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李白 我昔三十六 爱酒晋山简 蒋宅为亭榭 舒姑化为泉
这不是李白的诗吧...怎么看着那么眼熟呢,这应该是一首合成诗。第一句“我昔三十六”是来自白居易的“我昔三十六,写貌在丹青。”第二句“爱酒晋山简”是来自杜甫的“爱酒晋山简,能诗何水曹。”第三句“蒋宅为亭榭”是来自贾岛的“蒋宅为亭榭,蔡城东郭门。”第四局“舒姑化为泉”是来自白居易的“舒姑化为泉,牛哀病作虎。”这合成为一首诗了?倒是很有意境的一首诗
2,出句系马沽村酒请对下联
系马沽村酒钩鱼佐野餐楼主你好,据我所知,对联必须平仄对仗,方登大雅之堂。试拟一联,略费心血。此联按照平水韵的平仄如下,恭请采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水木轩主原创 敬呈楼主雅收 他人若要转载 还请注明作者记得给问豆啊!
赶羊赊店肉
系马沽村酒登牛捕树蝉系马沽村酒推车卖草鱼
蹴鞠东京词
3,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
《浣溪沙》这首词是苏轼43岁(1078)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那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这组词就是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的。 “簌簌衣巾落枣花”从枣花落到衣巾上的声音开端,反映了一位关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对雨后农村新景象的喜悦之情。枣花落在衣巾上的声音是轻微的,但在作者的耳里却是那么真切。“村南村北”概括“缲车”声,说明作者听得多么认真,多么细心,多么兴奋。“牛衣古柳”,作者换一个角度来写他对蔬菜丰收的喜悦心情。三句话,三个画面,似乎东鳞西爪,毫无联系。可是用谢雨的路上这条线串起来,就让人感到这幅连环画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这一组画面,不仅色彩美,而且有音乐美。无论是簌簌的落花声,嗡嗡的缲车声,还是瓜农的叫卖声,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地展现出农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上片写的是农村生产劳动的繁忙景象,下片转入写谢雨途中行路的艰辛。走了一村又一村,这时已是日高天热,人也走得口干舌燥,加上酒困,睡意也上来了,不由得想起以茶解渴,以茶提神。“试问”一词用得十分讲究,既写出了作者满怀希望想讨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担心农忙季节,农家无人,自己不便贸然而入的心情。信笔写来,不事雕琢,但却栩栩如生,刻画出一位谦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将一位太守与普通农民的关系写得亲切自然。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声有色,乡土气息浓郁,为宋词题材开拓了新的天地。 “敲门试问野人家”,词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词人敲门的结果怎样呢?喝到茶没有?农民是怎样招待他的呢?词中未作一个字的交代,留给读者去想像,更是余味无穷。这就是古典诗词中所讲究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浣溪沙》词中有“簌簌衣巾落枣花”一句,实为“枣花簌簌落衣巾”的倒文;杜甫《秋兴》一诗中有“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原意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主宾倒置的同时,宾语“香稻粒”、“碧梧枝”还被拆开分属主宾位置。对于古典诗歌诗句的倒置,清人洪亮吉说:“诗家例用倒句法,方觉奇峭生动”。
与常见的诗词歌赋不同,用的更多的是声音的描写,用声音来展示见闻,颇为独特。后半部分通过写自己困渴来暗示了当地的旱情。我不太会赏析,只能说出这些浅薄的东西。
飒飒金风香桂花,天南海北光无涯,玉轮圆似东陵瓜。 酒酣何得人欲睡?对月弄影不思茶,且看清辉满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