老虎吓唬我。好言劝不住该死的鬼。武松晃晃悠悠进了山,没想到真遇上老虎了。现在后悔也晚了,只能硬着头皮把老虎打死了。一转眼,一个醉汉变成了打虎英雄。真可谓是“好酒成就英雄”。友情提醒在古代,酒被看作是神圣的饮品,因为社会生产方式相对落后,又是经过粮食发酵的,属于稀缺物品。

白酒这么难喝,是怎么流行起来的?

中国几千年的国酒都是低度数的黄酒或者米酒(广义上,米酒和黄酒是同一种酒)……比如曹操煮酒论英雄,或者古代小二们倒酒前都要筛酒,就是米酒饮用前用来加温或者过滤的一种方式……黄酒度数低,不杀菌所以要煮酒……古代状元红,女儿红,花雕等等都是指米酒,自古文人诗情画意,无酒不欢,说的都是低度数的米酒,如果是两三杯就醉的白酒,诗兴未发人就不行了,又如何写出“三杯两盏淡酒”一类的风情,就连粗犷的水浒传中所描述的酒,都是低度数的黄酒……否则怎么可能大碗喝酒,豪气万丈,而高度的白酒只能小杯细抿……一直到元朝蒸馏技术的兴起才开始出现高度数的白酒(烧酒),也就是说几千年的黄酒(米酒),几百年的白酒……虽然明清两朝已经有了白酒,但是社会还是比较歧视白酒,认为白酒是不正经的或者劳动穷人寻求刺激才喝的……但是白酒有两个优点,一是,劲大,解乏,适合劳作一天的人,二是,白酒价格便宜,用高粱就可以酿制,不像黄酒米酒那样需要用粮食……主要还是因为白酒价格便宜,使白酒最终开始产量在清朝年间就超过了黄酒(米酒)……但直到民国期间,上层社会和精英都是只认同黄酒(米酒)的,包括民间百姓也是平常喝白酒,而把黄酒珍藏起来……白酒还是劳动者解乏用的廉价酒……而白酒真正翻身是在解放后,国家整合传统酒厂,建立国营大厂,而解放后这段时间,经济困难,粮食比较紧缺,大米不够吃,国家大力推行新工艺白酒,这最终导致黄酒(米酒)彻底一蹶不振,逐渐被边缘化,而白酒占据绝对优势……所以几千年国酒地位黄(米)酒突然消失了,而白酒瞬间兴起了,各大白酒厂商纷纷花巨资打造中国酒文化,白酒俨然成为新国酒的样子……以至于现在说到酒,国人第一印象就是白酒,而米酒或者黄酒就边缘化了,甚至和料酒一个水平了……难喝不难喝看,因人而异,其实对古人来说,白酒解乏,劲大,便宜,足够了……但是现在随着中国富强,粮食危机已经解除,这些年,黄酒(米酒)似乎又有兴起的势头……。

家里收藏了一万瓶92年的白酒,有什么好的方法能把酒卖掉吗?

这个问题老刘我来回答下,92年的酒我们姑且当他它是固态法白酒吧,因为93年是个分水岭。92年一万瓶酒如果是17大53优,那么恭喜你,非常好出手。92年的酒如果是不知名的小厂生产,那就比较难出手,有些厂子都没了,你如果卖牵涉工商,食品监督等诸多问题。如何把92年的酒卖出去呢?改变酒的定位,不把他看成食品,它可以是洗手液,是香水,礼品,洗碗液、手工艺品……如何卖呢?一和大事件挂钩讲故事:92年小平南巡讲话,92年十四大召开……故事就可以这样讲了:因为南巡讲话春风吹拂,老爸为向十四大献礼,特用中国传统手工艺制作了一万瓶洗手液,配方来自明清,经过几十代匠人用心改造精酿而成,它区别与市面上所有化学洗手液,不含任何化学济,纯自然,它不仅可以消毒,还可以养生,甚至可以喝!历经27年沉放,香气自然而醇厚,杀菌能力很强,为沙特王室御用洗手液。

二短视频营销造悬念,画面是一张苍老的脸,却有一双白嫩的手和脚,画外音:邻居张奶奶用它洗手洗脚二十年,如今虽然76岁了,但她的手脚犹如少女般鲜嫩。三,营造消费场景,先给周边邻居商户每家发一瓶,让他们洗手,当你的顾客走来时,闻着满街扑鼻的曲香,你可以自豪的说,看熟悉我的街坊四邻都在用!你还犹豫什么?请问他能拒绝吗?。

代理了一款精酿啤酒,酒是真的好,但是没知名度,怎么把酒卖出去?

哥们,你这和我以前经历一样,最后选择了放弃,但是也给你讲讲怎么弄。当时我代理的有啤酒,金星啤酒和品牌白酒(低中高都有),金星啤酒以前卖的挺好,后来因为操作不好,代理商不卖了,我隔了两年重新接了盘。我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当时厂家支持也好,一个金星啤酒盖兑换一个金星果啤,果啤也好喝,质量也没问题,通过一夏天,我把农村和城市周围的工地市场都打开了,一夏天卖了3万多包,后来厂家的支持政策取消,也赶上冬季,销售就不行了。

古人吃饭动不动「一斗米十斤肉一斛酒」,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不会撑不会醉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第一,古人吃肉少,所以偶尔吃一顿很厉害古代的中国人其实很少吃肉,副食严重不足。人不吃肉,肚子里面油水不足,吃主食就会特别多。以朝鲜为例,人民军战士一天定量为800克,也就是1.6斤。这1.6斤的米,给看这篇文章的人来吃,10个有9个怕是吃不下。但朝鲜人民军战士,几乎人人都不够吃。为什么?解放军战士的主食定量,其实一天也有650克,但肉类有200克以上,这才能够适应训练的消耗。

相反,人民军战士没有这200克肉,只有800克粮食,自然觉得不够吃了。萨沙的1个亲戚,在丹东做边贸,90年代曾经接待过1个朝鲜的科长。这个科长第一次出国,亲戚知道他在那边没油水,不敢请他吃大鱼大肉怕肠胃受不了,就请吃面条。谁知道,这个30岁左右的科长,一次竟然吃了1个大铁锅的面条。平时早饭,能吃10几个包子或者10块烧饼。

他最厉害的一次,曾经吃下了16个小笼包!如果不是亲眼看见真不敢相信。道理也是这样,古人平时吃主食是很厉害的,酷似今天的大胃王。如果偶尔让他们吃一顿主食夹肉,自然能吃多少吃多少,就像我们今天吃自助餐一样。第二,古代的计量单位不同。古代的斤两要比今天小得多。古代的一斗,也分大斗小斗,大概是今天的1到2公斤,也就是2到4斤米。

2到4斤米虽然夸张,但古代的米多少还有壳子的,舂米以后剩下的也就1到3斤多。对于体力劳动者,一顿还是能够吃的下的。至于肉,秦和西汉时期,一斤相当于258.24克,而不是今天的500克。10斤肉也就是2580克,2.5公斤。一顿吃下5斤肉,似乎不太可能,但如果是带骨头的肉,除去骨头肉也就是3斤多,还是吃得下的。

话虽如此,如果一次吃1到3斤米加上3斤多肉,一般人恐怕还真不行。得要大胃王来了。第三,这是夸张的表现,一般展示这个人身体好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能吃的大汉一般都能干活。在俄罗斯,地主雇佣临时工时,一般先请他们吃一顿,然后选择吃的最多的。一般认为,吃得多,说明消化能力强,新陈代谢好,身体肯定壮,体力也好。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