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答疑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镇客酒业历史介绍,镇酒有多少年的

1,镇酒有多少年的

3年、5年、6年、8年、9年、10年、12年、15年等

镇酒有多少年的

2,想了解一下茅台镇镇酒的历史怎样之前来贵阳的时候喝过他们的酒觉得这

黔北一带,水质优良,气候宜人,当地人善于酿酒,早就有人把这一带称为“酒乡”,而“酒乡”中又以仁怀县茅台村酿的酒最为甘洌,谓之“茅台烧”或“茅台春”。所以茅台酒是以产地而得名。  茅台村开设正规酒坊,始于何时,目前尚没有完整确切的考证材料。据茅台村现存最早的明代《邬氏族谱》扉页所绘邬氏家族住址地形图的标注,其临近有酿酒作坊。族谱所载,邬氏是明代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随李化龙进军贵州,平定了播州土司杨应龙动乱后定居茅台的。这说明茅台早在1599年以前就有了酿酒作坊。  茅台最早的酒坊名称,据查考,是大和烧房。这个信息是从茅台杨柳湾一尊建于清嘉八年(1803年)的化字炉上所铸的捐款户名单有大和酒坊名称而获得的。据最近的考证发现,有一家比大和烧房更早的酒坊叫偈盛酒号。这是在1980年茅台镇原荣和烧坊的三百梯段出道的路碑上发现的。碑上刻有明神宗二年(1458年)茅台偈盛酒号。  茅台酒在清代兴旺起来,这与在乾隆年间,开修赤水河,茅台镇成为川盐连黔的集散地有很大关系。到嘉庆道光年间,制作茅台酒的烧房已发展到不下20余家。据黄植青《自流进李友堂由发韧到衰亡》一文,富顺﹑荣县大盐商“李四友堂”与陕西商人田﹑刘二姓在仁怀所设盐号“协兴隆”就拥有了子号70余外,分布在由仁怀至贵阳的各州县。由于盐业的兴隆,茅台地区,商贾云集,民夫川流不息,对酒的需求与日俱增,从而刺激了酿酒业的发达和酿酒技术的提高,正如清代大诗人郑珍所说:“酒冠黔人国,盐登赤虺河。”当时茅台酒的独特工艺已基本形成,而且生产规模不小,(清道光)《遵义府志》相《田居既室录》说:茅台酒,仁怀城西茅台村制酒,黔省称第一,其料用纯高梁者上,用杂粮者次,制法:煮料和曲即纳地窖中,弥月出窖烤之,其曲用小麦,谓之白水曲,黔人称大曲酒,一日茅台烧。仁怀地瘠民贫,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  清道光年间,茅台酒已远销滇﹑黔﹑湘﹑川。清朝张国华《茅台村》作技词写道:“一座茅台旧有村,糟丘无数结为邻。使君休怨曲生醉,利锁名疆更醉人。于今酒好在茅台,滇黔川湘客到来。贩去千里市上卖,谁不称奇亦罕战!”清朝卢郁芷有诗赞云:“茅台香酿严如酒,三五呼朋买小舟,醉倒绿波人不觉,老渔唤醒月斜钩。”清咸丰初吴振或在《黔语》中写道:“南酒道远﹑价高,至不易得,寻常沽贳烧春也。茅台村隶仁怀县,滨河土人善酿,名茅台春﹑极清洌……。”  到清咸丰年间,在黔北一带有杨龙喜领导的号军起义。清咸丰四年(1854年)派兵镇压,与号军战于茅台,村寨夷为发墟,茅台的几十家酒房皆毁于兵燹茅台酒生一度中断。战后1862年华聊辉在茅台开办“成裕酒房”(成义酒房的前身),茅台酒从此才逐渐恢复和发展。  清光绪年间,由于再说疏通赤水河道,大大提高了川盐入黔的货运量,加上改革运销制度,实行官运商销,使茅台盐运业进一步兴旺,因而也促进了茅台酒的恢复和发展。这个暑期具有特色的“茅春”﹑“茅台烧春”﹑“回沙茅酒”等名酒也远销外地。茅台酒的独特工艺在这个暑期也大体定型。据《续遵义府志》载:“茅台酒﹑前志:出仁怀县西茅台村,黔省称第一,《近泉居记录》制法,纯用高梁作沙,蒸熟和小麦面三分,纳酿地窖中,经月而出,蒸烤之,即烤而复酿,必经数回然后成。初曰生沙,三四输曰燧沙,六七输曰大回沙,以此概曰小回沙,终乃得酒可饮,品之醇气之香,乃百经自俱,非假曲与香料而成,造法不易,他处难以仿制,故独以茅台称也。”

想了解一下茅台镇镇酒的历史怎样之前来贵阳的时候喝过他们的酒觉得这

3,谁知道这个酒的来历

传说中皇帝喝的酒,神酒,你值得拥有
喝过一次包装风格类似,52度的,酒挺好,有几分五粮液的腔调。故宫酒业也好多年了,名气不大,但好像走得还挺稳的。

谁知道这个酒的来历

4,中国名酒历史文化

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仅酒的品种就有近千种,西凤酒便是酒中奇葩。西凤酒历史悠久,据初步考证,其始于周秦,盛于唐宋,据今已有两千七百多年的历史。远在西周初期,雍水河中游一带,柳树成荫,田间平整,水波浮影,风景秀丽,遂将此地称为柳林。江唐时期,柳林西接秦陇,南通巴蜀,东连长安,为关中西部重要的交通要塞,设有驿站在客铺货栈,商贾云集,起名叫柳林铺,系古丝绸之路上的必经之道和古老集镇。自汉代起,始有酿酒作坊,到唐宋,酿酒业已初具规模,明清以来酿酒作坊发展很快,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仅柳林镇就有酿酒作坊27家,相当于凤翔县酿酒作坊总数的三分之一多。 “佳酿之地,必有名泉”。柳林镇的酿酒业之所以古今兴旺,长盛不衰,实赖本地优良的水质、土质等宜于酿酒。据《史记.秦本纪》载,位于秦都雍城以西18里处的柳林,有一神泉,水味甘美,泉水喷涌如注,故名“玉泉”。百姓每遇疾病,即求饮玉泉之水,病患便随之而解,用此泉水所酿造的柳林酒,醇香典雅,甘润挺爽,在当时已被称为绝高佳酿,与秦国俊马一同被称为“秦之国宝”。在柳林镇西侧的雍山,山有五泉,为雍水河之源头,其源流从雍山北麓转南经柳林镇向东南汇合于渭水,其流域呈扇形扩展开来,地下水源丰富,水质甘润醇美,清洌馥香,成酿、煮茗皆宜,有存放洗濯蔬菜连放七日不腐之奇效。经化验测定水质属重碳酸盐类钙细工型。用它作酿造之水,非常有利于曲酶糖化;加之本地土壤属黄棉土类中的[土娄]土,适宜于做发酵池,用来作敷涂窑池四壁的窖泥,能加速酿造过程中的生化反应,促使脂酸的形成。这些,都是酿造西凤酒必不可缺的天赋地理条件。 凤翔,古称雍州,为成周发祥之地、嬴秦创霸之区,是古代农业发展较早的地区,人类在这里从事农业活动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是黄河流域上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相传周文之时“凤凰集于歧山,飞鸣过雍”;春秋时代秦穆公之爱女弄玉喜欢吹笛,引来善于吹萧的华山隐士萧史,知音相遇,终成眷属,后乘凤凰飞翔而去。唐萧宗至德二年(757年)取此意将雍州改名为凤翔。先秦19位王公曾在此建都,历时294年,历史上曾是关中西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秦建都以后的各个朝代,均为州、郡、府、路之治所,故又有“西府”之称。这里自古以来盛产美酒,尤以凤翔县城以西的柳林镇所酿造的酒为上乘。到了汉代,雍城的酿酒业发展更快。汉朝自高祖至文景帝之祭五[田寺]活动,曾19次到雍地举行,“百礼之会,非酒不行”,耗酒量甚巨,自宫廷而至达官贵人“日夜饮醇酒”;民间婚丧嫁娶,请客送礼,无不用酒。酒的产量和制酒工艺日见提高,民间制曲技术亦有长足进步,进而逐步改进酿酒设备,遂开始了用文梁作原料,用大麦、豌豆做曲的蒸馏酒的酿造,于是烧酒开始问世,此种白酒便是西凤酒的早期前身,当时凤翔所产的白酒已颇有名气。 唐初,凤翔城内酿酒作坊更多,柳林、陈村等集镇酒业尤为兴隆。唐高祖武德九年(618)凤翔城内的“昌顺振”作坊即已创建,成为陕西最早的民间私人酿酒作仿。唐贞观年间,柳林酒就有“开坛香十里,隔壁醉三家”的赞誉。多少世纪以来,以其精湛的酿造技艺和独特风格著称于世,以“甘泉佳酿”、“清洌琼香”的盛名被历代王室列为珍品,被称为中华民族历史名酒中的“瑰丽奇葩”。至近代方取名“西凤酒”。今天,民间仍流传着“东湖柳、西凤酒、妇女手(指民间许多手工艺品出自妇女之手)”的佳话。 西凤酒酿造于何时,追根溯源,说法不一。据《凤翔县.酒业志》记载:公元前20世纪,在雍州有田氏后裔甘氏开始酿造黄酒和白酒。医学名著《素问.汤醪醴液论》中载有皇帝与歧伯关于酿酒用于医疗的对话。周代移民自迁移到歧(山)雍(邑)之后,旧游牧转入农业生产,当时雍地的农业生产水平大大超过了东方以农业为主的诸侯国,生产的粮食自给有余,为酿酒业发展提供了优厚的物质基础,以酒业为主的其它手工业作坊迅速兴起,开始制照原始古老的酿造酒――鬯(chang4)、醴(li3)。凤翔县境内已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中,有大量的酒器酒具,如盛酒的尊、??(lei3)、[上禾下皿](he2),还有加热酒的爵以及饮酒用的觚、觯等,并有较精致的陶玉等酒具。大孟鼎铭文有“锡(赐)汝鬯一卤”的记载,并有“为酒为醴,蒸畀(bi4)租妣(bi3)”的周代诗文。1986年挖掘的凤翔“秦公一号”大墓中,也发现了春秋时代的不少酒器酒具。由以上史实可见,春秋时代,雍地的酿酒业已具雏形,秦人造酒、饮酒比较普遍,饮酒风俗也十分讲究。《酒谱》中有“秦穆公伐晋及河,将劳师而醪椎一钟。骞叔劝之曰:‘虽一米投之于河而酿也’。于是乃投之于河,三军皆醉”的记述,这就是历史上秦晋韩原大战获胜后秦穆公“投酒于河以劳师”故事的真实记载。据《史记.秦本纪》载:“秦穆公亡善马,歧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余人,吏欲法之,公曰:‘君子不以畜害人,吾闻食马肉不饮酒,伤人’。皆赐酒而赦之三百人者。闻秦击晋,皆推锋争死以北报食马之德”。此即为春秋时代秦穆公赐酒为盗马“野人”解毒的历史典故。北周江人庾信曾在《秦穆公饮盗骏马赞》一文中也反映了此事:“骏马遇盗,秦之不嗔,先倾美酒,反畏伤人,邻兵向国,勇寇侵秦,于是大盗,还作功臣。”当时所用之酒,即为雍地出产的古老佳酿――醪,据考证与西凤酒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据《唐会要》载:唐仪凤三年(678),吏部侍郎裴行俭沿丝绸之路护送波斯之子俾路斯回国途中,行至今凤翔县城以西的亭子头附近,突然发现路旁蜂蝶坠地而卧,顿感奇怪,逐命驻地郡守查明缘由。当郡守沿途查询至柳林铺时,方知一家酿酒作坊刚从地下控出一坛窖藏陈酿,醇香无比,原是此酒味随风飘荡至柳林镇东南五里处的亭子头,使这一带蜂蝶闻之皆醉不舞,纷纷卧地不起。郡守即向裴公禀报了实情,并将陈酒送与裴公。侍郎官闻到醇香的酒味,顿觉倦意全无,精神焕发,即兴吟诗一首:“送官亭子头,蜂醉蝶不舞,三阳开国泰,美哉柳林酒”。裴公回朝时,命郡守将此酒运回长安,献给文宗皇帝,受到文宗皇帝的赞赏。自此以后,柳林酒以“甘泉佳酿,青洌醇馥”的盛名被列为贡品。酒品远销中原,沿丝绸之路销往西域诸郡。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曾在凤翔领略过此酒的的甘美风味,留下了“汉运初中兴,生平老耽酒”的诗句。相传宋昭宗在凤翔宴请侍臣时,曾捕鱼为馔,取柳林酒畅饮,李茂贞等侍臣得到这醇香甘美的酿中珍品,竟以巨杯痛饮,留连往返,不能自己。 宋初,凤翔城内设置酿酒作坊多处,乡间里闾酿酒者极多,以所定岁课纳税,税利较大。所收之遗利,以助边费。宋仁宗时,实行官方卖曲,抑制了酒业的发展,官失其利,民亦不便。北宋嘉佑七年(1062),苏东坡任凤翔府签书判官时,对凤翔酒业发展颇为关注,在《上韩魏公证场务书》中指出,凤翔为全国著名的郡地之一,为生产陕西名酒的地方,如果限制酒业发展,便失去了税源,实在是国家财政上的巨大损失。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允许民间制曲酿酒,由官方收税,于是凤翔的酒业得以兴旺发达。酒税也成为当时官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苏东坡任职凤翔期间,引凤翔泉水,移竹艺花,树柳植荷,增亭设榭,筑台添轩,修葺东湖,建成了著名的“喜雨亭”,落成之日,曾邀朋欢盏,举酒于亭上,饮用的是柳林美酒,并留下了惊世名篇《喜雨亭记》。苏东坡还在《壬寅重九,不预会,独游普门寺僧阁,有杯子由》一诗中用“花开酒美曷不醉,来看南上冷翠微”的佳句赞美了柳林酒,至今东湖还有墨迹尚存,伎之盛名日彰,被称为“凤翔橐泉”。 明代,凤翔境内“烧坊遍地,满城飘香”,酿酒业大振,仅柳林镇一带酿酒作坊已达48家。过境路人常“知味停车,闻香下马”,以品尝柳林美酒为乐事。 清咸丰、同治年间,凤翔县城与柳林镇等地酿酒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发展。 清宣统二年(1910)西凤酒曾代表名产参加了南洋劝业赛会,荣获银质奖。 民国四年(1915),西凤酒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巴拿马――太平洋大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声名大振。民国十八年(1929)兴盛德作坊所产的西凤酒在上海举行的中华国货展览会上又获得二等奖。之后,西凤酒逐名膺世界,为中外所称颂。 解放后的1952年,在全国首届评酒会上,西凤酒被称为全国四大名白酒(茅、泸、凤、汾)之一。之后,西凤酒又多次荣获世界及国内各项比赛大奖,名扬海内外。 西凤酒是我国古老的历史名酒之一,是西府劳动人民长期以来用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培育起来的一枝酒苑奇葩。在世代的生产实践和历史发展中,通过积累经验、总结完善,形成了一整套酿造工艺史、科技发展史和酒文化史,在中华美酒之林中占有重要位置,这是西府人对祖国文化的重大贡献,为中华民族的酒文化宝库增添了灿烂的篇章。

5,酒业简介怎样写

1.首先介绍一下酒业的背景。 2.详细地写一些酒业的现状。 3.介绍一下酒业的业务或者产品。
历史现状:产品、规模、荣誉看看名酒厂的网站,参考一下

6,请介绍一下洋河镇比较大的酒厂

宿迁市洋河镇名品酒业有限公司主要品牌为洋河“蓝色世界”系列产品,销售网络覆盖88个区域市场。
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其他都是小酒厂,公司网址http://www.chinayanghe.com

7,以白酒产业闻名的连云港汤沟镇有哪些拥有悠久历史的酒厂

汤沟镇白酒产业发展迅猛,有酒厂、有酒窖、有酒巷、有酒家……有历史的承载,小镇先后成立了汤沟两相和酒业、海洲湾酒业、贵宾酒业等大大小小35家酒厂,形成了以汤沟酒业为核心,众多小酒厂为补充的白酒产业发展格局。
我会继续学习,争取下次回答你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8,酒的起源是什么时期距今已有多少年的历史中国传统的酒是什么酒

酒的起源时期:据《神农本草》所载,酒起源于远古与神农时代。距今已有5000年历史。中国传统的酒:早初酒应当是果酒和米酒。饮酒文化:1. 酒,是一种文化。中国上下五千年就是一个酒的文化,就是一个酒的历史。李白有举杯邀明月的雅兴,而苏轼有把酒问青天的胸怀。欧阳修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迈,曹操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苍凉。杜甫有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潇洒。酒是好东西,高兴的时候他能助兴,而悲伤的时候,它能为你解忧;酒是坏东西,如果你认为他能为你带来勇气,那么这种勇气不堪一击。如果你认为酒能证明你的忠诚,朋友,当你喝下的时候,你已经开始背叛了。你背叛的是你的健康,你背叛的是你的生命,你背叛的是家人对你的关爱。要珍惜生命,适度饮酒。2. 自夏之后,经商周、历秦汉,以至于唐宋、皆是以果实粮食蒸煮,加曲发酵,压榨而后才出酒的,无论是吴姬压酒劝客尝,还是武松大碗豪饮景阳岗,喝的就是果酒或米酒,随着人类的进一步发展,酿酒工艺也得到了进一步改进,由原来的蒸煮、曲酵、压榨、改而为蒸煮、曲酵、馏、最大的突破就是对酒精的提纯。3. 数千年来,中国的酿酒事业,在历史的变迁中,分支分流以至于酿造出了许多更具有地方特色,更能反应当地风土人情的各类名酒,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酒礼酒俗,无不构造出一个博大的渊深的名酒古国。

9,茅台镇福酒酒业有限公司介绍

668
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技术开发公司是贵州茅台集团下属第二大子公司,也是贵州茅台酒股份公司发起人之一(第二股东),以酒类研发、经营为主业,具有年产销8000吨白酒能力。1994年公司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十多年来体系运行持续有效。2005年通过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2008质量管理体系及ISO2000。  公司坚持“秉承传统酿造工艺,传承国酒文化”的经营理念,对传统酿酒工艺不断改进和创新,研发能力走在白酒行业前沿。其产品酒体醇正,细腻柔和,知名度、美誉度、销售量逐年攀升,多次荣获省级、国家级金奖,在市场上受到众多商家客户的青睐。从2008年起,公司加快了新型白酒的研发步伐,在产品工艺、口感上下功夫,注重口感柔和和舒适,研制出了“柔雅浓香”新技术,为公司的跨越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年来,公司先后荣获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中国企业精神文明管理先进单位,1996—2010连续十五年贵州省“守合同、重信用”单位,世界之星包装设计奖、中国白酒典型风格金杯奖、中国名优产品等殊荣。在新的形势下,公司凭借传统工艺与茅台品牌强大的影响力,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大力弘扬企业文化。公司的总体经营实力、投入产出效率、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开发实力进一步提高。  2009年6月由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技术开发公司高级工程师潜心研制生产的“茅台集团全家福”系列酒、全家福酒业公司为其全国品牌运营商。“传承数千年福文化、缔造福酒第一品牌”是全家福酒业的经营理念及奋斗目标。“全家福”酒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外延:品全家福酒,品的不仅仅是美酒,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幸福的感觉。“世界因你而圆满—全家福酒”更是得到了茅台集团领导、茅台酒厂集团技术开发公司领导的高度认可,并鼓励我们一定要将全家福所倡导的福文化深远地发扬下去。  全家福酒将世界喻成一个大家庭,恰逢我们在乔迁新居、喜结连理、福添宝贝、金榜题名、仕途高升、商务聚会、接风启程、接福祝寿、节日庆贺、合家团圆等场合,凡此高兴之间、感动之际、幸福之中,以“无酒不成席”的中国五千年酒文化和幸福生活连在一起。家是我们休憩的港湾,是人成功力量的源泉!我们将以开阔视野和恢弘气魄,让这个内涵和外延意义十分宽泛、销售渠道非常丰富的贵州茅台集团全家福酒潜力无限!
相关文章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