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此为苏轼在定慧院居住时的作品,背后有一段凄美的故事。当地有个富家千金,姿色出众,十六岁尚未出嫁,父母多次为她相亲,她却宁死不嫁。得知苏轼到来,她每天晚上悄悄来到苏轼的住所,听苏轼吟诵诗词:“每夜闻坡讽咏,则徘徊窗下,坡觉而推窗,则其女逾墙而去。”
此时的苏轼已经年过四十,虽然明白该女子对自己有爱慕之意,却不想耽误人家,毕竟年纪差距太大。出于好心,苏轼亲自给她介绍一位姓王的男子,为两人做媒人,并真心希望他们幸福美满:“当呼王郎,与之子为姻。”女子这次没有拒绝,只不过非常伤心,因为她心里只有苏轼一人。苏轼离开不就,她就去世了,并葬在了沙洲。
“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一句,看似是写大雁飞来飞去,从许多树枝上飞过,却不愿意栖息,找不到能让自己栖息的树枝,实则是暗指那位暗恋苏轼的女子,只钟情于苏轼。该词作最后5个字“寂寞沙洲冷”,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想着葬在沙洲的女子,苏轼悲痛不已,她甘愿在沙洲孤寂寒冷,也不愿将就爱情。
2.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写作时间
bǔ suàn zǐ
卜算子
sū shì
苏轼
quē yuè guà shū tóng , lòu duàn rén chū jìng 。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shuí jiàn yōu rén dú wǎng lái ?piǎo miǎo gū hóng yǐng 。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jīng qǐ què huí tóu , yǒu hèn wú rén shěng 。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jiǎn jìn hán zhī bù kěn qī , jì mò shā zhōu lěng 。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扩展资料: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大意大概是:弯弯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有时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3.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应该不是高考题,是高考模拟。有题目: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①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②人初静。谁见幽人③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④。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①这首词写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被贬黄州之时。②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指夜深时。③幽人:幽居之人,这里指苏轼自己。④省:明白。
1.从全词的内容上来看,词中的核心形象是什么?词人是怎样来描写其形象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的主旨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词,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首影射、刺时之作,还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写作者的寂寞之情的。对此,你是怎么看的?请自选一个角度,结合全词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从内容上看,核心形象是孤鸿。上片用缺月疏桐、漏断人静来烘托它的孤独形象,下片用它不肯随意栖息的行为来表现它孤傲又遭遇冷落的形象。(意对即可)
2.这首词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作者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抒发了作者的寂寞之情。上片前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后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下片,作者以象征手法,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言之有理即可)
4.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拼音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 ·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分上下阙,要求熟练背诵。
背诵时要求:
1.可先理解词上下阙的基本内容,抓诗歌最主要的意象。(意象是寄寓作者主观情感的物象。)
2.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连缀,体会作者的写景顺序及心理变化。(有助于背诵)
3.分上下阙背诵,再通篇联系起来熟练成诵。
5.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创作背景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时见 一作:谁见)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赏析:1、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2、下阕,更是把鸿与人同写,“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这是直写自己孤寂的心境。人孤独的时候,总会四顾,回头的寻觅,找到的是更多的孤独,“有恨无人省”,有谁能理解自己孤独的心呢?世无知音,孤苦难耐,情何以堪?“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6.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和定风波谁先
两首词篇章结构上相似,都是上片在写环境、氛围、时间的基础上引出见孤雁之事,下片集中写孤雁。两篇写作背景有相似之处,都是借孤雁抒写主人公孤寂、幽冷的情感,所写孤雁都是人格化的存在。
7.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拼音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代·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
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这是苏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中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3年(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冈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在漏壶水尽,更深人静的时候,苏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又是一个多么孤寂的夜晚呀!月儿似乎也知趣,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像是挂在枝桠间。这两句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来的两句,“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周围是那么宁静幽寂,在万物入梦的此刻,又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呢?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像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物我同一,互为补充,使孤独的形象更具体感人。
下阕,更是把鸿与人同写,“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这是直写自己孤寂的心境。人孤独的时候,总会四顾,回头的寻觅,找到的是更多的孤独,“有恨无人省”,有谁能理解自己孤独的心呢?世无知音,孤苦难耐,情何以堪?“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现今一般以唐圭璋先生的注释为准,他认为此词上片写鸿见人,下片写人见鸿。此词借物比兴。人似飞鸿,飞鸿似人,非鸿非人,亦鸿亦人,人不掩鸿,鸿不掩人,人与鸿凝为一体,托鸿以见人。东坡又有诗云:“人似秋鸿来有信,去如春梦了无痕。”(《正月二十二日与潘郭二生出郊游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并韵》)比喻人生来去如鸿雁,代代往复,生生不已。但一个人的经历又像春梦一样,去而无踪,难以追怀。可以作为对照。这首词应该是有政治寄托的,周济论词主“有寄托”与“无寄托”之说,以为“非寄托不入”,而“专寄托则不出”。东坡此词能臻此境,在于“非因寄托而为是词”,乃“触发于弗克自己,流露于不自知”。这正是苏轼的才学,气度,思想的体现。
8.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思维导图
寓居:寄居。
全词如下: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 ·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