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答疑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四川悦行酩庄酒业有限公司,关于酒文化的历史典故

本文目录一览

1,关于酒文化的历史典故

00:00 / 03:00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关于酒文化的历史典故

2,月下独酌翻译及赏析

【《月下独酌》全文翻译】:其一花丛中摆下一壶好酒,无相知作陪独自酌饮。举杯邀请明月来共饮,加自己身影正好三人。月亮本来就不懂饮酒,影子徒然在身前身后。暂且以明月影子相伴,趁此春宵要及时行乐。我唱歌月亮徘徊不定,我起舞影子飘前飘后。清醒时我们共同欢乐,酒醉以后各奔东西。但愿能永远尽情漫游,在茫茫的天河中相见。其二天如果不爱酒,酒星就不能罗列在天。地如果不爱酒,就不应该地名有酒泉。天地既然都喜爱酒,那我爱酒就无愧于天。我先是听说酒清比作圣,又听说酒浊比作贤。既然圣贤都饮酒,又何必再去求神仙?三杯酒可通儒家的大道,一斗酒正合道家的自然。我只管得到醉中的趣味,这趣味不能向醒者相传!其三三月里的长安城,春光明媚,春花似锦。谁能如我春来独愁,到此美景只知一味狂饮?富贫与长寿,本来就造化不同,各有天分。酒杯之中自然死生无差别,何况世上万事根本没有是非定论。醉后失去了天和地,一头扎向了孤枕。沉醉之中不知还有自己,这种快乐何处能寻?其四无穷的忧愁有千头万绪,我有美酒三百杯。虽然愁多酒虽少美酒一倾愁不再回。因此我才了解酒中圣贤,即使酒少愁多,酒酣心自开朗。辞粟只能隐居首阳山,没有酒食颜回也受饥。当代不乐于饮酒,虚名有什么用呢?蟹螯就是仙药金液,糟丘就是仙山蓬莱。姑且先饮一番美酒,乘着月色在高台上大醉一回。【《月下独酌》赏析】:这组诗共四首,以第一首流传最广。第一首诗写诗人由政治失意而产生的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诗中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此诗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顿觉热闹起来。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全诗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因此一直为后人传诵。第二首诗通篇议论,堪称是一篇“爱酒辩”。开头从天地“爱酒”说起。以天上酒星、地上酒泉,说明天地也爱酒,再得出“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的结论。接着论人。人中有圣贤,圣贤也爱酒,则常人之爱酒自不在话下。这是李白为自己爱酒寻找借口,诗中说:“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又以贬低神仙来突出饮酒。从圣贤到神仙,结论是爱酒不但有理,而且有益。最后将饮酒提高到最高境界:通于大道,合乎自然,并且酒中之趣的不可言传的。此诗通篇说理,其实其宗旨不在明理,而在抒情,即以说理的方式抒情。这不合逻辑的议论,恰恰十分有趣而深刻地抒发了诗人的情怀,诗人的爱酒,只是对政治上失意的自我排遣。他的“酒中趣”,正是这种难以言传的情怀。第三首诗开头写诗人因忧愁不能乐游,所以说“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诗人希望从酒中得到宽慰。接着诗人从人生观的角度加以解释,在精神上寻求慰藉,并得出“此乐最为甚”的结论。诗中说的基本是旷达乐观的话,但“谁能春独愁”一语,便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失意悲观情绪。旷达乐观的话,都只是强自宽慰。不止不行,不塞不流。强自宽慰的结果往往是如塞川流,其流弥激。当一个人在痛苦至极的时候发出一声狂笑,人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其内心的极度痛苦;而李白在失意愁寂难以排遣的时候,发出醉言“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时,读者同样可以从这个“乐”字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以旷达写牢骚,以欢乐写愁苦,是此诗艺术表现的主要特色,也是艺术上的成功之处。第四首诗借用典故来写饮酒的好处。开头写诗人借酒浇愁,希望能用酒镇住忧愁,并以推理的口气说:“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接着就把饮酒行乐说成是人世生活中最为实用最有意思的事情。诗人故意贬抑了伯夷、叔齐和颜回等人,表达虚名不如饮酒的观点。诗人对伯夷、叔齐和颜回等人未必持否定态度,这样写是为了表示对及时饮酒行乐的肯定。然后,诗人又拿神仙与饮酒相比较,表明饮酒之乐胜于神仙。李白借用蟹螯、糟丘的典故,并不是真的要学毕卓以饮酒了结一生,更不是肯定纣王在酒池肉林中过糜烂生活,只是想说明必须乐饮于当代。最后的结论就是:“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话虽这样说,但只要细细品味诗意,便可以感觉到,诗人从酒中领略到的不是快乐,而是愁苦。【作品原文】: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其二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其三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其四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词句注释】:独酌:一个人饮酒。酌,饮酒。间:一作“下”, 一作“前”。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举杯”二句: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既:已经。不解:不懂,不理解。三国魏嵇康《琴赋》:“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徒:徒然,白白的。将:和,共。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同交欢:一起欢乐。一作“相交欢”。无情游:月、影没有知觉,不懂感情,李白与之结交,故称“无情游”。相期邈(miǎo)云汉:约定在天上相见。期,约会。邈,遥远。云汉,银河。这里指遥天仙境。“邈云汉”一作“碧岩畔”。酒星:古星名。也称酒旗星。《晋书·天文志》云:“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享宴酒食。”汉孔融《与曹操论酒禁书》:“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人著旨酒之德。”酒泉:酒泉郡,汉置,在今甘肃省酒泉市。传说郡中有泉,其味如酒,故名酒泉。大道:指自然法则。《庄子·天下》:“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酒中趣:饮酒的乐趣。晋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温(桓温)尝问君:‘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君笑而答曰:‘明公但不得酒中趣尔。’”“三月”二句:一作“好鸟吟清风,落花散如锦”;一作“园鸟语成歌,庭花笑如锦”。咸阳借指长安。“城”一作“时”。径须:直须。李白《将进酒》诗:“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穷通:困厄与显达。《庄子·让王》:“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修短:长短。指人的寿命。《汉书·谷永传》:“加以功德有厚薄,期质有修短,时世有中季,天道有盛衰。”造化:自然界的创造者。亦指自然。《庄子·大宗师》:“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齐死生:生与死没有差别。兀然:昏然无知的样子。孤枕:独枕。借指独宿、独眠。唐李商隐《戏赠张书记》诗:“别馆君孤枕,空庭我闭关。”穷愁:穷困愁苦。《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论》:“然虞卿非穷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云。”千万端:一作“有千端”。三百杯:一作“唯数杯”。酒圣:谓豪饮的人。宋曾巩《招泽甫竹亭闲话》诗:“诗豪已分材难强,酒圣还谙量未宽。”卧首阳:一作“饿伯夷”。首阳,山名。一称雷首山,相传为伯夷、叔齐采薇隐居处。屡空:经常贫困。谓贫穷无财。《论语·先进》:“回也其庶乎!屡空。”何晏集解:“言回庶几圣道,虽数空匮而乐在其中。”颜回: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乐饮:畅饮。《史记·高祖本纪》:“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驩,道旧故为笑乐。”安用:有什么作用。安,什么。蟹螯(áo):螃蟹变形的第一对脚。状似钳,用以取食或自卫。《晋书·毕卓传》:“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金液:喻美酒。唐白居易《游宝称寺》诗:“酒懒倾金液,茶新碾玉尘。”糟丘:积糟成丘。极言酿酒之多,沉湎之甚。《尸子》卷下:“六马登糟丘,方舟泛酒池。”蓬莱: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名。此处泛指仙境。乘月:趁着月光。《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夏歌一》:“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继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创作背景】:这首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时李白在长安,正处于官场失意之时。此诗题下,两宋本、缪本俱注“长安”二字,意谓这四首诗作于长安。当时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因有此作。【表达主题】:《月下独酌四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四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意表明,诗人心中愁闷,遂以月为友,对酒当歌,及时行乐。组诗运用丰富的想象,表达出诗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深处却有无限的凄凉。全诗笔触细腻,构思奇特,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在失意中依然旷达乐观、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豪放个性。【名家点评】:高棅《唐诗品汇》:刘云:古无此奇(“对影”句下)。刘云:凡情俗态终以此,安得不为改观(末句下)?钟惺、谭元春《唐诗归》:谭云:奇想,旷想。钟云:放言只中无人。沈德潜《唐诗别裁》:脱口而出,纯乎天籁,此种诗人不易学。李家瑞《停云阁诗话》:李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东坡喜其造句之工,屡用之。予读《南史·沈庆之传》,庆之谓人曰:“我每履田园,有人时与马成三,无人则与马成二。”李诗殆本此。然庆之语不及李诗之妙耳。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千古奇趣、从眼前得之。尔时情景,虽复潦倒,终不胜其旷达。陶潜云:“挥杯劝孤影”,白意本此。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题本独酌,诗偏幻出三人,月影伴说,反复推勘,愈形其独(“举杯”四句下)。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严沧浪曰:饮情之奇。于孤寂时,觅此伴侣,更不须下酒物。且一叹一解,若远若近,开开阖阖,极无情,极有情。如此相期,世间岂复有可“相亲”者耶?查慎行《初白庵诗评》:此种语太庸近,疑非太白作。

月下独酌翻译及赏析

3,赞美酒的诗句

1、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2、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4、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5、春风尔来为阿谁,蝴蝶忽然满芳草。李白《山人劝酒》 6、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7、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陶渊明《杂诗人生无根蒂》 8、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9、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戴敏《初夏游张园》 10、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其一》 11、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朱敦儒《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满》 12、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阿鲁威《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 13、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致酒行》 14、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1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16、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高翥《清明日对酒》 17、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18、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贺铸《行路难缚虎手》 1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20、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杜甫《客至》 21、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22、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李白《客中行》 23、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李白《行路难其三》 24、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25、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26、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27、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是、少年游。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28、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29、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李白《结客少年场行》 30、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31、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其五》 32、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33、落花狼藉酒阑珊,笙歌醉梦间。李煜《阮郎归呈郑王十二弟》 34、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35、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陶渊明《饮酒其四》 36、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韦庄《菩萨蛮劝君今夜须沈醉》 37、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杜耒《寒夜》 38、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二首》 39、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40、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1、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李贺《将进酒》 42、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43、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杜甫《春日忆李白》 44、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黄景仁《绮怀》 45、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毛滂《临江仙都城元夕》 46、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韦庄《古离别》 47、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李贺《将进酒》 48、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49、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朱敦儒《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满》 50、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51、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2、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宋祁《玉楼春春景》 53、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其五》 54、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 55、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56、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57、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58、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59、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 60、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冯延巳《长命女春日宴》 61、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许浑《谢亭送别》 62、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63、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64、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65、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卓文君《白头吟》 66、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王维《送别》 67、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黄公绍《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赞美草的诗句 1、江春不肯留归客,草色青青送马蹄。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2、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李白《日出入行》 3、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戴叔伦《苏溪亭》 4、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庚信《春赋》 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6、深庭秋草绿。柳恽《捣衣诗》 7、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 8、雨中草色绿堪染。王维《辋川别业》 9、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游城南晚春》 10、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11、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曾巩《城南》 12、柳丝袅袅风缫出,草缕茸茸雨剪齐。白居易《天津桥》 1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14、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 15、微质已知烦雨露,寸心终欲报春晖。李纲《咏草》 16、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17、花易凋零草易生。苏舜钦《题花山春壁》 18、独倚栏干凝望远,一川烟草平如剪。谢逸《蝶恋花》 19、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20、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21、春尽杂芳歇,夏初芳草深。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 22、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故绿。袁枚《偶作五绝句》 23、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销魂处。晏殊《踏莎行》 24、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2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6、色嫩似将蓝汁染,叶齐如把剪刀裁。徐夤《草》 27、野花向客开如笑,芳草留人意自闲。欧阳修《再至西都》 28、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送别》 29、劲草不倚于疾风,零霜则变;青葵善迎于白日,宇暧斯迷。王夫之《连珠》 30、叶舒春夏绿,花吐浅深红。李峤《萱》 3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32、草色侵官道,花枝出苑墙。张继《洛阳作》 33、嫩绿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明杨基《春草》 34、杜康能散闷,萱草能忘忧。白居易《酬梦得以萱草见赠》 35、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 36、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李彭《春日怀秦髯》 37、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林逋《点绛唇》 38、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9、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40、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 41、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秦观《八六子》 42、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九龄《感遇》 43、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晚晴》 44、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梅尧臣《苏幕遮》 4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6、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7、庭草根自浅,造化无遗功。低徊一寸心,不敢怨春风。曹邺《庭草》 48、春草似青袍,秋月如团扇。何逊《与苏九德别》 49、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无名氏《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50、城上草,植根非不高,所恨风霜早。刘俣《诗一首》 51、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欧阳修《秋声赋》 5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53、劲草不随风偃去。范仲淹《欧伯起相访》 赞美江河的诗句 赞美江河的诗句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逋之任蜀州》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3、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8、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9、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木兰辞》 1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1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颧雀楼》 12、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14、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1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7、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18、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19、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0、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2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22、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2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 2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赞美菊花的诗句 赞美菊花的诗句 1、狮龙气象竟飞天,再度辉煌任自威!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 2、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3、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4、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5、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6、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7、灵菊植幽崖,擢颖凌寒飙。 8、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9、秋霜造就菊城花,不尽风流写晚霞;信手拈来无意句,天生韵味入千家。 10、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 11、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12、一夜新霜着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13、乌沙漉酒后,挂在菊花枝。 14、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15、秋无寻处,认碎阴满地,还共秋住。寄韵篱根,摇月笼云,也是萧疏风趣。 16、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7、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 18、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19、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20、一丛寒菊比琼华,掩映晴窗动绿纱 21、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22、廊下阶前一片金,香声潮浪涌游人。只缘霜重方成杰,梁苑东篱共古今。

赞美酒的诗句

4,李白爱喝的究竟是什么酒

文丨刘东产地不同、传承各异的中国酒,构成了风味繁多、品不胜品的庞大系列,向人们诉说着华夏民族赓续历史的久长,和生息地域的广阔。人们只要看一看古往今来那些诱人的酒名,什么剑南烧春,杭州秋露白,山西羊羔酒,潞州珍珠红,相州碎玉,西京金浆醪??便会胃口顿开,甚至有几分醺醺然了。弥足庆幸的是,尽管历经数千年风雨的洗汰,那中间的许多名酒却并未失传。像曹操所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中的杜康酒,李白所谓“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中的兰陵酒,杜牧所谓“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杏花村汾酒等等,至今还在发出透着诗意的酒香,使人们为之酩酊而醉。如果从质地和口感上讲,这些历时悠久的传统名酒,以及许多后来居上的当代名酒,当然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妙处。大曲酱香型的茅台酒、郎酒;大曲清香型的汾酒、西凤酒;大曲浓香型的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古井贡酒、洋河大曲;药香型的竹叶青,以及黄酒中的绍兴加饭、花雕等等,均为其中极上品。但可惜的是,即使笔者是最擅知味的品酒师,也不大可能把自己在品尝这些美酒佳酿时的奇妙味觉享受借文字道出,以邀读者共享。所以,本文着墨的侧重点,毋宁在于中国人饮酒时所形成的独特“酒文化”。毫不夸张地说,这种围绕杯中物所形成的特殊行为模式和文化氛围,比起中国酒的独特口感来,更具有地道的中国味道。而且,饮酒文化之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也正是不断嬗变的中华文明史的一个缩影。饮酒方式之所以能够随着历史的演进,而被纳入不同的文化范式之中,赋予不同的文化涵义,实与酒的自身特点有关。《说文》上对“酒”字有两种解释:一曰“就也”——“就人性之善恶”;二曰“造也”——“吉凶所造起也”。这当然不足以说明“酒”字的真正起源,因为“酒”字最早通“酉”字,其字形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显出了与陶罐的密切关系。不过,若就“酒”本身的性质而言,许慎的上述解说却有相当的道理。所谓“就人性之善恶”,包含着这样一层意思:酒乃是一种助兴之物,它并不能改变人们原有的心态,而只能通过对神经中枢系统的刺激来增强这种心态。欣喜的时候,会觉得“白日放歌须纵酒”(杜甫:《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抑郁的时候,又会觉得“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发奋的时候可以像苏舜钦那样“汉书下酒”;颓废的时候,又可以像陶潜那样挂印酒隐。而所谓“吉凶之造起也”,则可借药圣李时珍的下述说法作为注脚——“酒,天之美禄也。面曲之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疾动火。邵尧夫诗云,‘美酒饮教微醉后’,此得酒之妙,所谓醉中趣,壶中天者也。若夫沉湎无度,醉以为常者,轻则致疾败行,甚则丧邦亡家而殒躯命,其害可胜言哉!”尽管人的酒量有大小,但现代医学证明,当血液中酒精浓度达到0.05%—0.1%时,会对人的神经中枢系统起兴奋作用,使人欣快轻松,而当血液中酒精浓度上升到0.2%—0.3%时,又会对人产生抑制作用,使人烂醉不醒,这一规律人们概莫能外。正因为酒可以对人产生这样复杂多变的作用,便使它足以充任具有多重阐释可能的文化信息载体,来适应人类各个文明阶段的不同需要。中国酒究竟为何人所发明,已难于确考。传统酒业供奉的祖师爷,一般为杜康和仪狄,正如晋代江统《酒诰》所云:“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不过,细究起来,上述说法却多属以讹传讹。宋代高承《事物纪原》已云:“不知杜康何世人,而古今多言其始造酒也。”姑依汉代许慎《说文》“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的说法,这位杜康也只是夏朝第五代的君王,比向夏禹进贡“旨酒”的仪狄晚了许久,根本不可能是酒的发明者。再进一步说,那位和大禹同时的仪狄,亦只生活在四千年前左右,比起五千多年以前的龙山文化早期的酒器来,也晚了一千多年,同样不可能是酒的开山祖。一追溯到五千多年前,读者们便自然会想到,那时候尚没有出现文字记载。所以,无论是谁首创了酒,后人都无从知悉了。可以约略推断的只是:考虑到酒的发现并不困难(如《酒经》所谓“空桑秽饮,酝以稷麦,以成醇醪,酒之始也”),又考虑到“酒”字原型与陶罐的关系,中国酒的诞生决不会比原始陶业的出现晚太久,应在至少六千年以前。所幸的是,就本文而言,弄清酒的确切肇始年代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尚可以准确地知道,酒一经形成,便对华夏民族的性格产生了巨大影响。有关酒和民族性格的问题,受到了文化人类学家的重视。露丝·本尼迪克特在《文化模式》中甚至据此把原始文明分为两类——“酒神型的”和“日神型的”;她说,在酒神型的文明中,“人们用喝发了酵的仙人掌果汁的办法在礼仪上获得那种对他们说来是最有宗教意义的受恩宠状态。??在他们的习惯做法和他们的诗歌中,喝醉酒和宗教信仰是同义词。喝醉酒能把那种朦胧的梦幻和明察洞鉴混而为一。它使整个部落感到一种和宗教信仰相关的兴奋”。以这种标准来区分,华夏文明的最初阶段,正可以说是一种“酒神阶段”。历史残留的材料表明,商人相当迷信原始巫术,而这种盛行的巫风恰恰又是和饮酒之风密不可分的。据罗振玉等人考证,甲骨文和金文中与施行巫术有关的“祭”、“奠”、“礼”等字,均从“酒”中脱出。之所以如此,又正如张光直在《商代的巫与巫术》一文中所推测的:“酒也是一方面供祖先神享用,一方面也可能是供巫师饮用以帮助巫师达到通神的精神状态的。”正因为这样,在后人心目中,夏、商两代,尤其是后者,既是迷信天命的朝代,又是醉生梦死的朝代,就有了合乎逻辑的内在联系。根据传说,夏末的亡国之君桀,尝造“酒池”以取乐,其酒池可以运船,糟堤可以望十里(《新序·刺奢》)。而商末的亡国之君纣,则造“肉林”以资“长夜之饮”,“令男女裸而相逐其间,是为醉乐淫戏??”(《论衡·语增》)。更有甚者,《尚书·酒诰》上讲,不仅商王“惟荒腆于酒”,就连臣民也“庶群自酒”,以至于腥气传到了天上,“故天降丧于殷”。究竟殷商是否纯因酒而误国,似还有待讨论。不过,这个处在“酒神阶段”的国家上上下下一片迷狂,醉心于原始宗教,并因而败给了另一个较为清醒理智的国家——周,却是不成问题的。由于“殷鉴不远”,深怀忧患意识并希望以德配天的周人,便更少执迷于需要狂热体验的宗教境界,而更多地关切需要去冷静处理的人事。缘此,借马克斯·韦伯的术语来说,“巫魅”便被大大地“祛除”了。正是在这种思维方式的蜕变中,必然地出现了周公的“制礼作乐”。从此,既然强调以“礼”所蕴含的理性、规范、节制去统摄“乐”,“乐”字所蕴含的感性欢悦便不再意味着放纵、陶醉和沉迷于自由狂想,而是意味调谐、中和和从心所欲不逾矩。李泽厚曾在《华夏美学》中指出:“即使不说‘礼乐’传统是日神型,但至少它不是酒神型的。”殷周之际这种从“酒神型”到“非酒神型”的转变,是中华文明在文化基因上的一次突变,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华夏民族的精神风貌,塑造了许多在现在看来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性格特征。不过,又有谁能想到,这种在文化类型上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竟是和当时人们对小小的酒的态度转变分不开的呢。《战国策·魏策二》中记载,鲁君(一作鲁共公)在酒席间说:“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这故事的内容很可能是假托的,作为国家的首创者,大禹还不太可能具备“亡国”的历史经验。不过,鲁君讲故事这件事本身,却可以当作信史来读,因为它的确符合“酒神阶段”之后人们对酒的普遍警觉。在刚才提到的《酒诰》中,周公明确要求人们“无彝酒”、“饮惟祀”,希望把过去常常破坏人们思考力和意志力的酒严格限制在举行祭礼的特定场合,以便把人们的行为举止乃至思想感情统统纳入礼的规范。从这种精神出发,周朝发展出了酒礼,如《礼记·乐记》所云:“豢豕为酒,非以为祸也,而狱讼益繁,则酒之流生祸也。是故先王因为酒礼。一献之礼,宾主百拜,终日饮酒而不得醉焉,此先王之所以备酒祸也。”时至今日,透过《仪礼·乡饮酒礼》的规定,我们尚可依稀看到举行这种“一献之礼”的完整过程。根据杨宽《“乡饮酒礼”与“飨礼”新探》一文的梳理,它分为六个阶段:一曰谋宾(商谋宾客名次)、戒宾(告知宾客)、速宾(催邀宾客)、迎宾之礼;二曰献宾(宾主相互敬酒)之礼;三曰作乐(分升歌、笙奏、间歌、合乐四阶段);四曰旅酬(按尊卑秩序依次相酬);五曰无算爵、无算乐(不断饮酒作乐,醉而后止,尽欢乃罢);六曰送宾及日后的拜谢。这种乡饮酒礼的古风曾为士大夫们长期传承,以至于我们在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还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一般人或许会以为,那不过是一大套繁文缛节罢了。但据传说,大哲学家孔子一眼便看穿了那背后的两个相互依赖的要点:其一是能明确“贵贱”、“弟长”之类的等级秩序;其二是能使人“和乐而不流”,“安燕而不乱”。这两者综合起来,差不多已经是“礼乐文化”的全部精义所在了,故而孔子又说,“吾观于乡(饮酒礼),而知王道之易易也”(《礼记·乡饮酒义》)。从本文的角度来看,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旦过去那种醉醺醺的文化模式随着文明的进程而被否定,酒本身也就被赋予了新的价值内涵,以执行新的文化功能。它所造成的形神相分的欣快幻觉,不再被用来谋求人与神的相通,而转过来被用于化解人与人的隔膜和差别。尽管等级是森严的,礼法是刻板的,但只要循规蹈矩,人们毕竟可以相安无事地饮酒作乐,尽欢而散。在这里,适度的酒精仍足以给人带来快乐,只不过它已变成了一种理性限度之内的快乐,而不是非理性的快乐。读者们真要为酒对各种文化要求的广泛适应性而称奇了。不过,更绝的是,即使在同一个文明结构中,甚至在同一场合下,只要语境一转,酒的意味也可能大大不同。这方面最极端的例子,要数《周礼》中的初看不无矛盾的规定——乡大夫的职责,是每三年查考一次人们的德行道艺,并举办乡饮酒礼向选出的贤者、能者致敬;而闾胥的职责,竟又是在举行这类礼仪时,向失礼者处以罚酒(乃至鞭挞)。简直是眼睛一眨,酒味儿就魔术般地变了。酒居然被同时赋予如此截然相反的两种涵义,似乎叫人难以理解。然而细究起来却不难发觉,酒的赏罚功能都是从礼乐文明的同一种逻辑中推出的。问题的关键在于:一方面,礼法规定,凡表示尊敬,“必上玄酒(兑了水的酒)”,而“唯飨野人旨酒(醇酒)”;另一方面,礼法又规定,敬酒时用较小的爵,罚酒时用较大的(据《考工记》、《释文》等,这两种酒器的容量之比为1升:5斗或1升:7升)。原来,从制礼作乐者的角度来看,既然对酒的诱惑和危害保持理性的节制和警惕,实乃文明的标志,那么,强迫一个人用照后人看来简直是专门盛酒的大酒器(容庚即持此说)来过量地饮浓酒,使之在行为举止上野蛮地逾越了中庸的尺度,那不啻一种羞辱性的惩处。在乡饮酒礼的特定场合,这种因受罚而导致的肉体与精神上的双重苦痛,的确和别人其乐融融地以小杯品淡酒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尚秉和曾在《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中列举了《礼记》、《晏子春秋》、《淮南子》、《世说新语》中以酒为刑、罚的事例,并困惑地说:“夫酒者人所喜欢,而以是为罚,且以酒代刑,倘遇嗜饮者,不愈得意乎?然其风至今未已。此等习惯殊不可解已。”可现在,有了上文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这种“敬也饮酒罚也饮酒”的习俗,实乃中国人源自礼乐传统的特异古风,与他们对酒的警惕和节制有关。当然,真正以酒为刑的做法,以后慢慢地绝迹了。不过,其流风所被,仍使中国人在后世养成了相互劝酒、派酒的习惯。正因为人人都要对酒保持节制,所以他们偏又要彼此太过殷勤,甚至软硬兼施地劝酒,看看究竟有谁被打破了防线,因不胜酒力而出乖露丑。这种以谈笑之资为目的的小小恶作剧,正是以酒为罚的古礼之孑遗和积淀,也是最最中国化的文化情结(设想若有一位俄罗斯人同席,他准会正中下怀地将此全当好意来领教)。毋庸讳言,这种劝酒之风经常会演成不可开交、大伤和气的灌酒、闹酒、斗酒,而流为一种中国特有的陋俗。不过,这种带有一点儿强迫性的饮酒方式,却也翻出了各种各样妙趣横生的酒令。举凡射箭、投壶、猜拳、下棋、诗词、对联、笑话、谜语等等,均成了助兴佐饮的游戏。这类嬉戏的场面,当然有雅俗之分,前者如李白的“如诗不成,罚以金谷酒数(三斗)”,后者如《红楼梦》中薛蟠的“女儿乐??”。但无论如何,严峻庄重的古礼在这里已经变成了轻松喧闹的行乐,尽管输者仍要在哈哈大笑声中心甘情愿地被“浮(罚)以大白(杯)”。只可惜,恰恰是在这“没有不散的筵席”前,古人又油然兴叹,人生的欢乐聚会是何等有限而短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缘此,正是出于对浮世之欢娱的依恋和执著,反而在中国历史上乐极生悲地逼出了海德格尔式的存在主义主题。而无巧不巧,由于酒本身的广泛适应性,这种因关切死亡而导致的对生命的自觉恰恰又是和它紧紧联在一起的:“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古诗十九首》)“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汉魏以后,这些名句一直在回旋的共同音调是十分复杂的——既因酒所带来的欢乐而慨叹人生如寄,又因对青春不再的忧思而更要开怀畅饮。酒在中国文化史中的内涵又被大大深化了。如果说,在夏、商两朝,它主要被借以加强人与神之间的联系,而在西周一代,它主要被用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那么,经过了魏晋文人的发掘,它的主要功用则在于帮助体验人和本己的关系。此时,酒之所以能促使人挣脱种种社会的羁绊而赢得自由的心态,如晋人张翰所谓“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再如李白所谓“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那倒未必是因为受酒精的麻醉而产生了庄子式的超越有待世界的幻觉,而是因为受饮酒的启发而领悟了个体生命的本真性和不可替代性。且让我们再引两首诗看:“扰扰驰名者,谁能一日闲?我来无伴侣,把酒对青山。”(韩愈《把酒》)“日日无穷者,区区有限身。若非杯酒里,何以寄天真?”(李敬中《劝酒》)照这样子喝酒,真可以说是越喝越清醒了!本文选自《中华文明读本》,原题目《饮酒文化》译林出版社《中华文明读本》葛兆光、阎步克、高名潞、陈平原等60位文史大家81篇解读文章一部中华文明的百科全书主编:刘东定价:88出版年月:2017-05ISBN:978-7-5447-6898-6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