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的酒多少度
古代的酒度数不高,一般在十几度左右,最高不高于二十度。古人喝的酒跟现在喝的酒不一样,现在的酒大都是蒸馏酒或者是酒精勾兑的酒,但是在古代古人们喝的酒可都是纯手工酿造的酒,这种酒跟现在的葡萄酒度数差不多。在秦朝时候,酿酒用的是曲、蘖两种酒母,到了汉朝时候,以蘖酿造的醴逐渐消失,那时候制作的曲大都是麦子为原料来制造酒曲。到了唐朝的时候,酿酒技术更加先进和娴熟,开始用大米为原料,然后用曲母培养红曲,这样的“酒”,发酵和糖化更完美。到了元朝后,蒸馏器传到了东方,这时候人们才炼制出我们现在所说的白酒,其制作工艺是将醪糟加热,得到最高的浓度。此时的酒精度就能达到30到65度了,也就是从这时开始烈酒逐渐盛行开来。
2,古代的酒到底多少度为什么喝好几坛都不会醉呢
由于古代的酿酒技术比较的落后,所以古代酒水的度数大概都是在10度左右,有少数的烈酒度数可以达到20度,所以在电视剧中才会有很多的人喝了很多酒都不会喝醉。和现在的蒸馏酒或者勾兑酒不同的是古代酿酒的原材料多为粮食,再加上提纯技术的落后所以其中酒精的含量并不高,也只有8度或者9度左右,所以在古代才会有很多的人在奔波劳累之后选择用酒水来解渴,否则依照现在的酒水度数能够用酒解渴的都是“大牛”啊。古代的酒水喝到嘴中最明显的感觉应该就是“甘甜”了,并不像现在的酒一样喝过有种“灼烧”的感觉。最早秦朝的时候使用的是发霉的谷粒也就是“曲蘖”制酒,再后来到了汉朝之后选择以小麦为原材料进行酿酒,但是以小麦为原材料成品率并不高,会造成很多的浪费。直到唐朝时期经过对酿酒技术的革新,再加上以“大米”为酿酒的原材料使得酒的质量高出了好几个等级,也是这个时候酒水成为了文人中的“热销品”,更是有李白等人为唐朝的酒水做“免费广告”。喝了度数不高的酒水之后就会进入半昏迷的状态,这个时候诗人就会有更多的灵感,而他们诗中口述的仙界大多也都是醉酒之后的幻想吧。再到后来宋朝末期元朝的时候提纯技术更加的精炼,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以以前从来不同的高度白酒,而这种酒水的度数甚至可以达到30多度。因为元朝是蒙古少数民族统治时期,而蒙古族因为长期处于寒冷之中所以对于烈酒的追求远远大于中原人,也是从元朝之后高度白酒开始盛行起来,而低度的酒水开始走向没落。
3,古代的酒有多少度
古代的酒一般度数都在十度以下,最高不会超过十五度,酿酒技术再差点的可能就三五度了。关于古代酒的度数很低这一点,可以从历史记载的史料中得到证实。《史记》中有一处关于古人酒量的记载,战国时期齐威王分淳于髡能喝多少酒?淳于髡回答:最开心的时候,可以喝上八斗酒。按照当时齐国的计算方式,一斗不到现在的5斤,八斗也就是不到40斤。一个人喝40斤的酒而不醉,足见早期的酒度数之低。古代的酒口感更偏甜美醇香,不容易上头。味道就好比现在女生喜欢喝的果酒,在古人看来大约就等于饮料了,以解渴为主要特点,所以就算喝上几碗,顶多也是个微醺状态。所以说,武松上景阳冈打虎前喝了十八碗酒,就相当于喝了六七瓶啤酒那么多。古代的酒度数的发展过程:考古学家发现距今5000多年历史的仰韶文化时期,所使用的盛酒陶器和酿酒用具。也就是说,黄帝时期、夏禹时期,酿酒工艺就已经出现了。这个时候的酒还是用五谷或者果子酿造而成,那些含糖丰富的食物,经过自然界中酵母菌的发酵,自然形成酒精,才产生了酒,这种酒因其颜色黄亮,被称为黄酒,也是我国最古老的饮料酒。春秋战国时期,关于酒的记载也有很多,《诗经·小雅吉日》:以御宾客且以酌醴。这里的醴也是酒的一种,系甜酒。到了汉代,以蘖酿造的醴逐渐消失,汉人制曲,多以麦为原料,有大麦、小麦、细饼等多种酒曲。到唐代,酿酒技艺较之魏晋有了很大的进步,首先出现了以大米为原料,直接由曲母培养而成的红曲,有更强的糖化力和酒精发酵力。度数达到8、9度上下。北宋酿酒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人们采用了连渣拌饭法,将酒精的度数提到了11-18度。直到北宋末年,游牧民族将蒸馏酒工艺传入我国,从此白酒成为中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