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 躬耕的意思
诸葛亮的“躬耕于南阳”总听说过吧?躬是弯腰的意思,耕自然是耕耘播种,躬耕就是种田。卧龙也好,陶潜也罢,都隐士风范,不与世人一般,悠然与世间之外,此乃“躬耕”。
2,小角楼特曲15怎么样
作为标准的口粮白酒,小角楼15年陈酿窖藏(下称陈酿15)的酒盒采用了川派浓香最喜欢的红黄配色,目的就是为了以中庸的包装吸引这个价位为数众多的潜在消费者,可能不少挑剔的顾客,会觉得包装不够时尚,不够有型,但笔者觉得,大多数普通消费者的习惯,不就是喜欢这样的传统风格吗?这样略带保守的做法可以接受。
3,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醴酒临江横槊曹公柴盖黄旗
阿鲁威
双调·蟾宫曲
咏史
问人间谁是英雄?
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注释〕
①“有酾(shī)酒临江”二句:此处指曹操临江饮酒,横握长矛吟诗,可谓一代英雄。酾酒:饮酒。槊(shuò):长矛。
②紫盖黄旗:指一种云气,也叫紫云,形状如黄旗紫伞。按照古代迷信说法,黄旗紫盖状的云气在哪里出现,哪里就会有真龙天子。此处指东吴孙权建立了帝业。
③赤壁东风:指东吴周瑜在赤壁大败曹操。
④更惊起南阳卧龙:诸葛亮出山后辅助刘备建立统一大业。南阳卧龙:诸葛亮曾隐居于南阳卧龙岗,人称卧龙先生。
⑤八阵图:诸葛亮所作的阵形。
⑥西蜀:三国之一,又称蜀汉,历史上把刘备建立的国家称为西蜀。
⑦江东:指三国时孙权建立的吴国,地处江东,又称东吴。
〔赏析〕
《蟾宫曲》是一首咏史的曲子。作者赞颂曹操、周瑜、诸葛亮的丰功伟业。借用典故,抓住“酾酒临江”、“赤壁东风”和“八阵图”等典型事件,言简意丰地塑造了曹操、周瑜、诸葛亮的英雄形象,并对三国鼎立的形势进行了鸟瞰与概括。全曲写得沉郁奔放,与所吟人物的胸襟抱负暗相契合。
4,诸葛亮刘备的成语或典故要几个就行了 急需
刘备的成语:三顾茅庐、桃园结义 、三让徐州、织席卖履、白帝托孤、求贤若渴如1、桃园结义:桃园三结义最初是小说《三国演义》里记载的故事,述说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2、三顾茅庐: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建议下,三次到南阳卧龙岗拜访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见,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诸葛亮的成语:三分天下、草船借箭、火烧赤壁、欲擒故纵、鞠躬尽瘁、七擒孟获如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三国赤壁之战里的著名桥段,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关于诸葛亮的成语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七擒七纵、初出茅庐、欲擒故纵、淡泊明志、俭以养德、鞠躬尽瘁、作奸犯科、伏龙凤雏、任重才轻
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后患无穷(刘备):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桃园结义,纵虎归山 ,收买人心 ,求贤若渴
5,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出隆之后为刘备献的第一计是什么
火烧博望坡
应该是 火烧博望坡 此计。 没错
应该是火烧博望坡,和新野不是一回事。
火烧博望坡,博望坡是在方城。俺 是社旗人(赊店)和方城南距离25公里,方城古称裕州,里面还有一个世界上最小的城,是关云长在方城住军里,他的马吃了百姓的一棵桑树,关云长自己又帮老乡种了一棵,老乡为记念关公,在桑树外修了一个小城,有十平方米左右吧。新野在社旗西北有100公里。方城酒厂的酒就叫博望坡。为什么有孔明的出山地有南阳和襄阳之争呢,不光孔明说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还有就是孔明出山后几次大的军事行动都是在南阳附近打的。(新野,方城(博望坡)都属南阳,也就是当时的宛城,火烧新野火烧博望的战场离现在的南阳只有40公里左右。
你要说是第一声仗,那是火烧博望坡,但你要说他为刘备出的第一个方略,那在隆中的时候就定了,如果你要说治军呢,那就是收集流浪人口,编入军队,你要说内政上的呢,那就是我不知道了,因为,从隆中出来后,他跟刘备经常在一起,第一计是什么,真的没人知道!也许刘备想泡妞,但不知道怎么泡,诸葛亮为他出了一招呢?这个书中没说过,也没演过,谁能知道呢!
火烧博望坡,博望坡是在方城。俺 是社旗人(赊店)和方城南距离25公里,方城古称裕州,里面还有一个世界上最小的城,是关云长在方城住军里,他的马吃了百姓的一棵桑树,关云长自己又帮老乡种了一棵,老乡为记念关公,在桑树外修了一个小城,有十平方米左右吧。新野在社旗西北有100公里。方城酒厂的酒就叫博望坡。为什么有孔明的出山地有南阳和襄阳之争呢,不光孔明说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还有就是孔明出山后几次大的军事行动都是在南阳附近打的。(新野,方城(博望坡)都属南阳,也就是当时的宛城,火烧新野火烧博望的战场离现在的南阳只有40公里左右。 你要说是第一声仗,那是火烧博望坡,但你要说他为刘备出的第一个方略,那在隆中的时候就定了,如果你要说治军呢,那就是收集流浪人口,编入军队,你要说内政上的呢,那就是我不知道了,因为,从隆中出来后,他跟刘备经常在一起,第一计是什么,真的没人知道!也许刘备想泡妞,但不知道怎么泡,诸葛亮为他出了一招呢?这个书中没说过,也没演过,谁能知道呢!
6,曹操为什么称诸葛亮为诸葛村夫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最有智慧的人,他一生伟绩丰功。在三国演义中,不管是从小说还是电视,我们总能看到与诸葛亮对峙的朋友们对孔明兄弟的尊称:诸葛村夫,那么为什么呢?我们来探讨一下历史真相。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诸葛亮的敌人或者对他不满的竞争对手对诸葛亮的一种看不起的称呼。由于诸葛亮是从民间被刘备请出山的,在这之前虽然他有名气和名声,但是他自认才气逼人,所以一直未通过正规途径(三国时期是察举制和征辟制,察举即选举,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去做官,因此那些通过正规途径做官上来的人也是看不起他或为之不屑,所以叫他诸葛匹夫。具体为什么叫他诸葛匹夫而不叫他诸葛小人或诸葛废材之类的我们要可以看匹夫二字的意思。匹夫一词为“量名”结构,其意义有三:1、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早知雨露翻相误,只插荆钗嫁匹夫。2、泛指寻常的个人:匹夫而为百世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无学识、无智谋的人特指有勇无谋的人:匹夫之勇、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4、骂人的话。相当于“家伙”、“东西”:匹夫安敢欺我耶!最后详解一下:1、叫他村夫的都是属于“士”族的,当时的官,也就是士族,是社会最高的一层,所有的下层他们都看不起 。2.因为诸葛亮不追求富贵,生平都住得简居,这也不奇怪啊。3.那是嫉妒诸葛亮的人叫的,以农民和官宦出身相比,肯定看不起农民。4.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周公瑾说诸葛村夫,一部分是因为要贬低诸葛的才智 ,另一方面是因为诸葛出茅庐之前躬耕与南阳,确实是一”农夫”,周不算无的放矢。5.村夫只是说明他的阶层,在古代人们的层次划分的很清楚,人们没有忌讳这个,就像现在说谁某人是农民一样,没有歧视的意思 。6.古代人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而孔明属于农名这一阶层。叫他村夫的都是属于士这一阶层的。骂诸葛亮的都被打残了,诸葛亮骂起人来,才真的是厉害,王朗都被骂死。三国中:吕布被骂“三姓家奴”,刘备被骂“大耳贼”,而曹操则直接被骂“曹贼”,其中骂人最多的词估计就是“匹夫”这个词吧。
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耕躬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难看出诸葛亮就一个农夫,曹操也就是钻空子骂了他,华容道可以看出曹操一是微笑面对失败二是对诸葛亮的计谋产生了质疑。 但是诸葛亮到底是不是村夫,乱世造英雄的同时也造了很多人才,纵观历史,人才都是想投靠明主而施展才华,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诸葛亮与刘备可谓是志同道合,三顾之前诸葛就已经分析好了蜀的局势图,诸葛亮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如果诸葛亮没有遇到刘备,他不是村夫是什么!
7,南阳有那些特产
南阳土特产类 唐河五香牛肉系列、伏牛山珍(花菇、黑木耳、牛肝菌、羊肚菌、黄金菇、黄丝菌、鹿茸菌、竹笋菌、红香菌、猴头、葛花、拳菜、地皮菜、槐花、山核桃等各种野山菌菜)南阳黄酒、界中米醋、小磨油、诸葛亮酥饼、鹿血酒系列,郭滩烧鸡、赵记油茶、李记麻糖,桐柏豆筋、云溪山货,新野臊子,社旗绿豆面、三粉,方城木瓜茶、木瓜酒,内乡山珍营养粉,淅川桑叶茶、葛花茶、五毒酒、五香全蝎、辣椒酱,西峡野蜂蜜、野蜂蜜酒、香菇酱、猕猴桃干、六味地黄酒等名优特产工艺品类 南阳独玉、南阳烙画、黄石砚等可玩的地方多啦~~~市区有武侯祠、南阳府衙、医圣祠等县(市)的有 内乡县衙、内乡宝天曼、内乡桃花源西峡老界岭、西峡石门湖、西峡蝙蝠洞、西峡老君洞、西峡五道幢淅川香严寺、淅川坐禅谷、淅川八仙洞南召五朵山、南召真武顶邓州花洲书院桐柏淮源社旗山陕会馆方城石川景区等等土特产类:伏牛山珍(花菇、黑木耳、牛肝菌、羊肚菌、黄金菇、黄丝菌、鹿茸菌、竹笋菌、红香菌、猴头、葛花、拳菜、地皮菜、槐花、山核桃等各种野山菌菜)南阳黄酒、界中米醋、小磨油、诸葛亮酥饼、鹿血酒系列,唐河五香牛肉系列、郭滩烧鸡、赵记油茶、李记麻糖,桐柏豆筋、云溪山货,新野臊子,社旗绿豆面、三粉,方城木瓜茶、木瓜酒,内乡山珍营养粉,淅川桑叶茶、葛花茶、五毒酒、五香全蝎、辣椒酱,西峡野蜂蜜、野蜂蜜酒、香菇酱、猕猴桃干、六味地黄酒等名优特产工艺品类:南阳三宝(独玉、烙画、出师表)、南阳独玉、南阳烙画、黄石砚等
土特产类: 伏牛山珍(花菇、黑木耳、牛肝菌、羊肚菌、鸡油菌、猴头菌、地皮菜、拳菜、黄花菜、山野菜等食用菌), 南阳黄酒(邓州光照、镇平五朵山)、米醋、小磨油、鹿血酒;唐河五香牛肉、全牛宴、郭滩烧鸡、赵记油茶、李记麻糖;桐柏豆筋、云溪山货;新野臊子,龙潭米酒;社旗三粉、绿豆面、兔肉;方城木瓜酒、木瓜茶;内乡山珍营养粉;淅川桑叶茶、葛花茶、五毒酒、五香全蝎、香花辣椒酱、丹江风干鱼;西峡野蜂蜜、野蜂蜜酒、仲景香菇酱、猕猴桃、猕猴桃干、六味地黄酒、养生百菌汤工艺品类:南阳三宝(独玉、烙画、出师表)、南阳独玉、南阳烙画、黄石砚等保健类:伏牛山药材(山茱萸、辛夷、天麻、灵芝、山丹参、杜仲等)、桐桔梗
土特产类:伏牛山珍(花菇、黑木耳、牛肝菌、羊肚菌、黄金菇、黄丝菌、鹿茸菌、竹笋菌、红香菌、猴头、葛花、拳菜、地皮菜、槐花、山核桃等各种野山菌菜)南阳黄酒、界中米醋、小磨油、诸葛亮酥饼、鹿血酒系列,唐河五香牛肉系列、郭滩烧鸡、赵记油茶、李记麻糖,桐柏豆筋、云溪山货,新野臊子,社旗绿豆面、三粉,方城木瓜茶、木瓜酒,内乡山珍营养粉,淅川桑叶茶、葛花茶、五毒酒、五香全蝎、辣椒酱,西峡野蜂蜜、野蜂蜜酒、香菇酱、猕猴桃干、六味地黄酒等名优特产工艺品类:南阳三宝(独玉、烙画、出师表)、南阳独玉、南阳烙画、黄石砚等
唐河五香牛肉系列、伏牛山珍(花菇、黑木耳、牛肝菌、羊肚菌、黄金菇、黄丝菌、鹿茸菌、竹笋菌、红香菌、猴头、葛花、拳菜、地皮菜、槐花、山核桃等各种野山菌菜)南阳黄酒、界中米醋、小磨油、诸葛亮酥饼、鹿血酒系列,郭滩烧鸡、赵记油茶、李记麻糖,桐柏豆筋、云溪山货,新野臊子,社旗绿豆面、三粉,方城木瓜茶、木瓜酒,内乡山珍营养粉,淅川桑叶茶、葛花茶、五毒酒、五香全蝎、辣椒酱,西峡野蜂蜜、野蜂蜜酒、香菇酱、猕猴桃干、六味地黄酒等名优特产工艺品类 南阳独玉、南阳烙画、黄石砚等
8,在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中是不是把诸葛亮写神了
众所周知,诸葛亮以谋略而闻名.向来作为智慧的象征,可是他真有那么神吗?就让我们来探究一下,还原诸葛亮真实的一面,一个除<>外的诸葛亮,一个有血有肉的诸葛亮...
是的,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中主要是褒刘贬曹,所以把诸葛亮写神了
《三国演义》是一部著名的历史小说。作者罗贯中生活于元末明初,他以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兴衰的历史为题材,根 据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等重要史籍,在民间长期流 传的三国故事以及宋代平话、金元戏曲的基础上,写成了这部我 国古代历史演义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品。 这部历史小说,在第36、37、38等回中,详细地描写了刘 备邀请诸葛亮出山的全过程,一再明确指出诸葛亮的躬耕地在“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可以说代表了明代以前人们对 诸葛亮躬耕地在何处的基本看法。下面,我们根据小说的情节, 从徐庶走马荐诸葛,到诸葛亮隆中决策,分五步来作一些粗略的分析,看看罗贯中是怎样肯定隆中是诸葛亮的躬耕地的。 第一回提到隆中,是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徐庶。徐庶帮助刘 备打败曹仁后,因收到曹操伪造其母的家书,得知老母被曹操囚禁,赶往许昌之前对刘备说:“此间有一奇士,只在襄阳城外二千里隆中。使君何不求之?”徐庶不仅指出诸葛亮的隐居地点是 “隆中”,而且说明“隆中”是在“襄阳城外二十里”的地方。 何等清楚,何等明确!当然,徐庶与刘备的这次谈话也提到“南阳”,徐庶是这样说的:“亮从其叔玄。玄与荆州刘景升有旧,因往依之,遂家于襄阳。后玄卒,亮与弟诸葛均躬耕于南阳。”这里说的“南阳”,显然不是指诸葛亮隐居的地点,因为 前面既已明确指出诸葛亮“家于襄阳”,隐居在“襄阳城外二十里”的“隆中”,这里怎么可能又说在“南阳”这个地点上躬耕呢?据专家考证,襄阳是当时荆州的首府,南阳是荆州所管辖的七郡之一,而隆中又属于南阳郡的邓县。所以徐庶说的诸葛亮“躬耕于南阳”的“南阳”,是从居住区域的大方位而言的,而不是指具体的居住地点,这正如某人住在九江,大家可以说到江西找他一样。在徐庶荐贤之后,《三国演义》还引用了一首七绝对徐庶加以称赞,诗的后两句是:“片言却似春雷震,能使南阳起卧龙。”而刘备别了徐庶,“引众将回到新野” (《三国演义》第34回说“新野县”是“襄阳属邑”), “具厚币”准备“同关、张前去南阳请孔明”。这两个地方提到的“南阳”,用法同上文“躬耕于南阳”的“南阳”一样。 第二回提到隆中,是刘备打算前去请诸葛亮出山的时候。小说写道:“玄德正安排礼物,欲往隆中谒诸葛亮。”因为恰巧司马徽来访,刘备没有去成。这是紧接徐庶推荐诸葛亮之后发生的情况,刘备自然明白,要拜访诸葛亮,必须去隆中。但是刘备这次在与司马徽谈话中曾询问对方: “元直临行,荐南阳诸葛亮,其人若何?”刘备说的“南阳诸葛亮”是什么意思呢?这里的“南阳”是就诸葛亮的籍贯而言的。古人一般以州、郡或县作为籍贯,而没有以生活的地点为籍贯的。 诸葛亮虽然出生于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但很小就离开了故乡。建安二年,诸葛亮17岁时在隆中定居,到建安十二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请他出山,在这里生活了整整10年,而这10年又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10年,说他的籍贯是“南阳”,自然是说得过去的。 另外,司马徽在这次拜访刘备时曾说过这样的话:“孑乙明与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为密友。”小说这样写,又为诸葛亮隐居襄阳城西的隆中提供了一个旁证。因为当时中原地区连年战乱,而荆州地区战乱较少,而襄阳又是荆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中原地区到襄阳避乱的人中有不少知识分子,加上当地有不少名流贤士,隐居隆中的诸葛亮很容易和他们一起谈古论今,讨论天下大事,对诸葛亮隆中成才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第三回提到隆中,是司马徽拜访刘备的第二天,刘备第一次去拜访诸葛亮。 小说写道:“次日,玄德同关、张并从人等来隆中。”他们刚到山下,听到田间农夫边耕种边唱歌,歌词中有两句是“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打听之后,才知道是“卧龙先生所作的”。这表明诸葛亮也把“南阳”当作自己的籍贯了。刘备这次拜访,因诸葛亮外出而未能见面,但小说的作者却两次描写了隆中景物。一是刘备来隆中时“遥望卧龙冈”之所见:“襄阳城西二十里,一带高冈枕流水”, “果然清景异常”;二是刘备回新野时“勒马回观隆中景物”,只见“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这些景物描写,基本上反映了当时隆中风物的特征。现今的隆中文物风景区,由隆中山、乐山、大旗山、小旗山等“一带高冈”组成,山势均说不上高峻,其中主峰隆中山海拔才306米。 山上茂林修竹,山下溪流池塘,堪为隐居胜地。罗贯中在叙述中插入这些景物描写,其目的主要是展现隆中优美的风光,但无意之中却告诉人们这样一个事实:刘备当年是到隆中来拜访诸葛亮的,诸葛亮当年就隐居在隆中。 第四回提到诸葛亮的隐居地,作者则明说卧龙冈,实指隆中。刘备第一次去隆中拜见诸葛亮未遇,“回至新野,过了数日”,听人说“卧龙先生已回矣”,决定第二次去拜访。这一次,他是与关羽、张飞等人冒着“凛凛”的“朔风”和“霏霏”的“瑞雪”,在严寒的隆冬前往的。因诸葛亮外出未归,又未能相见。在这次拜访过程中,罗贯中没有提到“隆中”二字,却三次提到“卧龙冈”:“上马投卧龙冈来,到庄前下马”,这是前去拜访;“正值风雪又大,回望卧龙冈,悒快不已”,这是愁闷而归;“回首停鞭遥望处,烂银堆满卧龙冈”,这是罗贯中引用后人“道玄德风雪访孔明”诗中的两句。 这卧龙冈是不是罗贯中故意留下的模糊概念呢?当然不是,在罗贯中的笔下,卧龙冈就是隆中的别称。为什么这样说呢?其一,小说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时,说到诸葛亮“家于襄阳”之后,紧接着又说:“所居之地有一冈,名卧龙冈,因自号‘卧龙先生’。 刘备第一次到隆中,听到农夫吟诵诸葛亮所作·的诗歌,问“卧龙先生住何处”,农夫告诉他: “此山之南,一带高冈,乃卧龙冈也。冈前疏林内茅庐中,即诸葛先生高卧之地。”很明显,小说描写的“卧龙冈”,就是“隆中”。而当地人民至今还沿用旧称呼,称“隆中”为“卧龙冈”。其二,刘备这次到“卧龙冈”拜访未遇诸葛亮,却遇到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问他“曾见令婿否”,黄承彦说“便是老夫也来看他”。黄承彦是沔南名士,他“骑着一驴,后随一青衣小童,携一葫芦酒”,冒着大风大雪,来“卧龙冈”看女婿,可想而知,这“卧龙冈” 自然不会距离黄承彦的住址太远,而就在他的家乡襄阳附近的隆中。 第五回提到隆中,是刘备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刘备因“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于是同关羽、张飞“乘马引从者往隆中,离草房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 罗贯中又一次点明隆中是诸葛亮的隐居地。在这次拜访过程中,小说三次提到的“南阳”,仍然不是诸葛亮的隐居地点。第一次提到“南阳”是诸葛亮刚见到刘备表示自谦和感激时说的一段话,诸葛亮说:“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诸葛亮自称“南阳野人”,说明他又一次把“南阳”郡作为自己的籍贯了。第二、三两次是小说在写了这次拜访后引用的两首古诗中提到的:一是“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一是“南阳卧龙有大志,腹内雄兵分正奇”,这是后人对“南阳”为诸葛亮籍贯的首肯了。 另外,小说所引用的诸葛亮献给刘备的《草庐对》 (又名《隆中对》,与《三国志·诸葛亮传》所引文字上有较大的出入),也说明了他的隐居地点问题。诸葛亮在《草庐对》中建议刘备占据荆州和益州,并且说“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在这里,诸葛亮的“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的话透露了一个重要事实,它指明军队行动的趋向是“向南阳和洛阳”,表明他们当时谈话的地点是在襄阳城西的隆中,而不可能在今天的南阳。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写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过程,前后一共五次提到“隆中”,八次提到“卧龙冈”,八次提到“南阳”。但是我们对小说的描写加以分析,就不难看出,在罗贯中看来,“隆中”实实在在是诸葛亮的躬耕地, “卧龙冈,,是隆中的一条山冈或者是隆中的别称,而“南阳”一词则主要是作为诸葛亮的籍贯出现的。 文学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三国演义》是一部著名的古代历史小说,更不同于一般艺术的虚构。小说中所描写的诸葛亮的躬耕地,是源于古籍的记载。东晋史学家习凿齿在《汉晋春秋》一书中说:“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一书中说: “沔水又东经隆中经孔明宅北。亮语刘禅云: ‘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即此宅也。”郦道元说的“沔水”,就是“汉水”,古代通称汉水为沔水。 这些史料告诉人们, 《三国演义》肯定诸葛亮的躬耕地在襄阳城西的隆中,完全是有充分根据的,并不是罗贯中的杜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