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答疑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中医的白酒是什么,白酒在中医里起到什么作用

中医对酒的应用方面,药酒是最为大家所熟知的。现代白酒和仲景时期的白浆是两样东西,汉时白浆是米浆简单发酵,其色白,中医五色中白为凉性,不要用想象的治疗人的作用来考虑钓鱼这个是最大的误区,什么开胃消食、活血化瘀类来用在鱼身上,这简直是误人子弟,,相比之下,药酒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特色药酒中使用的酒,不管是高粱酒还是米酒,白酒还是黄酒,本身都是一种可口的饮料,一小杯口味醇正、香气浓郁的药酒,既没有“良药苦口”的烦恼,也没有肌内或静脉注射给药的痛苦,给人们带来的却是一种享受,所以人们乐意接受。

1、为什么有的中医说白酒是大寒之物?

1、为什么有的中医说白酒是大寒之物?

现代白酒和仲景时期的白浆是两样东西,汉时白浆是米浆简单发酵,其色白,中医五色中白为凉性。现代白酒不管用什么谷物发酵,谷物不会是大寒之物,所以白酒肯定不会是大寒之物,又通过五味分析,辛甘之味最多也就是凉性,谈不上大寒,就像前面有人说喝白酒感觉发冷,中医理论内热才外冷,这就是为什么中医一直讲夏天不宜吃冰棍冷饮,因为外热内冷啊。

神农尝百草肯定是要看进肚子里是什么反应来确定药性,所以现代白酒应该是少吃温,多吃大热,中西医真不能结合,要合作,理论不一样怎么结合?看中医古籍讲白浆寒凉,就把现代白酒也以为是寒凉了,不知道中间差了千多年?根本就是两样东西了。用中医理论来解释现代事务,而不是照搬照抄,泥古不化,听说喝茅台还有专门的温酒器具,只能说没中医文化真可怕。

2、白酒在中医里起到什么作用?

中医对酒的了解和应用由来已久,唐代医家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六.食治方》云:“酒,味苦甘辛,大热有毒,行药势,杀百邪恶气。”这是讲酒可以治疗疾病,唐代陈藏器著《本草拾遗》云:“通血脉,厚肠胃,润皮肤,散湿气,消忧发怒,宣言畅意。”这里将酒的作用做了很好的表达,中医对酒的应用方面,药酒是最为大家所熟知的。

用中药泡酒治病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时至,药酒仍在广泛使用,从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的一部医方专书《五十二病方》中用到酒的药方不下于35个,有内服药,也有外用的。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虽然是一部农业专著,但书中也有酿酒专章,对浸药专用酒的制作方法、酿酒经验及原理等均做了详细说明,我国中医博大精深,讲究药食同源,利用身边的食材来调理身体、治病,这是我们的文化瑰宝,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发扬的。

3、中药泡酒是什么原理?

我国传统医药学认为,酒为水谷之气,味辛、甘,性热,有小毒,入心、肝、肾三经,有畅通血脉、活血行气、祛风散寒、通络止痛、健脾养胃、杀虫辟瘴、消冷积、厚肠胃、促消化及引药上行、助运药力等多种作用,能通行经络、上窜巅顶、外达皮腠、旁通四肢,既可以直接作为药,治疗寒滞经脉、瘀血内阻、风湿痹阻等引起的痛证、痹证、痿证、诸虚劳损、精神不振、肢体疼痛拘挛、胸痛彻背、劳累后体倦神乏等多种疾病;也可以用来炮制药物,增强药物温阳散结、活血逐瘀的作用,反佐或缓和苦寒药物的药性,减少一些药物的不良反应;还可以与其他药物制成药酒,用来防病治病、养生保健、延年益寿,

药酒,属酒剂范畴,药材大多是以白酒或黄酒为溶剂,将中药材浸泡其中,或加温隔水炖煮,去渣取液,供内服或外用。酒是一种有机溶剂,其主要成分为乙醇,溶解性能界于极性溶剂与非极性溶剂之间,既可以溶解水溶性的某些成分,如生物碱及其盐类、苷类、糖类、苦味质等,又能溶解非极性溶剂所溶解的一些成分,如树脂、挥发油、内酯、芳烃类化合物等,少量脂肪也可被乙醇溶解,

乙醇含量在50%~70%时,适于浸提药材中的生物碱、苷类等;乙醇含量在50%以下时,适于浸提药材中的苦味质、蒽醌苷类化合物等。中药大多有效成分为生物碱、苷类、糖类、内酯、挥发油等化合物,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制作药酒选用50°白酒作为溶剂是适宜的,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并发挥中药效用达到极致,药酒的制作,现在大多采用直接用酒浸泡药材,方法比较简便,取材也容易,特别适宜于家庭制作。

因为乙醇含量大于40%时,能延缓许多成分,如酯类、苷类等的水解,增加制剂的稳定性;乙醇含量达20%以上时具有防腐作用,所以药酒久渍不易腐败,长期保存不易变质,制作一次,可以应用一段时间,随时服用,十分方便,特别适宜于需要长期用药的养生保健和慢性疾病的调治。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汤剂,又称水煎剂,其优势在于方便临床医师辨证施治,加减用药,且对疾病病种适应面广;但水煎剂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水极性大,溶解范围广,选择性差,浸岀大量无效成分,如果胶、树胶、黏液质、淀粉等,使制剂容易霉变,不易贮存,如果为了养生保健或慢性疾病调治,则需每天煎药,十分麻烦和不方便。

相关文章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