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有营养,关于喝葡萄酒很好可以的说法在很早以前就开始流传开来,但是很多人都半信半疑。直到科学实验证明其真实性,很多杂志也发文证实,才有人渐渐开始尝试起来,那怎么喝葡萄酒合适呢?相关的介绍如下!
怎么喝葡萄酒
首先要选酒。以清蒸海鲜为例,口味清新,宜配少量体量轻盈的红葡萄酒,达到去腥等作用。其次是选杯。同样的酒,在不同形状的杯具中品赏,嗅觉与味觉会有差别。葡萄酒杯一般应是大腹、小口、高脚、透明、薄壁。
选好酒和杯后,要醒酒。根据酒席开始的时间预先开瓶,把二氧化硫挥发出去,把新鲜空气混合进来。红酒不要倒满杯,不要“一口闷”。倒酒量应为酒杯容积的三分之一,一般70毫升至80毫升。摇杯时不至于将红酒洒出,酒杯上部空间充满混合后的香气物质,便于嗅赏香气。红酒不要与茶同时饮用。
红葡萄酒摇杯是什么原因
首先摇晃红酒杯的意义,红酒一般都会先用醒酒器醒酒,不过那都是事先准备好的宴会等正式的场合,一般我们去外面的西餐厅是不会事先醒酒的,而是你点了才会醒酒,这个时候等不了那么长的时间来醒酒,摇晃红酒杯可以起到醒酒的作用,让红酒可以口感能更好。内行摇晃红酒杯能观察酒的颜色,然后可以判断出红酒的品种和年份,除此之外,摇晃酒杯还可以观察出红酒的粘性和挂杯情况。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摇杯主要就是能够使酒和空气接触,让香味完全的散发出来。
当然红酒杯也不是随便瞎胡乱摇晃的,这里面也有为基础普遍的礼仪,一般都是用右手拿的,除非你是左撇子才用左手拿酒杯,我们用右手的拇指与食指轻松优雅的将酒杯拿起,但是注意不要碰酒杯杯身,这样的姿势不太美观,夹住杯柄就好,然后用手踝力度均匀的使杯中红酒打圈,采用的是逆时针,而不是很多人的错误的方式顺时针,顺然顺手但是还是要用逆时针转圈,这样摇出来的红酒口感会更好,用这样的方式也会显得你个人很优雅。
拿红酒杯也就是高脚杯的姿势一直以来都有点误解,每个人的拿法也是不太一样的,虽然说没有硬性的规定,不过拿的方式更优雅也是没错的,拿高脚杯的时候不能碰到杯身,拿的都是酒杯的根儿,一方面,酒杯都是玻璃透明的擦得很干净,碰到杯身的话,容易留下指纹印不好看;另一方面,拿这酒杯的杯身的话,手的温度会影响酒的口感和品质,食指与拇指优雅拿捏住杯柄送入嘴里即可,优雅又不会影响口感。学会这些关于红酒的礼仪,不管去西餐的还是隆重的场合都不会出错。
葡萄酒的不同风格
1、赤霞珠、西拉,属于单宁浓厚、口感较涩的一类
通常赤霞珠、西拉葡萄为主酿制的葡萄酒,单宁比较重,味道较涩。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也称为嘉本纳沙威浓、加本纳苏维翁,是世界上种植面积大的葡萄品种,从40元的葡萄酒到四万元的都由它酿成。它是的红酒葡萄品种,也是众多优质、陈年葡萄酒必用葡萄品种。用它酿造的葡萄酒涩味突出,收敛感强,结构丰厚结实,酒力强劲,体现着它的风范。入门产品:桑塔丽塔120加本力苏维翁红葡萄酒因为智利的赤霞珠大部分移植自波尔多,见识波尔多血统的南美葡萄酒,一举两得。年轻的赤霞珠有青草和青椒的味道,成熟后有复杂的黑莓、黑醋栗、橡木、咖啡或烟草味。
西拉(Shiraz):又称设拉子、穗乐仙,是古典红酒中的王子。属中浓度酒体,比嘉本纳沙威浓更劲力,更具藏酿价值;完全成熟时,如上等黑品诺一样质地柔滑而浓郁。代表产品:埃德华兹菩裴拉莎瑞斯,智利的酒本来就不贵,来自科查瓜山谷,值得您为她留下记忆。
典型的西拉具备烟熏、黑胡椒以及薄荷的味道,有时也有黑莓和蓝莓的味道。
2、黑皮诺、美乐、佳美,口感柔和,果味浓郁类
黑皮诺(PinotNoir):也称贝露娃、黑皮诺,称为红葡萄中的皇后。黑皮诺酿造的葡萄酒清雅芳香,温柔雅致,果味充盈,并带有较明显的草莓和樱桃的香气,成熟的黑皮诺有黑松露以及皮革的味道,能酿出全世界令人兴奋的红酒。
代表产品:黑皮诺红(BourgognePinotNoir),产自勃艮第产区,该产区的酒以昂贵著称,俗话说,“好酒不出勃艮第”。该产地的好酒大部分在法国国内被消耗,在中国不易找到很的产品,这个黑比诺,大家可以试试。
美乐(Merlot):是受欢迎的红葡萄品种,也称梅洛、梅鹿特,被誉为红葡萄酒的公主。美乐如公主般温柔,果香浓郁,酸度低,果香比较明显,因此它喝起来口感比较轻柔。成熟的梅乐有黑醋栗、黑莓、巧克力的味道。美乐酿造的葡萄酒是刚刚接触葡萄酒朋友较为青睐的类型。美乐葡萄对应的产品太多了,波尔多80%的葡萄酒以美乐为主。
佳美(Gamay):原产于法国勃艮地,单宁含量非常低,涩味不明显,酿造的葡萄酒多数为口感清淡,富含新鲜果香。
3、本乡本土特有的葡萄品种
了解了不同葡萄品种的大概特点,还可以挑选不同国家不同产区的相同品种进行比较尝试,体会相同葡萄在不同国家的差异。此外,每个葡萄酒生产国都有自己独有的品种,意大利的内比奥罗Nebbiolo、西班牙的添帕尼优Tempranillo、原产德国的雷司令Riesing,南非的特色葡萄品乐塔吉Pinotage,美国的增芳德Zinfandel,阿根廷的玛碧Malbec。各国独特的葡萄品种,会酿造出具有本国特色的葡萄酒!
选购葡萄酒的误区
1、品牌误区
葡萄酒本是非常驳杂的一类商品,人们在选择葡萄酒的时候,就会更加依赖脑子里少数能记住的几个不太拗口的品牌了。很多消费者只要看到酒标上有Lafite,Beychevelle等字样或者Latour的小城堡Logo,就会安全感大增,买之而后快。总体上,品牌酒可信度确实更高,但如果过分迷信,不加分析的话,品牌同样会“撞你的腰”。
比如,花同样的价钱是买一瓶Lafite的副牌酒还是买一瓶波尔多四级酒庄的酒,就变成一个依靠你个人口味和消费用途等因素来综合判断的见仁见智的问题了,而不是单纯以牌子的大小来取舍的。
2、评分误区
有些人喜欢大谈特谈哪瓶酒被帕克打了高分,甚至会在买酒时向售货员询问某瓶酒的分数几何,这些酒评家有一定的性,他们对酒的评价和打分对消费的指导意义不容忽视,但过分依赖就不可取了,酒评家不是精密的仪器,品酒打分时会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比如心情、个人偏好、身体状况等。
难怪帕克都承认会出现打分偏高或偏低,再比如,帕克和女酒评家罗宾逊对2003年是否是好年份的争议也会让人对他们的评分无所适从。从另外的角度讲,这些酒评家就像给宫内秀女们画像的画师,他们既可以将一个资质平平的秀女描绘得脱胎换骨,成为人中之凤;同样也会将人间尤物贬得一无是处,难于翻身,不然也就没有“昭君出塞”的千古佳话了。
3、年份误区
所谓好年份,主要就是当年的天气适合葡萄的生长和收成,从而为酿造的葡萄酒打下基础,年份对于葡萄酒来说至关重要。可是,世界如此之大,任何两个产区的气候怎么能一样?比如1985年,法国(France)炎热的气候使得葡萄成熟度非常高,被认为是一个不错的年份,而同年的加州,收获时节的大雨彻底浇灭了酒厂的雄心壮志,但也有预见性的酒厂,如KendallJackson将收成时间提前,同样收获了一个好年份,所以1985年算不算是好年份呢?可见,单凭年份选酒是很有风险的,是找到好年份的酒后,再考量一下当年酒厂的收成情况,特别是买高价酒的时候。
4、价格误区
从品质上说,这些高价酒大多是品,问题是你乐不乐意为其中的附加值买单。目前,高价酒已经成为品位和身份的象征了,一边喝着1996年的木桐,一边和朋友讲讲酒标的我国设计者古干,感觉确实不错。
大部分高价酒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但这种酒之外的享受是需要你买单的。曾经有个简单的测试,把一瓶高价酒和其他普通酒放在一起让十几个一般消费者盲品,结果只有两人发现了高价酒的卓尔不群,可见对于普通自用消费者来说,性价比应该是比较理性的选择。
5、等级误区
法国(France)的葡萄酒分级制度严谨的。经典的1855年波尔多梅多克酒庄分级已经沿用一百多年了。但目前其准确性也逐步受到了挑战,如目前还身处第五级的ChateauLych-Bages和第四级的ChateauTalbot已经公认为具备了二级庄的水准,毕竟一百年的时间对于提升酒庄的档次来说足够了。波尔多另一产区圣达米伦每十年会更新一次他们的分级,虽然操作过程中有不和谐音符,但对于促进酒庄发展,指导消费者选购是非常有意义的。另一个葡萄酒传统强国,意大利(Italy)也在考虑调整其分级系统,严格按照DOCG、DOC、ITG和VDT的级别由高到低重新整合。
6、产地误区
随着葡萄酒文化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意大利(Italy)、西班牙也属于葡萄酒的传统产区,酿酒史和葡萄酒的品质可以和法国(France)分庭抗礼,而美国(USA)、澳大利亚(Australia)、智利(Chile)等后起之秀也能酿出高质量的葡萄酒,正所谓“英雄莫问出处”。
葡萄酒生产也有了化的趋势,一瓶葡萄酒,可能是用美国(USA)当地的黑品乐葡萄,酿酒师是从勃艮第请来的,而设备是德国(Germany)造的。特别是一些大的葡萄酒生产商,像法国(France)BPDR集团,在智利(Chile)等很多国家都购买了酒庄实行本地化生产。
以上就是关于喝葡萄酒相关知识的介绍,总之,葡萄酒很受大家的欢迎,因为这是一款天然复杂,而且又很容易被大家欣赏的酒料。用葡萄酒来搭配菜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因为每一个食物都有自己的口味,而葡萄酒也有自己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