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答疑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领袖1935简介(领袖1935主要内容)

1. 领袖1935简介

1. 领袖1935简介

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羌族。

古代的羌族原游牧于青藏高原。

公元前384至前362年间,秦朝迅速扩张,居住于青藏高原的古羌人游牧群体受到攻击,流散迁徙,出现若干羌人演变的名号。“和夷”是古羌人南迁部族的一个分支,当他们定居于大渡河畔之后,为适应当地平坝及“百谷自生”的地理环境和条件,开始了农耕生活。哈尼族在于大渡河畔定居农耕之后,因战争等原因被迫离开农耕定居地而再度迁徙,进入云南亚热带哀牢山中。根据史籍记载,公元前3世纪活动于大渡河以南的“和夷”部落,就是今天哈尼族的先民,从公元4世纪到8世纪的初唐期间,部分哈尼族先民向西迁移到元江以西达澜沧江地区。唐人文献中,哈尼族的先民被称为“和蛮”。

7世纪中叶,“和蛮”的大首领向唐朝进贡方物,唐朝在给云南各族首领的敕书中列入了“和蛮”首领的名字,并承认他们为唐朝的臣属。“南诏”、“大理”地方政权建立后,其东部的“三十七蛮郡”中,“官桂思陀部”、“溪处甸部”、“伴溪落恐部”、“铁容甸部”等,都在今天哈尼族聚居的红河地区。

10世纪(大理国时期),哈尼族向傣族封建领主纳贡,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元朝征服“大理”政权后,设置元江路军民总管府隶属云南行省。

明朝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土司制度,哈尼族部落首领由明王朝授予了土职官衔,并受所隶流官的统治。

清朝在云南实行改土归流,废除哈尼族地区的一些土官,流官制度代替了部分地方的土司制度,但思陀、溪处、落恐、左能、瓦渣、纳埂、犒牾卡等地土官仍被保留下来,土司仍然是这些地区的统治者。

1853年(清咸丰三年),哈尼族贫苦农民田四浪(又名田政、田以政,墨江县人)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下,聚集三千多哈尼族、彝族、布朗族贫苦农民在团田乡绿叶凹壁村举行起义,迅速占领了哀牢山中段地区。

1856年,田四浪领导的起义军和彝族李文学领导的起义军共同联合作战,起义军在经济上实行“庶民原耕庄主之地,悉归庶民所有,不纳租,课税二成,荒不纳”的土地纲领,得到各族贫苦农民的拥护。

1895年,法国强迫清政府割让哀牢山南部的“十五猛”中的猛蚌、猛赖、猛梭、猛乌、乌得等5个“猛”地区。

1900年,蒙自的汉、哈尼、彝等各族奋起反抗,焚烧了侵略者在蒙自开设的洋关。法国以此为借口,出兵侵占十五猛中的猛丁(今金平县龙膊地区),哈尼族和各族人民击退了侵略军。

1917年,元阳县猛弄和金平县猛丁地区近两百个村寨爆发哈尼、苗、彝、傣等族联合大起义,起义军领袖是元阳哈尼族贫农妇女卢梅贝。

1925年和1935年,法国两次出兵侵扰红河、绿春、金平、江城等地,受到哈尼族和各族人民的英勇反击。

中华民国建立后,国民政府在红河南岸哀牢山区逐步改土归流,推行区、乡、镇制度。但土司区仍为“流官不入之地”,土司制度仍然完好无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 ,土司封建领主制度被废止。

1951年4月,中央民族访问团到红河地区访问,带来了党中央对各族人民的热情关怀,使哈尼族人民受到极大的鼓舞。

1951年,中央民族访问团帮助成立蒙自专区民族民主联合政府和元阳县民族民主联合政府。

1952年初,盘踞在哈尼族地区的土匪、特务已基本肃清,社会秩序安定,开始进行民主改革,发展生产创造。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同年,哈尼族地区成立了“红河哈尼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及区、乡级的“元阳县太和哈尼族彝族傣族联合自治区人民政府”、“元阳县麻栗寨哈尼族自治乡人民政府”。

1953年,西双版纳“格朗和哈尼族自治区”建立。

1954年元旦,成立红河哈尼族自治区。

1957年,红河哈尼族自治区与蒙自专区合并建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2. 领袖1935主要内容

2. 领袖1935主要内容

杰出首相:

01、温斯顿·丘吉尔,“雅尔塔会议三巨头”之一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

英国政治家、历史学家、演说家,“雅尔塔会议三巨头”之一,美国杂志《人物》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一,曾两度出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领导英国人民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发表的《铁幕演说》正式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在2002年BBC举行的“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调查中当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此外,其作品《不需要的战争》还获得了195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02、罗伯特·沃波尔 ,英国历史上第一位首相英国历史上最长任的首相。

英国辉格党政治家,第一代奥福德伯爵,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位首相,在其影响下辉格党成为了当时英国的主要政党。在其任职首相期间,长期采取维持和平、维持低税率的政策,让英国免于欧陆战争的影响,使英国的经济得以繁荣稳定。自1721年出任第一财政大臣之职,到1742年辞职致仕,其主导英国政局约20年之久,是英国历史上最长任期的首相。

03、小威廉·皮特 ,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被公认为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首相之一。

活跃在18世纪晚期、19世纪早期的英国政治家,1783年24岁时获任首相,是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后于1804年再次出任首相,被公认为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首相之一,也被认为是最富智慧和敏锐思想的首相。因领导了英国对抗法国的战争而声名大噪,在其任内,推行改革,提出1800年联合法令,创出“新托利主义”,奠定了托利党在他去世后继续执政二十多年的基础,此外他还全力推行均势外交,也因此被称为“为下一个世纪的英国对外政策奠定了基础”。

04、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 ,四次出任英国首相被学者排为最伟大的英国首相之一。

英国政治家,曾作为自由党人四次出任英国首相,是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的偶像,始终被学者排名为最伟大的英国首相之一。在其任内,实行国民教育改革,举办政府资助的非宗教的初等学校;实行文官制度改革,建立既能提高行政效率又要节约开支的“廉价政府”;取消捐官,推行短期兵役制,创设监督地方自治机关活动的内政部等措施来加强军事官僚机器,使英国在建立欧洲大陆型的集权官僚制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05、克莱门特·理查德·艾德礼 ,使英国摆脱殖民主义带领英国加入北约。

英国工党政治家,第一代艾德礼伯爵,1935年成为英国工党领袖,1940年5月任丘吉尔政府掌玺大臣,战时内阁成员和实际上的副首相,1945年7月出任英国首相后曾出席“柏林会议”。在其政治生涯内,使英国摆脱了殖民主义,完成非殖民化,并授予原殖民地的印度和缅甸独立地位,带领英国加入北约,同时还实行大规模福利事业,建立国民医疗服务制度。在其政绩上,有部分学者认为克莱门特·艾德礼是战后最杰出的首相。

06、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撒切尔夫人),“铁娘子”英国第一位女首相。

英国右翼政治家,英国第一位女首相,19世纪初利物浦伯爵以来连任时间最长的英国首相,因其高姿态地反对共产主义而被苏联媒体戏称为“铁娘子”。在其任内,推行国企私有化、控制货币、削减福利开支、打击工会力量等举措,对英国的经济、社会与文化面貌作出了既深且广的改变,其政治哲学与政策主张被通称为“撒切尔主义”。

07、安东尼·查尔斯·林顿·布莱尔 ,成功解决北爱尔兰问题结束保守党长达18年的执政期工党历史上在任最长的英国首相。

英国政治家,1994年7月出任英国工党党魁,在其领导下工党放弃了数十年前立下的政策,进行重新定位及路线调整,并在1997年英国大选中取得了压倒性胜利,结束了保守党长达18年的执政期。其执政10年,是工党历史上在任最长的英国首相,也是工党唯一 一位带领工党连续三次赢得大选的首相。在其任内,给予苏格兰和威尔士独立的立法权和行政权,更大程度地实现了地方自治,并成功解决了北爱尔兰问题。

08、戴维·卡梅伦 ,使英国经济从衰退中复苏。

英国保守党政治家,2005年39岁时成为英国保守党领袖,2010年5月成为英国第75任首相,2015年5月成功连任,在其任内,进行供给侧和劳动力市场改革,刺激经济增长,为低收入人群减税,改革福利体系鼓励人们通过辛勤工作摆脱贫困,使收入不平等水平下降,并使英国经济从衰退中复苏,在其离任时英国的就业率处于创纪录高位。

09、哈罗德·威尔逊 ,20世纪最重要的英国政治家之一。

英国经济学家,20世纪最重要的英国政治家之一,1963年被选为工党领袖,后分别在1964年、1966年、1974年2月、1974年6月的大选中胜出,当选英国首相。跟其他同时代的政治人物相比,威尔逊被普遍认为是一位智慧型的政治家。

10、本杰明·迪斯雷利 ,在把托利党改造为保守党的过程中起了重大作用。

英国政治家、小说家,第一代比肯斯菲尔德伯爵,三届内阁财政大臣,两度出任英国首相,在把托利党改造为保守党的过程中起了重大作用。在其任内,大力推行对外侵略和殖民扩张政策,是英国殖民帝国主义的积极鼓吹者和卫道士。在历史上,他曾受到英国资产阶级的高度赞扬,被认为是在英国政治界上升到顶点的最杰出人物之一。

3. 领袖1935时长

《七律·长征》体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作者是毛泽东,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作者: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军事家、书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4. 《领袖1935》

宝塔山 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与象征。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和毛主席进驻延安。延安成为“中共中央的所在地,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党中央、毛主席在这里战斗生活了十三个春秋,杨家岭、枣园不眠的灯火,孕育了一个崭新的民族精神。从此,这座古塔也焕发了青春活力,成为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熊熊火炬和航标灯。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成为二十世纪初中国大地上最令人神往的壮丽景观。

也就是在“延安时期”,延安宝塔已经被反复地吟唱。陈毅元帅当年有《延安宝塔歌》,借歌颂宝塔,用塔尖与塔基的关系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袖与人民群众互为依存的鱼水关系。

这首诗歌是这样吟唱的:“延安有宝塔,巍巍高山上。高耸入云端,塔尖指方向。红日照白雪,万众齐仰望。塔尖喻领导,备具庄严相。犹如树战旗,敌军胆气丧。又如过险滩,舵手平风浪。又如指南针,航海必依傍。再视塔尖下,千万砖块放。层层从地起,累累逾百丈。大小不同等,愈下愈稳当。塔脚宽且厚,塔腰亦粗壮。方知塔尖高,群砖任鼎扛。塔尖无塔脚,实在难想象。塔脚无塔尖,塔亦不成状。延安劳模会,真理正一样。君不见劳动经验有万科,模范创造应讴歌。条条经验个人得,系统推行领导多。吾党军政善料理,而今生产执斧柯。新人新物新政策,抗建由我不由它。”

中共中央进驻延安之后,延安宝塔还一度承担过飞机导航的功能。延安宝塔历经千年的风雨侵蚀和战火洗礼,到全国解放时,已是弹痕累累、遍体鳞伤。

全国解放后,陕西省和延安市两级政府先后于1959年和1984年两次拨出专款,对宝塔进行了维修。主要是替换了塔体风蚀残砖,填补了弹洞,增设了楼梯,加固了塔基,在塔尖安装了避雷针。1956年8月6日,延安宝塔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宝塔和宝塔山实施了点亮工程,每当夜幕降临,宝塔光芒四射,流光溢彩,成为圣地的一道亮丽风景。

5. 电影领袖1935

电影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进行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世界电影史上,苏俄电影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前苏联电影是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现象之一,也是世界电影两大学派之一。

世界电影创作的发展为前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时代和任务要求创立一种新的电影语言。随着1908年俄罗斯第一部长故事片《伏尔加河下流的自由民》拍摄成功,俄罗斯电影诞生。

俄罗斯电影诞生初期的迅猛发展,为世界电影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俄罗斯电影人就创造了俄罗斯电影的多个第一。1903年,建成了第一个公司,销售电影器材和影棚;1908年,拍摄第一部长故事片;1912年,建成第一个摄影棚;1911年—1912年拍摄了世界上最早的立体动画片;1919年,前苏联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电影学院。

在这一时期,电影成为了一种宣传手段。20年代初,俄罗斯拍摄的宣传鼓动电影在战后建设及生产中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这一时期的前苏联电影在内容上,以纪录片的形式表现前线战争,用故事片的方式再现革命斗争。如影片《战舰波将金号》、《母亲》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表达革命主题成为了这一时期苏俄电影的主要特点。

尽管创作题材比较狭隘,但是俄罗斯电影人对电影技术,尤其是蒙太奇电影学派的发展却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著名的“库里肖夫理论”、“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等等都是这一时期提出来的。库里肖夫效应讲究不同的电影镜头组合可以得到不同的含义,单靠剪辑就能创造场景。爱森斯坦则强调节奏、音调蒙太奇。库里肖夫、维尔托夫、爱森斯坦、普多夫金、杜甫仁科等电影大师极具实验性的电影创作使得蒙太奇学派成为了电影理论的一个重要学派。

进入三四十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前苏联也从一个农业国家转变成一个工业化国家。前苏联电影界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声音进入电影,纪录片《顿巴斯交响曲》、故事片《生路》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1935年,前苏联召开了全苏第一次电影创作会议,为电影发现提出了明显规划。一批表现生活现实的影片走上银幕。《一个女性》、《金山》、《大地在渴望》、《事业与人们》无一不“真实的描写生活的历史的开放的体系”。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确立,使得30年代现实主义电影创作进入了高潮。影片《夏伯阳》在现今看来仍具有借鉴意义。电影创作题材不仅限于革命主题,革命斗争、领袖人物、普通人物、历史人物等等大大丰富了创作题材。《带枪的人》、《肖尔斯》、改编自高尔基“三部曲”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列宁在十月》、《女朋友》、《七勇士》这些影片都更具现实意义。这一期间的电影作品多采用现实题材,以叙事为主,手法比较朴素,注重突出人物形象,演员的作用大大提高。

6. 领袖1935电影下载

高溜,中国内地女歌手、演员。

2016年,主演电影《明天有多远》。2018年6月,主演公益电影《明天有多远》;同年,参演历史战争题材电影《领袖1935》上映。2019年4月,音乐单曲《番茄炒蛋》正式上线。8月9日,发行单曲《念念不忘》。8月30日,发行单曲《喜欢你》。

2021年1月12日,主演的非套路校园甜宠剧《世界上最动听的你》宣布定档在腾讯视频全网独播。

7. 领袖1935高清在线

前首相有:

1、罗伯特·沃波尔(Robert Walpole)1721年4月4日—1742年2月11日 辉格党

2、斯潘塞·康普敦(Spencer Compton)1742年2月16日—1743年7月2日 辉格党

3、亨利·佩尔汉姆(Henry Pelham)1743年8月27日—1754年3月7日 辉格党

4、托马斯·佩勒姆-霍利斯(Thomas Pelham-Holles)1754年3月16日—1756年11月16日 辉格党

5、威廉·卡文迪许(William Cavendish)1756年11月16日—1757年6月25日 辉格党

6、托马斯·佩勒姆-霍利斯(Thomas Pelham-Holles)1757年7月2日—1762年5月26日 辉格党

7、约翰·斯图尔特(John Stuart)1762年5月26日—1763年4月16日 托利党

8、乔治·格伦维尔(George Grenville)1763年4月16日—1765年7月13日 辉格党

9、查尔斯·沃森-文特沃斯(Charles Watson-Wentworth)1765年7月13日—1766年7月30日 辉格党

10、老威廉·皮特(William Pitt ‘the Elder’)1766年7月30日—1768年10月14日 辉格党

11、奥古斯都·亨利·菲茨罗伊(Augustus Henry FitzRoy)1768年10月14日—1770年1月28日 辉格党

12、腓特烈·诺斯(Frederick North)1770年1月28日—1782年3月22日 托利党

13、查尔斯·沃森-文特沃斯(Charles Watson-Wentworth)1782年3月27日—1782年7月1日 辉格党

14、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1782年7月4日—1783年4月2日 辉格党

15、威廉·亨利·卡文迪许-本廷克(William Cavendish-Bentinck)1783年4月2日—1783年12月19日 托利党/福克斯-诺斯联合内阁

16、小威廉·皮特(William Pitt ‘the Younger’)1783年12月19日—1801年3月14日 托利党

17、亨利·阿丁顿(Henry Addington)1801年3月17日—1804年5月10日 托利党

18、小威廉·皮特(William Pitt ‘the Younger’)1804年5月10日—1806年1月23日 托利党

19、威廉·温德姆·格伦维尔(William Wyndham Grenville)1806年2月11日—1807年3月31日 辉格党/贤能人士联合内阁

20、威廉·亨利·卡文迪许-本廷克(William Cavendish-Bentinck)1807年3月31日—1809年10月4日 托利党

21、斯潘塞·帕西瓦尔(Spencer Perceval)1809年10月4日—1812年5月11日 托利党

22、查尔斯·詹金逊(Charles Jenkinson)1812年6月9日—1827年4月10日 托利党

23、乔治·坎宁(George Canning)1827年4月10日—1827年8月8日 托利党

24、弗雷德里克·约翰·罗宾逊(Frederick John Robinson)1827年8月31日—1828年1月22日 托利党

25、亚瑟·韦尔斯利(Arthur Wellesley)1828年1月22日—1830年11月22日 托利党

26、查尔斯·格雷(Charles Grey)1830年11月22日—1834年7月16日 辉格党

27、威廉·兰姆(William Lamb)1834年7月16日—1834年11月17日 辉格党

28、阿瑟·韦尔斯利(Arthur Wellesley)1834年11月17日—1834年12月9日 保守党

29、罗伯特·皮尔(Robert Peel)1834年12月10日—1835年4月18日 保守党

30、威廉·兰姆(William Lamb)1835年4月18日—1841年8月30日 辉格党

31、罗伯特·皮尔(Robert Peel)1841年8月30日—1846年6月30日 保守党

32、约翰·罗素(Lord John Russell)1846年6月30日—1852年2月23日 辉格党

33、爱德华·史密斯-斯坦利(Edward Smith-Stanley)1852年2月23日—1852年12月19日 保守党

34、乔治·汉密尔顿·戈登(George Hamilton-Gordon)1852年12月19日—1855年2月6日 皮尔派保守党/联合内阁

35、亨利·约翰·坦普尔(Henry John Temple)1855年2月6日—1858年2月20日 辉格党

36、爱德华·史密斯-斯坦利(Edward Smith-Stanley)1858年2月20日—1859年6月12日 保守党

37、亨利·约翰·坦普尔(Henry John Temple)1859年6月12日—1865年10月18日 自由党

38、约翰·罗素(Lord John Russell)1865年10月29日—1866年6月28日 自由党

39、爱德华·史密斯-斯坦利(Edward Smith-Stanley)1866年6月28日—1868年2月27日 保守党

40、本杰明·迪斯雷利(Benjamin Disraeli)1868年2月27日—1868年12月3日 保守党

41、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William Ewart Gladstone)1868年12月3日—1874年2月20日 自由党

42、本杰明·迪斯雷利(Benjamin Disraeli)1874年2月20日—1880年4月23日 保守党

43、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William Ewart Gladstone)1880年4月23日—1885年6月23日 自由党

44、E·A·罗伯特·塞西尔(Robert Gascoyne-Cecil)1885年6月23日—1886年2月1日 保守党

45、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William Ewart Gladstone)1886年2月1日—1886年7月25日 自由党

46、E·A·罗伯特·塞西尔(Robert Gascoyne-Cecil)1886年8月3日—1892年8月15日 保守党

47、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William Ewart Gladstone)1892年8月15日—1894年3月5日 自由党

48、阿奇博尔德·普里姆罗斯(Archibald Primrose)1894年3月5日—1895年6月25日 自由党

49、E·A·罗伯特·塞西尔(Robert Gascoyne-Cecil)1895年6月25日—1902年7月12日 保守党

50、亚瑟·贝尔福(Arthur Balfour)1902年7月12日—1905年12月5日 保守党

51、亨利·坎贝尔·班纳曼(Henry Campbell-Bannerman)1905年12月5日—1908年4月7日 自由党

52、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Herbert Henry Asquith)1908年4月7日—1916年12月7日 自由党

53、戴维·劳合·乔治(David Lloyd George)1916年12月7日—1922年10月23日 自由党

54、安德鲁·伯纳尔·劳(Andrew Bonar Law)1922年10月23日—1923年5月22日 保守党

55、斯坦利·鲍德温(Stanley Baldwin)1923年5月22日—1924年1月22日 保守党

56、拉姆齐·麦克唐纳(Ramsay MacDonald)1924年1月22日—1924年11月4日 工党

57、斯坦利·鲍德温(Stanley Baldwin)1924年11月4日—1929年6月5日 保守党

58、拉姆齐·麦克唐纳(Ramsay MacDonald)1929年6月5日—1935年6月7日 工党/国家工党

59、斯坦利·鲍德温(Stanley Baldwin)1935年6月7日—1937年5月28日 保守党

60、阿瑟·尼维尔·张伯伦(Neville Chamberlain)1937年5月28日—1940年5月10日 保守党

61、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1940年5月10日—1945年7月26日 保守党/联合内阁

62、克莱门特·艾德礼(Clement Attlee)1945年7月26日—1951年10月26日 工党

63、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1951年10月26日—1955年4月6日 保守党

64、安东尼·艾登(Anthony Eden)1955年4月6日—1957年1月10日 保守党

65、哈罗德·麦克米伦(Harold Macmillan)1957年1月10日—1963年10月19日 保守党

66、亚历克·道格拉斯-霍姆(Alec Douglas-Home)1963年10月19日—1964年10月16日 保守党

67、哈罗德·威尔逊(Harold Wilson)1964年10月16日—1970年6月19日 工党

68、爱德华·希思(Edward Heath)1970年6月19日—1974年3月4日 保守党

69、哈罗德·威尔逊(Harold Wilson)1974年3月4日—1976年4月5日 工党

70、詹姆斯·卡拉汉(James Callaghan)1976年4月5日—1979年5月4日 工党

71、玛格利特·撒切尔(Margaret Thatcher)1979年5月4日—1990年11月28日 保守党

72、约翰·梅杰(John Major)1990年11月28日—1997年5月2日 保守党

73、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1997年5月2日—2007年6月27日 工党

74、戈登·布朗(Gordon Brown)2007年6月27日—2010年5月11日 工党

75、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2010年5月11日—2016年7月13日 保守党/联合内阁

76、特雷莎·梅(Theresa May)2016年7月13日—今 保守党/联合内阁 

8. 领袖·1935

四川军阀始于熊克武。

四川督军,蓝党人,熊克武:

1918年,四川督军熊克武创造防区制,给军队划分地盘,从此演变出大大小小数十军阀。每个军阀下还分为更小的团营级别头目,各自占据地盘收税,甚至制造银元铜钱流通,实际就是县级土皇帝。

最初的四川主要为三股力量,北洋军阀,西南滇黔军阀及势力单薄的本地军人,前面两大势力基本上在1918年被驱逐出川。北洋通过杨森刘存厚等代理人进行渗透,而滇黔军阀在四川的横征暴敛激怒了本地军人,最终本地军人获胜,熊克武为安抚搞出防区制,也开启了延绵不断的混战。

混战前期主力是熊克武、颜德基、杨森、刘存厚、刘湘、赖心辉、刘成勋等。到1932年二刘决战结束,刘湘初步确定领袖地位,此时四川军阀部队约60万。

曾拥有21县与15万军队的川东王颜德基:

1935年,刘湘在蒋的支持下统一军政,担任四川省主席与川军总司令,废除防区制,派遣官员治理地方,收紧财政,各地军阀丧失发展能力,力量逐步衰落。

川军总司令、巴壁虎刘湘:

经过红四方面军反六路围攻的打击与刘湘的大肆吞并,四川军阀只剩下刘湘,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杨森,李家钰,罗泽州七户。其中的后三位基本可以忽略,兵力最多的杨森也不过2万人。

水晶猴子邓锡侯:

刘文彩的弟弟,刘湘的叔叔,西康王,号称多宝道人的刘文辉:

后面的大体发展是,孙震为田颂尧副手,田于1935年堵截红四方面军不力被撤职,孙担任军长。后面孙震被蒋猜忌,被迫将军队交给侄儿孙元良(黄埔一期),1948年于淮海战役中被歼灭。罗泽州因作战不力被撤职,李家钰将军抗战殉国。杨森在1949年底与孙震光杆飞去台湾到老。

抗战殉国最高级别将领之一,36集团军司令李家钰:

1938年,刘湘病死,所部分裂,郭汝栋、王陵基、唐式遵、王缵绪、范绍增先后投蒋,剩余基层军官推举潘文华领导对抗,但部队被分割使用。整体说,刘湘所部为中央军吞并。1949年,川军只残余刘文辉邓锡侯不多的军队,与空头潘文华田颂尧等人起义。

9. 领袖1935演员

英国没有总统,国家最高元首是首相,下面是10位杰出首相:

01、温斯顿·丘吉尔,“雅尔塔会议三巨头”之一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

英国政治家、历史学家、演说家,“雅尔塔会议三巨头”之一,美国杂志《人物》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一,曾两度出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领导英国人民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发表的《铁幕演说》正式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在2002年BBC举行的“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调查中当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此外,其作品《不需要的战争》还获得了195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02、罗伯特·沃波尔 ,英国历史上第一位首相英国历史上最长任的首相。

英国辉格党政治家,第一代奥福德伯爵,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位首相,在其影响下辉格党成为了当时英国的主要政党。在其任职首相期间,长期采取维持和平、维持低税率的政策,让英国免于欧陆战争的影响,使英国的经济得以繁荣稳定。自1721年出任第一财政大臣之职,到1742年辞职致仕,其主导英国政局约20年之久,是英国历史上最长任期的首相。

03、小威廉·皮特 ,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被公认为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首相之一。

活跃在18世纪晚期、19世纪早期的英国政治家,1783年24岁时获任首相,是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后于1804年再次出任首相,被公认为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首相之一,也被认为是最富智慧和敏锐思想的首相。因领导了英国对抗法国的战争而声名大噪,在其任内,推行改革,提出1800年联合法令,创出“新托利主义”,奠定了托利党在他去世后继续执政二十多年的基础,此外他还全力推行均势外交,也因此被称为“为下一个世纪的英国对外政策奠定了基础”。

04、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 ,四次出任英国首相被学者排为最伟大的英国首相之一。

英国政治家,曾作为自由党人四次出任英国首相,是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的偶像,始终被学者排名为最伟大的英国首相之一。在其任内,实行国民教育改革,举办政府资助的非宗教的初等学校;实行文官制度改革,建立既能提高行政效率又要节约开支的“廉价政府”;取消捐官,推行短期兵役制,创设监督地方自治机关活动的内政部等措施来加强军事官僚机器,使英国在建立欧洲大陆型的集权官僚制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05、克莱门特·理查德·艾德礼 ,使英国摆脱殖民主义带领英国加入北约。

英国工党政治家,第一代艾德礼伯爵,1935年成为英国工党领袖,1940年5月任丘吉尔政府掌玺大臣,战时内阁成员和实际上的副首相,1945年7月出任英国首相后曾出席“柏林会议”。在其政治生涯内,使英国摆脱了殖民主义,完成非殖民化,并授予原殖民地的印度和缅甸独立地位,带领英国加入北约,同时还实行大规模福利事业,建立国民医疗服务制度。在其政绩上,有部分学者认为克莱门特·艾德礼是战后最杰出的首相。

06、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撒切尔夫人),“铁娘子”英国第一位女首相。

英国右翼政治家,英国第一位女首相,19世纪初利物浦伯爵以来连任时间最长的英国首相,因其高姿态地反对共产主义而被苏联媒体戏称为“铁娘子”。在其任内,推行国企私有化、控制货币、削减福利开支、打击工会力量等举措,对英国的经济、社会与文化面貌作出了既深且广的改变,其政治哲学与政策主张被通称为“撒切尔主义”。

07、安东尼·查尔斯·林顿·布莱尔 ,成功解决北爱尔兰问题结束保守党长达18年的执政期工党历史上在任最长的英国首相。

英国政治家,1994年7月出任英国工党党魁,在其领导下工党放弃了数十年前立下的政策,进行重新定位及路线调整,并在1997年英国大选中取得了压倒性胜利,结束了保守党长达18年的执政期。其执政10年,是工党历史上在任最长的英国首相,也是工党唯一 一位带领工党连续三次赢得大选的首相。在其任内,给予苏格兰和威尔士独立的立法权和行政权,更大程度地实现了地方自治,并成功解决了北爱尔兰问题。

08、戴维·卡梅伦 ,使英国经济从衰退中复苏。

英国保守党政治家,2005年39岁时成为英国保守党领袖,2010年5月成为英国第75任首相,2015年5月成功连任,在其任内,进行供给侧和劳动力市场改革,刺激经济增长,为低收入人群减税,改革福利体系鼓励人们通过辛勤工作摆脱贫困,使收入不平等水平下降,并使英国经济从衰退中复苏,在其离任时英国的就业率处于创纪录高位。

09、哈罗德·威尔逊 ,20世纪最重要的英国政治家之一。

英国经济学家,20世纪最重要的英国政治家之一,1963年被选为工党领袖,后分别在1964年、1966年、1974年2月、1974年6月的大选中胜出,当选英国首相。跟其他同时代的政治人物相比,威尔逊被普遍认为是一位智慧型的政治家。

10、本杰明·迪斯雷利 ,在把托利党改造为保守党的过程中起了重大作用。

英国政治家、小说家,第一代比肯斯菲尔德伯爵,三届内阁财政大臣,两度出任英国首相,在把托利党改造为保守党的过程中起了重大作用。在其任内,大力推行对外侵略和殖民扩张政策,是英国殖民帝国主义的积极鼓吹者和卫道士。在历史上,他曾受到英国资产阶级的高度赞扬,被认为是在英国政治界上升到顶点的最杰出人物之一。

10. 领袖1935电影演员表

有110年了。我国最早的大学。

★ 京师大学堂

1898年,经光绪皇帝下诏,京师大学堂在孙家鼐的主持下在北京创立,最初校址在北京景山东街(原马神庙)和沙滩(故宫东北)红楼(现北京五四大街29号)等处。

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正式大学。

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京师大学堂遭受破坏。

1902年12月,京师大学堂恢复。

★ 国立北京大学

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冠名“国立”的大学,严复出任校长。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使得北京大学思想解放,学术繁荣。陈独秀、李大钊、朱家骅、胡适等一批重要的历史人物都曾在此时期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鲁迅也在此兼讲师。北大因而成为开风气之先的“新文化运动”中心和多种社会思潮的策源地。北京大学是中国共产主义思想的重要发源地和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的重要基地。北京大学教授“南陈北李”相约分别在南方和北方筹建中国共产党,陈独秀当选为第一届中共中央总书记,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的毛泽东自1935年至1976年去世长期作为中共实际的领袖人物。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北京大学等北京多所学校的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罗家伦、江绍原、张廷济为学生运动三个代表,罗家伦起草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随后举行示威游行。军警当场逮捕学生。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朱家骅、胡适、鲁迅当时为了营救学生,不惜发动全国工商界罢工罢市。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得到了各地青年学生和人民群众的同情和支持,学生爱国运动的烈火迅速燃遍全国,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往长沙,共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初再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抗日战争胜利后,北京大学复员北京,于1946年10月正式复校,胡适出任校长,整合了北平大学医学院、农学院以及北洋工学院在北平的部分师资和学生。

★ 合并后的北京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于1952年对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的文理科并入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工学院机、电、土、建4系合并到清华大学,化工系合并到天津大学,农学院、医学院、政法专业等脱离北京大学,或组建成新的高等院校,或并入其他相关院校。院系调整后的北京大学迁校址于原燕京大学校址,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中国各行业培养了大批人才。

相关文章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