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答疑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单纯白酒怎么泡酒,25L白酒需要用多少枸杞泡酒

1,25L白酒需要用多少枸杞泡酒

单纯用枸杞的话,三公斤左右吧.
不是这样的,反了。先把买好的枸杞装入一个空瓶内,然后倒入白酒封存,一个月后可以饮用。酒最好用茅台酒。
就用买的半斤左右干苟杞放瓶里再倒白酒进去密封就好啦。强力推荐:桂花酒!在桂花的基础上加一点冰糖,香得不得了!

25L白酒需要用多少枸杞泡酒

2,怎么用白酒和杨梅等泡出来的杨梅酒最好请说的具体点因为我买

1斤60度白酒加一斤杨梅1.5两的白糖或者冰糖。密封,存放至少一年以上。越久越好。泡制的杨梅酒三个关键:1.白酒度数不能低于56度。2.密封。3.时间。
要用高度数的烧酒。 新鲜的杨梅。 还有密封的瓶子。 记住酒一定要高度数的,不然会很淡的。 记住不要加糖。
最好喝的杨梅酒就是酸杨梅加上等的白酒再加冰糖泡出来的,酸酸甜甜的特别好喝~但是好喝也别贪杯哦!

怎么用白酒和杨梅等泡出来的杨梅酒最好请说的具体点因为我买

3,如何家庭自酿杏酒

原料: 黄杏、白酒、 白糖、粉碎的冰糖都可以,少量 注:用来泡果酒的白酒和用来泡药酒的白酒不同,要选度数不太高的,一般30~35度左右. 近来韩国降低了白酒的度数,也有人选用20度或者25度的白酒来泡制果酒.但度数越低,味道也会越淡.淡而无味,就没有诱人的魅力了.过程:1.选成熟而又有些硬的新鲜黄杏,去蒂,洗净,晾干水分.2.把杏放到瓶子里,撒少量糖,然后倒入白酒.如果发现有漂浮起来的,最好是切成两瓣,让它可以沉到瓶底.要是觉得麻烦,就任它漂浮着,也没有什么关系.3.密封后放阴凉处保管.4.三个月后,将黄杏分离出去,酒密封后,继续放阴凉处保管.一个月后可以饮用,但是到六个月的时候,口感最好.选自:欢伯网
放点酸奶 再来点橄榄油就行
买瓶白酒,把杏泡进去,就可以了。
你爱喝哪种酒呢?来瓶杏酒怎么样?你知道杏酒吗?其实杏酒是有很大好处的,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喜欢它。杏酒带来的不仅仅是那一种酸酸甜甜的清爽,更重要的是杏里面有很丰富的果糖和葡萄酒已经苹果酸之类的,这些对一些厌食的都是有帮助的,所以它能够起到增进食欲的作用的。同时也能缓解疲劳和祛痰以及对心脏病患者都是有很好疗效的。接下来就让我来教你吧。先准备好一些原料,如杏600克,烧酒1.8升。就可以开始做了。1 我们要先从准备好的材料里挑选八成熟的杏,然后洗干净擦干后要放在阴凉处晾一下,也不能直接放在太阳下面的。2 等晾老的杏,就可以放入容器里面了,然后放入是杏3倍的烧酒然后是密封好,储存三四个月,一定要在通风阴凉的地方储存。3 之后一定不要把原材料捞出来,而且是放的时间越长它的酒就更香。

如何家庭自酿杏酒

4,怎么酿酒啊

将糯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泡4-5小时, 笼屉上放干净的屉布,将米直接放在屉布上蒸熟。因米已经过浸泡,已经涨了,不需要象蒸饭那样,在饭盆里加水。蒸熟的米放在干净的盆里,待温度降到30-40度时,拌进酒药,用勺把米稍压一下,中间挖出一洞,然后在米上面稍洒一些凉白开,盖上盖,放在20多度的地方,经30小时左右即可出味。 现时天稍凉了,因此,如家里室温在20度,可用棉衣将盆包焐起来。中间可打开看看,可适量再加点凉白开。糯米酒做好后为防止进一步酒化,需装瓶放入冰箱存放,随时可吃。 苏州的酒药上面有用量的指示。 做糯米酒的关键是器皿干净,绝不能有半点油花。最好在做前,将要用的蒸锅、笼屉、屉布、盆、盖、拌勺等统统清洗一遍。如沾了油花,肯定做不成功,米会出绿、黑霉,要不得。如米面上有点白毛,属正常,可煮着吃。下面的可直接吃。为保证干净,我特意用了一新的屉布,这块就留着蒸糯米用了,蒸包子什么的,用玉米叶当屉布即可。
材料其后再加入也可以:酿酒的材料中有高价的材料,所以一次要做很多的时候,一点一点分几次放入也可以。原先放的材料留着再放其他材料
熟的米饭。 有听过甜米酒吗?
简单点:先把米饭煮熟,然后打起来放冷,再放甜酒曲,有大包和小包的,一脸盆子米饭大包的就放一包半就足够了,小包的就放十小包,然后把米饭和甜酒曲拦均匀,最好是洗干净手后用手拌拌,然后捏几下,放到盆子中,在中间挖一个洞(酒水会自动流到那里去的)然后用手拍打洞周围的米饭,拍平,再均匀的在上面洒些水,不要太多了,一盆子大概一碗水就可以了,用溥膜盖住,盖紧,最好是把周围捆起来,不要有通气,放个四五天就行了,上面有一层透明的毛毛的那种就是最好的.要虽酒水可以直接在那个洞里面弄的.

5,藏药酒如何泡制

药酒常用制备方法 药酒的常用制备方法主要有冷浸法、热浸法、渗漉法及酿制法。 1.冷浸法:将药材切碎,炮制后,置瓷坛或其它适宜的容器中,加规定量白酒,密封浸渍,每日搅拌1~2次,一周后,每周搅拌1次;共浸渍30天,取上清液,压榨药渣,榨出液与上清液合并,加适量糖或蜂蜜,搅拌溶解,密封,静置14日以上,滤清,灌装即得。 2.热浸法:取药材饮片,用布包裹,吊悬于容器的上部,加白酒至完全浸没包裹之上;加盖,将容器浸人水液中,文火缓缓加热,温浸3~7昼夜,取出,静置过夜,取上清液,药渣压榨,榨出液与上清液合并,加冰搪或蜂蜜溶解静置至少2天以上,滤清,灌装即得。此法称为悬浸法。此法后来改革为隔水加热至沸后,立即取出,倾人缸中,加搪或蜂蜜溶解,封缸密闭,浸渍30天,收取澄清液,与药渣压榨液合并,静置适宜时间后,滤清,灌装即得。 3.渗漉法:将药材碎成粗粉,放在有盖容器内,再加入药材粗粉量60~70%的浸出溶媒均匀湿润后,密闭,放置15分钟至数小时,使药材充分膨胀后备用。另取脱脂棉一团,用浸出液湿润后,轻轻垫铺在渗漉筒(一种圆柱型或圆锥型漏斗,底部有流出口,以活塞控制液体流出)的底部,然后将已湿润膨胀的药粉分次装人渗漉筒中,每次投入后,均要压平。装完后,用滤纸或纱布将上面覆盖。向渗漉筒中缓缓加入溶媒时,应先打开渗漉筒流出口的活塞,排除筒内剩余空气,待溶液自出口流出时,关闭活塞。继续添加熔媒至高出药粉数厘米,加盖放置24~48小时,使溶媒充分渗透扩散。然后打开活塞,使漉液缓缓流出。如果要提高漉液的浓度,也可以将初次漉液再次用作新药粉的溶媒进行第二次或多次渗漉。收集渗漉液,静置,滤清,灌装即得。 4.酿制法:即以药材为酿酒原料,加曲酿造药酒。如《千金翼方》记载的白术酒、拘杞酒等,都是用此方法酿造。不过,由于此法制作难度较大,步骤繁复,现在一般家庭较少选用。 注意事项 1.饮量适度: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古今关于饮酒害利之所以有较多的争议,问题的关键即在于饮量的多少。少饮有益,多饮有害。宋代邵雍诗日:“人不善饮酒,唯喜饮之多;人或善饮酒,难喜饮之和。饮多成酪酊,酪酊身遂疴;饮和成醺酣,醺酣颜遂酡。”这里的“和”即是适度。无太过,亦无不及。太过伤损身体,不及等于无饮,起不到养生作用。 2.饮酒时间:一般认为,酒不可夜饮。《本草纲目》有载:人知戒早饮,而不知夜饮更甚。既醉且饱,睡而就枕,热拥伤心伤目。夜气收敛,酒以发之,乱其清明,劳其脾胃,停湿生疮,动火助欲,因而致病者多矣。由些可见,之所以戒夜饮,主要因为夜气收敛,一方面所饮之酒不能发散,热壅于里,有伤心伤目之弊;另一方面酒本为发散走窜之物,又扰乱夜间人气的收敛和平静,伤人之和。此外,在关于饮酒的节令问题上,也存在两种不同看法。一些人从季节温度高低而论,认为冬季严寒,宜于饮酒,以温阳散寒。 3.饮酒温度:在这个问题上,一些人主张冷饮,而也有一些人主张温饮。主张冷饮的人认为,酒性本热,如果热饮,其热更甚,易于损胃。如果冷饮,则以冷制热,无过热之害。元代医学家朱震亨说:酒“理直冷饮,有三益焉。过于肺入于胃,然后微温,肺先得温中之寒,可以补气;次得寒中之温,可以养胃。冷酒行迟,传化以渐,人不得恣饮也。”但清人徐文弼则提倡温饮,他说酒“最宜温服”,“热饮伤肺”、“冷饮伤脾”。比较折中的观点是酒虽可温饮,但不要热饮。至于冷饮温饮何者适宜,这可随个体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对待。 4,辨证选酒:根据中医理论,饮酒养生较适宜于年老者、气血运行迟缓者、阳气不振者,以及体内有寒气、有痹阻、有瘀滞者。这是就单纯的酒而言,不是指药酒。药酒随所用药物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性能,用补者有补血、滋阴、温阳、益气的不同,用攻者有化痰、燥湿、理气、行血、消积等的区别,因而不可一概用之。体虚者用补酒,血脉不通者则用行气活血通络的药酒;有寒者用酒宜温,而有热者用酒宜清。有意行药酒养生者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作选择。 5.坚持饮用:任何养身方法的实践都要持之以恒,久之乃可受益,饮酒养生亦然。古人认为坚持饮酒才可以使酒气相接。唐代大医学家孙思貌说:“凡服药酒,欲得使酒气相接,无得断绝,绝则不得药力。多少皆以和为度,不可令醉及吐,则大损人也。”当然,孙思貌只年累月、坚持终生地饮用,他可能是指在一段时间里要持之以恒。 常用药酒 长生固本酒、养生酒、读书丸浸酒、五精酒、十全大补酒、百益长春酒、大补药酒、状元红酒、参茸酒、仙灵脾酒、枸杞酒、周公百岁酒、何首乌回春酒、五加皮酒、黄精酒、菊花酒、参苓白术酒、茯苓酒、首乌金樱酒、定志酒、养荣酒。
有一定效果

6,自泡酒米配方

米加高度酒,最好用50度以上的,比较常用的方法用矿泉水瓶,装90%的米然后倒入白酒以浸过米为准,放个两三天,一次用一瓶,酒用北京二锅头就不错,便宜又高度,一矿泉水瓶小米或大米,二两曲酒,一两蜂蜜或白糖,几粒味精,加一代钓得多(鱼具店有售)米不要太满,泡后发胀。二十四小时后使用,将丁香(5-10粒)、桂皮(少量)、山奈(少量)、八角(1粒)、阿魏(十几粒)盛入曲酒(本人始终使用的是3元一瓶四川成都产、42度的老窖二曲,实践经验看,曲酒度数高了引鱼留鱼效果不好)浸泡15天以上(越久香气越浓郁)。泡米方法如下: 泡好的香酒2两+小米8两+细玉米糁2两+白糖20克+蜂蜜10克+味精微量(食用氨基酸,地球人都知道)+食盐微量+垂钓大仙1小包。
你好! 南极虾粉、鲤香螺、通威饲料用红虫在水暖的地方试试鱼饵要香、要活 寒冬钓鲫鱼,诱饵要香,以“药米”为上乘。其做法是取灵草50克、排草6o克、香松50克小茵30克、滑石 30克、大黄 10克(均为无毒中草药),放人高粱白酒浸泡,一个月后就可使用,但泡的时间越久,效果越好。垂钓前夕,将药酒倒人少许盛有大米的塑料瓶中,制成“药米”,“药米”下水之后,香味很浓,鲫鱼特别喜欢吃,而却久留不会游走,若钓行手中无“药米”,也可用麦麸、酒浸碎米、玉米渣。菜籽儿饼。啤酒糟、食品屑儿等,搀人少量的食用香精或曲酒、糖,效果也不错。寒冬钓鲫鱼的钓饵一般是活食唱主角。线虫、蚯蚓效果最佳这两种钓饵腥味浓、蛋白质含量高、颜色红艳,下水后又能蠕动,鲫鱼见到如此美餐,岂能放过! 有些池塘,鲫鱼吃惯了素饵,用索饵作钓饵也不错,可用红黄(红薯)粒、玉米粑、面粉、啤酒糟中未烂的麦子、玉米粒,如果加点香精、曲酒、糖,效果更好。 我平时野钓鲫鱼时打窝子都用高梁米泡酒.觉得效果不错.即经济又好用,关键的还能打远.小米太轻不能打远.所以我一般不用 鲫鱼饵1).用料:白沙糖.炒熟的黄豆粉.熟玉米面.丁香酒米.比例:1:2:2:1.打窝一次用量:春季10到30克,夏.秋季节50到100克.闹小鱼少的地方一天打一到两次窝即可.小鱼多的地方一天打3到4次. 2).用料:白沙糖,碎花生饼.炒熟的米糠.小米.虾粉.比例:1:2:4:1:1.打窝用量同上. 3)..龙王恨产蓝3鲫一盒加白沙糖二两加炒熟的黄豆粉一市斤,混合后取30到50克用钓点的水搅拌成糊状打入钓点.发窝快,效果好.但挂钩钓饵必须使用蓝三鲫加白沙糖,或搓或拉效果都很好(那怕是在混养塘钓,上钩的90%以上是鲫鱼). 4).用料:风诱.风6 .白沙糖,比例:1:1:1.用钓点水搅拌成稠糊状打窝,用量同上.必须用风6加白砂糖做钓饵. 5).红糖2000克.麦芙2000克.小米500克.碎豆饼1000克.先将红糖放入锅中加热变成糊状,随即将其它几种料到入锅中迅速搅拌均匀后起锅,等凉至不烫手是攥成鸡蛋或拳头大小不等的团再凉,等到不沾手时放入塑料代备用,到大水库或湖泊垂钓时一次打入窝中,可持续垂钓7----15天不用续窝,而且鱼越钓越多,打窝后的3到10天小心会累的爬不起来,最好悠着点........ 总之,钓鲫鱼用饵气味主要是甜其次是香;颜色主要是鲜亮(如白.黄.活饵红虫都比较鲜亮);用量宁可少一点千万不能多;如果是用搓拉饵宁可软一点千万不能硬,如果是怕饵料在钩上的停留时间过短,可以稍微多加一点拉丝粉和沾粉.特别是使用各种商品鲫鱼搓拉饵,按其重量的20%加入白砂糖,再稍微加一点拉丝粉,钓效会明显高的多.就是用蚯蚓野钓如果把挂好钩的蚯蚓在浓度很大的糖水里沾一下(出钓前用小瓶子按白砂糖.水1:1兑好)再下钩入水,效果会比单纯用蚯蚓要好很多. 用蚯蚓钓鲫鱼要尽量用小红蚯蚓,从头部刺入尾部在钩尖,如果蚯蚓太大就将其头部的半截掐了扔掉,只用尾部的半截,穿钩时仍然是尾部在钩尖.这和钓野鲤鱼用蚯蚓正好相反,钓野鲤鱼用蚯蚓最好是菜地里挖出的大黑蚯蚓,越大越好,而且是用头部的半截比尾部效果好. 用搓拉饵钓鲫鱼,如果是拉钓,只要窝子已经起来了,就不要拉的太大,要尽量拉的小一点窝子里鱼越多的时候,拉的越小越好,上钩快,而且无空竿.如果是搓饵,要尽量把饵搓的细长,但要注意使饵从钩底顺着钩柄向上长,钩底下边的饵不能长,否则会增加提空竿的次数. 当然,钓鲫鱼的好饵还有很多,比如用糖水蒸熟的大米粒.蜂蛹.蛆虫.大绿头苍蝇(夏季出钓时带个苍蝇拍,把钓出的小鱼集中扔在岸上就会有大苍蝇飞来,用蝇拍打住后做钓饵,对鲤鱼和鲫鱼效果都很好).在此不再一一叙说,基本的道理只要掌握了,就可以在实践中举一反三,得心应手。....
主料:糯米 500g辅料:安琪甜酒曲 2.5g 水:200ml1、将糯米提前2-3小时泡好,安琪甜酒曲备好。(8克装)2、电饭煲里放上蒸笼隔层,把纱布洗过,铺到上面,然后把米倒在上面,放在蒸笼上蒸熟(约半小时),3、将制作米酒的容器和容器盖清洗干净,尤其是容器内不能沾有任何油性物质。用刚刚烧开的沸水冲烫容器机容器盖1分钟以上,对其杀菌消毒。4、用少量的凉开水把酒曲冲散(水不需要放太多,足够将酒曲冲散即可。)5、蒸好的米饭打开锅盖。出笼后打散并冷却到不烫手(约35℃)即可。若饭显得太干或有夹生,克在饭上洒少量水再蒸一下。6、先将放凉的米饭放进消毒好的容器内,再加入约200ml的凉开水均匀搅拌。7、将冲散的酒曲倒进糯米饭中,并把糯米饭搅拌均匀。8、拌好的糯米用勺子轻轻压平,中间戳个圆形的洞。9、把装有糯米饭的容器放到米酒机里,选择米酒功能,然后定时即可(一般在30-36小时)。(没有米酒机也可将容器盖上盖,用塑料袋套紧, 放在厚棉被里,室温下放置 48小时即可。 )

7,急求如何泡制养生酒

制作药酒时,通常是将中药材浸泡在酒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在酒中,此时即可过滤去渣后即可饮用。  根据我国古今医学文献资料和家传经验介绍,配制药酒的方法甚多,概括起来,目前一般常用的有如下几种:1.冷浸法:冷浸法最为简单,尤其适合家庭配制药酒。采用此法时可先将炮制后的中药材薄片或粗碎颗粒,置于密封的容器中 (或先以绢袋盛药再纳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白酒(按配方比例加 入),浸泡14天左右,并经常摇动,待有效成分溶解到酒中以后,即 可滤出药液;药渣可压榨,再将浸出渡与榨出液合并,静置数日后 再过滤即成。或者将白酒分成两份,将药材浸泡两次,操作方法同 前,合并两次浸出液和榨出液,静置数日过滤后,即得澄清的药酒。若所制的药酒需要加糖或蜜矫味时,可将白糖用等量的白酒温热 溶解、过滤,再将药液和糖液混匀,过滤后即成药酒。  2.热浸法:热浸法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制作药酒的方法。通常是将中药材与酒同煮一定时间,然后放冷贮存。此法既能加快浸取速度,又能使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更容易浸出。但煮酒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既要防止酒精燃烧,又要防止酒精挥发。因此也可采用隔水煮炖的间接加热方法。此法适宜于家庭制作药酒,其方法是:将中药材与酒先放在小砂锅内,或搪瓷罐等容器中,然后放在另一更大的盛水锅中炖煮,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酒精挥发。此时一般可于药面出现泡沫时离火,趁热密封,静置半月后过滤去渣即得。工业生产时,可将粗碎后的中药材用纱布包好,悬于白酒中,再放人密封的容器内,置水浴上用40-50℃低温浸渍3—7天,也可浸渍两次,合并浸液,放置数日后过滤即得。此外,还可在实验室或生产车间中采用回流法提取,即在浸药的容器上方加上回流冷却器,使浸泡的药材和酒的混合物保持微沸,根据不同的中药材和不同的酒度,再确定回流时间。回流结束后即进行冷却,然后过滤即得。  3.煎煮法:此法必须将中药材粉碎成粉末,全部放入砂锅中,加水至出药面约10厘米,浸泡约6小时,然后加热煮沸1—2小时,过滤后,药渣再加水适量复煎1次,合并两次药液,静置8小时后,再取上清液加热浓缩成调膏状,待冷却后,再加入等量的酒,混匀,置于容器中,密封,约7天后取上清液,即成。煎煮法,用酒量较少,服用时酒味不重,便于饮用,尤其对不善于饮酒的人尤为适宜。但含挥发油的芳香性中药材不宜采用此法。  4.酿酒法;先将中药材加水煎熬,过滤去渣后,浓缩成药片,有些药物也可直接压榨取汁,再将糯米煮成饭,然后将药汁,糯米饭和酒曲拌匀,置于干净的容器中,加盖密封,置保温处10天左右,爿尽量减少与空气的接触,且保持一定的温度,发酵后滤渣即成。  5.渗漉法:渗漉法适用于药厂生产。先将中药材粉碎成粗末,加入适量的白酒浸润2—4小时,使药材粗粉充分膨胀,分次均匀地装入底部垫有脱脂棉的渗漉器中,每次装好后用木棒压紧。装完中药材,上面盖上纱布,并压上一层洗净的小石子;以免加入白酒后使药粉浮起。然后打开渗滤器下口的开关,再慢慢地从渗漉器上部加进白酒,当液体自下口流出时关闭上开关,从而使流出的沼体倒入渗漉器内,继续加入白酒至高出药粉面数厘米为止,然后加盖,放置24-48小时后打开下口开关,使渗漉液缓缓流出。按规定量收集漉液,加入矫味剂搅匀,溶解后密封,静置数日后滤出药液,再添加白酒至规定量,即得药酒。
药酒常用制备办法   药酒的常用制备办法主要有冷浸法、热浸法、渗漉法及酿制法。   1.冷浸法:将药材切碎,炮制后,置瓷坛或其它适宜的容器中,加规定量白酒,密封浸渍,每日搅拌1~2次,一周后,每周搅拌1次;共浸渍30天,取上清液,压榨药渣,榨出液与上清液合并,加适量糖或蜂蜜,搅拌溶解,密封,静置14日以上,滤清,灌装即得。   2.热浸法:取药材饮片,用布包裹,吊悬于容器的上部,加白酒至完全浸没包裹之上;加盖,将容器浸人水液中,文火缓缓加热,温浸3~7昼夜,取出,静置过夜,取上清液,药渣压榨,榨出液与上清液合并,加冰搪或蜂蜜溶解静置至少2天以上,滤清,灌装即得。此法称为悬浸法。此法后来改革为隔水加热至沸后,立即取出,倾人缸中,加搪或蜂蜜溶解,封缸密闭,浸渍30天,收取澄清液,与药渣压榨液合并,静置适宜时间后,滤清,灌装即得。   3.渗漉法:将药材碎成粗粉,放在有盖容器内,再加入药材粗粉量60~70%的浸出溶媒均匀湿润后,密闭,放置15分钟至数小时,使药材充分膨胀后备用。另取脱脂棉一团,用浸出液湿润后,轻轻垫铺在渗漉筒(一种圆柱型或圆锥型漏斗,底部有流出口,以活塞控制液体流出)的底部,然后将已湿润膨胀的药粉分次装人渗漉筒中,每次投入后,均要压平。装完后,用滤纸或纱布将上面覆盖。向渗漉筒中缓缓加入溶媒时,应先打开渗漉筒流出口的活塞,排除筒内剩余空气,待溶液自出口流出时,关闭活塞。继续添加熔媒至高出药粉数厘米,加盖放置24~48小时,使溶媒充分渗透扩散。然后打开活塞,使漉液缓缓流出。如果要提高漉液的浓度,也能将初次漉液再次用作新药粉的溶媒进行第二次或多次渗漉。收集渗漉液,静置,滤清,灌装即得。   4.酿制法:即以药材为酿酒原料,加曲酿造药酒。如《千金翼方》记载的白术酒、拘杞酒等,都是用此办法酿造。不过,由于此法制作难度较大,步骤繁复,现在一般家庭较少选用。 注意事项   1.饮量适度: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古今关于饮酒害利之所以有较多的争议,问题的关键即在于饮量的好多。少饮有益,多饮有害。宋代邵雍诗日:“人不善饮酒,唯喜饮之多;人或善饮酒,难喜饮之和。饮多成酪酊,酪酊身遂疴;饮和成醺酣,醺酣颜遂酡。”这里的“和”即是适度。无太过,亦无不及。太过伤损身体,不及等于无饮,起不到养生作用。   2.饮酒时间:一般认为,酒不可夜饮。《本草纲目》有载:人知戒早饮,而不知夜饮更甚。既醉且饱,睡而就枕,热拥伤心伤目。夜气收敛,酒以发之,乱其清明,劳其脾胃,停湿生疮,动火助欲,因而致病者多矣。由些可见,之所以戒夜饮,主要因为夜气收敛,一方面所饮之酒不能发散,热壅于里,有伤心伤目之弊;另一方面酒本为发散走窜之物,又扰乱夜间人气的收敛和平静,伤人之和。此外,在关于饮酒的节令问题上,也存在两种不同看法。一些人从季节温度高低而论,认为冬季严寒,宜于饮酒,以温阳散寒。   3.饮酒温度:在这个问题上,一些人主张冷饮,而也有一些人主张温饮。主张冷饮的人认为,酒性本热,如果热饮,其热更甚,易于损胃。如果冷饮,则以冷制热,无过热之害。元代医学家朱震亨说:酒“理直冷饮,有三益焉。过于肺入于胃,然后微温,肺先得温中之寒,能补气;次得寒中之温,能养胃。冷酒行迟,传化以渐,人不得恣饮也。”但清人徐文弼则提倡温饮,他说酒“最宜温服”,“热饮伤肺”、“冷饮伤脾”。比较折中的观点是酒虽可温饮,但不要热饮。至于冷饮温饮何者适宜,这可随个体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对待。   4,辨证选酒:根据中医理论,饮酒养生较适宜于年老者、气血运行迟缓者、阳气不振者,以及体内有寒气、有痹阻、有瘀滞者。这是就单纯的酒而言,不是指药酒。药酒随所用药物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性能,用补者有补血、滋阴、温阳、益气的不同,用攻者有化痰、燥湿、理气、行血、消积等的区别,因而不可一概用之。体虚者用补酒,血脉不通者则用行气活血通络的药酒;有寒者用酒宜温,而有热者用酒宜清。有意行药酒养生者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作选择。   5.坚持饮用:任何养身办法的实践都要持之以恒,久之乃可受益,饮酒养生亦然。古人认为坚持饮酒才能使酒气相接。唐代大医学家孙思貌说:“凡服药酒,欲得使酒气相接,无得断绝,绝则不得药力。好多皆以和为度,不可令醉及吐,则大损人也。”当然,孙思貌只年累月、坚持终生地饮用,他可能是指在一段时间里要持之以恒。 常用药酒   长生固本酒、养生酒、读书丸浸酒、五精酒、十全大补酒、百益长春酒、大补药酒、状元红酒、参茸酒、仙灵脾酒、枸杞酒、周公百岁酒、何首乌回春酒、五加皮酒、黄精酒、菊花酒、参苓白术酒、茯苓酒、首乌金樱酒、定志酒、养荣酒。 家庭标准:中药适量,如人参,当归,枸杞,蛇类,药用价值的爬虫,比如蝎子等(根据个人体质,需要询问中医) 中度白酒 长期浸泡,随时饮用! 适合用低度酒泡制。
相关文章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