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里的酒,就是看破红尘,打破条条框框的酒。水浒里的酒,是让人激动,让人激情的酒。水浒里的酒醇厚浓烈,可以提振勇气。水浒里的酒,就是那种有点凉意就能解渴消暑的酒。二村酒斗士宋武,既喝过穿瓶香,也喝过青花瓮酒。它们是村酒里最好的酒,也是普通人能喝的最好的酒。
水浒传中的酒究竟是什么酒?
水浒里的酒,是好汉们不可缺少的调味剂。水浒里的酒,是看破红尘打破清规戒律的酒。有一个洒脱不羁的人,本来好好做着提辖,享受人生,却因为打抱不平,亡命天涯,这就是鲁达。鲁达是一个绝对豪放不羁的好汉,后来为了避祸到五台山当了和尚。可是这种生活怎么符合鲁达的性子呢,没有酒没有肉的人生是无趣的。那时候鲁达已经成了鲁智深,可是酒肉绝对不能停,他身是和尚,心里却是想着酒肉,终于逮得一个机会可以大喝一顿,鲁智深高兴啊,把五台山的寺庙当作舞台,好好尽兴了一番。
水浒里的酒,是透着丝丝凉意可以解渴消暑的酒。看看吧,黄泥冈上,烈日炎炎,一个个军士热的汗流浃背,累的气喘吁吁,偏偏管事的杨志又是个脾气暴躁不知体恤的人,军士们是又怨又乏啊。这时候一个混混打扮的人运来了两桶酒,旁边卖枣的汉子们已经好好享受了一番,在一边看着焉能不眼馋。好歹磨蹭之下,终于讨得酒来。这酒必定是在阴凉处储藏,拿着隔热的木桶拉来,喝一口甘甜爽滑透心凉,极是舒服。
不过可惜杨志千防万防还是着了道,这么好喝的酒里居然有迷药,可怜可叹。水浒里的酒,是醇香浓厚可以提胆壮气的酒。景阳冈前,大大的招牌,三碗不过岗,是谁这么大的口气,武松武二郎可不吃这一套。吆喝着让小二切好牛肉,打来酒,这酒还真的好吃啊,不比那些有名的老酒差,不愧是透瓶香的名头。遇到这么好喝的酒,武二郎焉能错过,左一碗右一碗,店小二初时还不愿意,可是看这大汉酒量甚好,也不敢造次了。
结果如何,武二郎整整喝了十八碗。酒喝足了,继续赶路,有大虫拦路?笑话,武二郎岂会怕大虫,人虎相遇勇者胜,好个武二郎,借着酒劲,施展拳脚,一只吊睛白额大虫就这么命丧拳下,武二郎打虎英雄的美名传遍天下。水浒里的酒,是让人热血沸腾豪情万丈的酒。浔阳楼下,一个失意的小官在喝酒,他虽然相貌丑陋,五短身材,却是有一颗极大的野心。
无奈他没有考取科举功名,只能做一个小吏。他苦闷他不服,于是就开始喝酒,一个人喝闷酒是容易醉的,很快他就醉了。他越想越憋气,以前无处发泄,今日借着酒劲一下子爆发了,把多日积怨化作诗,发泄了出来,敢笑黄巢不丈夫,那时候的宋江,还没有一心想着招安,还不是那个功利心极重的宋江,他还是那个出了名的及时雨。说实话,他写这诗的时候身形还真的有点高大呢。
水浒传中,武松打虎前喝的是什么酒?
首先说,这酒的名字叫三碗不过冈,电视剧里有叫出门倒的,也有叫一觉到天明的,总之这酒的命名都很low…我们都知道酒内的酒精是造成人醉酒的罪魁祸首,既然店家当时不建议武松喝太多,这就说明这三碗不过冈里的酒精度数比平时百姓们引用的酒度数要高些,而我们又知道宋朝时人们喝的基本都是米酒,那么第一种观点就是武松喝的无非是酒精度较高的米酒罢了。
一说米酒大家第一印象可能都是现在超市里那种名为醪糟的东东,但是古今米酒还是应该有蛮大的差别的。水浒传里的故事背景是北宋时期,施公生活的年代是元末明初,这烧酒也是元朝才开始流行起来的,所以之前有答友和我探讨过说武松喝的就是山东烧酒,这种酒就度数高而闻名,在这里属于施公的乱入。但问题是这么烈的就武松15碗下肚不得直接飞升了?而景阳冈位于山东阳谷县,这里是不大可能种植水稻的,于是糯米酒的概率也很小虽然当时有高粱,奈何没有器具,那我们还是不要开脑洞还是从原文中找找线索吧。
在《鲁早年五台山出家》一章中,有关于酒类的介绍,破为黄酒,柴门挑布帘。这里提到黄酒。我们这里称小米为黄米,恰好这种黄米也是很好的酿酒原料,所以这是有道理的。首先,当时大家喝的确实是米酒,但是这种酒的原料是黄米而不是南方的糯米,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英雄们总是喝整罐的,虽然每次都能漏掉四分之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