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美酒常识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四川游子酿酒有限公司,有没有关于浓浓的乡情的诗歌有的快拿

1,有没有关于浓浓的乡情的诗歌有的快拿

(1)故乡月色,今夜最难描摹。五千年一轮满月,九万里四方山河。放天灯,舞火龙,踩高跷,撒豆沫。拜中秋沧海明月,祭银汉长虹卧波。乡情酿酒醉故人,说不尽销魂往事,岁月蹉跎。从来是丹桂飘香,离散游子,悄然动情把乡恋揉破。 月到中秋,乡音或听江南语;情重团圆,故土还邀塞北客。且喜玲珑秋月,给神州一杯醒酒,炎黄儿女,盼天下万代祥和。渔舟宜唱晚,一泓秋水生白露;玉人教吹箫,三秋桂子花雨落。携手南北东西,挽臂海内海外,中秋夜,共人间悠悠唱和。中秋夜,共人间悠悠唱和! (2) 家乡 一条街,一条老街。 一壶酒,一壶老酒。 一张照片,一张旧照片。 街里的人过往很多, 但这很多的人又熟似相识。 看他们每人的脸, 都印着日光,印着微笑, 印着对明天的憧憬, 印着全家团圆的喜气洋洋。 这一切像壶酒, 百品不厌,越陈越香。 又像在演绎照片, 似乎天天都如此重复, 但每天又有新的感悟。 秋风无期吹落叶飘满地, 秋风呀你可别让它变的匆忙呀, 我只求它代着淡黄,古朴和浓香。 因为这是我的家,我的乡。 故乡月夜(现代诗) 天幕 悄悄坠下 乡情 自笔端轻轻流泻 忆起故乡之野 那银白色的月光 被狗吠得酥酥软软 小村伸出长长的耳朵 聆听岁月之浆摇响的记忆 默默地孕育着浓浓的乡情 村头的老槐树和岁月一样年老 爷爷的故事在这里滋长 沾满了月光的旱烟袋 楼着星星入梦 敲开岁月的柴门 甘醇和质朴汩汩流出 油灯下 母亲那乡谣慢慢纳入鞋底 那咬我的情绪 感动了门外的白杨 哗哗地抖下月光 更感动得 村外飘荡的狗吠 连续不断 悠悠远远 那树梢中张望的月光 被轻轻地咬住 而小村在沉睡中 把温柔的夜 酵成黎明的曙光 岁月已寒, 故乡正农闲。 寒夜中, 这思念, 到林间, 到农田。 手持玉米秸, 捉迷藏, 戏童顽。 北风吹, 雪花飘, 乐悠然。 琅琊山下, 是我的故乡, 我的摇篮。 十里金沙滩, 十里桃花园。 风雨相伴, 多少年? 最难忘记, 暑假里: 树荫下, 捕鸣蝉。 池塘内: 互戏水, 摘蓬莲。 大海边: 迎惊涛骇浪, 扬风帆, 荡渔船。 渔歌中: 到夜晚, 不思还。 梦中多少企盼? 望故乡, 情意绵绵。 故乡风光好, 故乡水亦甜。 何日凯旋? 给你找了两首,看能用不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诗运用对比的手法,含蓄地写出作者久居客地、重返故乡的无限感慨和欣慰。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乡情浓浓多少回魂牵梦绕 多少次彻夜无眠 我的人虽在他乡住哟 我的梦却栖息在故乡的田园 他曾经清贫的家乡呀 却一次次让我泪把衣沾 春天来了 蝴蝶与蜜蜂在花间舞蹈翩跹 夏天到了 有清澈的池塘水波涟涟 秋天来了 沉甸甸的稻穗挂满了太阳的笑脸 冬天到了 白雪映衬着大红的窗花儿与春联 都说故土难离 儿时只把这沉重的话语当作笑谈 现如今 已是身在他乡许多许多年 看惯了春花秋月鬓发已被雪染 才懂得 那浓浓的乡情哟 深深地深深地 沁进了骨髓刻在了心间 总会在灯火阑珊的夜晚 让自己的心自己的魂 一次又一次飞翔在 生我养我的故园!
乡愁 作者;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有没有关于浓浓的乡情的诗歌有的快拿

2,古诗词中的意象都有哪些

古诗的意象,大都有相对固定的寓意.把握了这些寓意,对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正确解答诗歌鉴赏题目很有益处. 一、动物类 1、蝉 感身世,诉悲凉:唐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句句都可以找到诗人对自己遭遇的不平和人格自信的影子. 痛别离,苦远游: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就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唐卢殷《晚蝉》:"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感昔围.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写蝉以声引愁,旅人行一程,飞蝉跟着鸣一程,似乎专与行人为难,写出了诗人一路走去一路愁苦的沉重心情. 2、鸿雁 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唐李益《春夜闻笛》:"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3、杜鹃 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在古典诗歌中它往往和哀怨、思归相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词里借杜鹃之声,渲染孤馆的哀怨之情,传达出诗人的哀怨思乡之情."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诗中借杜鹃表达殷切的思念."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借杜鹃啼血渲染江洲的荒凉,表达自己被贬江洲的哀怨之情. 4、鹧鸪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宫女如花满春殿,如今只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这里它又充当衰败之景的象征,它的悲啼,往往预示着伤感和没落. 5、黄莺 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杜牧用黄莺歌唱写出江南美丽的春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用黄莺鸣啼、燕子轻飞来说明春天的来到. 二、植物类 1、柳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柳永《雨霖铃》中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李白《忆秦娥》中有"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也是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2、梅 "梅"有 "性耐寒"的特点,诗人借以表达孤高,不谐流俗的品格,陆游的《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和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都是以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3、菊 菊,傲霜之花,它品格坚强,气质清高.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4、莲 "莲"与"怜"音同,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5、梧桐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6、芳草 以芳草喻离恨,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让人看到离情的生生不息,草的无穷体现出情的弥漫与更生. 以芳草喻所思之人: "知音少,人间何处寻芳草"(朱敦儒《渔家傲》),"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中芳草即知音的别说. 由芳草年年复如引起时间匆匆、人生短暂、年华宝贵的惜时感叹."可怜春光闲了,阴多晴少.江南江北水连云,问何处,寻芳草"(朱敦儒《一落索》)惜芳草就是惜人生. 三、自然现象类 1、明月 明月蕴涵思乡之愁.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的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的异常感伤;"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明月是情感的寄托. 如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2、流水 流水常常能引起人对时光流逝 ,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感叹."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集?相和歌辞》)诗人见流水思年华易逝;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水流的持续不断而给人以无奈;"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石头城》)流水带着寒心默默退去,给人一种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感伤. 3黄昏、夕照 感伤的心情意绪: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黄昏如此冷清,词人自然孤寂难耐,愁结柔肠.这种黄昏的伤感往往还表现在离别、相思、闺怨一类的感伤场面中,如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4、细雨、烟雾 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细雨绵绵,愁也弥漫."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归家不得,或者漂泊他乡,不知家在何处,渐渐升起的烟雾使人生出诸多愁绪. 四、时令节日类 1.中秋 八月十五日,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如唐王建 《十五夜望月》:"今夜月白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重阳 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故云.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如杜甫《九日》中所写:"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3、寒食 清明前一日,寒食节禁火三日,万户无烟,与冷清、萧条有关.如"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唐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4.清明 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例如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等. 五、特定地点类 1、长亭 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当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是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写离人望着短亭长亭而不见人归来的伤心情景.王实甫《西厢记》:"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抒发的也是离别的伤感. 2、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浸染着离情别恨.屈原《九歌》中有"送美人兮南浦"的名句.范成大《横塘》又有:"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3、南山 代表隐居的地方.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饮酒》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古诗的意象,大都有相对固定的寓意.把握了这些寓意,对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正确解答诗歌鉴赏题目很有益处.

古诗词中的意象都有哪些

3,懂花的朋友请问这是什么花

  学名:Hemerocallis fulva (L.) L.   英文名:Orange daylily   别名:黄花菜,亦名金针菜   科学分类   域: 真核生物域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单子叶植物纲 目: 百合目 科: 百合科属: 萱草属Hemerocallis   种: fulva 命名者:林奈   适应海拔:300-2500米   花语:遗忘的爱,.萱草又名忘忧草,代表“忘却一切不愉快的事”   2.放下他(她)放下忧愁。   3.隐藏起来的心情   4.萱草的花语是爱的忘却   萱草产地分布 世界:自欧洲南部经亚洲北部直至日本。   国内:晋,鲁,豫,陕,黑,蒙,苏,浙,赣,湘,鄂,川,黔,闽,台,粤,桂,滇,藏   主分布区(世界范围):长江流域   形态特征   多年生宿根草本。具短根状茎和粗壮的纺锤形肉质根。叶基生、宽线形、对排成两列,宽2-3cm,长可达50cm以上,背面有龙骨突起,嫩绿色。   花葶细长坚挺,高约60-100cm,着花6-10朵,呈顶生聚伞花序。初夏开花,花大,漏斗形,直径10cm左右,花被裂片长圆形,下部合成花被筒,上部开展而反卷,边缘波状,桔红色。 花期6月上旬-7月中旬,每花仅放一天。   蒴果,背裂,内有亮黑色种子数粒。果实很少能发育,制种时常需人工授粉。   生长习性   性强健,耐寒,华北可露地越冬。适应性强,喜湿润也耐旱,喜阳光又耐半荫。对土壤选择性不强,但以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湿润土壤为宜。   繁 殖   春秋以分株繁殖为主,每丛带2一3个芽, 施以腐熟的堆肥,若春季分株,夏季就可开花,通常3一5年分株一次。   播种繁殖春秋均可。春播时,头一年秋季将种子砂藏,播后发芽迅速而整齐。秋播时,9一10月露地播种,翌春发芽。实生苗一般2年开花。   现多倍体萱草需经人工授粉才能结种子,采种后立即播于浅盆中,遮荫、保持一定湿度,40~60天出芽,出芽率可达60-80%。待小苗长出几片叶子后6月份移栽露地,行株距20×15cm,次年7一8月开花。   栽培管理   萱草虽适应性强,在干旱、潮湿、贫瘠土壤均能生长,但生长发育不良,开花小而少。因此,生育期(生长开始至开花前)如遇干旱应适当灌水,雨涝则注意排水。每年施追肥两次,入冬前施一次腐熟有机肥。   分株一年后需注意除草,随着植株长大可减少次数。   作地被植物时几乎不用管理。   常见病害:   萱草锈病:这种病害对营草的茎、叶均有危害,发生严重时可使全株叶片枯死,花蕾干枯凋落,影响观赏。发病初期,叶子和茎干上散生褪黄色小疤斑,后疤斑破裂,散出黄褐色粉囊,有时整个叶片都变为黄色。后期,病部产生椭圆形用列紧密的黑色小疤斑。 萱草锈病是由柄锈菌属的一种真菌侵染引起的,多在病残组织中越冬。每年6~7月份发生严重。种植过密、湿度过高、土壤粘滞贫瘠、氮肥使用过多等,都易诱发本病。 防治营草锈病的措施:一是要加强栽培管理措施,保持适当株行距,以利通风透光,避免栽植在低洼潮湿的地段,并注意少施氮肥。二是及时清除病残植物体并集中烧掉。三是药剂防治。可在发病时喷洒波美0.3~0.5度石硫合剂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粉锈宁乳油4000倍液等药剂,每隔10~15天喷1次,连喷2~3次。   观赏应用   花色鲜艳,栽培容易,且春季萌发早,绿叶成丛极为美观。园林中多丛植或于花境、路旁栽植。萱草类耐半荫,又可做疏林地被植物。   其它应用   花蕾可作蔬菜,称“金针菜”、“黄花菜”,常用干制品;但以同属其它种如黄花菜、北黄花菜应用较多。   叶、根入药,详见后。   植物统称黄花萱草(金针菜,黄花菜) 萱草亦为萱草属植物统称,自然种类约20种,我国有8种。   主要品种:   黄花萱草(金针菜)H. flava   原产中国,叶片深绿色带状,长30一6Ocm,宽0.5-1.5cm。拱形弯曲。花6~9朵,花柠檬黄色,浅漏斗形,花草高约125cm,花径约9cm。花蕾为著名的"黄花菜",可供食用。   黄花菜(黄花)H. citrina   叶较宽,深绿色,长75cm,宽1.5~2.5cm,花序上著生花多达30 朵左右,花序下苞片呈狭三角形;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尤其在湖南省祁东县官家嘴镇为最多,是国家黄花菜原产地。湖南省祁东县官家嘴镇黄花菜产区   大花萱草H. middendo   叶长30~45cm,花序著花2一4朵,黄色、有芳香,花长8~ lOcm,花梗极短,花朵紧密,具大形三角形苞片。   童氏萱草H. thunbergh   叶长74cm,花葶高12Ocm,顶端分枝著花12~24朵,杏黄色,喉部较深,短漏斗形,具芳香。   萱草类花卉虽原主产我国,但长期以来改良不多。1930年代以后,美国一些植物园、园艺爱好者收集中、日等国所产萱草属植物,进行杂交育种,现品种已达万种以上,成为重要的观赏及切花花卉,也是百合科花卉中品种最多的一类。   英文中称萱草为“虎百合”(Tiger Lily,这也是卷丹的英文名)。   [编辑本段]中药材   叶:   萱草为百合科植物萱草Hemerocallis fulva L. 嫩叶,又名金针菜叶。   萱草嫩叶每百克含水分75 克,胡萝卜素4.47 毫克,维生素Cll4 毫克,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等。   萱草性味甘凉,具有利湿热、宽胸、消食的功效。治胸膈烦热、黄疸、小便赤涩。《本草纲目》载“消食,利湿热。”   根:   【简介】百合科萱草属植物萱草Hemerocallis fulva L.和黄花菜H. flava L.,以根入药。夏秋采挖,除去残茎、须根,洗净泥土,晒干。   【性味与归经】甘,凉。   【功能与主治】清热利尿,凉血止血。用于腮腺炎,黄疸,膀胱炎,尿血,小便不利,乳汁缺乏,月经不调,衄血,便血。外用治乳腺炎。   【用法与用量】2~4钱,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备注】   (1)下列同属植物的根亦供药用。柠檬萱草Hemerocallis citrina Baroni;褶叶萱草(连珠炮、下奶药)Hemerocallis plicata Stapf;北黄花菜(鹿葱)Hemerocallis lilioasphodulus L.;红萱(小萱草)Hemerocallis minor Mill。   (2)萱草根,有些种具有毒性,服过量可致瞳孔扩大,呼吸抑制,甚至失眠和死亡,因此必须加以谨慎,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以免发生事故。   [编辑本段]萱草文化   中国的母亲花——萱草   湖南祁东官家嘴镇黄花菜 早在康乃馨成为母爱的象征之前,我国也有一种母亲之花,它就是萱草花。   萱草在我国有几千年载培历史,萱草又名谖草,谖就是忘的意思。最早文字记载见之于《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朱熹注曰:"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   另一称号忘忧(忘忧草),来自《博物志》中:"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曰忘忧草。《诗经疏称:"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北堂即代表母亲之意。古时候当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唐朝孟郊《游子诗》写道:"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王冕《偶书》"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历代文人也常以之为咏吟的题材,曹植为之作颂,苏东坡为之作诗,夏侯湛为之作赋,一一的点出萱草在生活中的地位。   萱草又名‘宜男草’,《风土记》云:‘妊妇佩其草则生男’,故称此名。   关于萱草的诗词:   萱草 明 高启   幽花独殿众芳红,临砌亭亭发几丛。   乱叶离披经宿雨,纤茎窈窕擢薰风。   佳人作佩频朝采,倦蝶寻香几处通。   最爱看来忧尽解,不须更酿酒多功。   萱草 唐 李咸用   芳草比君子,诗人情有由。   只应怜雅态,未必解忘忧。   积雪莎庭小,微风藓砌幽。   莫言开太晚,犹胜菊花秋。   萱草 宋 苏东坡   萱草虽微花,孤秀能自拔。   亭亭乱叶中,一一芳心插。   萱 唐 李峤   徒步寻芳草,忘忧自结丛。   黄英开养性,绿叶正依笼。   色湛仙人露,香传少女风。   还依北堂下,曹植动文雄。   萱草 宋 苏辙   萱草朝始开,呀然黄鹄嘴。   仰吸日出光,口中烂如绮。   纤纤吐须鬣,内冉随风哆。   朝阳未上轩,粲粲幽闲女。   美女生山谷,不解歌与舞。   君看野草花,可以解忧悴。   萱草 宋 朱熹   春条拥深翠,夏花明夕阴。   北堂罕悴物,独尔淡冲襟。   对萱草 唐 韦应物   何人树萱草,对此郡斋幽。   本是忘忧物,今夕重生忧。   丛疏露始滴,芳余蝶尚留。   还思杜陵圃,离披风雨秋。   咏常季庭前萱草 清 姚永概   阶前忘忧草,乃作贵金花。   六出向我笑,须端缀粟芽。   君持杯谓我,所忧胡琐琐。   酌酒对此花,自计未为左。   我思植瑶草,灌以醴泉流。   枝叶日茂美,佩之百疾瘳。   世间闲草木,那得解余愁。   斯言傥不遂,愿逐庐遨游。   游子诗 唐 孟郊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   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懂花的朋友请问这是什么花

4,古诗中的关于春的诗句所表现的意象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10、《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1、《春宿左省》【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12、《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3、《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4、《春思》【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45、《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16、《春词》【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 17、《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8、《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9、《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20、《玉楼春》【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21、《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2、《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宋】欧阳修 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 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23、《玉楼春》【宋】辛弃疾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24、《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5、《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6、《绝句》【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7、《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 唐 杜甫《春运》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燕支:胭脂。荇:荇菜,一种水生草本植物。 唐 杜甫《曲江对雨》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萱草:一种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此句说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泄:透露。 唐 杜甫《腊日》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唐 杜《远怀舍弟颖观等》 春城而色动微寒 唐 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朝:早晨。 唐 杜甫《清明二首》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阳和:春天的和暖之气。 唐 钱起《春郊》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汀:水岸平地。 唐 戴叔伦《苏溪亭》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半;多数。未匀:参差不齐。 唐 杨巨源《城东早春》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唐 张籍《春别曲》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此是清明时节的景色描写。 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两句写白雪等不及春天到来,已穿树飞花装点早春之景。 唐 韩愈《春雪》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草色遥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点细芽,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似不见。绝胜;远远胜过。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芳菲:美盛的花草。 唐 韩愈《晚春》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韩愈《感春五首》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唐 杜牧《怅诗》:“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一夜风:一夜春风。 唐 王涯《春游曲》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飒飒:风声。唐 李商隐《无题四首》 寒随一夜去,春还五更来 唐 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唐 丘为《题农父庐舍》 不觉春风换柳条 唐 韩滉《晦日呈诸判官》:“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
古典诗词中较多地保留着前代诗人运用过的一些词汇,由于历史的积淀,这些词汇浸染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被赋予特定的涵义,就形成了意象。诗品家司空图说:“意象欲出,造化以奇。”胡应鳞在《诗薮》里也说过:“古诗之妙,专求意象。”由此可见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也是诗人倾注情感的焦点。因此鉴赏诗歌时必须熟知常见意象,并理解其寓意,这样才能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有:  “折柳”,由于“柳”、“留”谐音,古诗中的“柳”暗含希望对方留下来之意。《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句子。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隋无名氏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唐代西安的霸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霸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霸陵伤别”。再如“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杜鹃”,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断肠鸟,是凄凉、哀伤的象征。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地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恰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开得那样鲜红,便说成杜鹃啼得血。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蜀道难》诗云:“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又如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杜鹃的啼叫又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思。  “冰雪”,古人往往以它的晶莹洁白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洁。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即高洁的心性。古人常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张孝祥《念奴娇》有“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的句子。  “月亮”,空灵、清澈、高洁,它铸造了不少中国古诗的血脉和灵魂,见证历史的悲凉,演绎生命的绝唱,渲染离别的情怀,倾诉闺阁的幽怨,烘托劫后的荒凉,感悟人生的哲理等。如李煜的《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诗人望月思故国,写出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李白《静夜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都体现了诗人望月怀亲、思乡念友怀念故国之情。  “南浦”、“长亭”,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长亭都喻指送别。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而长亭则是古代设在路边供人休歇的厅舍。庾信《哀江南赋》云:“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说明当时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词里长亭已成为陆上送别之所。  “浮云”、“春草(芳草)”,则有游子离思之意,“浮云”出自汉古诗“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春草(芳草)”出自《楚辞?招隐士》“王孙兮不归,春草生兮凄凄。”如杜甫《梦李白》“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秦观“凄凄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类似的意象还有“落日(夕阳)”、“蓬草”等。而苏轼的《蝶恋花》:“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则另有出处,即屈原《离骚》中灵魂的告语“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指实现美好理想的地方。  “梧桐”、“芭蕉”在古典诗歌中大多表达孤独忧愁、凄苦之意。古语常有“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说得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是古人常用的手法。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煜《乌夜啼》“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可见梧桐总是跟愁分不开。民乐合奏曲《雨打芭蕉》蜚声中外,其声凄清,听之无不为之动情。在中国古典诗歌中,“雨打芭蕉”也象“梧桐夜雨”一样,令人愁肠百结。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纵然无雨,风吹芭蕉的叶片,也吹出冷气飕飕。  “梅花”、“松柏”,早期的咏梅诗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唐诗中有“一白雪相似,独清春不知”的句子。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诗中梅花都显示一种高洁的品格。“松柏”出自《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后世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如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蟋蟀”,《诗经?幽风?七月》中对蟋蟀的活动描写得相当细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起来。蟋蟀又称“促织”,如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写出了一位思念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声后的惆怅。类似的意象还有“鹧鸪”等。  “寒蝉”,蝉是短命的,一番秋雨后,剩下的只是几声哀鸣,因此蝉是悲凉的同义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酿造的是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而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又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骆宾王《在狱咏蝉》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就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猿啼”,在诗歌中常常象征一种悲伤的感情。如老杜《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他们都借助于猿啼表达这种伤感的情绪。  “关山月”,关山指关塞山河。“关山”与“月”在边塞诗中经常可见,《乐府解题》:“关山月,伤离别也。”表现征夫思家,思妇怀远之情。如卢思道《从军行》:“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王昌龄《出征》:“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羌笛”,是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羌笛,如岑参《白雪歌武判官规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而“孤城”“玉门关”和“羌笛”一样往往都与征夫离绪有关。如高适“孤城落日斗兵稀”,王之涣 “春风不度玉门关”等。  还有象“春水”常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琴瑟”寓夫妇感情和谐,“秋风” 则有倦宦思归之意 ,“春风”寓得意,“流水”“落叶”寓失意,“大海”寓雄浑,“鸿雁”指书信,“碧云”则指离思,“干戈”、“烽火”指战乱戍边,“鸳鸯”、“流萤”寓相思……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进入古典诗词的意象更是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审美情趣,诗人往往用他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因此只有抓住诗词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得之言外,才能真正鉴赏中国古典诗词。
春夜喜雨 杜甫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不是吗?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你看它多么“好”! 】
要麽是赞美春天的,要麽就是抒发自己喜悦心情或表现自己某种性格的

5,古诗词中的异像有哪些

古诗的意象,大都有相对固定的寓意.把握了这些寓意,对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正确解答诗歌鉴赏题目很有益处.一、动物类1、蝉 感身世,诉悲凉:唐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句句都可以找到诗人对自己遭遇的不平和人格自信的影子.痛别离,苦远游: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就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唐卢殷《晚蝉》:"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感昔围.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写蝉以声引愁,旅人行一程,飞蝉跟着鸣一程,似乎专与行人为难,写出了诗人一路走去一路愁苦的沉重心情.2、鸿雁 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唐李益《春夜闻笛》:"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3、杜鹃 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在古典诗歌中它往往和哀怨、思归相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词里借杜鹃之声,渲染孤馆的哀怨之情,传达出诗人的哀怨思乡之情."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诗中借杜鹃表达殷切的思念."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借杜鹃啼血渲染江洲的荒凉,表达自己被贬江洲的哀怨之情.4、鹧鸪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宫女如花满春殿,如今只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这里它又充当衰败之景的象征,它的悲啼,往往预示着伤感和没落.5、黄莺 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杜牧用黄莺歌唱写出江南美丽的春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用黄莺鸣啼、燕子轻飞来说明春天的来到.二、植物类1、柳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柳永《雨霖铃》中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李白《忆秦娥》中有"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也是表达伤离别的情感.2、梅"梅"有 "性耐寒"的特点,诗人借以表达孤高,不谐流俗的品格,陆游的《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和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都是以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3、菊菊,傲霜之花,它品格坚强,气质清高.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4、莲 "莲"与"怜"音同,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5、梧桐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6、芳草 以芳草喻离恨,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让人看到离情的生生不息,草的无穷体现出情的弥漫与更生.以芳草喻所思之人: "知音少,人间何处寻芳草"(朱敦儒《渔家傲》),"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中芳草即知音的别说.由芳草年年复如引起时间匆匆、人生短暂、年华宝贵的惜时感叹."可怜春光闲了,阴多晴少.江南江北水连云,问何处,寻芳草"(朱敦儒《一落索》)惜芳草就是惜人生.三、自然现象类1、明月 明月蕴涵思乡之愁.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的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的异常感伤;"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明月是情感的寄托. 如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2、流水 流水常常能引起人对时光流逝 ,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感叹."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集?相和歌辞》)诗人见流水思年华易逝;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水流的持续不断而给人以无奈;"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石头城》)流水带着寒心默默退去,给人一种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感伤.3黄昏、夕照 感伤的心情意绪: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黄昏如此冷清,词人自然孤寂难耐,愁结柔肠.这种黄昏的伤感往往还表现在离别、相思、闺怨一类的感伤场面中,如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4、细雨、烟雾 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细雨绵绵,愁也弥漫."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归家不得,或者漂泊他乡,不知家在何处,渐渐升起的烟雾使人生出诸多愁绪.四、时令节日类1.中秋 八月十五日,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如唐王建 《十五夜望月》:"今夜月白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2.重阳 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故云.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如杜甫《九日》中所写:"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3、寒食清明前一日,寒食节禁火三日,万户无烟,与冷清、萧条有关.如"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唐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4.清明 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例如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等. 五、特定地点类1、长亭 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当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是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写离人望着短亭长亭而不见人归来的伤心情景.王实甫《西厢记》:"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抒发的也是离别的伤感.2、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浸染着离情别恨.屈原《九歌》中有"送美人兮南浦"的名句.范成大《横塘》又有:"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3、南山 代表隐居的地方.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饮酒》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古诗的意象,大都有相对固定的寓意.把握了这些寓意,对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正确解答诗歌鉴赏题目很有益处.古诗词常见意象寓意举隅龚勇军 古诗的意象,大都有相对固定的寓意.把握了这些寓意,对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正确解答诗歌鉴赏题目很有益处.一、动物类1、蝉 感身世,诉悲凉:唐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句句都可以找到诗人对自己遭遇的不平和人格自信的影子.痛别离,苦远游: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就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唐卢殷《晚蝉》:"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感昔围.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写蝉以声引愁,旅人行一程,飞蝉跟着鸣一程,似乎专与行人为难,写出了诗人一路走去一路愁苦的沉重心情.2、鸿雁 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唐李益《春夜闻笛》:"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3、杜鹃 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在古典诗歌中它往往和哀怨、思归相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词里借杜鹃之声,渲染孤馆的哀怨之情,传达出诗人的哀怨思乡之情."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诗中借杜鹃表达殷切的思念."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借杜鹃啼血渲染江洲的荒凉,表达自己被贬江洲的哀怨之情.4、鹧鸪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宫女如花满春殿,如今只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这里它又充当衰败之景的象征,它的悲啼,往往预示着伤感和没落.5、黄莺 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杜牧用黄莺歌唱写出江南美丽的春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用黄莺鸣啼、燕子轻飞来说明春天的来到.二、植物类1、柳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柳永《雨霖铃》中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李白《忆秦娥》中有"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也是表达伤离别的情感.2、梅"梅"有 "性耐寒"的特点,诗人借以表达孤高,不谐流俗的品格,陆游的《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和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都是以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3、菊菊,傲霜之花,它品格坚强,气质清高.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4、莲 "莲"与"怜"音同,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5、梧桐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6、芳草 以芳草喻离恨,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让人看到离情的生生不息,草的无穷体现出情的弥漫与更生.以芳草喻所思之人: "知音少,人间何处寻芳草"(朱敦儒《渔家傲》),"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中芳草即知音的别说.由芳草年年复如引起时间匆匆、人生短暂、年华宝贵的惜时感叹."可怜春光闲了,阴多晴少.江南江北水连云,问何处,寻芳草"(朱敦儒《一落索》)惜芳草就是惜人生.三、自然现象类1、明月 明月蕴涵思乡之愁.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的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的异常感伤;"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明月是情感的寄托. 如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2、流水 流水常常能引起人对时光流逝 ,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感叹."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集?相和歌辞》)诗人见流水思年华易逝;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水流的持续不断而给人以无奈;"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石头城》)流水带着寒心默默退去,给人一种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感伤.3黄昏、夕照 感伤的心情意绪: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黄昏如此冷清,词人自然孤寂难耐,愁结柔肠.这种黄昏的伤感往往还表现在离别、相思、闺怨一类的感伤场面中,如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4、细雨、烟雾 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细雨绵绵,愁也弥漫."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归家不得,或者漂泊他乡,不知家在何处,渐渐升起的烟雾使人生出诸多愁绪.四、时令节日类1.中秋 八月十五日,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如唐王建 《十五夜望月》:"今夜月白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2.重阳 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故云.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如杜甫《九日》中所写:"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3、寒食清明前一日,寒食节禁火三日,万户无烟,与冷清、萧条有关.如"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唐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4.清明 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例如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等. 五、特定地点类1、长亭 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当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是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写离人望着短亭长亭而不见人归来的伤心情景.王实甫《西厢记》:"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抒发的也是离别的伤感.2、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浸染着离情别恨.屈原《九歌》中有"送美人兮南浦"的名句.范成大《横塘》又有:"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3、南山 代表隐居的地方.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饮酒》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6,古诗词中的意象都有哪些

古诗的意象,大都有相对固定的寓意。把握了这些寓意,对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正确解答诗歌鉴赏题目很有益处。 一、动物类1、蝉感身世,诉悲凉:唐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句句都可以找到诗人对自己遭遇的不平和人格自信的影子。痛别离,苦远游: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就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唐卢殷《晚蝉》:"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感昔围。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写蝉以声引愁,旅人行一程,飞蝉跟着鸣一程,似乎专与行人为难,写出了诗人一路走去一路愁苦的沉重心情。 2、鸿雁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唐李益《春夜闻笛》:"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3、杜鹃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在古典诗歌中它往往和哀怨、思归相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词里借杜鹃之声,渲染孤馆的哀怨之情,传达出诗人的哀怨思乡之情。"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诗中借杜鹃表达殷切的思念。"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借杜鹃啼血渲染江洲的荒凉,表达自己被贬江洲的哀怨之情。4、鹧鸪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宫女如花满春殿,如今只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这里它又充当衰败之景的象征,它的悲啼,往往预示着伤感和没落。 5、黄莺 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杜牧用黄莺歌唱写出江南美丽的春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用黄莺鸣啼、燕子轻飞来说明春天的来到。 二、植物类 1、柳"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柳永《雨霖铃》中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李白《忆秦娥》中有"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也是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2、梅"梅"有 "性耐寒"的特点,诗人借以表达孤高,不谐流俗的品格,陆游的《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和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都是以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3、菊菊,傲霜之花,它品格坚强,气质清高。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4、莲"莲"与"怜"音同,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5、梧桐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6、芳草以芳草喻离恨,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让人看到离情的生生不息,草的无穷体现出情的弥漫与更生。以芳草喻所思之人: "知音少,人间何处寻芳草"(朱敦儒《渔家傲》),"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中芳草即知音的别说。 由芳草年年复如引起时间匆匆、人生短暂、年华宝贵的惜时感叹。"可怜春光闲了,阴多晴少。江南江北水连云,问何处,寻芳草"(朱敦儒《一落索》)惜芳草就是惜人生。 三、自然现象类1、明月明月蕴涵思乡之愁。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的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的异常感伤;"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明月是情感的寄托。 如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2、流水流水常常能引起人对时光流逝 ,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感叹。"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集?相和歌辞》)诗人见流水思年华易逝;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水流的持续不断而给人以无奈;"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石头城》)流水带着寒心默默退去,给人一种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感伤。3黄昏、夕照感伤的心情意绪: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黄昏如此冷清,词人自然孤寂难耐,愁结柔肠。这种黄昏的伤感往往还表现在离别、相思、闺怨一类的感伤场面中,如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4、细雨、烟雾 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细雨绵绵,愁也弥漫。"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归家不得,或者漂泊他乡,不知家在何处,渐渐升起的烟雾使人生出诸多愁绪。 四、时令节日类1.中秋八月十五日,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如唐王建 《十五夜望月》:"今夜月白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重阳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故云。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如杜甫《九日》中所写:"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3、寒食清明前一日,寒食节禁火三日,万户无烟,与冷清、萧条有关。如"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唐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4.清明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例如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等。 五、特定地点类1、长亭 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当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是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写离人望着短亭长亭而不见人归来的伤心情景。王实甫《西厢记》:"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抒发的也是离别的伤感。 2、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浸染着离情别恨。屈原《九歌》中有"送美人兮南浦"的名句。范成大《横塘》又有:"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3、南山 代表隐居的地方。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饮酒》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古诗的意象,大都有相对固定的寓意。把握了这些寓意,对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正确解答诗歌鉴赏题目很有益处。 古诗词常见意象寓意举隅龚勇军 古诗的意象,大都有相对固定的寓意。把握了这些寓意,对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正确解答诗歌鉴赏题目很有益处。 一、动物类1、蝉感身世,诉悲凉:唐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句句都可以找到诗人对自己遭遇的不平和人格自信的影子。痛别离,苦远游: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就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唐卢殷《晚蝉》:"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感昔围。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写蝉以声引愁,旅人行一程,飞蝉跟着鸣一程,似乎专与行人为难,写出了诗人一路走去一路愁苦的沉重心情。 2、鸿雁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唐李益《春夜闻笛》:"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3、杜鹃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在古典诗歌中它往往和哀怨、思归相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词里借杜鹃之声,渲染孤馆的哀怨之情,传达出诗人的哀怨思乡之情。"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诗中借杜鹃表达殷切的思念。"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借杜鹃啼血渲染江洲的荒凉,表达自己被贬江洲的哀怨之情。4、鹧鸪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宫女如花满春殿,如今只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这里它又充当衰败之景的象征,它的悲啼,往往预示着伤感和没落。 5、黄莺 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杜牧用黄莺歌唱写出江南美丽的春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用黄莺鸣啼、燕子轻飞来说明春天的来到。 二、植物类 1、柳"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柳永《雨霖铃》中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李白《忆秦娥》中有"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也是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2、梅"梅"有 "性耐寒"的特点,诗人借以表达孤高,不谐流俗的品格,陆游的《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和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都是以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3、菊菊,傲霜之花,它品格坚强,气质清高。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4、莲"莲"与"怜"音同,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5、梧桐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6、芳草以芳草喻离恨,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让人看到离情的生生不息,草的无穷体现出情的弥漫与更生。以芳草喻所思之人: "知音少,人间何处寻芳草"(朱敦儒《渔家傲》),"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中芳草即知音的别说。 由芳草年年复如引起时间匆匆、人生短暂、年华宝贵的惜时感叹。"可怜春光闲了,阴多晴少。江南江北水连云,问何处,寻芳草"(朱敦儒《一落索》)惜芳草就是惜人生。 三、自然现象类1、明月明月蕴涵思乡之愁。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的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的异常感伤;"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明月是情感的寄托。 如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2、流水流水常常能引起人对时光流逝 ,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感叹。"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集?相和歌辞》)诗人见流水思年华易逝;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水流的持续不断而给人以无奈;"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石头城》)流水带着寒心默默退去,给人一种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感伤。3黄昏、夕照感伤的心情意绪: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黄昏如此冷清,词人自然孤寂难耐,愁结柔肠。这种黄昏的伤感往往还表现在离别、相思、闺怨一类的感伤场面中,如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4、细雨、烟雾 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细雨绵绵,愁也弥漫。"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归家不得,或者漂泊他乡,不知家在何处,渐渐升起的烟雾使人生出诸多愁绪。 四、时令节日类1.中秋八月十五日,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如唐王建 《十五夜望月》:"今夜月白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重阳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故云。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如杜甫《九日》中所写:"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3、寒食清明前一日,寒食节禁火三日,万户无烟,与冷清、萧条有关。如"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唐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4.清明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例如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等。 五、特定地点类1、长亭 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当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是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写离人望着短亭长亭而不见人归来的伤心情景。王实甫《西厢记》:"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抒发的也是离别的伤感。 2、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浸染着离情别恨。屈原《九歌》中有"送美人兮南浦"的名句。范成大《横塘》又有:"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3、南山 代表隐居的地方。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饮酒》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7,关于友谊的古诗注释及赏析要12首词也行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同窗好友将随父去西藏就读,请选择古诗名句赠别留念。以示万水千山隔不断真挚友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句诗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本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本诗中写北方边地风狂雪早的句子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以春花比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起承上启下过度作用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抒发词人一生中的事业与抱负,并发尽无尽感叹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1.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2.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3.之:往。 4.广陵:即扬州。 5.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6.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7.尽:消失。 8.唯见:只见。 9.天际:天边。 [简析]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诗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紧承首句,写送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当。李白对友人的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羡。“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清丽明快的诗句,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诗人,当友人扬帆远去的时候,惜别之情油然而生。从《李太白集》里,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间有着不少赠答诗。在《赠孟浩然》中,李白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可见李白对孟浩然是多么敬佩,两人的情谊是多么深厚。 诗的第三、四句正是写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别深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面看来这两句诗全是写景,其实却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孤帆”绝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写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这两句诗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另外在诗歌的用韵上,诗人也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这与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送神驰、情意绵绵的神态十分吻合。再加上语言清丽自然,意境雄浑开阔,这首诗真是令人越读越爱,百读不厌,无怪乎千古传颂。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品评李太白七绝的艺术特色时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李太白的七绝在诗坛上的确是独步了。 赠汪伦 李 白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简析]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送友人 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1]。此地一为别[2],孤蓬万里征[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4]。注释[1]郭:外城.[2]为别:作别。[3]孤蓬;一名飞蓬,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万里征:万里行。[4]萧萧:马鸣声。班:分别。赏析 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首联点出告别的地点。诗人和友人并肩缓辔来到城外,举首远望,只见一抹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一湾清澄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这是写景,但景中含情。那抹淡远的青山可望而不可及,引出一缕怅惘之意,暗透出诗人对眼前离别的无可奈何;而那湾绕城的流水似乎又象征着绵绵离情,潺潺不绝。这一联“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对得很工整,而且“青”“白”相映,使整个画面色彩清丽。“横”字写青山的静,“绕”字写白水的动,也相当准确。 接下去两句写情。诗人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说:此地一别,离人就要象那随风飞舞的蓬草,飘到万里之外去了。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心,写得流畅自然,感情真挚。 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大笔挥洒出分别时的寥阔背景:天边一片白云飘然而去,一轮红日正向着地平线徐徐而下。此时此景,更令人感到离别的凄凉痛苦,难舍难分。这两句“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也对得很工整,切景切题。诗人不仅是写景,而且还巧妙地用“浮云”来比喻友人,他就象天边的浮云,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谁知道他会飘泊到何处呢?无限关切之意自然溢出。而那一轮西沉的红日落得那么徐缓,恋恋不舍地把最后的光线投向青山白水,仿佛不忍遽然离开。而这正是诗人此刻心情的象征啊! 结尾两句写离别时的场景。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似乎和主人的心意相通,不时萧萧长鸣。诗人虽然没有直接说离别的感觉,然而马尚且不耐离情的凄苦,扬鬃哀嘶,人何以堪! 这首诗写得自然明快,感情热诚。诗中青翠的山峦,清澄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再加上班马长鸣,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画面中流荡着无限温馨的情意,感人肺腑。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渭城朝雨裛轻尘[1],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2]。注释[1]裛(yi意):沾湿。[2]阳关: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因处玉门关之南而得名。赏析 安西,安西都护府。治所故址在今新疆库车县。 本诗为赠别而作,后由乐人谱曲.其曲名为《阳关》,又名《渭城》;作为送别曲,流传很广。 我们这个民族自古重离别。历代留下来的赠别送行的诗文多得不可胜计。南朝江淹专门写了一篇《别赋》,赋的一开头就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送别曲也很多,汉横吹曲有《折杨柳》、《小折杨柳》,相和大曲有《折杨柳行》,南朝清商曲有《月节折杨柳》等。 诗开头“渭城”一语点出诗人饯别元二的地方。“客舍”自然是渭城中的一个所在,是饯别的具体地点。并说这是一个春天的早晨,天下了一阵小雨。首句的“朝雨”因次句“柳色新’三字而知为春雨,这种写法叫做互文见义。这可以使语言更精炼。 写离情别绪。诗人笔下的景物也往往成为有情之物。代人伤心,为人垂泪。本诗写春朝两,下“襄轻尘”三字,表明两不大,只是沾湿了地皮。接着又说,环绕客舍四周刚刚放叶的柳树。经春雨洗过,益发显得青翠嫩绿。这里描绘的是一个空气清新。盎然生意的春天的早晨。此种写法。似与“送行”的气氛不十分谐调。然而。诗人心甲已先装着一个“别”字。虽有良辰胜景。也无心流连。别意正是以潜意识的形式笼罩景物、环境的。由此可以看到,主观情感在一篇抒情诗中的决定性作用。 其中的关键词语是“柳色”。古有折柳送行的习俗。汉代长安城东郊有一条河叫灞水,河上有一座桥名“灞桥”,人们在这座桥上送别亲友,要折下桥头的柳枝送给行人,这就是所谓折柳赠别。从汉魏到隋唐,这一习俗相沿下来。所以古人看到柳,即生离别之意。这种不同的心理反应,是长期文化积淀的结果。因此,作为文化标志的一事一物写入诗中,就使诗具有十分丰厚的情感意蕴。“柳色新”三字在诗中有双重含义:既是写时令节候,也是离情别绪的心理映现。“柳色新”三字是前二句和后二句的关节。 后二句直接写离别之情,全部感情都倾注在一杯“酒”中。此时主客彼此可能有许多话要说,由于离别在即,心情复杂,却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因而,饮酒便成了最好的交流感情的方式。离别饮酒,自不同于久别重逢那样的痛快酣畅,总不免有些苦涩的味道。但是这一斟一酌,情意却格外重。诗中“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即写出了主客依依惜别的心情。两人对饮,一杯又一杯,主人总觉得似未尽意,总是劝客人再饮一杯。这类常情写在此处,读来特别朴实深厚,紧相呼应的第四句“西出阳关无故人”,使这杯酒具有极重的分量。那是故人的一片心肠。唐代由于国力强盛,对外的交流往来也空前频繁,因此经常有人“西出阳关”,或出使,或经商。出阳关向西,面对异域山川,风俗不同,语言有别,而且要涉足杳无人烟的大漠,所以将出阳关的入,内心无限凄凉。前来送客的亲友自然也怀有同样的心情。本诗中的元二的心情,当不胜故国他分之感。此时的故人之情,较之寻常情况下,弥足珍贵。“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可谓笔力千钧。 白居易《对酒》诗:“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注云:“第四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也。”可见此诗打动人心的力量。正因为这首诗说出每个出关、送行人的内心感情,得到许多人的强烈共鸣,成为广泛传唱的出塞曲。 渡荆门送别 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的《渡荆门送别》诗历来为诗坛所注目,这不仅是因为第二联写得气势非凡,大气包举,更是因为全诗充满了一种无人可及的浪漫情调。从开篇到结尾一气呵成,给人以回肠荡气的美感享受,丝毫没有送别诗所惯有的感伤与悲凉,你甚至读完了全诗,对于到底是谁走谁送,还浑然不觉,可是诗题却又分明写着是"送别"!只看到在诗的结尾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那么,是诗人李白自己在送自己吗?这不是千古奇诗了吗?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来细细地体会一下诗人创作此诗时的构思与手法吧。 第一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荆门,山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形势险要,历来有"蜀楚咽喉"之称。楚国,今湖北一带在春秋战国时期都属于楚国。李白这首诗是写于青年时期,即乘船顺江离川之际。此时李白才二十四岁,是第一次离开家乡四川,比起他以后的走南闯北、浪迹天涯的一生游历来说,荆门之行实在算不得什么,可的确是他生平第一次走这么远的路,又是乘船走水路,所以路途就显得格外遥远而漫长。到达荆门山下时,蜀中家乡的山川已不复在望中,所以不论是在地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觉得离家乡已经十分遥远了,因而这首诗的头两个字就是"渡远",他感到来到了一个与家乡完全陌生的地方,从蜀入楚,他在心理上,是把荆门山当做家乡的最后一个标志,迈过这座山,就走出了家乡,所以叫"荆门外"。第一句这五个字两组词的确说明了李白的做诗虽然天纵豪情,但是一旦写起律诗来,同样是非常注意字斟句琢、中规中矩的。 第二联开始描写楚地的山川景物,"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大江流到荆门山时,地势已经渐趋平缓,眼界也随之开阔起来,大荒,是辽阔无边的原野。李白刚刚从两岸高山夹峙的三峡中出来,随着江船的东下,身后蜀中的群山已经越去越远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江汉平原,而长江从落差极大的三峡奔泻而下,至此也渐次平静下来,浩浩荡荡地流向这一片广袤的新天地。这一联是李白写景的最著名的句子,一般来说,李白的名句都是抒发内心的满腔豪情的,如"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吟天姥吟留别》),都张扬着极其强烈的个性光芒,使人一望便知是李太白的情怀与风格,而无人能望其项背。不过这一联却纯粹是写景,而且与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抒怀》)句式相近,用词相似,气势相当,同为唐诗中最华彩的乐章,而被许多评家放在一起相提并论。我们知道,李白的精神世界是最容易为山川景物所打动、所感染的,当他突然面对一个与自己二十多年来所熟悉的巴山蜀水完全不同的楚地的"平野"和"大荒"时,不但在视野上大为开阔,而且内心感到一种无形的震颤,充满了喜悦,他要迫不及待地随着大江一起,带着自己年轻浪漫的心和建功立业的情,扑向这一片崭新的天地,"山随平野尽",预示着作者在船到荆门山时,已将巴山留在身后,已把在蜀中生活的一页翻了过去,留在了记忆之中;"江入大荒流",是望眼远眺,楚天辽阔,境界超远,宣告了诗人在即将进入楚水之际,已经在憧憬一种全新的人生历程,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忍不住跃跃欲试、大显身手了。这一联实际上既是写景,同时也是一位有着远大抱负的旷世英才,面对新生活,走向新世界时的真情告白呀! 第三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然是写景,不过用的是远近结合、虚实相间的写法。飞天镜,天空中飞落的镜子。海楼,按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说法就是,"海旁蜃气象楼台",即现在所说的"海市蜃楼"。荆门山以下,江流减缓,夜幕降临,在平静的江面上,可以看到有一轮明月的影子在波光中浮动,明月与江水同时出现在笔下,都是李白最喜爱的入诗的景物,如就在出川途中写的《峨眉山月歌》中也有"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诗意描写,而将天象与人间物象之间的转换和借用,也是李白浪漫情调的最好体现,如《望庐山瀑布》中的"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里对江中的月影的感觉不似《峨眉山月歌》中的平铺直叙,而是又进行了一次拟人化的大胆联想,月亮在这个夜晚,也不安心于独自呆在寂寞的广寒宫了,她从天上"下凡"来到了人间,跳入了江中,浮上了水面,宛如一面明亮的镜子,她随着江面的涟漪而愈发显得摇曳生姿,并且与江船一起结伴前行,是那样的情意绵长,含情脉脉。写过柔美的夜景,李白意犹未尽,大笔一挥,又勾勒出绚丽的日景,"云生结海楼",月落之后,黎明降临,天空彩云,舒卷起伏,变幻万千,不时出现海市蜃楼般的奇观。可以断定,初出四川的李白此时肯定没有见过真正的海市蜃楼,但是他却大胆地运用这一在沙漠中才会出现的景物,来形容他面前那无限高远的荆楚天地间变化莫测的景象。其中所传递出的最重要的信息,就是李白此时那种出得峡来以后,豁然开朗的心态与跃跃欲试的豪情。"飞天镜"也好,"结海楼"也好,在崇山峻岭、江水湍急的三峡之中,是不可能领略的,现在不论是夜晚,还是晴日,都可以"极目楚天舒"了,以明亮如镜的月影反衬江流的平缓,用层出不穷的云楼衬托江天的辽阔,这一联诗,一上一下,一远一近,白昼夜晚,明月彩云,把作者本人一直生活在蜀中,初次出峡,见到广漠平原时的欣喜与振作一览无遗地合盘托出,使人们既欣赏了大自然的奥妙,又体会到了诗人那充满年轻活力的脉搏,写景即是抒情,状物更是言己,从《渡荆门送别》的颔联和颈联这四句诗中,你能说年轻的李太白不就已经俨然成为一个融情入景的行家里手? 全诗的最后一联也写得十分精彩,"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正当李白陶然沉醉于荆楚大地神奇旖旎的风光而思绪万千之时,船外那无语东流的江水却不知怎的,引发了他思乡的情怀。李白从小在蜀中长大,从"五岁诵六甲"开始,遍访蜀中名山,早年读书于江油县的戴天山中,后来又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一草一木,都怀有深挚的情感。现在"辞亲远游",乘船离开四川,如今已经远离故土了,心中难免依依不舍,而这种对家乡的留恋之情一时又无处宣泄,结果聊胜于无地在江水中找到了寄托,他不说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却说从家乡来的江水一路上对自己殷勤呵护,万里护送,这说看似无情却有情的写法使得全诗在结尾处显得分外凝重含蓄。王夫之在《唐诗评选》中说这联结句"得象外于圜中,飘然思不穷。"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不过全诗直到结束也没有一个字提及"送别"朋友的离情别恨,看来这首诗并不是什么赠别朋友,而是诗人自己在远离故土之际向家乡告别,所以,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这首诗题中说"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以这种形式来告别自己的家乡,除了李白之外,还真找不出第二个人了。
李白有一首很有名的诗《赠汪伦》。诗中写道:“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十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洲》:“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友正直者日益,友邪柔者日损 青青校树、萋萋庭草、与君一别、谁可相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沙丘城下寄杜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 赠汪伦 》等等,
李白有一首很有名的诗《赠汪伦》。诗中写道:“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十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洲》:“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友正直者日益,友邪柔者日损青青校树、萋萋庭草、与君一别、谁可相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沙丘城下寄杜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 赠汪伦 》等等,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