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答疑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中国白酒为什么都是酒精兑的,酒里为什么要加酒精

1,酒里为什么要加酒精

酒精不是加进去的是粮食里的淀粉发酵反应生成的产物现在白酒的酒精度高,那是因为不是发酵酒而是发酵后再蒸馏提纯所至.不是酒里面加酒精,是酒精酿出来要用水调要不怎么有好水才能酿好酒呢没酒精还叫酒吗~~~

{0}

2,中国各大酒厂为什么要勾兑酒精和水

1.中国的酒厂大部分都是小厂2.大的历史悠久的酒厂很靠谱3.很多出售酒精的企业价格便宜4.小厂子为了追求利息购买酒精勾兑5.其实欧美国家都是酒精勾兑的酒

{1}

3,勾兑的酒和发酵的酒既然主要成分都是酒精为什么勾兑酒又不行 搜

没错,勾兑酒和发酵酒的主体成本都是酒精和水,但两者有很大的区别,勾兑酒,就是酒精+水+香精,勾调出来的酒,香精香料也就几种十几种,顶多二十几种,发酵酒不但拥有勾调酒的所有成份,还有很多协调成份,复杂成份,可以说整个行业都无法定性,也就是说没有弄清楚其作用,其中的复杂成份可以说还几乎不知道,以目前的科技水平,还无法模仿发酵酒的成份,所以勾兑酒(液态法白酒),不论是从口感,放香,指标,质量上,无法与发酵酒攀比的!中国的老白干,最高度数是72度,其次是茅台65度 套马竿75度 琅琅酒70度 蒙古王69度 湖北70度的“霸王醉” 清河大曲”75°口感香醇很辣。 泸州老窖原酒73度。 东北据说有一种小烧有80度 伏特加有90多度的,他们都不直接喝,都要自己在兑东西喝 美国人说xo最烈,而英国人会说威士忌最烈 俄罗斯人说伏特加最烈

{2}

4,为什么酒精是中国白酒的主要成分用食用酒精勾兑白酒

所有酒的主要成分都是酒精(即乙醇),所谓的酒度就是指的酒精含量(体积分数)。白酒执行标准为GB/T20821的为纯食用酒精勾兑白酒,标准为GB/T20822的为固态法白酒加食用酒精勾兑的白酒,标准为GB/T10781.1(浓香型白酒)、GB/T10781.2(清香型白酒)的为纯固态法白酒。

5,为什么酒会有酒精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啤酒又将作为消夏祛暑的佳品走上人们的餐桌。据报道,长期喝啤酒可以造成严重的酒精依赖,专家表示,啤酒虽然酒精度数低但每天饮酒不得超过2瓶,而且一周喝啤酒的次数不能超过5次,否则过量饮用一旦超过十年就可能出现慢性酒精中毒症状。 据某医院统计,近年来该院收治的200多名酒精所造成精神障碍的病人中,有近90例都是饮用啤酒或低度酒造成的。这些病人饮酒史大都在11至20年,而且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以幻觉、妄想、情感症状、人格改变、记忆障碍居多。专家介绍说,虽然啤酒的酒精含量约为3%-5%,但它仍是一种富含酒精的饮料,长期不间断饮用,同时兼有一定数量,可能在十年左右出现慢性酒精中毒症状。 专家表示,酒依赖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胃溃疡、肝硬化、心血管病、酒精中毒、癫痫发作等一大堆生理疾病,还会带来无法自控的精神障碍。酒依赖患者大多表现为情绪抑郁、焦虑、容易激怒、睡眠障碍,严重者出现幻觉、妄想、意识错乱及人格改变。精神障碍直接影响到这些患者的多种功能,他们可以变得不遵守劳动纪律,工作常出差错,不负责任,对家庭不尽职责,以致家庭不和,甚至家庭破裂。另外,纵酒还会使人兴奋、好斗,出现打架、酒后开车肇事等妨碍社会秩序的现象。 who协作研究指出:为了预防酒依赖的发生,男性安全饮酒的限度是每天不超过20克纯酒精的饮用量,女性每天不超过10克纯酒精;中国的专家们对此给予了通俗的解释,男性每天饮酒不得超过2瓶啤酒或1两白酒,女性每天不超过1瓶啤酒;此外,不论什么性别每周至少应有三天滴酒不沾。 对于已经形成酒依赖的人来说,戒酒是一件非常艰苦但又必须完成的工作。不过,戒酒并不见得一下子停饮,而可以每天逐渐地减少饮酒量。戒酒者在这一过程中,若完成了当天应减少的“指标”,自己或亲人又给予了鼓励,就可以巩固和强化所取得的成果。为了避免心理上若有所失的难熬感觉。是酒都含酒精啊!

6,为什么白酒要勾兑

原来我们喝的白酒都是经过勾兑过的,白酒为什么都需要勾兑?由于各个基酒的质量、风格特征不同,为了保持出厂白酒的品质,风格,口感的一致性,因此白酒都需要勾兑,勾兑跟勾调是一个意思,是白酒的一个重要生产工艺 00:00 / 00:36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7,白酒为什么要勾兑和调配

“勾兑”一词只能在《发酵工业词典》中查到其释义,是指将具有不同香味的白酒按一定比例相互混合的一道工序,而在一般的辞书中是对找不到的。后来有人将不同葡萄酒或不同黄酒之间的相互混合也称为勾兑,这似乎在本国范围内也未尝不可,但是如果往酒中加入别的东西或是白兰地等酒之间的混合,还是以称之为“调配”或“调和”为好,以免有违“勾兑”的原意和不利于与国际术语的接轨。酒为什么要勾兑或调配呢?这是因为在酿酒过程中,不但有各种物理作用和化学反应,更主要的是存在着由许多微生物和酶参与的生理、生化反应,情况很复杂。可以说,即使是原料相同。也不可能使每批酒的原酒质量对相同,但为了保持每批产品的质量相对稳定,就必须借助于“勾兑”或“调配”的手段。过去,有的人认为法国老酒庄的橡树具有“神奇”的力量,用它制成的木桶在贮酒时,也会产生“神奇”的效果,这种莫名的“神秘感”是不必有的。同样,有人将“勾兑”或“调配”也说得很玄妙,其实这类“神乎其神”的说法也是站不住脚的。那些不切实际的渲染,也只能对“外行”人起作用。何况现在的白酒勾兑,早已借助于“电脑”的辅助作用。当然,酒的勾兑和调配,与做其他事情一样,也离不开操作者的知识程度、经验、智慧及创造能力。可以说,每个酿酒工作者在这方面均有自己的一套。当然,有些配方是相对甚至是对保密的,但如果将那层窗户纸捅破,完全说出来,也许会有人认为只是“不过如此”而已,甚至是“嗨、嗨”两声或“不屑一看”的。法国白兰地,有的是以老龄酒、中龄酒、幼龄酒按不同比例调配而成的。据说“佛尼威士忌”,是由专门的酒商将40个不同的威士忌调配而成的。当然,白兰地酒商等不会将实际配方如实告诉我们,但即使说了又有多大实际意义呢?总之,每个人对每种香味成分的感知,均有其一定的阈值,即该成分在酒中被人感知的低含量。人对各种成分混合而成的酒液,在色、香、味的感知上,也有综合的要求。而勾兑和调配的目的,正是为了找到这个“谐调”之点。因此,操作者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更需细心、不断地实践、总结以提高水平。因为白酒出产之后,每一次的酒的口感和味道都不一样,需要调整,也就是所谓的勾兑 用来满足各个地区的饮酒习惯,北方喜烈性,但是南方比较喜欢淡雅,这个同样的酒是不能同时满足的,所以必须经过勾兑,而调配,我就孤陋寡闻了,没见过这个词

8,现在的白酒都是酒精勾兑的吗

现在市场上纯酒精勾兑的白酒已经很少了,但固液法以食用酒精串蒸固态酒醅的白酒还是很多,主要是50元以下的酒,这是由企业的生产成本构成所决定的。如果说大部分白酒是酒精勾兑的,那完全是外行话。一般来讲,固态酒醅蒸馏白酒,不同车间、不同窖池,以及同一窖池不同位置的酒醅,蒸馏出来的酒风格和质量有差异,同一轮次的酒分前段、中段和后段,质量上也有差异。总体而言,一口浓香型酒的窖池平均年产4吨原浆酒。所有这些酒会根据质量、风味的不同详细分类储存。每次成品出厂前,酒体设计师会都从酒库中选择不同酒精度、不同风格、不同年份、不同质量等级的原浆酒进行勾调,以确保上市产品在质量和风格上保持长期的稳定。原酒的质量等级、年份不同,决定了成品酒不同的质量等级和成本价格。一般来讲,拥有上万口窖池的白酒企业完全具有原浆酒勾调“市场零售价50元”的成本控制能力。以最低售价50元/瓶计算,这些企业都是年销售收入在15~30亿元起步发展的企业。感兴趣的消费者可以通过参与企业的“回厂游”活动去企业实地参观验证,了解他们一共有多少个发酵池或地缸,每个发酵池或地缸能酿多少酒。当然,企业经营是要严格控制成本、节能降耗的,固态发酵和蒸馏而成的酒糟仅经过蒸馏就丢弃显然是十分浪费的,所以有些企业就会用高纯度的食用酒精来串蒸固态酒糟,把这些酒糟中的香味物质吃干榨尽。固液法串蒸的酒,国家也有严格的标准要求,要求所使用的食用酒精必须复合食品安全的要求,串蒸后的白酒也有固态酒法的风味,完全可以放心饮用,只是在醇厚度和酒味绵长上不如纯固态法白酒而已,一分价钱一分货嘛。固液串蒸的酒成本低,所以良心企业的产品售价基本都在50元以下,有的甚至控制在20元以下。但市场上的固液法白酒乱标价的现象依然很严重,尤其以翻沙的酱香酒居多,消费者因当心。

9,现在白酒都是勾兑的吗

白酒基本都是用粮食酒精勾兑出来的。多数白酒消费者,往往听到“勾兑”,就马上变了脸,甚至唯恐避之不及。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以为勾兑就是酒精和水兑成的酒,甚至是假酒。但如果你这样认为,那就是大错特错了。事实上,你喝到的每一种蒸馏白酒,都属于勾兑酒,因为没有勾兑,就成不了你喝到的白酒。好比炒菜,只有知道了酸甜苦咸鲜的滋味儿,知道各种食材的味道,才可能调整好各种配比,炒出好吃的菜。目前国家认可的白酒生产方法有3种:以粮谷等原料,经陈酿、勾调而成叫固态法;以含淀粉、糖类物质为原料,采用液态糖化、发酵、蒸馏所得的“基酒”(或食用酒精),再通过添加食品添加剂调味调香,勾调而成叫液态法;以固态法白酒不低于30%、液态法白酒勾调而成的为固液法。名优白酒实际上多为固态法的产物,不存在任何酒精添加;即使是液态法和固液法生产的白酒,也基本都是用粮食酒精勾兑出来的。所以,大可不必谈勾兑而色变。拓展资料:勾兑是什么?所谓勾兑,主要是使酒中各种微量成分以不同的比例兑加在一起,使分子间重新排列和结合,进行补充、谐调、平衡,烘托出主体香气和形成独自的风格特点。通俗点说,白酒在生产过程中,将蒸出的酒和各种酒互相掺和,这个就称为勾兑。这是白酒生产中一道重要的工序。白酒的勾兑包括勾兑基础酒和调味两个基本的过程。白酒(外文名:Liquor and Spirits ),以粮谷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或麸曲及酒母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而制成的蒸馏酒。又称烧酒、老白干、烧刀子等。酒质无色(或微黄)透明,气味芳香纯正,入口绵甜爽净,酒精含量较高,经贮存老熟后,具有以酯类为主体的复合香味。以曲类、酒母为糖化发酵剂,利用淀粉质(糖质)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兑而酿制而成的各类酒。而严格意义上讲,由食用酒精和食用香料勾兑而成的配制酒则不能算做是白酒。白酒主集中在长江上游和赤水河流域的贵州仁怀、四川泸州、绵竹三角地带有着全球规模最大、质量最优的蒸馏酒产区,分别为中国三大名酒的茅五泸,其白酒产业集群扛起中国白酒产业的半壁河山。白酒为中国特有的一种蒸馏酒,是世界六大蒸馏酒(白兰地Brandy、威士忌Whisky、伏特加Vodka、金酒Gin、朗姆酒Rum、中国白酒Liquor and Spirits)之一,由淀粉或糖质原料制成酒醅或发酵后经蒸馏而得。白酒又名烧酒、白干,是中国的传统饮料酒。据《本草纲目》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指蒸锅),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由此可以得出,我国白酒的生产已有很长的历史。优质白酒必须有适当的贮存期。泸型酒至少贮存3~6个月,多在一年以上;汾型酒贮存期为一年左右,茅型酒要求贮存三年以上。酒度一般都在40度以上,40度以下为低度酒。参考资料:白酒百度百科

10,中国粮食连年丰收为什么白酒都是用酒精勾兑而不用粮食酿造

可能有不少人有着和他一样的想法,或者说,大家也想知道:酒精酒不如粮食酒,究竟在哪些方面不如?我今天就给大家详细解释一下,从原料来看酒精酒为什么不如粮食酒。先说粮食酒,顾名思义,用粮食酿制的酒,高粱、玉米、大米、糯米、大麦、小麦、小米、青稞,甘薯、绿豆......凡是含有淀粉或者糖类的物质都可用来酿酒。酿酒其实就是一个淀粉糖化发酵之后变成酒精的过程,不同的酿酒原料,经过不同的发酵糖化蒸馏工序之后,变成统一的一种物质——酒精。酒精,化学名称为乙醇(结构简式CH?CH?OH或C?H?OH,分子式C?H?O),无色透明,低毒性,纯液体不可以直接饮用,具有特殊香味并略带刺激,微甘,并伴有刺激的辛辣滋味。易燃,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种种的科学依据都在说乙醇不是什么好东西,又致癌又破坏干细胞的,但为啥全世界每年喝酒的人依然还是那么多。你去问酒鬼为啥喝酒,估计他也说不上,明知是不好的事还去做的人还少吗?听了酒精的这么多害处,吓得我舀了一瓢原浆糯米酒压压惊。闲话少说,扯回粮食酒和酒精酒。纯粮酒自带各种香气,因此不用再额外添加香精色素等物质,也就更为健康。并且,由于粮食酒里面各种醇、酯的作用,酒精在人体内很容易就被分解,不会沉积在体内造成头晕、断片、恶心、反胃等不适症状,喝酒时不容易醉,喝酒之后不会头疼。这就是粮食酒的特殊之处。而酒精酒,主要是用食用酒精兑水,然后添加各种香精,模仿相应香型的酒。酒精酒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因为连年的自然灾害,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酿酒消耗的粮食供应不足。然而吃喝是人民最基本的需求,甚至于有些人饭可以不吃,酒是不能不喝的。酒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符号,怎么能让它就此断了传承呢?如何解决粮食和酒之间的矛盾呢?经过多年研究,轻工业部研究出了一种新的酿酒方法——不用高粱、大米等主要的粮食,仅用廉价的芋头、薯杆、红薯、高粱秆、秸秆、甘蔗制糖后的废料等含糖的原材料来酿酒,或者更进一步,用这些原材料做出食用酒精,然后加水制成酒。酒精酒就是这么来的。酒精的生产原料有哪些?请看下图:图上没有表现到的原料还有:野生植物(橡子仁、土茯苓、蕨根、石蒜等)、农产品加工副产品(米糠饼、麸皮、高粱糠、淀粉渣等),孰优孰劣我也就不多说了,自己从原料上看吧。粮食酒起码还能保证自己的原料是粮食,而酒精酒呢?薯类、谷类、甘蔗、甜菜且不说,这个废糖蜜和各种纤维原料,看着怎么这么令人害怕呢?并且,食用酒精本身也因原料有品质区别。其中,玉米酒精>薯干酒精>糖蜜酒精>其他,然而玉米酒精大多是用于制作乙醇汽油,不进入酒品市场。也就是说,市面上的酒精酒普遍是用薯干酒精和糖蜜酒精兑成的,这两种酒精市价在4000至5000元一吨,用98度的酒精勾兑50度的酒,要加一倍的水,那么500毫升的酒成本才一块多钱。一吨酒加入的香精成本大概在200块钱左右,这样算下来,大多数液态法制成的酒一斤成本还不到2块钱。像这样的酒,配个华丽的包装,拍几个唯美的广告,再写几句具有情怀的宣传语,请个大牌代言的明星,怎么不得卖个百八十块钱啊?至于品质,你不喝你怎么知道。
相关文章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