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们的白酒理论不是实验室研究出来的,是商业炒作的结果。虽然都是二锅头和二曲都是取第二锅蒸出的酒液,但二锅头酒第一段蒸馏的时间非常地短,蒸馏出去的是少量的杂酒,而二曲酒的前一段蒸馏时间长,取走的是质量比较好的酒液,壹丨什么是“曲”其实说白了,酿酒就是一种派遣各种微生物将粮食中的糖转化为酒精的化学反应。
1、酒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任何事物都有存在的意义,而酒,它其实不单单只是作为一种饮品出现,它还有背后具有的酒文化价值,中国的酒文化博大精深。酒文化本质上应该是纵向消解等级秩序、横向融合身份隔膜的社交方式,红白喜事都会沾上酒,酒就是融合剂,作为消费者来说,酒的存在无非就是,心情不好了想要小酌两杯麻痹自己的时候,有一个饮品可以让自己暂时的缓和心情,让人到达一种放松状态,酒文化呢,更多的是在社交上,有酒皆朋友,有了一杯酒做媒介,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
2、酒中的特曲,头曲,大曲是什么意思,哪一种比较好?
简单地说,题主所说的“特曲、头曲”是酒质的好坏的标识,而“大曲、小曲”则是酒酿风味的标识,我们平时买酒,经常会被看到酒的商品名之后会带有各种的“曲”。比如泸州老窖的后面就有特曲、头曲、二曲的区分,又有什么全兴大曲、洋河大曲、贵州大曲等等琳琅满目的各种“曲”,让人晕头转向,为了详细地解答各位酒友对“曲”的困惑。
下面,土鳖君就从酿酒的工艺入手,为看官们盘一盘各种“曲”的区别,壹丨什么是“曲”其实说白了,酿酒就是一种派遣各种微生物将粮食中的糖转化为酒精的化学反应。西方人酿酒的原料大都是自带酵母菌的葡萄、蜂蜜等富含单糖的材料,他们可以通过时间的沉淀自身发酵,并不需要过多的人工干预,而我国古代并不出产葡萄等富含单糖的酿酒原料。
但我们的黄河流域富产粟、稻、豆、谷这些包含淀粉的谷物,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我们的祖先发现了一种神奇的转化,谷物被雨水淋湿之后,会散发出一种诱人的芳香,为了保留住这种迷人的气息,祖先们尝试人工酿造酒液。这是一个复杂的生化过程,谷物经过雨水的冲淋之后会滋生大量的霉菌,一部分谷物会发霉,霉菌会将淀粉转化成酒精,
而另一部分没有发霉的谷物则会发芽,发芽时产生的淀粉酶会把谷物的淀粉转化为葡萄糖,天然酵母菌再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这就是天然的“粬和蘖”,粬即是发霉的谷物,而蘖则是发芽的谷物,粬和蘖代表着两种不同的酿酒工艺,(《尚书·说命下》载“若作酒醴,尔惟曲蘖”)但经过长时间的观察,祖先们发现粬和蘖的发酵能力相去甚远。
粬的微生物含量更多,发酵能力更强,酿造出的酒浓度更高,口感更加醇厚;而蘖的微生物含量低,糖化程度高而酒化能力弱,酿出的酒浓度低,口感淡薄,于是祖先们就完全舍弃了“蘖制法”。但西方人将“蘖制法”保留了下来,用以酿造啤酒和威士忌,贰丨酒粬的分类酒液的风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酒粬的原料,各种酒的酒粬配方是企业的核心机密。
我们在选购酒时也要看清楚酒粬的类型,避免喝不习惯,我国的酒粬主要分为以下五类:麦粬,最早的酒粬。公元前2000年左右,小麦自两河流域传入我国,以其优良的抗旱、抗病和丰产性,迅速成为了黄河流域广泛种植的粮食作物,由于材料的易得性,我们的祖先就选用捣碎的小麦发酵制粬。但麦曲的微生物只能附着于粮食的表面,微生物含量低,糖化和酒化率都不高,只能用以酿造度数偏低的黄酒,
红粬,籼米制作的酒粬。在我国的酿酒工艺中红粬是一种极为特殊的酒粬,它是一种利用红曲霉制备的大米曲,红粬的制作工艺起源于宋朝,目前主要流行于浙、闽、粤地区,由于利用红曲酿造的酒液色泽鲜红,形似鲜血。中医们认为“青红酒”可以补血,所以古人经常用它给妇女当保健品饮用,随着医学的发展,以红曲补血逐渐成了无稽之谈,红曲酒逐渐在市场上消失了身影。
红粬便走向了偏门,逐渐成为餐饮行业的一大配角,我们最熟悉的红方豆腐乳就是用红粬发酵的,福州的红糟肉、红糟鸡、红糟鱼、红糟蛋等均离不开红粬。麸粬,最晚出现的酒粬,这家伙是一种利用工业手段人工提纯的酒粬,其发明于建国以后,主要原料是谷物的麸皮,与经过长时间自然发酵的酒粬相比,这种纯度非常高的酒粬发酵时间短,出酒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