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到现在,金星啤酒拥有16家啤酒厂,26条生产线,年产能200万吨,连续多年位居“中国啤酒四强、河南啤酒第一”。河南第一啤酒曾卖身百威失败1985年,货车司机起家的张铁山掌舵金星啤酒——这个刚刚创立3年、年产两三千吨、濒临倒闭的小作坊,比如湘乡的骄杨啤酒、衡阳的雁牌啤酒、常德的国人啤酒等,它们被大集团收购后,有的慢慢绝迹于市,有的则变成了边缘品牌,主打的更多是县乡级市场。
1、白沙啤酒为什么倒闭?
“哈啤和雪花是销售得最好的,这两个品牌的销售份额占到50%。”长沙沃尔玛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早两年我们店还有卖过白沙啤酒,但后来实在是询问的人越来越少,所以这两年也就没有进货了。”长沙市芙蓉中路诚明食品店的刘老板如是说道,白沙啤酒面临的尴尬只是一个缩影。比如湘乡的骄杨啤酒、衡阳的雁牌啤酒、常德的国人啤酒等,它们被大集团收购后,有的慢慢绝迹于市,有的则变成了边缘品牌,主打的更多是县乡级市场,
原因曾经辉煌、逐渐没落、遭遇并购、再遭舍弃似乎大多湖南本土品牌,都沿着这样一条轨迹日渐式微。市场的竞争就是如此现实:弱肉强食,强势的酒业巨头在开拓一个新的市场时,遇到本地品牌狙击,在一番较量之后,胜者为王,败者被收购。1997年,燕京啤酒率先进入湖南市场,收购衡阳啤酒厂和湘乡啤酒厂;2001年,青岛啤酒收购郴州资兴东江啤酒厂;2004年,英博啤酒集团分两次收购长沙啤酒厂然而,被收购后的命运是不被自己掌控的,
“一旦达到初步的市场目的,因为产品更新或者企业战略调整需要,这些地方品牌往往会被雪藏。”湖南酒业协会秘书长刘维平认为,收购方大多不会对这些品牌进行培养,也不会投入更多的资金,这样的结果只能是没有形成规模效应,沦为边缘品牌,“就像英博收购白沙后,产品重点已经不是白沙,而是哈啤等,并且用白沙的渠道销售哈尔滨、百威这些旗下优势品牌。
2、河南都出过哪些牌子的啤酒?
河南啤酒“地头蛇”金星如何抵御雪花、青啤、燕京围剿?斑马消费杨伟雪花、百威、青啤、燕京、嘉士伯,这五大巨头在全国攻城略地风卷残云,唯独在河南遭遇顽强阻击,它们的对手就是金星啤酒,但是,号称“全国第四、河南第一”的金星啤酒,并非不想通过委身巨头进入第一梯队,只是因为出身问题,卖身百威而不得。一场“蹊跷”的转让,让金星啤酒从一家村民所有制企业,变成张铁山父子控制的家族企业,
出身问题倒是解决了,但市场已风云突变,内忧外患之下,留给金星啤酒的时间还有多少?河南第一啤酒曾卖身百威失败1985年,货车司机起家的张铁山掌舵金星啤酒——这个刚刚创立3年、年产两三千吨、濒临倒闭的小作坊。那个时候,中国啤酒行业正在经历一轮粗放式的增长,到1988年底,全国有813家啤酒厂,总产能662.77万千升,仅次于美国和德国排名世界第三。
张铁山上任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金星啤酒多年来广为流传的“倒啤酒事件”:一批价值20万元的啤酒“有瑕疵”,物资匮乏的年代,卖也无妨,但张铁山下令全部倒掉,这被视为“有魄力”。外界看来,正是因为在张铁山的带领下,当野蛮生长的啤酒行业迎来必然的行业整合时,金星啤酒脱颖而出,那个时候,应该是中国啤酒行业黄金时代的开端。
1993年,青岛啤酒(600600.SH)在港股上市,成为内地第一家海外上市的企业,并于同年在A股上市,1994年,百威和华润创业(华润啤酒,00291.HK)合资的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成立,开启全面扩张。1995年,金星啤酒集团成立,宣告“地方霸主”这一地位,同年,嘉士伯借道惠州啤酒,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
对于金星啤酒来说,1998年同样重要,除了在贵州设厂开启全国性扩张,还率先推出小麦啤这一高质量产品,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啤酒市场进入“整合和扩张期”,雪花、青啤、燕京、百威、嘉士伯五大巨头在全国攻城略地,但因为有金星,它们在河南的推进纷纷受阻。在四川,蓝剑、金威归降雪花,被挤垮的小厂不计其数;在安徽,雪花靠七小巨头辐射整个华东;燕京啤酒(000729.SZ)一到湖南,啤酒湘军全线溃败在河南,本土品牌一个个轰然倒下,只有金星,在夹缝中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