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论喝酒,河南是大省,实至名归。客人先喝四杯,最后敬酒的人陪喝一杯。河南不会喝酒确实是件很麻烦的事。和之前不同的是,敬酒者唱歌敬,自己编的敬酒歌,不停的唱,直到客人喝完为止;喝不了那么多的,也可以商量,但最少喝一杯。一轮完了之后,主人认为客人没有喝好,就再次敬酒。
河南郏县喝酒真的这么吓人吗?
这都是杜撰的吧。之前看过一个北京教授写的活着从驻马店回来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感觉头条有时有点扯淡。河南酒文化底蕴深厚,中原人的古道热肠有时往往被外地人误解,可能是文化冲突吧。但是河南不会喝酒确实是件很麻烦的事。酒文化就是生活中的人民币,没有一场酒解决不了的事儿,不行就两场。形容和谁关系好,一句话:一块儿喝过酒。
不请人喝酒可能让人感觉看不起他。酒风就是作风,酒品就是人品。刚毕业那几年仗着年轻,和朋友天天战斗在无数个地摊烧烤店。团结路烧烤一条街最早就随着那个时代兴起的,后来因为影响居民生活还上了央视。当时朋友喝酒标准动作是先整一瓶白酒,然后啤酒用烩面不锈钢碗喝,一口气整完,中间嘴离开碗喝了不算,再倒一碗。我是不能喝白酒的,也就是六两的量。
河南喝酒最厉害的城市是哪里?
单论喝酒,河南是大省,实至名归。三个实锤:●从198?年以来,每年要喝倒一个牌子。还不是茅五剑一类高档,也不是红星牛栏山老村长一类的低档,都是最接地气的名酒。本省的宋河、张弓、宝丰、林河,外省的秦池、孔府宴、光肚汾,等等,都是高度白酒,几十年来就没有过坚持两年不倒的牌子。●我从信阳到安阳,从三门峡到商丘,喝遍了全省每个地市,没有一个地方不说本地不能喝的,都最能喝。
●全省每个地方的人情世故的标志都体现在喝酒上。河南人待人实诚由此可见一斑,信阳老话说得好,脱裤子卖了也要让客人喝好。再举几个地方喝酒的突出特色:⒈我老家信阳光山的喝酒风气,体现了红军时期的持久战法。特别是过年期间,表现最为突出。家里来了客人,进门半小时内,酒摊摆上,开始喝酒。最多用三钱的小酒杯,上来就通关,里外三个往下走,不急不缓,一圈接一圈不歇气。
喝到下个饭点,把酒桌上所有菜全部撤换一遍,继续喝,喝好的陪客当场换人。如此进行,最多的持续三天三夜不拉倒。⒉商丘周口驻马店,一个规矩,来了客人,先搬一件进来,开局先每人三大杯,烟盒比着,第一杯倒进卧倒水平,不到一两的样子。第二杯稍息,二两水平,第三杯立正,三两满杯。然后开始通关,按每人用一瓶的进度往下走,喝完再来一件。
⒊南阳的特点是通透嘹亮。酒友们常聚一起,酒摊上不说喝酒的话,只把喝酒当话题助兴。一桌不论多少人,只要两个三两的玻璃杯。上来就有人自报奋勇先通关,两个杯子倒满,通关者先喝一杯,然后顺序往下见人敬一个,等于是平喝。奇怪的是,我在那喝了几个月,没见过大醉如泥的现象,都能把量控制住。至于哪个县市最能喝,还真的不好定论,都说自己地方能喝,争了这多年,再好的酒司令也难断这个官司,总不能把各地叫到一起猜拳行令定胜负吧?。
在河南你见过最厉害的劝酒方法有哪些?
我不知道河南最厉害的劝酒,但我有一次到陕北去,见识了陕北人的劝酒,很特别,很人性,也很厉害。我是和一个陕北朋友一起去的,他开始对我讲了陕北人的喝酒讲究,他说,劝酒你是必须要喝的,不喝的话,对方认为你看不起他。我因为没有酒量,不敢多喝,他说,陕北人喝酒很人性,可以商量,你如果没有酒量,可以少喝。这样我的心里就有底了。
酒过三巡,到了劝酒环节,我看见劝酒的主人手上端了一个盘子,上边放六个杯子满酒;对客人逐个敬。客人先喝四杯,最后敬酒的人陪喝一杯。轮到我了,不能喝那么多酒,主人问我能喝多少,我说最多一杯,结果他喝了五杯,这就是商量。一轮完了之后,主人认为客人还没有喝好,就再次敬酒。和之前不同的是,敬酒者唱歌敬,自己编的敬酒歌,不停的唱,直到客人喝完为止;喝不了那么多的,也可以商量,但最少喝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