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美酒常识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绍兴白酒怎么鉴别,怎样辩别绍兴黄酒的勾兑酒与厡浆的区别

1,怎样辩别绍兴黄酒的勾兑酒与厡浆的区别

勾兑是酿酒的一个术语 例如 所有的白酒都是勾兑的 黄酒中超过十年以上的酒都需要勾兑才好喝 勾兑能保证黄酒的口味、品质,但是失去了原汁原味一般22~25L装的大坛酒都是原浆酒 其他未特别说明的都是勾兑酒 另外要补充一点就是 不是所有的原浆酒都是好酒 也不是所有的勾兑酒都是差酒 关键还是看品牌 小厂家生产的黄酒即便是原浆酒、陈年酒 也不及大品牌的酒来的正宗、好喝
搜一下:怎样辩别绍兴黄酒的勾兑酒,与厡浆的区别

怎样辩别绍兴黄酒的勾兑酒与厡浆的区别

2,绍兴酒勾兑和配制的区别是什么

"勾兑"就是将不同酒龄、不同的酒进行搭配组合和调整,拼出不同档次、不同风味的黄酒,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配置"是一种用添加剂和食用酒精等物质之间的一种组合,是生产低劣黄酒的一种手段。1.绍兴是中国著名的“酒乡”,绍兴黄酒勾兑是把不同质量分数的生酒混合达到规定质量分数的生酒的过程。2.绍兴自古以来无处不酿酒,无处没酒家,不论山区和平原,不论城镇与乡村,在旧时,又无论官宦之家、缙绅达士,还是市井小民、贫困百姓,都与酒结缘,与酒为朋。3.尽管其主观愿望、规模大小有别,但都没有离开酒。酒成了绍兴人生产活动的重要内容,生活的必需之物。于是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酒俗与酒习。4.绍兴的酒俗与酒习旧时常与封建礼教迷信结合在一起,今天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观察这丰富多彩的酒俗与酒习,见到的是色彩艳丽的民族文化,是人们善良美好的祝愿,是这块土地上的主人那种真善美的品格。5.绍兴的酒现在仍盛转不绝。有的酒俗与酒习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又产生了不少新的酒俗与酒习。
有无酒精

绍兴酒勾兑和配制的区别是什么

3,绍兴黄酒是怎么分类的

黄酒是我国的主要酒种。由于色泽橙黄,称为黄酒,因其越陈越香,又叫陈酒或老酒。黄酒以糯米、梗米或黍米为原料,是一种低度发酵酒,酒精含量在15-20%之间。就其用料与风味而言,黄酒可分为:(1)大米黄酒,又名南方黄酒,以糯、梗米酿造,如元红酒、加饭酒等。(2)红曲黄酒,又名福建黄酒,利用耐高温红曲酿制,如沉缸酒、乌衣红曲黄酒等。(3)小米黄酒,又名北方黄酒,用黍米酿制,如山东即墨老酒、山西黄酒等。以酿造方法不同又可分为:(1)淋饭法:将蒸熟的米酒用凉水喷淋降温,再发酵酿造,如鲜酿酒、香雪酒等。(2)摊饭法:在常温下,将蒸熟的米摊开冷却或鼓风冷却,如加饭酒、善酿酒等。(3)喂饭法:采用分批投料的办法,先以淋饭法制酒备用,然后分批加入新料(饭),促使顺利发酵。如宁波黄酒、嘉兴黄酒、江阴黑酒、丹阳甜黄酒、吉林清酒等。以酒中含糖量可分为:(1)干黄油:含糖分小于0.5克/100毫升,如甲绍。(2)半干黄酒:含糖分在0.5-3克/100毫升之间,如加饭酒。(3)半甜黄酒:含糖分在3-10克/100毫升之间,如善酿酒。(4)甜黄酒:含糖分大于10克/100毫升,如蜜清醇
绍兴酒分4种类型:元红、加饭、善酿和香雪。元红就是俗称的状元红,是过去最大宗的产品,因为酒坛外表刷成红色而得名。此酒发酵完全,糖分少,酒液橙黄透明,落口干爽,可不利于久储,因为醇厚度不够。所谓加饭,就是在酿造原料中减少水、增加饭,酿造发酵期限更长。加饭酒酒液呈琥珀色,味醇甘鲜,是半干型黄酒,现在销量最大。善酿是用元红代替水来酿酒,被称为酒中之酒,口味鲜甜而酒精度反而低,适合加温饮用。香雪不适合加温,用糟烧代替水落缸酿造,只用白色酒药,色白如雪。 另外塔牌手工黄酒推出了一款改良型黄酒——丽春酒,香气馥郁,回味绵长,青花瓷瓶包装,其中富含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对于人体肠胃功能有促进作用。非常适合日常饮用。
绍兴黄酒只有4种,按制作工艺分元红酒、加饭酒、善酿酒、香雪酒,分别代表绍兴干型黄酒、半干型黄酒、半甜型黄酒、甜型黄酒。

绍兴黄酒是怎么分类的

4,古越龙山绍兴加饭酒怎么辨别真假

加饭酒黄酒的鉴别方法:   1. 闻香味:酿造的黄酒有明显、浓郁的原料香味,这种香味在北方(黄酒)是黍米焦香,在南方(黄酒)是稻米的香味,而勾兑的黄酒不仅没有原料的香味,而且还有一种刺鼻的酒精味道。  2. 凭手感:倒少量的酒在手心里面来感受它的滑腻感。酿造的黄酒干了以后非常粘手,而勾兑黄酒基本上不粘手,原因是酿造黄酒里含有很多的由原料里面浸出来的可溶性的固形物,而勾兑黄酒没有这些固形物。  3. 看价格:如果是用纯谷物陈酿的黄酒,得经过三、五年的陈酿过程,不会太便宜,所以低的成本不可能出现。  黄酒色泽鉴别——黄酒应是琥珀色或淡黄色的液体,清澈透明,光泽明亮,无沉淀物和悬浮物。  黄酒香气鉴别——黄酒以香味馥郁者为佳,即具有黄酒特有的酯香。  黄酒滋味鉴别——应是醇厚而稍甜,酒味柔和无刺激性,不得有辛辣酸涩等异味。  黄酒酒度鉴别——黄酒酒精含量一般为14.5%~2  黄酒因贮存、保管不善出现了混浊,只要滋味无改变,仍可饮用;但是黄酒被细菌污染,酒面上悬浮一层薄膜,酒液混浊有沉淀物,口味果酸甚至发臭,这种酒已变质,不能饮用。  黄酒因贮存、保管不善出现了混浊,只要滋味无改变,仍可饮用;但是黄酒被细菌污染,酒面上悬浮一层薄膜,酒液混浊有沉淀物,口味果酸甚至发臭,这种酒已变质,不能饮用。
加黄酒,米酒鉴定:香水或明显的原料,丰富的香味:黄酒酿造这种香味在北方(米酒)是在南方风味的小米烧焦的米饭(米酒)混合不仅原料的风味,米酒,但酒精有一股刺鼻的味道。 手:倒少量的酒在手心的手里面,觉得它油腻的感觉。自酿米酒干燥非常粘手,黄酒勾兑基本上是粘手,因为自酿的米酒包含许多从原料浸会可溶性固形物内的,这些固体颗粒混合米酒。 3。看价格:纯粮食桶黄酒,后三年,五年,老龄化进程是不是太便宜,成本低是不可能的。 鉴定 - 黄酒黄酒的颜色是黄色或浅黄色液体,清澈透明,光泽明亮,无沉淀和悬浮物。 黄酒香气寻求更好的 - 黄酒香味的香味,具有黄酒特有的酯香。 酒的味道来识别 - 圆润,略带甜味,同比下降柔软无刺激性,辛辣酸味。 酒的酒精含量,以确定2米的储酒 - 黄酒酒精含量为14.5%,护理不当会出现浑浊,只要口味的变化,仍然可以饮用;细菌污染,酒的表面悬浮米酒一薄膜浑浊的泥沙,甚至臭的味道酸,酒,这种酒已变质不能饮用。 黄酒存储,缺乏良好的护理不透明,只要味道没有改变,仍然可以饮用,但是,黄酒细菌污染,酒的表面悬浮泥沙,味道酸或薄膜,白酒浑浊甚至毛发气味,这种酒已经关闭,不能饮用。

5,绍兴酒勾兑和配制的区别

绍兴酒的加工工艺 鉴湖水 鉴湖水 ↓ ↓ 糯米→浸泡→蒸煮→鼓风冷却→落缸→开耙糖化发酵→灌坛后酵 ↑ 麦曲、酒母 压滤→煎酒→灌坛陈化→勾兑→灌装→瓶酒成品 工艺特点:传统工艺、手工酿造、纯粮制作、纯天然发酵。 黄酒常规制作四法:1、淋饭法 2、喂饭法 3、摊饭法 4、机械化法 绍兴酒勾兑和配制的区别 黄酒勾兑技艺已有悠久的历史,从前称为“拼酒”,又称“配酒”、“调酒”,俗称“搭配”,直到现在称为勾兑。简单的讲就是将不同酒龄、不同批次的酒进行搭配组合和调整,拼出不同档次、不同风味的黄酒,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它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同时又可保证产品质量一致性,提高优质率,属最关键的工序。 勾兑不等于配制。勾兑是发酵原酒之间的一种组合,而配制是一种用添加剂和食用酒精等物质之间的一种组合,是生产低劣黄酒的一种手段。 机械化生产绍兴酒与手工酿制的绍兴酒的不同之处 利用纯种发酵,发酵的周期比较短,发酵期间太旺盛,内容物含量比较少,肉质比较淡薄,反之,手工酿制的黄酒利用纯天然自然发酵,发酵的周期比较长,一般要三个月,残留的内容物比较丰富,肉质比较醇厚。 绍兴酒是如何分类的 以含糖高低分以下四种类型: 1)干型黄酒。含糖量15.0g/1以下,代表是绍兴元红。 2)半干型黄酒。含糖量15.1-40.0g/1,代表产品是绍兴加饭(花雕)酒。 3)半甜型黄酒。含糖量40.1-100.0g/1,代表产品是绍兴善酿酒。 4)甜型黄酒。含糖量在100.0g/1以上,代表产品是绍兴香雪酒。 四种类型绍兴酒有何差异 1)含糖量不一样。 2)生产工艺上有所不同。元红和加饭酒以摊饭法生产为主,善酿和香雪一般用淋饭法生产。 3)原料上有所不同。元红和加饭发酵前加水,而善酿以元红酒代替酿造用水,香雪酒是以45%糟烧代替酿造用水。4)元红和加饭不同之处是: a)含糖量不一样。 b)加饭的出酒率低于元红酒,相对而言,加饭酒的肉质较厚,元红酒相对单薄一点。
期待看到有用的回答!

6,怎样识别绍兴黄酒好坏在哪里买好

古越龙山,会稽山两个品牌,各超市都有
  1 琳琅满目的黄酒品种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黄酒家族的成员不断扩大,品种琳琅满目。酒的名称更是丰富多彩。最为常见的是按酒的产地来命名。如绍兴酒、金华酒、丹阳酒、九江封缸酒、山东兰陵酒等。这种分法在古代较为普遍。还有一种是按某种类型酒的代表作为分类的依据,如“加饭酒”,往往是半干型黄酒;“花雕酒”表示半干酒; “封缸酒”(绍兴地区又称为“香雪酒”),表示甜型或浓甜型黄酒;“善酿酒” 表示半甜酒。还有的按酒的外观(如颜色,浊度等),如清酒,浊酒,白酒,黄酒,红酒(红曲酿造的酒);再就是按酒的原料,如糯米酒,黑米酒、玉米黄酒、粟米酒、青稞酒等;古代还有煮酒和非煮酒的区别,甚至还有根据销售对象来分的,如 “路庄”(具体的如“京装”,清代销往北京的酒)。还有一些酒名,则是根据酒的习惯称呼,如江西的“水酒”、陕西的“稠酒”、江南一带的“老白酒”等。除了液态的酒外,还有半固态的“酒娘”。这些称呼都带有一定的地方色彩,要想准确知道黄酒的类型,还得依据现代黄酒的分类方法。   2 最新国家标准中黄酒的分类法   在最新的国家标准中,黄酒的定义是:以稻米、黍米、黑米、玉米、小麦等为原料,经过蒸料,拌以麦曲、米曲或酒药,进行糖化和发酵酿制而成的各类黄酒。   按黄酒的含糖量将黄酒分为以下6类:   ·干黄酒:“干”表示酒中的含糖量少,糖份都发酵变成了酒精,故酒中的糖 份含量最低,最新的国家标准中,其含糖量小于 1.00 g/100 ml (以葡萄糖 计) 。这种酒属稀醪发酵,总加水量为原料米的三倍左右。发酵温度控制得 较低,开耙搅拌的时间间隔较短。酵母生长较为旺盛,故发酵彻底,残糖很 低。在绍兴地区,干黄酒的代表是“元红酒”。   ·半干黄酒:“半干”表示酒中的糖份还未全部发酵成酒精,还保留了一些糖 份。在生产上,这种酒的加水量较低,相当于在配料时增加了饭量,故又称 为 “加饭酒”。酒的含糖量在1.00~3.00%之间。在发酵过程中,要求较高。 酒质厚浓,风味优良。可以长久贮藏。是黄酒中的上品。我国大多数出口 酒,均属此种类型。   ·半甜黄酒:这种酒含糖份3.00~10.00%之间。这种酒采用的工艺独特,是用成 品黄酒代水,加入到发酵醪中,使糖化发酵的开始之际,发酵醪中的酒精浓 度就达到较高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长速度,由于酵母菌 数量较少,对发酵醪中的产生的糖份不能转化成酒精,故成品酒中的糖份较 高。这种酒,酒香浓郁,酒度适中,味甘甜醇厚。是黄酒中的珍品。但这种 酒不宜久存。贮藏时间越长,色泽越深。   ·甜黄酒:这种酒,一般是采用淋饭操作法,拌入酒药,搭窝先酿成甜酒娘, 当糖化至一定程度时,加入40-50%浓度的米白酒或糟烧酒,以抑制微生物的 糖化发酵作用,酒中的糖份含量达到10.00-20.00 g/100ml之间。由于加入了 米白酒,酒度也较高。甜型黄酒可常年生产。   ·甜黄酒,糖份大于或等于20 g/100 ml。   ·加香黄酒:这是以黄酒为酒基,经浸泡(或复蒸)芳香动、植物或加入芳香动、 植物的浸出液而制成的黄酒。   3 淋饮酒、摊饭酒和喂饭酒   这是按酿造方法对黄酒分类时的称呼。按这种方法分类,可将黄酒分成三类:   ·淋饭酒:淋饭酒是指蒸熟的米饭用冷水淋凉,然后,拌入酒药粉末,搭窝, 糖化,最后加水发酵成酒。口味较淡薄。这样酿成的淋饭酒,有的工厂是用 来作为酒母的。即所谓的“淋饭酒母”。   ·摊饭酒:是指将蒸熟的米饭摊在竹篦上,使米饭在空气中冷却,然后再加入 麦曲、酒母(淋饭酒母)、浸米浆水等,混合后直接进行发酵。   ·喂饭酒:按这种方法酿酒时,米饭不是一次性加入,而是分批加入。   4 麦曲黄酒、小曲黄酒、红曲黄酒、乌衣红曲黄酒   黄酒还可按酿酒用曲的种类来分。如小曲黄酒,生麦曲黄酒,熟麦曲黄酒,纯种曲黄酒,红曲黄酒,黄衣红曲黄酒,乌衣红曲黄酒。

7,绍兴黄酒与其他酒的区别

绍兴黄酒已经注册了原产地,所以有自己的标准,买一份标准同普通黄酒的标准对比一下就知道了。至于口味区别,也是有的,比如口感比海派黄酒要醇厚得多。内地(比如湖北)一些黄酒是用小曲生产,绍兴黄酒基本上是大曲生产。口味自然不一样。同其他地区比如江苏、福建,由于水质、气候等条件的不同,口感也有很大差别。
颜色更黄
中国的酒主要分黄酒和白酒两大类,白酒是要经过蒸馏设备和技术提高酒精的含量,改善丰富其品味,属于后起的发展,白酒之根在黄酒,故黄酒在中国饮食文化史上据有领先的地位。(黄酒是相对于白酒、葡萄酒等而言的大名,除绍兴黄酒以糯米为原料外,国内各地生产的许多黄酒也有以粳米、黍米、玉米、小米、小麦等作主要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压榨、过滤、贮存、勾兑等工艺生产流程而成,不在本文之列。) 黄酒是我国的民族特产,也称为米酒(ricewine),属于酿造酒,在世界三大酿造酒(黄酒、葡萄酒和啤酒)中占有重要的一席。酿酒技术独树一帜,成为东方酿造界的典型代表和楷模。其中以浙江绍兴黄酒为代表的麦曲稻米酒是黄酒历史最悠久、最有代表性的产品;山东即墨老酒是北方粟米黄酒的典型代表;福建龙岩沉缸酒、福建老酒是红曲稻米黄酒的典型代表。 二、名称与区分 黄酒属于酿造酒,酒度一般为15度左右。 黄酒,顾名思义是黄颜色的酒。所以有的人将黄酒这一名称翻译成“yellow wine”。其实这并不恰当。黄酒的颜色并不总是黄色的,在古代,酒的过滤技术并不成熟之时,酒是呈混浊状态的,当时称为“白酒”或浊酒。黄酒的颜色就是在现在也有黑色的,红色的,所以不能光从字面上来理解。黄酒的实质应是谷物酿成的,因可以用“米”代表谷物粮食,故称为“米酒”也是较为恰当的。现在通行用“rice wine”表示黄酒。 在当代黄酒是谷物酿造酒的统称,以粮食为原料的酿造酒(不包括蒸馏的烧酒),都可归于黄酒类。黄酒虽作为谷物酿造酒的统称,但民间有些地区对本地酿造、且局限于本地销售的酒仍保留了一些传统的称谓,如江西的水酒,陕西的稠酒,西藏的青稞酒,如硬要说它们是黄酒,当地人也不一定能接受。 在古代,“酒”是所有酒的统称,在蒸馏酒尚未出现的历史时期,“酒”就是酿造酒。蒸馏的烧酒出现后,就较为复杂了,“酒”这一名称既是所有酒的统称,在一些场合下,也是谷物酿造酒的统称,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当时的酒分为三大类:酒、烧酒、葡萄酒。其中的“酒”这一节,都是谷物酿造酒,由于酒既是所有酒的统称,又是谷物酿造酒的统称,毕竟还应有一个只包括谷物酿造酒的统称。因此,黄酒作为谷物酿造酒的专用名称的出现不是偶然的。 “黄酒”,在明代可能是专门指酿造时间较长、颜色较深的米酒,与“白酒”相区别,明代的“白酒”并不是现在的蒸馏烧酒,如明代有“三白酒”,是用白米、白曲和白水酿造而成的、酿造时间较短的酒,酒色混浊,呈白色。酒的黄色(或棕黄色等深色)的形成,主要是在煮酒或贮藏过程中,酒中的糖份与氨基酸形成美拉德反应,产生色素。也有的是加入焦糖制成的色素(称“糖色”)加深其颜色。 在明代戴羲所编辑的《养余月令》卷十一中则有:“凡黄酒白酒,少入烧酒,则经宿不酸”。从这一提法可明显看出黄酒、白酒和烧酒之间的区别,黄酒是指酿造时间较长的老酒,白酒则是指酿造时间较短的米酒(一般用白曲,即米曲作糖化发酵剂)。在明代,黄酒这一名称的专一性还不是很严格,虽然不能包含所有的谷物酿造酒,但起码南方各地酿酒规模较大的,在酿造过程中经过加色处理的酒都可以包括进去。到了清代,各地的酿造酒的生产虽然保存,但绍兴的老酒、加饭酒风靡全国,这种行销全国的酒,质量高,颜色一般是较深的,可能与“黄酒”这一名称的最终确立有一定的关系。因为清朝皇帝对绍兴酒有特殊的爱好。清代时已有所谓“禁烧酒而不禁黄酒”的说法。到了民国时期,黄酒作为谷物酿造酒的统称已基本确定下来。黄酒归属于土酒类(国产酒称为土酒,以示与舶来品的洋酒相对应)。
孩纸,你83的吧
和白酒或者红酒么?颜色就可以看出吧如果和料酒比,或者和其他黄酒比,口感更加温润,烫一下喝更加爽口~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