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美酒常识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什么能使白酒增香,不混和任何溶液使白酒浓度增加的方法有哪些

1,不混和任何溶液使白酒浓度增加的方法有哪些

想要增加白酒的度数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给它加热蒸馏,因为酒精的沸点比水的低,酒精会先开始蒸,收集蒸发的酒气冷凝后得到度数更高的酒。
浓度: 是溶液中的溶质相对与溶液或者溶剂的相对量。 浓度是一个强度量, 不随溶液 的取量多少而改变。 除了上面列举的 , 4, 应该是物质的量浓度c: a mol/l 还有 质量摩尔浓度 ,就是用1000g 溶剂里面溶解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 ,如 amol/kg,这个浓度与c换算需要知道溶液密度。 摩尔分数x(b): 溶质b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中 溶质与溶剂的总的物质的量之比。 显然, 溶液中个自组分的摩尔分数之和为1 溶解度s : 固体的: 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溶解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所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如 nacl在常温下的溶解度 36g 气体: 在一定温度下, 101kpa ,1体积水中最多溶解某种气体的体积数, 如, 0摄氏度,101kpa ,hcl的水中的溶解度是 500

不混和任何溶液使白酒浓度增加的方法有哪些

2,米酒和白酒有何区别米酒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白酒较高的乙醇含量有很强的渗透性和挥发性,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肉类中的蛋白质和脂类,破坏菜肴的原味,滋味当然就不好。而且,白酒中的糖分、氨基酸含量比料酒低,提味的作用明显不如料酒。因此,最好不要用白酒代替料酒,如果一定要用,也最好别用太多。米酒有不同的等级,最纯的米酒只用水、精白米和清酒曲(混合了发酵酶的蒸过的米)酿造而成。内行会告诉您最好的米酒是把稻米磨到原始大小的 30% 后酿造而成的,并且不添加任何人工原料。但是,大约 95% 的米酒是由未磨到此程度的米酿造而成,并且单独添加了纯酒精和糖,这样酿成的米酒闻起来一般不会很香。米酒的功效与作用如下:一、对畏寒、血淤、缺奶、风湿性关节炎、腰酸背痛及手足麻木等症,以热饮好;二、 对神经衰弱、精神恍惚、抑郁健忘等症,加鸡蛋同煮饮汤效果较佳;三、 米酒能够帮助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具有补血养颜、舒筋活络、强身健体和延年益寿的功效.四、产妇血淤、腰背酸痛、手足麻木和震颤、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消化不良、厌食烦躁、心跳过快、体质虚衰、元气降损、遗精下溺、月经不调、产妇缺奶和贫血等病症大有补益和疗效。五、米酒可以直接作开瓶生饮,也可以加热后饮用。六、米酒作为调味佳品的原理在于,它能溶解其他食物中的三甲胺、氨基醛等物质,受热后这些物质可随酒中的多种挥发性成分逸出,故能除去食物中的异味。七、米酒还能同肉中的脂肪起酯化反应,生成芳香物质,使菜肴增味。米酒的这些去腥、去膻及增味功能,在菜肴烹制中广为人们采用。西方人喜欢吃中国菜,这与米酒的调味功能独特,被中国人首先发现并巧妙地加以采用不无关系。

米酒和白酒有何区别米酒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3,料酒和白酒有什么区别如果炒菜时家里没有料酒白酒可以代替吗

白酒和料酒区别:料酒,因调味用之,故名。因其原产地在绍兴,故名绍酒;因口味甜美,故又称甜酒;因其色泽澄黄或呈玻璃色,又名黄酒。此酒加热后食用香气浓郁,甜美味美,风味淳朴,独具匠心。它还富含氨基酸、糖、有机酸和多种维生素,养分丰富,是烹调中不行短少的调味品之一。白酒不宜替代料酒。这是由于白酒的乙醇含量高于料酒,通常在57%左右,且糖分、氨基酸的含量又很低,大大少于料酒。若用白酒烹调,乙醇不易蒸发,简略损坏菜肴的本味。其他效果也不如料酒,所以,烹调时不宜用白酒替代料酒。白酒不可以代替料酒的缘由主要是:第一,烹制绿叶蔬菜时,加上少量料酒,能维护叶绿素,使成菜碧绿顺眼,秀丽秀丽。第二,烹制肉类及炖鱼时,放入过量的料酒,加热后能与溶解的脂肪发生酯化效果,生成酯类等香味物质,使菜肴溢出浓郁的香气,可增鲜提味。第三,料酒富含一定量的乙醇(酒精),乙醇有很高的浸透性,蒸发性强。故用料酒腌渍鱼类等腥气味较重的资料时,能活络浸透到资料内部,对其他调味品的浸透有引导效果,然后可使菜肴的味道交融,并起到去腥臊、除异味的效果。
当然有区别的。但是就炒菜而已,都可以互相代替的。
在家做饭的时候,很多人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家里的料酒没了,随手抓起一瓶白酒来代替。那么,白酒和料酒到底有什么不同,这种互相替代使用的方法正确吗? 其实,料酒是所有烹饪用酒的统称,主要包括黄酒等。它的作用是去除鱼、肉类的腥膻味,增加菜肴的香气,有利于咸、甜等各种味道充分渗入菜肴中。 料酒之所以能起到这种作用,一是因为酒类中乙醇具有挥发作用,能使肉类中有腥膻味道的蛋白和胺类挥发掉。黄酒、汾酒等酒类的酒精浓度比较低,一般在15%左右,在去除腥膻味道的同时,还不会破坏肉类中的蛋白质和脂类。二是因为黄酒中含有较多的糖分和氨基酸,它们能够起到增香、提味的作用。 纯白酒的酒精浓度要高于黄酒,一般在57%左右。较高的乙醇含量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肉类中的蛋白质和脂类。而且,白酒中的糖分、氨基酸含量比料酒低,提味的作用明显不如料酒。因此,最好不要用白酒代替料酒,如果一定要用,也最好别用太多。 料酒在烹调中使用的时间,应根据菜的原料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比如:烧鱼应在鱼煎好后即放料酒;炒虾仁、炒肉丝应在主料炒熟后放料酒;做汤则应在汤开后再放入料酒。

料酒和白酒有什么区别如果炒菜时家里没有料酒白酒可以代替吗

4,白酒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烧酒指各种透明无色的蒸馏酒,一般又称白酒,各地还有白干、老白干、烧刀酒、烧锅酒、蒸酒、露酒、酒露、露滴酒等别称。  【我国烧酒的起源】  关于烧酒,一种说法,起源于唐代,在唐代文献中,烧酒、蒸酒之名已有出现。李肇(公元806年)写的《国史补》中的:“酒则有剑南之烧春”(唐代普遍称酒为“春”);雍陶(公元834年)诗云:“自到成都烧酒热,不思身更入长安。”可见在唐代,烧酒之名已广泛流传了。田锡写的《曲本草》中说:“暹罗酒以烧酒复烧二次,入珍贵异香,其坛每个以檀香十数斤的烟熏令如漆,然后入酒,腊封,埋土中二三年绝去烧气,取出用之。”赵希鹄写的《调燮类编》中说:“烧酒醉不醒者,急用绿豆粉粉荡皮切片将筋撬开口,用冷水送粉片下喉即安”(卷二);他又说:“生姜不可与烧酒同用。饮白酒生韭令人增病。饮白酒忌诸甜物”(卷三)。   “唐诗《荔枝楼对酒》诗云:“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唐诗亦有“久闻成都溜酒香,不思自身人长安”之句。”(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  以上引文中所说的“烧酒”、“蒸酒”、“白酒”,是否就是今天的白酒?单从名字相同还不可定论。有人认为我国民间长期相沿,把蒸酒称为烧锅,烧锅生产的酒即为烧酒。但烧锅之名起源于何时,尚待考证。故白酒起源唐代,其论据尚欠充分。   另一种说法,元代时(1271—1368年)由国外传入。   元时中国与西亚和东南亚交通方便,往来频繁,在文化和技术等方面多有交流。有人认为“阿刺古”酒是蒸馏酒,远从印度传入。还有人说:“烧酒原名‘阿刺奇’,元时征西欧,曾途经阿刺伯,将酒法传入中国。”章穆写的《饮食辨》中说:“烧酒,又名火酒、‘阿刺古’。‘阿刺古’番语也。”现有人查明“阿刺古”、“阿刺吉”、“阿刺奇”皆为译音,是指用棕榈汗和稻米酿造的一种蒸馏酒,在元代曾一度传入中国。   再一种说法,是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1518—1593年)在《本草纲目》中所写:“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败之酒皆可蒸烧。近时惟以糯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瓮中十日,以甑蒸好,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段话,除说明我国烧酒创始于元代之外,还简略记述了烧酒的酿造蒸馏方法,故人以为可信。
白酒又叫蒸馏酒,从蒙元时期才有的物品,苏州黄酒岸上人家已经有5000年历史了,,比如曹操:何以解愁,唯有杜康其实那个时候说的杜康是黄酒,包括杏花村兰陵美酒,包括李白斗酒诗百篇,这些都是黄酒,,,黄酒是舌尖上的古董,是老祖宗智慧结晶。

5,汤类增香提鲜的调料

您好在我们日常烹饪中,所添加的调料大多都是兼备几种作用的!比如兼备调味、去腥的盐和醋,兼备着去腥、提鲜、增香作用的姜、葱、蒜、醋等等调料!所以在我们烹饪过程中,了解好原材料的特性,了解各种调料的作用与功效同样非常重要。总体来说,烹饪是食材与调料的融合,它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在把食材加工至能吃的情况下,去除其异味、保持原味、提升口感与鲜味、以及增加一些特殊的香味,以达到菜品味美鲜香的目的!事实上我们在烹饪过程中,需要注意食材本身的鲜味和香味、香料的香味和鲜味、调味料的香味、鲜味,以及各种添加剂的鲜味、香味。这些东西都会互相影响,互相渗透,最终融合在一起,在最终菜品上面体现出来!第一个我先介绍一下提鲜的一些调料!基本上所有调料都或多或少的具有提鲜的作用!①:很多的调料都是兼备着2种以上的作用!这里先介绍一下兼备提香、去腥、增香三种作用的调味料!我们常见的有:盐、料酒/酒类、醋、蚝油、花椒、胡椒、辣椒、豆瓣、十三香、姜、葱、蒜。②:兼备提鲜、增香的调料。常见的如:生抽/各种酱油、辣鲜露、美极鲜、海鲜酱、柱候酱等酱类、香油、腐乳、番茄酱、陈皮、山楂等调味料。③:常见纯提鲜的调料有哪些?纯以提升鲜味的调料最常见的应该是鸡精、味精了!总结下来:基本上所有调料都具有一定的提鲜效果!所以我们在烹饪时,只要菜品的鲜味达到要求,有的时候是可以不加鸡精味精的,比如鱼香或者荔枝味的时候,就没有加过鸡精味精!其实很多的原材料本身具有鲜味,只要达到鲜味要求后,完全可以不加一点一滴的鸡精味精,这一点有些高级养生素菜餐厅,是可能做到的!当然这也是极少数!我只见过一次!第二个介绍一下有哪些调料有去腥作用的!我们常用的去腥调料应该是酒了吧,包括料酒、白酒、啤酒、红酒之类的。其实我们常用的其它调料,它们都具备去腥效果的!比如:花椒、辣椒、姜、葱、蒜、盐、醋、柠檬、十三香、醪糟、椒盐、孜然、胡椒、蚝油、甜面酱、叉烧酱、黄豆酱、豆瓣酱等等酱料,它们都具有去腥的效果的!并且这些调料还有提升菜品风味的能力,有时交叉使用不同调料,会得意料之外的效果!第三个介绍一下增香的调料!事实上所有的调料它都带有自己特有香味,只是有的很淡,有的香味较浓!以增加香味为主要目的的调味品,我们常见的如下:孜然、香油、陈醋、鲜花椒、山胡椒、花椒油、红油、泡椒油、芝麻、紫苏油、山胡椒油、葱油、美极鲜、辣鲜露、豆豉、各种酱料,比如辣椒酱、黄豆酱等等。事实上,我们烹饪的时候,并不仅仅依靠调味料来增加香味!我们更加重视的,应该是各种食材的本身香味,以及各种食材本身所带来的香味,只有合适的利用这些食物本身香味,才能做出让不会吃腻的喷香菜肴!总结下来:提鲜、去腥、增香都是为了菜肴本身风味而服务的!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的保留食材本身的风味,再根据不同菜品去选择不同的调料!不要为了味道或者鲜香味而去一味的添加调味料!事实证明调味料只要合适的添加就好,不宜多放,而且市面上的调料绝大多数都是合成调料的,添加剂吃多了,对身体并无好处!

6,风香型白酒的特点

凤香型白酒的风味特征 风香型白酒是指具有西风酒香气的一类白酒,它的代表产品是陕西的西凤酒,典型的凤香型白酒的风味特征:是无色,清亮透明,具有醇香突出,以乙酸乙酯为主体和一定量己酸乙酯及其他酯香气为辅的微弱酯类复合香气。入口突出醇的浑厚,挺烈,不暴烈,落口干净爽口的风格。
凤香型白酒的特点:色泽:无色、清亮透明、无篏浮物、无沉淀;香气:醇香优雅、具有乙酸乙酯为主、一定量的已酸乙酯为辅的混合香气;口味:醇厚丰满、甘润挺爽、诸味皆调、尾净悠长。
风香型白酒的风味特征是什么?答:是无色清亮透明,具有醇香突出,以乙酸乙酯为主的,一定量的乙酸乙酯和其它酯类香气为辅的微弱酯类复合香气,入口突出醇的浓厚,挺烈的特点,不暴烈,落口干净爽口。附:我国白酒的香型,目前被国家承认的只有5种:即酱香、浓香、清香、米香和其他香型。白酒的香型主要取决于生产工艺、发酵、设备等条件。也就是说用什么样的生产工艺、发酵方法和什么样的设备,就能生产什么样香型的酒。如:酱香型白酒是采用超高温制曲、凉堂、堆积、清蒸、回沙等酿造工艺,石窖或泥窖发酵;浓香型白酒是采用混蒸续渣工艺,陈年老窖或人工老窖发酵;清香型白酒是采用清蒸清渣工艺和地缸发酵;米香型白酒是采取浓、酱两种香型酒的某些特殊工艺酿造而成;其他香型的酒如西凤、董酒、景芝白干等,其生产工艺也各有千秋。酱香型白酒:亦称茅香型,以茅台酒为代表,属大曲酒类。其酱香突出,幽雅细致,酒体醇厚,回味悠长,清澈透明,色泽微黄。以酱香为主,略有焦香(但不能出头),香味细腻、复杂、柔顺。含泸(泸香)不突出,酯香柔雅协调,先酯后酱,酱香悠长,杯中香气经久不变,空杯留香经久不散(茅台酒有“扣杯隔日香”的说法),味大于香,苦度适中,酒度低而不变。浓香型白酒:亦称泸香型、五粮液香型,以泸州老窖特曲及五粮液为代表,属大曲酒类。其特点可用六个字、五句话来概括:六个字是香、醇、浓、绵、甜、净;五句话是窖香浓郁,清冽甘爽,绵柔醇厚,香味协调,尾净余长。浓香型白酒的种类是丰富多采的,有的是柔香,有的是暴香,有的是落口团,有的是落口散,但其共性是:香要浓郁,入口要绵并要甜(有“无甜不成泸”的说法),进口、落口后味都应甜(不应是糖的甜),不应出现明显的苦味。浓香型酒的主体香气成分是窖香(乙酸乙酯),并有糟香或老白干香(乳酸乙酯),以及微量泥香(丁乙酸等)。窖香和糟香要谐调,其中主体香(窖香)要明确,窖泥香要有,也是这种香型酒的独有风格,但不应出头,糟香味应大于香味,浓香要适宜、均衡,不能有暴香。清香型白酒:亦称汾香型,以山西汾酒为代表,属大曲酒类。它入口绵,落口甜,香气清正。清香型白酒特点的标准是:清香纯正,醇甜柔和,自然谐调,余味爽净。清香纯正就是主体香乙酸乙酯与乳酸乙酯搭配谐调,琥珀酸的含量也很高,无杂味,亦可称酯香匀称,干净利落。总之,清香型白酒可以概括为:清、正、甜、净、长五个字,清字当头,净字到底。米香型白酒:亦称蜜香型,以桂林象山牌三花酒为代表,属小曲酒类。小曲香型酒,一般以大米为原料。其典型风格是在“米酿香”及小曲香基础上,突出以乳酸乙酯、乙酸乙酯与B-苯乙醇为主体组成的幽雅清柔的香气。一些消费者和评酒专家认为,用蜜香表达这种综合的香气较为确切。概括为:蜜香清雅,入口柔绵,落口甘冽,回味怡畅。即米酿香明显,入口醇和,饮后微甜,尾子干净,不应有苦涩或焦糊苦味(允许微苦)。其他香型酒:亦称兼香型、复香型、混合香型、属大曲酒类此类酒大都是工艺独特,大小曲都用,发酵时间长。凡不属上述四类香型的白酒(兼有两种香型或两种以上香型的酒)均可归于此类。此酒的代表酒——国家名酒董酒、西凤酒。口感特点:绵柔、醇甜、味正、余长,其特有风格突出。

7,系统白酒知识介绍

内容相当多,提供一篇参考:中国的白酒分类,可按以下六种方法进行:  一、按使用的主要原料可分为:①粮食酒。如:高粱酒、玉米酒、大米酒等。②瓜干酒(有的地区称红薯酒、白薯酒)。③代用原料酒。如:粉渣酒、豆腐渣酒、高粱糠酒、米糠酒等。  二、按生产工艺可分为:①固态法白酒。原料经固态发酵,又经固态蒸馏而成。为我国传统蒸馏工艺。②液态法白酒。原料经过液态发酵,又经过液态蒸馏而成。其产品为酒精,酒精再经过加工如串香、调配后为普通白酒,俗称大路货白酒。③调香白酒。用固态法生产的白酒或用液态法生产的酒精经过加香调配而成。④串香白酒。液态法生产的白酒或用液态法生产的酒精经过加香调配而成。  三、按糖化发酵剂可分为:①大曲酒。用大曲(指曲的形状)酿制的白酒。②小曲酒。用小曲酿制的固态或半固态发酵白酒。因气候关系,它适宜于我国南方较热地带生产。用小曲制成的酒统称为米香型酒。③快曲酒。  四、按香型可分为:①浓香型(亦称泸香型、五粮液香型和窖香型)白酒。②清香型(亦称汾香型、醇香型)白酒。③酱香型(亦称茅香型)白酒。④米香型(小曲米香型)白酒。⑤其他香型(亦称兼香型、复香型、混合香型)白酒。  五、按产品档次可分为:①高档酒。是用料好、工艺精湛、发酵期和贮存期较长、售价较高的酒,如:名酒类和特曲、特窖、陈曲、陈窖、陈酿、老窖、佳酿等。②中档酒。工艺较为复杂、发酵期和贮存期稍长、售价中等的白酒,如:大曲酒、杂粮酒等。③低档酒。亦称大路货,如;瓜干酒、串香酒、调香酒、粮香酒和广大农村销售的散装白酒等。  六、按酒精含量可分为:①高度酒(主要指60°左右的酒)。②降度酒(一般指降为54°左右的酒)。③低度酒(一般指39°以下的白酒)。
中国白酒的特点、名称和起源 中国白酒是世界著名的六大蒸馏酒之一(其余五种是白兰地、威士忌、郎姆酒、伏特加和金酒)。中国白酒在工艺上比世界各国的蒸馏酒都复杂得多,原料各种各样,酒的特点也各有风格,酒名也五花八门。 中国白酒在饮料酒中,独具风格,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白酒相比,我国白酒具有特殊的不可比拟的风味。酒色洁白晶莹、无色透明;香气宜人,五种香型的酒各有特色,香气馥郁、纯净、溢香好,余香不尽;口味醇厚柔绵,甘润清冽,酒体谐调,回味悠久,那爽口尾净、变化无穷的优美味道,给人以极大的欢愉和幸福之感。 我国白酒的酒度早期很高,有67°、65°、62°之高。度数这样高的酒在世界其他国家是罕见的。近几年,国家提介降低白酒度数,有不少较大的酒厂,已试制成功了39°、38°等低度白酒。低度白酒出现市场初期,大多数消费者不太习惯,饮用起来总觉着不够味,“劲头小”。90年代初,城市消费者已经开始习惯低度白酒,在宴席上已经逐渐成为一个较好的品种了。 白酒以前叫烧酒、高粮酒,建国后统称白酒、白干酒。为什么叫白酒、白干和烧酒?白酒就是无色的意思,白干酒就是不掺水的意思,烧酒就是将经过发酵的原料入甑加热蒸馏出的酒。 白酒的名称繁多。有的以原料命名,如:高粱酒、大曲酒、瓜干酒等,就是以高粱、大曲、瓜干为原料生产出来的酒。有的以产地命名,如:茅台、汾酒、景芝白干、曲阜老窖、兰陵大曲等。有的以名人命名,如:杜康酒、范公特曲等。还有的按发酵、贮存时间长短命名,如:特曲、陈曲、头曲、二曲等。二锅头、回龙酒等,则又是以生产工艺的特点命名的。二锅头是我国北方固态法白酒的一种古老的名称。现在有的酒仍叫二锅头。现在的二锅头是在蒸酒时,掐头去尾取中间馏出的酒。真正的二锅头系指制酒工艺中在使用冷却器之前,以古老的固体蒸馏酒方法,即以锅为冷却器,二次换水后而蒸出的酒。所谓回龙酒,就是将蒸出的酒重烤一次,即为回龙酒。 我国白酒起源于何时,众说不一,尚无定论。 一种说法,起源于诏代,在唐代文献中,烧酒、蒸酒之名已有出现。李肇(公元806年)写的《国史补》中的:“酒则有剑南之烧春”(唐代普遍称酒为“春”);雍陶(公元834年)诗云:“自到成都烧酒热,不思身更入长安。”可见在唐代,烧酒之名已广泛流传了。田锡写的《曲本草》中说:“暹罗酒以烧酒复烧二次,入珍贵异香,其坛每个以檀香十数斤的烟熏令如漆,然后入酒,腊封,埋土中二三年绝去烧气,取出用之。”赵希鹄写的《调燮类编》中说:“烧酒醉不醒者,急用绿豆粉粉荡皮切片将筋撬开口,用冷水送粉片下喉即安”(卷二);他又说:“生姜不可与烧酒同用。饮白酒生韭令人增病。饮白酒忌诸甜物”(卷三)。 以上引文中所说的“烧酒”、“蒸酒”、“白酒”,是否就是今天的白酒?单从名字相同还不可定论。有人认为我国民间长期相沿,把蒸酒称为烧锅,烧锅生产的酒即为烧酒。但烧锅之名起源于何时,尚待考证。故白酒起源唐代,其论据尚欠充分。 另一种说法,元代时(1271—1368年)由国外传入。 元时中国与西亚和东南亚交通方便,往来频繁,在文化和技术等方面多有交流。有人认为“阿刺古”酒是蒸馏酒,远从印度传入。还有人说:“烧酒原名‘阿刺奇’,元时征西欧,曾途经阿刺伯,将酒法传入中国。”章穆写的《饮食辨》中说:“烧酒,又名火酒、‘阿刺古’。‘阿刺古’番语也。”现有人查明“阿刺古”、“阿刺吉”、“阿刺奇”皆为译音,是指用棕榈汗和稻米酿造的一种蒸馏酒,在元代曾一度传入中国。 再一种说法,是明代药物学家李明珍(1518—1593年)在《本草纲目》中所写:“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败之酒皆可蒸烧。近时惟以糯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瓮中十日,以甑蒸好,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段话,除说明我国烧酒创始于元代之外,还简略记述了烧酒的酿造蒸馏方法,故人以为可信。 中国白酒的香型 我国白酒的香型,目前被国家承认的只有5种:即酱香、浓香、清香、米香和其他香型。 白酒的香型主要取决于生产工艺、发酵、设备等条件。也就是说用什么样的生产工艺、发酵方法和什么样的设备,就能生产什么样香型的酒。如:酱香型白酒是采用超高温制曲、凉堂、堆积、清蒸、回沙等酿造工艺,石窖或泥窖发酵;浓香型白酒是采用混蒸续渣工艺,陈年老窖或人工老窖发酵;清香型白酒是采用清蒸清渣工艺和地缸发酵;米香型白酒是采取浓、酱两种香型酒的某些特殊工艺酿造而成;其他香型的酒如西凤、董酒、景芝白干等,其生产工艺也各有千秋。 酱香型白酒:亦称茅香型,以茅台酒为代表,属大曲酒类。其酱香突出,幽雅细致,酒体醇厚,回味悠长,清澈透明,色泽微黄。以酱香为主,略有焦香(但不能出头),香味细腻、复杂、柔顺。含泸(泸香)不突出,酯香柔雅协调,先酯后酱,酱香悠长,杯中香气经久不变,空杯留香经久不散(茅台酒有“扣杯隔日香”的说法),味大于香,苦度适中,酒度低而不变。 浓香型白酒:亦称泸香型、五粮液香型,以泸州老窖特曲及五粮液为代表,属大曲酒类。其特点可用六个字、五句话来概括:六个字是香、醇、浓、绵、甜、净;五句话是窖香浓郁,清冽甘爽,绵柔醇厚,香味协调,尾净余长。浓香型白酒的种类是丰富多采的,有的是柔香,有的是暴香,有的是落口团,有的是落口散,但其共性是:香要浓郁,入口要绵并要甜(有“无甜不成泸”的说法),进口、落口后味都应甜(不应是糖的甜),不应出现明显的苦味。浓香型酒的主体香气成分是窖香(乙酸乙酯),并有糟香或老白干香(乳酸乙酯),以及微量泥香(丁乙酸等)。窖香和糟香要谐调,其中主体香(窖香)要明确,窖泥香要有,也是这种香型酒的独有风格,但不应出头,糟香味应大于香味,浓香要适宜、均衡,不能有暴香。 清香型白酒:亦称汾香型,以山西汾酒为代表,属大曲酒类。它入口绵,落口甜,香气清正。清香型白酒特点的标准是:清香纯正,醇甜柔和,自然谐调,余味爽净。清香纯正就是主体香乙酸乙酯与乳酸乙酯搭配谐调,琥珀酸的含量也很高,无杂味,亦可称酯香匀称,干净利落。总之,清香型白酒可以概括为:清、正、甜、净、长五个字,清字当头,净字到底。 米香型白酒:亦称蜜香型,以桂林象山牌三花酒为代表,属小曲酒类。小曲香型酒,一般以大米为原料。其典型风格是在“米酿香”及小曲香基础上,突出以乳酸乙酯、乙酸乙酯与b-苯乙醇为主体组成的幽雅清柔的香气。一些消费者和评酒专家认为,用蜜香表达这种综合的香气较为确切。概括为:蜜香清雅,入口柔绵,落口甘冽,回味怡畅。即米酿香明显,入口醇和,饮后微甜,尾子干净,不应有苦涩或焦糊苦味(允许微苦)。 其他香型酒:亦称兼香型、复香型、混合香型、属大曲酒类此类酒大都是工艺独特,大小曲都用,发酵时间长。凡不属上述四类香型的白酒(兼有两种香型或两种以上香型的酒)均可归于此类。此酒的代表酒——国家名酒董酒、西凤酒。口感特点:绵柔、醇甜、味正、余长,其特有风格突出。 中国白酒知识介绍 - 博览群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