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答疑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仰韶酒业架构,祖字是多音字吗

本文目录一览

1,祖字是多音字吗

【祖】不是多音字。拼音:zǔ 注音:ㄗㄨˇ 部首笔划:4总笔划:9繁体字:祖汉字结构:左右结构简体部首:礻造字法:形声◎ 父亲的上一辈:祖父。祖考。祖母。祖妣。◎ 称与祖父同辈的人:外祖父。外祖母。◎ 先代:祖宗。祖业。祖制。祖祭。祖国。◎ 初,开始:鼻祖。◎ 某种事业或派别的创始人:祖师。◎ 出行时祭路神,引申为送行:“五月金陵西,祖余白下亭”。祖饯。◎ 姓。
组字不是多音字。  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  祖:  本义为“给力的先人”。形声字,从示,从且,且亦声。“示”指“先人”;“且”本形为“男根”,本义为“生育”,引申义为“增加人口”“增加帮手”“增加力量”,一般用为“加力”“给力”。“示”与“且”联合起来表示“给我们子孙力量的先人”。  祖(且)本形为“男根”,这是受郭沫若1929年所发表的《释祖妣》影响,但是,现在又有相当多的反对意见,认为“祖”字本为陶罐之形,仰韶文化有不少祖先陶罐,并有将陶罐上部塑成人头状,大概是装尸骸用的,故后人以陶罐状之“且”为祖先之且。  “祖”给子孙力量的主要表现就是:给子孙以众多的堂兄弟或族人。一旦有事,这些亲戚就会看在同祖同宗的份上伸出援手。  东汉·许慎《说文》:“祖,始庙也。从示,且声。”案:所释恐误。祖庙宜为“宗”。
不是 采纳我
不是,求采纳
不是把
冲——[chōng] 1. 用水或酒浇注,水撞击:~茶。~剂。~洗。~荡。 [chòng] 1. 对着,向着:~着太阳。

祖字是多音字吗

2,成语玩命猜一条鲤鱼在水上是啥成语

鱼跃龙门鱼跃龙门:yú yuè lóng mén[成语解释]比喻举业成功或地位高升。拓展资料:[典故出处]语出《辛氏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禹凿山开门,阔一里馀,黄河自中流下,而岸不通车马。每逢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过者便化为龙。”唐·元弼有《鱼跃龙门赋》。[ 近义词 ]鱼升龙门[成语举例]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宋·陆佃《埤雅·释鱼》[常用程度]一般[感情色彩]褒义词[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成语结构]偏正式[产生年代]古代
鱼跃龙门yú yuè lóng mén成语解释:同“鱼化龙”,古喻金榜题名。属于是一种龙头鱼身的龙,亦是一种“龙鱼互变”的形式,这种形式中国古代早已有之,为历代民俗、传说衍变而来,其历史渊源悠久,可追溯到史前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时期的鱼图腾崇拜。成语出处:语出《辛氏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禹凿山开门,阔一里馀,黄河自中流下,而岸不通车马。每逢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过者便化为龙。”唐·元弼有《鱼跃龙门赋》。 拓展资料成语繁体:鱼跃龙门成语简拼:YYLM成语用法:鱼跃龙门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鱼升龙门成语例子: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宋·陆佃《埤雅·释鱼》历史记载:龙门,又名禹门,在在山西省河津市,据《禹贡》载:“导河积石,至于龙门”。据《名山记》载:“河水至此山,直下千仞,水浪起伏,如山如沸”。清乾隆《韩城县志》载:“两岸皆断山绝壁,相对如门,惟神龙可越,故曰龙门。”“龙门”相传为大禹治水时所凿,亦称禹门渡。关于“禹凿龙门”,《吕氏春秋》说:“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三才图会》记载:“此处两山壁立,河出其中,赛约百步,两岸断壁,状尽斧凿,形状似门,故称“龙门”。
如鱼得水。。。。。。。
鱼跃龙门yú yuè lóng mén【解释】比喻举业成功或地位高升。【出处】语出《辛氏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禹凿山开门,阔一里馀,黄河自中流下,而岸不通车马。每逢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过者便化为龙。”唐·元弼有《鱼跃龙门赋》。【结构】偏正式【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近义词】鱼升龙门【例句】俗说~,过而为龙,唯鲤或然。 ◎宋·陆佃《埤雅·释鱼》

成语玩命猜一条鲤鱼在水上是啥成语

3,敦煌与丝绸之路换过什么东西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敦煌莫高窟所珍藏艺术珍品是中外交流的瑰宝,人们都把莫高窟称为甘肃中的一颗明珠。敦煌壁画形象十分逼真,尤其是:飞天图案,被唐朝人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 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它里面有经卷、帛画、刺绣、铜像6万多件,可惜一部分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敦煌石窟开凿在砾岩上,除南北大像是依山而建的石胎泥塑外,其余多为木架结构,彩塑为敦煌艺术的主体,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神等。 塑形式丰富多彩,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最高34.5米,最小仅2厘米左右,题材之丰富和手艺之高超,堪称佛教彩塑博物馆。17窟唐代河西都统的肖像塑,和塑像后绘有持杖近侍等,都惟妙惟肖,把塑像与壁画结为一体,为我国最早的高僧写实真像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石窟壁画富丽多彩,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雄伟瑰丽。 敦煌壁画的艺术风格,集中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制作手法和风格特征。就形式风格而言,它是线描造型、装饰性构图、工笔重彩、以形写神等几个方面有机结合的产物。 线描是我国书法与绘画艺术造型的主要手段,敦煌壁画也继承了这种造型手法,使形象具有高度的概括力。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彩陶纹饰中的编织纹、鸟兽纹、几何纹等,商周青铜器上的云气纹、夔龙凤纹等,再到西汉帛画上的线描,可以看出线条在其中的传承和发展。敦煌壁画继承了线描的刻画方式,表现出其自身的特点。 中国几千年来绘画艺术有着构图上的装饰性,这是一种优良的传统。早期的敦煌壁画,在人物布局形式结构上一脉相承,充分运用了对称、均衡、反复、重叠等手法。疏密有致、轻重适宜,在变化中寻求统一,在整体中又有冲突,从中展示出了壁画匠人高超的艺术技巧。 以形写神,是中国古代绘画创作与评论的最高准则。这一点在敦煌壁画上同样体现出来,无论是何种题材,何种人物,都是为了表现主题的内心活动。所以,敦煌壁画的线描和色彩的运用都是为了达到“以形写神”的最终目的。 敦煌壁画艺术博大而精深,绚烂无比,其所具有的史料价值已经大大超越了宗教意义,多学科的形象资料价值、认识价值是无法比拟的,这也是它成为世界文化珍贵遗产的原因,被誉为“墙上博物馆”。

敦煌与丝绸之路换过什么东西

4,河姆渡和半坡的异同是什么

河姆渡和半坡的异同有以下几点:相同点:1、过定居生活;2、普遍使用磨制石器;3、会生产制作陶器;4、都是新石器时代的典型代表;5、开始了原始的农业、畜牧业生产。不同点:1、地理环境不同:河姆渡位于长江流域,浙江余姚地区,半坡位于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地区;2、房屋结构不同:河姆渡是干栏式,半坡聚落是半地穴式;3、家畜饲养业不同:河姆渡饲养猪、狗、水牛等;半坡饲养马、羊、鸡等;4、代表性农作物不同:半坡主要种植粟和蔬菜,河姆渡主要种植水稻。5、手工业不同:河姆渡烧制黑陶,半坡烧制彩陶。
河姆渡和半坡的异同的异同点有如下几点:一、相同点:1. 过定居生活;2.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会生产制作陶器;3. 都是新石器时代的典型代表;4. 开始了原始的农业、畜牧业生产。二、不同点:1. 地理环境不同河姆渡位于长江流域,浙江余姚地区,半坡位于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地区;2. 房屋结构部不同河姆渡是干栏式,半坡聚落是半地穴式;3. 家畜饲养业不同河姆渡饲养猪,狗,水牛等,半坡饲养猪,狗,牛,马,羊,鸡等;4. 代表性农作物不同半坡主要种植粟和蔬菜,河姆渡主要种植水稻。5. 手工业不同河姆渡烧制黑陶,半坡烧制彩陶。
河姆渡和半坡的异同有以下几点:相同点:1、过定居生活;2、普遍使用磨制石器;3、会生产制作陶器;4、都是新石器时代的典型代表;5、开始了原始的农业、畜牧业生产。不同点:1、地理环境不同:河姆渡位于长江流域,浙江余姚地区,半坡位于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地区;2、房屋结构不同:河姆渡是干栏式,半坡聚落是半地穴式;3、家畜饲养业不同:河姆渡饲养猪、狗、水牛等;半坡饲养马、羊、鸡等;4、代表性农作物不同:半坡主要种植粟和蔬菜,河姆渡主要种植水稻。5、手工业不同:河姆渡烧制黑陶,半坡烧制彩陶。河姆渡文化是长江下游地区的典型文化,而半坡文化则是黄河流域仰韶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它们同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河姆渡人,是距今7000多年生活在长江下游的古人类。河姆渡人过定居生活,住干栏式房屋 ,用船、筏载人和物,浮水采集,使用刀、匕、锤、铲、矛、碗、筒、小棍、器柄、纺轮、蝶形器等木器进行耕作和捕猎,还栽培人工水稻,养猪、狗和水牛等牲畜,还会挖掘水井。在河姆渡出土了中国境内所发现最早的漆器,其陶器制作有一定的水准,估计最高烧成温度达1000摄氏度。半坡人,是距今五六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古人类,住半地穴式房子,在离河水不远的一块高地上盖圆形的或方形的房子。食物有小米(世界最早种植粟的)、蔬菜,捕食鱼、肉等。工具有磨制的石器、木制的耒耜、石刀、箭头、鱼钩、骨头制品、捕鱼工具,善于捕猎。半坡人制作了大批彩陶, 会纺线、织布、制衣。

5,最早的文字是什么文字

人类在大约6000年前就已经有了象形文字,后来巴比伦和苏美尔人又发明了楔形文字。公元前5000~4000年左右,有了埃及文字,其象形文字也有取材于自然形态,与汉字一样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绘画,及表达思想的记号,也是表现声音的符号(其写法能表现发音的方法),这种符号后来被视为声音符号的起源。埃及象形文字较中国古老的象形文字,更来得具像。我国最早的文字是殷商甲骨文
为什么说甲骨文不能算作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多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1898年首次发现。1928年后,经多次发掘,先后出土10余万片,主要刻卜辞及占卜纪实的有关文字。单字总数约4600字,可识文字达1700余字。文字结构已从独体趋向合体,基本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假借、转注、形声“六书”的汉字构造法则,文字形象简古、劲健挺秀,所以说甲骨文是一种已经成熟了的文字。在甲骨文以前,我国还有没有文字?从史书记载来看,《荀子》、《吕氏春秋》、《韩非子》、《世本》都记载有仓颉造字的传说。许慎的《说文》序把《系辞传》的说法和仓颉的传说结合起来,说:“及神家氏结绳 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航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刈,万品以察。”黄帝的时代大约在公元前两千五六百年,甲骨文最早的不超过公元前1300年。从考古材料来看,在甲骨文以前,我国境内已有很多尚未成熟的文字符号出现。30年代在山东章丘县城子崖发掘的龙山文化陶片中就发现了一些符号。西安半坡彩陶上也有文字符号,它是由刻画的几何线条构成的,大多数比较简单,郭沫若称半坡彩陶上的符号有文字的性质。在山东大汶口文化陶器上也发现有符号,有的符号上还涂有色彩。这些符号都刻画在陶器表面极显著的位置。有的符号象是太阳或月亮从山上升起的样子。另外在青海马家窑文化、郑州商代早期文化及河北商代中期文化的陶器上都发现有符号。这些符号有的是同图纹合在一起,有的明显地区别于彩陶纹饰,这些符号虽是简单的、零星的、无一定律的,但都是中国文字的雏形,可以说中国文字的诞生至少有五六千年以上的历史。所以说,甲骨文只能说是我国最古老的比较成熟的文字,不能说是我国最早的文字。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是 符号, 大约出现在(8000)年前: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句今已有(3000)年
甲骨文
在我国见于遗址遗迹中最早的文字系统应是甲骨文系统,但在最早仰韶系统中已经有很多刻画符号性质的东西。至于世界范围来说,古埃及人和巴比伦人早在公元前6000年就已经有了比较成型的文字系统,至于谁早谁晚很难确证。
象形字
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文字应该是甲骨文。

6,半坡人民的畜牧业介绍

半坡文化遗址 半坡文化遗址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遗址,距今5600-6700年之间。1953年春,发现于陕西省西安市东六公里处的半坡村,故名。 该遗址1953年春发现,遗址面积50000平方米。从1954年9月到1957年夏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织近200名考古工作者,前后发掘5次,延续近4年时间,揭露遗址面积达10000平方米,获得 了大量珍贵的科学资料。1971年又进行了第六次发掘。总括六次发掘,可以看到,整个遗址略呈南北较长、东西较窄的不规则的椭圆形,总面积5万平方米(发掘面积1万平方米左右),房屋和窖穴、饲养家畜的圈栏集中分布在村落的中心,约占3万平方米。围绕居住区,还有一条深宽各约5—6米的围沟。遗址北部是氏族公共墓地,东部则是制陶窑场。居住区和墓地、窑场明显分开。   遗址中,发现了房屋遗迹有46座。房屋的形式有圆形和方形两种,其建筑结构有半穴居和地面木架建筑两类。这些房屋布局合理,在村落中心有一座规模很大的长方形房屋,当是供氏族成员共同活动的场所;其他较小型房屋环置周围,应是氏族成员的住处。在居住区内,还发现200多个窖穴和房屋交错在一起,它是用来储藏食物和用具的。   居住区北部靠近围沟的地方,还有两座饲养家畜的围栏遗迹。根据出土的猪、狗等动物骨骼来看,半坡氏族已有家畜饲养,至少已经能够驯养狗和猪。 半坡遗址的墓葬,共发现250座,成人墓多坐落在围沟北部的氏族公共墓地,小孩则埋在居住房屋的近旁,其中绝大多数是瓮棺葬(用两个陶瓮扣在一起,以为葬具)。墓葬中发现有两个年龄相仿的男子和四个年龄相仿的女子分别合葬在一起的墓穴,在一个年龄只有三四岁的女孩墓中,还发现了丰富而精美的随葬品。这些现象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了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   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遗物有近万件,其中有农业生产工具,包括石斧、石锛、石铲、石刀、碾磨器等;渔猎工具,包括石、角制的矛头、箭头、骨鱼叉、骨鱼钩、石网坠等;手工业工具,包括石和陶制纺轮、骨针、骨凿等。表明农业畜牧业是半坡氏族的主要生产事业,同时渔、猎和手工业在当时人们的生活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出土的遗物中,还有大量的陶器,仅完整和能够复原的陶器就有近千件,这些陶器的品类很多,有钵、碗、盆、壶、杯、盘、罐、缸、釜、瓮等;其地红色,上面大多绘有丰富美丽的动物、人形和几何花纹等图案。有的陶钵口沿刻有符号,约二三十种,可能是中国原始文字的起源。这些都反映了半坡氏族人们,已有较高的制陶技术和艺术水平。   半坡氏族公社,现在已经完好保存,1958年在遗址上建立了半坡博物馆,供人们参观。它为研究我国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半坡博物馆陈列展览面积约4500平方米,分出土文物陈列、遗址大厅和辅助陈列三部分。 出土文物陈列由第一展室和第二展室组成,主要展出半坡遗址和姜寨遗址出土的原始先民 使用过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艺术品等,包括石斧、石铲、石刀、刮削器、敲砸器、 箭头、磨盘、纺纶、骨锥、骨刀、骨针、鱼钩、鱼叉、陶钵、陶盆、陶碗、陶罐、陶甑以 及尖底瓶等,此外还有陶哨、人头、鸟头、兽头等艺术品和一些装饰品,在半坡遗址出土的 二十二种刻划符号也展示在陈列室中;遗址大厅是就地发现、原貌保存的半坡先民居住过的 一部分,面积约3000平方米,包括半坡先民居住过的房屋,使用过的窖穴、陶窑、墓葬等先 民遗迹,生动而具体地展现了我们祖先开拓史前文明的艰难足迹;辅助陈列有第三、第四两 个展室,主要举办一些与史前学相关的专题性展览。这些融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 的展览受到了中外游客的广泛称赞和欢迎。

7,钟是谁发明的

时钟是由利比发明的原始人凭天空颜色的变化、太阳的光度来判断时间。古埃及发现影子长度会随时间改变,发明日晷在早上计时,他们亦发现水的流动需要的时间是固定的,因此发明了水钟。古代中国人亦有以水来计时的工具——铜壶滴漏,他们亦会用烧香计时。将香横放,上面放上连有钢珠的绳子,有报时功能。1283年在英格兰的修道院出现史上首座以砝码带动的机械钟。13世纪义大利北部的僧侣开始建立钟塔(或称钟楼),其目的是提醒人祷告的时间。16世纪中在德国开始有桌上的钟。那些钟只有一支针,钟面分成四部分,使时间准确至最近的15分钟。1657年,惠更斯发现摆的频率可以计算时间,造出了第一个摆钟。1670年英国人William Clement发明锚形擒纵器。1797年,美国人Eli Terry获得一个钟的专利权。他被视为美国钟表业的始祖。
中国古代有日晷、水钟、火钟、铜壶滴漏等,这只能算是古人的计时器。没有嘀嗒嘀嗒的钟表声,都不能称作钟表。 到了1090年,北宋宰相苏颂主持建造了一台水运仪象台,能报时打钟,它的结构已近似于现代钟表的结构,可称为钟表的鼻祖。每天仅有一秒的误差。而且,它有擒纵器,正是擒纵器工作时能发出嘀嗒嘀嗒的声音。这就是钟表与计时器的区别。国际钟表界都把擒纵器视为钟表的心脏。 在瑞士,有一本世界钟表界的权威书刊上写到:“现代机械钟表中使用的擒纵器源自中国古代苏颂的发明。”到了宋代,科学家苏颂又发明了“天球仪”,之后,英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的书中,记载:“苏颂把钟表机械和天文观察仪器结合以来,在原理上已经完全成功,他比罗伯特·胡克先行了六个世纪,比方和斐与胡克同被西方认为是天文钟表的发明人先行七个半世纪。”12世纪以后,中国钟表技术传入欧洲,欧洲人才造出钟表,可以说是中国人开创了人类钟表史,并影响了后来西方钟表的进展。    1283年在英格兰的修道院出现史上首座以砝码带动的机械钟。    13世纪意大利北部的僧侣开始建立钟塔(或称钟楼),其目的是提醒人祷告的时间。    16世纪中在德国开始有桌上的钟。那些钟只有一支针,钟面分成四部分,使时间准确至最近的15分钟。   1657年,惠更斯发现摆的频率可以计算时间,造出了第一个摆钟。1670年英国人威廉·克莱门特(William Clement)发明锚形擒纵器。   1797年,美国人伊莱·特里(Eli Terry)获得一个钟的专利权。他被视为美国钟表业的始祖。
欧洲的机械钟表始于十四世纪,大约1335年在意大利的米兰首先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机械打点钟。之后,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德国纽伦堡陆续在高大的建筑上出现了机械报时钟。1396年法国制造出冠状擒纵机构;1450年欧洲制钟匠虎克发明了发条;15世纪末、16世纪初意大利、法国、德国相继试制出蛋形表;1535年德国锁匠彼得·享兰等制出世界上最早的铁制发条;1583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表了有名的摆的等时性学说,继而发明了动摆,用作钟的调节器;1656年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成功地制作了第一个有摆的钟。由于摆钟的出现,促进了制钟的发展,瑞士日内瓦、法国、德国,还有英国伦敦都是长箱形摆钟的重要产地。在此之前,机械钟表盘上只装有时针。丹尼尔·凯尔等则在表盘中心安上长短针,短针指时,长针指分,这种装置一直使用到现在。 1644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发明了钟表游丝,1675年荷兰的惠更斯首先使用游丝摆轮系统,代替了原来的钟摆,制造出便于携带的钟表。1756年瑞士制造出第一支自动上弦的表。1757年英国人托马斯·姆治发明了自由锚式擒纵机构,标志着钟表技术的重大改革。1820年瑞士研制出第一个可将秒分离出来,又可随时停下来的钟。1842年阿德瑞·菲力普(adricn pnilippe)制成第一个上弦柄的表,到1860年得到推行。世界上最早的手表是耶克德罗兹和莱斯特于1790年在日内瓦制成的,但是并不完善,直到1902年第一支机械手表才终于问世。
据《世本》、《礼记》、《吕氏春秋》、《山海经》等文献记载,相传钟由垂、鼓、延、伶伦所造,表明其历史已很久远。在考古发现中,有原始形态的“陶钟”。河南陕县庙底沟仰韶文化遗址(前3900—前3000)陶钟,由细泥红陶制成,光素无饰,有柄,高约9、径约5厘米。其肩部两旁各有小孔与内腔相通,也可能是一件可系舌的铃。陕西长安县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前2800—前2000)陶钟,长方形,柄实,形似商代的铙(《中国音乐史图鉴》Ⅰ—47至48)。湖北天门石家河青龙泉三期文化遗址(前2400左右)陶钟,扁圆形,通高5.6、口径10×7.1厘米。钟体两面阴刻兽面纹。顶部正中有透孔,可系舌。也似铃。上述三件陶制品的腔体横截面均呈非正圆形,有后世铜制钟的特点。
相关文章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