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答疑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雅安蒙顶酒厂,蒙顶甘露头采与早春哪个好喝

1,蒙顶甘露头采与早春哪个好喝

早春的好喝。蒙顶甘露是产自我国四川雅安蒙顶山的历史名茶,它也是一种品质上乘的绿茶,不仅滋味鲜香回甘,而且内质丰富,是一种很多人都喜欢饮用的茶叶,当然的,蒙顶甘露也是一种对于采摘有一定规定的茶叶。蒙山茶自唐入贡久负盛名,仙茶、贡茶,古往今来均为我国名茶珍品,蒙山茶品种繁多,各具特色,主要有甘露、黄芽、石花、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等五种传统名茶,及特级绿茶,各级烘青、炒青,各种茉莉花茶,沱茶,南路边茶等。1980年还创制了名茶“蒙山春露”,1985年又恢复了传统芽黄、白兔、元枝、雨前春等产品。

蒙顶甘露头采与早春哪个好喝

2,蒙顶茶是哪里的

四川除了峨眉山与青城山,横跨雅安,名山两县的蒙山也是闻名古今。这里有古刹林立,天盖寺,永兴寺,静居庵等,苍林红宇,绝壑飞泉,在幽美的风景之中孕育着相传古今的名茶。蒙山海拔1500米,年均气温14-15度,大部分土壤都是揉砂质壤土,土层深厚,具有益于茶树生长的自然条件。蒙山顶上有五峰,分别是上清,菱角,毗罗,井泉和甘露,它们顶天而立,代表着蒙山最高贵的气质。而其中上清峰海拔最高,俯视着峨眉诸山,如同君临天下。西汉年间,有普慧禅师来到蒙顶山,亲手在五峰之间种下了七株茶树,成为蒙山顶上茶的始祖。这七株茶树的植株高度都在一尺左右,两千年过去了,它们不枯也不长,就好像时间从未自它们身上流过一样,所以获得了“仙茶”之誉。从西汉起,“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就一直是古今传颂的赞誉。唐宋时期,蒙顶茶一度号称天下第一。而到了明代,蒙顶茶的美名却逐渐消退,甚至完全被当时的人们忽视。关天蒙顶茶的没落,明代茶人许次纾在《茶疏》中给出了解释:“古今论茶,必首蒙顶。蒙顶山,蜀雅州之山也,往常产,今不复有。即有之,彼中夷专之,不复出山。蜀中尚不得,何能至中原,江南也。”其实,蜀地的茶逐渐退出上层社会精致茗茶的舞台是从宋朝开始.宋朝时,朝廷专注于江南,福建地区的贡茶,蜀地的茶不再作为贡茶,而蒙顶茶的名誉得以保留,还要感谢唐宋文人墨客,他们留下了大量歌颂蒙顶茶的诗词,让后人诵读之余,还能在想象中品味蒙顶茶的茶韵。蒙山茶色黄而碧,味甘而清,香高而鲜,具有卓尔不群的品质。从唐代开始,蒙山茶就是宫廷贡茶,只有皇亲贵胄才能享用。当时的贡茶采制都是在每年夏初,茶芽已发,县官会选择一个黄道吉日,穿上朝服上山采摘。和尚和僚属们烧香礼拜之后,采茶才可以正式开始。对于七株仙茶,每年只能采摘三百六十叶,对应一年的天数。然后,由僧人攀坐诵经,用手搓成条状,用炭火烘干之后,储存在长宽各四寸二分,高四寸的银盒中。在菱角峰下,还会对其他的茶树进行采摘,以全白毫的嫩芽为宜,由和尚揉制,装进锡瓶中陪贡品入京。居住在蒙山静居庵的和尚叫作采茶僧,专门负责每年采摘蒙山顶上茶。千佛寺的和尚专门管理茶树,大佛寺的和尚专门负责制茶,天盖寺的和尚则专门负责评鉴茶叶品质。各个寺庙分工负责,各司其职。而到了采茶的时节,全县七十二个寺院的和尚都要到蒙山天盖寺烧香礼拜,这个传统一直到推翻满清政府之后才被取消。新中国成立后,在蒙山脚下设立了雅安茶叶试验场,以蒙山右侧的永兴寺为基地,后来又改建成为雅安县蒙山茶场,开辟了荒山450亩,建立了380亩新式茶园。蒙顶茶的种类很多,在不同的时代都有不同的名茶出现。最早的蒙顶茶以雷鸣,雾钟,雀舌,白毫等散形茶,以及龙团,观饼等成型茶为主。到了近代,蒙顶茶则以黄芽闻名天下,分为米芽,黄芽,芽白三个品级。初生芽叶制造的蒙顶茶称之为米芽,以一叶初分的嫩芽制造的为黄芽,以一芽一叶初展的嫩芽制造的称之为芽白。蒙山茶芽叶肥壮,茶汤色泽亮黄,所以也统称为蒙顶黄芽。蒙顶茶的制法简易,在锅里杀青之后继续抖炒到七八成干,然后起锅凉置1-2小时,再下锅抖炒到干燥即可。现在的雅安茶厂又有两种蒙顶茶的新产品万春银叶和玉米长春广受欢迎,它们形状美观,香味鲜浓,堪称蒙顶茶中的极品。556阅读搜索蒙顶山茶价格一览表四川马边绿茶价格表十大高端品牌茶蒙顶甘露级别对照表四川茶叶排名前十名兰妃茶叶多少钱一斤

蒙顶茶是哪里的

3,关于蒙顶山茶诗句

1.一首苏东坡描写蒙顶山的诗词 苏轼的诗歌中,与蒙顶山茶有关的代表作品有《试院煎茶》和《寄蔡子华》两首。 《试院煎茶》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 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 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我今贫病长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 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 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寄蔡子华》 故人送我东来时,手栽荔子待我归。 荔子已丹吾发白,犹作江南未归客。 江南春尽水如天,肠断西湖春水船。 想见青衣江畔路,白鱼紫笋不论钱。 霜髯三老如霜桧,旧交零落今谁在。 莫従唐举问封侯,但遣麻姑更爬背。 2.如何理解“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句 “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 这是咏茶诗文中最为著名的一对茶联。 据说从前的茶馆多拿这对茶联挂在门口作招牌。 时至今日,在成都、重庆、永川等地的茶馆,都还见得到这样一副茶联: 虽无扬子江心水 却有蒙山顶上茶 “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可以说是蒙山的“镇山之宝”,在蒙山多处可见题刻,它是蒙山茶悠久历史与崇高地位的象征。然而,这联名句为何只见一联,来自何处,作何理解,长期以来却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此联最早出自元代李德载的一首小曲《蒙山顶上春光早》: 蒙山顶上春光早, 扬子江心水味高。 陶家学士更风骚, 应笑倒, 销金帐,饮羊羔。 李德载把饮茶作为一种雅致高尚的作为而大加赞赏,对不谙茶事的粗鄙行为非常轻蔑。全文都充满了对品茗饮茶的推崇之情。 因此,“蒙山顶山春光早,扬子江心水味高”都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所托之物“蒙顶山上茶”和“扬子江心水”是他心中圣洁、高雅,代表最好品质、最高境界的茶中极品。 好茶需好水,正如红花与绿叶。所谓“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非真水莫显其神,非精茶何窥其体”。 茶质更需借助水质,水质优劣直接影响到茶质优劣,这是个普通的道理。古人饮茶,不象今天这样冲泡,而是煎煮而饮,所谓“烹茶”,用水也就非常讲究。 陆羽《茶经》中对于用水的问题已有论述。其后约100年,一位叫张又新的茶人撰《煎茶水记》,专论天下宜茶之水,把“扬子江心”的中泠泉评为“天下第一泉”。 中泠泉位于江苏镇江金山,由南零、中零、北零三眼组成,而以中零涌水最多,三眼泉水总称为中泠泉,汇聚于扬子江中的金山寺旁,白蛇娘子水漫金山寺的故事就出自这里。此地有一个著名的渡口名叫扬子驿,这一段的长江被称为扬子江。 据说金山寺早先屹立扬子江心,四面环水。依《中泠泉记》记载,取水时须依时辰乘船至江心,用专门的器具伸到石窟中取水,“若寻千尺,始得真泉;若浅深先后,少不如法,即非中泠真味”。 后来由于扬子江泥沙淤积,河道不断北移,至清末,金山开始与南岸陆地相接,金山的中泠泉就不再是“江心水”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扬子江心水”是指位于扬子江心的“中泠泉”,是一种宜茶的好水,与“蒙山顶山茶”共同构成茶中极品。 明代陈绛《辨物小志》:“谚云,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由此可见,这联名句已从李德记载的小曲中脱胎出来,形成了脍炙人口的谚语,又被人们用为茶联,得以广泛流传。 据记载,郑板桥也曾为他人写过这对名联。由于茶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最易为人接受,“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内涵丰富,意境悠远,所以成为茶联中的“首品”。 在流传的过程中,“江心水”有时也被用作“江中水”;“蒙山顶上茶”有的被传成了“蒙顶山上茶”,包括一些著作也如此引用,由于有特定的含义,字面的变化并未影响它的本义。 在蒙山,关于此联名句的来历,还流传一个苏东坡以江边水应付老师王安石的故事。 说是苏东坡欲过扬子江,王安石便嘱他取江心水来煮茶。而苏东坡因醉心山水,上岸时方才想起,便以江边水应付老师,结果被王安石识破。 唐代诗人白居易也有吟咏蒙山茶的著名诗句:“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此联出自白居易晚年时期的《琴茶》诗,非常典型地表现了他诗酒琴茶相娱的心态以及对蒙山茶、渌水曲的挚爱之情。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相与还。 这首诗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一生何求,心境融融,恬淡闲适的情调。“渌水”据说是当时非常有名的曲子,既有层次又非常流行。 至于“茶中故旧是蒙山”中的“茶中故旧”,一些人将其解为“茶之故乡”。其实,“故旧”一词当是“老朋友、老交情”的意思。 后面一联“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相与还”,说的是无论穷愁潦倒失意还是运气亨通一帆风顺,无论窝居休闲还是仕途旷达,都是“渌水曲”与“蒙山茶”这两位老朋友,长伴不离,一辈子都非常嗜好当时已经入贡皇室的蒙山茶。 刘禹锡、孟郊、苏轼、陆游、梅尧臣、文彦博、文同等唐宋时期著名的文人都有吟咏蒙顶茶的佳作,明清时期的文人也留下了大量描写蒙顶茶的作品。 3.蒙顶山茶的发展史 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 蒙顶茶简介 蒙顶茶产于四川蒙山。蒙山跨名山、雅安两县,山势巍峨,峰峦挺秀,绝壑飞瀑,重云积雾,景色与峨眉山、青城山齐名。 古人说这里“仰则天风高畅,万象萧瑟;俯则羌水环流,众山罗绕,茶畦杉径,异石奇花,足称名胜”。蒙山有上清、菱角、毗罗、井泉、甘露等五顶,亦称五峰。 相传2000多年前,僧人甘露普慧禅师吴理真,“携灵茗之种,植于五峰之中”。蒙山五顶,中顶上清峰最高。 吴理真在上清峰栽了七株茶树。这茶树“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罩覆,久凝不散”,久饮此茶,有益脾胃,能延年益寿,故有“仙茶”之誉。 蒙顶山茶的历史及演变过程 《尚书》所谓“蔡蒙旅平者,蒙山也,在雅州,凡蜀茶尽出于此。”蒙顶种植茶树早在西汉甘露年间(公元前53年)县人吴理真亲手将七株“灵茗之种,植于五峰之中,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 这是我国人工种茶最早的文字记载。享有“仙茶”之誉的蒙顶茶,以它独特的品质,精湛的制艺,娟秀的外形,悠久的历史,灿烂的茶文化而蜚声中外,载誉史册。 《云南记》说:“名山具出茶,有山曰蒙山,联延数十里,在县西南。古诗云:“蒙山之巅多秀岭,不生恶草生淑茗”。 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现在,吴理真种茶遗址——皇茶园、汲水浇茶的古蒙泉、结庐休息的甘露石室、河神之女采茶仙姑的雕像,正吸引着众多旅游者前往参观,驻足凭吊。 世界茶文化发源地蒙顶山茶,随着南北丝绸之路走向五洲四海。 “名山之茶美于蒙,蒙顶又美之”。 蒙顶茶之所以为世独珍,不仅因为它具有优良的品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而且制艺特别精良。“蒙山有茶,受全阳气,其茶芳香,为天下称道。” 远在东汉,已有“雷鸣茶”、“吉祥蕊”、“圣扬花”等茶问世。“蒙顶茶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幂覆,久凝不散。” 唐代是蒙顶茶发展的黄金时期,天宝元年(742年)入贡皇室,从此名播神州。当时进贡长安的散茶类有雷鸣、雾钟、雀舌、鸟嘴、白毫等,紧压茶类有龙团、凤饼。 宪宗时,蒙顶茶已成为进贡最多的一种,《元和郡县志》载:“蒙山在县西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蒙顶茶因入贡京华而誉满天下后,达官贵人不惜重金争相购买,身价百倍,昂贵异常。 “蜀茶得名蒙顶,元和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茶”。因此,当时名山农民种茶的积极性受到极大刺激。 “以是蒙山先后之人竞栽茶,以规厚利,不数十年间,遂斯安草市,岁出千、万斤。”可谓盛况空前。 唐代,中日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日本从公元630-894年间,派出大批遣唐使来中国学习政治、经济、语言文字、佛教文化、生产技术、建筑艺术等,前后共13次,每次多达数百人,包括大使、副使、留学生、留僧以及随员。文宗开成五年(840年)留学僧慈觉大师圆仁学习期满,从长安回日本,唐皇李昂向他馈赠的礼物中,即有“蒙顶茶二斤,团茶一串。” 此时,蒙顶茶不仅在国内享有很高声誉,而且已作为国家级礼茶,飘洋过海传到国外。 如果说唐代开创了蒙顶茶发展的黄金时期,那么,宋代则是蒙顶茶和名山边茶发展的极盛时期。 蒙顶茶的质量有很大提高,制茶技艺进一步完善,创制出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等贡品。那时,四川茶叶产量居全国第一,名山茶叶产量又居四川之首。 从宋神宗元丰初年起,近百年中,名山茶叶产量常在一百万公斤左右。 名山茶叶成为西南、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所特别喜爱、适合他们饮用的“边茶”,特诏“专以雅州名山茶易马,不得他用。” 并“立为永法”。名山茶叶成为历代王朝与藏族、回鹘等族进行茶马贸易的专用商品,成为汉族人民同藏族、回鹘等族人民增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蒙顶茶自唐以来,一千多年中岁岁进贡,年年送京,直至民国除旧革新。解放后,蒙顶名茶得到应有的恢复和发展,蒙山茶场运用现代制茶技艺,按照古传贡茶的特点,恢复石花、黄芽、甘露、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等名茶生产。 上世纪80年代,又创制春露、春眉等名茶。蒙顶名茶多次被评为 国家、省优、部优产品,前3种名茶已作为国家级礼茶。 近10年来,蒙顶名茶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产量增长,质量提高,不仅为国内人民所喜爱,而且跻身于国际市场,深受美国、日本、泰国、瑞士、斯里兰卡等国人民青睐。香港《文汇报》曾以“昔日皇帝茶,今入百姓家”为题,报道蒙顶茶“不愧为实至名归之茶中极品”。 茶中故旧“蒙顶茶” 蒙顶茶,产于地横跨四川省名山、雅安两县的蒙山,历史悠久,是中国最古老的名茶,被尊为茶中故旧,名茶先驱。 “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这两句飘扬蒙顶茶的诗句,寓意颇深,传说扬子江心水,味甘鲜美,用这种水泡蒙山中顶的仙茶,是人间最美的佳饮,常人不可得。 因此,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对“蒙顶茶”爱慕之至,赞语不绝。 茶圣陆羽在评价名茶时曾说:“蒙顶第一,顾诸第二”(顾诸茶产于浙江长兴,是唐代名茶中的珍品) 古有“仙茶”之称的蒙顶茶其由来,有不少神话传说,传说古时有一位老和尚得重病,吃了很多药,都没有把病治好。 有一天,一位老翁跑。 4.蒙顶山茶的发展史 《尚书》所谓“蔡蒙旅平者,蒙山也,在雅州,凡蜀茶尽出于此。” 蒙顶种植茶树早在西汉甘露年间(公元前53年)县人吴理真亲手将七株“灵茗之种,植于五峰之中,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这是我国人工种茶最早的文字记载。 享有“仙茶”之誉的蒙顶茶,以它独特的品质,精湛的制艺,娟秀的外形,悠久的历史,灿烂的茶文化而蜚声中外,载誉史册。《云南记》说:“名山具出茶,有山曰蒙山,联延数十里,在县西南。 古诗云:“蒙山之巅多秀岭,不生恶草生淑茗”。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现在,吴理真种茶遗址——皇茶园、汲水浇茶的古蒙泉、结庐休息的甘露石室、河神之女采茶仙姑的雕像,正吸引着众多旅游者前往参观,驻足凭吊。 世界茶文化发源地蒙顶山茶,随着南北丝绸之路走向五洲四海。 “名山之茶美于蒙,蒙顶又美之”。蒙顶茶之所以为世独珍,不仅因为它具有优良的品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而且制艺特别精良。 “蒙山有茶,受全阳气,其茶芳香,为天下称道。”远在东汉,已有“雷鸣茶”、“吉祥蕊”、“圣扬花”等茶问世。 “蒙顶茶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幂覆,久凝不散。”唐代是蒙顶茶发展的黄金时期,天宝元年(742年)入贡皇室,从此名播神州。 当时进贡长安的散茶类有雷鸣、雾钟、雀舌、鸟嘴、白毫等,紧压茶类有龙团、凤饼。宪宗时,蒙顶茶已成为进贡最多的一种,《元和郡县志》载:“蒙山在县西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 蒙顶茶因入贡京华而誉满天下后,达官贵人不惜重金争相购买,身价百倍,昂贵异常。“蜀茶得名蒙顶,元和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茶”。 因此,当时名山农民种茶的积极性受到极大刺激。“以是蒙山先后之人竞栽茶,以规厚利,不数十年间,遂斯安草市,岁出千、万斤。” 可谓盛况空前。唐代,中日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日本从公元630-894年间,派出大批遣唐使来中国学习政治、经济、语言文字、佛教文化、生产技术、建筑艺术等,前后共13次,每次多达数百人,包括大使、副使、留学生、留僧以及随员。 文宗开成五年(840年)留学僧慈觉大师圆仁学习期满,从长安回日本,唐皇李昂向他馈赠的礼物中,即有“蒙顶茶二斤,团茶一串。”此时,蒙顶茶不仅在国内享有很高声誉,而且已作为国家级礼茶,飘洋过海传到国外。 如果说唐代开创了蒙顶茶发展的黄金时期,那么,宋代则是蒙顶茶和名山边茶发展的极盛时期。蒙顶茶的质量有很大提高,制茶技艺进一步完善,创制出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等贡品。 那时,四川茶叶产量居全国第一,名山茶叶产量又居四川之首。从宋神宗元丰初年起,近百年中,名山茶叶产量常在一百万公斤左右。 名山茶叶成为西南、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所特别喜爱、适合他们饮用的“边茶”,特诏“专以雅州名山茶易马,不得他用。”并“立为永法”。 名山茶叶成为历代王朝与藏族、回鹘等族进行茶马贸易的专用商品,成为汉族人民同藏族、回鹘等族人民增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蒙顶茶自唐以来,一千多年中岁岁进贡,年年送京,直至民国除旧革新。 解放后,蒙顶名茶得到应有的恢复和发展,蒙山茶场运用现代制茶技艺,按照古传贡茶的特点,恢复石花、黄芽、甘露、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等名茶生产。上世纪80年代,又创制春露、春眉等名茶。 蒙顶名茶多次被评为 国家、省优、部优产品,前3种名茶已作为国家级礼茶。近10年来,蒙顶名茶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产量增长,质量提高,不仅为国内人民所喜爱,而且跻身于国际市场,深受美国、日本、泰国、瑞士、斯里兰卡等国人民青睐。 香港《文汇报》曾以“昔日皇帝茶,今入百姓家”为题,报道蒙顶茶“不愧为实至名归之茶中极品”。 茶中故旧“蒙顶茶” 蒙顶茶,产于地横跨四川省名山、雅安两县的蒙山,历史悠久,是中国最古老的名茶,被尊为茶中故旧,名茶先驱。 “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这两句飘扬蒙顶茶的诗句,寓意颇深,传说扬子江心水,味甘鲜美,用这种水泡蒙山中顶的仙茶,是人间最美的佳饮,常人不可得。因此,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对“蒙顶茶”爱慕之至,赞语不绝。 茶圣陆羽在评价名茶时曾说:“蒙顶第一,顾诸第二”(顾诸茶产于浙江长兴,是唐代名茶中的珍品) 古有“仙茶”之称的蒙顶茶其由来,有不少神话传说,传说古时有一位老和尚得重病,吃了很多药,都没有把病治好。有一天,一位老翁跑来告诉和尚,说春分前后春雷初发时,采得蒙山中顶茶,和本地水煎服,能治宿疾。 这位老和尚听了老翁的话,便在蒙山上清峰筑起石屋,请了一些人长住在这里,遵照老翁所传授的方法,采了蒙顶茶。煎服后,老和尚病果然好了,体格精健,相貌看上去好像三十多岁的人。 于是,蒙顶茶可以返老还童的神话遂之传开。 蒙山,古时属于祀祭的名山之一,相传大禹治水成功时,曾在此致祭。 佛教传人中国,蒙山逐渐成佛教胜地。山顶上的五大峰——上清、菱角、毗罗、灵泉、甘露、其命名都与佛教有关。 蒙山的贡茶圆,全由山上寺僧掌管,分工严密,各守其职。 蒙顶茶,是蒙山所产各种花色名茶的统称。 有雷鸣、雾钟、雀舌、鹰嘴、芽白等品名,以。 5.关于茶文化的诗句 1、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 译:手端着一碗茶无需什么理由,只是就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 2、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译:这茶的清高世人都不知道,世人都靠喝酒来自欺欺人。 3、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黄庭坚《品令·茶词》 译:几只凤凰在凤饼茶上团团飞舞。只恨有人将茶饼掰开,凤凰各分南北,孤孤零零。 4、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纤纤捧,研膏浅乳,金缕鹧鸪斑。——黄庭坚《满庭芳·茶》 译:这茶又能战胜酒醉风流,解除春天的睡衣,清神醒脑,排忧解愁。纤纤玉指,研茶沏水,捧精美茶盏,茶盏绣着金边,纹色如鹧鸪鸟的羽毛。 5、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译:谁能知饮茶可得道,得到道的全而真?只有传说中的仙人丹丘子了解。 6、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译:谁能知饮茶可得道,得到道的全而真?只有传说中的仙人丹丘子了解。 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魏学洢《核舟记》 译: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8、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译:酒后更喜欢品尝团茶的浓酽苦味,梦中醒来特别适宜嗅闻瑞脑那沁人心脾的余香。 9、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译:酒后小睡,春日好景正长,闺中赌赛,衣襟满带茶香,昔日平常往事,已不能如愿以偿。 10、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杜耒《寒夜》 译: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了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 6.蒙顶山茶是不是十大名茶 不是十大名茶,却是历史名茶。 蒙顶茶,产于地横跨四川省名山、雅安两县的蒙山,历史悠久,是中国最古老的名茶,被尊为茶中故旧,名茶先驱。 “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这两句飘扬蒙顶茶的诗句,寓意颇深,传说扬子江心水,味甘鲜美,用这种水泡蒙山中顶的仙茶,是人间最美的佳饮,常人不可得。因此,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对“蒙顶茶”爱慕之至,赞语不绝。 茶圣陆羽在评价名茶时曾说:“蒙顶第一,顾诸第二”(顾诸茶产于浙江长兴,是唐代名茶中的珍品) 古有“仙茶”之称的蒙顶茶其由来,有不少神话传说,传说古时有一位老和尚得重病,吃了很多药,都没有把病治好。有一天,一位老翁跑来告诉和尚,说春分前后春雷初发时,采得蒙山中顶茶,和本地水煎服,能治宿疾。这位老和尚听了老翁的话,便在蒙山上清峰筑起石屋,请了一些人长住在这里,遵照老翁所传授的方法,采了蒙顶茶。煎服后,老和尚病果然好了,体格精健,相貌看上去好像三十多岁的人。于是,蒙顶茶可以返老还童的神话遂之传开。 蒙山,古时属于祀祭的名山之一,相传大禹治水成功时,曾在此致祭。佛教传人中国,蒙山逐渐成佛教胜地。山顶上的五大峰——上清、菱角、毗罗、灵泉、甘露、其命名都与佛教有关。蒙山的贡茶圆,全由山上寺僧掌管,分工严密,各守其职。 蒙顶茶,是蒙山所产各种花色名茶的统称。有雷鸣、雾钟、雀舌、鹰嘴、芽白等品名,以后又有凤饼、龙团等紧压茶。民国初年,以生产黄芽为主,故称蒙顶黄芽,为当时的蒙顶茶的代表。如今,以生产甘露为多。 蒙顶茶属绿茶类,在制做上不发酵,以下就简单介绍一下几种蒙顶茶的制法: 蒙顶甘露——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新鲜芽叶适当摊放,以高温杀青,经三炒、三揉、三烘和整形工序。外形美观,条索紧卷我毫,浅绿油润,香气高爽,味醇甘鲜,汤黄微碧,清澈明亮。 蒙顶石花一一嫩芽经杀青后,即在锅中整形,后经摊凉再入锅复炒,低温烘干。银芽扁直整齐,汤色黄碧,香气纯鲜,味甘隽永。 蒙顶黄芽——制法与石花大同小异,唯杀青后要揉捻。色泽黄亮,芽呈金黄色,香纯清,味浓鲜,汤色清黄明亮。 万青银叶和玉叶长青---是迟采的稍大芽叶制成,制法与甘露相同,唯茸毫减少,品质较甘露稍次。

关于蒙顶山茶诗句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