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州惠州儋州读音
《海棠》拼音版注音:
dōng fēng niǎo niǎo fàn chóng guāng , xiāng wù kōng méng yuè zhuǎn láng 。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zhǐ kǒng yè shēn huā shuì qù , gù shāo gāo zhú zhào hóng zhuāng 。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海棠》翻译:
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2. 儋州读什么音
江南相思引”,名词造境,使人思入翩翩,把读者引入莺飞草长、水碧天青的江南,婉转缠绵的相思曲回荡在江南秀色之中。按,名词造境,常收到诗境含蓄不尽的功效。古来,名词造境,有很多传世佳句:如,马致远,“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陆游,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苏轼,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按,三地均系苏轼被贬之任所)这些名词联用的句子,都有让人思之不尽的余地,因而,很耐咀嚼。
当你接下去读时,又会发现,它事实上是“多叹不成音”的主语部分,只是由于断句的停顿,造成了名词造境的艺术效果,这是很巧妙的。
“相思引”,犹今之相思曲之意。汉魏之世, 诗有“行”、“引”、 “歌”、 “谣”、 “吟”、 “咏”、 “怨”、 “叹”八体。“引”,是诗体之一。
承句, “多叹不成音”,笔底波澜横生,托出诗眼。起句,江南之乡,缠绵之声,本使人想慕入胜之诗境,承句竟谓“不成音”,而“不成音”者为何? “多叹”使然。 “多叹”遂成为诗中关键,引人深思,托起这个诗眼。
按, “叹”,古意本指继声和唱。如, “一唱三叹”,即指一人唱,几人和。 “三叹”后来转而用以形容诗文婉转而寓意深刻,这里“多叹”用的就是转意。 “多叹不成音”,指相思意深,感极而悲,不能从容应节而歌,或噎或咽,遂不能成乐。诗眼“多叹”,正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感喟至深。所以感喟至深,正因为着爱情的炽热、真诚。
转句, “黄鹤西北去”,从“江南相思引”说开去,另辟徯径,展开诗意。蓝天白云,鹤翔其间,满腹相思,触景怦然而动,诗情遂生于碧霄之上。 “西北去”,暗喻所思者之居,与首句“江南”呼应,分别交代了女郎与情人的不同地理位置。女郎对“西北”如此敏感,亦足见相思之深。
合句, “衔我千里心”,痴情之语。身无双飞之翼,无由晤会郎君,千里横隔,而此情终不能抑,遂生发希望、理想,黄鹤呵,把我的心,带给情人吧!痴如梦呓,知其不可而语诸黄鹤,这正反衬着难捺的相思的焦虑,也照应着她的“多叹”的复杂情感。
“衔我千里心”,语序本为“衔我心千里”,颠倒做“千里心”固然是协韵的要求,但也使意义产生一种微妙的双关曲解。
“千里心”还可这样理解,即极写女主人公魂不守舍, 思越千里,追慕郎君的心境。使人可以想见女郎辗转难安,衣带日缓的风貌。
这首诗,没有女主人公的外貌描写,可谓不重形貌,只重神貌。诗中以“不成音”、 “千里心”写出了她的“多叹”,表现了她忠贞缠绵的爱情,写出了人物的美好的神采。外貌形象阙如: “曲终人不见”,这却给了人很大想象余地,每个人都可以依据自己的审美要求,见仁见智地去塑造“她”的“全息”形象。
3. 黄州惠州儋州全诗意思
这是苏东坡临终前两个月所写的诗,
尽管他已经注入了自己特有的幽默感,
我们依旧能感受到他在人生最后时刻所怀有的悲凉。
黄州、惠州、儋州,这三个地方,
是苏轼人生的低谷,而就是在这里,
他才真正变成了世人心中最爱的苏东坡——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宋·苏轼
解析
“自题金山画像”,中的“金山画像”出自当时著名画家李公麟之手,被黄庭坚称作是最像苏东坡的画像。画上的苏东坡手执藤杖,坐磐石上,有种喝醉酒的意态。可惜画成之时,苏东坡并没有看到,否则定有不少佳作诞生。十年之后(1101)苏东坡北归途中经过真州游金山寺时才看到这幅画像,他仿佛觉察到生命走到了尽头,回望一生轨迹,细数功绩事业,一时间感慨万千,遂作此六言诗。
4. 黄州惠州儋州分别是哪
1.
《自题金山画像》
宋代: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2.《纵笔三首其一》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3.
《纵笔三首其二》
父老争看乌角巾,应缘曾现宰官身。
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
4.
《纵笔三首其三》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
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膰吾。
5.
《入寺》
曳杖入寺门,楫杖邑世尊。
我是玉掌仙,谪来海南村。
多生宿业尽,一气中夜存。
旦随老鸦起,饥食扶桑暾。
光园摩民珠,照耀玻璃盆。
来从佛印可,稍觉摩忙奔。
闲看树转午,坐到钟鸣昏。
敛收平生心,耿耿聊自温。
5. 黄州儋州惠州的儋读音
答:单立人加詹是儋字,念dān或dàn
dān和dàn,声母是d,韵母是an,声调分别是一声和四声。
一、儋的释义
1、[ dān ]〔儋县〕地名,在中国海南省。
2、[ dàn ]古同“担”,负荷。
二、儋的部首:亻
三、儋的笔画:撇、竖、撇、横撇/横钩、横、撇、撇、点、点、横、横、横、竖、横折、横
6.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读音
金缕衣 [jīn lǚ yī]
杜秋娘dù qiū niáng
quàn jūn mò xī jīn lǚ yī , quàn jūn xī qǔ shǎo nián shí 。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huā kāi kān zhē zhí xū zhē , mò dài wú huā kōng zhē zhī 。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金缕衣》是唐朝时期的一首七言乐府,作者无名氏。这是一首富有哲理性、涵义深永的小诗,它叫人们不要重视荣华富贵,而要爱惜少年时光,可以说它劝喻人们要及时摘取爱情的果实,也可以说是启示人们要及时建立功业,正因为它没有说得十分具体,反而更觉内涵丰富。
详细释义:
劝你不要顾惜用金钱织成的华丽衣裳,而应爱惜少年时光。就像那盛开的鲜花,要及时采摘。如果采摘不及,春残花落之时,就只能折取花枝了。
词句注释
⑴金缕衣:缀有金线的衣服,比喻荣华富贵。
⑵堪:可以,能够。
⑶直须:不必犹豫。直:直接,爽快。
⑷莫待:不要等到。
7. 黄州惠州儋州 怎么念
三州是苏轼被贬下放之地,先贬黄州(千古不朽名作“前、后《赤壁赋》”产生于此),再贬惠州,三贬儋州(生命最低谷时期)。他曾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三州是苏轼一生重要的三州。在此三州,苏轼度过了漫漫贬谪路。
"乌台诗案"之后,苏轼因作诗旁讪朝廷而被贬黄州,后又被贬惠州、儋州,简直越越远:黄州已然偏远,惠州再至海沿,儋州更是跑到了海岛之上。
黄州,即今天的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惠州,位于今天的广东省东南部;儋州,隶属海南省,位于海南岛西北部。
北宋的经济中心在北方。曾经居住富庶汴梁的苏轼,以老迈之躯,在当时堪称蛮荒之地的海南地区,一待就是数年。
据说,当时的儋州非常穷,吃的东西都很少。苏轼开始带领百姓食吃牡蛎。
然而,三州虽苦,却苦不了东坡的人格与灵魂,豁达的苏轼将平生功业归于失意的三州,写下了波澜不惊的诗句。
1.黄州。“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黄州是苏轼仕途噩梦的开始,也是他"食神"生涯的起点。与友人品食各种野味,在黄州发明了东坡肉、东坡鱼等60多道美味佳肴。黄州让苏轼看开了许多,写下了千古名篇《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庄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本以为黄州已经是贬谪的尽头,可当"惠州"的命令下达之后,苏轼的确也曾动摇过:"四十七年真一梦,天涯流落泪横斜。"但真正到了凄风苦雨的惠州,苏轼却变得异常强大起来。惠州地处岭南,多产荔枝,苏轼的爱好便多了一项:"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够乐观旷达。
3.儋州。“芒鞋不踏利名场,一叶轻舟寄渺茫。”
此时苏轼已62岁了,满头银发的他仍然把人生看得很开。"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芒鞋不踏利名场,一叶轻舟寄渺茫"。
苏轼的伟大在于他所遭受的苦难,正是苦难才造就了他豁然的人格魅力,超然的人生境界,登上凛然的文学巅峰。所以,苏轼自言平生功业在于黄州、惠州、儋州,值得赞叹。当然,苏东坡的主要功业不止这三处,很多地方都有他的大功德。
8. 黄州惠州儋州的惠州是哪里
一生涉及黄州、惠州、儋州三州。黄州,即今天的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惠州,位于今天的广东省东南部;儋州,今隶属海南省,位于海南岛西北部。“乌台诗案”之后,苏轼因作诗旁讪朝廷而被贬黄州,后又被贬惠州、儋州。在此三州,苏轼度过了漫漫贬谪路,他偏偏讲三处贬谪地,真是“满纸荒唐言”,其背后之隐喻更是“一把辛酸泪”。
9. 黄州惠州儋州的读音
惠州。苏轼一生多灾多难,先有著名的乌台诗案,后有黄州、惠州、儋州的流放。当然似乎也正是这些苦难玉成了苏轼的人格与文格
10. 黄州惠州儋州拼音
定风波·三月七日dìng fēng bō·sān yùe qī rì
苏轼sū shì
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xù :sān yuè qī rì shā hú dào zhōng yù yǔ 。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yǔ jù xiānqù ,tóng háng jiē láng bèi ,yú dú bú jiào 。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yǐ ér suì qíng ,gù zuò cǐ cí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mò tīng chuān lín dǎ yè shēng ,hé fáng yín xiào qiě xú xíng 。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zhú zhàng máng xié qīng shèng mǎ ,shuí pà?yī suō yān yǔ rèn píng shēng 。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liào qiào chūn fēng chuī jiǔ xǐng ,wēi lěng ,shān tóu xié zhào què xiāng yíng 。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huí shǒu xiàng lái xiāo sè chù ,guī qù ,yě wú fēng yǔ yě wú qíng 。
全文: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非常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要怕树林中风雨的声音,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有什么可怕的呢?披一蓑衣任凭湖海中度平生。
料峭的春风把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回首来程风雨潇潇的情景,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作者简介:
苏轼,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洵长子。公元1057年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颖州等。公元1080年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宋徽宗立,赦还。卒于常州。追谥文忠。博学多才,善文,书画俱佳。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