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茅台酒酿造工艺在茅台酒发展史上,发展茅台酒的酿酒师都是陕西人,茅台酒的定型也是在这一时期陕商经营茅台酒,这也是茅台酒快速发展的时期,当时白酒年产量在170吨左右。茅台酒的酿造工艺茅台酒开发和早期发展的主体是清代陕西盐商。虽然茅台酒不同于西凤酒汾酒等北方名酒,但从技术上讲,它是在继承这些北方名酒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的名酒——贵州茅台。
最近,茅台酒各经销商纷纷举办誓师会。承诺按官方零售价销售茅台酒,你怎么看?
这只是空中楼阁罢了!这点破事承诺好像搞了无数次,做做样子忽悠吧!以观后效!这种誓师大会!不搞也罢,搞了反倒降低了品牌的正面形象,基本上是兑现不了的,消费者也被忽悠惯了,也不会当回事!搞誓师大会,其实关键是政策能否真正落地,要让政策落地,就要实行严格有效的督促制度,这里给点建议一严肃代理制度,制定游戏规则,用重典治理加价销售问题二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加强打击力度,没收违法所得,十倍重罚,取消代理资格三网络公开全国统一举报热线,运用消费者来监督,十万重奖举报属实者等等现在谈谈对这事的看法其实就是各方利益,错综复杂,公司与代理各有盘算,不是真正要限价,是为了应付社会压力,拿出忽悠社会的不得已举措罢了,不然这点小事情,说来说去这么些年,有那么难吗!革自己的命!难度可想而知!。
假如掌握了茅台酒的配方工艺,能不能酿出一模一样的茅台酒?
在现实中,就有一款酒和茅台酒是同宗同源的,那就是陕西的西凤酒。清代,陕西商帮垄断西南井盐,按照当时清政府的规定的川盐入黔的经营体制,陕西商人通过赤水河水运把盐巴运到贵州省怀仁县茅台村,上岸后用骡马驮运至贵州。因此茅台村商贾云集,成为了货运繁忙的水陆码头。当时有语云盐走赤水河,秦商聚茅台。由于大量的陕西盐商聚集在茅台镇,这里曾一度改名为盐商镇盐镇,陕西商人来自酒的故乡,大多好酒。
中国的粮食酒,自从有了蒸馏酒后,就分为南酒和北酒两大类,也可以说是南黄北白。南酒,主要指的是浙江的花雕太雕竹叶青女儿红等绍兴黄酒。它们是中国传统的发酵酒而北酒是白酒,白酒是现代人对蒸馏酒的称呼。唐代时北酒也被称为烧春。蒸馏酒问世后,先是在北方流行,后传到南方,元代以后北酒就专指蒸馏酒。蒸馏酒南酒最大的缺点是最怕摇晃,如动荡厉害,酒就混浊变酸。
贵州的地貌特征是地无三尺平,要把当时产于江浙的南酒原汁原味运输到贵州,难度非常高。蒸馏酒没有黄酒怕摇晃的毛病,贵州当时的上流社会,要喝到外省的特优烧春,尤其是近邻四川的名酒,并不是件太难的事。但是当时的贵州并没有什么好酒,茅台镇本地人也有酿酒的习惯,这其中既有蒸馏酒,也有发酵酒,俗称茅台春,口味寡淡,非常不合这群北方商人的口味。
陕西凤翔柳林镇的西凤酒有些年头。西岐有凤,鸣于岐山。西周时期,周公创造了凤酒,秦汉时期已经非常流行,视为国酒唐代时凤翔西街昌顺号所酿的凤酒已经是开坛十里香,隔壁醉三家,被列为皇家御酒到了明代,西北成为军事重镇,边塞的军人出征,酒壮行色,更使凤翔的烧锅遍地,满城飘香,因此陕西人对西凤酒的喜爱是渗透到骨子里的。
陕西商人高绍棠田荆荣与自贡富商李三畏合办的贩盐商号协兴隆,总号就设在这茅台村。70余家分号设立在井盐产区的自贡到贵阳沿线。茅台镇酒作坊高绍棠为酒所困,时常怀念家乡的西凤酒。为了能长期地喝到家乡的好酒,高绍棠回到家乡,从西凤酒的故乡陕西凤翔府柳林镇请来了酿酒技师田某,携带西凤酒的配方来到茅台镇,开了家烧锅作坊。
西凤酒作坊田某到了茅台镇,发现赤水河的水是世间难得的好水,水是酒神。有好水的地方,就不怕酿不出好酒。于是他把西凤酒的配方和赤水河的水结合起来,利用当地的优质高粱,经过九次勾兑,创造了一种全新的酒,叫茅台烧锅。所以,今天的茅台酒有两个起源。一种是茅台村当地村民长期酿造茅台村酒,即茅台泉,另一种是陕西盐商到茅台后开发的新型白酒,即茅台烧锅,这是今天茅台酒的直接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