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美酒常识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药用白酒怎么制作,药酒怎么制作啊

本文目录一览

1,药酒怎么制作啊

 家庭药酒的制作主要涉及四个方面:酒的选择,中药材的选用和加工,药酒的制作方法,以及药酒的储藏  一、酒的选择  药酒,用白酒、米酒或黄酒加入相应的中药材经过浸泡加工配制而成。药酒按照其作用大体可分为治疗性药酒和滋补性药酒二类。滋补性药酒虽然对某些疾病有一定防治作用,但其主要是对人体起滋补保健作用,促进身体健康。此类药酒多具有较好的色、香和独特风味,可作为一般饮料酒,可以佐餐或随量饮用。治疗性药酒是以治疗或防治疾病为主要作用的药酒,在配方上多有一定的要求。  药酒是酒和中药共同加工制成的一种饮品,其中酒主要起溶解、析出、稳定、调和味道等作用。药酒的酒精度根据选用的酒种而有高有低。部分外用药酒,还可以用药用酒精来配制。在制作药酒时,选择何种类的酒作为溶媒是炮制药酒的头道步骤。  早在唐代,我国第一部官修的药典《新修本草》就指出:“诸酒醇醨不同,唯米酒入药。”宋明时期,都是用米酒作为配制药酒的原料,至清朝始,渐渐普及使用白酒来浸泡药物。现今,大多数药酒仍然以白酒作为溶媒,这是因为白酒酒精浓度较高,容易将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析出。制作药酒时,不论选择何种酒作为溶媒体,都应注意酒的质量、浓度和用量。所谓酒的质量,主要指在购买酒时,要注意酒的色泽、气味、口感等。一般说,炮制药酒使用质量优等的酒为佳。以白酒为例,好的白酒应是无色透明,不混浊,无沉淀物,气味芳香,口味甘醇浓烈。而黄酒的质量则要求色黄褐而透明,气味浓郁淳厚,口感柔和爽口。制作药酒时,根据所需药酒的性能和功效,把握好酒的浓度,十分重要。如果酒的浓度过高,药物中的水分容易被渗出,而药质变硬,有效成分反而难以溶解析出。如果酒的浓度过低,则药物可能因吸收水分而体积膨胀,同时一些苦味质及杂质等易被溶出,影响药酒的气味。一般来说,配制滋补类药酒时,应用的原料酒的浓度可以低一些;配制祛风湿,、活气血、疏经络的药酒,则原料酒的浓度可高些。  二、中药材的选用和加工  配制药酒时,要按照其主治和功效,选用适当的中药,特别注意同名但不同种药材,或同一药材不同使用部位或不同加工炮制的功能差异。如牛膝有淮牛膝和川牛膝的不同,淮牛膝产于河南,含有多量钾盐和皂甙,功能以补肝肾,强筋骨为主;川牛膝则产于四川,不含皂甙成分,临床应用以活血化瘀,引血下行为主,两者有较大区别。另如,地黄有生地、熟地之分,生地擅长清热凉血养阴,而熟地偏于养血滋阴补肾;当归用须活血,用身则补血;小麦分淮小麦和浮小麦,前者安神,后者敛汗;黄芪用于固表、利水、托疮等应生用,用于健脾补中气应炙用。凡此种种,选用均应加以注意。  选择好药材之后, 在制作药酒之前,还应进行适当加工处理, 如洗净泥沙、拣去杂质、切片轧粉、装袋包扎等。此外,有些药材还要进行炮制加工,以减轻毒性,使适于用来制作药酒。早在唐代,孙思邈就在《千金要方》中指出:“凡合药酒,皆薄切药。”一般说,用来浸泡药酒的中药都应或切成薄片、碎片,或轧成粗末、小块,有的矿石类及介壳类药还需碾成细粉状,这样做的目的是扩大药物与酒液的接触面,有利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扩散、溶解和析出。但也要注意碾末不宜太细,过细则破坏药物的细胞,可使细胞内一些粘液质或不溶物质进入酒液,不但不利于有效成分的扩散、溶解,还会使药酒混浊。有的药物带有毒性,如附子、半夏等药物,使用之前应进行必要的炮制加工后再使用。  三、药酒的制作方法  我国已经有上千年药酒制备的历史, 方法由简到繁, 多种多样, 各有所长。最初的制备方法是将中药直接放入酒中浸泡,如唐代孙思邈就说:“凡渍药酒,药皆切细,生绢袋盛之,纳酒中,密封头,春夏四五日,秋冬七八日,皆以味足为度,去渣,服酒。”李时珍则另有方法,他在《本草纲目》中指出:“或以药煮汁和饭,或以药袋安置酒中,药入坛密封,置大锅中,水煮一日,埋土中七日,出火毒乃饮。”综合历代医家制作药酒的方法,按生产方法的不同,主要有浸渍法、渗漉法、酿造法等方法。  浸渍法是家庭药酒制作时最常用的方法,具体又有冷浸法和热浸法的不同。对那些有效成分容易浸出的单味药,或味数不多的药物,或有较强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多采用冷浸法。如果药酒的处方配伍众多,酒量有限,用冷浸法有效成分不易浸出,就应当选用热浸法。对酒精度数较低的酒,如黄酒、果酒,不容易将药物中某些有效成分溶解出来,也常常利用加温的方法使药物的有效成份能尽可能多的析出。  冷浸法:将药物适当切制加工,若泡用的酒量不多,可将切片或粉碎的药物用干净纱布、绢布袋包装,扎紧袋口,放入酒器中;大剂量制作则不用袋盛,直接将药物置于容器内,然后加入适量的白酒或黄酒,密封浸泡。浸泡时间根据处方需要和酒量多少而定,一般经1个月左右, 最短不少于7天。密封后的酒器应放置在阴冷避光处,适当搅动或晃动,使酒与药物能充分接触。开始每天搅动或摇晃1次,7天后可改为每1周搅动或摇晃1次。待药物有效成分浸出后,取上清酒液,药渣压榨后弃去,酒液静置过滤澄清,贮存在酒瓶中,慢慢饮用。有些药酒需浸泡较长时间,如龟蛇酒、三蛇酒、虎骨酒等均需浸渍3个月至半年,才可饮服。另有一种冷浸方法,不需压榨去渣,而在浸泡到一定时间,即开始取上清酒液服用,服去一半药酒液时,再加入适量原料酒,如此往复,直至药味清淡为止。余下药渣,可研为细末,用第二料药酒送服。如参茸酒就可用此法泡制。  热浸法:将药物轧粗末,或切薄片,放进酒器内,加入适量的酒,密封瓶口,然后隔水蒸煮至沸,取出候冷,放置于荫凉处,继续浸泡至规定时间,滤取上清酒液,药渣则压榨后取液过滤,两液合并,经澄清后,装瓶慢慢饮用。 另有一种方法也属于热浸法,即将药物放陶器(如砂锅)中,加入适量酒,用厚纸将酒器口封固,浸泡数小时后,上文火慢煮至沸,取下候凉,静置2~3日,滤取上清酒液,药渣压榨取汁,过滤澄清,两液合并,装瓶备用。  渗漉法:渗漉法适用于大量药酒的制作,需要一定的设备。渗漉法使用的工具称渗漉筒,是一种呈上宽下窄,上面敞口,下面有水龙头开关控制的渗出小口的筒式或缸式装置。这种方法利用酒液自上而下,缓缓渗过药粉,形成良好的浓度差,以利于有效成分的扩散和析出,其浸出效果优于浸渍法,成份提取也较浸渍法完全。制作时,先将药物轧成粗粉状,加适量白酒浸渍2~3小时,使药物充分浸润膨胀,然后分层均匀装入底部垫有脱脂药棉或滤过纸的渗漉筒中。每次装药都用木棒将药压紧,注意不要将渗漉筒过于装满,以三分之二容量为宜,药物上面盖以干净纱布,再在纱布上铺一层洗净的细小石子,以免加入酒时,药粉浮起。倒入酒前,先打开下面的开关,放出筒中药物内的气体,再慢慢加进白酒,当液体自下口流出时,关闭开关,将流出的液体倒回渗漉筒,继续加酒至高出药物表面2~3厘米,盖上筒盖,密闭放置数天。打开下口开关,使经过渗漉的酒液缓慢流出,流速要控制,不宜太快,如以10公斤药粉计算,每分钟流量在30~50毫升左右。同时还要注意随时在上面补充加入白酒,使酒不低于药物表面,至原料酒加完。当渗漉出的酒液达到所需药酒量的80~85%左右时,停止渗漉,取药渣进行压榨取液,与渗漉液合并,澄清过滤后,装瓶密封备用。  酿造法:本法是用米、曲和药物,通过直接发酵的方法酿取成酒。古代常用此法,而近代民间还有应用。其方法为:根据处方取用适量的米(糯米或黄粘米)、酒曲和药材。先将药材捡洗干净,打成粗粉状;米淘洗干净、曲粉碎。以水浸米,令膨胀,然后蒸煮成干粥状,待冷却至摄氏30度左右,加入药粉和酒曲,搅拌均匀,置陶器内发酵。发酵时应保持适当的温度,如温度升得太高,可适当搅拌以降温。经过7~14天,发酵完成,经压榨、澄清,滤取酒液。将滤取的酒液装瓶,再隔水加热至75~80摄氏度,以杀灭酵母菌及其它杂菌,保证药酒质量并便于贮存。另一种方法是先煎煮中药,取药汁与米搅拌同蒸煮,然后加入酒曲发酵成酒。用酿造法制作出的药酒,酒精度较低,适于不会饮酒者。  制作药酒时,为了缓和药性,调和口味,便于服用,还常会使用一些矫味剂或着色剂,常用的如红糖、冰糖、白砂糖、蜂蜜等。  四、药酒的储藏  配制药酒时,在准备工作阶段,除了购买药材外,还要选择合适的制酒用的器皿。选用合适的酒器对浸制药酒,保证制酒质量以及贮藏药酒都十分重要。制酒容器应以陶瓷制品或玻璃制品为宜,而不宜使用铝合金、锡合金或铁器等金属制品。使用的酒器应有盖,以防止酒的挥发和灰尘等污染。陶瓷容器具有防潮、防燥、避光、保气,以及不易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等优点,而且外形古朴美观,具有文化特色。但在防渗透方面要比玻璃制品差。玻璃酒器经济价廉,容易获得,是家庭自制药酒常用的容器。但玻璃有吸收热的特点,且透明透光,容易造成药酒中有效成分的不稳定,影响贮藏。一般应选用深色玻璃酒器为佳。药酒制作完成后,应及时装瓶或盛坛,酒器上口要密封,勿使酒气外泄,防止空气与药酒接触,以免药物氧化和污染。封好瓶口的药酒应放置在阴凉干燥和避光的地方。服用时,随饮随倒,倒后立即将瓶口或坛口封闭。  此外,如果配制的是外用药酒,还要注意应做好标记,放置到安全合适的地方,以免被误作内服药酒饮用。

药酒怎么制作啊

2,怎样自制药酒

  药酒的自制方法http://www.cyy123.com 2010年3月12日  药酒的制作主要涉及四个方面:酒的选择,中药材的选用和加工,药酒的制作方法,以及药酒的储藏  一、酒的选择  药酒,用白酒、米酒或黄酒加入相应的中药材经过浸泡加工配制而成。药酒按照其作用大体可分为治疗性药酒和滋补性药酒二类。滋补性药酒虽然对某些疾病有一定防治作用,但其主要是对人体起滋补保健作用,促进身体健康。此类药酒多具有较好的色、香和独特风味,可作为一般饮料酒,可以佐餐或随量饮用。治疗性药酒是以治疗或防治疾病为主要作用的药酒,在配方上多有一定的要求。  药酒是酒和中药共同加工制成的一种饮品,其中酒主要起溶解、析出、稳定、调和味道等作用。药酒的酒精度根据选用的酒种而有高有低。部分外用药酒,还可以用药用酒精来配制。在制作药酒时,选择何种类的酒作为溶媒是炮制药酒的头道步骤。  早在唐代,我国第一部官修的药典《新修本草》就指出:“诸酒醇醨不同,唯米酒入药。”宋明时期,都是用米酒作为配制药酒的原料,至清朝始,渐渐普及使用白酒来浸泡药物。现今,大多数药酒仍然以白酒作为溶媒,这是因为白酒酒精浓度较高,容易将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析出。制作药酒时,不论选择何种酒作为溶媒体,都应注意酒的质量、浓度和用量。所谓酒的质量,主要指在购买酒时,要注意酒的色泽、气味、口感等。一般说,炮制药酒使用质量优等的酒为佳。以白酒为例,好的白酒应是无色透明,不混浊,无沉淀物,气味芳香,口味甘醇浓烈。而黄酒的质量则要求色黄褐而透明,气味浓郁淳厚,口感柔和爽口。制作药酒时,根据所需药酒的性能和功效,把握好酒的浓度,十分重要。如果酒的浓度过高,药物中的水分容易被渗出,而药质变硬,有效成分反而难以溶解析出。如果酒的浓度过低,则药物可能因吸收水分而体积膨胀,同时一些苦味质及杂质等易被溶出,影响药酒的气味。一般来说,配制滋补类药酒时,应用的原料酒的浓度可以低一些;配制祛风湿,、活气血、疏经络的药酒,则原料酒的浓度可高些。  二、中药材的选用和加工  配制药酒时,要按照其主治和功效,选用适当的中药,特别注意同名但不同种药材,或同一药材不同使用部位或不同加工炮制的功能差异。如牛膝有淮牛膝和川牛膝的不同,淮牛膝产于河南,含有多量钾盐和皂甙,功能以补肝肾,强筋骨为主;川牛膝则产于四川,不含皂甙成分,临床应用以活血化瘀,引血下行为主,两者有较大区别。另如,地黄有生地、熟地之分,生地擅长清热凉血养阴,而熟地偏于养血滋阴补肾;当归用须活血,用身则补血;小麦分淮小麦和浮小麦,前者安神,后者敛汗;黄芪用于固表、利水、托疮等应生用,用于健脾补中气应炙用。凡此种种,选用均应加以注意。  选择好药材之后, 在制作药酒之前,还应进行适当加工处理, 如洗净泥沙、拣去杂质、切片轧粉、装袋包扎等。此外,有些药材还要进行炮制加工,以减轻毒性,使适于用来制作药酒。早在唐代,孙思邈就在《千金要方》中指出:“凡合药酒,皆薄切药。”一般说,用来浸泡药酒的中药都应或切成薄片、碎片,或轧成粗末、小块,有的矿石类及介壳类药还需碾成细粉状,这样做的目的是扩大药物与酒液的接触面,有利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扩散、溶解和析出。但也要注意碾末不宜太细,过细则破坏药物的细胞,可使细胞内一些粘液质或不溶物质进入酒液,不但不利于有效成分的扩散、溶解,还会使药酒混浊。有的药物带有毒性,如附子、半夏等药物,使用之前应进行必要的炮制加工后再使用。  三、药酒的制作方法  我国已经有上千年药酒制备的历史, 方法由简到繁, 多种多样, 各有所长。最初的制备方法是将中药直接放入酒中浸泡,如唐代孙思邈就说:“凡渍药酒,药皆切细,生绢袋盛之,纳酒中,密封头,春夏四五日,秋冬七八日,皆以味足为度,去渣,服酒。”李时珍则另有方法,他在《本草纲目》中指出:“或以药煮汁和饭,或以药袋安置酒中,药入坛密封,置大锅中,水煮一日,埋土中七日,出火毒乃饮。”综合历代医家制作药酒的方法,按生产方法的不同,主要有浸渍法、渗漉法、酿造法等方法。  浸渍法是家庭药酒制作时最常用的方法,具体又有冷浸法和热浸法的不同。对那些有效成分容易浸出的单味药,或味数不多的药物,或有较强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多采用冷浸法。如果药酒的处方配伍众多,酒量有限,用冷浸法有效成分不易浸出,就应当选用热浸法。对酒精度数较低的酒,如黄酒、果酒,不容易将药物中某些有效成分溶解出来,也常常利用加温的方法使药物的有效成份能尽可能多的析出。  冷浸法:将药物适当切制加工,若泡用的酒量不多,可将切片或粉碎的药物用干净纱布、绢布袋包装,扎紧袋口,放入酒器中;大剂量制作则不用袋盛,直接将药物置于容器内,然后加入适量的白酒或黄酒,密封浸泡。浸泡时间根据处方需要和酒量多少而定,一般经1个月左右, 最短不少于7天。密封后的酒器应放置在阴冷避光处,适当搅动或晃动,使酒与药物能充分接触。开始每天搅动或摇晃1次,7天后可改为每1周搅动或摇晃1次。待药物有效成分浸出后,取上清酒液,药渣压榨后弃去,酒液静置过滤澄清,贮存在酒瓶中,慢慢饮用。有些药酒需浸泡较长时间,如龟蛇酒、三蛇酒、虎骨酒等均需浸渍3个月至半年,才可饮服。另有一种冷浸方法,不需压榨去渣,而在浸泡到一定时间,即开始取上清酒液服用,服去一半药酒液时,再加入适量原料酒,如此往复,直至药味清淡为止。余下药渣,可研为细末,用第二料药酒送服。如参茸酒就可用此法泡制。  热浸法:将药物轧粗末,或切薄片,放进酒器内,加入适量的酒,密封瓶口,然后隔水蒸煮至沸,取出候冷,放置于荫凉处,继续浸泡至规定时间,滤取上清酒液,药渣则压榨后取液过滤,两液合并,经澄清后,装瓶慢慢饮用。 另有一种方法也属于热浸法,即将药物放陶器(如砂锅)中,加入适量酒,用厚纸将酒器口封固,浸泡数小时后,上文火慢煮至沸,取下候凉,静置2~3日,滤取上清酒液,药渣压榨取汁,过滤澄清,两液合并,装瓶备用。  渗漉法:渗漉法适用于大量药酒的制作,需要一定的设备。渗漉法使用的工具称渗漉筒,是一种呈上宽下窄,上面敞口,下面有水龙头开关控制的渗出小口的筒式或缸式装置。这种方法利用酒液自上而下,缓缓渗过药粉,形成良好的浓度差,以利于有效成分的扩散和析出,其浸出效果优于浸渍法,成份提取也较浸渍法完全。制作时,先将药物轧成粗粉状,加适量白酒浸渍2~3小时,使药物充分浸润膨胀,然后分层均匀装入底部垫有脱脂药棉或滤过纸的渗漉筒中。每次装药都用木棒将药压紧,注意不要将渗漉筒过于装满,以三分之二容量为宜,药物上面盖以干净纱布,再在纱布上铺一层洗净的细小石子,以免加入酒时,药粉浮起。倒入酒前,先打开下面的开关,放出筒中药物内的气体,再慢慢加进白酒,当液体自下口流出时,关闭开关,将流出的液体倒回渗漉筒,继续加酒至高出药物表面2~3厘米,盖上筒盖,密闭放置数天。打开下口开关,使经过渗漉的酒液缓慢流出,流速要控制,不宜太快,如以10公斤药粉计算,每分钟流量在30~50毫升左右。同时还要注意随时在上面补充加入白酒,使酒不低于药物表面,至原料酒加完。当渗漉出的酒液达到所需药酒量的80~85%左右时,停止渗漉,取药渣进行压榨取液,与渗漉液合并,澄清过滤后,装瓶密封备用。  酿造法:本法是用米、曲和药物,通过直接发酵的方法酿取成酒。古代常用此法,而近代民间还有应用。其方法为:根据处方取用适量的米(糯米或黄粘米)、酒曲和药材。先将药材捡洗干净,打成粗粉状;米淘洗干净、曲粉碎。以水浸米,令膨胀,然后蒸煮成干粥状,待冷却至摄氏30度左右,加入药粉和酒曲,搅拌均匀,置陶器内发酵。发酵时应保持适当的温度,如温度升得太高,可适当搅拌以降温。经过7~14天,发酵完成,经压榨、澄清,滤取酒液。将滤取的酒液装瓶,再隔水加热至75~80摄氏度,以杀灭酵母菌及其它杂菌,保证药酒质量并便于贮存。另一种方法是先煎煮中药,取药汁与米搅拌同蒸煮,然后加入酒曲发酵成酒。用酿造法制作出的药酒,酒精度较低,适于不会饮酒者。  制作药酒时,为了缓和药性,调和口味,便于服用,还常会使用一些矫味剂或着色剂,常用的如红糖、冰糖、白砂糖、蜂蜜等。  四、药酒的储藏  配制药酒时,在准备工作阶段,除了购买药材外,还要选择合适的制酒用的器皿。选用合适的酒器对浸制药酒,保证制酒质量以及贮藏药酒都十分重要。制酒容器应以陶瓷制品或玻璃制品为宜,而不宜使用铝合金、锡合金或铁器等金属制品。使用的酒器应有盖,以防止酒的挥发和灰尘等污染。陶瓷容器具有防潮、防燥、避光、保气,以及不易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等优点,而且外形古朴美观,具有文化特色。但在防渗透方面要比玻璃制品差。玻璃酒器经济价廉,容易获得,是家庭自制药酒常用的容器。但玻璃有吸收热的特点,且透明透光,容易造成药酒中有效成分的不稳定,影响贮藏。一般应选用深色玻璃酒器为佳。药酒制作完成后,应及时装瓶或盛坛,酒器上口要密封,勿使酒气外泄,防止空气与药酒接触,以免药物氧化和污染。封好瓶口的药酒应放置在阴凉干燥和避光的地方。服用时,随饮随倒,倒后立即将瓶口或坛口封闭。  此外,如果配制的是外用药酒,还要注意应做好标记,放置到安全合适的地方,以免被误作内服药酒饮用。(中华中医网)

怎样自制药酒

3,白药酒的制作方法

1、灵芝补肾酒配方:灵芝100克、炙龟板100克、乌梢蛇50克、熟地黄100克、枸杞子100克、沙苑子100克、玫瑰花20克。翡翠圆镯厂家直供,特价保真!广告?做法:装入广口瓶或坛内,低度酒泡过中药2~3厘米,定时拌动,半月后酌加蜂蜜,睡前饮用。功效:滋阴补肾,适用于因肾阴亏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遗精盗汗等症。?2、巴戟二子酒配方:巴戟天、菟丝子、覆盆子各15克,米酒250克;做法:将巴戟天、菟丝子、覆盆子用米酒浸泡,7天后即可服用;功效:用于肾虚所致精液异常、滑精、小便频密、腰膝冷痛等症。3、补肾壮阳药酒配方:老条党参、熟地黄、枸杞子各20克。沙苑子、淫羊藿、公了香各15克,远志向10克,广沉香6克,荔枝肉10个,白酒1000毫升;做法:将前9味加工捣细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置阴凉干燥处、经3昼夜后。打开口,盖一半,再置文火上煮数百沸,取下稍冷后加盖,再放入冷水中拔出火毒,密封后放干澡处,21日后开封,过滤去渣,即成。功效:补肾壮阳、养肝填精、健脾和胃、延年益寿。4、人参葡萄酒配方:红参20g、葡萄干100g、白酒750g;做法:先将红参切片,与葡萄同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每2日搅拌1次,浸泡15日后,即可饮用;用法:每日2次,空腹时饮,每次15~20mL;功效:健脾益肾,补气,用于气虚体弱、腰酸乏力等症。?5、壮腰补肾酒配方及做法:巴戟60克,肉苁蓉45克,川杜仲33克,人参20克,鹿茸片18克,蛤蚧一对,川续断30克,骨碎补15克,冰糖75克,用50度米酒1千克,浸泡一个月;功效:壮阳、健腰、补肾,适用于男子腰膝酸软乏力,阳痿。亦可用于女子性欲冷淡,血低压,腰酸无力等。每次服10毫升。6、鹿茸山药酒配方及做法:鹿茸15克、山药60克、白酒1000克。将鹿茸、山药与白酒共置入容器中,密封浸泡7天以上便可服用;功效:补肾固肾,用于气色黄暗、精神不振、肾阳虚弱的遗尿等症状。7、板栗酒配方:板栗500克,白酒1500毫升。洗净板栗,逐个切口,放入白酒中浸泡,7天后饮用,每次性交前适量饮用;功效:滋补心脾,补肾助阳。适用于男子阳痿,滑精等症。?8、健脑补肾酒配方及做法:核桃仁300克、枸杞子200克、女贞子200克、炒莲子200克、炒大枣50克,装瓶或罐内,加入低度白酒,酒应超过中药约3厘米,每天搅动一次,半月后酌加蜂蜜,每天适量饮用;功效:适用于因肾精亏虚引起的脑髓不充、失眠健忘、头晕耳鸣等症状。9、鹿茸薯蓣酒配方:鹿茸15克,薯蓣60克,白酒1000克;做法:将鹿茸、薯蓣与白酒共置入容器中,密封浸泡7天以上便可服用;功效:补肾壮阳适用于性欲消退、阳痿、遗精、早泄;肾阳虚弱的遗尿、久泻、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其它贫血症 ;用法:每日3次,每次服15-20毫升。10、助阳补阳酒配方:红参20克,鹿茸6克,白酒1000克;做法:将红参、鹿茸蒸软后,放入白酒中,加盖密封,浸浸泡15天即可饮用;功效:补气壮阳适用于老人冬季阳虚,畏寒,肢体不温;服法:每日2次,每次饮服10-20毫升;注意:夏日不宜饮用易上火者慎服或者禁服。11、四补酒配方:柏子仁、何首乌、肉苁蓉、牛膝各30克,白酒1000克;制法:将上药加工切碎,入净器中,倒入白酒浸泡,封固置阴凉处,每日摇晃数下,春夏10日,秋科20日,澄清即得;功效:益气血,补五脏,悦颜色适用于气血不足,心慌气短等症;服法:每日2次,每次饮服10-15毫升。?12、壮腰补肾酒配方:巴戟天60克, 肉苁蓉45克, 杜仲33克, 人参25克,鹿茸18克, 蛤蚧1对 川续断30克,骨碎补15克,冰糖75克;制法:50°米酒1000克浸泡一个月;功效:壮阳健腰补肾,适用于男子腰膝酸软乏力,亦可用于女子性欲淡漠,低血压,腰酸无力等;服法:口服,每次服10-20ml;禁忌:高血压患者勿饮。13、补气补血酒配方:人参33克, 黄芪25克, 当归身20克,桂圆肉60克,川芎15克,熟地45克;制法:用50°酒浸泡一个月;功效:适用于气血虚弱、面色惨白无光泽,乏力,或者月经稀少色淡,月经来迟等每次服10-20ml不久于饮酒者可将此酒冲入0汤水中饮用;禁忌:伤风发热、溃疡病、呼吸疾病及肝病忌服。14、养精续气酒配方:仙茅20克,仙灵脾20克,蜂房20克,肉苁蓉20克,杜仲30克,牛膝20克,续断30克,锁阳20克,阳起石20克,枸芪子30克,黄狗肾1具,蜈蚣4条,黄精20克,山萸肉20克,白芍60克,甘草20克。做法:以上药用滚开水浸透,冷却后,置容器中,加白酒4-5斤泡,两周后即可服用;服法:每日总量50毫升;注意:容器不要用分子化合物塑料的;禁忌:有酒精过敏史或者因病不允许喝酒的人忌用,女士适量。15、鹿茸酒配方:鹿茸6克,薯蓣60克,500毫升白酒;做法:将以上两味中药放入白酒中,7天后饮用适量服用;功效:补肾壮阳,补精种子,适用于肾阳虚衰、肾精吃亏所致的无精子、少精子、死精子过多、畸形精子过多、精液不液化、免疫性不育等男的不育。?16、仙茅酒配方:仙茅250克,1000毫升白酒;制法:浸泡7日后饮用,适量饮用;功效:益肾壮阳、温肾散寒,适用于肾阳虚衰所致的精液清凉、少精子、死精子过多、畸形精子过多、精子动力异常、精液不液化等症。17、巴戟淫羊酒配方:巴戟天、淫羊藿各250克,白酒1500毫升;制法:将上两味药切碎,与白酒共置入容器中,封浸泡7天后便可服用;功效:壮阳祛风适用于神经衰弱、性欲消退、风湿痹痛、肢体瘫痪、症末梢神经炎;服法:早、晚各1次每次饮服20毫升。18、鹿茸薯蓣酒配方:鹿茸15克,薯蓣60克,白酒1000毫升;制法:将鹿茸、薯蓣与白酒共置入容器中,密封浸泡7天以上便可服用;功效:补肾壮阳,适用于性欲消退、阳痿、遗精、早泄;肾阳虚弱的遗尿、久泻、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其他贫血症;服法:每日3次,每次饮服15~20毫升。19、淫羊藿酒配方:淫羊藿200克,白酒2000毫升;做法:将淫羊藿加工碎,装入布袋中,浸泡在白酒内,封固3天后即可饮用;功效:补肾壮阳,强筋健骨适用于阴阳两损、命门火衰而导致的男子阳痿、女子不孕、四体不仁慈等症可常饮此酒 ;服法:每晚睡前饮服15~20毫升。20、灵脾地黄酒配方:仙灵脾62克,熟地38克,醇酒1250毫升;做法:将上药共碎细,纱布包贮,用酒浸于净器中,密封,勿通气;功效:补肾助阳适用于肾虚阳痿、宫寒不孕、腰膝无力、筋骨酸痛等症每日随量温饮之;服法:春夏3日,秋冬5日后便可开取饮用;注意:常令有酒力相续,但不得烂醉陶醉若药酒将尽,应再炮制。21、对虾酒配方:鲜对虾1对,白酒250毫升;做法:将鲜大对虾洗净,放入酒罐中,将白酒倒入酒罐中,加盖密封,置阴凉处,浸泡7天即成;功效:补肾壮阳,适用于性欲消退、男子阳痿,冬季常服还可预防阳痿等病的发生;服法:每日2次,每次饮服15毫升;禁忌:对食虾过敏及皮肤病患者忌服。22、强精补肾酒配方:熟地、老条党参和枸杞子各20克沙苑子、淫羊藿以及公了香各15克,远志香10克,荔枝肉10个,白酒1000ml;制法:把前九位药举行加工捣细碎,装入布袋,放置在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放置阴凉干燥处,经过3昼夜以后,打开容器口,盖一半,再放置小火上煮数百沸,取下稍冷以后加盖,然后在放入冷水中拔出火毒,密封好后放置于干燥处,21日以后开封,过滤去渣,即可;功效:补肾壮阳、健脾和胃、养肝填精、延年益寿等功效 肾虚阳痿、血虚心悸、腰膝无力、头晕眼花、身体虚弱乏力、遗精早泄、面容暗黄、食欲不振、等病症;服法:口服每次空腹温服10-20毫升,天天早、晚各一次,以控为度;注意:以上均引自《药酒汇编》捞你养气不足但无气质花柳病变时,经常适量饮用,可以延年益寿,阴虚火旺者慎用,服用期间禁服郁金。23、蛤蚧酒配方:蛤蚧l对,黄酒500毫升;功效:补肾壮囘阳,平咳止喘。做法将蛤蚧去头、足、鳞,浸于黄酒中,20日后可服用。24、菟丝子酒配方:菟丝子30克,五味子30克,白酒500毫升(或米酒).克,白酒500毫升(或米酒);功效:补肾益囘精,养肝明目。适用于肝肾不足的目昏,耳鸣,阳痿,遗囘精,腰膝酸囘软等症;做法:将菟丝子、五味子装布袋,置净器中,用白酒浸泡,7天后弃药渣饮用。每天2—3次,每次20-30毫升。25、板栗酒配方:板栗500克,白酒1500毫升;功效:滋补心脾,补肾助阳。适用于男子阳痿,滑囘精等症;做法:洗净板栗,逐个切口,放入白酒中浸泡,7天后饮用,每次性囘交前适量饮用。26、韭菜子酒配方:韭菜子100克。米酒500毫升(或高梁酒);功效:助阳固精。适用于阳痿,遗囘精,早囘泄,腰膝冷痛等症。27、石燕酒配方:石燕2—5只,高粱酒1000毫升,盐、姜、葱、醋各适量;功效:添精补髓,壮囘阳益气;做法:石燕去毛和内脏,加四味佐料炒熟,用酒浸泡3天。28、鹿茸酒配方:嫩鹿茸6克,山药片10克,白酒500毫升;功效:补肾助阳;做法:将嫩鹿茸切片,加山药片装布袋内,置酒中浸泡7天,即可饮服。29、锁阳酒配方:锁阳30克,白酒500毫升;功效:益囘精壮囘阳,养血强筋。适用于肾虚阳痿,腰膝无力,遗囘精滑泄,精血不足等症;做法:将锁阳浸泡在白酒中,7天后弃药渣,装瓶饮用.每天2次,每次15-20毫升。?30、复方海马药酒配方:海马海龙海蛇蛇鞭鹿鞭等组成做法:补肾壮囘阳,舒筋活络,补益神气,并可增强运动强度和耐力。31、东革阿里补肾酒配方配方及做法:老条党参、枸杞子各30克。昌弘东革阿里80g、沙苑子、婬羊藿10g、甘草10克,韭菜籽10克,当归6克,荔枝肉10个,高度白酒1000毫升,浸泡一个月以上即可饮用;功效:补肾壮阳、养肝填精、健脾和胃、缓解疲劳,肾虚阳痿、腰膝无力、血醇厚悸、头晕眼花、遗精早泄、气虚乏力、面容萎黄等症;用法:每次温服10~20毫升补肾壮阳酒,每日早、晚各服1次,以控为度。32、灵芝补肾酒配方配方及做法:灵芝100克、炙龟板100克、乌梢蛇50克、熟地黄100克、枸杞子100克、沙苑子100克、玫瑰花20克。装入广口瓶或坛内,低度酒泡过中药2~3厘米,定时拌动,半月后酌加蜂蜜,睡前饮用;功效:滋阴补肾,适用于因肾阴亏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遗精盗汗等症。33、壮腰补肾酒配方配方及做法:巴戟60克,肉苁蓉45克,川杜仲33克,人参20克,鹿茸片18克,蛤蚧一对,川续断30克,骨碎补15克,冰糖75克,用50度米酒1千克,浸泡一个月;功效:壮阳、健腰、补肾,适用于男子腰膝酸软乏力,阳痿。亦可用于女子性欲冷淡,血低压,腰酸无力等。每次服10毫升。34、壮阳补肾药酒配方配方及用法:仙茅20g,仙灵脾20g,蜂房20g,肉苁蓉20g,杜仲30g,牛膝20g,续断30g,锁阳20g,阳起石20g,枸杞子30g,黄狗肾1具,蜈蚣4条,黄精20g,山萸肉20g,白芍60g,甘草20g;做法:以上药用滚开水浸透,冷却后,置容器中,加白酒4-5斤泡,两周后即可服用,每日总量50mL;功效:壮阳补肾强身。35、仙茅补血酒配方配方及做法:仙茅35克,益智仁35克,龙眼肉20克,黄精35克,米酒1500毫升。先将各种药材分别用清水洗干净,隔水蒸20分钟,摊凉后放入瓶中,注入米酒,密封瓶口,浸泡7日后即可饮用;功效:对于肾气虚所致遗尿、记忆力减退、血虚、手脚冰冻、畏寒怕风等有疗效。?36、补肝肾地黄年青酒配方配方及做法:熟地黄100克,万年青150克,桑椹120克,黑芝麻60克,怀山药200克,南烛子、花椒各30克,白果15克,白酒2000毫升;做法:将前8味捣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过滤去渣,即成;功效: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聪耳明目。37、鹿鞭酒配方配方:鹿鞭1条,白酒1000毫升;做法:将上药先用温水浸润,去内膜,切片,再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个月后即可取用;功用:补肾阳、益精血。38、五子酒配方:覆盆子、菟丝子、楮实子、金樱子、枸杞子、桑螵蛸各60克,白酒2.5公斤;做法:将上药捣碎,装在绢袋或布袋中,扎紧袋口,置于坛中,倒入白酒,密封,置于阴凉于燥处。每曰摇动数次。14日后启封,将药酒过滤,盛入洁净的瓶中,盖严,备用;功效:补肝肾,益精髓,明目;适应范围:用于肝肾虚损、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视物不清等。38、首乌煮酒配方:何首乌120克,胡麻仁、当归各60克,生地80克,白酒2.5公斤;做法:将何首乌、当归、生地切碎,胡麻仁捣烂,共装入绢(布)袋内,扎紧袋口,置于瓦坛中,倒入白酒,加盖,以文火煮沸后离火,凉后密时,置于阴凉处。7日后启封,取出药袋,静置使之澄明,装入洁净的瓶中备用;功效:补肾益精,滋阴养血,益寿延年;适应范围: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须发早白。

白药酒的制作方法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