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答疑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什么是酱香白酒的第1轮次酒,什么是酱香型白酒

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人来问我酱香酒的酿制工艺,其中问“酿制酱香酒为什么要七次取酒,那一次取的酒最好”,这个问题是问得最多的。根据自己在茅台镇从事传统酱香就行业情况来看,三四五轮次的酒的最好的,酿制酱香酒的窖是用石块砌成的,并且还要用黄泥来封住,不能出现透气的情况。

1、什么是酱香型白酒?

1、什么是酱香型白酒?

人以类聚,酒以香分。1964年,国家轻工业部的专家们经过慎重考虑,把茅台和郎酒的独特香型命名为酱香,酱香型属大曲酒类,其酱香突出,幽雅细致,酒体醇厚,回味悠长,清澈透明,色泽微黄。酱香型是白酒中酿造时间最长的,也最讲究年份,每年端午制曲,重阳开始两次投粮、九次蒸煮、八次摊晾发酵、七次取酒,历时整整一年。

七次提取的新酒勾兑后,装入陶土酒坛中封存三年,除去燥辣,使酒体柔和、醇厚,三年后,几种、几十种基酒精心勾兑、调味,之后继续存放半年到一年,等待醇化和老熟后才进行灌装进入市场。“一代酒神”季克良把这种酿造工艺称为“活化石”,其对时令的苛刻要求,其酿造流程的繁复耗时,恐怕只有薛宝钗吃的“冷香丸”能一比高低。

不过曹雪芹杜撰的“冷香丸”制成需三年,而一粒当地特产的米红粱离一滴酱香酒的真实距离,却至少有五年的时间,酱香酒是天然发酵,生产中不添加任何外来物质,完全用不同轮次、不同典型体、不同酒度和不同酒龄的酒精心勾兑而成。目前已知浓香型酒中,浓香型成分有400多种物质,主要成分为己酸乙酯,而酱香酒中的香型物质高达1200多种,主体香型成分至今为止尚未找到,

2、酱香酒为何要七次取酒?哪个轮次的酒最好喝?

2、酱香酒为何要七次取酒?哪个轮次的酒最好喝?

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人来问我酱香酒的酿制工艺,其中问“酿制酱香酒为什么要七次取酒,那一次取的酒最好”,这个问题是问得最多的。今天酒姐就给大家讲一下为什么酿酱香酒需要七次取酒,算是公开一下酿酒的秘密,正宗酿制酱香型白酒的工艺都秉承:三高三长的工艺,即端午制曲、重阳下沙、二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加曲发酵、七次取酒,整个生产周期长达一年。

酒酿出来之后还要存放三年,然后才开始进行勾调,勾调好后还要存放一年,整个生产周期前前后后加起来长达五年,一、原料选取酿制酱香型白酒所用的高粱,一定要是仁怀本地产的糯高粱,这种高粱粒小、淀粉含量丰富,可以多次蒸煮。而其它地方产的高粱,蒸几次就不行了,就不用谈八次蒸煮、七次取酒了,二、七次取酒下沙下沙的第一步是“润沙”,就是用开水(100)来清洗高粱,清洗高粱既能把高粱清洗干净,还能让高粱吸收水分。

上甑蒸煮-加曲高粱清洗好后,就要上甑蒸煮两个小时左右;蒸煮好后要把高粱放在地方摊凉,期间需要不停的用铲子去翻;直到温度降到35左右就可以加曲了,高粱和酒曲的比例为1:1;酒曲不能全加进去,需要分九次来加,并且每次加的数量都不一样,在第一次加曲搅拌后,需要进行“收堆”发酵,这个发酵的时间就要靠酿酒师自己来掌握了。

并且这个时候酒糟需要充分吸收的空气中的微生物,第一次发酵完成后,就要把酒曲铲如窖坑进行封存,也就是业内说的“窖期”。酿制酱香酒的窖是用石块砌成的,并且还要用黄泥来封住,不能出现透气的情况,酿制酱香型白酒必须要用这种窖坑,不然酱香就不浓。另外,在“窖期”期间还要经常检查,不时的散点水,以防止因为黄泥干裂而进气,

差不多一个月左右,就可以打开窖,进行二次投料。二次投料还是一样,按照1:1比例,加入高粱,上甑蒸煮、摊凉加曲、收堆发酵、最后下窖,前面这两次蒸煮都是不取酒的,这两次蒸煮只是为了增加发酵的时间,以便有更多的微生物。就这样周而复始,到第三次蒸煮的时候就可以进行第一次取酒了,时间大概是在12月-1月,然后还是这样做,直到取第七次酒,取第七次酒的时候大概是第二年的8月份。

这就是酿制酱香型白酒的七次取酒,这里只是简单说了一下,其实还有很多工艺以及细节,这里不多说,三、七次取酒那次最好?第三次到第五次取出来的酒是最好的,一般我们将其称为“大回酒”;第六次取出来的酒稍差,一般我们将其称为“小回酒”;第七次取出来的酒更差,一般我们将其称为“追槽酒”。第三次至第五次取出来的酒口感、香气最好;第一二次取出来的酒口感酸涩、辛辣;最后一次取出来的酒有焦味。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