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酒不成席”是我国自古传统流传下来的一句话,无论是亲人聚会、宴席或者工作上的应酬难免需要美酒来调节气氛,但许多人对白酒还是一知半解,一旦听到“勾兑酒”“酒精”等词就敏感的认为是假酒,其实这是你对白酒的误区,“勾兑”≠假酒。
本期食药揭秘我们请专家来谈谈酒的话题。
解读:
“勾兑酒”属于酿酒工艺并不是贬义词
说起“勾兑”,可能是一个牵动消费者敏感神经的关键词。在一些消费者心里,“勾兑”就意味着掺假。“这酒打脑壳,肯定是勾兑酒。”至今在不少饭桌上,我们还能听到这样的评价。似乎市民早已把“勾兑”与假酒划上了等号。实际上,关于“勾兑”,不少人存在一个误区。
“‘勾兑’是把具有不同香气和口味的同类型的酒,按不同比例掺兑调配,起到补充、衬托、制约和缓冲的作用,使之符合同一标准,保持成品酒一定风格的专门技术,是白酒生产中一项重要的工艺生产过程。”乐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食品室检验员宋宇航告诉记者,“勾兑”是一项酿酒技术,并不是贬义词,也不是说酒不好,只是酿酒的一种工艺工序而已。
事实上,白酒生产行业里有“七分技术,三分艺术”的说法,这里的艺术,就体现在勾兑上。这里说的勾兑,实际上说勾调更准确。“这就像做美食一样,当你在炒一道菜的时候,有时要同时用到多种调味品才能达到所要的口感,白酒勾兑具有同样的意义。”宋宇航解释到。
认识:
不同酒类有严格标准严打非法添加
既然“勾兑”只是一种酿酒技术,为什么大家会对“勾兑”两个字误会那么深?这些不好的印象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就要从有害的勾兑酒说起了。
在新闻里,制售假酒的事件时有报道,这些假酒的酒瓶上贴着一些大家熟知的白酒品牌标签,有的还标有专家品鉴,内部招待专供酒等字样,实际上这些酒经检测都没有按国家标准使用添加物。“像这种使用香精等添加剂来勾兑酒的行为,属于是违法行为,譬如最恶劣的早期使用工业酒精,工业酒精里含有大于4%的甲醇,摄入一定量后可能致盲,严重时会致人死亡。”宋宇航表示,恶性勾兑假酒事件的接连发生,让人们产生了抵触心理。由于概念的混乱,人们听到“勾兑”、“酒精”一词认为是假酒就可以理解了。
那么,到底什么标准属于违法添加的勾兑酒呢?
宋宇航解释,乐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对酒类产品的检验指标主要有甲醇、铅、糖精钠、甜蜜素、安赛蜜等。在GB2757-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蒸馏酒及其配制酒中对于甲醇有一个严格的限量标准:粮谷类白酒中甲醇含量应小于或等于0.6g/L;其它类小于或等于2g/L;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对蒸馏酒和黄酒中铅的限量标准为0.5mg/kg。国家对不同酒类都有严格的标准,一旦发现不合格的假劣酒,将会严厉打击。
提醒:
自家酿酒须谨慎喝酒超量不健康
使用香精、工业酒精等添加剂来勾兑酒的行为,属于是违法行为。消费者购买酒类最好到正规场所购买正规厂商的产品,如果发现问题产品,可以拨打投诉电话12331,进行举报。关于喝酒,一些家庭喜欢自己酿葡萄酒,这样的酒有没有安全隐患呢?平时喝酒又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工厂酿酒,每一个工艺,都有严格的控制。当酒酿好之后,还有一个质量检查,保证酒是合格的。而在家里酿酒,无论从工艺到使用容器的洁净度;用水、用曲都比较随意,很可能生产出来一些副产物,甚至出来对身体有害的杂醇。”宋宇航提醒广大市民,如果没有十分的把握,家庭酿酒还须慎重。
另外,喝酒过量会影响健康,从营养角度来讲一般建议选择度数低的果酒、米酒、黄酒这一类的酒来喝。若喝白酒的话,每天不超过2两为宜;葡萄酒建议男士喝250毫升以内,女士喝150毫升以内。而一些特殊人群,比如孕妇、乳母,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痛风患者都不适宜喝酒。
小贴士
在喝酒之前吃点东西有助于酒精代谢,比如喝一点奶,或者吃一点小馒头、杂粮等主食,这些可以给身体提供碳水化合物、糖类物质,补充能量的供应,提供丰富的维生素B族。
同时,喝酒的时候大家还可以吃一些蔬菜、蛋白质类的食品。比如豆类、鱼类,这些都是很好的搭配,这样可以减少酒精对人体的伤害。另外,在喝酒后,一般不推荐喝浓茶。因为浓茶里含有茶碱,它具有利尿的作用,会加重我们肝肾的负担,造成机体脱水,还会消耗B族维生素。喝了酒以后,最好多喝白开水和果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