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答疑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喝着带香气的凤香龙井茶叫,国典凤香系列有几个品种啊

1,国典凤香系列有几个品种啊

国典凤香现在有两款,一款大师级,一款泰斗级。“大师级国典凤香”,经中国酿酒大师、国家白酒评酒委员贾智勇先生精心设计,只选取醇化老熟的凤香型基酒为母体,勾调不同比例的浓香融合为一体,从而缔造出凤香型的巅峰口感,堪称凤香型大师级作品。 “泰斗级国典凤香”,充分采纳中国顶尖泰斗级酿酒大师对西凤超高端白酒的酿造工艺、基酒选择、酒体风味设计等建议而推出的复合凤香超高端白酒,泰斗级国典凤香代表中国凤香型优质白酒的巅峰水准,是中国酿酒行业泰斗级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浓香白酒专家、酱香白酒专家、凤香白酒专家首次联手合作的杰作,是中国白酒主流香型酿酒泰斗级专家放弃门派之争共同为推进中国传统白酒工艺升级和博采众家之长口感风味创新的杰出代表作。
可以私聊我~

国典凤香系列有几个品种啊

2,有一种茶叶泡出来的茶闻着就有一种很香的香味是什么茶

00:00 / 00:14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有一种茶叶泡出来的茶闻着就有一种很香的香味是什么茶

3,龙井茶为啥要叫龙井茶

龙井茶是我国著名绿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一带,已有一千二百余年历史。龙井茶色泽翠绿,香气浓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即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的特点。 龙井茶因其产地不同,分为西湖龙井、钱塘龙井、越州龙井三种,除了西湖产区168平方公里的茶叶叫作西湖龙井外,其它两地产的俗称为浙江龙井茶。 龙井茶得名于龙井。龙井位于西湖之西翁家山的西北麓,也就是现在的龙井村。龙井原名龙泓,是一个圆形的泉池,大旱不涸,古人以为此泉与海相通,其中有龙,因称龙井,传说晋代葛洪曾在此炼丹。离龙井500米左右的落晖坞有龙井寺,俗称老龙井,创建于五代后汉乾佑二年(949年),初名报国看经院。北宋时改名寿圣院。南宋时又改称广福院、延恩衍庆寺。明正统三年(1438年)才迁移至井畔,现寺已废,僻为茶室。 龙井是杭州四大名泉之一,水质清洌甘美。龙井泉的水由地下水与地面水两部分组成。地下水比重较大,因此地下水在下,地面水在上,如果用棒搅动井内泉水,下面的泉水会翻到水面,形成一圈分水线,当地下泉水重新沉下去时,分水线渐渐缩小,最终消失,非常有趣。 龙井茶始产于宋代,明代益盛。在清明前采制的叫“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的叫“雨前茶”。向有“雨前是上品,明前是珍品”的说法。龙井茶泡饮时,但见芽芽直立,汤色清洌,幽香四溢,尤以一芽一叶、俗称“一旗一枪”者为极品。 先时此茶按产期先后及芽叶嫩老,分为八级,即“莲心、雀舌、极品、明前、雨前、头春、二春、长大”。今分为十一级,即特级与一至十级。一斤特级龙井,约有茶芽达三万六千个之多。狮峰山上的龙井为龙井茶中之上品。该茶采摘有严格要求,有只采一个嫩芽的,有采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的。其制工亦极为讲究,在炒制工艺中有抖、带、挤、挺、扣、抓、压、磨等十大手法。操作时变化多端,令人叫绝。 清代品茶名家赞誉龙井:“甘香如兰,幽而不洌,啜之淡然,看似无味,而饮后感太和之气弥漫齿额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 浙江龙井茶,堪与传统名茶"西湖龙井"相媲美,是浙江名茶谱中的后起之秀。萧山是浙江龙进茶的发源地和主产区。 浙江龙井茶在我市的社会价值要超过它的经济价值。在招待亲朋好友时或喜庆宴会后,如能饮上一杯"色、香、味、形"俱佳的龙井茶,可以增添亲切热烈的气氛。 龙井茶名闻中外,根据产地分狮、龙、云、虎,即狮峰、龙井、云栖、虎跑四地,民国后梅家坞的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前人们按照五个产地的不同品质划分龙井茶的质量排名,分别是狮、龙、云、虎、梅。解放后,龙井茶在浙江省内得到了广泛的种植,品质参差不齐,现在统一分为西湖龙井、钱塘龙井和越州龙井,以西湖龙井品质最佳。
因为产地是在龙井村啊

龙井茶为啥要叫龙井茶

4,龙井的香味怎么形容

龙井的香味形容如下:1、豆花香。这是龙井最常见、最为人所知的一种香型,其香气特征类似于嫩豆香,有人认为类似于豌豆芽的香气,有人认为类似于炒豆子的香气,还有人称为豆子开花的香气。2、兰香。兰香是龙井茶品质高贵的象征。兰香的形成,是不可控制的。目前来讲,少数的群体种、龙井43手工炒制,头春头采的嫩芽会略显兰香,只有在品质特别好的龙井中才会出现。品之,如空谷幽兰,持久沁人。3、栗香。龙井茶中的“栗香”多指熟栗香,或煮熟的栗子的香气,或是炒熟的板栗香。代表的是龙井独特的工艺特色。明前采制的龙井鲜叶,采用完整的狮峰工艺全手工炒制,其干茶呈黄绿色,香气呈“栗香”。4、高火香。泛指龙井茶的高火香、熟香。火香是为了刻意追求茶叶的香味,而用高火温干燥或提香形成的香味。主要是炒制过程中,对温度把控不到位,使芳香物质在高热作用下反应过度而产生。5、清香。龙井茶中的清香型香气特征比较明显,以丰富、饱满,浸润于茶汤之中,转为浓厚顺滑,回甘迅速且持久。这种香型难以用常见的植物香气比拟,但“清香”二字又的确概括了它给人的感觉。

5,QYWB0015S标准号是不是纯粮食酒

是纯粮食酒白酒的执行标准主要指产品执行标准,其主要是按香型分:有GB/T 10781.1-2006 浓香型白酒、GB/T 26760-2011 酱香型白酒、GB/T 10781.2-2006 清香型白酒、GB/T 23547-2009 浓酱兼香型白酒、GB/T 20823-2007 特香型白酒、GB/T 10781.3-2006 米香型白酒、GB/T 16289-2007 豉香型白酒、GB/T 14867-2007 凤香型白酒、GB/T 20824-2007 芝麻香型白酒、GB/T 20825-2007 老白干香型白酒、GB/T 26761-2011 小曲固态法白酒、DB50/T 15-2008 小曲白酒、DB34/T 1315-2010 柔和型白酒、DB34/T 1258-2010 淡雅型白酒、DB34/T 1791-2012 明绿香型白酒、SB/T 10713-2012 白酒原酒及基酒流通技术规范、DB34/T 1623-2012 绵柔型老明光白酒等等。扩展资料白酒的品评鉴别1、色:就是用眼来观察白酒的色,一般可以分为无色、澄清、透明、无悬浮物及沉淀等五个层次;品评方法:举杯对光,用白纸或白布做背景,分别从侧面、正面和上面观察,来确定等级。2、香:香是用人的嗅觉器官来感觉的。首先,将酒杯端在手里,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来闻,感受其芳香大小;然后,以鼻子为中心,将酒杯左右晃动,用鼻子细细品味,确定其香气是否协调,是否有邪杂气味;再将酒杯靠近鼻子,对杯子吸气,然后对其他方向呼出,反复品评数次,辨别香气是否纯正、协调,是否浓郁。3、味:味道是由舌、口腔、喉等器官来鉴定的。白酒具有香、甜、酸、苦、辣、涩、咸等七种味道,可以调和成浓(郁、厚)、醇(香、和、绵柔)、甜、(甘冽、绵甜)、净(尾净、爽净)、长(回味悠长)等感觉之间。通常情况下,甜辣在舌尖,酸咸在舌边,涩味在舌面,苦味在舌根。同时也应注意,品评时,每次进酒量在5ML左右,并在口中分布均匀为宜。4、格:格就是风格,就是香与味的综合评价。参考资料:搜狗百科-白酒
白酒的执行标准主要指产品执行标准,其主要是按香型分:有GB/T 10781.1-2006 浓香型白酒、GB/T 26760-2011 酱香型白酒、GB/T 10781.2-2006 清香型白酒、GB/T 23547-2009 浓酱兼香型白酒、GB/T 20823-2007 特香型白酒、GB/T 10781.3-2006 米香型白酒、GB/T 16289-2007 豉香型白酒、GB/T 14867-2007 凤香型白酒、GB/T 20824-2007 芝麻香型白酒、GB/T 20825-2007 老白干香型白酒、GB/T 26761-2011 小曲固态法白酒、DB50/T 15-2008 小曲白酒、DB34/T 1315-2010 柔和型白酒、DB34/T 1258-2010 淡雅型白酒、DB34/T 1791-2012 明绿香型白酒、SB/T 10713-2012 白酒原酒及基酒流通技术规范、DB34/T 1623-2012 绵柔型老明光白酒等等。
凡“q/”带头的都是企业标准。q/ywb0015s是宜宾五粮液生态酿酒有限公司的企业标准。

6,中国绿茶中十大名茶之首龙井茶有哪些经典香气呢

说到龙井茶,这真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了。龙井茶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时,可谓是历史悠久。经过各朝各代的发展,在明清时期已经是鼎鼎有名的贡品。到了现代,依旧是中国绿茶中十大名茶之首。小约最喜欢虞伯生所作《游龙井》一诗,其中“但见瓢中清,翠影落碧岫。”把龙井之美描绘得活色生香,极具画面感。又有明朝时期的《钱塘县志》记载:“茶出龙井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与他山异”。看到这里,不禁生出了一些疑惑,豆花香是一种什么样的香气呢?有疑惑,便要解决。经过一番折腾,小约终于搞清楚的龙井茶的茶香如何分辨。今天便分享给诸位看官们。原来龙井茶的茶香,还可以细分为好几类呢。先说豆花香,这个让小约行动起来的茶香。这个是龙井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香气,类似于嫩豆子的香味,干茶看起来含翠带绿,泡开后香气清新高扬。再说清香。清香指闻起来浓郁清扬、丰富饱满。但是相较于豆香或者其他几种香型,不够有特色,只具备龙井茶香的基本性。这里要多解释一句,不够特色是指没有其他香型有着那么明显的气味特征,并非说清香型龙井茶本身质量不好。再来看看板栗香和高火香。之所以要把这两个香型放到一块儿,是因为这是两个相对容易混淆的香型,一个闻起来略带板栗的甜香,一个闻起来有点类似于炒到豆子微微焦黄后的香气。两者近似而有不同。如果要用品级来分辨的话,板栗香优于高火香。最后来说说兰花香。这是龙井茶中最后一款香型,也是最可遇不可求的一款。其茶香中有天然兰花雅韵在内,幽香扑鼻。能有这种香味的龙井,必属极品。茶中老饕们不妨碰碰机会。

7,最耐泡的茶叶排名是什么

最耐泡的茶叶排名从低到高:绿茶、黄茶、红茶、青茶、白茶、黑茶。耐泡体现了茶叶内含物质丰富,经得起冲泡,但是与茶叶好坏并无绝对关系。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特点,要判断茶叶的品质,要综合其干茶、香气、滋味、叶底等等因素,不能用是否耐泡来一概而论。最耐泡的茶叶排名是什么?绿茶各种茶的耐泡性比较,绿茶的耐泡程度往往最差,尤其是明前的高品质龙井,一般2~3泡后味道就会变得很淡,因为它们都是采用最嫩的头采芽儿炒制的,而雨前龙井虽说比明前龙井稍微耐泡,但大抵上也不过3~4泡的样子。绿茶之中,碧螺春、黄山毛峰、信阳毛尖会比龙井茶更加耐泡。要说绿茶中最耐泡的茶叶,应该要数六安瓜片和太平猴魁,因为这两种绿茶由较大茎叶制作而成。黄茶黄茶是绿茶的“近亲”,在制作上只比绿茶多了一道“闷黄”工序,所以其耐泡性也不太好,一般也是4~5泡左右。湖南君山银针、四川蒙顶黄芽、安徽霍山黄芽是黄茶中久负盛名的品种,其中君山银针由未展开的肥嫩芽头制成,蒙顶黄芽选用圆肥单芽和一芽一叶初展的芽头,霍山黄芽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至二叶初展,因此最细嫩的君山银针耐泡程度不如蒙顶黄芽,而蒙顶黄芽的耐泡程度又比不过芽叶更大的霍山黄芽。红茶红茶的耐泡性比绿茶略好,但也算不上耐泡,一般5~6泡后味道也偏淡了。尽管有些红茶采用较大的茎叶制作,但在其制茶过程中,往往采用较强的揉捻和发酵工艺,使得它的叶片较碎,内部结构破坏较为严重,叶汁容易流出,从而大大降低了耐泡性。按加工方法与出品茶形的不同,红茶一般可分为三大类:小种红茶(正山、外山小种)、工夫红茶(祁门、滇红、宁红、川红工夫)、红碎茶。其中,红碎茶的耐泡程度最差,只能喝上1~2泡;完全选用鲜嫩芽头的金骏眉,一般也只有6~7泡;采用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制成的滇红,外形身骨重实,连续10余泡仍沉稳香气;而摘取一芽三叶、干茶条索肥实的正山小种,也可冲泡8~10次。当然,这是先将茶叶品质抛开来谈的。如果是顶级品质的金骏眉,连泡12次口感仍觉饱满甘甜。青茶乌龙茶(青茶)中的岩茶比较耐泡,起码可泡7~10次水以上;铁观音也很耐泡,至少冲个8~10泡基本没有问题,有些铁观音甚至可以冲十几泡,“七泡有余香、十泡亦清香”说的就是(好品质)安溪铁观音茶。在青茶中,要说最耐泡的茶叶是哪一个?恐怕凤凰单枞茶当之无愧。凤凰单枞茶非常耐泡,同样有“七泡有余香”之美称,有些品种(如鸭屎香)10几泡后依然味道十足,冲上20几泡也是正常的。白茶白茶的主要特点是成茶外表披覆白色银毫,素有“绿妆素裹”之美感,芽头肥壮,滋昧鲜醇可口。根据鲜叶采摘标准的不同,白茶的主要品种有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这三大品种不存在哪种茶更耐泡的说法,它们之间一应共通的道理是:品质好的茶才能耐泡。品质足够的白茶,肯定是十分耐泡的,基本上都在10泡左右。根据储存时间的长短,白茶还有新老之分。品饮老白茶,建议先泡后煮,泡了10来冲之后,尚且还能再煮个两三壶。黑茶耐泡性最好的茶叶一是青茶类的凤凰单纵,二是黑茶。黑茶经过多次冲泡后,其汤色口感没有太大的变化。特别是普洱熟茶,一般可以喝8泡以上15泡以下,品质好一些的能泡到15次以上甚至20多次。普洱茶之所以耐泡,是因为其所内含的物质在起作用。乔木普洱茶树历经了数百上千年的生长,它的叶芽上积攒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在饮用时必然要经过很多次的冲泡才能释放完毕,这就是它给人感觉经久耐泡的缘故。

8,龙井茶属于什么茶绿茶

西湖龙井简介 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居中国名茶之冠。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围的群山之中。杭州不仅以美丽的西湖闻名于世界,也以西湖龙井茶誉满全球。西湖群山产茶已有千百年的历史,在唐代时就享有盛名,但形成扁形的龙井茶,大约还是近百年的事。相传,乾隆皇帝巡视杭州时,曾在龙井茶区的天竺作诗一首,诗名为《观采茶作歌》。 西湖龙井茶向以“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排列品第,以西湖龙井茶为最。龙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匀齐、色泽绿中显黄。冲泡后,香气清高持久,香馥若兰;汤色杏绿,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品饮茶汤,沁人心脾,齿间流芳,回味无穷。 龙井茶区分布在西湖湖畔的秀山峻岭之上。这里傍湖依山,气候温和,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加上土壤结构疏松、上质肥沃,茶树根深叶茂,常年莹绿。从垂柳吐芽,至层林尽染,茶芽不断萌发,清明前所采茶芽,称为明前茶。炒一斤明前茶需七八万芽头,属龙井茶之极品。龙井茶的外形和内质是和其加工手法密切相联的。 过去的龙井茶都采用七星柴灶炒制龙井茶,掌火十分讲究,素有“七分灶火,三分炒”之说法。现在,一般采用电锅,既清洁卫生,又容易控制锅温,保证茶叶质量。炒制时,分“青锅”、“烩祸”两个工序,炒制手法很复杂,一般有抖、带、甩、挺、拓、扣、抓、压、磨、挤等十大手法,炒制时,依鲜叶质量高低和锅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时地改换手法,因势利炒而成。 历史传说 传说很久以前龙井山中有个荒凉的小村,村中有个老妇,住在破茅屋里,靠采摘屋后所种的十八棵茶树的嫩叶为生。她为人心善,常煮茶水在门口任进山采茶的人取饮。 一天村中来了一位白胡子的老头,在门口喝茶时看见她屋角弃置一个破石臼,认出它是宝贝,便要购买。婆婆道:“破旧石臼,是无用之物,喜欢,搬去就是。” 老者自己搬不动大石臼,便下山找人来搬,不想老太太善心又起,见他要石臼,便将石臼洗刷一净,把臼中腐土,埋在屋后十八棵茶树下。老者带了下人回来,只见石臼已洗干净,大惊失色,石臼也不要了,叹息下山而去。原来石臼并非宝物,它里面堆积的腐土才是无价之宝。老妇屋后的十八棵茶树,自得腐土为肥后,生长茂盛起来;而用这些树的嫩芽所制的茶叶,好有奇特的清香,为诸茶之冠。这些树便是龙井茶的始祖。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乡女采茶,以示体察民情。这天,乾隆皇帝看见几个乡女正在十多棵绿荫荫的茶蓬前采茶,心中一乐,也学着采了起来。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听说太后娘娘有病,随手将一把茶叶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赶回京城。其实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里不适,并没有大病。此时见皇儿来到,只觉一股清香传来,便问带来什么好东西。皇帝也觉得奇怪,哪来的清香。他随手一摸,啊,原来是杭州狮峰山的一把茶叶,几天过后已经干了,浓郁的香气就是它散出来了。太后便想尝尝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扑鼻,太后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立即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至今,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还保存着这十八棵御茶。 另一个有关龙井茶的传说是,有一年清朝皇帝乾隆下江南,来到龙井村附近的狮子峰下胡公庙休息。庙里的和尚端上当地的名茶。乾隆精于茶道,一见那茶,不由叫绝,只见洁白如玉的瓷碗中,片片嫩茶犹如雀舌,色泽墨绿,碧液中透出阵阵幽香。他品尝了一口,只觉得两颊生香,有说不出的受用。于是,乾隆召见和尚,问道:“此茶何名?产于何地?”和尚回答说:“启禀皇上,这是小庙所产的龙井茶。”乾隆一时兴发,走出庙门,只见胡公庙前碧绿如染,十八棵茶树嫩芽初发,青翠欲低,周围群山起伏,宛若狮形。此时乾隆龙心大悦。茶名龙井,山名狮峰,都似乎预兆着他彪炳千秋的功业,况且十八又是个大吉大利的数位。而那茶有实在赏心悦目,甘醇爽口,于是乾隆当场封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为“御茶”。从此,龙井茶名声远扬。 [1] 鉴别方法 西湖龙井茶的感官品质主要通过“干看外形、湿看内质”来评定,具体从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等方面来品评。 外形特征:干看茶叶外形,以鉴别茶叶身骨的轻重和制工的优劣,内容包括嫩度、整碎、色泽、净度等。一般西湖龙井茶以扁平光滑、挺秀尖削、均匀整齐、色泽翠绿鲜活为佳品。反之,外形松散粗糙、身骨轻飘、筋脉显露、色泽枯黄,表明质量低次。 香气特征:香气是茶叶冲泡后随水蒸汽挥发出来的气味,由多种芳香物质综合组成的。高级西湖龙井茶带有鲜纯的嫩香,香气清醇持久。 滋味特征:西湖龙井茶滋味以鲜醇甘爽为好。滋味往往与香气关系密切,香气好的茶叶滋味通常较鲜爽,香气差的茶叶则通常有苦涩味或粗青感。 汤色特征:汤色是茶叶里的各种色素溶解于沸水中而显现出来的色泽,主要看色度、亮度和清浊度。西湖龙井茶的汤色以清澈明亮为好,汤色深黄为次。 叶底特征:叶底是冲泡后剩下的茶渣。主要以芽与嫩叶含量的比例和叶质的老嫩度来衡量。西湖龙井茶好的叶底要求芽叶细嫩成朵,均匀整齐、嫩绿明亮。差的叶底暗淡、粗老、单薄。 选购西湖龙井茶时,首先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比如用途、经济实力和喜好等,然后通过以下程序进行感官辨别。 一摸:判别茶叶的干燥程度。随意挑选一片干茶,放在拇指与食指之间用力捻,如即成粉末,则干燥度足够;若为小颗粒,则干燥度不足,或者茶叶已吸潮。干燥度不足的茶叶比较难储存,同时香气也不高。 二看:看干茶是否符合龙井茶的基本特征,包括外形、色泽、匀净度等。 三嗅:闻干茶香气的高低和香型,并辨别是否有烟、焦、酸、馊、霉等劣变气味和各种夹杂着的不良气味。 四尝:当干茶的含水量、外形、色泽、香气均符合要求后,进行开汤品尝。一般取3克龙井茶置于杯碗中,冲如沸水150毫升。5分钟后先嗅香气,再看汤色,细尝滋味,后评叶底。这个环节更为重要。 记得采纳啊
绿茶
相关文章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