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汀江的介绍
汀江,珠江水系西江支流桂江漓江段支流甘棠江的支流。
2,汀江的意思
汀江位于中国大陆福建省西部和广东省东部,发源于福建长汀县,经上杭、永定,于大埔三河坝汇入韩江,是韩江的两条主要支流之一.
3,汀江的介绍
汀江,广东省南海独流入海韩江的支流,因流向从北向南,按八卦方位,称为“丁水”,后“丁”加水成“汀”,形成“汀江”得名。位于福建省西部,发源于武夷山南段东南一侧的宁化县治平乡境内木马山北坡,流经长汀、武平、上杭、永定4县,在永定县峰市镇出境进入广东省,至大埔县三河坝与梅江汇合后称韩江。汀江支流众多,流域大于500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有:濯田河、桃澜溪(又名小澜溪)、旧县河、黄潭河、永定河、金丰溪等6条。汀江是闽西最大河流,位于东经115°59′~117°10′,北纬24°28′~26°02′之间,干流长度约285千米(石下坝以上)(武平县志谓:汀江全长220公里1,大埔县志谓:干流总长323公里2),流域面积为9022平方千米(其中:从永定峰市出境的汀江流域,面积8997.40平方千米;另自永定下洋镇出境,在广东大埔县茶阳镇汇入汀江的金丰溪流域面积668.37平方千米)(大埔县志谓:总集雨面积1.18万平方公里2)。汀江是福建四大河流中左右最不对称的水系,左岸来汇支流多而大,如旧县河、黄潭河、永定河、金丰溪等,它们都以北东—南西的流向,和主流北北西—南南东流向作直角相交或斜交汇合。汀江基本是顺着两组发达的构造线而发育的,河流比降都在1‰以上,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但不利于航行。峰市以下石下坝到潮安可通航小轮船。汀江流域是客家人的世居地,汀江被称为客家人的母亲河。3 名片图:汀江上杭县回龙段
4,汀江的流域概况
汀江流域主要在福建省龙岩市的长汀、武平、上杭、永定,及广东省的大埔县境内。龙岩市,通称闽西,位于福建省西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东临厦门、漳州、泉州,南邻广东梅州,西连江西赣州,北接三明。晋太康三年(282)置新罗县,属晋安郡。唐开元二十四年(736)置汀州,领原新罗地区分置的长汀、黄连、什罗3县。天宝元年(742)汀州改为临汀郡,什罗(新罗)县改名龙岩县,黄连县改名宁化县,乾元元年(758)复为汀州,领长汀、宁化、龙岩、沙县4县。1997年,撤地设市,市人民政府驻新罗区。龙岩市遂辖四县一市两区,即长汀县、上杭县、武平县、连城县和漳平市、新罗区、永定区。龙岩市域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呈东高西低状,平均海拔460米,山地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94.83%。森林资源丰富,是我省三大林区之一。全市集水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29条,总长度为4231.7公里,主要分属汀江和九龙江水系。河川年迳流量188.55亿立方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245.85万千瓦,可供开发的水能蕴藏量209.56万千瓦。 总人口297.71万人,总面积1.9万平方公里。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征出发地之一,七个县(市、区)均为中央苏区县,享有“二十年红旗不倒”赞誉;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1929年在上杭古田召开红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会上通过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是建党建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享誉海内外的客家祖地和著名侨区。是客家民系形成的重要起点和重要聚集地,全市80%的人口是客家人,长汀被称为“客家首府”,汀江被誉为“客家母亲河”。有54个姓氏的居民迁往台湾,台湾现有500万客家人中,祖籍龙岩的有70多万人。在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累计超过120万人。著名侨领胡文虎先生、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先生等名人政要的祖籍地就在龙岩。境内已发现矿物种类64种,其中金、银、铜、铁、无烟煤、高岭土、石灰岩等16种矿物探明储量居福建省首位。马坑铁矿是华东第一大铁矿,紫金山铜矿是全国第二大铜矿,东宫下高岭土是全国四大优质高岭土矿之一。煤炭、稀土储量均超过全省的一半。是福建三大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73.1%,居全省设区市首位。永定客家土楼被誉为“世界建筑史上奇葩”,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福建土楼·永定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省十大旅游品牌中,龙岩有古田会议旧址和永定客家土楼两大品牌。长汀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连城冠豸山被评为国家自然遗产和国家地质公园,梅花山被誉为“荒漠回归线上的绿色翡翠”。全市有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9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森林公园。形成了以古田会议旧址群为核心的红色旅游主题景区、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代表的海峡客家旅游主题景区和以冠豸山为重点的绿色生态旅游主题景区,以及九条精品线路、十六个特色景点。龙岩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可持续发展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外贸百强城市。产业以工程机械、卷烟生产、环保、金铜、建材、稀土产业、汽车、能源、纺织、农产品加工产业和商贸物流为主。 大埔县,是广东省梅州市辖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中上游,地处北纬24°01′~24°41′、东经116°18′~116°56′之间,东北紧靠福建省平和县、永定县,东南连接潮州市饶平县,西依梅县区、梅江区,南邻丰顺县。海外侨胞50多万,有“华侨之乡、文化之乡、陶瓷之乡、名茶之乡”之誉。大埔县历史悠久,建置于东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秦汉时属揭阳县地,东晋义熙九年立义招县明嘉靖五年(1526年)析饶平县之清远、滦洲二都重置县,改名大埔县。县境山脉为北南走向,四周高,中间低,层峦起伏,千岩万壑,纵横交错,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27处,均散布于四周边陲,最高峰为西南部的明山嶂银窿顶,海拔1357米,最低处是高陂黄竹居的韩江岸,海拔26米。中部丘陵广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靠近南海,四周高山环绕,中间低山、丘陵广布,略似不平坦的一块盆地。在季风交替影响下,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即四季温和、雨热共季、夏长冬短。大埔县水力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为70万千瓦,可开发量为53.1万千瓦,已开发39.95万千瓦,是全国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大埔县内江河交错、溪流纵横,全年雨量充沛。境内梅江发源于陆河和紫金交界的乌突山,叮江发源于福建境内的武夷山,两江在大埔县三河坝汇合后称韩江,为广东省四大河流之一,其上游或支流有汀江、梅江、梅潭河、漳溪河、小靖河、银江河、合溪河等,短小溪流不计其数,所有水流尽归韩江。大埔县工业主要集中在瓷业、电业、矿业、药业、酒业“五业并举”。
5,一条汀江改变了一座千年古城汀江有什么历史名迹和民俗
汉代置县,唐代置州。一条汀江,流淌出一座汀州府和长汀城。对长汀的认识,我们就从围城内的汀州古城开始。北部是卧龙山,南部为古街区和客家聚居区,兆征路横亘其中。△五通门说起汀江,不得不提到大宋提刑官及法医学鼻祖宋慈。他曾经是长汀县令,为解决山阻水隔导致的高昂盐价,便发动长汀百姓开辟了汀江航道,使长汀通江达海,成为闽粤赣三省的商贸集散中心。△汀江唐宋古城墙汀州府古城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整体轮廓被形象地看作是一串挂珠,绵延4公里环抱成一圈山城。山城之名,名副其实。客家“母亲河”的汀江从东南部缓缓流过,西部的西溪河蜿蜒而下,最后在南部交汇并流入汀江。△汀州府古城墙走在汀州古城墙上,我脑海里闪现的是背后的烧砖工匠们。这一块块沉重的青砖上是否镌刻着他们的名字、年代和编号?我没有细看,没有触摸,只是静静地走着,悠悠地感受着。城不言,楼不语。它们不是冰冷的建筑,而是有温度的。就像《青石板的诉说》里所唱的“风雨来时,请到汀州古城倾听青石板的诉说”。△济川门一条街一城门,从北往南,从东到西,朝天门扼守着东大街,城内是有名的福音医院、厦大旧址以及城隍庙等古迹。△朝天门原先这是一所教会医院,并在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后改名“福音医院”。院长傅连暲在这里为红军培养了大批医务人员,医院最后迁往瑞金,也正式成为第一所中央红色医院。△福音医院有古城就有城隍庙。自古以来,城墙和护城河都是城市的保护神,城隍文化也由此产生。汀州城隍庙供奉的是闽王王审知,它的建造历史也是从唐朝就有了,是一座城府级别的庙宇。值得一提的是,东岳宫也在同个城隍门里。在福建,类似这样众神杂处,相互包容的现象其实并不奇怪。△城隍庙朝天门外的文物古迹也是精彩纷呈,如大夫第、天后宫、朝圣码头和太平双廊桥,还有“一江两岸”古韵汀州恢复景观等。△功勋坊大夫第是古代高级官员府邸的统称,即士大夫的门第。青砖黛瓦,雕刻精美,真可谓美轮美奂。△大夫第天后宫说起天后宫,我们一般会想到沿海地区才有。其实,地处闽西山区的古汀州航运也很发达。那么,汀州天后宫就是为祈愿海神妈祖庇佑汀江船只航运安全而建的。和其他地方的天后宫不同,长汀天后宫更加气势恢宏。进入天后宫,首先要经过一道天门,接着是一座石牌楼的大门。两侧的边门分别为“左河清,右海晏”,后面的三层建筑则为晨钟暮鼓楼。△天后宫太平廊桥一山一水一廊桥,汀江水只要流过太平廊桥就进入长汀古城的地界。廊桥是“风水桥”,于是这两座近百米的廊桥便起到锁江的作用。沿着古城墙南下,就来到了济川门。城内的兆征路就像是古城大道,道路最宽,车流最大,人流也最密集。大道两旁是著名的汀州试院、三元阁、长汀县政府和汀州文庙。△济川门汀州试院随着朝代的更迭,汀州试院的名称和功能也跟着发生重大变化。宋代的龙山书院,元朝的汀州卫署,明清的应试考场,近代的省苏维埃政府,以及如今的长汀革命历史陈列馆。要来头有来头,要历史有历史。如果认为汀州试院只有这些头衔,那就显得有点简略了。它还关押过《秋之白华》里的瞿秋白,是纪晓岚监考地,同时也是汀州客家博物馆和中央苏区“红色小上海”陈列馆,就连院内的柏树都是唐代的。△汀州试院三元阁与汀州试院隔马路面面相视,广场上莫言题词的“客家首府,大美汀州”八个大字的分量可想而知。有了它,整块石头都散发着诺贝尔的味道。而状元、会元、解元统称的三元阁,经过几次易名,最终确定城楼叫三元阁,城门称广储门。△三元阁广场文庙同城隍庙一样,文庙也属于城府级别。慢慢走去,三座雕刻繁复,技艺精湛的青石大门并列成墙,一股文风之气扑面而来。△文庙红色似乎是长汀的颜色,一路下来,每座值得了解的古建筑都能看到涂红的墙壁。红墙或许就是这座古城最醒目、最独特的标签。△司元承化店头街店头街,客家语中指的是“最好的商铺”。现在这里是传统历史街区,旧时可以说是繁华商业街,它是一条前店后宅格局的明清古街。整条古街入驻了琳琅满目的旺铺,留下了各种各样的传统手工艺老店。在这里,你可以雕刻一方古印,绘制一幅画像;可以买到心仪的铁器竹器,品尝一壶好酒;也可以为自己缝绣一身行囊,理一个美气的头发,或者买一把纸伞,游走在街头巷尾,做一回美丽的汀州妹子。踩着店头街的石板路,穿过镇南门走到底,惠吉门赫然出现。那么,五通门就夹杂在济川门和惠吉门之间。同墙不同门,每座城门都承载着不同的历史底蕴。店头街段屋,一棵600多岁高龄的铁树也已神化成人们崇拜的对象。与店头街相隔不远的南大街,它北起三元阁,南至宝珠门,是一条鹅卵石铺就的狭长古街。走进南大街,就能感觉到与店头街很明显的对比。没有店头街的崭新与喧嚣,它更多的是陈旧与宁静。出了宝珠门,走到富有门,望着汀江水,仿佛攒了一路的疲惫感顿时消失了。站在城门口,斜对岸就是世界客家母亲缘广场所在地。一脚踏进富有门,富不富有我们不知道,只见城内突然开叉出好几条巷道,这也是六座城门中巷道最多的一座。
6,汀江的水利概况
汀江水系上,截至21世纪末有水利工程28156处,其中小(二)型以上的水库122处,66.7公顷以上引水工程32处;小(一)型水库19处。骨干引水工程有长汀县千工陂万亩灌区。667公顷提水工程有上杭县湖里电灌站和回龙水轮泵站,有效灌溉面积5.6万公顷,占耕地60.04%。人均占有保灌面积0.039公顷。 大官陂:位于河田刘源溪等三水合流处,宋代已有,时名何田大陂。民国时芦竹坝下游曾建坝灌河田上街千余亩,次年水毁。后又于芦竹口堆砌木石坝,年坏年修。1955年,县定上游石壁潭为址,砌三合土坝1座。1962年将旧坝延伸,全面开渠,半年建成高2米浆包干砌石坝。右置一高0.5米、宽2.4米排洪砂闸,以叠梁木闸控制。左右水渠灌河田上、中、下街,朱溪4村2370亩田。伍家陂:位于汀江上游石人村河段大坝哩,建于1964年10月。水泥浆砌重力坝高2.4米,左右干渠长9.2公里。灌石人、江坊、余陂、叶屋、新桥等5村1050亩田。濯田大田陂:位于濯田河支流,建于1956年4月。拦河坝长35米,高2.6米。属浆包干重力坝。渠分左右,共长9.5公里,灌东上村、街上村农田2582亩。与千工陂合称为濯田灌溉口左右二条“龙”。濯田千工陂:位于濯田河安仁河段。传清道光年间建,后水毁。民国三十二年(1943)闽西农田水利工程处派员勘测施工,建成长64米,高2.5米水泥浆砌条石重力坝,开炸隧洞长160米,开挖渠道5公里。次年7月通水3天后,逢暴雨毁。1954年7月,经龙岩专区水利队勘测,县成立“濯田区千工陂修建委员会”,县长兼主任。1955年1月工程全面动工,1956年3月建成长109米水泥浆砌坝,船闸长55.8米,隧洞扩长至165米。后开挖渠道17公里,完成干渠渡槽、涵洞、倒虹管等各类工程57处。1956年8月22日全线通水,可灌农田3000亩。 溪源水库:位于长汀县涂坊乡涂坊溪。明万历二十一年(1592),邑人涂清溪在此修筑高陂,可灌田四五百亩。现水库建于原址,集雨面积36.6平方公里。1974年动工,1981年竣工。坝型为宽缝填渣砌石重力坝,坝顶溢洪。弧型钢闸门控制放水,总库容达1241万立方米。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设计,500年一遇校核。保坝时下洩流量862立方米/秒。开挖左右干渠18公里、隧洞7条长710米,置倒虹吸管500米,建渡槽14座共长518米。可灌田11267亩。坝区工程投工103.71万工日,完成土石方50.6万立方米,耗资527万元,为长汀第一座库容千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连屋岗水库:位于长汀县南山连屋岗村,集雨面积10.3平方公里。经省九龙江规划队勘测,1963年10月始建。主坝为35米高均匀土质坝,总库容710万立方米。用斜拉闸门控制放水,侧槽式溢洪。定50年一遇设计,200年一遇校核。因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停停建建,历时9年,至1972年6月坝区主体工程方竣工。后陆续建成总干渠和东西干渠共25.1公里,各种附属工程43处。其松毛岭下冷水坑渡槽,长165米,高21米,单跨21米,为长汀首座自制自装渡槽工程。1979年水库启用,灌中复邓坊、桥下等地6748亩田。工程投工90.52万工日;完成土石方60.42万立方米,耗资174.61万元。英雄水库:位于长汀县馆前复兴村葛坑口,集雨面积4平方公里。始建于1958年,竣工于1974年12月。坝高17米,为粘土心墙坝,总库容313万立方米。放水用转动门盖控制。防洪标准以50年一遇设计,1975年改万年一遇校核。发电灌溉两用,且对汀东复兴,马坪、红旗厂等地起防洪保护作用。该工程投工17.6万工日,完成土石方3.7万立方米。陂下水库:位于长汀县四都同仁陂下河,集雨面积166平方公里。坝型为双曲砌石拱坝,坝高52.1米,顶弦长164米,弧长195米,拱圈厚3米,坝身拱圈厚13.4米。总库容596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4470万立方米,为灌溉、防洪、发电综合工程。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设计,2000年一遇校核。溢洪采用坝顶复式堰鼻坎挑流。工程于1976年6月由华南水利学院设计,1977年10月动工。1983年省计委、省水电厅定为省基建项目,1986年竣工使用。坝区主体工程投工192.8万工日,完成土石方33.56万立方米,耗资1000万元。 六甲水库,座落在武平县武东乡六甲村。1975年3月,省、地规划队勘测设计。1977年冬破土动工。1988年11月竣工验收。均质土坝。主坝高28米,坝顶宽6米,坝长101米。左端设输水涵管,石砌拱涵内加钢管直联坝后电站压力管。右端设溢洪道,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通过最大洪峰流量为每秒447立方米。磜峰岭副坝高14.4米,坝顶宽5米,坝顶长48米。李凹头副坝高11米,坝顶宽5米,坝顶长64.5米。集雨面积32.6平方公里,总库容1625万立方米。建左右两条干渠,可灌武东乡陈埔、黄埔、袁田等15个村,有效灌溉面积15317亩,其中保灌面积12870亩。水库还可防洪、发电、养鱼,库区附近已种植茶果等经济作物。 深陂水库,在上杭县,1965年11月工程破土动工,1968年秋,大坝和左干渠建成,1970年冬完成枢纽工程并通水,1976年建成部分右干渠,1979年引洪渠通水。水库集水面积5.4平方公里,另从库外湖洋乡古楼村口濑溪引40.4平方公里的径流入库。坝型为均质土坝,主坝高19米,坝顶长197米,顶宽4.1米,副坝2座,坝高8~9米,总库容量677万立方米,死库容量44万立方米,涵洞排水量1.2立方米/秒,溢洪道结构为宽顶堰式,宽10米,堰顶高程221米,设计洪水标准以5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以200年一遇。有左、右二干渠,有效灌溉面积0.67万亩。坝后电站装机2台共110千瓦。 杨梅山水库,位于上杭县珊瑚乡白水磜上游的杨梅山谷中,库区内树木茂密,覆盖良好,坝址岩基裸露,两岸山头较高,河床狭窄。1979年11月工程破土动工,1981年底完成大坝枢纽工程,1982年竣工。水库集水面积3.44平方公里,坝高39米,坝长116米,顶宽5米。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200年一遇。总库容量102万立方米,死库容4万立方米,放水涵管长113米,放水设备在上游坝前坡用40厘米闸伐控制流量,溢洪洞在库区左侧。左干渠长1.37公里,灌溉七里、横头、华竹、下珊瑚等大队农田;右干渠长3.3公里,灌溉上、下珊瑚一部分农田,总灌溉2100亩。水库以灌溉为主,并利用160米的落差发电,1985年建成一级电站,装机2台共225千瓦,投资28.73万元,初步解决珊瑚乡范围内照明、加工用电。 白砂埔水库,位于上杭县稔田公社连四大队,属黄潭河支流——上斜溪上游,集水面积14.3平方公里。1977年9月动工,翌年2月经省水利电力厅批准列为省基建项目。水库总库容量503万立方米,死库容11万立方米,正常水位库容442万立方米,坝型为粘土心墙代料坝,坝高38.7米,顶宽6米,渠道总长18公里,过水流量1立方米/秒。1985年4月30日开始蓄水,有效灌溉面积9000亩,保灌面积6100亩,并利用灌溉用水,兴建坝后和渠道电站2座,装机4台共360千瓦,1985年7月全部完工。 灌洋水库,座落在永定县虎岗乡龙溪村。水库具有灌溉、发电、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是跨流域引水梯级开发永定河水力资源的“龙头水库”。1970年1月地区批准动工兴建。1978年列为省基建项目,同年6月7日打通856米的输水隧洞。1979年底因国家调整基建规模而缓建。1984年经县人民政府多次请求,省水利电力厅于1985年12月批复并上报省计划委员会,1986年6月省计委批准复工兴建,水库复工工程于1987年1月正式动工。总库容量为2300万立方米。 沐东水库,位于大埔县茶阳镇以东3公里的沐东坑口,为县管工程。1959年冬动工,1960年3月建成。集雨面积9.7平方公里,辗压式均质土坝,坝高22米,坝顶长120米,总库容315万立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输水涵,直径0.6米,管长100米。开敞式溢洪道底宽15米,最大泄洪量103立方米每秒,水入漳溪河。建库目的是为装机200千瓦的坝后水电站作调节水库,解决茶阳照明、工业用电及梅林、角庵380多亩农田灌溉用电之需。库内淹地121亩,移民28户151人,工程投资30多万元。 六甲水库坝后电站,武平县办电站。1978年9月动工。主坝左端石砌输水涵管内加钢板套管,内径1.2米,管长286米,直接联接电站的压力管。水头55米,压力管通过流量为每秒2.16立方米。安装2台400千瓦发电机组。总容量800千瓦。1982年12月投产,年均发电316.6万千瓦时。工程共完成石方1.3万立方米,土方1.99万立方米,工程总造价7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4万元,县自筹55万元。岐岭下电站 位于武平县中堡乡芳洋村歧岭下,是乡办电站中装机容量最大的电站。在悦洋干渠6.7公里处的歧岭下,利用灌溉余水跌落建成,水头91米,引用流量每秒0.4立方米,装机2台,容量250千瓦,1979年建成,1984年与县电网联网。1987年扩建,管道直径50厘米、长170米1条,改为直径65厘米、长170米2条,新增装机2台,总装机容量增加到1050千瓦。工程总投资118万元。陂口电站,位于武平县桃溪乡小澜村陂磜口。属桃溪乡办电站。在桃溪河陂磜口建石砌连拱坝,水头8.3米,流量每秒17立方米。上游集雨面积560.5平方公里。安装320千瓦的水轮机组3台,总装机容量960千瓦。预算工程土石方13万立方米,总造价192万元。1983年11月动工,至1987年,已开通桃溪至陂磜口公路5公里;建成石砌连拱坝,高8.5米,长85米;砌引水渠长35米,渠首通过流量17立方米,投产1台机组320千瓦。 才溪水电站,在上杭县,民国35年,地方有识人士就曾倡办才溪电站,原福建省建设厅第七区水利工程处,曾派员前往勘测。工程计划在溪流进峡处建重力拦河石坝1座,水头落差84米,引水渠道长775米,装机容量245千瓦,投资金额8500万元(法币),以民营组织股份,后因资金难以筹集,计划落空。解放后,才溪乡群众曾多次要求兴建水电站。1971年1月成立才溪水电站基建工程指挥部,正式动工建设。电站集水面积41.7平方公里。坝型为重力滚水坝,高20米,长40米。设计水头103米,引用流量1立方米/秒,压力管道长230米,直径70厘米,由前池直通厂房。于1974年7月建成发电,第一期装机2台381千瓦,1985年增装1台250千瓦。是年冬利用一级电站尾水,开渠引水至下曾坑,建成二级电站,装机2台250千瓦。才溪一、二级水电站总装机881千瓦。1987年发电量376.85千瓦时,当年除归还贷款及利息16.34万元外,仍上交利润0.72万元,既解决发展乡镇企业用电,又满足99.25%农户生活用电需要。 棉花滩水电站,是国家“九五”重点建设项目,总装机容量60万千瓦,年发电量15.2亿千瓦时,坝高115米,水库容量20.35亿立方米。该电站的建成,使汀江流域的防洪标准从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 位于福建省永定县境内的汀江干流棉花滩峡谷河段中部,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航运、水产养殖等综合效益。电站总装机容量60万kW(4×15万kW),保证出力8.8万kW,年发电量15.2亿kW·h,具有不完全年调节性能。输电工程共设置220kV输电线路五回,建成后主要向福建省电网的龙岩、漳州及厦门地区供电,供电距离均在150km以内。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7907km2,占汀江流域面积的67%,水库正常蓄水位173.0m,死水位146.0m,调节库容11.22亿m3,校核洪水位177.8m,相应的总库容20.35亿m3。棉花滩水电站枢纽属一等工程,主要由拦河主坝、副坝、泄洪消能设施、左岸输水发电地下厂房系统、开关站及右岸航运过坝设施等建筑物组成,拦河主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179.0m,最大坝高111m,坝顶总长300m,坝顶宽7m,最大坝底宽84.5m。副坝设在主坝址北东向5km处的湖洋里村垭口,最大坝高5.6m,坝顶长30m,为均质土坝。 曲滩水电站,位于大埔县百侯镇曲滩村梅潭河畔,1966年10月动工,是坝后式电站,坝型为圬工硬壳坝。坝高4.5米,坝顶长120米,坝址上游集雨面积1320平方公里。1968年10月在左岸建站,以水轮泵作动力,设计水头3.5米,设计流量15立方米每秒,装机4台,共475千瓦,其中125千瓦3台,100千瓦l台。1982年3月在同一大坝右岸增装125千瓦水轮发电机组3台,引用流量14立方米每秒,两岸总装机容量850千瓦。1988年,有职工34人,发电268.2万千瓦时,每千千瓦时发电成本为46.58元。百侯水电站,位于大埔县百侯镇东山村的梅潭河畔,1965年8月动工兴建,为坝后式水电站,由大埔水电局郑克龙设计。拦河大坝长130米,高10.5米,是县内首宗圬工硬壳坝型。坝址上游集雨面积为1261平方公里。设计水头12米,单机流量9.06立方米每秒,装机3台,各800千瓦(3×800千瓦),分别于1971年8月、1974年10月、1977年5月投产。原10千伏升压送电,后改35千伏,电力直供县城。1984年11月,由大埔县水电局工程师许灼玲设计在坝顶加装的橡胶坝投产,橡胶坝高1.5米,长129.84米,总造价35万元,采用灌、排水起落。西河水电站,位于大埔县西河镇上黄砂村车上片漳溪河畔,1970年8月动工,是坝后式水电站。大坝为圬工硬壳坝型,长78米,高10.5米,坝址上游集雨面积660平方公里,设计水头12米,设计单机流量5.1立方米每秒,装机3台,各500千瓦。3台机组分别于1975年1月、1977年7月、1979年12月投产发电。1988年,有职工60人,年发电量689.71万千瓦时,每千千瓦时发电成本为38.65元。最高发电量为1985年的920.12万千瓦时。1987年冬,为防止库区淤积,先后投资40多万元,在大坝左岸改建弧型排沙闸,使机组恢复满发。三河坝水电站 位于大埔县三河镇汇东村的梅潭河出口处,是利用改河围堤形成水头兴建的坝后电站,1982年动工,技术总负责为大埔水电局工程师刘秉坤。坝址上游集雨面积160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46立方米每秒,设计水头10.3米,设计单机流量31立方米每秒,装机2台,各2500千瓦,分别于1988年2月、12月投入运行。主体工程之一的深渡土坝,坝高15.1米,长378米。校核库容1130万立方米,达到国家中型水库标准。 迪麻堤,位于汀江东岸的大埔县迪麻村。1974年9月动工兴建,历时两年,筑成长2.2公里的江防大堤,安装4台55千瓦电动抽水机,配合自流排水涵排除内涝积水。工程费58.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3万元,投放劳动力32万工日;计完成土方29.3万立方米,石方0.45万立方米,混凝土260立方米。该堤捍卫耕地1208亩,205户,1105人。 汇城堤, 大埔县三河镇汇城村地处梅江、汀江汇合点。汇城大堤于1974年10月动工,1982年建成。堤高9米,顶宽3米,长1.9公里。堤上设排水涵3座,每孔1.1×1.1米,排水流量10.35立方米每秒,配合1座装机55千瓦的电动排涝站,排除内涝。此项工程国家投资30多万元,投工45万工日,完成土方36万立方米,石方0.85万立方米。捍卫耕地面积232亩,人口1600人。唯坝体乃堆土而成,质量较差,当水位超过46米高程时,多处堤段即出现渗漏。工程自建成后列为防洪重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