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喻珍奇少见得美味是什么成语
“比喻珍奇少见得美味”是山珍海味
凤髓龙肝
山珍海味
山珍海味
珍馐美味
珍馐美味饕餮盛宴山珍海味
2,有什么诗句可以形容贾宝玉林黛玉与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吗
对于金玉姻缘,曹雪芹自己有诗歌颂: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对于二玉,《枉凝眉》就是嘛!
家族联姻,人际关系的相互利诱,利益驱使,旧社会的腐朽,让有情人未能终成眷属,贾氏家族走向灭亡。
贾宝玉出家 林黛玉因宝玉和宝钗结婚而被其死,宝钗独守空房
3,红楼梦贾宝玉和薛宝钗思想分歧的影响
贾宝玉有着对自己理想的追求,他并不甘于听从长辈的安排,也不像去追名逐利。有一回宝钗劝他考取功名,听话。他却说,林姑娘从不说这等混账话,要不然早与她生分了。可见,他们在思想上有很大差别。 宝玉追求的是自身的快活。而宝钗,就像是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 ,做事小心谨慎,做人八面玲珑。她追求的是一种名誉,一种权势。 而她与宝玉的婚姻,一是寄托着长辈的期许,二来贾府家大业大,嫁过去也好,三来,贾宝玉的叛逆,其实也打动了,一直小心谨慎的宝钗。毕竟,谁的心里没有一颗叛逆的种子呢! 谢谢,个人观点
贾宝玉在红楼里一直被归于“叛逆”这类,他是按自己的性情行事。而薛宝钗因为家庭因素,不得不顺逆家长的意思。薛宝钗是封建时代大多数女性的代表,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一、脂批中有明确的证据说明宝玉、宝钗是结了婚的:妙极!凡宝玉、宝钗正闲相遇时,非黛玉来,即湘云来,是恐泄漏文章之精华也。若不如此,则宝玉久坐忘情,必被宝卿见弃,杜绝后文成其夫妇时无可谈旧之情,有何趣味哉!(庚辰本第20回双行夹批)所谓“有学者研究认为宝玉宝钗并没有结婚”,纯属是自欺欺人的说法。二、所谓“有夫妻之名却无夫妻之实”,与曹雪芹、脂砚斋给出的关于宝玉、宝钗婚后生活夫妻恩爱的提示明显不符。曹雪芹在甲戌本第8回《金玉姻缘赞》中说: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脂砚斋也在庚辰本第20回的批语中说:要知自古及今,愈是尤物,其猜忌愈甚。若一味浑厚大量涵养,则有何可令人怜爱护惜哉?然后知宝钗、袭人等行为,并非一味蠢拙古板以女夫子自居,当绣幕灯前、绿窗月下,亦颇有或调或妒、轻俏艳丽等说,不过一时取乐买笑耳,非切切一味妒才嫉贤也,是以高诸人百倍。不然,宝玉何甘心受屈于二女夫子哉?看过后文则知矣。如果宝玉、宝钗的金玉姻缘真的只是什么“空洞的形式”,而且“宝钗是以终身处女”,那么,曹雪芹又为什么会赞扬宝玉、宝钗的婚姻颇有爱情的“风韵”?宝玉又何以会与宝钗、袭人有那么多“或调或妒、轻俏艳丽等说”,甚至“甘心受屈”于宝钗、袭人?一场空洞的婚姻,会是有“风韵”的吗?是能够“亦颇有或调或妒、轻俏艳丽等说”的吗?可见,所谓的“有夫妻之名却无夫妻之实”,根本就不符合作者构思和设计!在曹雪芹的原设计中,宝玉与宝钗不仅有夫妻之名,更有夫妻之实!所以,作者才专门拿这么一门婚事出来,作为有“风韵”之婚姻的典范,去驳斥所谓“绮縠无风韵”的说法!几乎所有被用来证明所谓“有夫妻之名却无夫妻之实”的论据,都存在着断章取义和故意歪曲的倾向。其实,作者早就把宝玉、宝钗婚后的生活说的很清楚了:“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在宝玉还是“怀金悼玉”,把“怀金”放在“悼玉”之前!
宝玉的刻画更多是作为一个反叛者。而宝钗虽然较之同时代的女子更有思想,但骨子里仍是传统守旧的,愿意遵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且,以薛家当时已显败落来看,嫁给宝玉来联姻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况且,宝玉在书中来看也是有魅力的,或许宝钗真心动过……
宝玉是一个思想解放的人,他对于情感的解读是爱情是自由结合的,但是由于从小的被宠,以至于造成了他对社会和传统道德认知错误,他更愿意和林在一起就在于林的思想也是跳出了传统和当时社会的束缚;宝玉薛宝钗是传统女子,收到家教以及成长环境影响,认为金玉良缘就是她的“金锁”和贾宝玉的“通灵宝玉”。是天命,她与宝的姻缘前世注定。
4,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日积月累的成语是什么意思
日积月累意思是:一天天地不断积累。日积月累[ rì jī yuè lěi ]释义:形容长时间的积累,指一天天地不断积累。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日积月累,有了一大包银子,零星凑集,连自己也不知多少。造句:每天背一个英语单词,日积月累就能背会许多词。王奶奶省吃俭用,日积月累攒下几个养老钱。优秀的成绩是他日积月累地学习的成果。扩展资料:近义词:日积月聚 、成年累月、 铢积寸累 、日久年深 、与日俱增 、积少成多。反义词 :挥霍无度、 一暴十寒、 日朘月减、 秋风扫落叶、 一曝十寒。一、成年累月[chéng nián lěi yuè]释义:形容时间长久,长年累月。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二回:“平白的没事还在这里成年累月的闲住着,何况来招呼姑娘呢?二、日久年深 [ rì jiǔ nián shēn ]释义:指日子长,时间久。出处:明·无名氏《打韩通》:“我这病,年深日久,数个良医,不曾医的好。”三、与日俱增 [ yǔ rì jù zēng ]释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天天地不断增长。形容增长得很快。出处:《清史稿·圣祖纪三》:“万国安;即朕之安;天下福;即朕之福;祝廷者当以慈为先。朕老矣;临深履薄之念;与日俱增;敢满假乎?”四、挥霍无度 [ huī huò wú dù 释义:挥霍:摇手称挥,反手称攉,意即动作敏捷,引伸为用钱没有节制;无度:没有限度。指滥用金钱,没有节制。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二十回:“因为儿子豹英一向挥霍无度;不敢交给他。”
百炼成钢 :比喻经过长时间的多次的锻炼,变的坚强 发愤图强 : 发愤,决心努力 图,谋求 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富国 坚持不懈 :懈,松懈 坚持到底,一点也不松懈 迎难而上 :迎着困难前进 集思广益 :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群策群力 :策,计策主意 指发挥集体作用,大家一起想办法、贡献力量 革故鼎新 :革,改变,除去 故,旧的 鼎,音顶 鼎新,更新 除去旧的,建立新的 标新立异 :标,用文字或其他事物表明 异,不同的,特别的 原指特创新意,立论与人不同。后指提出新奇的主张,表明与一般有所不同 独出心裁 :独,单独 心裁,指个人心中的设计或筹划 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泛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举一反三:反,类推 比喻从一件事情上类推而知道其他更多的事情 实事求是 :本指根据实证,求得正确的结论,后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客观的处理问题 各抒己见 :抒,抒发,表达 每个人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不耻下问 :不耻,不以为耻 指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差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触类旁通 :触,碰,遇到 旁,别的其他的 通,懂得 指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从而类推了解同类的其他事物 精益求精 :精,完美,好 益,更加 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 古为今用 :批判的继承文化遗产,使之为今天的社会政治服务。
百炼成钢 :比喻经过长时间的多次的锻炼,变的坚强 发愤图强 : 发愤,决心努力 图,谋求 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富国 坚持不懈 :懈,松懈 坚持到底,一点也不松懈 迎难而上 :迎着困难前进 集思广益 :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群策群力 :策,计策主意 指发挥集体作用,大家一起想办法、贡献力量 革故鼎新 :革,改变,除去 故,旧的 鼎,音顶 鼎新,更新 除去旧的,建立新的 标新立异 :标,用文字或其他事物表明 异,不同的,特别的 原指特创新意,立论与人不同。后指提出新奇的主张,表明与一般有所不同 独出心裁 :独,单独 心裁,指个人心中的设计或筹划 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泛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举一反三:反,类推 比喻从一件事情上类推而知道其他更多的事情 实事求是 :本指根据实证,求得正确的结论,后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客观的处理问题 各抒己见 :抒,抒发,表达 每个人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不耻下问 :不耻,不以为耻 指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差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触类旁通 :触,碰,遇到 旁,别的其他的 通,懂得 指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从而类推了解同类的其他事物 精益求精 :精,完美,好 益,更加 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 古为今用 :批判的继承文化遗产,使之为今天的社会政治服务谢谢!请采纳!
5,读完红楼梦的改变和收获
《红楼梦》 读后感近日读完《红楼梦》,才明白其妙处所在。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围绕事关贾府家事利益的贾宝玉人生道路而展开的一场封建道路与叛逆者之间的激烈斗争为情节主线,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悲剧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指出了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运终权尽"的末世,并走向覆灭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地,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点,值得后人品味,鉴赏。 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使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样真实可信,《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评论。不仅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连王熙凤这样恶名昭著的人物,也没有将她写得"全是坏",而是在"可恶"之中交织着某些"可爱",从而表现出种种矛盾复杂的实际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实"。 作者善于通过那些看来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的艺术描写,揭示出它所蕴藏的不寻常的审美意义,甚至连一些不成文的,史无记载的社会习惯和细节,在红楼梦里都有具体生动的描绘。 《红楼梦》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的卓越成就,不仅在国内成为"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而且在国际上也受到许多国家学者的重视和研究,有法国评论家称赞说:"曹雪芹具有普鲁斯特敏锐的目光,托尔斯泰的同情心,缪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整个社会的自上而下各阶层的能力。”
我读完了《红楼梦》最大方法和收获是被曹雪芹精湛的笔法所折服,学到了很多写作方法和技巧,能够应用于自己写作当中;同时也和作者一起感受了那段荡气回肠的故事。我还知读一本书要用心去领悟,去体会。
我觉得读完红楼梦最大的收获是被曹公精湛的笔法所折服,学到了很多写作技巧,能够应用于自己写作当中;同时也和作者一起感受了那段荡气回肠的故事,从心去领悟,去体会,也是一次情感,思想上的洗礼;若是一味陷入消极的情绪当中,则读错了此书矣,岂不闻“风月宝鉴”一回,只可看背面,不可照正面是也!
《红楼梦》 读后感近日读完《红楼梦》,才明白其妙处所在。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围绕事关贾府家事利益的贾宝玉人生道路而展开的一场封建道路与叛逆者之间的激烈斗争为情节主线,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悲剧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指出了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运终权尽"的末世,并走向覆灭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地,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点,值得后人品味,鉴赏。 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使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样真实可信,《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评论。不仅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连王熙凤这样恶名昭著的人物,也没有将她写得"全是坏",而是在"可恶"之中交织着某些"可爱",从而表现出种种矛盾复杂的实际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实"。 作者善于通过那些看来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的艺术描写,揭示出它所蕴藏的不寻常的审美意义,甚至连一些不成文的,史无记载的社会习惯和细节,在红楼梦里都有具体生动的描绘。 《红楼梦》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的卓越成就,不仅在国内成为"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而且在国际上也受到许多国家学者的重视和研究,有法国评论家称赞说:"曹雪芹具有普鲁斯特敏锐的目光,托尔斯泰的同情心,缪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整个社会的自上而下各阶层的能力。”
金陵十二钗之一,薛姨妈的女儿,后来成为贾宝玉之妻。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表面上看似乎是当时正统淑女的典范,但实际上她骨子里却颇有愤世嫉俗的性格因子,她对当时的社会抱有一种强烈的批判精神。比如,《红楼梦》第38回,她就作《螃蟹咏》,对当时那些横行无道的官场人物如贾雨村之流,进行了尖锐的讽刺。而她自己最喜爱的词曲,居然也是一首富于孤愤、反叛色彩的《山门?寄生草》!由于受程高本的误导,红学界对薛宝钗思想性格的认识长期偏离实际情况。比如,传统观点认为薛宝钗“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但事实却是,在曹雪芹的笔下,宝钗恰恰因为自己的个性而得罪了家长!如小说第22回,宝钗就曾一首《更香谜》,引得贾政大为扫兴,以为是“小小之人作此词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第40回,在贾母携刘姥姥参观大观园的时候,宝钗蘅芜苑那“雪洞”一般朴素的室内布置,又引起了贾母的大为不满,认为是在亲戚面前很扫了她的面子。贾母对宝钗,一则曰“使不得”,二则曰“不象”,三则曰“忌讳”,四则曰“不要很离了格儿”,五则曰“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全是清一色的负面评价。到后来,“荣国府元宵开夜宴”的时刻,贾母命自己所心爱的宝琴、湘云、黛玉、宝玉四人,与自己同坐主桌,却惟独将宝钗排挤到了主桌之外,同李纹、李绮辈坐在一起。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宝钗在贾母面前由“受宠”转为“失宠”的重要标志。如果宝钗真是“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她何以会落到如此结果呢?可见,在曹雪芹的原著中,宝钗恰恰是最不屑于玩弄什么“城府”,以讨好家长的人!正好,脂砚斋对于钗、黛写应制诗一事的评语也是:“在宝卿有生不屑为此,在黛卿实不足一为”。对弱者真切的同情,却对权势者“不屑”,这才是宝钗行事的基调!­ 另一种观点也同样错误不堪。即认为宝钗“热衷于仕途经济”,只会“谈讲谈讲仕途经济”。事实正好相反,宝钗恰恰与宝玉一样,最痛恨当时的官场、最痛恨以贾雨村为代表的这种官场人物!宝钗劝宝玉读书做官,不过是希望宝玉能够掌握权力,去消灭那些“禄蠹”而已。正如她在《螃蟹咏》里所说的“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由于宝钗对宝玉的直言进谏,她的话还一度引起了宝玉的误会,以为那是所谓的“混帐话”。但误会终究是误会,后来宝玉读到宝钗所作的《螃蟹咏》,也禁不住要为宝钗愤世嫉俗的思想叫好,高呼“写的痛快”!耐人寻味的是,被宝玉当成是“从不说混帐话”的“知己”的那个林妹妹,后来却一再真的拿“混帐话”去劝告宝玉,告诫他说:“你从此可都改了罢”、“我劝你把脾气改改罢”。而且,在对待贾雨村的问题上,宝玉、黛玉的态度几乎判若天渊!宝、黛之间这种似近而实远的情况,倒与宝玉、宝钗那种似远而实近的情形,形成了一种反向的“鲜明对比”。­ 对于书中的这种情况,曹雪芹生前的知己——脂砚斋倒是洞若观火。他(她)很早就已经指出,在这些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上,“钗、玉二人形景较诸人皆近,……二人之远,实相近之至也。至颦儿于宝玉似近之至矣,却远之至也”,“钗与玉远中近,颦与玉近中远,是要紧两大股,不可粗心看过”!所以,宝玉与黛玉看似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实际二人的思想立场却南辕北辙;宝玉与宝钗看似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实际二人的选择却是殊途同归!——都是基于对当时那个社会的极度愤懑!­ 故而,作者借他的化身——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之手,为宝玉、宝钗安排了一场“金玉良姻”。这场婚姻的目的,就是借助宝钗在老庄、禅宗等“出世”哲学方面的“博知”,来引导宝玉“悟道”,并最终推动他出家为僧,使沉迷于红尘中的顽石尽快返回大荒山。而事实上,在曹雪芹的原著中,宝玉的第一次“禅悟”,就是宝钗向他推荐的那首《山门?寄生草》给引出来的。这就叫做“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在脂评本的后三十回佚稿中,宝玉最后在宝钗的引导下出家为僧。宝钗为此牺牲了自己的尘世幸福,付出了半世孤凄的代价。但她却并无怨言,因为帮助所爱之人解脱精神上的痛苦,正是她一生的使命。这就是脂批所提示的“历着炎凉,知著甘苦,虽离别亦能自安,故名曰冷香丸。又以谓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者”。­ 程高本后四十回显然篡改了曹雪芹原来的构思,抹杀了原著中宝钗引导宝玉“悟道”的重大主题。致使后来的论者对宝钗结局的评说,皆发生了一系列的误判。这明显是对曹雪芹原著的极大歪曲和亵渎!­ ­ ­ 【金玉良缘】 ­ ——红楼梦曲与金玉姻缘赞­ ­ 提及宝玉的情感转折,那些拥林派论者一定会再次出来反驳了。这一次,论者一定会断章取义地抓住小说第5回《红楼梦组曲?终身误》中的两句话,即所谓“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来论证作者所谓的“拥林反钗”的倾向。然而,这些论者却显然忽略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事实,即《红楼梦》的原著中,还有着许多同这两话的表面文意截然相反,甚至针锋相对的文字。譬如,甲戌本第8回标题诗——《金玉姻缘赞》,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例: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凤髓香”:由以“麟髓之醅,凤乳之曲”酿成的奇香异酒,名曰“万艳同杯”。此酒“清香甘冽,异乎寻常”,系“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警幻仙子”所制。这里比喻至浓至厚的爱情。“翠斝”:翠玉制成的酒杯,比喻世人狭隘的心胸。“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古老的鼎器,刚刚烹煮出清新无比的麟髓凤乳之香,小小的酒杯,又哪里盛得下这琼浆玉液所散发出的奇香?比喻世俗的人们,不能体会至情至爱的真谛。“绮”,带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縠”,有皱纹的纱。诸葛亮《治人》:“绮罗绫縠,玄黄衣帛,此非庶人之所服也。”“绮縠”,犹言“锦衣”、“纨绔”,指代贵族子女。“娃”,本意是美女。“金娃”,即指薛宝钗。“郎”,年轻男子的简称。“玉郎”,即指贾宝玉。“莫言”,作者正要那些口口声声说宝玉“只念”黛玉的拥林派读者闭嘴莫言!所谓“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意即:不要说贵族子女的婚姻没有爱情的风韵,请看宝钗与宝玉的奇缘吧!——这几乎等于是在强调“都道是木石前盟,俺偏念金玉良姻”,“空悼着世外仙姝寂寞林,更不忘山中高士晶莹雪”了!­ 作者一方面似乎在强调宝玉对黛玉的“专情”,所谓“俺只念木石前盟”、“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但另一方面,却又毫不犹豫地提示读者完全相反的内容,所谓“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连“红楼梦”也是“怀金悼玉的《红楼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看似自相矛盾、自打耳光的情形呢?关键在于那些拥林派论者对《终身误》中的文字只作了表面化的且断章取义的解读,他们恰恰漏掉了曲中更为核心、更为重要的第三句话,这就是:­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什么是“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呢?读者不妨回忆一下,那个“美中不足”四字,不正是当初顽石下凡之前,癞僧、跛道二位仙师对它的告诫吗?当初,顽石动了凡心,要求二位仙师携它往红尘走上一走。二位仙师齐声劝告:“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甲戌本第1回)那时候,石头“凡心已炽”,自然是听不进去的。结果呢?最终陷入同绛珠后身林黛玉的这么一场阴差阳错的讹缘之中,饱受误解与失望之苦。所谓“终身误”,顽石(贾宝玉)不听癞僧、跛道的劝告,与绛珠结下错位的情缘,这本身不就是他“终身”的一“误”吗?那时候,他是执迷不悟的,自然不相信癞僧、跛道的忠告,而相信他能够与黛玉厮守终身。而现在,在无情的真相面前,他终于明白了“和尚道士”们所预言的真理(即所谓“今方信”),他还会死守什么“只念”黛玉的信条吗?反过来,那宝玉最终移爱于宝钗,这才会成一个必然的趋势!而事实上,《终身误》这支曲子,倒恰恰是如实地反映了宝玉由坚持独爱黛玉的立场,到逐步放弃这一立场的情感转折过程。其语句直是一句较一句削弱。且看第一句:“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口气是何等的强硬!态度是何等的坚决!可是,到了第二句,所谓“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口吻就明显地变软、削弱了。——他已经肯于面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了!第三句,“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形势一转;第四句“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虽仍有那么一股子不平之气,但他显然已经不能拒绝,也无力拒绝同宝钗的“齐眉举案”了!这就如同第58回,藕官所表述的那样,“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而且还要“一般的温柔体贴”,否则,“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果不出其然,至甲戌本第8回,所谓“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作者及顽石(贾宝玉)所强调的重点,就已经转到了“俺也念金玉良姻”、“更不忘山中高士晶莹雪”的方向之上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