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答疑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九江市南山酒厂,古代有没有姓莫的诗人及其诗词

1,古代有没有姓莫的诗人及其诗词

莫修符:唐朝文人。光化二年任融州刺使。他所写的《桂林风土记》,很有文化价值,文才也很好。世传的佳作 莫友之:清朝时期道光举人,独山人。少年时期就很喜欢读书精通苍雅故训六艺名物制度,旁及金石目录家言。工于诗,他的书法也很好,在当时与遵义的郑珍齐名,当时号称“郑莫”。著作有:《声韵考略》、《遵义府制》、《过庭碎》、《唐本说文木部芊异》。 莫宣卿:唐代岭南状元。唐文宗大和八年(公元834年),农历八月十七日,孝肃公莫宣卿生于广东封川(今封开县)风景秀丽的麒麟山下。 孝肃公名宣卿,字仲节,号片玉,谥孝肃。父亲莫让仁,博学能文,母亲梁氏,生性贤淑。让仁公以放鸭为生,早卒,葬今封开县渔涝镇河儿口都尚村两野山。孝肃公是遗腹子,家贫,母子相依为命。 梁氏太君非常注重对宣卿祖之教育。孝肃公天性迥异,闻言即悟,过目能诵,故七岁时已熟读不少诗文,学会吟诗。一天,公与群童戏于河滨沙中。公遭戏弄,便吟诗道: 我本南山凤,岂同凡鸟群。 英俊天下有,谁能佐圣君? 此诗一出,乡人大奇,传为神童。及年长,公就学于名师梁铭甫先生,自此才思大进,十二岁已举茂才(相当清代秀才),名震乡里。此后,公回家于麒麟山侧搭书室自学,决心排除世俗干扰,博览群书,致力精深。公有一首《答问读书居》描述当时寒窗苦读情况,诗曰: 书屋倚麒麟,不同牛马路。 床头万卷书,溪上五龙渡。 井汲冽寒泉,桂花香玉露。 茅檐无外物,只有青云护。 唐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公赴唐都长安应考,终于一举夺魁,成为我国自科举取士以来最年轻状元,也是广东广西两省第一个状元。公时年17岁。唐宣宗皇帝李忱为公赐宴,并赐锦衣一幅,以彰荣耀。他在宴上赐诗祝日: 南方远地产奇才, 突破天荒出草莱。 神鲤跳翻三尺浪, 皇都惊震一声雷。 青云得路登科甲, 黄榜标名负大魁。 身着锦衣游帝里, 邦人齐唱状元来。 唐制科举,一榜之首为状元,榜眼两名(取一榜两眼之意),没有第三名,以及第同年中的少俊者两名作两街探花使,探花使带领一班同年遍游名园。如有他人先折得已开牡丹或芍药,则探花要受罚。同榜之人先到长安慈恩寺雁塔题名,然后在曲江亭子宴会,最后在状元、探花带领下遍游京中名园。由于祖公及第,又身兼状元、探花二职,因此游园之时,万人景仰,盛况空前。满朝文武争相祝贺,同榜进士柳圭之贺诗日: 笔阵才交五阶前,一声雷震便升天。 榜中姓氏当头列,笈里文章许世传。 红杏殿中呈绣服,绿杨堤畔拂金鞭。 九衢难怪人空巷,才子风流正少年。 莫宣卿有一首《及第自咏》诗述说夺魁后的喜悦心情,诗曰: 羽翼高飞到碧霄,鹏程万里岂知遥。 才吞王母千年药,便夺龙头第一标。 脚下云霞随地起,眼前尘土霎时销。 万金书寄南飞雁,三级天门已一跳。 莫状元及第后,出任翰林院修撰,又恩赐内阁中书大学士。不久,公还乡祭祖,假期后还京任职,无奈母亲梁氏嫌路途遥远,且不堪长安严寒天气,故未同行。多年来,公与太君相依为命,极尽孝道。公返京后,上表陈情,恳求出任南国地方官,以奉养母亲。帝诏准出为台州别驾(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市,别驾为州刺史副职,级别较司马稍高。)公奉旨离京时,百官相送,赠诗者甚众。柳圭的诗曰: 青骢聚送谪仙人,南国荣亲不及君。 椰子味从今日近,鹧鸪声向旧山闻。 孤猿夜叫三湘月,匹马时侵五岭云。 想到故乡应腊过,药栏犹有异花薰。 白敏中的贺诗曰: 锦绣文章锦绣身,长安埋动满城春。 九重黄甲终为贵,百镒兼金未足珍。 台阁丝伦应舍旧,经筵保傅为图新。 云何一点思亲志,化作岭南戏采人。 (九重:指皇宫重地;黄甲:翰林院书写诏书用黄麻纸,又称黄甲;百镒:重量单位;台阁:指朝庭中枢机关;丝纶:原指皇帝的说话,借指掌握传达诏书的人。) 由此可见,朝庭上下,文武百官对公之孝行非常赞赏 参考资料: http://mem.netor.com/wjx/frame.asp?id=280&name=莫%20%20%20%20%20%20%20%20
有名的 只有一个 清代 诗人 莫友芝 名作 《禹门山》诗云:“禹门多古木,俯仰一翠气。从来溪上人,不见山中寺”。 《登都匀城东山》东楼亭压碧崔巍,争向城尖载酒来。纳纳九江源处远,苍苍五岭望中开。孝陵点笔成雄郡,忠介投荒起达材。甲第蝉联冠盖接,陈吴不见使人哀。

古代有没有姓莫的诗人及其诗词

2,求爱莲说的赏析

爱 莲 说 --------------------------------------------------------------------------------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晋陶渊明独爱菊(3)。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5),濯清涟而不妖(6),中通外直,不蔓不枝(7),香远益清(8),亭亭(9)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10)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11)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12);莲,花之君子(13)者也。噫(14)!菊之爱(15),陶后鲜有闻(16);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17)众矣! [作者简介]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宋朝道州营道(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初为分宁(现在江西省修水县)主簿,后知南康军(现在江西省星子县一带)。他是宋朝理学的开山祖,著有《太极图说》《通书》及《周元公集》。宋朝有名的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二人,都是他的弟子。前人称赞他“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他家几代住在营道的濂溪。后来他住在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西北流合于湓江,他也名之为“濂溪”。学者称他濂溪先生。卒谥“元公”。 [注释]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著名的诗人。他很爱菊花,常在诗里写到,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4)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淤泥,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8)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益,更,越。 (9)亭亭:耸立的样子。 (10)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11)隐逸者:隐居的人。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 (13)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爱好。 (16)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鲜,少。 (17)宜乎:宜,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译文] 水上陆上草本木本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单单爱菊花。从李氏的唐朝以来,社会上的人很爱牡丹。我却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它的茎中间空,外部直,不生藤蔓,也不生旁枝,它的气味越远越清香,它又端庄又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可以远远地欣赏它,却不能轻慢地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人”,莲花是花中君子。唉!爱菊花的人,在陶渊明以后不大听到了;爱莲花的人,象我一样的还有谁呢?爱牡丹的人,当然是很多的了! “说”,古代文体之一,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颐的《爱莲说》正是这种托物言志的文体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 周敦颐,北宋人,其人一生澹泊名利,不求闻达。他的这种高洁的人品,诚如北宋文学大家黄庭坚所誉:“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而他的传世散文佳作《爱莲说》恰恰正是他酒落胸怀所透射而出的精神折光。 莲花,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概叹。 文章的前一部分,写出了莲花之美就在于其一个“洁”字。首先,“出淤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它里外贯通、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再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决不被俗人们轻慢玩弄。 前文所说的一切,事实上是作者人格的写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证。正如作者所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其间的潜台词就是感慨于象他一样具有莲花之洁的人实在太少了。 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之极。而且,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谨严。 这首诗在语言上也同样富有特色,那就是优美简炼,的确是如莲之美——“不枝不蔓”,没有多余的无用之语

求爱莲说的赏析

3,关于别人对陶渊明的评价

鲁迅《题未定草(七)》: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朱光潜《诗论》:渊明在情感生活上经过极端底苦闷,达到极端底和谐肃穆。梁启超《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纪昀《云林诗抄序》:夫陶渊明诗,时有壮论,然不至如明人道学诗之迂拙也。乔亿《剑溪说诗》:陶诗混然元古,在六朝中自为一格。扩展资料:陶渊明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赖于他的散文和辞赋的,实不下于他的诗歌。特别是《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这三篇最见其性情和思想,也最著名。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陶渊明
鲁迅《题未定草(七)》: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朱光潜《诗论》:渊明在情感生活上经过极端底苦闷,达到极端底和谐肃穆。梁启超《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陶渊明作品的语言平淡,但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表意易读懂,其内涵还需细细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梁实秋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凿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扩展资料:在我国历史上,陶渊明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文学家,他一生中创造了很多的作品,这些作品还一直流传在民间,即使是现在也能够欣赏到他的作品。但是他不只是一个文学家,他也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将军。晋安帝称帝的时候,陶渊明再次被任用,那个时候并不是他想要去当官,依然是朝廷命令,他写的诗歌作品里面表达了他对这种世俗生活的烦闷,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那种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他不喜欢官场里的生活,他只希望能够在世俗当中过完平凡的一生,但是他注定是不平凡的。在陶渊明的一生中,其实他也非常想要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他也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然而当看到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之后,他知道自己实现不了这样的梦想,如果一意孤行的话,不仅不会实现自己的愿望,反而只会徒增悲伤。于是就想要回归自己的田园生活里面,陶渊明的文学作品里面,很多的都反映了他的这种思想,他一生最主要的成就还是在文学创造上面,他的诗歌大多表现的是人民生活,田园诗歌更是最为突出,他将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里面。在陶渊明晚年的时候,他生活得非常贫穷,有的时候还要饿着肚子,依靠别人的救济来生活,但不管自己过的有多么的不好,他都不想再回到官场,因为官场的黑暗他是知道的。在陶渊明六十三岁的时候,他就死去了,亲友们按照他的意愿,简单的埋葬了他,但是他的文学作品都留了下来,对后世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很大程度上还决定了后世文学家的生活走向。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陶渊明
陶渊明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冲淡渺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陶渊明去世后,他的至交好友颜延之,为他写下《陶征士诔》,给了他一个“靖节”的谥号。颜延之在诔文中褒扬了陶渊明一生的品格和气节,但对他的文学成就,却没有充分肯定。陶渊明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在他死后几十年里,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承认。 陶渊明梁朝的昭明太子萧统,对陶渊明的诗文相当重视,爱不释手。萧统亲自为陶渊明编集、作序、作传。《陶渊明集》是中国文学史上文人专集的第一部,意义十分重大。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称赞“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如之京”。南朝时期 陶渊明的文学地位,虽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但他的诗文作品,流传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隋唐时期 有越来越多的诗人喜欢陶渊明的诗文,对陶渊明的评价越来越高。初唐王绩是位田园诗人,他像陶渊明一样,多次退隐田园,以琴酒自娱。孟浩然的崇拜 唐朝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对陶渊明十分崇拜,他在《仲夏归汉南寄京邑旧游》中写道: 赏读《高士传》, 最佳陶征君, 目耽田园趣, 自谓羲皇人。李白的仰慕 李白更是仰慕陶渊明的人品和诗作。在《戏赠郑溧阳》中写道: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 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 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 李白那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思想,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杜甫的欣赏 杜甫在安史之乱之后,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把陶渊明视为知己,他在《奉寄河南韦尹丈人》中写道: 宽心应是酒,谴兴莫过诗。 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白居易的敬仰 中唐诗人白居易,非常敬仰陶渊明的为人。唐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离陶渊明的家乡浔阳很近。曾去拜访陶渊明的故居,写下了《访陶公旧宅》这首诗。诗中先用“尘垢不污玉,灵凤不啄腥”,颂扬陶渊明高尚的人格,最后写道: 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 不见篱下菊,空余墟里烟。 子孙虽无闻,族氏犹未迁。 每逢陶姓人,使我心依然。 白居易在《效陶潜体十六首》中写道: 先生去我久,纸墨有遗文。 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 我从老大来,窃慕其为人。 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中国古代的文人,有嗜酒的共性,这与陶渊明的影响是分不开的。白居易的这首诗就说得很明白:“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北宋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确定。欧阳修盛赞《归去来兮辞》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欧阳修还说:“吾爱陶渊明,爱酒又爱闲”。北宋王安石曾说过,陶渊明的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有诗人以来无此 问征夫以前路句者。然则渊明趋向不群,词彩精拔,晋宋之间,一个而已”。 苏轼在《与苏辙书》中说“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苏东坡把陶诗放在李白、杜甫之上,有失公允,但他用“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八个字,概括陶诗的艺术风格,还是很准确的。苏东坡一生把陶渊明当成良师益友,不但爱好其诗,更仰慕他的为人。他曾这样评价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人贵真,诗亦贵真,诗真乃由人真而来,这就是陶诗具有经久不衰魅力的主要原因。晚年苏轼在《与苏辙书》中说:“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 “居高声自远”,由于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在北宋文坛上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极力推崇陶渊明,对进一步确定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无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在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中,把陶渊明引为知己。在《水龙吟》词中说:“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辛弃疾留下的词作626首,其中吟咏、提及、明引、暗引陶诗陶文的有60首,几乎每10首词中就有一首与陶渊明有关。辛弃疾在《念奴娇》中称:“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给予了陶渊明千古一人的最高评价。此后 元朝、明朝和清朝,直至现代,沿袭了两宋对陶渊明的崇高评价。现代名家的推崇 鲁迅先生曾说过,“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梁启超评价陶渊明时曾经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确如其言,陶在自然与哲理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在生活的困苦与自然的旨趣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解。连最平凡的农村生活景象在他的笔下也显示出了一种无穷的意味深长的美。 陶渊明的不朽诗篇,陶渊明的伟大人品,影响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辛弃疾等几代文人的思想和创作。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陶渊明的诗文,重在抒情和言志。他的语言,看似质朴,实则奇丽。在平淡醇美的诗句中,蕴含着炽热的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五首,是田园诗的精品或极品。其中《少无适俗韵》,编在中学生的语文课本中。诗的抒情沁人心脾;诗的写景,豁人耳目。读过后叫人终生难忘。什么时候读,都是一种美的享受。 作为身处晋末乱世的隐士,陶渊明晚年常与庐山中的释道交往,这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事,但他们之间在思想上却未必志同道合。仔细研读过陶诗和了解诗人生平的人,都知道陶渊明是个外表恬淡静穆,而内心热情济世的无神论者。他少年时曾胸怀大志,接受儒家思想,希望建功立业。但在出仕了一个时期以后,现实使他感到失望,他不愿与当政的人同流合污,便选择了一条退隐归耕的道路。 这时他又受到老庄哲学的影响。因为他有过以往文人多不曾有过的田园生活,并且亲自参加了劳动,与劳动人民有了接触,思想上不可避免地得到一些新的感受和启发,因而在崇尚骈俪陈旧文风的晋代,能创造出有独物风格的田园诗的新形式,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从少年时的“猛志逸四海”,到老年时的“猛志固常在”,始终对世事没有淡忘。他传世的名篇《桃花源记》,正是他对如同上古原始时代的那种人们自食其力、友好相处、没有种种现实中的纷扰与贫困的“怡然有余乐”社会的憧憬。就是他的隐居与饮酒,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加以分析,也含有对当时黑暗统治表示一定程度的不满和反抗的意义在内。 当然,陶渊明毕竟是一个生活在一千多年前封建社会的士大夫,在他的思想和诗文中不可能不存在许多安贫乐道、及时行乐、避世消极的东西。但后世历代的文学评论家和选家出于自己的阶级偏爱,多着重欣赏和赞扬他这方面的特点,认为这才是陶渊明诗文的精华所在。
非常好
评价:1、鲁迅《题未定草(七)》: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2、朱光潜《诗论》:渊明在情感生活上经过极端底苦闷,达到极端底和谐肃穆。3、梁启超《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扩展资料:陶渊明墓地陶渊明墓,坐落在江西省九江市庐山西南的面阳山南坡,北依汉阳峰,南为黄龙山,既满足了他“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的意愿,又呈现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致。纪念馆陶渊明纪念馆位于江西省庐山西麓的九江县城沙河街东北隅,占地1600平方米,为纪念东晋诗人陶渊明而建立。1985年7月30日开馆。馆址原是陶靖节祠。祠的建筑面积约250平方米,砖木结构,明清祠堂式建筑风格,侧配有厢房。正堂塑立了2米多高陶渊明身像,头部扎漉酒巾,手握着一卷《山海经》。两壁镌刻陶渊明四十一代孙、明邑庠生陶享所撰《陶靖节祠祀文》,又清翰林刘延琛所题书的匾额:“羲皇上人”、“望古遥集”。大门首有明嘉靖年间进士薛应旗为题书的“陶靖节祠”石匾,两耳门分别通向菊圃和柳巷。艺术特色陶渊明作品的语言平淡,但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表意易读懂,其内涵还需细细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梁实秋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凿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如农家口语,但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却生动鲜明。苏轼云:“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读有奇趣。如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又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奇妙,遂能如此,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不知者则疲精力,至死不悟。”体现了一种“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语)的巧妙构思。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陶渊明

关于别人对陶渊明的评价

相关文章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