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美酒常识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为什么要发酵白酒,酒为什么要蒸馏

本文目录一览

1,酒为什么要蒸馏

米酒的蒸馏是煎煮的过程,因为米酒酒度较低,如果要较长时间保存,就需要煎煮来把里面残余酵母杀死,这样才不会在存放时再次发酵,使酒液发生变质和浑浊现象,利于酒的储存。原酒的甜味,正是没有被利用完的残余糖,它会在后期储存过程中被发酵,使酒浑浊。
可以的,白酒就是这样蒸馏出来的.

酒为什么要蒸馏

2,我国名优白酒为什么都采用固体发酵方法生产

因为固态发酵方法,不同的发酵和操作条件,产生不同的香味成分,生产出的白酒种类最多,产品风格各异,纯粮发酵的酒,对人身体保健而言,是最好的,酒是粮食的精气神的酿造方法-好酒天‘金村。

我国名优白酒为什么都采用固体发酵方法生产

3,请问为什么泡菜坛里要倒白酒这里面有什么科学道理

在泡菜转变的过程中,酸类物质和酒中的醇类物质会生成香味物质,增加泡菜的风味和口感
这是针对怀孕的人说的,酸儿辣女,吃泡菜酸,生儿子,男孩子哪有不喝酒的,所以,从在娘胎里就开始了
在泡菜时没有注意泡菜的卫生,泡菜坛内结出霉花。白酒能杀菌
你好!在泡菜坛里要倒一点白酒,对微生物发酵有好处,可以增加泡菜的醇香味,加入泡菜坛中经过一定时间。因为白酒中除了乙醇外,还含有许多其它有益微生物菌种,这些有益菌会进一步繁殖,数量增加,使泡菜味道更佳  泡菜的制作是一种微生物发酵的过程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请问为什么泡菜坛里要倒白酒这里面有什么科学道理

4,白酒为什么要多伦次发酵

淀粉——糖——乙醇,这个过程在酒精工艺中只需要3天。但是,乙醇——乙酸——丁酸——己酸——己酸乙酯等香味物质,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十天。多轮发酵,蒸馏时保留了大量的酸度(及很多香味物质),在下一轮发酵时,作为前体物质,继续被代谢(分解、合成),产生新的、过多的香味物质。如此往复多次,香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不断增加,好酒从此诞生了。

5,白酒中为什么要控制低温缓慢发酵

低温入窖,缓慢发酵,就是所谓前缓,中挺,后缓落。白酒发酵过程中对温度的控制是不可缺少的,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多年的生产实践试验上。其好处在于:1. 有利于醇甜物质的形成。糟醅发酵温度的高低是与酵母及其他微生物在窖内的繁殖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酒糟中,含磷量为1%-2%,足够能使酵母产生多远醇之需,当发酵缓慢,窖内含氧逐渐减少时,磷氧比缓慢增大,这时有利于多元醇的生成,若温度高,发酵速度快,糟内含氧量迅速减少,多元醇的产量也就大大减少了。2. 有利于控酸产酯。生产实践证明,凡是低温缓慢发酵,升酸幅度少,产酒正常在封窖第9天,含酒精量达最高峰,窖内温度也升至36摄氏度最高点,主发酵基本结束,这时酸度为1.6mg/100ml,升酸幅度仅为升酸量的40%以下,低温缓慢发酵就能在发酵的大部分过程中保持高浓度的酒精含量和适当的酸度,这样不仅有利于本排和下排的正常发酵,而且对产生浓香型酒的主体香酯是大有益处的。3. 有利于控制高级醇的形成。任何种类的酒,在发酵过程中都会生成不同量的高级醇,在相同条件下,发酵温度和速度对高级醇的生成量有较大的影响。4. 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繁殖生长。低温入窖,使有益菌得到了生长繁殖的条件,而不适合有害菌的生产繁殖。5. 有利于加速新窖老熟,稳定提高酒质。
白酒发酵多数是低温发酵,除了酱香型白酒、芝麻香白酒都是低温发酵。低温发酵就是17~18度入池,顶火温度在32~36之间的发酵过程。

6,发酵酒是什么

发酵酒 蒸馏酒是乙醇浓度高于原发酵产物的各种酒精饮品。白兰地、威士忌、朗姆酒和中国的白酒都属于蒸馏酒,大多是度数较高的烈性酒。制作过程为先经过酿造,后进行蒸馏后冷却,最终得到高度数的酒精溶液饮品。而其通俗易懂,简而化之的说,也就是以水果、谷类如蜂蜜、甘、甜菜、水果和玉米、高梁、稻米、麦类马铃薯及其他含淀粉或者糖分的农产品为原料,让糖和淀粉经酵母发酵后产生酒精,利用酒精的沸点(78.5℃)和水的沸点(100℃)不同,将原发酵液加热至两者沸点之间,就可从中蒸出和集到酒精成分和香味物质。 世界上最早的蒸馏酒是由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古代居民凯尔特人在公元前发明的。当时的凯尔特人使用陶制蒸馏器酿造出酒清含量较高的烈性,这也是威士忌酒的起源。威士忌一词出自凯尔特人的语言,意为“生命之水”。公元43年,罗马大军征服了不列颠,也带来了金属制造技术,而使凯尔特人传统的蒸馏方法得到改进,改善了蒸馏器的密封性,减少了酒精蒸的逃逸,提高了蒸馏率,导致威士忌酒产量大为提高。到公元10世纪,威士忌酒的酿造工艺基本成熟。 而中国最早的酿酒出品是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黄酒,直到公元10世纪,中国人才掌握了蒸馏技术,开始酿造白酒。而中国的蒸馏酒大多使用陶缸泥窑酿制,所以酒中不含色素。而国外的蒸馏酒多使用各种木桶酿制,添加有香料和调色的焦糖等,故呈现不同的颜色。

7,白酒为什么是源自固态发酵

固、液态法酿酒所用的原材料有,大米,玉米,高粱及谷物粮食等,大多以纯种培养的根霉(散曲,浓缩甜酒药,糠曲等)为糖化剂,液态或固态自培酵母为发酵剂,其生产工艺是在箱内 (或水泥池地上) 固态培菌糖化后,再配糟入池进行固态发酵、固态蒸馏的工艺流程,是以整粒粮食为原料,以固态形式贯穿蒸煮、培菌、糖化、发酵、蒸溜整个工艺流程,其简要工艺流程如下。此方法主要在四川、云南、贵州、湖北和广西等地的传统酿酒工艺中使用。谷壳类、水、蒸气様曲或散曲+酵母原料—粉碎—配料—蒸料—摊凉—加曲—培菌—配槽—入池发酵—蒸溜—成品酒 + 丢槽 固态法酿酒要经过10道以上工序,2次以上的蒸煮,燃料成本高,劳动强度大,淀粉出酒率低,但其酒风味比较饱满。 液态法酿酒所谓液态法酿酒,是指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363366161以液态发酵为基础,经不同的蒸馏及调味方法生产出来的白酒。狭义上讲, 液态法酿酒是指原料的糊化、糖化、发酵和蒸馏等工艺,全部在液相状态下制成的白酒,也就是全液态法酿酒; 而从广义上讲,凡是以液态发酵生产的酒基为基础,再经串香、调香等方法生产出来液态酒酿的白酒都属于液态法酿酒的范畴,除了全液态法白酒外,还包括串香白酒、固液勾调白酒和调香白酒。 生产出来的液态法白酒习惯上又称为新型白酒。
纯粮食酒才能固态发酵,也就是酱香酒,整个生产周期为一年,至少要储存3~5年才能对外销售,还有液态发酵的酒类 建议楼主去百度科普

8,白酒是液体可有些白酒为什么却源于固态发酵

在市场中,卖家对“固态发酵”特别标注,买家对“固态发酵”特别重视,都源自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白酒“液态发酵法”新技术的产生。液态发酵法,是指采用酒精生产方法的液态法白酒生产工艺。“液态法白酒”后续的发展,在行业内、在市场中,的确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在营销中会特别强调“固态发酵”的现象出现。无论是“固态发酵”的“固态”还是“液态发酵”的“液态”,本质上都是指发酵过程的基质的属性,宽泛地讲,如果整个酿造过程是在一类不溶性固体基质上进行的,那就属于“固态发酵”的范畴。举一个例子,比如,我们在家里,可能会用买来的葡萄自酿葡萄酒(如果没有专业指导,不建议自酿葡萄酒),我们把葡萄压榨出葡萄汁,然后简单添加酵母进行发酵,观察到,整个发酵过程,是在葡萄汁这样的液态环境下或者基质里进行的,所以葡萄酒是液态发酵。之所以举葡萄酒酿造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液态发酵”和“固态发酵”都是发酵酿造技术的一种,本身无所谓好与坏,但具体到每一种发酵食品而言,就有了特别的意义,比如,中国白酒。中国白酒在世界酒林中是一朵奇葩,不仅仅是因为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更因为它的发酵方式——“固态发酵”,这在整个世界酒品中都是罕见的,我们经常能够喝到的啤酒、葡萄酒等酿造酒,威士忌、伏特加等蒸馏酒都是“液态发酵”而来,而中国白酒,却是源于“固态发酵”。“固态发酵”,是我国名优白酒的传统生产方式,简单讲,即通过固态配料,即粮食混搭或单一用粮,以固态基质的形式放入陶器或者窖池中发酵,然后取出固态蒸粮蒸馏,得以生产白酒。这种传统的白酒生产方式,产生了很多白酒的香型,比如我们熟悉的清香、酱香、浓香等等,而这其中更有很多中国名酒的诞生。

9,人类为什么要制作酒

据有关资料记载 地球上最早的酒 应是落地野果自然发酵而成的 所以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 酒的出现,不是人类的发明 而是天工的造化 一般来说 有了酒 才能有酒器 因此 人工酿酒的先决条件 应该先从陶器的制造开始 否则 便无从酿起 考古学证明 在近现代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制品中 已有了专用的酒器 这说明在我们的祖先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和酒发生了关系 而且当时我国酿酒技术已经开始盛行.以后经过夏 商两代 饮酒的器具也越来越多 在仰韶文化遗址中 既有陶罐 也有陶杯 在出土的商殷文物中 青铜酒器占相当大的比重 说明当时饮酒的风气确实很盛 而且 我们可以从《史记 殷本纪》关于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的记载,以及《诗经》中“十月获稻、为此春酒”和“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等中推知,约在六千年前,人工酿酒就开始了。 酒,是人类各民族民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大饮料。世界上最古老的实物酒是伊朗撒玛利出土的葡萄酒,距今三千多年,仍芳醇弥人;中国最古老的实物酒是西安出土的汉代御酒,据专家考证系粮食酒(也有专家认证为黄酒,作为黄酒工作者闻之为之跃呼、幸哉至善!)至今仍香醇可饮,可谓奇也!中国甲骨文中早就出现了酒字和与酒有关的醴、尊、酉等字。从中可以佐证酒的存在之久。至于文史中的记载更是枚不胜举,如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即醉以酒,即饱以德”(《大雅·即醉》)的诗讯《周易》、《周礼》、《礼记》、《左传》等典籍中,关于古代酒俗的记载更多,如“酒者可以养老也”(《礼记》)、“酒以成礼”(《左传》)等。这说明酒存在着多种用途。是生活习俗中必不可少的。

10,民族酒业的酱香酒生产时为什么要经过八次发酵

相信广大酱香酒友,对“12987”这串数字并不陌生。所谓“12987”,也就是传统大曲酱香酒的酿造工艺,即在一年的生产周期内,期间需要经历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从端午踩曲到重阳下沙,再到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轮次取酒,酱香酒的酿造顺应着一年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且为了增加发酵时间,第一次取酒是在第三次蒸煮后才开始,而最后一次取酒在第九次蒸煮过后。又是一年春暖花开的好时节,我们酒厂也刚刚完成了对红缨子高粱的第三次发酵,并且进行了第四次蒸煮,结束了第二轮次的取酒。随后要继续对酒醅进行摊凉、加曲、收堆、下窖等工艺流程,再将酒醅进行后续的发酵,等待下一轮次的取酒。优质白酒之所以好,无非是因为酒液内所含的天然香气物质多,且协调。而优质酱香酒也不例外,正所谓“生香靠发酵,提香靠蒸馏”,为了生成更多的香气物质,酒醅在这八次发酵中,不仅需要进行有氧的高温堆积发酵,还需进行无氧的入窖封闭式发酵,实际上进行了十六次发酵!高温堆积发酵酒醅经蒸煮、取酒后,并不能直接再次入窖进行下一次的发酵。而是需要将经蒸煮过的大约100摄氏度左右的酒醅,经摊凉到35摄氏度左右。然后再次加入酒曲,粮曲混合后,还需要对酒醅进行高温堆积发酵4到5天,堆积至发酵顶温为50摄氏度左右时,才可进行入窖封闭式发酵。之所以要先进行高温堆积发酵,才可入窖,则是为了使酒醅能在地上堆积发酵时,能摄取、网罗、筛选更多有利于粮曲发酵生成更多香气成分的微生物,并且促进它们的生长繁殖。且高温还可以使得复杂的常温微生物群转化成较为单一的嗜热菌群,并且使其大量富集。所以说,在入窖前对酒醅先进行堆积发酵,实际上是为了生成更多的酿酒微生物,并且还可生成更多的加热香气物质以及前驱物质,为酒醅所要进行的正式入窖发酵做好充分的准备。入窖封闭式发酵在一个个堆子边缘逐渐热了起来,顶温达到50摄氏度左右时,酒醅中的微生物就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可以进行下一轮的入窖封闭发酵了。此时,酿酒师们就会将堆积起来的小山丘慢慢挖空,填到用石头为内壁、红泥为窖底所砌成的发酵池中。将窖池填满,窖内醅呈四周低、中间高的形状时,撒上一层谷壳,铺上一层赤水河畔的红泥,将窖池严严实实地盖起来。最后使用重复清蒸谷壳将封窖泥表面覆盖住,入窖进行为期一个月左右的无氧发酵。

11,酒为什么要发酵

酒不发酵会没有味道,没有什么可以值得品尝,而且酒要在发酵以后才有浓度【土话;度数】酒在发酵以后会更有醇香更好喝,所以酒必须要发酵
发酵 发酵分主发酵(或称前发酵)和后发酵两个阶段。主发酵阶段,由于酵母的生长繁殖,促使发酵加剧。当发酵激烈进行时,有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从容器底部上升。白葡萄酒发酵时,能看到液面像煮沸似地不断翻腾。红葡萄酒带皮发酵时,能见到厚厚的皮渣浮于液面,这层浮渣盖住了发酵着的液体,不利于热量的散发,但有利于酵母菌的繁衍。为了使发酵正常进行,必须每天搅动几次,将浮渣压入发酵液中。发酵温度,红葡萄酒掌握在20~25℃,白葡萄酒掌握在18~20℃。当主发酵进行将近一半(约3天左右时间),即发酵液的糖分下降1/2时,向发酵液中补充白砂糖。酿造红葡萄酒时,先将皮渣除去,得发酵液后再加糖。加糖的比例为每10千克发酵液加白砂糖1.1千克。糖可用发酵着的汁水溶解,溶解时应充分搅拌,切不可有部分糖粒沉于容器底部。经过补充糖分的发酵液,再继续进行主发酵,经过2~3天,发酵液甜味逐渐消失,酒味明显增加,发酵趋于缓慢,气泡大量减少,液面不再翻腾,品温开始下降,这时就进入后发酵阶段。后发酵是一个缓慢而又复杂的过程。在此阶段,少量残糖继续生成酒精,同时酒中的酸与酒精发生作用产生酯的芳香,开始了陈酿。由于后发酵过程中发酵逐渐停止,香气逐渐增加,酵母活力减弱,增加了有害杂菌的感染机会,稍一疏忽便会招致酒的酸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当主发酵终止时,应将原酒移入小口的容器内,并使酒液装满,塞上木塞,大约经过2周左右,酒中杂质慢慢沉积于容器底部,酒液变清,这时可用橡胶管以虹吸方法将澄清的酒液抽出,并将酒度调整至16度~17度。方法是按每升原酒添加40毫升96度的食用(或药用)酒精。最后将这种原酒装入洗净的容器中密闭保存起来。望采纳哦!

12,酿酒发酵的原理

白酒酿造的基本原理权说酿酒白酒酿造是以生态为基础,通过人的技艺实现粮谷原料到酒的转变。不过直接发生作用的,在酿酒最前线的是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大军。环境条件和人对酿酒工艺参数的控制,其核心在于通过对淀粉含量、酸度、水分、温度等关键因素的调节,营造最佳的适宜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代谢的条件,并且这系列环境条件会随着发酵的推进而动态变化。我们要看到白酒发酵的实质是微生物的作用,在众多酿酒大师的背后是对微生物的调兵遣将,微生物才是最伟大的酿酒师。白酒酿造的基本原理白酒的酿造过程主要是微生物的作用,因此对酒酿机理的理解其实就是对微生物作用下,各种物理和化学变化的理解。简单来讲,白酒酿造就是粮谷中的淀粉转化为酒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糖化和酒化两个阶段。糖化阶段是粮谷在预处理和各种生物酶作用下转化为可发酵的糖类;酒化阶段则是水解后的糖类在微生物作用下代谢产生酒精,同时生成白酒中必不可少的风味物质。糖化和发酵是白酒酿造的关键点,虽然被划分为两个阶段,但只有在液态法白酒的生产过程是先糖化再发酵,在传统纯粮固态发酵白酒生产过程中都是糖化和发酵同时进行,是一种双边发酵的模式。1、淀粉糖化淀粉经酶的作用生成糖及其中间产物的过程,称为糖化。淀粉酶解生成糖的总的反应式如下:淀粉在α-淀粉酶、糖化酶、异淀粉酶、β–淀粉酶、麦芽糖酶、转移葡萄糖苷酶等多种酶的作用下,产物除葡萄糖等单糖外,还有二糖、低聚糖及糊精等成分。在糖化过程中,淀粉消耗速度和浓度下降幅度受曲的质量、发酵温度和生酸状况等因素的制约。若酒醅的糖化力高且持久、酵母发酵力强且有后劲,则酒醅升温及生酸酸度稳定、淀粉浓度下降快,出酒率也高。通常,单糖和双糖能被一般酵母利用,是最基本的可发酵性糖类,可以通过检测酒醅中还原糖的变化,监控糖化与发酵速度的平衡程度。在淀粉糖化过程中,其他的物质也发生着变化。蛋白质在蛋白酶类的作用下,水解为胨、多肽及氨基酸等中、低分子量含氮物,为酵母菌等提供营养;脂肪由脂肪酶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粮谷原料细胞壁上的果胶在果胶酶作用下水解成果胶酸和甲醇;单宁在单宁酶作用下生成丁香酸;有机磷化合物在磷酸酯酶作用下,磷酸从有机酸化合物中释放出来,为酵母等微生物的生长和发酵提供磷源。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物理化学变化在糖化过程中发生。可以这样理解,糖化过程是对原料的解构,将大分子化解为小分子,为后续发酵奠定了基础。2、酒精发酵淀粉被糖化为可发酵性糖后,可被酿酒微生物利用而进入发酵阶段。酒精是白酒的主要成分之一,因而酒精发酵也是白酒发酵过程中的主要生化反应过程。酒精发酵可由不同微生物实现,酵母菌、细菌及根霉都能将葡萄糖发酵生成酒精,但发酵机理不同。酵母菌在酒化酶(从葡萄糖到酒精一系列生化反应中的各种酶及辅酶的总称)作用下将葡萄糖发酵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这一过程包括葡萄糖酵解和丙酮酸的无氧降解两大生化反应过程;细菌由ED途径将葡萄糖发酵成酒精。虽然细菌和酵母菌等其他微生物都能将糖转变为酒精,但细菌发酵时酒精的实际得率比酿酒酵母要低。白酒生产中,酒精发酵过程主要是由各种酵母菌完成。实际生产中,酒精的理论产值与实际产率总有差距。因为发酵过程中,酒精仅是主产物,伴生的副产物很多;菌体繁殖和维持生命,以及生成酶类、各工段损失和发酵残留的糖分等要消耗糖分;后期会发生很多化学反应和酒精挥发而使酒精损失。一般情况下,液态法白酒的淀粉出酒率可达理论出酒率的80%~90%,小曲酒为65%~80%,麸曲白酒为60%~75%,而大曲白酒只有40%~65%。除了酒精发酵,发酵过程中还生成了多种白酒风味物质,主要有酸、醇、酯、醛(酮)、芳香族化合物等几大类。当然这些风味物质除了在发酵过程由微生物代谢产生外,有些可由蒸粮、蒸酒和老熟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产生,有些则直接来自于酿酒和制曲原料。相较于糖化过程,酒精发酵过程则是对解构后的多种小分子的重构和再造,多种微生物和生物酶让小分子形成复杂的风味物质系统

13,人为什么要发明酒呢

古时候就有人借酒消愁,很显然,酒对人是有好处的。
1、为了治病,酒为百药之引; 2、为了解闷,酒逢知己千杯少; 3、为了解忧,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我国是酒的故乡,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酒的酿造,在我国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酒与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据有关资料记载,地球上最早的酒,应是落地野果自然发酵而成的。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酒的出现,不是人类的发明,而是天工的造化。一般来说,有了酒,才能有酒器,因此,人工酿酒的先决条件,应该先从陶器的制造开始,否则,便无从酿起。考古学证明,在近现代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制品中,已有了专用的酒器。这说明我们的祖先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和酒发生了关系,而且当时我国酿酒技术已经开始盛行。以后经过夏、商两代,饮酒的器具也越来越多。在仰韶文化遗址中,既有陶罐,也有陶杯。在出土的商、殷文物中,青铜酒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说明当时饮酒的风气确实很盛。而且,我们可以从《史记·殷本纪》关于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的记载,以及《诗经》中“十月获稻、为此春酒”和“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中推知,约在六千年前,人工酿酒就开始了。晋人江统在《酒诰》里载有:“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说明煮熟了的谷物,丢在野外,在一定自然条件下,可自行发酵成酒。人们受这种自然发酵成酒的启示,逐渐发明了人工酿酒。我国最晚在夏代已能人工造酒。如《战国策》:“帝女令仪狄造酒,进之于禹。”据考古发掘,发现龙山文化遗址中,已有许多陶制酒器,在甲骨文中也有记载。藁城县台西村商代墓葬出土之酵母,在地下三千年后,出土时还有发酵作用,汉代班固在《白虎通·考点》中亦有芳香的药酒意思的解释。罗山蟒张乡天湖商代墓地,发现了我国现存最早的古酒,它装在一件青铜所制的容器内,密封良好。至今还能测出成份,证明每一百毫升酒内含有8239毫克甲酸乙醋,并有果香气味,说明这是一种浓郁型香酒,与甲骨文所记载的相吻合。 酒的文化详细资料: http://www.66good.com/commerceQA/
相关文章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