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答疑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明末天启年间(明末天启年间忠心的太监)

1. 明末天启年间

1. 明末天启年间

明朝

天启(1621年-1627年)为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在位时的年号。

在《明史》中这样记载,朱由校酷爱木工,被评为历代皇帝中最有特色的一个皇帝,其心灵手巧,在木器的制作方面表现出浓烈的兴趣,但凡朱由校制作之物,外表精美,往往有出人意料的作用。

朱由校是不折不扣的工匠大家,这对于一个古人来说,能有一技之长,已然是安身立命的本事。但这限于普通人家,对于皇帝来说,这却是“奇技淫巧”,被视为不务正业。

朱由校上位的时候,接手的就是一手烂摊子。万历皇帝二十多年不早朝,让国家处于停滞阶段。刚上位的朱由校,让东林党人主管内阁,都察院和六部。

此时的东林党如日中天,被称之为“众正盈朝”。前期政局清明,一众奸臣被排挤出权力中心,袁崇焕等将领被任用,颇有大治之世的迹象。此时后金趁势作乱,原本被赖以重用的东林党人此时却出现了大问题—战争失败了。

在《明史》中记载,这是朱由校公开表示对东林党的不满。在魏忠贤没上位之前,东林党一家独大,平日里是争争吵吵,争权夺利,这一点在万历年间也是常事,万历帝采取的是消极不面对,而朱由校采用的则是“以夷制夷”的办法—利用魏忠贤,制衡东林党。

朱由校被评为昏君,但是其军事才能断然是不容轻视的。不管是万历帝,还是朱由校,在面对后金的问题上,都是一致的意见—可防,可放。

在边防方面,朱由校十分感兴趣。通常皇帝只是听边防将军汇报近况,朱由校却会亲自派人去边防查验。这点在皇帝中也是不多见的,这起吗证明了朱由校对边防的重视。

2. 明末天启年间忠心的太监

2. 明末天启年间忠心的太监

魏忠贤不是皇帝,他是明朝天启年间的太监,当时的明朝皇帝朱由校十分宠信他。

3. 明末天启年间是属什么生肖

就2021年来说,400年前应该就是公元1621年。公元1621年是中国农历辛酉年,生肖鸡年,为明朝熹宗天启元年、后金太祖天命六年。天启元年(1621)三月十三日,努尔哈赤率重兵围沈阳。其时经略袁应泰曾议三路出师,试图收复清河、抚顺,未及行而后金兵已兵临沈阳城下。沈阳城很坚固,城外浚濠,伐木为栅,埋伏火炮,守卫很严。

努尔哈赤猝至,未敢马上逼进城下,先以数十骑隔壕侦察。当时川浙总兵陈策率川兵渡浑河增援,与童仲揆等皆战死。后金军遂攻拔沈阳城。此一战乃辽左用兵以来第一血战。

4. 明末天启年间财政收入

天启元宝是明朝的。

明熹宗,天启元年八月补铸完其父年号钱“泰昌通宝”,随即开铸天启通宝。

天启二年设立了户部宝泉局,名“钱法堂”,从此由户部主管铸钱。这时全国形成了三个造币中心,分别为两京及四川地区,但天启三年(公元1628年),宦官魏忠贤专权,宦官乱政,滥铸情况又出现,地方钱局大量出现,因此所铸的天启钱版本极多,差异大。钱背文大量的出现记地,记局,记重等形式。此前仅万历时期出现过,但版本有限。所以明朝钱币制式的复杂时期是从天启年间开始的。天启年为了弥补财政的亏空,继以往的方法,仍采用增加铸钱量来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全国各省钱局铸造滥钱恶钱,好赚取利润。大量的轻劣钱掺入官钱充数,与明朝前期制钱力求精整美观的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天启通宝”初铸为小平钱,天启二年七月开铸当十大钱。天启五年十月,因官私所铸大钱过多过劣,下令停铸,并由朝廷出白银,回收当十钱,大钱铸期不过三年;

天启钱钱重原定一钱三分,千钱重八斤八两,但后来由于官铸过于滥恶,小钱仅重七分,千钱仅重四斤八两,含铜量不足三成。天启小平钱分背无文和背有文两大类,背文比万历钱复杂,背铸有星月纹的种类多;背有文分记重,记事,记局、记地。背记事为“奉旨”二字,是当时宦官、大臣奉旨办事造钱的意思。“天启通宝”小平钱不仅背文多,其它如字文大小,文字水平,轮郭宽窄,钱文结构也有诸多不同,很复杂多变。“天启通宝”当十钱也分背无文和背有文两类,折二钱则大都背无文,存世也较少。这两种钱皆较少见。

5. 明末天启年间小说

孟称舜

孟称舜(约1599年-1684年),字子塞,又作子若或子适,号小蓬莱卧云子、花屿仙史,是明清之际的戏曲作家和戏曲理论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他被认为是戏曲“临川派”继汤显祖之后最重要的作家,倪元璐称他为“我朝填辞第一手”。他编撰的《古今名剧合选》,是公认元明杂剧的一部重要选集,收录元明杂剧五十六种(包括他自己的《眼儿媚》、《桃源三访》、《花前一笑》与《残唐再创》四种),按照婉丽、豪放不同风格,分为《柳枝集》、《酹江集》,并详加评点,有眉批六百零二条,旁批四十七条,内容深刻,见解精湛,是古典曲论的重要典籍之一。

孟称舜撰写的杂剧和传奇有十种,现存八种,成就较高者有杂剧《桃源三访》(亦名《桃花人面》)、《英雄成败》、《死里逃生》、《残唐再创》及传奇《节义鸳鸯冢娇红记》、《二胥记》、《张玉娘闺房三清鹦鹉墓贞文记》等。其中《娇红记》被评为“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6. 明末天启年间主要官员

明朝没有明高宗明朝没有明高宗。

明朝的十六位皇帝的顺序与在位时间

第一位,朱元璋,庙号明太祖,年号洪武,在位时间1368—1398(总共30年)

第二位,朱允炆,庙号明惠宗,年号建文,在位时间1398—1402(总共4年)

第三位,朱棣,庙号明成祖,年号永乐,在位时间1402—1424(总共22年)

第四位,朱高炽,庙号明仁宗,年号洪熙,在位时间1424—1425(总共264天)

第五位,朱瞻基,庙号明宣宗,年号宣德,在位时间1425—1435(总共10年)

第六位,朱祁镇,庙号明英宗,年号正统和天顺,在位时间1435—1449,1457—1464(总共21年)

第七位,朱祁钰,庙号明代宗,年号景泰,在位时间1449—1457(总共8年)

第八位,朱见深,庙号明宪宗,年号成化,在位时间1464—1487(总共23年)

第九位,朱佑樘,庙号明孝宗,年号弘治,在位时间1487—1505(总共18年)

第十位,朱厚照,庙号明武宗,年号正德,在位时间1505—1521(总共16年)

第十一位,朱厚熜,庙号明世宗,年号嘉靖,在位时间1521—1566(总共45年)

第十二位,朱载垕,庙号明穆宗,年号隆庆,在位时间1566—1572(总共6年)

第十三位,朱翊钧,庙号明神宗,年号万历,在位时间1572—1620(总共48年)

第十四位,朱常洛,庙号明光宗,年号泰昌,在位时间1620(总共29天)

第十五位,朱由校,庙号明熹宗,年号天启,在位时间1620—1627(总共7年)

第十六位,朱由检,庙号明思宗,年号崇祯,在位时间1627—1644(总共17年)

7. 明末天启年间名仕简介

天启年间是明熹宗朱由校。名人有孙承宗,卢象升,努尔哈赤等

8. 明末天启年间崇祯的弟弟

朱由崧的二弟是颖冲王朱由渠。

1644年(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四月二十八日,朱由崧至浦口,魏国公徐弘基等渡江迎接。翌日舟泊观音门燕子矶。四月三十日,南京百官迎见朱由崧于龙江关舟中,请其为监国。朱由崧身穿角巾葛衣,坐于卧榻之上,推说自己未携宫眷一人,准备避难浙东。众臣力劝,朱由崧同意。五月初一,朱由崧骑马自三山门环城向东,拜谒孝陵和懿文太子陵,随后经朝阳门入东华门,谒奉先殿,出西华门,以南京内守备府为行宫。

9. 明末天启年间重修三大殿

位于古齐水西(今山东桓台乌河)有座春秋战国时期的炉姑庙,庙内供奉着齐国孝女(今铁山)李娥。

    四宝山东侧的砚台山下有一铁牛坑,古冶铁之所,在春秋时就出产铁矿石。

据史志记载,历代都有开采,鸦片战争之后,德国、日本都曾在此开采铁矿。解放后,金岭铁矿、四宝山公社皆在此处开采。 铁牛坑这一地名,新城县志都有记载。铁牛坑这地名来源于古代传说。

    相传,齐桓公在位时,砚台山下,出现了一个怪物,每到夜晚便出来糟蹋庄稼,为害百姓。老百姓非常气愤,手拿棍棒,结伙到田间守护庄稼,结果发现是一只大牛在作怪。众百姓奋起追赶,赶到砚台山下,在前边

狂奔的牛变成了一只铁牛,那铁牛象房子一样大,推不动打不走,老百姓对它无可奈何。

可是到了夜晚,那铁牛又化活身,照样出来糟蹋庄稼。百姓只好联名上报官府。齐桓公接到传报,立即下诏,命令治里的工匠,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内,将铁牛捉住,就地熔化,为民除害。若是逾期不能完工,全部斩首。

治里的工匠们来到铁牛跟前,围着铁牛垒起火炉,里边堆起山一样高的柴禾,四周架起八八六十四个大风箱,点火鼓风,日夜不停,四十多天过后,铁牛完好无损。 众工匠个个愁眉不展,唉声叹气,转眼到了第四十八天了。

    这天早晨,有个叫李娥的姑娘来为爹爹送饭,用陶罐盛的面疙瘩汤。李峨的父亲想到自己明天就要身首异处,不禁泪如雨下。李娥见爹爹不吃饭,流眼泪,就问爹爹怎么了?爹爹就将逾期不能完工,明天就要全部斩首的事告诉了李娥,说罢父女抱头痛哭。

李峨心如刀绞,抱起一捆干柴投到炉中,恨不能一下就把铁牛化掉。李娥在投柴时把一只耳环掉在了炉中,铁牛的一只耳朵慢慢地熔化了,李娥又是惊又喜,又将另一只耳环投到炉中,铁牛的另一只耳朵又化掉了。

李娥又将自己的手镯、鞋子放下去,铁牛的四条腿也慢慢地化了。她想:若是我全身投到炉里,铁牛不就全化了吗?!爹爹和各位叔叔伯伯就都有救了。 想到这里,趁爹爹不注意,纵身跳入炉中,李娥的爹爹见女儿往炉中跳下,大惊失色,赶忙来救,踢翻了盛疙瘩汤的陶罐,眼看着女儿葬身炉中,铁牛化成了铁水。

李娥化作一缕青烟,直冲云霄,顿时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大雨倾盆而下。化掉铁牛的地方形成了一个万丈深坑,人们叫他“铁牛坑”。 砚台山下,雨水冲出了一条深沟,沟中布满了象面疙瘩一要形状的白色石头蛋。

人们说那就是李娥为爹爹做的疙瘩汤变的。从此人们为了纪念孝女李娥,尊李娥为“炉神”。并在铁牛坑北边的花山上,为她修了庙宇,塑了神象。每年的三月三、九月九周围群众都前来烧香焚纸,祭拜李娥。

    随着炉姑事迹的代代相传和孝德精神的弘扬光大,多代帝王对炉姑都有敕封,唐朝高宗李治封炉姑为商山孝女,御赐半朝銮驾,拨金数万重修大殿,庙与索镇大圣寺南北相望,院内苍松翠柏及国槐百株,长廊环绕,殿阁呼应,庭亭相交,玉桥碧水,青松翠竹,花草点缀其间,是典型的帝王神殿景象,四面八方的百姓遇到天旱,就到炉神庙祈雨,据传每逢祈求,总是天降喜雨,齐国上下风调雨顺,炉神庙香火鼎盛。

到了宋、元两朝,因战乱,大殿被毁,树木尽烧,庙宇一片荒凉。又因明朝天启元年(1626年7月3日)天降大雨,洪水骤发,使靠近水的树木房屋被大水冲走……。到清代西镇人又重修庙宇,名曰“炉姑祠”保留至今,为弘扬炉姑功德,启迪后昆

相关文章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