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理解有文化没知识
有文化的现实生活理解和体现主要是:有修养,有品位,简单的行为习惯里包含很多吸引人的教育魅力的人。没知识:可能这一部分群体并没有接受高等教育,或者精英教育。
知识和文化不是一个概念的范畴,文化涵盖的面更广点,文化包含知识,有文化不单单指有知识还有涵养优良的三观,而有知识不一定涵养就好,比如有知识的也可以是流氓,当然我是把文化一词宏观的理解了,不知道你看的明白否?!
2,如何理解文化的含义
文化的含义可以从“汉语中的文化含义”、“哲学的“文化”定义”、“社会学的“文化”定义”和“考古学、文化学对“文化”概念的诠释”四个方面去考察。
概括如下:
1、 汉语中的文化含义——
在古汉语的表达系统中,“文化”一词的本义是与“武功”、“武力”相对的概念,指以文德教化天下,这里面既有政治主张,又有伦理意义。
在现代汉语中,“文化”指一般知识,以及运用文字的能力,如“他是一个有文化的人”。
2、哲学的“文化”定义——
即指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3、 社会学意义上的文化——
是一个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是群体整个的人造环境,包括群体生活中所有物质和非物质产品,这些产品,往往被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
在通常的情况下,人们认为“文化”是一个人的行为、修养。
文化还指人们的群体,大至一个国家。在社会学看来,人类通过学习和发明种种办法以适应多种多样的环境,经过世世代代流传下来,并不断经过修改学习来的生活方式,就是文化。
4、考古学、文化学对“文化”概念的诠释——在考古学中,“文化”指同一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又称彩陶文化、龙山文化又称黑陶文化等。
对于文化比较权威的定义——
在文化学中,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里的定义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这个定义对学术界所产生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克罗伯在《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评考察》一书中指出:“文化由外显的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构成;这种行为模式通过象征符号而获致和传递;文化代表了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包括它们在人造器物中的体现;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传统的(即历史地获得和选择的)观念,尤其是它们所带来的价值;文化体系一方面可以看做是活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则是进一步活动的决定因素。”这一定义为当代文化界所接受,影响深远。
偶以为,作为一个普通人不必全面掌握和完全理解对于文化的定义及其全部内涵,但应该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大凡世间上一切带有人类痕迹的事物,都可以被称之为文化。在人类社会中,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偶等应该力争做一个“有文化”——有文化涵养、文化品位和文化品味的人,成为一个积极参与社会文化生活和文化建设的人。不仅是文化的享用者,而且成为文化的传承者、建设者
文化传播人类知识的媒介。
3,如何理解文化的本质
文化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传统意义上所说的,一个人有或者没有文化,是指他所受到的教育程度。后者是狭义的解释,前者是广义的解释。另有人以此为名。定义 广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社会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文化是阶级斗争的武器。一定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狭义: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活动的记录,历史的积沉,是人们对生活的需要和要求、理想和愿望,是人们的高级精神生活。是人们认识自然,思考自己,是人精神得以承托的框架。她包含了一定的思想和理论,是人们对伦理、道德和秩序的认定与遵循,是人们生活生存的方式方法与准则。思想和理论是文化的核心、灵魂,没有思想和理论的文化是不存在的。任何一种文化都包含有一种思想和理论,生存的方式和方法。需要是现实,理想是向往,愿望是想得到的,要求是必须做到的。 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1 、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 2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3 、广义的文化包括四个层次:一是物态文化层,由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二是制度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政治、宗教社团、教育、科技、艺术组织等。三是行为文化层,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四是心态文化层,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经过长期蕴育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4 、心态文化层可细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层次。 5 、社会心理是人们日常的精神状态和思想面貌,是尚未经过理论加工和艺术升华的流行的大众心态,诸如人们的要求、愿望、情绪等。 6 、社会意识形态是指经过系统加工的社会意识,往往经由文化专家的理论归纳、逻辑整理、艺术完善、并以著作、艺术作品等物化形态固定下来并跨时空传播。 7 、根据与社会存在关系的疏密程度,可将社会意识形态区分为基层意识形态和高层意识形态,前者包括政治理论、法权观念等,后者包括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 8 、基层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保持着密切联系,是经济基础的集中体现,但它的产生和发展仍然要经过社会心理这一中间环节起作用;高层意识形态是更高的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但它与社会存在之间的中介是社会心理和基层意识形态。 9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10、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了狭义文化的早期经典界说,即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文化有两种,一种是生产文化,一种是精神文化。科技文化是生产文化,生活思想文化是精神文化。任何文化都是为生活所用,没有不为生活所用的文化。任何一种文化都包含了一种生活生存的理论和方式,理念和认识。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形成了共同的认识,理念和思想,遵循着一定的规则,规范和秩序,这就是文化。 来源于《中国文化概论》大纲绪论部分。 文化就是人们关注、探讨感兴趣事物的现象和氛围。 根据人们探讨某个事物人数的多寡则可以把文化分成大文化和小文化。即: 相对于其他文化,人们关注、探讨感兴趣事物的人数多的现象和氛围就是大文化;而人们关注、探讨感兴趣事物的人数少的现象和氛围就是小文化。——摘自中国幸福学研究 文化是人类群体创造并共同享有的物质实体、价值观念、意义体系和行为方式,是人类群体的整个生活状态。政化(即不同时期的执政者倡导的文化)是文化和先导,有什么样的政化,就有什么样的文化。
文化的本质是让人民更懂得、运用到生活中、收益自己收益社会、做一个懂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