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请问矛台多少钱一瓶
- 2,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有哪些
- 3,53VV茅台酒 阳刚之美 请问下这酒多少钱一瓶有知道的请
- 4,故山犹负平生约是什么意思
- 5,矛知初白酒多少钱一瓶
- 6,同名的古诗有哪些
- 7,87年53度茅台俩瓶值多少钱出售
- 8,寒食独贮望乡情咏寒食节古诗词赏析二
- 9,茅台酒的价格
- 10,古北口外是热河闯关东离乡者后代的文化寻根之旅
- 11,38度茅台酒多少钱一瓶20102015产的
- 12,茅台多少钱啊
1,请问矛台多少钱一瓶
有几百的,有几千的,也有几万的,看你要什么档次的
2,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有哪些
《乡思》宋代 李觏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乡思是人类普遍共有的一种美好情感。落日黄昏,百鸟归巢,群鸦返林,远在异乡的游子,触景生情,难免生发乡思之愁。这首诗所表现的,正是游子在落日黄昏时所滋生的浓郁乡思。《滞雨》唐代 李商隐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所谓“滞雨”即因雨而停滞之意,可诗的首句却不说“夜雨滞长安”,反而说“滞雨长安夜”,于是,“雨”也因“滞”字多了几分厚实、缠绵的质感,让人觉得有无法排解的凝重。有雨的夜向来最引人迷醉,最让人动情,因为夜晚、雨水总是让人与怀念结合起来,这怀念因夜而深远,因雨而厚重。更为重要的是,有雨的夜总是为我们创造出一个空间,这个空间是属于倾听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时读这首诗,都会强烈地感受到它的艺术力量。这种艺术力量,来自于诗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艺术概括。《思江南》唐代 方干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望乡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看到冬天的枯草又开始绿了,羁留在远方的游子也动起了思念故乡的感情,夜里梦见自己踏上了回乡的道路,可惜还没有回到自己的家乡梦就醒了!《秋思》唐代 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此诗截取日常生活中一个片段,挖掘到人物感情的深处,以淡语写至情,发纤秾于简古,诗风质朴,意境浑成,称之曰“七绝之绝境”,决不为过;与盛唐名家同类之作相比,也是毫不逊色的。《村行》宋代 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作者在欣赏风景、吟咏诗歌的时候,突然发现眼前村庄里的小桥和原野上的树木,与自己故乡的十分相似,因而产生了思乡的愁绪。《逢入京使》唐代 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旅
3,53VV茅台酒 阳刚之美 请问下这酒多少钱一瓶有知道的请
30000
额
4,故山犹负平生约是什么意思
“故山”句:违背了归乡的素愿。故山,指故乡。平生约,早定下的归乡之愿。嘉祐五年(1060年)未出仕时,东坡就与老弟苏辙“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见苏辙《逍遥堂会宿二首引》),至此十数年犹未践约,故云。白居易《寄王质夫》:“去处虽不同,同负平生约。”《醉落魄·席上呈元素》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上片感慨人生,本如浮萍在水,为飘泊而“多病多愁”,一开始便是错误。下片劝慰友人,天涯沦落人,不妨放怀一笑。全词写得流利俊爽,而情意深长,旷达之中又含伤感,曲折细腻地表达了饯别时的复杂心情和长期宦游在外的强烈的思乡之情。——————————————————————————————————《醉落魄·席上呈元素》 北宋:苏轼分携如昨。人生到处萍飘泊。偶然相聚还离索。多病多愁,须信从来错。尊前一笑休辞却。天涯同是伤沦落。故山犹负平生约。西望峨嵋,长羡归飞鹤。【词句注释】①醉落魄:词牌名,又名《一斛珠》《怨春风》《章台月》等。双调五十七字,仄韵。②元素:杨元素,名绘,四川绵竹人,苏轼的同乡和友人。③分携:分别。④萍漂泊:浮萍无根,随波逐流,喻人生漂泊不定。⑤离索:离群索居。《札记·檀弓上》:“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索:孤独。⑥“尊前”句:意即不要推辞饮酒。⑦“天涯”句:杨元素亦因不满王安石新法外放各地,故有此语,化自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⑧“故山”句:违背了归乡的素愿。故山,指故乡。平生约,早定下的归乡之愿。嘉祐五年(1060年)未出仕时,东坡就与老弟苏辙“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见苏辙《逍遥堂会宿二首引》),至此十数年犹未践约,故云。白居易《寄王质夫》:“去处虽不同,同负平生约。”⑨峨眉:四川名山,代指作者与杨绘的家乡(杨是四川绵竹人)。⑩归飞鹤:飞回故里之鹤。《搜神后记》:“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日:‘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白话译文】上次的分别还如昨天的情景一般清晰,感叹人生到处漂泊,就像浮萍一样。虽然偶尔会相聚,但终究朋友还是要离散各地。这多愁多病的身体,在等待朋友的消息中愈发消瘦了。这杯离别的酒不要推却了,你我都是辗转外郡之人,漂泊不定。虽辜负了归隐故乡的约定,可我总是西望峨眉山,期盼着归隐的日子。
5,矛知初白酒多少钱一瓶
矛知初白酒,市场零售价格约为人民币78元每瓶。
我买过他们家的酒,是在酒厂买的,朋友一起尝过都说口感不错,他们家酒厂拿货价是1014一箱,平均下来一瓶169,哪有卖78一瓶的,假酒吧
喜洋洋的不知道。
扬州的烟花醉 18一瓶
杏花楼是 38.8一瓶
6,同名的古诗有哪些
毛泽东诗词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家有”西湖诗文”一书,由浙江摄影出版社于1992年4月出版。此书收录了 古人赞美西湖的诗词共八十一首, 其中不少出自名人之手。我试着找出与 西湖十景同名的诗词,遗憾的是,只找到了五首,如张宁的《苏堤春晓》和 《三潭印月》,张岱的《双峰插云》和《雷峰夕照》,尹廷高的《雷峰夕照》。 如果贡性之的《涌金门见柳》算作《柳浪闻莺》的话,仍缺五首。这缺少的部 分只好从网上查找补齐,但网上补齐的部分,只能作参考。 《苏堤春晓》 张宁 [约1469年前后,字静之,号方洲,海宁(今属浙江)人. 明代诗人.] 杨柳满长堤, 花明路不迷, 画船人未起, 侧枕听莺啼。 另有一明朝杨周也写有同名诗一首 《 苏堤春晓》 [明] 杨周 柳暗花明春正好, 重湖雾散分林沙。 何处黄鹤破瞑烟, 一声啼过苏堤晓。 《双峰插云》 张岱 [1597年-1679年, 又名维城,号陶庵, 山阴(今浙江韶兴)人. 明末清初文学家。 寓居杭州。] 一峰一高人, 两人相与语。 此地有西湖, 勾留不肯去。 另有一清朝陈糜也写有同名诗一首 《双峰插云》 [清] 陈糜 南北高峰高插天, 两峰相对不相连。 晚来新雨湖中过, 一片痴云锁二尖。 《雷峰夕照》 张岱 [1597年-1679年, 又名维城,号陶庵, 山阴(今浙江韶兴)人. 明末清初文学家。 寓居杭州。] 残塔临湖畔, 颓然一醉翁, 奇情在瓦砾, 何必藉人工。 《雷峰夕照》 尹廷高 [1290年前后。 字仲明,号六峰,遂昌(今属浙江)人] 烟光山色淡溟蒙, 千尺浮图兀倚空。 湖上画船归欲尽, 孤峰犹带夕阳红。 《三潭印月》 张宁 [约1469年前后,字静之,号方洲,海宁(今属浙江)人。 明代诗人。] 片月生沧海, 三潭处处明。 夜船歌舞处, 人在镜中行。 《柳浪闻莺》 [明] 万达甫 柳阴深霭玉壶清, 碧浪摇空舞袖轻。 林外莺声啼不尽, 画船何处又吹笙。 另有贡性之的”涌金门见柳”,虽诗名与景点名不配, 但也是为柳浪闻莺一景所写,就把它加入充数. 《涌金门见柳》 贡性之 [约1360年前后,号南湖先生,宣城(今属安徽)人. 侨寓钱塘. 由元入明,有诗名] 涌金门外柳如金, 三日不来成绿阴。 折取一技入城去, 教人知道已春深。 《曲院风荷》 [明] 王瀛 古来曲院枕莲塘, 风过犹疑酝酿香。 尊得凌波仙子醉, 锦裳零落怯新凉。 《平湖秋月》 [宋] 孙锐 月冷寒泉凝不流, 棹歌何处泛归舟。 白苹红蓼西风里, 一色湖光万顷秋。 《断桥残雪》 王洧[号仙麓,南宋闽县(今福建福州)人。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年)入浙江帅幕。] 望湖亭外半青山, 跨水修梁影亦寒。 待伴痕旁分草绿, 鹤惊碎玉啄栏干。 《南屏晚钟》 [明] 万达甫 玉屏青障暮烟飞, 给殿钟声落翠微。 小径殷殷惊鹤梦, 山增归去扣柴扉。 《花港观鱼》 [清] 许承祖 水上新红漾碧虚, 卢园景物尽邱墟。 就中只觉游鱼乐, 我亦忘机乐似鱼。 同名的绝句很多,它算不算同名的诗歌呢? 绝句来源于两汉,成形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大唐。当时都是四句一首,称为“联句”。《文心雕龙·明诗》所谓“联句共韵,则柏梁余制”。唐宋两代,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绝句风靡于世,创作之繁荣,名章佳什犹如群芳争艳,美不胜收,可谓空前绝后也。绝句,又叫“绝诗”,或称“截句”、“断句”,截和断都含有短截的意思。按照《诗法源流》的解释,绝句是“截句”的意思,就是截取律诗四句,或截首尾二联,或截前二联或后二联,或是中间二联。另外一种说法是从“五言短古,七言短歌”变化而来,唐人赋予它以声律,使它定型,就成绝句。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南朝陈代的徐陵主编《玉台新咏》就有“古绝句”的名称。但这种绝句虽然押韵,而相对来说平仄(zè)较为自由,或者可以说有些诗人不愿受格律的约束。在律绝盛行以后,古绝句仍然被沿用发展下来。古绝句五言特多,而七言特少。这里我们就把两种绝句分开来讨论。 律绝跟律诗一样,依照律句的平仄,讲究粘对。 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 逾:更多。 山青花欲燃。 欲:好象。 燃:燃烧。 今春看又过, 过:过去。 何日是归年。 何:什么。 绝句 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绝句四首(第三首)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有人说,“绝句”就是截取律诗的四句,这话如果用来解释“绝句”的名称的来源,那是不对的,但是以平仄对仗而论,绝句确是截取律诗的四句:或截取前后二联,不用对仗;或截取中二联,全用对仗;或截取前二联,首联不用对仗;或截取后二联,尾联不用对仗。 当然,古绝和律绝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楚的,因为在律诗兴起以后,即使写古绝,也不能完全不受律句的影响。这里把它们分为两类,只是要说明绝句既不可以完全归入古体诗,也不可以完全归入近体诗罢了。 诗词及赏析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绝句》杨万里 天边绿锦织云机,全幅青罗作地衣。此是农家真富贵,雪花销尽麦田肥。
7,87年53度茅台俩瓶值多少钱出售
市场买的陈酿茅台有15.,30,50,80年 价格不等 15年的卖4000多,指的是刚出产的15年茅台 你这可是23年前出产的 如有收藏价值价格应该不菲 但是不好出售 去年天津拍卖了一瓶50年前出产的茅台酒 价格超过20W哦 建议你继续收藏(一定要保存完好)过些年去找机会拍卖吧 现在卖给店里没有哪个老板敢接受
多少毫升滴
8,寒食独贮望乡情咏寒食节古诗词赏析二
寒食独贮望乡情——咏寒食节古诗词赏析(二) 王传学 寒食节日,应是阖家团聚的时候,可是,因种种原因,许多诗人离乡背井,远在异乡,“两见梨花归不得,每逢寒食一潸然”(唐?赵嘏《东望》),逢此节日,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先看唐代诗人宋之问的《途中寒食》: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唐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宰相张柬之与太子典膳郎王同皎等逼武后退位,诛杀二张,迎立唐中宗,依附二张的宋之问等皆遭贬谪。宋之问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次年春秘密逃还洛阳探望友人所作的诗。 这首诗是写在路途中,因景生情。当时正是寒食节,在阳春三月,诗人借用途中遇到的景物,抒发了对故乡的怀念,对君主的惦念。 诗的前两联写寒食景象,为下面的抒情做铺垫。诗人骑马行在路途中,适逢晚春的寒食节,可惜在江边的码头上遥望,却看不见来自洛阳灞桥的离人。后两联诗人抒发感慨:虽然被贬为下臣放逐到南方,心中还是惦念着北方的英明的君王。想起故乡家园,令人伤心断肠;经历了日日夜夜之后,新的柳条又会长出来。诗人被贬遥远南方,心中悲情难免;途中思念故园,内心无限悲伤;感叹暮春将去,忧虑时光易逝,岁月易老。 再看唐代诗人沈佺期的《寒食》: 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 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 诗中表现了寒食节家家禁火、处处禁烟的节日特点。在此诗中,诗人运用早期宫廷诗的“封闭式”结尾,并能利用这种巧妙的结尾表现个人情绪。寒食节本来意味着家人团聚,但对于游子来说,却只能突出他的孤独。“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然”即燃,不知何处的火,在游子的心中燃烧。不仅隐喻他的忧愁,并且与外部世界形成悬殊对照,这种不一致与他的处境是相应的。 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寒食寄京师诸弟》,表现了手足情深: 雨中禁火空斋冷, 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 杜陵寒食草青青。 诗的首句从近处着笔,实写客中寒食的景色;末句从远方落想,遥念故园寒食的景色。这一起一收,首尾呼应,紧扣诗题。中间两句,一句暗示独坐异乡, 一句明写想念诸弟,上下绾合,承接自然。两句中,一个“独”字、一个“想”字,对全篇有穿针引线的妙用。第二句的“独”字,既是上句“空”字的延伸,又是下句“想”字的伏笔;而第三句的“想”字,既由上句“独”字生发,又统辖下句,直贯到篇末,说明杜陵青草之思是由人及物,由想诸弟而联想及之。从整首诗看,它是句句相承,暗中钩连,一气流转,浑然成章的。 韦应物诗集中收录寄诸弟诗近二十首,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手足情深的诗人。而正由于出自性情,发自胸臆,所以这首诗虽只是即景拈来,就事写出,却令人感到蕴含深厚,情意悠长。 就章法而言,这首诗看似平铺直叙,顺笔写来,而针线极其绵密。诗的首句从近处着笔,实写客中寒食的景色;末句从远方落想,遥念故园寒食的景色。这一起一收,首尾呼应,紧扣诗题。中间两句,一句暗示独坐异乡,一句明写想念诸弟,上下绾合,承接自然。两句中,一个“独”字、一个“想”字,对全篇有穿针引线的妙用。第二句的“独”字,既是上句“空”字的延伸,又是下句“想”字的伏笔;而第三句的“想”字,既由上句“独”字生发,又统辖下句,直贯到篇末,说明杜陵青草之思是由人及物,由想诸弟而联想及之。从整首诗看,它是句句相承,暗中钩连,一气流转,浑然成章的。 当然,宾虽然不能无主,而主也不能无宾。这首诗的第三句又有赖于上两句和下一句的烘托。这首诗的一、二两句,看来不过如实写出身边景、眼前事,但也含有许多层次和曲折。第一句所写景象,寒食禁火,万户无烟,本来已经够萧索的了,更逢阴雨,又在空斋,再加气候与心情的双重清冷,这样一层加一层地写足了环境气氛。第二句同样有多层意思,“江上”是一层,“流莺”是一层,“坐听”是一层,而“独坐”又是一层。这句,本是随换句而换景,既对春江,又听流莺,一变上句所写的萧索景象,但在本句中却用一个“独”字又折转回来,在多层次中更显示了曲折。两句合起来,对第三句中表达的“想诸弟”之情起了层层烘染、反复衬托的作用。至于紧接在第三句后的结尾一句,把诗笔宕开,寄想象于故园的寒食景色,就更收烘托之妙,进一步托出了“想诸弟”之情,使人更感到情深意远。 这首诗,运笔空灵,妙有含蓄,而主要得力于结尾一句。这个结句,就本句说是景中见情,就全篇说是以景结情,收到藏深情于行间、见风韵于篇外的艺术效果。它与王维《山中送别》诗“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句,都取意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但王维句是明写,语意实;这一句是暗点,更显得蕴藉有味。它既透露了诗人的归思,也表达了对诸弟、对故园的怀念。这里,人与地的双重怀念是交相触发、融合为一的。 唐代诗人崔道融的《寒食夜》,表现了浓浓的乡情: 满地梨花白,风吹碎月明。 大家寒食夜,独贮望乡情。 前两句写景,描写寒食时节,梨花满枝,洁白如雪;风吹树动,月光从树间洒下来,如碎玉一般。勾勒出了一幅寒食月夜美景图。后两句抒怀,在这寒食节夜,大家伫立望月,遥望故乡,思乡之情尽现。由己之思乡推之大家思乡,表现了一种普遍的情绪。 写得感人至深的还有唐代诗人薛能的《寒食有怀》: 流落伤寒食, 登临望岁华。 村球高过索, 坟树绿和花。 晋聚应搜火, 秦喧定走车。 谁知恨榆柳, 风景似吾家。 寒食节漂流在异乡已经很令人伤感,同时又感到了韶华将逝的无奈, 可就在这时,忽然见到了一派郁郁葱葱的榆柳树, 诗人的心禁不住的颤动,因为那幅场景简直就是自己的故乡,那满树繁茂的榆柳叶就好象绵绵层层的对故乡的回忆! 再看唐代诗人赵嘏的《东望》: 两见梨花归不得, 每逢寒食一潸然。 斜阳映阁山当寺, 微绿含风月满川。 诗人在寒食节的时候对着美好春光却忍不住伤感,因为不能归家,于是眼前的景物愈是美好,内心愈是感伤。 唐代科举考试在秋季,而放榜则在第二年春季,寒食节前。高中的士子“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落第的士子则无比伤心。适逢寒食,思乡之情与失意之愧交织在一起,令人倍感伤感。 先看唐代诗人钱起《下第题长安客舍》: 不遂青云望,愁看黄鸟飞。 梨花度寒食,客子未春衣。 世事随时变,交情与我违。 空馀主人柳,相见却依依。 钱起与众多读书人一样,最大的人生追求就是能够进士及第,光耀门楣,干一番事业,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但是唐代的科举制度深受荐举制度和门阀制度的影响,寒士及第的少之又少,到了晚唐时期,科举腐败混乱,干谒请托现象非常严重,绝大多数寒士多试不举。所以钱起虽然诗名出众,然而也屡考屡败,留下了许多首落第诗作,《下第题长安客舍》就是其代表作 又一次科举考试的落第,让胸有“鲲鹏之志”的钱起深感悲伤与羞愧。寒食节到,茫茫如雪的梨花落满地上,渲染出诗人内心的愁思苦情,凝聚着诗人再次落第的困苦,羞愧难当的情思,科考不第的愤慨和壮志难筹的隐痛。诗人感叹世事随时变化,人与人的交情违逆心意。落第的悲痛无人倾诉,羞对客店主人的盛情款待,落第愁苦之情溢于言表。 同样的心情,也出现在唐代诗人武元衡的《寒食下第》中: 柳挂九衢丝,花飘万家雪。 如何憔悴人,对此芳菲节。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道旁柳丝摇曳、如雪梨花香飘万家的寒食节美景。可是内心痛苦万分的落第者,又如何面对这芳菲如画的节日景象?诗人用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使哀情更进一层。 再看唐代诗人来鹄《寒食山馆书情》: 独把一杯山馆中, 每经时节恨飘蓬。 侵阶草色连朝雨, 满地梨花昨夜风。 蜀魄啼来春寂寞, 楚魂吟后月朦胧。 分明记得还家梦, 徐孺宅前湖水东。 寒食节到,本该阖家团聚,可诗人科举落第,寄寓山馆,孤独寂寞之情涌上心头。首联上句“独把”二字,写一个人独自饮酒,表现了诗人孤独冷落的处境。下句写自己常年漂泊在外,内心十分苦闷。颔联景中寓情,通过写春草、梨花被风雨摧残,表现诗人的伤感之情。诗中以乐景衬哀情:映阶碧草青翠娇艳,梨花绽放洁白如雪,这些本是令人赏心悦目的;而诗人感到的却是草色迷蒙,梨花委地,衬托出心情感伤,人生失意。颈联的“蜀魄”即杜鹃,叫声为“不如归去”。“楚魂”,鸟名,传说为楚怀王灵魂所化。这两种鸟都是魂归故乡,表现了诗人的羁旅思家之情。尾联的“还家梦”体现诗人思家之情浓,希望自己做一个像徐孺一样的名士,隐居山林,聊慰科举失意的沮丧之情。 唐代诗人裴廷裕的《偶题》,绘寒食风景,抒思乡之情: 微雨微风寒食节, 半开半合木兰花。 看花倚柱终朝立, 却似凄凄不在家。 寒食时节,微风细雨纷纷扬扬,木兰花正含苞待放。诗人翊柱伫立,从早到晚看着木兰花,凄凉地感觉自己好似不知家里。诗人客居他乡,虽有家却似无家,思乡之情表露无遗。 清代诗人洪升的《寒食》,充满了故园深情: 七度逢寒食,何曾扫墓田。 他乡长儿女,故园隔山川。 明月飞乌鹊,空山叫杜鹃。 高堂添白发,朝夕泪如泉。 诗人客居他乡,连续七年的寒食节都是在外乡度过,没有扫墓祭奠亲人。故园远隔万水千山,儿女都是在他乡长大。明月中看到乌雀绕着巢飞,空山中听到杜鹃“不如归去”的鸣叫,思乡之情愈加浓烈。想到年迈的父母亲已满头白发,从早到晚泪如泉涌。诗中写实与想象、景词和情语互相融合,深沉的思乡之情自在其中。
9,茅台酒的价格
82年的大概8k——2w左右吧,但是要是卖给酒贩子价格就比较低了!建议不要出手
呵呵 老古董了估计卖不了。虽说酒没保质期但酒应该放在酒窖里,而不是常温。
文物,这东西看给谁看了!收藏吧!做好宣传工作,要实在想卖就逮好机会!
那东西给粗人看就是瓶酒,再好也是几口都没了,充其量5000吧!
要是给茅台收藏家的话,估计考虑的是收藏价值!那就不可估量了啊,我伙计一个铜板卖8万!那你那酒类?
保存完好的好至少也在2800左右.....1982年的茅台是绝版.....
你要是卖就要找到真正的收藏者,能卖个四五千或更高,卖给别的人就不好说啦,可以好好的放着,会越来越有价值,注意挥发
10,古北口外是热河闯关东离乡者后代的文化寻根之旅
古北口外是热河----闯关东离乡者后代的文化寻根之旅 大概是在三百年多年前的一个仲春正午,群雁北归,日头正暖,名字叫徐仁和徐信的两兄弟,从山东老家出发,跟随北上垦荒的人流,经直隶一直向北,绕过北京城,出古北口,进入塞外地界,短暂停留数个流民窝铺后,终于来到他们此行的目的地,一个后来被他们称作黄土梁的地方。去年已经先期到来的几名同乡热情地欢迎了他们,虽然几盏豁口子粗瓷碗里,只有一把刚刚挖来的野菜蘸酱和一捧清可鉴人的稀饭米汤。 吃过饭后,学过几天中医略通文字的徐仁从怀里颤颤巍巍拿出一个土布口袋,打开后,是几份粗纸家书。徐仁按照收信者长幼顺序,逐字逐句读给旁边围着的人们。塞外春时,离人南望,与周围北地粗旷风景并不协调的山东口音中,有人开始呜咽轻泣,而苍朦的远山更加苍朦,寂静的中午更加寂静。 稍作安顿后,走出同乡们已经帮助搭好的窝棚,不远处是正在被不断开垦的荒滩草地。兄弟两人原来是世代传承的渔民,虽然几个月前还在故乡那个临海一处破烂院落里为父母和几个还未完全成人的弟弟修补渔网,但此时两人互相对望了一眼,不约而同卷起已经褴褛的裤腿,拿起了并不熟悉的农具,笨拙的挥下了这个家族在遥远异乡的第一锄……… 这是对清代雍乾年间无数出关北上垦荒流民中一个最普通家庭的情景还原,出于对祖先的尊敬,后人们对这个场景的描述已经进行了温情地重新构建,但历史上的这场人口大迁移可能远比这个场景要更加残酷。有多部确切的史料记载,康、雍、乾年间,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多次发生蝗灾和旱灾,灾情严重时百姓食不果腹,流民四起,而在遥远的北方,则有着传闻中水草丰茂尚未开垦的肥沃原野,于是不断有胆大者私下流至口外寻找活路。为防止发生民变,矜持了许久后,清王朝统治者不得已放开了本是祖宗定制的边禁,开始推行“借地养民”政策。 “今日流民不比寻常,若稽查过严,若辈恐无生路矣……令其不必过严,稍为变通,以救灾黎。”(《清高宗实录》) 。口子一开,大批饥肠辘辘的灾民迅速蜂拥向北而去。 与后来清末民初关内农民大量涌入东北三省不同的是,历史上这批流民的目的地,是现在已经消失的一个行政区------热河,其辖境大抵位于长城以北、大兴安岭以南、辽河以西、多伦以东的广袤区域。这个地区曾经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红山文化中传承至今的龙形意象至今还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图腾。几千年的历史上,山戎、鲜卑、奚、契丹、女真、蒙古、满等民族都曾在这里打上了自己的独特印记,随着这次大规模的流民北上,这个地区所具有的独特多元文化拼图基本得以完整,并形成稳固的结构体系传承至今,同时,客观上也拉开了后世“闯关东”移民潮的序幕。 但出关之路何其漫长,等待这些饥民的,不仅仅是遥远的路途,疾病,饥荒,猛兽,匪乱,还有不可知的未来。即使在几百年后的今天,从后代们关于那个时代遥远而破碎的记忆中,仍然能够感受到当年他们步履的沉重。 徐家兄弟里,哥哥徐仁后来不止一次向他的后人描述,与他们兄弟二人同时出发的十几个人中,只有他们兄弟二人历经波折到达了目的地,其他人里,有的不耐疲苦艰辛原路折回,有的半途中更改了目的地,更多的,将瘦弱的身躯抛弃在了千余公里的出关路上。兄弟二人之所以能够顺利抵达,是因为哥哥徐仁在家乡时学过一段时间的中医,懂得粗浅的医疗常识,在吃完所有随身粮食,贴身口袋里只剩几枚铜钱,正犹豫是否继续前行时,被一队路过的旅蒙商队看中,这才顺利抵达目的地,然后有了开头那一幕场景。 在查阅当地相关地方志资料时,我们会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这个地区,村落的名称极有特点。其中,名字冠以“窝铺”的村落随处可见。“窝铺”,百度百科释意为“供睡觉的窝棚”。现在北方农村中瓜田菜地周围仍能见到这类简陋的栖身之所。几根木头搭建成人字形的框架,布满树枝后,再抹上掺着秸秆的泥巴,上面苫上一层因地取材的茅草。极端简陋的建筑材料,遮住了风吹日晒,也撑护起了流离者对生存的渴望。另一个出现在村落名称中的高频词是“沟”,这与地理因素有关。当地为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没有纵横蜿蜒的充沛河流,但人的生存离不开水,居所必须依水而建,而泉水大多数从山沟里涌出,所以住在沟里便于取水是当时必要的生存手段。我们知道,村庄的名字往往是其原始状态的反映,北方其他地区也存在用“窝铺”、“沟”作为村庄的名字的现象,但如此大面积、高频率出现,却极为少见。可以回想,当年在这片土地上,交通禁绝的各个沟壑深处,那批衣衫褴褛的垦荒流民每天清晨从窝铺里走出,早早开始一天劳作,丝毫不敢停息,当成群雁鸟偶尔飞过,他们向天上遥遥望去,眼睛里有情绪流过,不知道是庆幸还是思乡? 这批流民蜂拥而至的热河地区,实际上并不是传说中的千里沃野。从地理和气候特点来看,当地位于蒙古高原、大兴安岭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以山脉和丘陵为主,土质多为黄土和沙土,地表径流较少。这个地区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漫长而寒冷,春季干旱多大风,夏季短促炎热、雨水集中,秋季短促、气温下降快、霜冻降临早。这些地理和气候术语,不需要拥有很深的专业背景,也能让我们明白着一件事情,那就是这里并不是传统种植业的理想环境。这批移民的经历也证明了这个事实,这个地区灾害频发,旱灾、风沙、洪涝、冰雹、地震,都能在各类史志资料上找到记载。 更不幸的是,从战略角度来说,热河地区地理位置极端重要,地处国家版图的咽喉地带,背靠蒙古高原,俯瞰京畿重地,又是除山海关外东北三省进京的另一处通行要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民风彪悍,战乱丛生,自古是古人诗词中的辽西戍边人埋骨之所。康、雍、乾以来,以当地为前哨或发生在当地的较大的战乱就有平定噶尔丹之战、白凌阿事件、金丹道事件、义和团事件、直奉之战、热河抗战等。除了大规模的战争,给老百姓造成更多苦难的,更是身边无处不在的匪乱,仅就解放战争期间,这个地区曾经分布了有名有姓的大小匪帮450余股,匪众5万余人,至于那些没有名号的临时匪伙,则不可计数。在这种情况下,当地人的生活状态可想而知。当然,还有政治因素带来的无端人祸,日军占领期间,这个地方被臭名昭著的731部队选中作为鼠疫细菌武器的试验区,于1942年7月,采取空投带菌跳蚤的方法,导致当年就因感染鼠疫死亡800余人,随后几年,这次试验细菌的潜伏期内,又发生了如今敖汉、翁牛特地区的鼠疫突然爆发事件,死亡人数近10万人,彼时种种悲惨情状,竟让当地人现在还不忍忆起。 继续把关注焦点对准本文的主人公们。时间如流水而逝,尽管经历各种苦难,生命却一代代顽强地更替不息。若干年后,时间已经入20世纪,徐家兄弟的一名后人偶然去往山东出差后,突然意识到,虽然历经数百年的苍桑岁月,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仍然留存着远在千里之外的原乡痕迹。 在一个地区的文化传承中,饮食习惯必然是其最直观的代表。南人喜甜,川人嗜辣,都是其鲜明的文化印记。谁也无法让粗犷豪放的蒙古大汉顿顿只吃一小碟精致的生鱼片,也不能想象温婉秀气的江浙女子一上宴席就连干三碗62度的草原白酒。 与大部分邻近区域相比,这个地区的人们饮食习惯明显带有齐鲁及周边地区的痕迹。他们大多数人口重嗜咸,偏好浓姜重蒜,酱冲鲜香。一个有趣的例子是,同为内蒙地区,当另一个移民群体,“走西口”的晋陕后裔,与这个地区人们深入交往后,往往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他们几乎所有炒菜都要放酱油?而不是放醋?就连吃饺子时的蒜末竟然也要用酱油来调配。 小小的生活细节,反映的却是一个深层次的文化问题。抛去现代城市中那些已经过改良的精致菜肴不说,这个地方多数百姓家里,对酱油的应用,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做菜时,葱蒜炝锅后,主要食材放入前,一个重要的程序就是务必淋入那几滴红褐晶莹的提味佳酿,而且,最讲究的菜品,搭配地一定不是超市里那些经过调配提香的各种老抽,而是当地作坊里刚刚酿出的地地道道的黄豆酱油,这样滋味才能最大程度刺激味蕾,增进食欲。 另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在这个地区,许多家庭传承下来的老物件中,往往有一个已看出不年份的铸铁鏊子。这种已近失传的炊具,用来制作一种极具地域特色的食品-------煎饼。其形制、用法与现今山东地区并无二致。就连煎饼的吃法,也与千里之外的齐鲁大地遥相呼应,刚做好的黄灿灿的煎饼,卷上一棵蘸酱大葱,就上一碗粗粮稀饭,就是让当地农田里劳作一天的汉子们最喜欢最舒坦的一顿晚餐。 主食之外,一些稀奇罕见的零杂吃食更能反映问题。在这个地区,有一种昆虫只在三伏天雨后出现,名曰“水妞儿”,黑色而长须,棕腹而有翅,公的善飞,母的善爬。这种虫子的学名应该叫“大牙土天牛”。当地人捉住后,摘翅,掐头,除角,盐腌,油煎,味道极好,类似于干炸蚕蛹却多了几分香脆,味近于风干牛肉却少了几分腥膻。尤其是母的,大肚里面裹着一汪虫籽,入口即化,油香异常。若干年后,一名来自这个地方的离乡学子,某一天被大雨勾起了回忆,兴致勃勃地在宿舍里谈起这个另类美食时,同班的山东同学惊奇地发现这个东西的名称和吃法竟然和他们那里一模一样。 一直以来,语言学家们对这各地区的语言分类一直存在分歧,但基本的看法是北京官话与东北官话之间的过渡,但又和冀鲁官话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语法与东北官话基本近似,词汇与北京官话多有相通,而语调则应该是杂糅了北京方言、东北方言、山东方言甚至部分蒙古语的发音习惯。 这个方言区覆盖极广,南至目前的河北省北部,西到内蒙古的多伦,北至东乌珠穆沁旗,东到辽宁省朝阳地区和内蒙古通辽市奈曼、开鲁地区,使用人口大概1000万左右,而且随着改革开放后又一次人口迁移大潮,这个方言种类还有向四周延伸的趋势。如今,在内蒙古西部呼包鄂,辽宁的沈大,甚至京津地区,也经常能听到这种辨识度极高的口音。 在观察这个特殊的方言区时,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值得注意。在这个方言区中,竟然存在一个北方地区极为罕见的“方言岛”现象。内蒙古自治区与河北省、辽宁省交界处,赤峰市宁城县的八里罕镇,长期以来因盛产美酒而闻名于当地,宁城老窖曾经被称作“塞外茅台”,名声享誉全国。外地人因酒而来,乘兴而去,但临走时往往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这个地方的老百姓的方言口音与邻近区域差异那么明显?这一“方言岛”方圆不过30公里左右,这一范围外,人们说话的语音就有了明显的区别,有些村庄甚至只隔了一条马路、一个山丘,口音却截然不同。如果说周边地区的语言只是杂糅了山东话的诸多元素外,那么这个“孤岛方言”则完全可以归为地地道道的山东话。近年来经语言学家们认定,这一方言果然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冀鲁官话的一个特殊类型。与南方一些地方因地形险峻、交通阻隔形成的“方言岛”地区不同的是,这一地区形成“方言岛”现象,并无明显的地理因素,而且对外交往通婚频繁。至于什么原因,大概只能归结于几百年前一小部分关内移民强烈的望乡情节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流动的更加频繁,各个地区生活习惯同质化情况明显,一些独特的地域文化符号正在不断消失。但至少在半个世纪前,山东及周边地区特有的一些民风民俗在这里还能找到遗存的痕迹。 比如长幼有序。特别是在当地农村地区,存在大排行的习惯,源于同祖同宗的各个支脉,所有堂兄弟要放在一起按照年龄顺序进行排行,除了同姓外,名字中必然有一个字是相同的。年代一久,几代人下来,有的子侄辈已经满头白发,但叔爷辈可能才刚刚成年,但家族祭祀、婚丧嫁娶等正式场合,谁往哪里坐,谁该给谁敬酒,心里都一清二楚,场面上绝不会弄错。 比如尊师重教。与周边相比,这个地区一直是众所周知的“教育高地”,基础教育普及程度、教育设施建设、高考上线人数,都具有明显优势。究其原因,源于孔孟故里的独特文化记忆,让这个地区对教育行业存在普遍性的尊重。“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学生”的理念从遥远的故乡被完整而执着地移植到于这片土地之中,并逐渐生根发芽。一个学习好的孩子,会成为街坊四邻的榜样和骄傲,而孩子只要好好学习,在家里可以受到最好的待遇。 比如说生老病死。产妇分娩后,家里人第一件事就是在门口悬挂红布,提醒外人不要贸然进入房间。婴儿顺利成活,周边亲戚朋友会纷纷赶来“下汤米”,礼物并不复杂昂贵,几斤鸡蛋和几捆挂面而已,图的是个喜庆,送的是个祝福。年轻人结婚,入夜后会有个“交心酒”仪式,在旁观众人的嬉笑起哄声中,夫妻完成一次重要的人生洗礼。大年三十,家族里的男人们会赶去家族坟地“请家堂”,正月初二时再去“送家堂”,让已逝去的祖先在过年时回来与后人们共叙天伦之乐。以山东胶东地区为背景的电影《红高粱》里,“我奶奶”被日军炸死,“我爹”为娘喊路:“娘,娘,上西南,长长的大路,宽宽的宝船!娘,娘,上西南,骝骝的骏马,足足的盘缠!”。而在这个地区,老人去世时,家中长子也要手持擀面杖站在板凳上,面向西南方向,弯腰敲一下脚下板凳再直起身来喊到:“娘-----娘-----,西南大道,带足盘缠,火路使钱,水路使船……” 随着时间的流逝,三百年前那批移民的年轻后裔们,大多已经忘却祖先的迁徙历程,只有在一些老人们的回忆中,还残存着一些关于原乡的记忆传承。而随着经济结构的深刻变革和社会的发展,如今这个地区与我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其他地方一样,生机勃勃,人民富足,即使是最偏远的乡村,高度发达的交通系统和立体覆盖的信息传播方式,保证了这里的人们能够与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接轨。有意识地整合诸多文化碎片后,今天我们仍然可以触摸和梳理这批移民到来之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 清代早期,统治者为防范蒙汉民族交融导致蒙古诸部势力坐大,严格实行边禁政策,早在顺治十二年(1655年),朝廷就颁令内地农民“不得往口外开垦”。康熙七年(1668年),又封禁东北,并在山海关、喜峰口等九处边门设关卡稽查,以杜绝流民出口。热河地区与东北地区相连,自然也在封禁之列。即使后来为时势所迫推行了“借地养民”政策,但其本意,并不是要放开边禁,富边养民,而是防止流民生变的权宜之计。而且这个政策的施行,也伴有多种条件。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规定:“凡内地民人出口,于蒙古地方贸易耕种,不得娶蒙古妇女为妻。倘私相嫁娶,查出,将所嫁之妇离异,给还母家;私娶之民,照地方例治罪;知情、主婚和说合之蒙古人等,各罚牲畜一九。”。雍正朝又规定:“种地之民人……不准带领妻子前往……俟秋收之后,约令入口,每年种地之时,再行出口耕种”。但不论如何,“借地养民”政策最终得以顺利推行,让为流民问题困扰的清王朝统治者们松了一口气。尽管后来这个政策又经历过多次摇摆,但历史大势已经不可阻挡,最终形成今天当地各民族交错杂居、团结友善的基本格局。 将目光继续定格在徐家兄弟出关谋生的那个年代。关内汉族流民的到来,在当时得到了当地蒙古贵族的极大欢迎,将闲置土地放租给他们耕种,并从中抽税,以及后期陆续进入的其他行业,让当地经济形态更加丰富,社会生活更加便利。一个直接且明显的例子:清初,蒙古地方并无存粮,遇灾荒要调运内地仓贮给以赈济。但到了乾隆年间,粮食仓储数量已经相当可观,据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统计,仅热河地区的喀喇沁右旗额存谷数就有44000石。 就连清王朝统治者们也意识到“借地养民”政策带来的积极效果,“今地少人稠,各地民人往边外居住耕种者甚多,比年又皆丰收,附近京师之人,俱赖此谷,大有裨益”(《清圣祖实录》)。 人口的迁移流动和民族交流态势的形成,客观上还推动了城市的快速发展。乾隆年间初期,当地聚落形式仍旧以散居为主,“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初年,“热河地方辽阔,山沟险僻,远来垦荒就食之民,散处其中,复逾边境,与蒙古错处”。 随着时间发展,人口开始密集,随之而来的是村郭林立,炊烟四起,城市也逐渐形成。如乾隆二十二年,北热河的乌兰哈达街(今赤峰市 红山区 )已初具规模,成为关外农商各界辐辏之地,“九街三市”渐而形成,市场异常繁荣。毗邻赤峰的八沟街(今河北省平泉县),也渐成商埠,沿街两侧,五行八作,应有尽有,商号店铺,梯次鳞比,有名商号二百余家。“拉不败的哈达,填不满的八沟”,由此而来。 蒙汉杂居的态势,逐渐改变了当地蒙古族牧民的生活方式,在由牧转农的过程中,民族之间交往频繁,文化和生活差异逐渐缩小,被清政府明令禁止的蒙汉联姻也开始不断发生。但前期受客观因素制约,这种联姻多采取隐蔽形式,直到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八月十六日,清廷发布政令,全面解除“蒙禁”时公布:“凡蒙汉通婚者,均由该管官酌给红花,以示旌奖”。自此,蒙汉族际通婚得以合法化,并得以不断扩大规模。我国著名社会学家、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前所长马戎先生,曾对这一地区的蒙汉通婚现象给予关注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三期)上。根据其当时对这个地区2089户家庭进行的实地调查,当地13.2%的汉族被调查男性户主娶了蒙古族妇女为妻,15.2%的蒙古族男性户主娶汉族妇女为妻。而其中,被调查人群文化程度越高,民族通婚情况就越普遍。普遍的族际通婚带动了民族关系的和谐融洽,至今该地区仍旧是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典范地区。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匆匆三百寒暑。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生活节奏也紧贴着时代脉搏,高楼大厦平地而起,交通工具川流不息。而那批关内来客的子孙们,经过几代人血脉上的传承交流和思想上的不断吸纳融汇,也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特文化印记。这里的人们既喜欢喝奶茶,吃手把肉,也善于品鉴川湘鲁粤等著名菜系。既有源于齐鲁大地的好礼勤奋,也具备草原民族的好客大气,社区文化室里太极拳与蒙古舞交替演绎,街边公园中草原文化雕塑与不远处斗拱飞檐式的建筑相映成趣……。 最后,还是将视线循着一个家族的血脉向上探寻,再次缅怀那些名字即将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的离乡迁人吧。 这一天是元夕,人们合家欢聚的节日,也是思念祖先的时刻。入夜后,虽然地处偏僻,但塞外小城却也灯火辉煌。城市边缘的某处院落中,窗外开始隐约响起鞭炮声,寒风仍然料峭,但毕竟又是新的一年。家里男丁拜祭完祖先后,一名老人仍然神情虔诚的絮絮念叨那些陈年旧事,尽管旁边的几个年轻后代们注意力已经被手机吸引,并没有认真地倾听老人的言语。关于那些来自对他们来说已是异乡的祖先,年代实在太过久远,从祖父碎碎言语中整合那些已经不再清晰的概念,大概只是这样一个印象: 三百年前,一对兄弟跟随着那一队旅蒙商贩,步履蹒跚走在北上的路上,两人回望古北口,正是西南方向,彼时他们也许没有想到,这一望,远处已经隐隐约约的青色关墙以及更远处望不见的那条破烂渔船,那时那刻竟已是永别。三百年后,那对兄弟中,哥哥的子孙们仍旧保留着喜欢吃煎饼的传统,以及对浓姜重蒜的天然爱好,血脉里的记忆,历经千余里风土流徙和几百年岁月变迁,却仍未能改变。而弟弟则死于一次流民土地之争,只在距离老家千余公里外的异乡留下了一坯黄土。
11,38度茅台酒多少钱一瓶20102015产的
茅台冬虫夏草酒的价格表:序号 产品名称 规格 容量 市场价(元/盒)1 茅台北冬虫夏草酒·蓝钻(新品) 1*6 500ml 12802 茅台北冬虫夏草酒·金钻(新品) 1*4 500ml 15803 茅台北冬虫夏草酒·1380款 1*4 1380mL 29804 茅台北冬虫夏草酒·皇龙666限量珍藏版 1*1 3000mL 58885 茅台北冬虫夏草酒·皇龙10斤装限量珍藏版 1*1 5000mL 15888 以上茅台酒的价格均为市场零售价格仅供参考,以实际店铺价格和活动价格为准。
那要看是真的还是假的了,真的大约150到300元不等
12,茅台多少钱啊
年底快要涨价了哦,要买就尽快
商品名称 单位 规格 供货时段 会员价格 金卡价格 购物车
500ml 43度五星茅台迎宾酒 盒 500ml 按服务承诺 ¥45.80元 ¥44.50元
500ml53度五星贵州茅台酒 盒 500ml 按服务承诺 ¥318.00元 ¥315.00元
500ml43度五星贵州茅台酒 盒 500ml 按服务承诺 ¥278.00元 ¥275.00元
500ml38度五星贵州茅台酒 盒 500ml 按服务承诺 ¥268.00元 ¥265.00元
500ml53度五星贵州茅台酒(新) 盒 500ml 按服务承诺 ¥318.00元 ¥317.00元
500ml53度飞天贵州茅台酒(新) 盒 500ml 按服务承诺 ¥318.00元 ¥315.00元
500ml43度飞天贵州茅台酒(新) 盒 500ml 按服务承诺 ¥298.00元 ¥295.00元
500ml38度飞天贵州茅台酒(新) 盒 500ml 按服务承诺 ¥285.00元 ¥282.00元
500ml52度五粮液酒 盒 500ml52度 按服务承诺 ¥388.00元 ¥378.00元
500ml39度五粮液酒 盒 500ml39度 按服务承诺 ¥288.00元 ¥285.00元
500ml29度五粮液酒 盒 500ml29度 按服务承诺 ¥188.00元 ¥185.00元
500ml52度五粮液酒(新品) 盒 500ml52度 按服务承诺 ¥365.00元 ¥359.00元
500ml52度剑南春酒 盒 500ml52度 按服务承诺 ¥169.00元 ¥168.00元
500ml38度剑南春酒 盒 500ml38度 按服务承诺 ¥147.00元 ¥145.00元
500ml52度剑南春酒礼盒(水晶瓶) 盒 500ml52度 按服务承诺 ¥298.00元 ¥288.00元
500ML53度郎酒(酱香型) 瓶 500ML 按服务承诺 ¥54.90元 ¥52.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