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个是标准的品鉴杯,这种是能够收拢酒的香气,杯子透明状,容易观察酒色,能够判断白酒的色香味格这几个指标。一次性的酒杯千万不能拿来喝酒,这种有机溶剂遇到白酒,尤其是高浓度的,会发生溶解,然后通过酒这个介质进入身体里面,不仅影响酒的口感,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喝白酒用什么杯子或者器皿好?
小橘子我呢,本身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茅台镇人,可以说一出生就是闻着酒味长大的,正所谓酒杯配美酒,就像宝剑配英雄,当我们在外面喝酒的时候,大多数的时候,我们肯定都不拘小节,有什么杯子就用什么杯子喝酒,例如玻璃水杯、一次性杯子等等,把酒和酒杯搭配在一起也是一门学问,让你细细体会酒香,又不失格调。第一个就是我们的水晶白酒杯,一般的水晶杯采用高纯度二氧化硅材质做成,它的设计比较雅致,能够控制酒量,适合细细的品味。
第二个就是玻璃白酒杯,在一般的饭店都常见,俗称“子弹白酒杯”。第三个是陶瓷白酒杯,杯身色泽饱满,颜色漂亮,此款酒杯被以前文雅古人所喜欢,根据酒友们的性格,豪饮,或者细细品都即可。第四个就是土陶白酒杯,这种酒杯出现在特色餐馆或者特色酒馆,颜色没有瓷杯子白,大多数都是灰褐色居多,充满特色,就像古代江湖人士饮酒的感觉一样。
第五个是标准的品鉴杯,这种是能够收拢酒的香气,杯子透明状,容易观察酒色,能够判断白酒的色香味格这几个指标。一次性的酒杯千万不能拿来喝酒,这种有机溶剂遇到白酒,尤其是高浓度的,会发生溶解,然后通过酒这个介质进入身体里面,不仅影响酒的口感,还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小橘子在这里提醒酒友们,喝酒一定要拿正确的杯子,拿错很有可能伤身体哦。
二战中,大名鼎鼎的莫洛托夫鸡尾酒是什么?
莫洛托夫鸡尾酒是一种燃烧瓶,起源于西班牙内战,在芬兰扬名。之所以叫莫洛托夫鸡尾酒,是因为跟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有关。1939年,在苏联和芬兰的战争中,苏联轰炸机曾经用集束燃烧弹轰炸芬兰。面对国际社会的指责,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宣称苏联没有向芬兰人民扔炸弹,而是向他们空投的救济食物和面包。莫洛托夫的言论激起了芬兰人的极大愤慨,纷纷利用各种方式嘲讽莫洛托夫,于是芬兰人戏谑地将苏联人投下的燃烧弹称之为“莫洛托夫面包篮”。
有面包了,当然要用酒来感谢送面包的人。他们借鉴1936-1939年西班牙内战中,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将军让西班牙民族主义者对苏联T-26坦克的做法,用空酒瓶装上汽油来对付坦克,称之为“莫洛托夫鸡尾酒”作为回敬,也被称为汽油炸弹或人民手榴弹。事实上,早在莫洛托夫的“面包篮”之前,几个世纪以来,小型燃烧弹就一直被用于战争和革命。
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678年,东罗马帝国所发明的希腊之火(希腊语:Υγρό Πυρ),这种神奇的液态火攻武器,可以在水上或水里燃烧,在海战中威力无比。据当时受到希腊之火所伤的十字军所记述:“每当敌人用希腊火攻击我们,所做的事只有屈膝下跪,祈求上天的拯救。”1871年,在新兴的人民政权巴黎公社即将失败的最后几天里,燃烧瓶成了公社部队最后的武器,他们用燃烧瓶筑起一道道火墙,阻止凡尔赛军的进攻。
有钱人可以用钱购买武器,无产阶级只能用自己的方法去争取自由。在冬季战争中,面对苏军的钢铁洪流,芬兰人制造莫洛托夫鸡尾酒”的方法极为简单:用玻璃瓶里面装上三分之二的汽油,瓶口用长布条塞死,点然后塞进坦克的炮管,不仅容易逼出坦克手,还可以引爆坦克油箱。芬兰人自制的这份礼物在战争期间,共扔出去大约50万个,炸毁了400多辆坦克,死亡的苏军士兵是芬兰士兵的五倍。
冬季战争中芬兰军人使用的莫洛托夫鸡尾酒后来还衍生出2.0版本:用大容量的玻璃果酱罐装满汽油,然后用厚重的窗帘,毯子或床单把罐子包好,用绳子将其捆扎牢固,把罐子朝上,让汽油浸透瓶口的纺织品,然后人躲在角落里,当坦克靠近时,点燃毯子扔进坦克的履带里,让齿轮把罐子碾破,毯子绞进履带里持续燃烧,比酒瓶燃烧弹的效果更好。
再后来,芬兰人干脆委托Alko公司在其Rajamäki酿酒厂大量生产“莫洛托夫鸡尾酒”,其原始配方是在750毫升(0.79美国夸脱)瓶中装上乙醇,焦油和汽油的混合物。瓶子上有两根很长的防风火柴。使用前,点着火柴; 当瓶子撞碎时,点着里面的混合物,比烧抹布更保险更安全。芬兰ALKO公司1939 - 1940年期间制造的燃烧弹,瓶身有防风火柴不过在一年半以后的卫国战争中,苏联人在深受其害后,学会了这门技术。
在验证过这种燃烧瓶的高效后,苏军专门印发了小册子,告诉士兵们如何用伏特加的瓶子制造有杀伤力的“鸡尾酒”,用来对付德国的坦克。随后“莫洛托夫鸡尾酒” 的大名传遍了二战同盟国的所有国家。加拿大士兵练习投掷“莫洛托夫鸡尾酒”进入现代后,“莫洛托夫鸡尾酒”并没有因为大规模战争的结束而消失,继续成为罪犯、暴徒、恐怖分子、反政府武装的常规装备,用来对付橡皮子弹和催泪瓦斯。
当然,配方也发生了变化:一个一撞即碎的瓶子和一些足够易燃的燃料,当瓶子破裂时就会着火扩散。一般以汽油和酒为传统燃料,也有灌进柴油,松节油,乙醇、甲醇和异丙醇。有时会加入洗涤剂、机油、聚苯乙烯泡沫、糖、橡胶、樟脑丸、肥皂、人畜血液粪便、棉花、羊毛,尼龙、人造丝、杀虫剂、硫酸或臭气熏天的破皮鞋等五花八门,乱七八糟的东西来增加粘稠度和附着性,并使燃烧的液体释放出浓烟和恶臭。
3人喝了117瓶啤酒!从这个新闻里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3人喝了117瓶啤酒,怎么回事呢?这是发生在山东济南的事情,有三个人,上午九点多就到一家火锅店吃饭,由于时间太早,锅底没熬好,所以先上了一份黄瓜,一份花生米,弄点啤酒先喝着,中间续了2份黄瓜,2份花生米,一直喝到一点多钟,共喝了117瓶啤酒,从这个新闻里面我发现了以下几个秘密:当时的济南天气很炎热,要不然的话三个人不会九点多就去火锅店去吃饭。
据说当时的三个人是去济南游玩的游客,正常游玩的游客应该是在景点四处游玩,但是他们没有,而是9点多的时候就去吃饭了,说明只有当时的天气炎热到没法去逛的地步才会无聊的去找火锅店吃饭来大发时间,因为九点钟是一个尴尬的时间,说吃早餐比较晚,吃中饭的话又太早,这个可以从去的时候,店家连锅底都没熬好可以证明,去的时候,没有喝白酒,而是喝啤酒,正是为了解暑,从这几点可以看出当时天气很炎热。
吃饭的这家火锅店上菜慢,要不然的话三个人不会就吃了几盘花生米黄瓜。当初9点多的时候,去的比较早,店家说锅底没有熬好可以理解,但是从三个吃饭的情况来看,开始的时候是先上的黄瓜花生米,边喝边等,可以理解,但是最终只是多要了两盘花生米,两盘黄瓜,说明店家熬火锅锅底的速度太慢,如果在开始的一个小时内就熬好了的话,绝对不会只点那么点菜,由于等待时间太长,后来三个人喝高兴了,就索性不要菜了,才会越喝越多。
这三个人很有可能是东北人,要不然的话三个人不可能持续喝酒喝8个小时。论喝酒,东北人的酒量在全国都排的上名的,我深有体会,基本上都是不要什么菜就能喝不少酒,曾经见识过三颗花生米就喝一瓶啤酒的人,也曾经见识过从中午喝到下午,然后转场又去喝,喝到凌晨三点多钟的狠人,所以当我看到这三个人点花生米,黄瓜就喝了一百多瓶啤酒,从上午九点多到下午五点钟,共计喝了8个多小时,感觉这场景很熟悉,所以我觉得很有可能是东北人。
想买几瓶酒放二十年左右等孩子大了喝,除了茅台还有什么好的选择?
我在十多年前也有这想法并且早已付诸实施,每年存三五十瓶,浓香为主,酱清为辅,一部分现在已经开始享用了。有储存价值、越陈越香的酒,首先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纯粮固态发酵,二是高度(50度以上)。一般好酱香酒储存五年口感就有明显变化,到十五二十年就相当好喝了。浓香清香老熟慢,有的放十年也变化不大,建议放十五二十年再喝。
我自己存了点儿八十年代的贵州浓香酒,当时就几块钱一瓶也不出名,放了三十多年到现在,已经是琼浆玉液般好喝了。其他香型的不太推荐,也就酒鬼和董酒可以。你的问题有些宽泛,下面我从高端和中低端两个档次简单说说。1.高端。价格从几百到几千上万不等。普通茅台五粮液剑南春国窖是硬通货,剑南春价格稍低但酒质不错。在普通之上,珍品茅台、五粮液老酒、剑南春东方红、国窖国学酒质提升了一个档次。
再往上就是年份酒了。68度五粮液比52度乃至39度的都便宜,性价比高。水井坊舍得梦之蓝也是中国名酒出身,公认的高端酒,可以存,他们的前身全兴大曲沱牌曲酒洋河大曲就不要碰了,新酒垃圾,但2000年前的老酒当然不错。青云郎、红十五郎都不错。清香的汾酒二十、三十年。还有些相对小众的文君酒(浓)、衡水老白干古法原浆(清)、国密董酒(其他)、酒鬼(馥郁)等也都不错有一批拥趸但不一定人人可以接受。
2.中低端。百多元到几百元不等。茅台系列酒中的汉酱、珍品王子,红十郎,珍品珍酒,五粮春,泸州老窖特曲(一定要有“特曲”俩字),老白汾酒,这些是中低端的硬货。百元以下的不推荐,一些小厂乃至小作坊也产纯粮酒,几十元,但工艺不好,有的是杂醇去不掉易上头,有的不是高粱酒用大米玉米小米等口感差。好白酒一定是高粱酒,高粱为原料小麦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