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茅台的酒精含量多少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04
茅台的酒精含量多少?
您好,茅台的酒精含量在52°—54°之间呢!
2,茅台酒的成分是什么
00:00 / 00:55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3,茅台酒都多少度最早茅台酒多少度
摘要
您好~最早的茅台酒是55度 1952年,经中国专卖总公司测量,茅台酒酒精浓度为52.8度。1953年,国家实行专卖管理之后,采用酒精计测量酒精浓度。但由于当时的操作者不太熟悉这些仪表,只用酒精计测量却未校正温度,因此测量结果是53度左右。以此为依据,茅台酒的酒精浓度一直按55度左右的标准出厂1957年,在贵州省工业厅的指导下,曾勾兑了53、54、55几种不同浓度的茅台酒样品,经品评认为55度的香味最好,所以就没有改变。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9-29
茅台酒都多少度最早茅台酒多少度
您好~最早的茅台酒是55度 1952年,经中国专卖总公司测量,茅台酒酒精浓度为52.8度。1953年,国家实行专卖管理之后,采用酒精计测量酒精浓度。但由于当时的操作者不太熟悉这些仪表,只用酒精计测量却未校正温度,因此测量结果是53度左右。以此为依据,茅台酒的酒精浓度一直按55度左右的标准出厂1957年,在贵州省工业厅的指导下,曾勾兑了53、54、55几种不同浓度的茅台酒样品,经品评认为55度的香味最好,所以就没有改变。
现在的茅台酒有33度,38度,43度,45度,46度,51度,52度,53度,55度的茅台酒市面上很少有 。
4,茅台的酒精含量多少
茅台的酒精含量在百分之五十三——五十五之间,茅台酒小史 茅台是饮誉世界的中国名酒,在一九一五年的巴拿马世界物产比赛会上,它名列前“茅”,获得世界第二名酒的荣誉(金质奖章)。据传说,评判员对中国茅台酒的评价极高,本来可以高踞冠军的宝座,可是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的地位,评判员的意见怎敌得过帝国主义的软硬兼施,于是众口交赞的茅台便屈居第二位,由法国的白兰地取而代之,成为世界名酒的第一名。自然,这不过是个传说,史实是否真的如此,有待史学家去考证。 茅台因产于贵州省仁怀县(原为“厅”)的茅台镇(原为“村”),故名茅台。茅台本身的历史虽然不太久,但贵州产的酒,早在宋朝(距今已八九百年),便已驰名天下。历史上有名的诗人、书法家黄山谷在宜州饮过贵州产的“牂柯酒”,并给它以很高的评价。此段记载说明酿酒在贵州有悠久的历史。 说来有趣,茅台酒最初并不是以商品的形式问世的;它的诞生,与和酒毫无共同处的食盐有关。 清政府的供应食盐有一套特殊办法——与现在国际贸易中的“独家经营”有点类似。哪处的食盐,由哪一家盐商供应,这种专利又是世袭的,任何人不能侵犯。不是这种持有“盐引”的商人贩运的盐,是“私盐”,贩运者要受法律制裁。清朝时运销食盐至贵州的商人,大多为山西人、陕西人,赤水河畔的茅台是食盐的转运站,当时诗人的诗“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便是这种情况的具体写照。这些“秦商”腰缠万贯,习尚奢靡,终日宴乐,他们远在贵州,经常怀念山西的汾酒,为了满足这一需要,他们特地从山西雇来工人,与当地的酿造者共同研究制造专供他们享用的高级美酒。此举据说肇始于清康熙四十三(一七○四)年,经过反复试验,无数次的改进提高,终于摸索出一套独特的酿造技术,制造出别具一格的茅台酒来。由于技术复杂,加上又受当时气候和水质的限制,别地无从仿造,所以特别珍贵。当初,茅台是盐商家中的私酿,当时诗人的“家唯储酒卖,船只载盐多”“酒冠黔人国,盐登赤虺河”,都是指此而言。到了道光年间,这种家酿渐露头角,《黔语》:“寻常沽贳,皆烧春也,茅台村隶属仁怀县,滨河,土人善酿,名‘茅台春’,极清冽。”再经过近一百多年来的改进、提高,茅台便成了名满天下的中国名酒,它的特色是无色透明、特殊芳香、醇和浓郁、味长回甜。 茅台之所以具有这些特色,与酿造方法有关。虽说起初,它在酿造方法上与汾酒不无干系,现在却截然不同了。汾酒发酵的时间说起来也相当长,二十二天,经过一次蒸馏而成,而茅台比它要复杂得多,它共要经过八次下曲、八次蒸馏,每下一次曲,发酵时间要一个月,整个生产过程,共要九个月之久!所以造茅台酒有个极独特的现象:用曲的数量大大超过了做酒的主要原料——高粱。据统计,一斤茅台耗高粱一斤七两左右,而所需酒曲在三斤以上。看来,用曲多、发酵期长、发酵次数多、多次取酒是茅台具有别种酒不可企及的特色的重要原因。 茅台的酒精含量在百分之五十三——五十五之间,只因它特别醇美,许多不胜酒力的人,也乐于饮用。现在茅台酒的最早一家“烘房”是创设于同治八年(一八六九年)的“成义”,到一九五一年改为国营企业,它共有八十三年的历史,产量随着茅台酒名的远扬而上升。开始时,它年产不过三、五千斤,四十年代,达四万余斤,一九五二年,产量便提高到七十五吨,一九七八年,产量是一九五三年的十二倍多,质量更大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