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庄子哲学研究
庄子的哲学思想蕴含于他的寓言之中,他非常善于将深刻的道理隐喻于生动形象的寓言故事,让读者从浅显易懂的文字中探究出许多人生感悟,而后获得更丰富的生命体验。
庄子的哲学思想穿越几千年而不朽,并且对于当今现实生活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为道家思想的继承者,庄子继续发扬了道家崇尚自然法则,顺应天命,自在无为的思想。就整个社会来看,庄子的自然哲学思想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存在方式,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构建整个社会的和谐秩序,不搞盲目的生产和建设。
对于社会中的个体而言,虽然崇尚自然与逍遥,渴望安于天命的庄子哲学显得好似在逃避现实,是消极的表现,但这样的思想与当代社会盛行的,也是大众所追求的物欲膨胀的思想形成了制衡,让人能够释怀和减轻压力,庄子“齐生死,等万物”的人生观启迪我们不要过分计较得失成败,而是用相同的眼光看待世间万物,这也使我们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洗礼。
庄子的哲学思想蕴含于他的寓言之中,他非常善于将深刻的道理隐喻于生动形象的寓言故事,让读者从浅显易懂的文字中探究出许多人生感悟,而后获得更丰富的生命体验。
2. 哲学家庄子哲学思想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战国时代宋国蒙人,据《史记》所记载与梁惠王、齐宣王是同一时期的人。
庄子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因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后世习惯将他与老子并提,称作“老庄”,而将他们的哲学称作“老庄哲学”。
庄子早期曾在蒙地做过漆园吏,后来一直隐居。他生活清苦,却淡泊名利,楚王听说了他的贤德,便派使者以千金相馈赠,并邀请他出任宰相,被他拒绝了。随即终身不再出仕,隐居于抱犊山中。
庄子一生学识渊博,交游甚广,著有《庄子》-书,主导思想是对《老子》的继承,然而却也有很多自己独到的见解。《庄子》全书十余万言,大多采用寓言的形式。其中,《渔父》、《盗跖》、《箧》等篇,主要是用来攻击孔子的言论,从而辨明老子的学说的。他的著作是中国哲学史上的又一座丰碑。
3. 庄子哲学研究 豆瓣
谈文学,历史等的现实作用,现在这类问题很多,大家处在比较急躁的时代环境下有这些疑问也很正常。回答这些问题可长可短,可大可小,这次看到《庄子》,觉得还是再和诸位聊一聊,共同探讨。要说古代的这些文化带给我们什么,《庄子》带给我们什么,出世入世之道不知道诸位以为算不算很不得了。
大家都知道《庄子》开篇很奇幻,一条鱼腾挪变化变成了一只大鹏鸟,这种瑰丽的想象实在是引人注目,在逍遥游里庄子把道形容得天都装不下,过一会又说道小得连影子都找不着。道也讲了,修养也讲了,最后成了大宗师,大宗师要怎么办,不是自了汉,是要入世度人的,怎么度,答案竟然就是规规矩矩做一个人。
庄子说到这里,举了列子的例子,这位御风而行的仙人是怎么做的呢?
“列子自以为未始学而归,三年不出。为其妻爨,食豕如食人。于事无与亲,雕琢复朴,块然独以其形立。纷而封哉,一以是终。”
列子觉得在老师处啥都没学会惭愧极了,不玩聪明了,回家规规矩矩闭关三年。给老婆当下人,什么都听老婆的,老老实实跟着老婆做家务。这表示什么呢,这就是说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做一个人,该做什么做什么,这就是道。这三年里,吃猪肉都觉得和吃人肉一样,很难过,所以当然就吃素了。饮食没了分别,男女也就没了分别,所以给老婆当下人,也没所谓,什么大丈夫,大男子,没有了,入世就在这个地方。“于事无与亲”,做人做事都是无与亲,不亲,也就是不执着,该做什么做什么,做生意就做生意,做完了,行云流水,游戏人间。一切善事都做,做完了不执着,生命也不执着,年纪大了,说再见就再见,没有关系,听其自然,万事不执着,才能入世。
再说这句“雕琢复朴”,人一辈子在干什么?就是不断雕琢自己,后天的各种影响,把自己刻上各种花纹,从道来讲,这些都是虚妄无用,本来生下来浑元一气被雕刻地乱七八糟,就像我们现在讨论庄子,不也是被雕琢么?老庄不喜欢这样,要把雕琢去掉,复婴儿,回复到那个朴素的境界“块然独以形立”,我就是我,活着就是活着,独以形立。人生以什么为目的?这个那个有什么现实意义?人生就是以人生为目的。你又说这又说那,又是雕琢,不要雕琢了罢。雕琢太过,思绪太多,想太多,乱事纷纭可不就“纷而封哉”,关到一个圈圈里,自己封闭了。开始什么样,结束还是这个样子,人生以人生为目的“一以是终”。
“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体尽无穷,而游无朕。”
“无为名尸”在世上,不要为了虚名成为名的奴隶,像现在的明星,别人请来照相,像尸体一样一站,闪光灯哗哗闪,天天对着摄像机,也没有人身自由,去哪里都有人盯有人看,就是被名所困。“无为谋府”不要机关算尽,谋来谋去,这就是雕琢,会短命,人生就要自然地活下去,不要谋算别人。“无为事任”不要勉强自己去做事情,这不是说不负责任,是说应该做的事情做了,别执着。“无为知主”不要觉得自己学问高,智慧深。“体尽无穷,而游无朕”体会自己生命的宝贵,不管贫富贵贱,每个人的生命都很宝贵,做任何事都无我。
“尽其所受乎天,而无见得,亦虚而已。”
那么这样一来,人生有什么意思?这才是真正的大意思。因为这样的人才会认清自己的人生,才会尊重自己的生命。“尽其所受乎天”,把老天给的这个生命自自然然地活下去。“而无所得”,生死都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无挂,不但外物是天地所生,就连我们的肉体也是生于天地,归于天地。“亦虚而已”,本就是空灵,自在地活着,就像看电影一样,多么出世。
寥寥数语,讲透人生,不知道这样的《庄子》有没有现实意义呢?
4. 庄子的哲学研究
庄子和老子都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世以“老庄”并称。当然庄子的思想是承继于老子的。相同点主要在“道法自然”的观点中,庄子说“天有大美而不言……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还有就是无为、反对战争等观点。在养生观点上,虽然老庄都谈养生,但庄子更为重视, 《让王》中有“两臂重于天下”。
但老庄之间还是有区别的。老子的学说,除了强调自然的一面以外,还有讲权术的一面。老子说“柔弱胜刚强”,《老子》中也处处强调这一点。所以后来法家的韩非也援引《老子》。而庄子抛弃了老子思想中讲权术的一面。章太炎的《论诸子学》中有“其术似与老子相同,其心乃于老子绝异。故《天下篇》历叙诸家,己与关尹、老聃裂分为二。其褒之以‘至极’,尊之以‘博大真人’者,以其自然之说,为己所取法也。其裂分为二者,不欲以老子之权术自污也。”
5. 《庄子哲学研究》
@庄子的核心思想是“道即万物,万物即道,自然无为”就是说道的无限性要在万物自身变化中体现。而万物的一切运作即自然地显出道的超越性。其根本旨意在突出本体之道在万物运作中“自然”显现其性。不注重怎样生成,赋予的过程。
~“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本,万物之本,而道德之至。(《庄子·天道》)”意思是人要恬淡虚静,寂寞无为。自然是天之赋予的,一切万物和对象本然存在,不能损坏,增加的。
△庄子把本性看的重要,无贪欲即纯真朴实。
@儒家学派主要从修身养性而去积极行动于社会阶层生活中,讲礼,义,仁,智。规范社会风气,个人求取功名,达于朝堂,邦匡儒家之学说,积极入世原则。
△庄子崇尚寂寞无为,还原自然本性;儒家追求积极入世,读书博取功名仕途。
⊿都是从人性本性处出发,存于社会中取得良好表现,生活于世。
6. 庄子哲学研究pdf
外篇中《秋水》篇被公认为最能体现庄子的哲学思想,从海与河、天地与毫末的相对比较中说明万物的大小、贵贱、生死、是非都是相对的,相互转化的。
为人应顺其自然,一切不可强求,要回到天真的境界。
杂篇中《天下》可称为中国哲学史上第一篇研究哲学史论的文章。该文阐述了先秦各学派的中心思想及主要代表人物,根据各家与道术的关系作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