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莱芜凤魁香肠谁吃过好吃不谁知道哪里有卖的急求
莱芜最正宗的香肠就叫风魁香肠,莱芜宾馆买断了莱芜香肠的配方,莱芜宾馆东门口有专卖店
莱芜宾馆的香肠太好吃了,我经常买,很实惠。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比顺香斋便宜一点,各大超市也有卖的。
凤魁是莱芜宾馆做的。好像是86还是多少开着
莱芜香肠基本差不多,口镇下水河村小作坊有的是
莱芜风魁香肠是莱芜宾馆自己加工的,经常买,味道很适合大众口味。
2,铜仁哪里有人灌香肠
铜仁灌香肠地址:1、铜仁市碧江区杨召云腊肉香肠店,地址: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小十字农贸市场门面。2、江口县昭凤食业开发有限公司,地址: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双江街道河滨北路。
3,几月份灌腊肠最好
每年的十一月份到第二年的一月份是灌腊肠的最佳时间。因为这段时间的温度在十五摄氏度以下、湿度较大且通风性好,可以延长香肠的保鲜期,使其尽快干燥。1、最佳时间灌腊肠一般都在冬季制作,刚入冬,温度不高,阳光也不错,很适合做腊肠。灌腊肠的最佳时间在每年的秋季末、冬季初,也就是每年的十一月份到第二年的一月份,因为这段时间的温度在十五摄氏度以下、湿度较大且通风性好,可以延长香肠的保鲜期,使其尽快干燥。2、制作方法制作香肠时,多用猪肉为主要原料,将其剁碎后加入料酒、花椒、辣椒粉、食盐等调料后,腌制一天,然后用灌肠器将香肠灌入洗干净的肠衣中,并每隔十五厘米扎上一根棕绳。3、熏制方法灌好的香肠要静置三天时间,等待香肠入味后,再将其挂在通风处风干,如果长期下雨,则可以用松柏枝、桔皮、柚子皮为燃料熏制香肠,等待香肠表面颜色为暗红色或者黑色,则表示熏制成功。
4,广东腊肠有哪些品牌口碑比较好
字号皇皇,其中有喜上喜,皇上皇,旗峰腊味等。1.喜上喜深圳喜上喜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81年,是以经营肉类食品加工的综合企业,是我国优秀龙头食品企业,喜上喜一级腊肠荣获行业唯一国家质量金奖,喜上喜品牌先后获得中国消费者十大知名品牌、广东省著名商标、深圳人最喜爱的肉质品牌等称号,出口东南亚和港澳地区。2.皇上皇皇上皇是中华老字号产品,历史悠久,截止到2008年,拥有的品牌有皇上皇、香肠先生、金冠和金凤,但是皇上皇牌腊肠拥有腊味之王的优质名牌美誉。曾获得了广州名牌产品、广东省名牌产品、国家食品行业名牌产品等称号。3.旗峰腊味旗峰腊味属于东莞腊味,以其色香味形而闻名遐迩,旗峰腊味是东莞市食品有限公司产品,是驰名东莞的老牌产品,拥有50年生产历史的老牌国有企业。
5,腊肠风干到什么程度最好
1、看干燥度,香肠的肠衣因烘焙或风干而收缩导致的自然褶皱的纹路,这样的腊肠口感好,也容易保存。2、看颜色,优质的香肠颜色不会过深。3、捏硬度,风干好的香肠,由于水分的流失,捏起来会相对较硬。4、闻香味,优质的香肠通常味香可口。腊肠的晾晒风干过程很重要,因为晾晒过程直接影响了腊肠的口感,一般来说,晒7-10天差不多了。吃的话,3-5天后就可以了。特别需要注意,天气好的时候,多把腊肠拿出来风干,若遇到雨雪天气,就需要注意放室内通风处。1、看干燥度香肠的肠衣因烘培或风千而收缩导致的自然褶皱的纹路,这样的腊肠口感好,也容易保存。外表湿润的腊内说明风干的时间不够,水分挥发不够,不仅保存时间短,容易发霉变质,而且口感也没有那么好。2、看颜色优质的香肠颜色不会过深,颜色过深就说明添加的调味品过多,或者是使用了添加剂,如果瞧见了瘦内呈黄色,肥内呈淡黄色的香肠,那就很有可能是风干过程中已变质或快要变质的,一般要风干到深灰色的比较好。3、捏硬度风千好的香肠,由于水分的流失,捏起来会相对较硬,而且肠衣会收缩起皱纹;如果捏起来肠衣没有任何皱纹,而且还软绵绵的,那就是不合格的香肠。4、闻香味优质的香肠通常味香可口;变质香肠则会发臭有酸味,仔细闻一闻香肠的气味,除了判断是否风干好以外,还可以鉴定有无变质。
6,广州有哪些著名的食物或小吃带有图片有些图片没有的除外和介绍重
沙河粉简称河粉或河,正宗山水沙河粉的原产地就是在广州沙河镇,故名。是中国广东、广西、海南和港澳、东南亚一带常见的一种小吃主料,常见的煮法为炒或水煮后配汤,例如炒牛河、上汤河粉。沙河粉原料是大米,将米洗净后磨成粉加水制成米浆,用米浆蒸成薄粉皮、再切成带状而成。因它是用白云山上的九龙泉水泡制的,所产的粉薄白透明,爽软韧筋兼备,炒、泡、拌食皆宜。手工制成的沙河粉色白,近来也有店家在其中加入各种蔬菜汁或者水果汁,制成五颜六色的沙河粉。沙河粉已实现机械化生产,在广州随之出现了大量自行生产的米粉,部分厂家甚至在陈化米中加入硼砂制作,影响了饮食安全。2004年,广州市政府考虑将沙河粉以“广州沙河粉”之名申报“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从而加强对沙河粉制造业的管理。馄饨面或叫做云吞面,是一种在中国十分普遍的食品。以煮熟的馄饨和蛋面,加入热汤即成。据考究,馄饨面最早在清末民初,广州的西关一带出现,相传是同治年间从湖南传入。初期多数是由小贩肩挑着四处去卖。因为小贩通常在晚间到住宅区出售,为免滋扰坊众,叫卖时只会以小木棒敲打竹板,发出“督督”之声,故又称为“卖督督”。后来一些成功的小贩改为在店铺内经营,经过数十年后,成为今日的馄饨面老店。馄饨面在行内称为“蓉”或“拥”(此时两者粤音均为 jung2“涌”)。前者据说是“芙蓉面”的简称,后者据说是早期的馄饨面比较小,冬天时低下阶层把小碗抱(即“拥”)在怀里,饱肚之余又可取暖,因此又称“细拥”(“细”就是小的意思)。娥姐粉粿原本是顺德凤城的家常点心,后来因本来是大良自梳女的“娥姐”到广州茶楼打工。打工期间,因其美貌姿色,深得西关之“黄大少”宠爱。后来黄开了间“茶香室”,以娥姐粉粿做招牌货,由于粉粿皮薄馅靓,很快名气传遍广州。后来也传到香港。粉粿馅料有菜脯粒、虾米、花生、芫荽、瘦肉粒等。隔水蒸的粉果色泽为半透明,皮薄而略带韧度,与虾饺不同。广式月饼广式月饼闻名于世,最基本的还是在于它的选料和制作技艺无比精巧,其特点是皮薄松软、油光闪闪、色泽金黄、造型美观、图案精致、花纹清晰、不易破碎、包装讲究、携带方便。广式月饼分为咸、甜两大类。月饼馅料的选材十分广博,除用芋头、莲子、杏仁、榄仁、桃仁、芝麻等果实料外,还选用咸蛋黄、叉烧、烧鹅、冬菇、冰肉、糖冬瓜、虾米、桶饼、陈皮、柠檬叶等多达二三十种原料,近年又发展到用凤梨、榴莲、香蕉等水果,甚至还使用鲍鱼、鱼翅、鳄鱼肉、瑶柱等较名贵的原料。“广式月饼”起源于1889年,当时城西有家糕酥馆,用莲子熬成莲蓉作酥饼的馅料,清香可口,大受顾客欢迎。光绪年间,这家糕酥馆改名为“连香楼”,那种莲蓉馅的饼点已定型为现时的月饼。宣统二年,翰林学士陈太吉品尝该店月饼后大加赞赏,但觉“连香”二字不雅,建议改成“莲香”,并手书了“莲香楼”招牌,沿用至今。广州市由“莲香楼”始,各食肆、饼家纷纷仿效生产月饼,又形成“陶陶居”、“广州酒家”、“趣香”、“大三元”等月饼名牌,“广式月饼”逐渐闻名海内外。主要品种有:白莲蓉月、叉烧腊肠月、纯正莲蓉月、单黄白莲蓉月、单黄黄莲蓉月、蛋黄白豆沙月、蛋黄白莲蓉月、蛋黄豆沙月、蛋黄豆蓉月、蛋黄凤梨月、蛋黄莲蓉月、蛋黄鲜冬蓉月、蛋黄鲜椰汁月饼王、豆沙月、豆蓉月、凤梨精品月、凤梨月、贡品月、果仁芋蓉月、欢乐儿童月、黄金PIZZA月、火腿月、健康月、66、莲蓉月、玫瑰豆沙月、七星伴月、奶油椰丝月、礼品月、迷你月、栗蓉月、双黄白莲蓉月、双黄豆沙月、双黄黄莲蓉月、双黄莲蓉月、榄仁烧鸡月、水果月、eerwe、三蛋白莲蓉月、三黄莲蓉月、香槟美酒月、鲜花月、伍仁月、特大月饼、瑶柱叉烧月、椰丝莲子月、月饼馅类原材料、云腿月饼等等。腊肠腊肠为中国广东、香港和澳门地区常见的食品,猪肉放入用猪大肠制成的肠衣,经过压缩、脱水及晒干等程序而成。于清朝光绪二十年(1894年),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黄圃镇一名叫王洪的粥贩,忽然想到将粥档卖剩的猪肉及猪肝,以盐、糖、酱油等腌制,并酿入肠衣,风干数天,其他人品尝后发现别有风味,于是腊肠就这样被发明。广式腊味的口味偏甜,主要配料包括油、盐、酱油、糖等。其中腊肠较常见,制作方法为将猪肉切粒腌制,然后塞入肠衣(一般用猪、羊等牲畜的小肠制作)内风干。长度有长有短,颜色比较鲜艳。除腊肠外,广式腊味还包括腊肉、腊鸭、腊制内脏(如腊鸭胗、腊鸭肠),以至于腊鱼、腊田鼠等多个种类。此外,还有使用多种原料的复合腊味(像是在鸭肝中塞入肥猪肉后腊制而成的“金银润”)等。广州市内较为出名的腊味牌子,有皇上皇、八百载、沧州腊味、金麒麟等。此四者被称为广式腊味的“四大天王”。叉烧包广东具代表性的点心之一。以切成小块的叉烧,加入蚝油等调味成为馅料,外面以面粉包裹,放在蒸笼内蒸熟而成。叉烧包一般大小为直径五厘米左右,一笼通常为三或四个。好的叉烧包采用肥瘦适中的叉烧作馅,包皮蒸熟后软滑刚好,稍为裂开露出叉烧馅料,渗发出阵阵叉烧的香味。又有一说传统叉烧包的标准要求是“高身雀笼型,大肚收笃,爆口而仅微微露馅”。叉烧包是饮茶时必备的点心。叉烧包亦有急冻后放在超市出售。不过其风味与茶楼内新鲜供应的相去颇远。叉烧包作为其中一种最常见和最受欢迎的饮茶点心,很受小孩子欢迎,亦成为不少坊间传说的主角。香港流传的一些传说有:叉烧包用的馅料来历不明。除了是卖剩的叉烧以外,还可能加入其他不明物料。最广为流传的是将叉烧包中的馅料换成人肉,这项传说后来更被拍成一部电影: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蒸叉烧包时要洒上水以令包面平滑。以前的酒家没有喷水的水壶,点心工人会把水吞入口中,然后喷到包上。因此吃叉烧包时要把最表面一层皮剥去。虾饺虾饺是广东具代表性的点心,以一层澄面皮包着一至两只虾为主馅,份量大小多以一口为限。传统的虾饺[1]是半月形、蜘蛛肚共有十二褶的,馅料有虾,有肉,有笋,现在流行的是独虾虾饺。优质美味的虾饺一定要皮薄而软,如果饺皮是半透明则更佳;虾要爽口弹牙,饺内有少量汁液,全只饺要够热则为最佳。虾饺的起源地,有人指出是广州漱珠岗附近五凤乡的怡珍茶楼。最早的虾饺被称为“五凤鲜虾饺”,诞生时间在1920-1930之间。虾饺在广东及香港,以至海外唐人街皆可找到,粤式饮茶的茶楼、酒家。在超级市场也可找到急冻的虾饺,只要在微波炉加热便可食用。广东烧卖广东饮茶吃的点心中,包括有烧卖。广式烧卖一般比较小,长度不过两厘米,一个小笼子内可以放下三至四颗。广东烧卖款式多样化,常吃的包括:干蒸烧卖:又有虾肉烧卖,以切碎猪肉、鲜虾为主要馅料,用鲜黄色的薄皮包裹,再在烧卖上加一点蟹黄来点缀,蒸制而成。但由于成本问题,现多以蟹子取代蟹黄,甚至使用成本更低的红萝卜茸。牛肉烧卖:将切碎牛肉,用白色的薄皮包裹,再上面上加上一颗青豆蒸制而成。三星烧卖:是干蒸烧卖的变相,在猪肉馅的烧卖分别放上冬菇、猪肚和虾肉。每一笼三星烧卖只有三颗,便是放上这三种不同的烧卖各一。鱼肉烧卖:体积较一般烧卖细小,主要馅料是碎鱼肉,用鲜黄色薄皮包裹蒸成。通常作为街边小吃。黄沙猪润烧卖:也是干蒸烧卖的变相,在猪肉馅料上加上猪润蒸制而成。是一种怀旧点心,现时很少茶楼供应,只有一些老茶楼如莲香楼有售。鹌鹑蛋烧卖:馅料是碎猪肉、虾肉和鹌鹑蛋。艇仔粥一种广东粥品。最先来自广州荔湾西关一带,原为一些水上人家用小艇(广州话俗称“艇仔”)在荔枝湾河面经营贩售,故名“荔湾艇仔粥”,据说是由鱼生发展过来。艇仔粥的主要配料为鱼肉、瘦肉、油条、花生、葱花,亦有加入浮皮、海蜇、牛肉、鱿鱼等。艇仔粥以粥滑软绵、芳香鲜味闻名。现在在广州、香港、澳门以至海外各地的广东粥品店,艇仔粥都是必备的食品。艇仔粥在行内术语为“一弯”。传统的广州人认为艇仔粥要在艇上食用,并以河水煮成的粥水才有风味,现时使用的自来水不及从前。现时传统做法的艇仔粥已经买少见少,广州黄埔区仍有一老人在其渔艇上以传统做法卖粥。受到环境所限,广州最后的艇仔粥已将近消失。 七十年代在广州人民南,南方大厦对出珠江边,仍然有艇仔粥吃。及第粥又称状元及第粥,指一种粤式粥点,讲究粥底绵滑,白米粥熬到米粒全化。客人点时,舀入小锅烧滚,加猪心、猪肝和猪粉肠,滚熟后盛碗,撒花生米,切碎油条,伴小碟鸡蛋散上桌。猪内脏又称“杂底”,美化为“及第”,成为卖点。它是广州西关著名粥品之一,十分鲜味可口。由来:及第粥的名字由来版本甚多。一说“及第”一名与明代广东才子伦文叙有关,相传伦氏幼时家中甚贫,以卖菜为生。隔壁粥贩怜其幼,惜其才,每天中午以买菜为名,着伦文叙送一担菜至粥贩家,送完菜后,粥贩便以猪肉丸、猪粉肠、猪肝生滚的白粥招待之,权当午餐。后来伦氏高中,心念粥贩赠粥之恩,重回故地食了一碗当年老板给他熬的那种粥。由于此粥无名,伦氏为其题名“及第”,并书一匾。“及第粥”之名,便由之传遍广州。第二种说法则与晚清时一肉贩有关。相传此肉贩目不识丁,为记帐方便,向家附近的塾师学了“猪肉”“猪肝”“猪粉肠”几个字。后来开科,有人撺掇肉贩去应试,说功名全靠祖上积德。肉贩信以为真,跑去应试,在考卷上写了“猪肉”“猪肝”“猪粉肠”几个字便把卷子上缴。恰巧应届考官是那当年教他这几字的塾师。塾师心中好笑,心想不如让他欢喜一场,便为肉贩另作一篇文章上交。其后肉贩高中,塾师却开始后悔,担心肉贩再来混帐,于是吩咐下一科的考官,若见有人只在考卷上写了“猪肉”“猪肝”“猪粉肠”几字,便把卷子作废。岂料下科考官见考卷之后,想起前科同僚之嘱,心想这之中莫不是有什么玄机,自己也乐得卖个人情,于是便又另作一篇,让肉贩再次中举。后来肉贩上京赴考进士,沿途贪恋风光,不意竟迟到吃了闭门羹。目瞪口呆之际,一王爷经过,遗下一个灯笼。肉贩捡起灯笼,又溜达到试场门口,门卫一看是王爷家的灯笼,心想这人非同小可,赶忙迎进。肉贩把灯笼架于桌边,又是如此这般在考卷上写了七个大字,交卷。看到王府灯笼的考官忙战战兢兢地代作一篇呈上,肉贩又高中。后来有人问肉贩靠什么高中,肉贩答曰:“猪肉、猪肝、猪粉肠。”因此,后人便把用这三种材料熬的粥叫“及第粥”。第三种说法则说清朝时,广东林召棠中状元回乡拜祖,他每天都喜欢用猪肝、猪腰和猪肚煮粥而食。有一天,一位退居广州的御史前来探访林召棠,刚巧林状元正在吃粥,便问他吃的是什么粥。林状元知道老御史盼望儿子能科场高中,因此指着那粥恭敬地回答:及第粥。御史吃过及第粥后,回到家里便命厨人依法炮制,精心熬制及第粥给儿子吃,他的儿子果然高中状元。老御史大喜过望,逢人便讲及第粥的好处。因此,及第粥便广为流传开来。第四种说法比较接近生活实际。在猪肉行当和饮食行业中,广东人把猪的肠脏称之为“下水”,但在菜谱上不宜直书此诨号。为了提高“下水”的地位,美食家便给它一个雅号,名曰“及第”。其后,粥粉店也把猪内脏烹调的粥品,由“猪杂粥”易名为“及第粥”,又称“三元及第粥”。鸡仔饼广州特产,源于广州河南(海珠区)成珠楼所产的“小凤饼”,其历史悠久,远近驰名。因它是成珠楼原主人伍紫垣之婢女小凤创制而得名。因人们美称“鸡”为“凤”,而它的商标是以“小鸡”为记(“小鸡”广州人俗称“鸡仔”),故此饼一物两称:既叫做“鸡仔饼”又叫做“小凤饼”。成珠楼以小凤饼成名,流传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小凤是伍紫垣的婢女,是顺德人。据说在清朝咸丰五年(1855年)初秋某日,主人伍紫垣接待外地客人,碰巧主厨不在,便吩咐小凤做一款广东点心给客人食用,而家里一时亦无准备煮食材料,便到成珠楼把常年储存的惠州梅菜连同五仁饼馅(当时正直月饼季节)搓烂,加上用糖腌过的肥猪肉,再加上精盐、香料等拌和,用饼皮包裹,捏成丸形,稍为压扁,放入炉用慢火烤烘至脆,取出待客。客人品尝后深觉甘、香、酥、甜、咸兼有,咸中带甜,味道独特因而大加赞赏并问此饼何名。由于此饼是小凤巧制,主人便随口说是“小凤饼”。某一天,主人伍紫垣接待一位外地来的客人,碰巧点心师傅不在。小凤就把平时私底下储藏起来以备充饥的饼干拿出来招待客人,不料客人吃后大加赞赏,过后还来信称道。其实,小凤那时只不过是把平日宴客剩下的菜肴收集起来,加些梅菜压成饼块,再请点心师傅代为烘干而已。想不到这种饼居然入口松化,十分可口。这个意外的发现启发了伍紫垣,于是他命令点心师傅如法炮制,并将此饼取名为“小凤饼”。“小凤饼”被认为是梁氏的祖传,而“小凤”一名来自于其酷似小鸡的外形。在后来成珠楼将“小鸡”注册为“小凤饼”的商标时,其意在附和将“鸡”雅称作“凤”的民间习俗。小凤饼成为名饼是在半个世纪之后。成珠茶楼当时因中秋月饼滞销,制饼师傅突然想到把制月饼的原料按小凤饼的方法制作。鸡仔饼用料不下十种,糖的重量占了三成,加上少量精盐、胡椒粉和五香粉,又掺和冰肉(肥猪肉)和榄仁,使饼身脆化,咸中带甜,可茶可酒,受到顾客的一致好评。就这样,新品种的“成珠小凤饼”诞生了。小凤饼过往曾获得多个奖项。包括在20世纪20年代初,获得了“展品赛会最优等奖”,1931年获得了“广州市国货展览会”一等奖。据说当年广播电台曾编了一段顺口溜作宣传:“老乡老乡,几时出省城?省城最有名,成珠鸡仔饼,你去省城最紧要买鸡仔饼。”长期以来,来自全国各地的过客都喜欢手提一盒“小凤饼”回家,作为到过广州的标记和最珍贵的“手信”。国外华侨乃至外国游客都把“小凤饼”视为代表中国饼食的珍品。所以,小凤饼的销售点逐渐遍及省港澳。2000年9月,由于背负多重债务无力偿还,上级单位广州市海珠区饮食服务有限公司开始无力经营,成珠楼关门结业。2006年3月,成珠楼在众多惋惜之声中被拆卸。2000年,在成珠楼被拍卖之后,以前的老员工在酒楼原址马路的正对面开了一间“成珠饼家”,继续销售小凤饼。目前,门市没有并随着成珠楼的拆卸而结业,现每天仍然有不少广州市民专程到此购买正宗的小凤饼。莲茸包亦作莲蓉包,是广东、香港和澳门地区常见的点心,是以莲蓉为馅的蒸包。做法是将湖南湘莲以猪油搓成莲蓉,放入糖与油搅拌成的馅,在蒸笼里蒸约十五分钟即成。寿桃包也是莲茸包的一种。粉红色的包身就像蟠桃一样。红事以用,白事用者为寿包,色白,不盖红印。老婆饼又称冬蓉酥,是一款广东传统饼食,在香港、台湾亦可找到。老婆饼呈圆形,表面是一层酥皮,里面则是冬瓜蓉,外面香脆,馅料香滑而不腻,新鲜出炉更佳。起源:老婆饼的起源有多个传说,其中一个说法是古时一对穷苦夫妇,妻子把冬瓜蓉作馅制成圆形饼,并由丈夫在街市售卖,大受欢迎。丈夫便将饼命名“老婆饼”以感谢妻子。老婆饼的由来另有一说,在从前,有个老婆因为公公生病了,家里没钱替公公治病,所以自愿卖身为奴,深爱老婆的老公为了赎回妻子,努力研发了一种美味可口的饼,并且靠着卖饼的钱将妻子赎回,于是,后来的人就将这种饼称为老婆饼。另一传说则是老婆饼由广州莲香楼首创,早年莲香楼聘请了一位来自潮州的点心师傅,他把老婆在家乡自制的冬瓜饼带给酒楼其他师傅尝试,其他师傅觉得好吃,于是莲香楼便将之改良并推出,由于这是潮州师傅的老婆制作,便把它名为“老婆饼”。竹升面竹升面是使用竹竿(广东人因“竿”音不吉利而改称“升”)压制的面条,多是用鸭蛋做的全蛋面(又叫银丝面),为香港、澳门及广东地区的馄饨面的常用面条。竹升面师傅坐在竹升一端,重复力压竹升另一端下面团,压薄后再切成面条。蛋挞挞为英文“tart”之音译,意指馅料外露的馅饼(相对表面被饼皮覆盖馅料密封之批/派馅饼pie);蛋挞即以蛋浆为馅料的“tart”。做法是把饼皮放进小圆盆状的饼模中,倒入由砂糖及鸡蛋混合而成之蛋浆,然后放入烤炉;烤出的蛋挞外层为松脆之挞皮,内层则为香甜的黄色凝固蛋浆。Laura Mason在Traditional Foods of Britain提出,早在中世纪,英国人已利用奶品、糖、蛋及不同香料,制作类似蛋挞的食品。1399年英格兰国王亨利四世的一次宴会便有食用蛋挞的记载[1]。直到现在,蛋挞仍可在英国见到。纵然蛋挞深受香港人欢迎,但其在香港历史尚短。据业余香港历史学者吴昊考证,1920年的广州,各大百货公司竞争激烈,为了吸引顾客,百货公司的厨师每周都会设计一款“星期美点”作招徕,蛋挞正是这时候在广州出现。香港引入蛋挞的时代,现未有准确年份,有说自1940年起,香港饼店已出现蛋挞,1950年至1980年打入多数茶餐厅。初时茶餐厅的蛋挞都比较大,一个蛋挞便可以成为一个下午茶餐。1990年起,兼营包饼之茶餐厅逐渐减少,故现只在旧式茶餐厅方有自家烤制的蛋挞,其他茶餐厅则从面包工场订购蛋挞飨客。另一方面,香港不少酒楼的点心中也包括蛋挞仔(小型蛋挞)。种类:香港地道的蛋挞以挞皮分类,主要分为牛油蛋挞和酥皮蛋挞两种:牛油蛋挞的挞皮比较光滑和完整,好像一块盆状的饼干,有一阵牛油香味,类似西点常用之馅批底皮(Pie Crust),口感像曲奇一样,所以又有曲奇皮之称。酥皮蛋挞挞皮的为一层层薄酥皮,近似西点的牛油酥皮(Puff Pastry);但因使用猪油(Lard),口感较牛油酥皮粗糙。另因挞皮较厚,故酥皮蛋挞的馅料量较牛油蛋挞为少。除以砂糖及鸡蛋为蛋浆的主流蛋挞外,亦有在蛋浆内混入其他材料的变种蛋挞,如鲜奶挞、姜汁蛋挞、蛋白蛋挞、巧克力蛋挞及燕窝蛋挞等等。著名蛋挞售卖店:香港位于香港岛中环摆花街的泰昌饼家所出产的蛋挞,由于曾获最后一任香港总督彭定康光顾,故被称为“肥彭蛋挞”,该店亦因此而吸引不少市民光顾。由于租金上涨,该店曾经暂停营业,但有热心顾客为店主觅得新铺,该铺位置正好在旧铺对面,方便老主顾容易找回新店,现时已经复业,其后更于2005年11月11日在旺角新世纪广场开设分店。旧铺因为业主大幅度加租而结业,该铺位现为一家朱古力(巧克力)制作及零售店租用。于2008年更在红磡黄埔花园吉之岛的超级市场内,以摊位形式开设另一分店。位于九龙九龙城的豪华饼家于1970年代开业,高峰期每日卖3000多个蛋挞。常客包括也是泰昌熟客的影星周润发:“新鲜出炉时,大家(豪华跟泰昌的蛋挞)。澳门位于澳门氹仔地堡街的新好利茶餐厅,其出售之燕窝蛋挞远近驰名。吸引了不少本地及外地游客光顾,外地食客当中以香港最多。该店还出售很多不同口味的蛋挞。位于路环的安德鲁饼店,是葡挞的鼻祖。肠粉一种使用米浆作成的中国广东小吃,因其薄皮是以布拉成,所以又称布拉肠粉,或简称拉肠。由广州西关泮塘荷仙馆创制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肠粉传统以碎肉、鱼片、鲜虾仁为馅。也是广州、香港酒楼常见的点心,一般常见的以鲜虾肠粉、牛肉肠粉和叉烧肠粉为主。制作方法肠粉的制作是将制作好的米浆置于特制的多层蒸笼中或布上逐张蒸成薄皮,然后分别铺上其它配料(传统上多为已经预先切碎的牛肉或猪肉、鱼片、虾仁、油条等),蒸熟后卷成长条,切断上碟。因其形状为长条形,与猪肠相似,故取名猪肠粉,又称为肠粉。有加入馅料的叫牛肉肠、猪肉肠、猪肝肠、鱼片肠、虾肠或炸两等等;而不加馅的则称斋肠;米浆中加入糖或者芝麻的叫甜肠。[编辑]种类:现在肠粉是香港茶楼、酒家早茶夜市的必备之品。潮汕地区的肠粉与珠三角地区的肠粉制作方式相同,但是由于配料不同,因而口味也有较大的地区差异。在香港,肠粉亦是传统粥店中早餐常见的食品。通常早餐吃的肠粉是在表面加入虾米的肠粉,或者是没有馅料的白肠粉(又称为“斋肠”或“猪肠粉”),亦有炸两,是在肠粉内包上油条。以往经常由流动小贩在街角出售斋肠,近年已大部份转为铺位经营,一般会将肠粉切断,吃时再加入芝麻、甜酱及辣酱调味。调味:多配以生抽、辣酱、芝麻以及甜酱。猪肠粉猪肠粉是一种使用米浆作成的中国广东小吃,初期形状大小与猪只大肠相近,故名为猪肠粉。与肠粉不同,猪肠粉并无馅料,是把米浆放在纱布上蒸熟,然后卷起,最后切成手指大小而成,每粒的横切面有如树木的年轮般成不规则的圈状。配以不同风味的酱油而食用。“猪肠粉”亦是“肠粉”原来的名称。不过现时人们不会称有馅料的肠粉作“猪肠粉”,没有馅料的才会被称为“猪肠粉”。马蹄糕以马蹄粉(即荸荠磨成的粉)制成的糕点。其他材料还包括马蹄粒、蔗糖、猪油和水份。马蹄糕一般都是晶莹剔透的金黄色糕块,夹杂着白色的马蹄粒,而传统广州食品泮塘马蹄糕,色彩较为深红,但甜味更浓。基本制法:通常先将马蹄粉用水开匀,制成马蹄粉水。另把蔗糖用热水煮至溶化,加入猪油和马蹄粒。再将马蹄水撞落煮滚的蔗糖水之中,快动作搅拌成糊状。将糕糊倒入已经抹了食油的糕盆内,隔水蒸半小时即成。食法:马蹄糕宜冻食,或将雪冻的马蹄糕下煎镬煎至金黄热食。糯米鸡是源自广东的一种点心。制法是以荷叶包著糯米,中央放鸡肉、叉烧肉、咸蛋黄、冬菇等馅料。传统的糯米鸡的份量不少,吃一个糯米鸡已差不多是半顿饭量。因此约1980年代起的广东酒楼推出材料相同,而体积小一半的珍珠鸡。另一种和糯米鸡相似的点心是荷叶饭。两者外形相似,但荷叶饭是以粘米而不是糯米制成。相传糯米鸡起源是广州的夜市,最初是以碗盖著蒸熟而成,后来为小贩为方便肩挑出售,改为以荷叶包裹。另外有传糯米鸡的古代制法是以糯米、瑶柱、虾干粒等其他馅料放入已经去骨的鸡翼中,蒸熟而成。然而,古代制法的糯米鸡现时仍以糯米鸡翼的名称在少数食肆有售。与粽的区别:糯米鸡除用荷叶,粽叶包外,还有不同,糯米鸡用荷叶折实,方块形状,粽是用绳扎实,是长条或菱形状。更主要区别,糯米鸡用蒸具蒸熟,粽子用水煮熟的。吃起来糯米鸡的米饭较软绵,粽的米饭稍硬一些。另外,粽与糯米鸡的材料也有不同,广东的粽主要用豆、肥猪肉、咸蛋作馅。烧鹅烧鹅是烧味的一种,是把填满调味料的鹅,挂进炭炉里用木炭高温烧烤出来的菜式,以皮脆有光泽,皮汁多而不带腥味为上品,通常配以甜酸酱汁食用。香港的烧鹅在制法上无甚分别,但由于成本等原因,一些香港食肆的烧鹅其实是以鸭代替鹅,但仍然称为烧鹅。香港以烧鹅驰名的食肆,包括中环镛记及新界深井一带多家烧鹅酒家。实际上烧鹅本来源于烧鸭,而这种烧鸭则最初来源自北京填鸭。凤爪就是鸡爪,取此名为了好听[来源请求],一般用肉用鸡的大爪,经过烹制,作为小吃,可以啃半天,吃的满嘴滋味,但没有吃进多少东西,不至于吸收太多。是嘴馋又想减肥的人的好食品。另外,凤爪富含胶质,对美容也很有帮助。“凤爪”在广东茶楼中一般指的是用紫金酱等炮制的色泽红润的鸡爪子,上桌时盛于小碟,装在竹制的蒸笼里面。另有一味白云凤爪,则是采用制作白云猪手的方法来制作的凤爪。而与花生同烹亦是常见的食制。还有一种是以油盐水制的凤爪。白云猪手简单的说就是卤水猪手,只是不加酱油等有色的材料。相传源于广州白云山。昔日山上有一座寺院,有一天长老下山化缘,寺中有一个小沙弥偷偷地用瓦锅烧了一只猪肘子。长老回来,小沙弥怕被怪责犯戒,便把肘子丢到山水里去。后来,有个樵夫发现了带回家中,用糖、盐、醋烹制,发觉食味酸甜爽口,因此制法就传开来了。白云猪手爽脆的关键在于浸水的过程:据说是因为白云山水含丰富矿物质,故至今当地的白云猪手仍然采用山上的水炮制。同类制法的食品有白云凤爪。但根据《人民日报》2005年11月16日报道,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修订草案)》规定,景区内全面禁止抽取地下水和取用地表水,将对猪手等小吃制作造成影响。说了这么多,肚子的都饿了。赞同42| 评论
7,腊肠的做法
蒸锅里蒸熟的。整条蒸,然后再切,比较好切。
腊肠的做法 灌肠用的肉,瘦肥肉按七三的比例买回,十斤肉里瘦肉七斤肥肉三斤,汾酒二两(现建议用红葡萄酒,做出的颜色很好)。白糖三两(南方的腊肠偏甜,也有放六两的),盐二两,生抽二两,在过去做腊制品还要加点硝,这东西估计不好买,没有也罢了。有的话加四钱。这些就是腊肠肉的腌制调料的比例啦,大家按做的量调整比例。 将瘦、肥肉分别切成小丁,也有将瘦肉切成薄片,浸清水去血水后再切成丁的,肥肉切丁后用温水洗一下滤干水。把调料放在大盆里,倒入肥肉丁搅拌均匀,约腌一小时,然后再放瘦肉一起再搅拌均匀。主要是肥肉没有瘦肉容易入味,所以要先腌肥肉。 肠衣(以前的那种猪肠衣还得用温水泡软再捏干水分)一头用麻绳(现在可用棉绳,别用化纤绳,一烤就化了)扎好,在另一头开口处插入一个宽口的漏斗,将搅拌好的肉从漏斗灌进肠衣,灌好一段就用绳子扎一段。将全部灌好的的肠放进七十度的热水里烫一下,拿出滤干水。 将烫过水的肠穿放在竿子上,挂在太阳底下有风的地方晒(冬天腌制最好)。晚上就用小炭炉上慢慢烘(用烤箱四十五度烘烤不知可不可以?我没试过啊,有志之士不妨一试),第二天再拿出去晾晒。晒上五六天腊肠衣就会收缩,外表变得很油润,腊肠就做好了。。
原 料:猪肉(后臀肉去皮),猪小肠.盐,味精,花椒,胡椒面,辣椒面,白酒,糖。制作过程: 1:将去皮猪肉用温水洗净,将肉表面的水漓干,把肥瘦肉分开,分别改成1CM的肉丁,在分别装入不同的瓷灌里。2:依照个人的口味分别放入盐,味精,花椒,胡椒面,辣椒面.白酒,糖等作料,搅拌均匀,盖上盖子腌制8--10个小时. 由于瘦肉容易进味,肥肉油腻,往往肥肉先腌制1--2个小时。3:在腌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做肠衣.将小肠用温水加少量的盐或者碱清洗,但盐和碱不宜放的太多,那样会使小肠变脆,在我们刮肠的时候容易破坏.清洗之后把小肠放到平硬的地方,用不锈钢直尺或者餐刀用均匀力道把小肠由上而下刮净,直到挂至好象要透明了,在开始用水里外冲洗,冲洗干净后篱水,这样肠衣就做好了。4:将腌制好的肥瘦肉混合搅拌均匀,用肠衣一端套住漏斗,把搅拌好的肉灌入肠衣内,灌满整根后,先用细绳将肠衣底端扎紧,然后用手揉捏肠体,使罐好的肠体粗细均匀.切记不能灌的太满,这样在以后晾晒过程中会暴烈,也不要太松或者留有空气,那样等到腊肠成型时候不好看.将灌好的肠体每隔10--20CM用细绳扎成一小节,每个小节的底端用针扎个小洞洞,把多余的水和空气留出去,之后拿出去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暴晒3--4天,在挂到通风的高处.一般是屋檐下风干.一般需要15天左右,这样腊肠就制作成功了! 四川腊肠的特点:麻辣口味,外表红油油的色泽感,切开后红白相间,只看着就能想象到那一阵“辣香扑鼻”。 四川腊肠的吃法: 1:最聪明人的吃法:将腊肠煮熟之后,抓着吃,大多数人都喜欢.也可以切成片状,是招待客人下酒的好菜. 2:可以和各种蔬菜同炒,味道不同凡响. 3:可以用来烧烤或者唰火锅吃,另一种享受. 4:对于时间忙的人士,腊肠炒饭,腊肠泡面是不错的选择. 温馨提示: 1:生腊肠处理的时候要用热水泡,之后用温水清洗干净. 2:腊肠本身带有盐味,在烹饪时候要依据个人的口味适当放盐。
8,怎么做腊肠
用料:瘦肉3500克,肥肉1500克,精盐100克,白糖250克,生抽250克,山西汾酒150克,硝2克,清水750克。制作方法:腌制:制作这款腊肠,我们得分二个步骤,首先是将肥肉放入开水之中浸熟,拌上少量山西汾酒,埋入白糖之中(此法被称作“冰肉”,原因是肥肉腌透煮熟后呈透明,有如冰块而得名,且如此制法,可令肥肉不肥不腻),腌约1天后,用刀切成比黄豆稍大的肉粒;第二步是将瘦肉(最好是无皮猪肘肉)切成又好象黄豆大小的肉粒,调入精盐、白糖、生抽、山西汾酒和硝拌匀,腌约至少8小时。风腊:待以上两种肉粒分别腌透后(如须令腊肉爽口,可将瘦肉先搅挞一番),放入同一钢盆之中,加入清水,借用漏斗的帮忙将肉水压入泡软的肠衣之中,以九成饱满务度,然后将两端肠衣打结,用针耙在肉肠上密插,以利疏气,再用麻绳每隔30厘米分为一段绑上,中段绑上水草,挂穿在竹杆上,先用炭火稍稍焙干,再放入通风处晾晒7天左右,以肉肠身硬为度。注:广东东莞的“腊肠”同样配制,区别在肠衣和分段的长短,有“东莞腊肠,又粗又短”之说。四川腊肠的制作过程:原 料:猪肉(后臀肉去皮),猪小肠.盐,味精,花椒,胡椒面,辣椒面,白酒,糖.制作过程:1:将去皮猪肉用温水洗净,将肉表面的水漓干,把肥瘦肉分开,分别改成1CM的肉丁,在分别装入不同的瓷灌里.2:依照个人的口味分别放入盐,味精,花椒,胡椒面,辣椒面.白酒,糖等作料,搅拌均匀,盖上盖子腌制8--10个小时.由于瘦肉容易进味,肥肉油腻,往往肥肉先腌制1--2个小时.3:在腌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做肠衣.将小肠用温水加少量的盐或者碱清洗,但盐和碱不宜放的太多,那样会使小肠变脆,在我们刮肠的时候容易破坏.清洗之后把小肠放到平硬的地方,用不锈钢直尺或者餐刀用均匀力道把小肠由上而下刮净,直到挂至好象要透明了,在开始用水里外冲洗,冲洗干净后篱水,这样肠衣就做好了.4:将腌制好的肥瘦肉混合搅拌均匀,用肠衣一端套住漏斗,把搅拌好的肉灌入肠衣内,灌满整根后,先用细绳将肠衣底端扎紧,然后用手揉捏肠体,使罐好的肠体粗细均匀.切记不能灌的太满,这样在以后晾晒过程中会暴烈,也不要太松或者留有空气,那样等到腊肠成型时候就太丑了啊,不好看.将灌好的肠体没隔10--20CM用细绳扎成一小节,每个小节的底端用针扎个小洞洞,把多余的水和空气留出去,之后拿出去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暴晒3--4天,在挂到通风的高处.一般是屋檐下风干.一般需要15天左右,这样腊肠就制作成功了!腊肠的制作方法主要原料 猪膀胱瘦肉、白糖、食盐、精盐、五香粉、味精等。设备用具 缸。制作方法 选择新鲜的猪膀胱,剔出附着的筋条、血管、脂肪等。每10公斤肚皮用盐1公斤,分两次擦盐。第一次用70%的盐均匀地涂在肚皮内外,然后放缸中加盖封严贮藏,8~10天后,用余下的盐进行第二次擦盐,再入缸贮藏。腌制3个月后,从盐中取出,再用少量干盐揉搓腌制,装入蒲包里晾挂,备用。香肚内的肉馅配料:取猪瘦肉35公斤,肥肉15公斤,白砂糖2.5公斤,酱油0.5公斤,精盐2公斤,酒1.5斤,五香粉200克,味精200克,硝酸钠10克。将瘦肉切成细长条,肥肉切成小肉丁,再将糖、酒、盐、硝酸钠等调味品撒入肉中搅拌均匀,静置约30分钟,待各种配料充分混合后,将肉馅装入肚内,一般每个肚皮可装200~250克肉馅,装好后用手捏住肚口,揉肚,再用竹签刺肚皮,约10个眼左右,目的是将肚内空气排出,再歪揉几下,使肉馅与肚皮粘合,用绳扎紧肚口,挂在通风良好有阳光的地方晾晒,在温度16℃以下时晒2~3天即可。用剪刀剪去扎口的长头部分,放入通风、干燥的库房里挂放发酵,约40天为成品。再刷掉肚外发酵的霉菌,把麻油均匀地抹在肚外。吃时,用清水洗刷,放锅里加热煮沸1小时,冷却后、即可食用。成品肉质紧密,红白分明,吃时有甜味。工艺流程 选肚→擦盐→盐腌→晾挂→装馅→歪揉→扎口→晾晒→入库发酵→抹油→成品。蒜香香肠的做法材料: 台湾肉肠(双汇、育青两个牌子的味道好)4根,奶酪片1片,紫皮大蒜1头。 炸油500克(实耗约50克),炸粉适量,胡椒粉少许。做法: 肉肠对半切开成2个半圆截面的长条,奶酪片切成4片。大蒜捣成蒜泥。炸粉按说明书调成浆糊,加入蒜泥拌匀。奶酪片夹入肉肠,用牙签固定。炒锅加油烧至7成热,肉肠裹上蒜泥炸糊,下油锅炸至表面金黄即可捞出,均匀撒上胡椒粉即可。腊肠的做法原料:猪肉10斤,瘦肉与肥肉的比例是9:1,因为瘦肉风干后收缩比肥肉厉害,所以一点点肥肉就足够了。精盐:110克,白酒:350毫升,白糖:300克,鲜姜末:100克,陈皮粉(桔子皮粉):25克,味精:50克,辣椒粉:25克(一般辣度,喜欢吃辣的可以酌加,不过,也不要加太多了),麻椒粉(绝非花椒粉):25克(同样的,一般麻度,好这个口味也可以酌加)。做法:瘦肉切蚕豆粒大小的块,肥肉切花生米大小的块,这是因为肥肉的总量比较少、而且风干后体积不会缩小很多,最好能保证每节肠里都有一定的肥肉,这样做出的腊肠就不至于太材,切肉是一个很累人的活。切好后,放在一个大盆里,然后把上述配料放在一个大碗里,先在碗肉搅均再倒进盛肉的盆里,这样做的目的是因为粉末状的调料比较多,如果直接放肉里容易结小块,这样味道就不一致了。放好调料后,要多搅拌一会儿比较好。下一步就是灌制,可以用漏斗,用矿泉水瓶也是可以的,就找了一个瓶子,剪掉了一半,倒立过来就是一个很好用的漏斗的代替品(而且比漏斗还好用),将洗好的肠衣一点一点全部套在瓶口,用筷子把肉料放进去,找一个比矿泉水瓶的直径略细的杯子,拿一个食品袋将杯子套好,用瓶底压进矿泉水瓶漏斗里,这样就象一个注射器一样,肉料很容易地灌进肠衣里,这时最好两个人一起配合,一个压,另一个用手将肠衣里的肉挤紧、压实,到适当的长度,用棉线打个结就行了。做好的腊肠就针在有空气的地方适当扎孔把空气排掉。做好的腊肠吊在阴凉通风处,一个星期就可以吃了,蒸和煮都可以,如果想要更硬一些就多凉两天,如果家里有老年人就不要把腊肠风雨得太厉害,储存在冰箱冷冻室就可以。还有一些注意事项:1、??鲜姜去皮切成末就行,如果擦成末的话,就会有很长的姜的纤维出现,如果用干姜粉,就要减少用量。2、??陈皮粉:用晾干的桔子皮磨细就行。3、??辣椒粉:如果想吃特别辣的,就在辣椒粉的基础上再加些干辣椒丝,先用开水将辣椒丝充分泡开,控净水再加进去,这样成品就会特别辣!广味腊肠材料:五斤上肉,一斤猪粉肠(粉肠是装碎肉的)方法:先把三七开(三分肥肉,七分瘦肉)的猪肉窃成碎 片很小块的肉粒,加入佐料拌均匀,放三小时。用漏斗把肉粒(加半碗凉开水)放进冲洗干净的猪粉肠。分小段扎好。然后放进60度左右的温开水半分钟,捞起。用小针多处扎肠,把气体放了,也便于凉晒。因为是第一次家庭制作广味腊肠,所以请教邻家。邻居给了佐料的配方:三七开(三分肥肉,七分瘦肉)的猪肉五斤;盐一两半;白糖四两八钱;生抽二两;米酒或汾酒一两半。四川腊肠配 料:鲜猪肉、加碘食盐、花椒粉、辣椒粉等(配料简单,特定比例,绝不含防腐剂)贮存方法:存放于室温20度以下干燥阴凉处,可以放在通风处,冰箱冷藏更佳。一、制作方法香肠的主要原料:猪肉(肥瘦比例有:3比7)为农家自喂养的瘦肉型猪的后臀肉(土猪肉,决不喂饲料,激素类食品的猪猪)。辅料为辣椒面、花椒粉、优质白酒、 白糖、精盐、肠衣等。猪肉切片,按一定比例把辅料放如搅匀,码味腌制2-3小时,洗净的肠衣备用,放入腌制好的肉,装肉要装的饱满紧凑,装满后每隔20厘米 左右再用线绳栓,最后用竹签在肠的外部等距离的扎眼,放掉肠内的空气。香肠放置在通风的地方晾2-3天,晾去多余水份。备好锯末面,将柏树忮点燃,用锯末面压熄,最后将香肠挂在事先做好的一个支架上在密封环境内熏制。时间大概为一天。二、食用方法也可以根据食用习惯加入佐料蒸、炒、烤即可。原汁原味:将香肠用淘米水泡一下洗净后蒸或者煮熟,待冷却后斜切成片,不用放任何佐料,真正的原汁原味满口溢香。让你尝了以后还想买,一定会成会你招待亲朋好友、与人分享的美味!这种慢熏而成的腊味制品的味道最正宗,算是地道的土家腊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