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砚台的句子
七律 酬张枚大兄惠赠澄泥砚 君惠赠自情长,从此珍藏砚一方。 润泽澄泥濡紫笔,论交潘陆尽华章。 幸哉来日茶烹雪,误却初春锥处囊。 歌凤接舆知世运,北窗高卧任炎凉。 黄庭坚诗题澄泥砚 北宋时,大书法家黄庭坚与名人何书铭有隙。唐宋盛行墓志,何生前写好铭文,想让黄庭坚在其死后为其撰书,病危时嘱咐其子,把其珍藏多年的一块铜雀台瓦送给黄庭坚,待黄收下后再明其意。因三国时曹操建造铜雀台的瓦是用澄泥制作的,后人用来做砚不伤笔、不渗水、易发墨。至北宋传世甚少,当时文人雅士对此钟情有加。何书铭死后,其子遵父遗言而行,黄庭坚看到铜雀台瓦后,视若拱璧,欣然为何书铭写了墓志。后来黄庭坚把此瓦制成砚台,并为其作铭镌刻于砚背,其铭曰: 邺城宫殿已荒凉, 依旧山川半夕阳, 古瓦凿成今日砚, 待教人世写兴旺。 清乾隆御铭题刻诗文,山水,浮雕福寿龙纹澄泥砚.砚身前端所刻文字内容为 清乾隆御铭臣董诰 幽人得天趣, 竹室在山间, 永怀当盛世, 所乐在人和. 子瞻见许骊山澄泥砚 作者:苏辙 朝代:宋 长安新砚石同坚,不待书求遂许颁。岂必魏人胜近世,强推铜雀没骊山。寒煤舒卷开云叶,清露沾流发涕潸。早与封题寄书案,报君湘竹笔身斑。 次韵和子由欲得骊山澄泥砚 【作者:苏轼】 【年代:宋朝\代】 【诗文】: 举世争称邺瓦坚,一枚不换百金颁。 岂知好事王夫子,自采临潼绣领山。 经火尚含泉脉暖,吊秦应有泪痕潸。 封题寄去吾无用,近日従戎拟学班。
1、就砚旋研墨 宋 晏几道 《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2、砚温融冻墨 唐 白居易 《青毡帐二十韵》 3、印朱沾墨砚 唐 姚合 《武功县中作三十首》 4、穷砚墨 金 段克己 《鹧鸪天·七字骊珠句法豪》 5、未暇开轩砚墨中 宋 苏轼 《寄子由》 6、苍砚有池残墨在 宋 陆游 《九月十一日疾小间夜赋》 7、墨试小螺看斗砚 宋 陆游 《入梅》 8、古砚微凹聚墨多 宋 陆游 《书室明暖终日婆娑其间倦则扶杖至小园戏作长》 9、墨丸入砚细无声 宋 陆游 《掩户》 10、涤砚滩头无渍墨 宋 陆游 《幽居述事》 11、洗砚鱼吞墨 宋 魏野 《书逸人俞太中屋壁》 12、翻云为墨海为砚 宋 白玉蟾 《笔架山》 13、洗砚去残墨 宋 苏辙 《初发嘉州》 14、砚乾笔秃墨糊涂 宋 陈垓 《绝句》 15、落花满砚慵磨墨 宋 方回 《春半久雨走笔五首》 16、墨云胶冻砚 宋 顾逢 《再过悟竹庭房》 17、磨墨见砚穿 宋 李复 《病目》 18、铁砚三升墨 宋 刘克庄 《林贡士哀诗》 19、自涤砚砖闲试墨 宋 潘玙 《小窗》 20、未乾宫砚墨 宋 强至 《仁宗皇帝挽歌辞四首》 21、起来磨墨花盈砚 宋 项安世 《睡起》 22、砚润浮残墨 宋 许庚 《句》 23、吟砚谁濡墨 宋 薛嵎 《哭瓢饮陈子在》 24、磨墨倾砚滴 宋 张耒 《书初凉夜至将晓: 25、诗忙渴砚酒磨墨 宋 张镃 《戏题》 26、砚墨如仇冠 宋 赵立夫 《谢刘潜夫寄示诗卷》 27、墨晕生冰砚影寒 宋 赵汝绩 《韩仲和墨竹》 28、墨花香入砚 宋 赵善信 《车略院书怀》 29、砚呵磨墨冻 宋 赵与东 《次韵方万里寒甚送酒》 30、韦布当磨铁砚墨 宋 郑清之 《静乐用元韵为劝学之什再和》 31、砚浴珍材躬试墨 宋 朱翌 《湘江亭别程干》 32、砚冰呵墨印开封 明 李东阳 《院中即事》 33、砚墨衮衮翻群鸦 明 宋濂 《次刘经历韵》 34、砚中淋漓墨花湿 明 宋濂 《滩哥石砚歌(有序)》
2,历史上因为仁义而失败的人物以及事件
宋襄公。要成就霸业,却因为过于讲道义,而失败。与敌人做战。本来打不过,却装,与楚战,楚渡河,左右谏,半渡击之,不听,渡河后,左右谏趁阵角未稳击之。不听,终拜
项羽,鸿门宴,垓下之战
西楚霸王项羽
项羽(前二三二——前二0二),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楚国将门后裔。楚亡后,他随叔父项梁流亡吴中(今江苏苏州)。年少时曾学习书法不成,又学剑,仍不成。立志要学「万人敌」(就是能抵挡一万人的本领),於是从叔父学兵法。但仅「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羽身高八尺,力能举鼎,年青时志向远大。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今钱塘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脱口而上:「彼可取而代也。」秦二世元年(前二0九),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揭竿而起,项羽随项梁在吴中举兵响应。二十四岁的项羽,被人民起义的急风暴雨推上了历史舞古。
项梁起义后,征集精兵八千,项羽做了牌将(副将)。为了便於号召,采纳谋士范增建议,立前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王,建都於盱眙,仍称楚怀王。项梁率义军在和秦军战斗中接连取胜,产生了骄傲轻敌思想。结果在定陶(今山东定陶县西北)被秦军章邯指挥的军队打败,项梁战死。
定陶之战后,秦军北渡黄河,攻打起义抗秦的赵王歇和张耳,将赵军围困於巨鹿(今河北平乡)。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率兵救援。宋义率军到达安阳(今河南安阳南),便畏缩不前,屯兵四十六天。当时,阴雨连绵,起义军缺衣少粮,处於困境之中。项羽当机立断,杀了宋义,迫使楚怀王任他为上将军,并命他立即挥师北上救赵。
项羽率车进抵漳河南岸与秦军隔岸对峙。他先派英布、蒲将军带领二万精兵渡河,切断秦军运粮通道。随后亲率主力渡河,凿沉船只,毁坏炊具,烧掉营舍,每人只带三天口粮,这就是著名成语「破釜沉舟」的由来。一到战场,楚军便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动,把秦军包围起来。项羽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楚军个个勇猛杀敌,一以当十,九战九捷,大败秦军,俘获秦将王离,杀死秦副将苏角,迫使秦副将涉间自杀,解了巨鹿之围。在项羽军与秦军激战时,各路诸侯援军却缩在壁垒上观看,不敢参战。战斗结束后,项羽召集援军将领,他们「入辕门,皆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成了诸侯军的统帅。
巨鹿战后,项羽乘胜追击,秦军节节败退,军心涣散。章邯见大势已去,率二十万秦军投降了项羽。项羽却在西进途中,在新安城(今河南绳池东)下令将这二十万降卒全部坑杀。这时,另一路起义军刘邦乘秦军主力被项羽牵制在巨鹿,关中空虚,占领了咸阳。
项羽大为不满,率军破关而入,进驻鸿门(今陜西临潼东北)。当时项羽军四十万,刘邦军不足十万,双方力量悬殊。刘邦自度力量不敌项羽,便采纳张良计策,拉拢项羽叔父项
伯,亲自到鸿门请罪。鸿门宴上,觥筹交错中闪烁著刀光剑影。项羽的谋士范增几次举起所带玉块,暗示项羽杀死刘邦,项羽却优柔寡斯,被刘邦借故逃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的故事。项羽依靠强大兵力,暂时压制刘邦。引兵进入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挟其军事上的余威,以诸侯上将军自居,发号施令。他自立为西楚霸王,取梁、楚之地九郡(占有今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部分地区),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同时又割地封王,分封了十八个诸侯。封刘邦为汉王,王汉中、巴蜀,企图限制刘邦势力的发展,使其不得东进。结果养虎贻患,导致汉军势力日后卷土重来。
由於项羽分封不公,引起诸侯和功臣不满。先是田荣据齐反楚,项羽急忙率军讨伐,刘邦便乘隙东进。公元前二0八年八月,汉军从汉中潜出故道,打败项羽所分封的秦地三王,迅速东进,直抵阳夏(今河南太康)。接著,又乘项羽与齐军交战之际,一举攻入楚都彭城,羽急忙率三万精兵还救彭城。
此时,刘邦仗恃兵多将广,麻痹轻敌。项羽军则收复失地心切,斗志旺盛。三万楚军在项羽率领下,出山东经胡陵(今山东鱼台东南)趋萧(今江苏箫县西北),直抵彭城汉军侧背。战斗从拂晓开始,楚军勇猛顽强,边打边冲。到了午时,已将汉军打得大败。楚军追到彭城东北的泗水,汉军纷纷落水,死者十余万。汉军向南方山地溃逃,楚军追击至灵壁(在今安徽省)以东的睢水上,又歼灭数十万人。刘邦只率数十骑逃出重围,连妻子吕雉和父亲太公都作了项羽的俘虏。彭城一战,项羽决策果断,迅速率精兵回救彭城,出敌不意,击溃汉军数十万之众,是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范例。
彭城之役后,项羽乘胜进军,在京邑、索亭间(荥阳西、南)同刘邦打了一仗,结果被阻於荥阳以东。双方在成皋一带相持两年之久。这期间,刘邦采取了正确的作战指导,扼守成皋,在持久战中消耗对方实力,伺机反击;项羽找刘邦决战,又急攻不下。双方力量对此发生了根本变化,汉军由弱变强,项羽由强变弱。汉高帝五年(前二0二),刘邦发兵向项羽发动总攻,在垓下把项羽军团团包围。此时,十万楚军已兵疲粮尽,士气低落。夜间又听到汉军在四面唱起了楚歌。项羽大为吃鶭,便借酒浇愁,慷慨悲凉地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干,虞兮虞兮若奈何?」唱罢飞身上马,带领八百骑突围南去。来到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只剩二十八人。他想东渡乌江重整旗鼓,又觉无颜见江东父老,奋力拚杀一阵,遂横剑自刎而死。
项羽是一位超群的军事统帅。他能征善战,战场上豪气盖世,叱吒风云。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以寡击众,全歼秦军主力,客观上为刘邦进入咸阳,推翻秦朝创造了条件。楚汉战争中,破田荣,救彭成,救荥阳,夺成皋,一生大战数十次,多获胜利。所以,古人称他「有百战百胜之才」(苏洵嘉佑集?项籍)。
然而,项羽又是一位悲剧式的人物。秦朝灭亡后,他自称霸王,忙於分封诸侯,扶持六国贵族的残余势力,违背了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造成了混乱割据的局面。他行为残暴,坑杀秦降卒二十万余。入关后,火烧秦宫,大火三月不息。他烧杀虏掠的暴行,违背了人民的意志,是他战败的根本原因。项羽自恃武功以威慑诸侯,缺乏远见,不争取同盟。又妒贤嫉能,不能用人,招致众叛亲进,军心涣散。军事上,他缺少战略家的眼光,刚愎自用,不纳页良。以致屡失战机,没有巩固的后方基地,没有充足的粮饷和兵源,虽然屡战屡胜,反而由盛而衰。所以,虽然项羽具有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最终也难以避免失败
3,河或溪的意象描写的名篇
1.河
李白《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
魏都接燕赵,美女夸芙蓉。
淇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
青楼夹两岸,万室喧歌钟。
天下称豪贵,游此每相逢。
杜甫《洗兵马(收京后作)》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唐 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王之涣《 凉州词二首》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2小溪
登朱雀山寻梦峰
烟浮青黛陡崖连,
出壑刀峰直向天。
湖似明珠镶坝上,
江如银链系云边。
魔猪石畔生痴想,
仙酿池中悟妙禅。
寻梦因成三宿恋,
情丝化雨满前川。
登朱雀山野餐
为了登临愿,倾心做雅游。
风和熏日暖,鸟静感林幽。
山石如留椅,松涛可泛舟。
杯中餐秀色,诗酒共情稠。
菩萨蛮·游莲花山
杜鹃隐约啼深树,
槐花香满溪边路。
蝶逐小桥西,
青藤绕古枝。
泉声幽客梦,
诗与婵娟诵。
醉里悟莲魂,
陶陶已忘身。
莲花山溪边夜饮待月有感
夜饮山中听响泉,
数星待月上层峦。
骚人不解婵娟苦,
爱向圆时作景看。
莲花山月下听秋
溪水潺湲漱石轻,
时惊山鸟别枝声。
秋虫也有卿卿意,
陪在蹊边草下鸣。
莲花山夜记
秋草朦胧处,蛩声断续时。
酒醇星亦醉,天远月堪期。
枕石同山静,临溪品梦痴。
心温消露冷,不觉鸟鸣枝。
秋晨再登莲花山
熹微明远黛,露滴草轻摇。
野菊蹊边立,鸟歌云里飘。
攀藤摘元枣,亲水下溪桥。
浣得秋心淡,情思叠碧霄。
登香山
慕名千里外,赏叶正红时。
诗思如留鸟,家山恋故枝。
冰湖沟 溪畔人家
东邻小溪水,红叶满桥边。
黄犬柴门外,吠人声渐欢。
冰湖沟 林中听鸟
古树栖山鸟,人来恰恰鸣。
林深无觅处,石畔倚松听。
登拉法山
九月登高处,家山色愈浓。
清泉漱龙口,顽石阻人踪。
牵手夫妻树,齐肩姊妹峰。
夕晖斜雁影,一字阅千重。
秋日忆怀
常忆悄悄二月风,
吹开冰雪绽春红。
花颜入梦魂牵断,
柳韵萦怀意正浓。
曾伴青山寻旧事,
也凭绿水畅新容。
秋高但看云舒卷,
思满苍穹念满胸。
闲适
天高云自淡,风过水无痕。
闲释烟霞语,静参冰雪文。
鸡窗寻契友,鱼雁和清音。
适物心长在,何愁百岁身。
德惠相聚诸诗友别后
松江何日可行舟?
欲载相思逐水流。
流到君前赋新曲,
浅吟轻唱慰离愁。
清平乐·蝶祭
初翔薄翼,
便误烟波里。
消得花残身永殪,
浮梦凡生俱矣。
绝于荒渚何悲,
清魂尚可栖梅。
怜取冰心似尔,
枝头不忍相违。
浣溪纱·闲适
秋赏白云夏赏花,
手边一卷一杯茶。
金屋颜玉展芳华。
每有诗情常对月,
偶偕翰友醉流霞。
晨风暮雨任由它。
诉衷情·中秋
相思浓处是中秋,
欲寄却无由。
飘零更助别绪,
偏又带、几多愁。
词未就,泪盈眸,
意残休。半窗明月,
对影难眠,蛩泣搂头。
诉衷情·问月
朦胧新月水云间,
堤上柳含烟。
垂丝未系离恨,
风过处、舞翩翩。
拾旧曲,望空弦,
泪潸然。问伊何故,
不屑情愁,梦里方圆?
红豆题照
君容一见不堪痴,
几欲轻撷怕损枝。
聊借两行零乱句,
清吟月下寄相思。
清平乐·花逝
西风又起,
满目飘零意。
月冷星寒霜满地,
更逝残红无际。
芳魂几缕清烟,
随云散尽溪边。
何处再寻踪影?
秋来不似春天。
赴临潼路上过灞桥
东出长安滋水幽,
不闻折柳不言愁。
灞桥诗句秋来好,
一路熏香赋石榴。
雁塔广场李白石雕像前同饮
千年塔下酒盈杯,
太白相邀醉一回。
若可卿卿长共月,
今生予尔酿香醅。
登乾陵
梁山绝高处,苍石满松冈。
云绕乳峰顶,花铺马道旁。
熏风人欲醉,沐雨野翻香。
灵气遂心采,无须讳女皇。
游蓝田
林幽独闻鸟,溪浅亦湔尘。
老屋风兼雨,宿苔冬复春。
云浮摩诘路,石倚辋川筠。
绝足青门日,吟游托此身。
游西安有感
才下骊山又访秦,
夕阳雁塔沐秋云。
摩天楼倚城墙外,
恍惚不知何处身。
浣溪沙·初冬雨后
冬至寒潮带雨生,
满窗萧瑟满窗风。
楼前空树倍凄清。
多少枝头春色好,
几番月下水波平。
而今独有梦牵萦。
生查子
冬日少闻晴,雨雪寒风助。
未待旧痕消,又有新冰覆。
心字冷成灰,莫与闲人诉。
一曲误佳期,唱远春无数。
江畔即景
冬仙笑元日,晴霁靓妆容。
水面腾云气,柳枝凝雾凇。
鸭栖冰渚静,儿戏雪汀哄。
浩浩烟波远,长桥卧彩虹。
浣溪纱·雪
细碎天纱不染尘,
偕风漫舞玉腰身。
梅前共许冷香魂。
帘外扑捉难入手,
灯前吟诵暗敲门。
依稀梦幻总由君。
夜雪
中宵清雪舞风痴,
淡淡梨花落满枝。
疏影透帘寻绮梦,
冷香驿外入梅诗。
雪中游山
疏林飞絮乱,远岭冻云低。
入眼无杂色,两双足印齐。
舟迷江上雪,风绾岭头云。
温酒襟怀里,未酌人已醺。
黄龙诸贤与雾凇擦肩:
千年塔下聚诗贤,
远赴江城叙旧缘。
情暖溪流化霜雪,
旁边树挂也阑珊。
浣溪纱·闲绪
闲看庭前雪打窗,
拥衾释卷懒梳妆。
几多心绪亦纷扬。
莫怪情深情却少,
应怜梦短梦偏长。
从前无处不思量。
生日感怀
得意韶华逐逝波,
尘缘如梦暗消磨。
幸存几许痴情在,
韵系心舟好放歌。
不慕高檐耻拜尘,
平心静气守蓬门。
清茶一盏词一阕,
吟醉东风梦也真。
无花无月度今宵,
思绪尽随春雪飘。
尘锁凡身难自在,
脱羁魂梦任逍遥。
无绪旧咏
风物虽宜放眼量,
光阴有度路难长。
尘缘莫待蹉跎老,
一入黄泉悔断肠。
携手春山问野花,
一枝几朵勿偷查。
赖将罚酒藏身后,
嗔笑行急使忘家。
白云苍狗过窗前,
参透千般欲罢难。
一阕闲词说未已,
隔帘风絮总缠绵。
幽思今夜付瑶台,
不问尘缘悄自裁。
树下吟风寻病酒,
天河梦醒始关怀。
秋江寒雨挽风行,
残卷落花阶欲平。
流水偕香由自去,
空余野径望晴明。
4,关于项羽的一生
一楼已经很详细。
上述已很清楚了、我补充一点、项羽对虞姬的爱、也是天地可见的
项羽(前二三二——前二0二),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楚国将门后裔。楚亡后,他随叔父项梁流亡吴中(今江苏苏州)。年少时曾学习书法不成,又学剑,仍不成。立志要学「万人敌」(就是能抵挡一万人的本领),於是从叔父学兵法。但仅「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羽身高八尺,力能举鼎,年青时志向远大。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今钱塘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脱口而上:「彼可取而代也。」秦二世元年(前二0九),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揭竿而起,项羽随项梁在吴中举兵响应。二十四岁的项羽,被人民起义的急风暴雨推上了历史舞古。
项梁起义后,征集精兵八千,项羽做了牌将(副将)。为了便於号召,采纳谋士范增建议,立前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王,建都於盱眙,仍称楚怀王。项梁率义军在和秦军战斗中接连取胜,产生了骄傲轻敌思想。结果在定陶(今山东定陶县西北)被秦军章邯指挥的军队打败,项梁战死。
定陶之战后,秦军北渡黄河,攻打起义抗秦的赵王歇和张耳,将赵军围困於巨鹿(今河北平乡)。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率兵救援。宋义率军到达安阳(今河南安阳南),便畏缩不前,屯兵四十六天。当时,阴雨连绵,起义军缺衣少粮,处於困境之中。项羽当机立断,杀了宋义,迫使楚怀王任他为上将军,并命他立即挥师北上救赵。
项羽率车进抵漳河南岸与秦军隔岸对峙。他先派英布、蒲将军带领二万精兵渡河,切断秦军运粮通道。随后亲率主力渡河,凿沉船只,毁坏炊具,烧掉营舍,每人只带三天口粮,这就是著名成语「破釜沉舟」的由来。一到战场,楚军便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动,把秦军包围起来。项羽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楚军个个勇猛杀敌,一以当十,九战九捷,大败秦军,俘获秦将王离,杀死秦副将苏角,迫使秦副将涉间自杀,解了巨鹿之围。在项羽军与秦军激战时,各路诸侯援军却缩在壁垒上观看,不敢参战。战斗结束后,项羽召集援军将领,他们「入辕门,皆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成了诸侯军的统帅。
巨鹿战后,项羽乘胜追击,秦军节节败退,军心涣散。章邯见大势已去,率二十万秦军投降了项羽。项羽却在西进途中,在新安城(今河南绳池东)下令将这二十万降卒全部坑杀。这时,另一路起义军刘邦乘秦军主力被项羽牵制在巨鹿,关中空虚,占领了咸阳。
项羽大为不满,率军破关而入,进驻鸿门(今陜西临潼东北)。当时项羽军四十万,刘邦军不足十万,双方力量悬殊。刘邦自度力量不敌项羽,便采纳张良计策,拉拢项羽叔父项
伯,亲自到鸿门请罪。鸿门宴上,觥筹交错中闪烁著刀光剑影。项羽的谋士范增几次举起所带玉块,暗示项羽杀死刘邦,项羽却优柔寡斯,被刘邦借故逃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的故事。项羽依靠强大兵力,暂时压制刘邦。引兵进入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挟其军事上的余威,以诸侯上将军自居,发号施令。他自立为西楚霸王,取梁、楚之地九郡(占有今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部分地区),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同时又割地封王,分封了十八个诸侯。封刘邦为汉王,王汉中、巴蜀,企图限制刘邦势力的发展,使其不得东进。结果养虎贻患,导致汉军势力日后卷土重来。
由於项羽分封不公,引起诸侯和功臣不满。先是田荣据齐反楚,项羽急忙率军讨伐,刘邦便乘隙东进。公元前二0八年八月,汉军从汉中潜出故道,打败项羽所分封的秦地三王,迅速东进,直抵阳夏(今河南太康)。接著,又乘项羽与齐军交战之际,一举攻入楚都彭城,羽急忙率三万精兵还救彭城。
此时,刘邦仗恃兵多将广,麻痹轻敌。项羽军则收复失地心切,斗志旺盛。三万楚军在项羽率领下,出山东经胡陵(今山东鱼台东南)趋萧(今江苏箫县西北),直抵彭城汉军侧背。战斗从拂晓开始,楚军勇猛顽强,边打边冲。到了午时,已将汉军打得大败。楚军追到彭城东北的泗水,汉军纷纷落水,死者十余万。汉军向南方山地溃逃,楚军追击至灵壁(在今安徽省)以东的睢水上,又歼灭数十万人。刘邦只率数十骑逃出重围,连妻子吕雉和父亲太公都作了项羽的俘虏。彭城一战,项羽决策果断,迅速率精兵回救彭城,出敌不意,击溃汉军数十万之众,是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范例。
彭城之役后,项羽乘胜进军,在京邑、索亭间(荥阳西、南)同刘邦打了一仗,结果被阻於荥阳以东。双方在成皋一带相持两年之久。这期间,刘邦采取了正确的作战指导,扼守成皋,在持久战中消耗对方实力,伺机反击;项羽找刘邦决战,又急攻不下。双方力量对此发生了根本变化,汉军由弱变强,项羽由强变弱。汉高帝五年(前二0二),刘邦发兵向项羽发动总攻,在垓下把项羽军团团包围。此时,十万楚军已兵疲粮尽,士气低落。夜间又听到汉军在四面唱起了楚歌。项羽大为吃鶭,便借酒浇愁,慷慨悲凉地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干,虞兮虞兮若奈何?」唱罢飞身上马,带领八百骑突围南去。来到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只剩二十八人。他想东渡乌江重整旗鼓,又觉无颜见江东父老,奋力拚杀一阵,遂横剑自刎而死。
项羽是一位超群的军事统帅。他能征善战,战场上豪气盖世,叱吒风云。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以寡击众,全歼秦军主力,客观上为刘邦进入咸阳,推翻秦朝创造了条件。楚汉战争中,破田荣,救彭成,救荥阳,夺成皋,一生大战数十次,多获胜利。所以,古人称他「有百战百胜之才」(苏洵嘉佑集?项籍)。
然而,项羽又是一位悲剧式的人物。秦朝灭亡后,他自称霸王,忙於分封诸侯,扶持六国贵族的残余势力,违背了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造成了混乱割据的局面。他行为残暴,坑杀秦降卒二十万余。入关后,火烧秦宫,大火三月不息。他烧杀虏掠的暴行,违背了人民的意志,是他战败的根本原因。项羽自恃武功以威慑诸侯,缺乏远见,不争取同盟。又妒贤嫉能,不能用人,招致众叛亲进,军心涣散。军事上,他缺少战略家的眼光,刚愎自用,不纳页良。以致屡失战机,没有巩固的后方基地,没有充足的粮饷和兵源,虽然屡战屡胜,反而由盛而衰。所以,虽然项羽具有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最终也难以避免失败
项羽之兴起迅猛,项羽之灭亡倏忽。
司马迁感叹:项羽或许是舜的后裔吧!能在
短短三年之间,灭亡秦国,统率诸侯,虽然其势
位未能终久,但自古以来,未尝有如此人物。司
马迁是汉武帝时代的史官,面对刘邦的后代,身
处刑罪之境,竟敢为项氏之兴亡惊叹不已,可见
项羽实非等闲之辈。
后来人谈项羽,犹如痴人说梦,用凡人的成
败荣辱来讨论英雄的是非功过,似有以小人之
心度君子之腹的嫌疑。
纵观项羽短短的一生,他对于或兴或亡的
结果,似乎从未特别留意过。事实上,项羽自始
至终对于结局怎样确实是毫不关心的。看重结
果的不是项羽,重过程轻结果的英雄才是项羽。
项羽灭亡秦国,做诸侯统帅完全是顺势而为、率
性而为,无意而得之,这与刘邦刻意先入关破秦
抢王形成鲜明对照。如果说项羽有做王的念头,
凭他的能力完全可以抢在刘邦之前入关,他之
所以北上与秦军主力决战,根本不关心“ 谁先入
关谁做关中王”的约定,就因为他本是一个只重
过程而不重结局的绝世之雄,这个率性而为的
英雄,至今也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人生本是一台戏,这台戏被项羽表演得淋
漓尽致、精彩至极。
项羽把人生这出戏演得自然真纯、酣畅淋
漓,看不见丝毫是非功过、成败得失的瞻前顾
后,达到了随“ 心”随“ 势”的最高境界。“ 心”,
即项氏之个性,说白了就是他的表演欲望;
“ 势”,可以概括为表演氛围。为了满足表演欲
望,他无时无刻不在寻找或营造最佳表演氛围:
破釜沉舟、鸿门宴、割地封王、霸王别姬……这
些精彩表演之所以历久弥新、余味悠长,正是因
为他那超功利、超世俗的意气足以使常人在无
法理喻的同时惊叹不已。
楚霸王无颜东渡,自刎乌江,精彩的演出在
高潮到来时嘎然而止,何其悲壮!何其得时!何其
得体!这是天衣无缝的完美艺术。“ 是天要亡我,
不是用兵之罪。”知霸王者莫如项羽。“ 天”灭亡
了项羽,“ 天”是何物!或许是上苍、天神,或许是
运数,项羽当时究竟指的是什么,现在已不重
要,而更有意义的是从史实中找出:这个“ 天”
究竟应该是什么。
唐代诗人杜牧说过:“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
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天”灭亡了项
羽,不是刘邦灭亡了项羽。那么,这个“ 天”便是
项羽自己了。
项羽以什么为“ 天” 呢! 项羽以表演为
天”,以过程为“ 天”,以曾经为“ 天”;而不以
成功为“ 天”,不以得到为“ 天”,不以永远为
“ 天”。这种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了他的
表演如何开场和如何收场。只要他觉得表演效果
好,成功与失败以及其他一切都可以忽略不计。
以江山为舞台,以历史为观众,项羽的一生
是倾情表演的一生。历史证明,他的表演是出色
的:一时的轰烈,永久的回响,给历史留下永恒
的震撼。这种重过程轻结果的项氏表演,其实也
未必不是最理想的结果:使历代惯常思维的人
们唏嘘不已、惊叹不已。
项羽三放刘邦,把个范增气得要命,至今也
令人不可思议。
一、在鸿门宴上,如果项羽要杀刘邦,刘邦
岂能因如厕之便而脱身!
二、项羽封王时,范增曾与之商议,疑刘邦
有取天下之心,而项羽明知有患而不除,封刘邦
为汉中王。
三、项羽收复彭城,追杀汉兵,楚兵将刘邦重
重围困,如项羽真要杀刘邦,刘邦岂能因大风忽
作而脱身!"在此,司马迁有“ 为王者讳”的嫌疑#。
说他沽名钓誉,说他义重如山,其实不如说
表演需要来得直接。杀了刘邦既不够朋友,有损
霸王形象,更重要的是这场对手戏就无法演下
去,过程也就完结了。所以,杀刘邦者非项羽,是
项羽则不杀刘邦。
项羽放弃关中而都彭城,以为“ 富贵而不归
故乡,如衣锦夜行。”又一次证明项羽表演欲望
之强烈。即使被人骂为“ 沐猴而冠”,也动摇不
了项羽的表演意志,为了一时的演出效果,成败
得失的最后结果是不屑一顾的。倘若项羽听人
之劝定都关中,刘邦焉能回定三秦!刘邦不能回
定三秦,也就无法与楚相争。“ 天”使项羽放弃
了地利,是因为这地利有碍“ 天性”的表达。
最后项羽被汉兵追到乌江之滨,并非定处
绝境,倘使潜回江东,集聚人马,也不是完全没
有了重振的希望。当时,项王带了 $% 骑士,退到
乌江西岸,正好渡江东归;乌江亭长把船靠好
等待项王上船,并对项王说:
“ 大王,江东虽小,地方也足有千里,民众数
&’ 万,足以为王,请大王快上船渡江,且这里只
有臣有船,汉军追到也无法渡江。”
项王:“ 天要亡我,我渡江过去有什么用!当
初我率 (’’’ 江东子弟渡江西进,如今江东子弟
没有一人能回去,只有我一人渡江而归,即使江
东父老兄弟爱我!我,仍旧拥我为王,我有何脸
面再见江东父老!”
项王将马送与亭长,命骑士都下马步行,持
短兵器接战。汉军这时已追到,双方冲杀,项王
最勇,独杀汉军数百人,身受十余创。
在奋战之间,项王回顾发现汉骑兵司马吕
马童。项王说:“ 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吕马童吗!”
吕马童因项王是老相识,不好意思面对而视,只
得指项王对王翳说:“ 这就是项王)”
项王说:“ 我知道汉悬赏买我的头,值千金
封万户。吕马童,我们既然是老朋友,我送给你
这一点好处吧)”
项王于是挥剑自刎而死。
“ 天”决定了项羽结束生命的时间、地点和
方式,“ 天”在此提示:人生舞台的落幕之机已
到,或早或晚都将有损演出效果。
不过江东,结束演出,自我了结,余味悠长,
给人留下永久的惊叹与震撼。项羽式的悲壮,空
前绝后,相形之下,吕马童之流则渺如烟尘。
成功与失败,短暂与长久,本来就是相对
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刘邦胜利了,项羽失败
了;而在另一种意义上,也可说是项羽胜利了,
刘邦失败了。定要做上皇帝,传位多少代以后才
算胜利者,这是世俗之见。人的价值观决定人的
价值判断,项羽的价值取向不在乎最后的王者
是谁,不在乎时间上的长与短;项羽以气概为最
高价值:宛如横空出世,在人世间闯荡一遭,创
造极致境界,使之空前绝后。事实上,古往今来
出现过不少刘邦式的英雄,而项羽却是绝无仅
有,他的勇谋,他的敢作敢为,他的气贯长虹,他
的决绝,真可谓惊诧千古,叹服万代,就连南宋
女词人李清照也不禁为之感叹:“ 生当为人杰,
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可见,
项羽称霸王时间虽短,但他的英雄气概却震撼
千古,远远超出刘邦数百年家天下的轰轰烈烈,
我们能说项羽的价值判断错误吗!
有人把项羽的败亡归咎于他的有勇无谋,
这实在是见树不见林。项羽能够完成杀宋义、降
章邯、坑降卒、封王侯、徙义帝等大手笔文章,只
有勇没有谋是很难办得到的。至于说项羽吝啬
封赏,以致于叛离不附,这对于项羽来说,则并
非失误,他是顺“ 天”而为之。凭项羽的声威,若
要韩信、彭越、英布、田荣之辈归附,也许只需略
施小计而已;他之所以不为,便是任性而为。性,
即其霸王之气,虞姬所唱“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
聊生”的霸王气。其实,霸王气到了自刎时已到
达高峰,发挥到极致。固然,杀宋义、破釜沉舟是
霸王气,坑降卒、裂土而封是霸王气,但到了霸
王别姬、自刎乌江时,霸王气的主体性才得以充
分显现,作为一种天性,即天赋的理念,它在项
羽作自我否定时获得了永恒。
以成败论英雄和不以成败论英雄,本是两
种境界;而成与败的相对性,又使人们对成败本
身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在表演和过程的层面,
项王没有失败,项王也没有死。作为惊天动地的
英雄,他活在历代人们心中;作为霸王气概的极
致境界,他至今仍然是历史纪录的保持者。
5,12生肖是怎么来的
有明间和神话两种版本:
天文学家将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什么以这几个字定时辰呢?分析一下这十二个字的原形和本义,我们就会看得十分清楚。
子:为 。像孩子在襁褓之中。子的本义为:幼小的、卵。古代指儿女。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正是夜深人静的午夜时分,正是今明两天的临界,也可以说「明天」这个「产儿」就要诞生,或者已在襁褓之中。子时,是孕含着什么孵化着什么的时刻。
丑:为 。「扭」的本字,像手指抓住一物而扭动。扭,也作转动讲。子时过后,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夜正深,但「第二天」已经开始了。无形之中,似乎有一只大手在转动天体--夜幕即将被转过去,白天即将被扭过来。
寅:为 。有说像黄泉欲出,又说像双手捧矢,即「引」的古字。引,可释为牵引、引导、引起、离开。黎明前的三点至五点为寅时,正是黑夜即将离开,熹微即被牵引而来的时刻。
卯:为 、 。有说为冒,像开门之形,又有 之体,又说像断物形,为刘的本字。黎明时分的五点至七点为卯时,天亮了,太阳冒出来了,人家的门该打开了。卯时,黑、白不再混淆,而是断然分开的。
辰:为 。有说像贝壳形,「 」的本字;又说为「 」,有 之体。我以为它有托出云气之意。云气之上有日,为「晨」;无日,则云气弥漫。夏日的早晨,七点至九点,大雾茫茫。
巳:为 、 。有说像胎儿形突出头部和蜷曲的身体;又说为蛇的象形。上午九点至十一点,雾气消失,正是暖融融的时刻,蛇从洞穴中爬出来了。
午:为 、 。有说像木杵之形,「杵」的本字;又说为「牾」,抵牾为矛盾。将一木杵立在日光下,木杵没有影子,因为日光是从头顶之上照射下来的。古人依形造字,又依形取义,以形、义命物。由此,日中的时候,即十一点至十三点为午时。
未:为 、 。像树木枝叶重叠,物长成后才有滋味。「味」的本字。午后十三点至十五点未时,示意只有经过阳光的强烈照射,树木才会枝繁叶茂、果子才能成熟。成熟的果子,才会有滋有味。
申:为 、 。有说像闪电形,又说为「神」。十五点至十七点,风雨带着闪电和雷鸣来了。古人不知闪电和雷鸣为何物,以为神在天上为之。
酉:为 、 。像装酒的坛子,「酒」的本字。十七点至十九点,傍晚时分,劳作了一天,此时正是吃饭的时候,就简称「酒时」吧。
戌:为 、 。人、戈会意,指人持戈(武器)守护。十九点至二十一点,酒足饭饱以后,一家老小该入睡了。但是不能大意,还要预防外敌或野兽的侵害,所以要手持武器进行护卫。
亥: 、 。有说像猪,「豕」字的变体。有草根-说。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主人被猪拱槽的声音搅醒了--要想猪肥,就得夜半起身给它添食。此外,草根与植物的块茎有关,那是猪的饲料。
十二时辰的十二个字,竟是记述并描绘了一幅夏日的古代农家生活作息图!就连自然景观也历历在目,可谓言简意赅。
从出土文物来看,早在殷商时期就已经有了以天干、地支计纪岁的方法。干、支先用来纪日,后来发展为纪月、纪年。
那么,十二时辰是怎么与十二生肖相结合的呢?
观天象的最佳时机应是夜深人静、繁星满天的时候。子夜时分(二十三点至一点),古人(天文学家或道家)仰望天空良久,忽然听得周围有细碎的声音,低头一看,原来是老鼠在活动。天长日久,古人发现鼠类出没频繁的时刻是子时。于是,子时便与鼠联系在一起,成了「子鼠」,并按一天的起始,排在属相的第一位。
「马无夜草不肥」,牛当然也是如此。农家以牛耕田,喂好牛是农家的大事。丑时(一点至三点),农家自会起身喂牛。牛与丑时联系在一起,便成了「丑牛」。
凌晨三点至五点,昼伏夜行的虎最凶猛,农家常常会在此时听到不远处传来虎啸声。于是,虎与寅时相联系,有了「寅虎」。
五点至七点,天亮了,兔子跑出窝,去吃带着露水的青草。于是,兔子与卯时相联系,便有了「卯兔」。
七点至九点,是容易起雾的时刻。据说龙能腾云驾雾,大雾之中才会「神龙见尾不见首」。不过龙是传说中的动物,或者说是人用几种动物的「零件」拼凑起来的「人造动物」,在现实中看不到,只有大雾蒙蒙之中,人们才会产生龙的幻象。如此,龙才会在辰时的雾中「出现」。龙和辰时相联系,便有了「辰龙」。
九点至十一点,大雾散去,艳阳当空。体温不恒定的蛇从洞穴中爬出来晒太阳。无论有毒还是没有毒的蛇,都是可怕的,蛇最活跃的时刻,便是「巳时」。在造字时,「巳」被画成了一条蛇的象形。「巳蛇」,是天然地联系在一起的。
十一点至十三点,烈日当头。这「烈」,使人想到了人类「得力助手之一」的马。红鬃烈马是良驹,但它的性子就像午时的太阳一样火烈。马与午时相联系,就有了「午马」。
十三点至十五点,未时,骄阳已把草上的露珠晒乾,可别忘了这正是放羊的好时光。于是,「未羊」应运而生。
十五点至十七点,申时,太阳偏西,或者雨过天晴,天气显得清爽起来。这时候,猴子最喜欢在树林里玩耍啼叫,人们听到了,记在心里,便把这一时刻与猴子联系在一起,于是有了「申猴」。
十七点至十九点,酉时,太阳快落山了,家养的鸡该回窝了;再不回窝,天一黑就会找不见。农妇着急了,四处呼唤着,轰鸡入窝。这吃饭喝酒的时刻,也与家鸡入窝相连,于是就有了「酉鸡」。
十九点至二十一点,戌时,人们在临睡之前要巡视一番;跟随他们的,是人类的另一个「助手」--狗。巡视的时刻与狗联系起来成为「戌狗」,恰到好处。
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深夜可以听到肥猪拱槽的声音,主人很高兴。不过要想猪长得肥壮,还得起身为它添食。亥时,自然与猪相连,于是有了「亥猪」。
表示十二时辰的十二个字与十二生肖相结合,便有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神话传说:
相传,混沌初分,天干地支刚定时,玉皇大帝下令普召天下动物,要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的地支,选拔十二个属相。
消息传来,惊动了花猫和老鼠这两个相好的朋友。花猫对老鼠说:“明天五更去天庭应选,我有个贪睡的毛病,到时你可要喊我一声啊!”老鼠连声道:“好说,好说!”
可是第二天一早,不讲信义的老鼠却偷偷起床,不辞而别了。
这天,灵霄宝殿里禽兽如云集,开始应选。玉帝按天地之别,单挑了龙、虎、牛、马、羊、猴、鸡、狗、猪、兔、蛇、鼠十二种大家族水陆兽类来做十二属相。公鸡当时长着两只美丽的角,也被列入兽类里。
玉帝刚要给它们排下一次座次,只见班中闪出黑猪来。这老黑,别看生得笨嘴拙腮,却专爱惹事生非。它奏道:“明君既已选好十二首领,小臣愿意替君分担劬劳,当个公正人,为兄弟们依次排位。”玉帝闻言大喜,嘱咐黑猪要秉公而断,就退朝了。
玉帝一走,十二属相就闹成了一锅粥。
开头,大家一致推选温和、宽厚的老黄牛居首位,连威武的老虎、苍龙也敬它几分,表示同意。可是,缩在墙角的老鼠却钻了出来,提出抗议。它说:“论大数我大,不信咱到人间比试比试,听听百姓的评论。”于是老黄牛和老鼠来到街头闹市。
黄牛在人群中走过时,人们毫无反应。这时,老鼠“哧溜”一下子爬到牛背上,打起立桩来,街上的人们纷纷乱嚷:“好大的老鼠!”等人们拿出棍棒赶来扑打时,老鼠早已跑远了。
老鼠回来大吹大擂,众首领都替黄牛打抱不平,只有黑猪暗自高兴。它觉得只有这样大小不分,好坏难辨,才能鱼目混珠,自己也从中渔利。他大笔一挥,先排了老鼠,后排了黄牛。
一旁惹恼了老虎和苍龙,它俩大声喧叫起来,震得天庭发抖。众首领忙向龙和老虎朝拜,一致推选老虎为山中之王,苍龙为海中之王,统管天下。猴子为老虎写了“王”字金匾,挂在老虎前额上,公鸡把两只角送给了苍龙。从此,苍龙戴上了桂冠。老虎、苍龙有了人间权势,也就甘居老鼠和老黄牛之后了。这时,又跳出一个多事的野兔,它冷笑一声说:“嘿嘿!论长相我和老鼠差不多,论个子我比老鼠大,我是山王的护卫,应该排在海王前面。”
苍龙一听大怒,说:“你休得胡搅蛮缠,不服气咱也比试比试。”黑猪一听正中下怀,忙说:“一言为定,你们就比比赛跑吧,让猎狗做你们的裁判员。”
猎狗和公鸡素来不和,他见公鸡讨好苍龙,便想借机捉弄它们一下。他选了条荆棘丛生的跑道,暗地里对野兔说:“你的尾巴太长,会妨碍比赛的,要忍痛割爱。”它给野兔剪断了一大截尾巴,只剩下一点尾巴根。
赛跑开始了,苍龙腾云驾雾,片刻间就飞到前面去了。可是当跑到灌木丛中角就被树枝野藤挂住了,怎么也摘不下来。野兔一蹿十八垅,一口气跑到了终点。
黑猪不顾众首领的反对,把野兔排在苍龙之前,老虎之后。
猪狗去给野兔贺喜,它向野兔卖好说:“要是不选这样的跑道,不帮你割尾巴,你哪有今天的胜利啊!”野兔正捧着那截粗大的尾巴惋惜,听了猎狗的话,撇着三瓣嘴说:“哼!我是凭本领取胜的,没有你,我还丢不了这条漂亮的尾巴呢!”猎狗一听,眼都气红了,它说:“既然你有本领,那咱俩也遛一遭!”野兔傲慢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我先跑,你要能追上我,我请你啃骨头。”说着,就得意洋洋地跑起来。猎狗磨了磨爪子,一煞腰,箭一样地追去。不一会,就撵上了野兔。他用嘴咬住野兔的脖子,一边吃,一边说:“好了,这下该我啃骨头了。”
为这事,猎狗也受了处分,被排到最后头。
苍龙赛跑失败后,经常背地里抱怨那对鸡角挂累了它。公鸡听到后又后悔又伤心,它来到海边,对苍龙说:“龙哥哥,既然这两只角对你毫无益处,那就请你还给我吧。”苍龙狡诈地说:“这双角虽然害了我,但能装饰我的仪表。还你不难,要等到太阳出西山,月亮下东海。”说完,一个猛子扎入海底去了。天真的公鸡信以为真,它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盼望太阳从西山出来,还不时伸长脖子,向天海呼叫:“龙哥哥―――!角―――还―――我―――”
从此,公鸡失去了两只角,也被排在后头。
只剩下猴,蛇,马,羊,猪几位首领没有揭晓了。黑猪又别有用心地煽动起来:“猴弟是陆上的杂耍大王,蛇弟是水中的泅渡能手,你俩谁先谁后呢?”经过一番议论,它们决定再到人间进行一次民意测验,进行杂耍表演。青蛇邀了红马,猴子邀了山羊,让它俩帮助做服装道具。
当时,蛇腹下有十二条腿,行走起来又笨又慢。红马是个助人为乐的实干家,它不声不响地用薄皮给蛇做了一身长筒龙衣,龙衣上面用马鬃编织了方格花纹,煞是好看。红马又从腹下刮了一层油脂涂在龙衣上,使龙衣滑腻非常。青蛇穿上龙衣,遮住了笨腿,用滑行代替了步行,既灵敏又美观。
山羊平时就讨厌猴子,嫌它整天蹿上跳下,给它踩坏了青草,所以对猴自的帮助不那么热心。猴子想弥补一下光腚的缺陷,向山羊求援道:“羊大哥,请你剪给我一点绒毛,让我补补后腚吧。”山羊不高兴地说:“天要冷了,你知道我全凭着这身宝衣呢。”猴子没办法,只好光着腚。
比赛那天,青蛇披着龙衣,一会儿在树枝上盘卷如藤,一会儿在水面上滑行如梭。它昂起头颈,只用尾尖着地,表演各种杂技,人们连连喝彩。轮到猴子表演了,只见它攀杠子,荡秋千,也赢来不少喝彩。当表演到“倒挂竹帘”时,猴子用尾尖卷在树枝上,头朝下做起各种惊险动作。忽听有人喊:“看啊!猴屁股眼着火了!”人们都大声哄笑起来。猴子向来护短。它脸红心慌,忙用尾巴去遮屁股,只听“扑通”一声,头朝下跌了个满脸花。
就这样,青蛇和红马排在了前头,山羊和猴子排在了后头。
给众首领排完座次,黑猪把自己写在最前头,心里说:这回可是我升官发财、名利双收的时候了!
他来到灵霄殿,见了玉帝。玉帝接过座次表,看了一眼,二话没说,就把前面黑猪的名字勾掉,填在最后头。于是,玉帝让太白金星按地支排写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生辰表。降下一道勒旨,令值日功曹到人间发布。
排选已定,玉帝怒气未消,又给黑猪批了几句话:
无用蠢才,颠倒黑白。
罚去吃屎,一年一宰。
黑猪被贬,一下气了个大肚子。它终日躺在茅窝里,再也难得管闲事了。可是,有时心里仍然发痒,按捺不住,用嘴巴拱这拱那,拨弄是非。
老鼠回到家里,高兴地捋着三根半胡须跳起舞来,把熟睡的花猫惊醒了.花猫问:“还不到时侯呀?”老鼠说:“早过了,咱们还争第一呢!”他向花猫绘声绘色地吹嘘起自己乖巧。花猫恼悔地说:“我再三和你说,你怎么不叫我一声呢?”老鼠却抢白花猫说:“你自己没长耳朵?我叫你去,你还兴拱了我的位置呢!”花猫一听,气得长须倒竖,杏眼圆睁,它张开锋利的爪子,一个箭步扑上去,把老鼠吃掉了。
从此,猫和老鼠也就成了世代冤家。
演变来的
是有一个故事的,本来有猫的,被鼠代替了,本来牛是第一位的,被鼠先冲过了凌霄宝殿就成了第一位!
太上老君排的
用12生肖纪年,在我国至少在南北朝时开始了。《北史·宇文护法》中,记载了宇文护的母亲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中说:“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表明当时民间已有12生肖的用法了。
但是,12生肖的来历如何呢?我国古籍中记载,我国古代的中原地区,最初使用的是“干支 纪年法”,即用10个天干符号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12个地支符号子 、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合来纪年。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游牧民族则以动物来纪年。《唐书》中记载:“黠戛斯国以十二物纪年,如岁在寅,则曰虎年。”另外,《宋史·吐蕃传》中也记载说,吐蕃首领在叙事时,以物纪年,所谓“道旧事则数十二辰属日,兔年如此,马年如此。”以后,在中原同少数民族的交往中,两种纪年法相 互触合形成现在12生肖。正像清代赵翼在《陔余丛考》中指出的那样,“盖北俗初无所谓子 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这种关于12生肖来历的解释,已经被许多人认可。
另外,关于12生肖来历的说法还有:洪巽的《阳谷漫录》中说,12地支中位居奇数者,以动物的指或蹄也为奇数相配,如子位居首位,与它相配的鼠为5指,地支中居偶数位的,则取相属之偶数以为名,如牛与丑相配,为4爪。叶世杰在《草木子 》中,把12生肖的来历解释为:术家以12肖配12辰,每肖各有不足之形焉,如鼠无牙、牛无 齿、虎无脾、兔无唇、龙无耳、蛇无足、马无胆、羊无瞳、猴无臀、鸡无肾、犬无胃、猪无 筋、人则无不足。”
其它的说法还有种种。诸如:黄帝要选拔12种动物在天上按时值班……通过竞赛而选中了鼠 、牛、虎等12种动物;12生肖来源于原始社会一些氏族的图腾崇拜;12生肖可能是从天竺引 进的;或28个星宿分布周天,以值12个时辰。每个星宿都以一种动物命名。从每个时辰值班的动物中挑选某种常见的作某一年的代称等等,不一而足。
尽管人们不能确定12生肖的确切来历,但因为它的通俗、方便又具有趣味性,所以一直沿用至今,成为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种仍有实用价值的宝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