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国二十三年的酒值多少钱
7000万
民国二十三年人家又说很值钱怎么又说几百究竟哪个是真的
2,民国36年酒多少度
那个年代的就大部分度数都低,一般的都是20多36度啊嗯,40多就是最高
3,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最好是彩色铅笔。强力推荐(不是在打广告)本人几次手抄报比赛都用彩色铅笔。效果很好,都获奖了。看起来很美观,但是你用的时候要有点技巧,可以用层次颜色,还有要大力一点。看起来会比较简洁美观
4,民国时期的白酒有多少度
老白干、二锅头,几百年来一直是65度左右。当然,酒度的“测定”靠酒师的感官鉴定,各家、每批之间都有一定的误差。
5,民国三年的茅台目前大概值多少刚收藏的
这个应该有很强的收藏价值,茅台酒业公司估计都没有这个产品,与茅台股份有限公司联系,应该给你一个可观的收益。
这个估计很值钱了,主要是它的收藏价值相当高,至于能卖多少,就不好说了。
6,高度酒降度酒低度酒以什么标准来进行划分
首先我们给高度酒和低度酒划分一下界限,按照国际惯例,蒸馏酒如白酒、白兰地、威士忌、朗姆酒等都属于烈酒或高度酒。但对于白酒,我们又有自己的划分习惯,一般认为,50°以上属于高度白酒,40~50°属于降度白酒(又称中度 白酒),40°以下称为低度白酒。事实上,跟黄酒相比,高度白酒出现的年代算不上久远。大约在公元前5000-3000年时候,中国就出现了谷物酿酒,也就是最初的黄酒,估计才几度。后来到了宋代,人们逐渐掌握了用酒曲酿酒的方法,酒的度数得以进一步提高,能达到十多度。到了北宋时期,辽国、金国等进驻中土以后,才首创出蒸馏酒,真正的白酒出现了。元朝建立了莫大的欧亚版图以及完全统治中土后,将蒸馏酒放在了所有酒类之上,其目的是为了突出他们蒙古人自身的文化。虽然明朝时又兴起了发酵酒,使得华夏传统的酿酒工艺得到发扬,但后来满清入关后,对高浓度和极度抗寒的蒸馏酒情有独钟,因此入口辛辣、浑身发热的蒸馏酒渐渐替代了香醇浓郁、后劲很足的发酵酒。到了民国时期,白酒度数仍然高达60度以上,据1951年6月王文广撰写的《专卖事业教材上》记载,“专卖机构批发酒度为62度,零销酒商售酒规定为六十度,不得减低度数,违者与私酒论。”可见当时贩卖低度白酒是件违法的事儿。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经济基础十分薄弱,为了缓解当时粮食短缺的窘境又能满足人们对白酒的需求,国家有关部门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积极发展40度以下的低度白酒。为了鼓励企业开发新产品,引导消费,于1979年第三届全国评酒会将质量上乘的39度双沟特液率先命名为国家优质酒,从此低度酒正式进入了消费者视野。随着人们饮酒频次的提高和对健康的重视,低度白酒逐渐成为上的主流。从技术角度讲,白酒降度是怎么回事儿呢?如上文所述,白酒从低度变成高度,得益于蒸馏技术的发展,事实上,白酒从高度变成低度,也离不开技术的支撑,某种程度上说,“降度”的技术难度甚至超过了“提度”的难度。
7,72年前的杜康白酒现在大概什么价位
72年前那是民国了,属于文物级的酒了,不好说价钱,需要评估的。非要说,至少万元以上吧。
藏酒不是放在家里就成的……酒的储存对湿度和温度都有很严格的要求,如果家里放着一瓶50年的酒基本是没法喝了,酒瓶子可能值点钱
8,华宴梨花王45度浓香型白酒多少钱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国营小酒厂,成为三晋大地上的酒业新星———山西梨花春酿酒集团有限公司,连续14年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今年预计完成销售收入上亿元,实现利税2600万元,创近年历史最高水平。今年,梨花春更是双喜临门:一是梨花春白酒传统酿造工艺荣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二是梨花春牌荣获国家驰名商标称号。 沧桑磨砺 千年佳酿获新生 梨花春酒源远流长,至今已有千年历史。相传公元855年(唐大中五年),山西应州金城县天王府晋王李克用降生时,其宅左天王祠井内飞出一只金凤凰,人们十分惊奇,称此井为“金凤井”。此井水甘而冽,酿成的白酒甘醇无比、香气四溢。再说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天下第一木塔———应州释迦木塔落成,肖太后驾幸开光盛典,应州州官以酒献之,太后饮后,顿觉飘飘欲仙,时值春光明媚,释迦塔佛宫寺内梨花盛开,雪白灿烂,生机盎然,肖太后睹景生情,赐名“梨花春”,世人誉其曰“甘冽金凤水,禄俗梨花春”、“驰名塞外三千里,味占三晋第一春”。 沧海桑田,岁月悠悠。从宋辽开始又历经元、明、清、民国等朝代变迁,应州人民饱经战乱,颠沛流离,但应州人喜饮白酒、善酿白酒的传统一直延续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应州的酿酒作坊走上了合作化道路,从单一的作坊生产逐渐转为集体协作生产;1975年,应县办起了第一个地方国营酒厂,多年来,由于工艺水平差、基础设施薄弱、产品单调,销售始终未能走出兴衰交替的怪圈;1992年至1993年销售更加困难,产品积压严重;1993年亏损83万元,面临停产的困境。 1994年初,应县酒厂组成了以董事长赵杰为首的新的领导班子,带领全体职工艰苦拼搏,开拓创新;抓管理、兴科技、上质量、创名牌、拓市场,终于冲出了困境,迎来了曙光。当年研制的“特制二锅头”、“精制梨花春”双双荣获莫斯科国际名优产品博览会金奖。1994年底,又组织开发了低度浓香型白酒“梨花老窖”,从此彻底结束了应县酒厂只生产高度清香型酒的历史,形成了以中低度为主,清香、浓香两类并存,多规格、多品种的产品结构。他们下功夫抓市场营销,加大广告宣传力度,产品销路不断拓宽,经济效益逐步提高。1994年生产白酒2499吨,销售收入1254万元,实现利税262万元,当年扭亏为盈,到1996年销售收入9000多万元,实现利税2500万元。当年,应县酒厂改组为山西梨花春酿酒集团有限公司。
你说呢...
9,迁祖坟时找出了几十罐酒民国初年的能喝吗为什么
在人们的印象中,酒,尤其是白酒存放得越久味道就越香,事实真并非如此。不是所有的酒都可以无限期地存入,如黄酒、葡萄酒、红酒、果酒等都有保质期,过了保质期还是不喝为好。另外,人们对陈年酒的认识是错误的,真正的“陈年酒”是指在密封的酒桶中酿造存放的酒,而不是家里用瓶密封的酒,装瓶后的酒最好在三年内喝完,存放时间过长即使不变质,也会产生酒精度降低、酒味变淡等品质下降的问题。国外再差的红酒也没有写保质期,完全是国内的硬性要求! 其实红酒并不是越老越好,一般还是需要一个成熟期的,但也就是1至5年,中档以上的名牌酒可以放置5年以上,但一般也不超过10年(法国一些顶级酒庄的名牌可以陈20年左右),具体时间要看年鉴,各个产地的每一年的情况不同的。当然过了时间红酒也不会“坏掉”,而是平淡无味了。至于100%的纯100%的纯葡萄汁就是国内的特色了,因为有太多的厂家用糖水替代葡萄汁发酵!“洋酒没有保质期”的说法是错误的。只有蒸馏类的酒,如人头马、XO、威士忌等没有保质期,而红酒都有保质期。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的规定,从今年10月1号开始,10度以上的饮用酒可以不用标注保质期,这涉及几乎所有的葡萄酒和啤酒。不标保质期,这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记者在北京一家大型商场的葡萄酒专柜前看到,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葡萄酒大都是标注了保质期的。而且根据酒的产地和品种不同,保质期的长短也不一样。比如国产葡萄酒中保质期最短的只有两年半,最长的是十年;进口葡萄酒的保质期在十到二十年之间。这个标准是根据国际上通用的标准CODEX标准制定的,是国际惯例。理论上来讲,酒精度在10度以上的酒凡是加工技术上没有问题的,都是可以长期存放的,有一定的防腐功能。”专家认为,目前世界其他葡萄酒生产国都取消了标注保质期的规定,我国的相关规定是保质期在18个月以下的酒类产品必须注明,18个月以上的没有强制规定,标注保质期只是企业行为,而取消标注并不是没有保质期,而是意味着企业对产品要终身保质。白酒一般没有保质期,但这并不意味着白酒存放的时间越长越好,普通香型的白酒5年以后,口味变淡,香味会减弱;酱香型陈酒是好酒,但存放多年的浓香酒是不是好酒目前还无定论,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低度白酒,尤其是32度以下的白酒,摆放时间越长越容易引起性能改变,时间久了,会失去白酒本来固有的特性。对此,国家有严格规定,要求乙醇含量10%以下的饮料酒等,必须标注保质期。
如果是白酒,保存完好,没有破漏,应该是能喝的,因为时间越长越好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10,幼学指的是什么
《幼学》即《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一部蒙学读物,产生于明末,后几经增补,到民国时期仍为幼学必读书目。古语有“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之说。《幼学琼林》这本书内容广博,包罗万象。四卷目次(程邹本——明程登吉原编,清邹圣脉增补):卷一:天文,地舆,岁时,朝廷,文臣,武职;卷二:父子祖孙,兄弟,夫妇,师生,朋友宾主,婚姻,妇女,外戚,老幼寿诞,身体,衣饰;卷三:人事,饮食,宫室,器用,珍宝,贫富,凶丧;卷四:科第,艺术,文事,讼狱,制作,释道,鸟兽,花木。
幼学之年.10岁 古代年龄称谓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另外,我们现在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距。” 汉人戴圣所辑《礼记·曲记篇》中说:“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其中还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说法。但后人却常把“幼学”、“弱冠”等作为年龄称谓,这恐怕是后代词汇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的原因吧 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杜甫有诗句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二十古来稀。”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别称。 当然,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上面所述这些因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有些还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交际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从“婴儿”和“儿童”两个词中,我们已看不出历史和今天的区别了。 另外还有: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 志学:十五岁。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 弱冠: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耄耋:八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标梅之年:出嫁 幼学之年.10岁 舞勺之年.13岁 志学之年.15岁(单髻.及髻.抓髻.)而立.壮室之年.30岁强仕之年.春秋鼎盛.40岁 艾老.服官政.50岁杖乡之年.耆年.60岁 杖国之年.致仕之年.70岁杖朝之年.80岁 齯齿.鲐背.冻梨.黄发.90岁 破瓜之年.瓜字初分.碧玉年华.女子16岁风信之年.花信之年.24岁 在我国传统医学文献裏,关於「天年」(人类自然的年寿)的记载------如黄帝《素问.上古天真论》道:「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灵枢经.天年》三度提到人的天年为「百岁」,还说「人之寿百岁而死」;又如《尚书.洪范篇》以百二十岁为寿-----推算人的自然年龄在一百至一百二十岁间,此与现代科学的测算大致相符,说明人类的自然寿命,是可以活到百余岁的。 但是遗传、自然环境、文化教育、天灾人祸、疾病、意外事故及个人生活方式和习惯等因素影响,往往使人天年不遂,留下遗憾,故一般祝寿之辞,多以坚定之喻,献上祈愿。通俗者,若「寿比南山」、「寿比松龄」、「日月长明」、「福如东海」等。其实在这些制式外,社交场合中有些长寿的象徵性用语,更富隐喻之雅趣呢! 「喜寿」指七十七岁:草书[喜]字看似七十七,故借指七十七岁。「米寿」是八十八岁:将[米]字拆开彷如八十八的模样,故借指八十八岁。「白寿」指九十九岁: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白]是借用百字少一横,以此借指九十九岁。「茶寿」呢,稍稍难解,[茶]字的草头看似二十,余者可拆成八十八,二者相加得一百零八,故借指一百零八岁。 另外,「六十岁」有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的说法;「七十岁」又称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国之年;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指的是「八、九十岁」;期颐之年,则是「百岁」了。 始龀---指刚到换齿的年龄,约七、八岁左右。 志学之年---十五岁(男)。 及笄之年---十五岁(女)。 二八年华---十六岁。 花信之年---二十四岁。 春秋鼎盛---壮年时期。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命之年---五十岁。 耳顺之年---六十岁。 花甲之年---六十岁。 悬车之年---退休之年。 从心之年---七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耄耋之年---七十至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