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答疑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酒厂突发环境风险评估,突发环境事故风险评估包括铸造企业吗

本文目录一览

1,突发环境事故风险评估包括铸造企业吗

按理说不包括,如果要求写的话,那等级也是很低的。

{0}

2,环境风险评估的方法

评估化学物质环境风险,是安全利用化学物质的先决条件。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是通过分析化学物质的固有危害属性及其在生产、加工、使用和废弃处置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入生态环境及向人体暴露等方面的信息,科学确定化学物质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风险程度,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风险控制措施提供决策依据。一、适用范围本指南规定了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的基本框架,明确了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的基本要点、技术要求和报告编制要求。本指南适用于单一化学物质正常生产使用时不同暴露途径的环境风险评估,不适用于事故泄露状况下的风险评估。二、基本要点(一)评估步骤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通常包括危害识别、剂量(浓度)-反应(效应)评估、暴露评估和风险表征四个步骤(以下简称“四步法”)。1.危害识别危害识别是确定化学物质具有的固有危害属性,主要包括生态毒理学和健康毒理学属性两部分。2.剂量(浓度)-反应(效应)评估剂量(浓度)-反应(效应)评估是确定化学物质暴露浓度/剂量与毒性效应之间的关系。3.暴露评估暴露评估是估算化学物质对生态环境或人体的暴露程度。环境风险评估中,通常以环境中化学物质的浓度表示;健康风险评估中,通常以人体的化学物质总暴露量表示。4.风险表征风险表征是在化学物质危害识别、剂量(浓度)-反应(效应)评估及暴露评估基础上,定性或定量分析判别化学物质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风险的概率和程度。风险评估并不都需要经过上述完整的四个步骤。如危害识别和剂量(浓度)-反应(效应)评估表明该化学物质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极低,则无需开展后续风险评估;暴露评估表明某暴露途径不存在,则该暴露途径下的后续风险评估就可终止。此外,为提高风险评估效率和降低评估成本,开展风险评估通常首先基于现有数据,以相对保守的方式对合理最坏情形下的风险进行评估,若未发现化学物质存在不合理风险,则评估过程终止;若风险值得关注,则收集更详尽的数据信息,开展进一步的详细风险评估。(二)评估结论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通常有以下三种结论:1.未发现存在不合理风险,评估结论基于现有资料得出,在未掌握新的信息之前,暂不需要采取新的风险防控措施。2.存在不合理风险,需要采取进一步的风险防控措施来降低风险。3.风险无法确定,需要补充化学物质的信息(包括进一步的毒性测试),并再次进行风险评估。(三)不确定性分析风险评估是基于当前科学认知和有限的数据开展的,关于化学物质危害、暴露很难获得极为准确的数据,因此风险评估存在不确定性。应进行不确定性分析,识别风险评估过程存在的所有影响评估结论的不确定性来源,必要时须进行敏感性分析。结合风险管控目标,为降低风险评估的不确定性,可以进一步研究与收集化学物质有关毒性和暴露数据,持续反复开展风险评估,即风险评估可以是一个迭代过程。(四)数据质量评估在风险评估中,需要对采用的化学物质的毒性数据和暴露数据质量进行评估。通常,毒性数据重点评估相关性、可靠性和充分性。相关性是指数据和测试方法对危害识别或风险表征的适用程度。可靠性是指有关毒性测试数据的内在质量,与测试方法以及对测试过程和结果描述的清晰程度、逻辑性等相关。充分性是指毒性数据足以支撑对某些危害或风险的判断。对于暴露数据,如果采用实测暴露数据,通常重点评估可靠性和代表性,对实测采样与分析方法、样品数量、采样点位、实测地理空间和时间尺度等进行综合评估。如果采用模型计算数据,应当对模型适用性、模型输入参数的准确性等进行充分评估。

{1}

3,对未按规定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工作确定风险等级的企

A

{2}

4,酿酒厂需要安评环评

依照环境保护法和安全生产法的要求,酿酒厂肯定需要安评和环评的所有的企业都应当安评和环评

5,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是什么

法律分析:1、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的(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的(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5)因环境污染造成地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6)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的设施发生需要进入场外应急的严重核事故,或事故辐射后果可能影响邻省和境外的,或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3级以上的核事件湾核设施中发生的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4级以上的核事故边国家核设施中发生的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4级以上的核事故(7)跨国界突发环境事件。2、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的(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5)因环境污染造成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6)重金属污染或危险化学品生产、贮运、使用过程中发生爆炸、泄漏等事件,或因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危险废物等造成的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在国家重点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或居民聚集区、医院、学校等敏感区域的(7)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造成环境影响,或核设施和铀矿冶炼设施发生的达到进入场区应急状态标准的,或进口货物严重辐射超标的事件(8)跨省(区、市)界突发环境事件。3、较大()突发环境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的(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4)因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5)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6)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造成环境影响的(7)跨地市界突发环境事件。4、 一般()突发环境事件。除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重大突发环境事件、较大突发环境事件以外的突发环境事件。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条 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适用本法。第三条 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第四条 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第五条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第六条 国家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增强全民的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避险救助能力。

6,酒厂主要危险物质及有害特性

酒精 危害:易燃 易麻醉大曲 危害:易致敏 蒸馏锅 危害:高压 易爆望采纳酒厂污水主要含二氧化碳、酒精、甲醇、甲醛、乙醛、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维生素等

7,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意见稿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意见稿)   为指导企业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企业)组织评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环境应急预案),提高评审的规范性、客观性、针对性,有效发挥评审作用,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规定了企业组织评审环境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评审程序、评审内容,附有评审表等表格供企业和评审人员参考。   1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按照《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规定,需要备案的企业组织对环境应急预案的评审。其他企业可以参考。   2 主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 号);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 号);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4 号);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 号);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2014〕34号);   《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环办〔2010〕10 号);   《尾矿库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环办〔2015〕48 号);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试行)》(环境保护部公告2016 年第74 号)   《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指南》(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7 年第48 号);   《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试行)》(HJ 740);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3.1 环境应急预案评审   编制环境应急预案的企业,组织专家和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单位代表,对环境应急预案及其相关文件进行评议和检查,以发现环境应急预案中存在的缺陷,为企业审议、批准环境应急预案提供依据而进行的活动。   3.2 评审结论   评审人员通过文本审阅、现场勘验、质询讨论等方式,对照有关要求,针对环境应急预案质量作出的结论性意见。一般分为:通过评审、原则通过但需对修改进行复核、修改后再评审三类。   参照评审表评审的,可以按照“符合”得2 分、“部分符合”得1 分、“不符合”得0 分的原则,分别对每一项评审指标赋分。各项指标得分的和为评审得分。评审得分平均值大于80分的(含80 分),为通过评审;小于60 分(不含60 分)的,为修改后再评审;其他,为原则通过但需对修改进行复核。   单项指标分值,可以按照评审得分满分为100 分的原则,根据指标数量进行适当调整。   评审人员评审得分最高分与最低分差值在20 分以下(含20 分)视为评审得分都可接受。差值在20 分以上的,评审组进行讨论、确定评审得分平均值。   4 评审基本要求   4.1 评审主体   企业事业单位。   4.2 评审时间   环境应急预案审签发布前。   4.3 评审人员   评审人员一般包括具有相关领域经验的专家和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单位代表。   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以下简称环境风险)企业,评审专家的人数一般不少于3 人,周边居民和单位代表人数一般不少于2人。一般环境风险企业的评审专家人数可适当减少。   相关政府管理部门人员可以对企业评审进行指导。   企业可以根据企业实际确定评审人员及其人数。   4.4 评审对象   评审对象为环境应急预案文件,包括环境应急预案及其编制说明、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等文本。必要时,应对环境风险物质及环境风险单元、传播途径、受体、防控措施、应急资源等进行现场查看核实。   环境应急预案为多个文本的,如包括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预案或其他形式预案,可整体评审。   4.5 评审方式   评审可以采取函审、会议评审方式或者两种方式结合进行。函审是指评审主体通过邮件等方式将环境应急预案文件送至评审人员分散进行评审。会议评审是指评审主体组织评审人员召开会议集中进行评审。会议评审可以通过网络或现场的.方式进行。   评审时,评审人员可以参照附录1、2 对环境应急预案文件进行评审,对每一个评审指标给出“符合”“部分符合”“不符合”的结论。结论为“部分符合”“不符合”的,评审人员应给予说明。评审组可以结合被评审环境应急预案的具体情况,调整完善环境应急预案评审表。   5 评审程序   环境应急预案采取会议方式评审的,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函审参照执行。   5.1 评审准备   1. 确定评审人员、时间、地点、具体方式。   2. 准备评审材料,包括环境应急预案及其编制说明、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等文本,并在评审前送达评审人员。   5.2 评审实施   1. 企业负责人介绍评审安排、评审人员。   2. 评审人员组成评审组,确定评审组组长。   3. 企业负责人介绍环境应急预案和编修过程。   4. 评审组组长对评审进行适当分工,组织资料审核,必要时进行现场查验。现场查验可以在会议评审前进行。   5. 评审组组长汇总评审情况,形成初步评审意见。   6. 评审组与环境应急预案编制人员进行沟通,形成最终评审意见。   参照附录3,形成评审意见。一般包括评审过程、总体评价、评审结论、问题清单、修改意见和建议等内容。   5.3 评审意见使用   环境应急预案编制人员,对照评审意见对预案进行修改完善,说明修改意见建议采纳情况和修改内容。   评审结论为原则通过但需对修改进行复核的,参照附录4,企业对环境应急预案进行修改,由评审组组长对修改内容进行复核并签字确认。   评审结论为修改后再评审的,企业应当对环境应急预案进行修改,重新组织评审。   6 评审内容   环境应急预案评审内容包括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两方面。   6.1 形式评审   对环境应急预案所包括文件及其结构、格式、行文、编制过程进行评审。主要评审环境应急预案文件是否齐全、结构是否完整、格式是否规范、行文是否通顺、编制过程是否合理。   6.2 要素评审   对企业环境应急预案文本、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应急资源调查报告内容进行评审。   1. 环境应急预案文本评审   对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目的、适用范围、工作原则、应急预案体系、组织指挥机制、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监测、应对流程和措施、应急终止、事后恢复、保障措施、预案管理等进行评审。   重点评审环境应急预案的定位及其与相关预案的衔接,组织指挥机构的构成及其运行机制,信息传递、响应流程和措施等应对工作的方式方法是否明确合理、有无可操作性。   2.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对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的风险分析、事件情景构建进行评审。   重点评审评估风险分析是否合理、情景构建是否全面。   3. 环境应急资源调查   对环境应急资源调查的内容、结果进行评审。重点评审调查内容是否全面、调查结果是否可信。 ;

8,酒厂的烟烣污染环境怎样解决

1、空气污染。酿造会产生有浓烈气味的气体。2、水污染。主要是含有机物的废水。3、有机物垃圾。总的来说,酒厂的污染不是很厉害,有机物废物可以通过爆气池沉淀处理。不像重金属、化工之类的污染物那样难以降解。空气污染相对比较明显,走过酒厂总有一股很浓的酒糟味,我个人感觉并不难闻。额

9,是不是涉及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中的企业才需要做

不局限于这个清单,“其他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化学物”原文是这么写的,如危险化学品的、危废废物(矿物油、喷漆、乳化液等等)...都需要评估。临界量用来计算Q值的,就是是否超过无影响。可以联系环评机构编制也可自行编制,但要专家评审。因为物质有不同的状态,在水溶液中,可以是解离的,也可以是以离子的状态存在,所以地表水的排放标准中有的是纯物质,而有的就是一个离子形式。

10,发酵白酒厂环评需要做风险评价吗

你好,需要在编制环评文件时设立环境风险专题评价。理由很简单,白酒主要成分是酒精(乙醇),具有易燃性,在生产过程和储存过程存在着泄露、火灾、爆炸的风险。一旦发生事故,对周边环境和人群生命财产安全会产生重要影响。另外也存在污水处理设施故障导致的污水直排、溢流聪而污染环境的问题。因此要在环评中分析其风险类型、源项分析、后果计算、风险评价、风险管理,提出环保措施和应急预案。需要的~主要是排放方面的~例如废水废气等等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11,环境风险评价的程序

1.1 环境因素的识别1.1.1 识别环境因素时应考虑的因子a) 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现有的或潜在的八种环境影响,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废物和副产品管理、土地污染、能源和资源使用、能量释放(如热、幅射、振动等)、物理属性以及其他环境问题和社区问题等;b) 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存在的正常、异常和紧急情况三种状态下的环境影响;c) 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下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环境影响,并确保对已纳入工作计划的项目(如厂房建设或改造计划、技改项目、设备引进计划、新品开发计划、以及生产线搬迁计划等)、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如新厂房、新设施设备、新生产线、新产品、以及使用的新材料和新的作业、管理和服务流程等)可能存在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1.1.2 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环境因素的识别主要采用过程分析法,包括以下几种方法及其组合:a) 生命周期评价法;b) 物料衡算法;c) 现场观察法;d) 监测测量法;e) 横向对比法;f) 纵向对比法。1.2 环境因素的评价1.2.1 环境因素的评价因子包括:a) 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b) 环境影响的敏感度;c) 环境影响的恢复代价;d) 环境影响的发生频率;e) 环境影响的范围。1.2.2 环境因素各评价因子的评价标准按附录A.1《环境因素评价标准》执行。1.2.3 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原则a) 存在违反相关法律及其他要求的,直接评价为重要环境因素;b) 识别出属潜在安全隐患与应急状况的环境因素,视情况评价为重要环境因素;c) 总分值(即P值)≥36 为重要环境因素;d) 总分值(即P 值)<36 为一般环境因素2.1 危险源的识别2.1.1 危险源识别应考虑的因素a) 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六种类型的危险和危害因素,包括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心理和生理性的危险危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其他危险危害因素。b) 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三种状态;c) 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d) 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防止危险源的遗漏。2.1.2 危险源识别应分析的因素a) 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b) 所有进入公司厂区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c) 工作场所的设施(包括公司、相关方)。2.1.3 危险源的识别方法危险源的识别主要采用过程分析法,可以将以下几种方法结合使用:a) 基本分析法;b) 工作安全分析;c) 安全检查表;d) 预先危险分析;e) 危害和可操作性研究;f)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2.2 危险源的评价2.2.1 危险源的评价因子,包括:a)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b)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 确认的危险源的区域范围;d)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2.2.2 危险源各评价因子的评价标准按附录A.2《危险源风险评价标准》执行。2.2.3 重大危险源的确定原则a) 存在违反相关法律及其他要求的,直接评价为重大危险源;b) 识别出属潜在安全隐患与应急状况的危险源,视情况评价为重大危险源;c) 总分值(即E 值)≥72 为重大危险源;d) 总分值(即E 值)<72 为一般危险源。3.有害物质的评价3.1 有害物质的识别对于有害物质的识别,各相关部门应该确保所使用到产品和生产过程不含有有害物质或有害物质含量符合ROHS 及客户要求;对还有有害物质且不符合ROHS 要求的物料及产品、生产过程进行明显的标识隔离。供应商提供的物料,需要提供正式的(ROHS 指令,但仅仅不限此)有害物质检测报告,报告有效期为一年。3.2 有害物质识别的方法:识别有害物质采用实验检测和过程分析方法。主要是从用于生产的原材料和辅料的源头进行识别,需要供应商提供供应物料的有害物质检测报告,或在进料检验中对可疑物料进行有害物质检测。3.3 有害物质识别结果的汇总3.4 品保部将收集有害物质清单,必要时,协助提供客户的有关有害物质声明等资料环境因素评价标准评价因子分值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可考虑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A对环境影响的敏感度B环境影响发生的频率C环境影响恢复的代价D环境影响的区域范围E1 轻微不关注或个别关注几乎不发生,或大于每月一次1 仟元以下本岗位2 严重部门内部关注每周一次-每月一次1 - 5 仟元公司以内3 较严重整个公司关注每天一次-每周一次5 仟- 1 万元周边区域4 特别严重社会极度关注每天发生1 万元以上全省、全国及全球备注:总分值P=A×B×C×D×E危险源风险评价标准评价因子分值现行控制措施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A)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B)确认的危险源的区域范围(C)评价因子分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D)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或工作环境破坏的恢复代价5 相当可能工作时间连续暴露普遍分布于多个部门10重大死亡事故(死亡3人以上) 10 万元以上3 可能但不经常工作时间暴露几次普遍分布于部门内部6 一人死亡或群伤1万~10 万元2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每周一次或每月几次暴露分布于部门内少数岗位4重伤事故、致残或造成职业中毒、尘肺等职业病5千~1万元1 极不可能每年几次或非常罕见地暴露分布于部门内极个别岗位2 轻伤事故,需要救护1 千元以下注:风险评价评价结果(E)=A×B×C×D 其中两种后果同时发生时(D),取较大的分值。
相关文章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