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答疑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古代诗词中酒的雅称知多少,关键词

古代诗词中酒的雅称知多少,关键词

所以,李白与杜甫,诗中之酒,其内里是不同的。酒的发展大概是这样的:酿造酒—蒸馏酒—调味酒。杜甫是内敛的性格,喝的是忧愁,无论什么酒,在他那里就成了浊酒。而杜甫诗中的酒,是清、贫、苦、寒、思、愁的,充满了人生百味,又有着忧国忧民的家国大义。李白写酒,写的是自身的孤独寂寞,写的是被赐金放而怀才不遇的幽愤,写的是持才傲物的狂放不羁,写的亦是天命风流与嗜酒如命。

酒在古文中表示什么?

谢邀!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包含两种意思。一是酒在古文中的别称。拿酒的起源来说,叫"杜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里的杜康,就是传说中的酿酒祖师。其它还有欢伯,杯中物,壶中物,壶觞,冻髎,醍醐,绿蚁等等,都是古诗文中出现的对于酒的别称。其次,饮酒赋诗,是古代文人的偏好,或者也是一种时尚。尽人皆知李白"斗酒诗百篇",虽然夸张,但他的豪迈奔放的浪漫主义诗情,已足以表明他借酒当歌的诗人气质。

"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饮酒醉三年,一首骈文《酒德颂》流传下来,使他成为"千古醉人"。酒在古文中,历久弥香。闲适饮,如陶翁《饮酒》组诗,寒夜饮,如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些诗意的烘托,使我们感觉,酒就是诗人的灵魂。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传承中华文明,不能没有酒!。

李白醉酒成诗,他喝的大概是什么酒?

这个问题很有趣,我先说结果再说原因哈,李白喝的应该是5~8度左右的有点甜的类似米酒的粮食浊酒。酒的发展大概是这样的:酿造酒—蒸馏酒—调味酒。酿造就是利用酵母菌发酵把糖分转化为酒精的过程,最早的酒都是酿造酒,原料虽然不同,但原理是一样的,到了13世纪阿拉伯人发明了蒸馏器,蒙古人征服了阿拉伯,蒸馏器传入中国后,才有了高度的蒸馏酒,再往后人们把各种调味品加入酒中产生调味酒(鸡尾酒等)。

为什么李白诗中是清酒,杜甫诗中是浊酒呢?

个人认为清酒和浊酒不是严格的区分酒质的好坏说法。更多的体现的是喝酒的心情,李白是豪迈的性格,今朝有酒今朝醉,只要有酒就是会须一饮三百杯, 喝的爽快,喝的尽兴。所以,他喝酒的感觉是清酒。杜甫是内敛的性格,喝的是忧愁,无论什么酒,在他那里就成了浊酒。杜甫不少朋友也是高官达人,本身也是一个小官,虽然有时候也落魄,不可能喝的都是劣酒吧?。

好酒酝酿好诗,李白、杜甫分别如何在诗中写酒呢?

台湾诗人洛夫曾说:“要是把唐诗拿去压榨,至少会淌出半斤酒来。”盛唐的风流 ,一半因诗,一半因酒。对诗人来说,酒能催化人的创作灵感和丰富的想象,也让心灵的束缚得到解脱。李白写酒,诗与酒,与他的人融为一体,带着潇洒恣意、带着豪逸、带着剑气与月光。他的才华与诗情,在酒的酝酿下,如同大江无风,波浪自涌;又如同白云从空,随风变灭。

这正是余光中所说的: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寻李白》)杜甫在《饮中八仙歌》说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又有《不见》诗云:“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这两首里的诗句写的都是李白才思敏捷,斗酒百篇的故事。《旧唐书·李白传》载曰:“既嗜酒,日与饮徒醉于酒肆。

玄宗度曲,欲造乐府新词,亟召白,白已卧于酒肆矣。召入,以水洒面,即令秉笔,顷之成十余章,帝颇嘉之。”这些诗和记载,足见李白恃才狂放的傲岸形象。近人程千帆论此诗云:“一个醒的与八个醉的”,盖云八人皆醉而杜甫独醒也,此为杜甫之现实意识与盛唐诸公浪漫狂放情怀之别也。所以,李白与杜甫,诗中之酒,其内里是不同的。

李白写酒,写的是自身的孤独寂寞,写的是被赐金放还而怀才不遇的幽愤,写的是持才傲物的狂放不羁,写的亦是天命风流与嗜酒如命。而杜甫诗中的酒,是清、贫、苦、寒、思、愁的,充满了人生百味,又有着忧国忧民的家国大义。李白·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世人读此诗,往往看到的只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时的洒脱,却没看到李白内心的孤寂,花、月、酒,这样的良辰美景之下,只有影子作陪,不孤独吗?所谓对影成三人不过是掩饰内心的落寞。李白·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能饮、好饮,且也善饮,“酒仙”之名,当之而无愧!其饮酒诗虽姿态横生,其趣各异,然皆能见其放纵任真、狂放不羁之个性与精神。但顾随先生说“初学者喜此等句,实乃自欺欺人。原为保持自己尊严,久之乃成自欺,乃自己麻醉自己,追求心安。”李白· 《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酒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影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来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自古以来,历来圣贤和哲人从未停止对宇宙、人生的追问与思索。这首诗他是继承了屈原天问的精神,把酒问月,叩问宇宙真谛。

但同时,我们必须知道,这是李白政治失意后的作品,是诗人排遣苦闷的方式。所以结尾又回归于酒“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显得消极。好像人生遇到了困难挫折,就只有喝酒这一种方式来解决一样。而杜甫是不一样的,他说:“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醉时歌》)杜甫注重现实,也认清现实的处境,并能由自己的处境,体会到天下贫寒之士的处境。

所以说出了“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李白对人生、对命运、对生命的体悟和思索,早已超脱了尘世的藩篱。所以他写“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但杜甫更注重现实,关心现实里的一切,野有饿莩,亲有流离,国有战乱,这些都触动着他的内心,这些才是他饮酒写诗的内在原因,也是他诗中酒之味。

如其《登高》诗云: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的诗中很少有李白那种狂歌痛饮的酣畅,有的只是人情世态的冷暖。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