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飞燕出土在甘肃省武威市。“马踏飞燕”一面世就惊艳国人。“马踏飞燕”也叫“马超龙雀”。武威留下了东汉的青铜器“马踏飞燕”。1983年10月,马踏飞燕成为中国旅游标志,2002年1月,马踏飞燕成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六十四件文物之一。
马踏飞燕出土于哪个城市?
马踏飞燕出土在甘肃省武威市。今天,我来说说这事。古人择水而居、顺水迁徙,他们把脚步停留在了武威,我猜想这里定是一个水草丰沛、气候宜人的好地方了。果然,顺着武威留下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沙井文化符号,我们寻找先民的生活足迹,不由得慨叹和仰望。先民在烟火中前行,武威迎来了秦时明月。这时候,以游牧为主的月氏居于武威。
在时光轮回中,不同的游牧民族经历着兴衰起落。到了汉高祖刘邦和汉文帝刘恒时代,匈奴逐步强大起来。公元前174年,匈奴匈奴攻了过来,打败了月氏,河西被占领,并逐步建设城池。到了汉武帝时代,霍去病出击匈奴,武功军威像一面旗帜飘扬在河西地区,武威因此名扬天下。在此后的时光册页中,经历魏文帝曹丕重置凉州;十六国时的“五凉割据”;隋朝末年的李轨建凉;唐高祖李渊的举兵灭凉;764年的吐蕃占据;宋元时期的西夏占领和明清时期的西凉府辖治等等阶段,武威大地上留下了灿烂的历史文化。
跟着今日头条走到了武威,也算是对我多年心愿的一个了却。我常常想,一个地方能不能让人心仪,关键看历史给那个地方留下了什么。武威留下了东汉的青铜器“马踏飞燕”。“马踏飞燕”一面世就惊艳国人。1969年,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武威人民也正在雷台挖防空洞。9月10日,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新乡人民公社新乡大队的老百姓照往常一样,按照要求挖掘属于自己,也属于那个时代的防空洞。
“咔嚓”一声,群众的头挖到了坚硬的砖头。一个东汉的砖室墓出现在眼前。这是一个长达19.4米,有三个墓室和三个耳室的大型东汉砖石墓葬。墓葬出土玉、骨、石、金、银、铜、铁等器物230多件,其中99件铜车马仪仗俑精致大气,最为重要的是墓葬中发现了一匹铜奔马。这匹铜奔马长45厘米、宽13厘米、高近35厘米,重量超过7公斤。
这匹马嘴嘶鸣、鬃猎猎、体壮硕、腿矫健、蹄有力、尾扫风,马的右后蹄踩着一只飞燕,另外三蹄腾空飞奔,整体造型独特,形象优美,充满动感。这是迄今唯一发现的铜奔马。奔马猎猎长啸,武威荡荡雄风。这不是天马吗?世人惊叹。1983年10月,马踏飞燕成为中国旅游标志,2002年1月,马踏飞燕成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六十四件文物之一。
为了这匹奔马,我曾经专门去甘肃省博物馆。我猜想过这匹奔马的主人,他一定是一个策马疆场,用哒哒马蹄守护武威的人物;他一定是一个扬鞭千里,用铮铮铁骨守卫家园的人物。虽然1700多年的风雨岁月,在马踏飞燕身上留下了沧桑印痕。而面对奔马,我们禁不住回望汉武帝时代的刀光剑影和狼烟连天。马,一个温暖历史神情的字眼;一个激荡岁月烟尘的字眼;一个卷起战争云烟的字眼。
而天马在武威,这是历史的必然,这是历史的选择。“大宛国有高山,其上有马,不可得,因取五色母马置其下,与交,生驹汗血,因号曰天马子。”太史公司马迁的笔下,对天马的记载正好印证了武帝时代的战功。公元前104年,刘彻派人前往大宛国求马而不得,于是派遣李广利引兵征讨,结果损失惨重。长安城里,汉武帝的决心已下,再派李广利率领六万人马征伐,大宛不得不献出马匹。
李广利带着汗血马凯旋而归。“天马徕,开远门,竦予身,逝昆仑。天马徕,龙之媒,游阊阖,观玉台。”在《西极天马之歌》中,汉武帝刘彻禁不住自己的喜悦。我一直觉得,历史有一大半是在马背上书写的。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等等,他们马背上打天下的故事,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天马,更是为人乐道。“天马出来月氏窟,背为虎纹龙翼骨”(李白),“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杜甫),通过这些赞叹,更是让人仰望天马精神。
为什么要将马踏飞燕作为中国旅游标志?
先说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上个世纪的末期,小学生们会学到一篇课文,名叫《马踏飞燕》,现在这篇课文改成了《天马》。这两篇课文的文字内容是不一样的,但描写的主体是一个叫铜奔马的出土文物。我大胆断言,再过几年,就会有一篇名叫《铜奔马》的课文让同学们学习的。马踏飞燕、天马、铜奔马都是些什么东西呢?它们是同一个东西,就是中国的旅游标志——马踏飞燕马踏飞燕,中国的旅游标志,又叫“铜奔马”,还叫“马超龙雀”,是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的一尊东汉时期青铜器,为国宝级文物,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为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马踏飞燕”的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身高3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7.3公斤。小马似在昂首嘶鸣,躯干壮实,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一足踏飞燕,呈飞驰向前状。整个造型为一匹躯体庞大的飞马一脚踩在一只疾驰的龙雀背上,小龙雀还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微妙微悄。“马踏飞燕”的现世,展现了东汉艺术家的经典之作,被称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稀世之宝,在中国雕塑史上代表了东汉时期的最高艺术成就。
马踏飞燕出土后,轰动国内外,多次被运到国外展出,出现了“四海盛赞铜奔马”的热潮。1983年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随后被定为国宝级文物,列入了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至此,老外们想一睹“马踏飞燕”的芳采,只能来甘肃博物馆了,面且还不是随时都能看到的。要观看“马踏飞燕”,只能是每年5月1日至10月15日在甘肃省博物馆丝绸之路文明展厅才能看见,其余的时间将在库房进行维护保养,不能让人观看。
马踏飞燕是中国的旅游标志,所以现在在全国各地的旅游城市中都能看见以它为塑像的城标。马踏飞燕的出土地——武威雷台汉墓雷台汉墓位于甘肃省武威市的北关中路,拥有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因其出土了稀世珍宝马踏飞燕而知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神奇西北100景”。武威,古称凉州,是甘肃省辖的一个地级市,素有“梦幻凉州,西北首府”、“天下要冲,国家藩卫”、 “五凉京华,河西都会”的美称。
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西走廊的中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葡萄酒城。武威名胜古迹众多,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雷台汉墓、白塔寺、武威文庙、天梯山石窟、天堂寺都是游人争相前往的地方。凉州词是汉唐时期“明星大婉儿”们的超级流行歌曲甘肃省武威市古称凉州。凉州的边塞诗是中国诗歌的一枝奇葩,尤其是到了唐代,凉州边塞诗更是中国诗歌中的精华。
唐代的许多大诗人都创作过数量丰富的边塞诗,尤以岑参、高适和王之涣、王翰、王昌龄、李益、元稹最为著名。全唐诗中以《凉州词》为题或以凉州为背景的边塞诗有100多首。我们最为熟悉的有王之涣和王翰的《凉州词》。《凉州词》王之涣版: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翰版: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国宝“马踏飞燕”,为何从不拍正面照?
只所以称国宝为马踏飞燕,它突出的是足踏飞燕,寓意着马奔腾的速度快,侧面相能明显的体现出主题,从效果上看要好于正面像。这就是不拍正面照的根本原因。“马踏飞燕”也叫“马超龙雀”。是1969年IO月在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中出土的青铜器,国宝级文物,它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7.15千克。
它酷似一匹奔腾的骏马,昂首扬尾,张口嘶鸣,三足腾空,右足踏燕,好一时天马行空之势。“马踏飞燕”的形象特征大有随心所欲遨游天际之意,好似中国旅游腾飞之象征,寓意着中国人蓬勃向上豪迈进取一往无前的特征,为此,国家旅游局确定“马踏飞燕”为中国旅游图形标志。有人云,马踏飞燕中的飞燕,似燕非燕,好似古代传说中的龙雀,而马亦非凡马,而神马也,即天马。
早在汉代张衡的《东京赋》中就有龙雀和天马之说法。则有天马行空独往独来之意,故称马踏飞燕也有“马超龙雀”的别名。总而言之,马之奔腾向前的气势作为中国旅游的标志,寓意中国腾飞的象征,彰显出中国的活力。马踏飞燕从测面相看更能体现出马的体态健美、矫健壮硕、昂首扬尾、线条飘逸的美感以及足踏飞燕酷似广阔天地任之奔腾的气势和动感。
为什么有人说:现存于甘肃博物馆的马踏飞燕是一匹傻马?
幼年时,又红又专的各种教科书上从来看到的都是一只神马;壮年后,接触的书籍、图片变多以后,我居然看到了一匹“傻马”。记忆里,大概还是在小学,从历史书上看到了这匹动感十足的骏马,觉得非常有趣,好像它就要从眼前飞驰而过一样。但,有个疑问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萌芽”,而且愈演愈烈:侧面如此飘逸灵动,那么,正面又当如何呢?是怒目圆睁?鼻孔粗大?双耳挺立?……这个疑问一直过了而立之年以后才得到答案。
一个偶然的网页浏览中我终于看到了它的正面,当时,还真的是没忍住,狂笑不止。古人真是有趣——看侧面急煞千军万马,视前方笑退各路诸侯!前面:头歪眼突,颈曲嘴张,门牙暴露……后面:臀部浑圆,马蹄翻掌,马尾轻扬……关于这个“不正经”的正面,有一个学者解释道:……这匹马正在奔驰中昂首嘶叫,创作者以高度写实的手法完美的捕捉了这匹运动中的马的一个细节,看得出,这个创作者亦是懂马之人……我始终认为文物也是有生命的,这件栩栩如生的,诞生于东汉某个不知名的“艺术家”手里的铜奔马从千载以前的大汉帝国奔驰而来,它的身上承载着大汉朝那曾经无与伦比的威武和激情,看到它,仿佛猛然间又回到那个气吞万里如虎、豪气干云的盛世。
“马踏飞燕”之名始于郭沫若先生,历来争议不断。有说马踏的是乌鸦,有说踏的是鹰,有说踏的是隼……千载以后,谁又能说的清楚呢?西方人对于中国雕和塑早期的认知多半停留在写意方面,只到震惊世界的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才明白,原来中国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秦朝就已经有高度写实主义的雕塑作品出现了。这种高超的写实主义延续到了汉代,依旧未曾衰减,比如这座铜奔马。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此铜奔马于1969年出土于甘肃武威市雷台汉墓,通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7.15千克。形态矫健俊美,气势夺人,极具平衡感、速度感,和动态美。马昂首嘶鸣,鬃毛飞扬,似御风飞驰,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一往无前,右后蹄踏一只回首惊掠的飞鸟。光阴荏苒,那个昂扬不屈的“张将军”早已化为九泉下那冰凉的尘土,只留下那锈迹斑驳、摩蹄翻掌、俊美灵动的铜马和那个被踏了一千多年的小鸟,还在诉说着主人那空前绝后的英武与豪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