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游记里,肉酒和素酒的区别,指的是对人的影响有多大的不同。看,清酒会坏汤。可见,《跳丁集》中的冰糖橘饼茶绝不是《西游记》中所说的素酒。素酒和肉酒的区分,属于中国佛教徒的创造——严格意义上来说,肉酒和素酒喝了之后都会滥交,按照佛家戒律,是不能喝的。而机智的中国佛教徒,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却创造性地发明了荤素之分,让人忍俊不禁。
古代小说里喝的素酒到底是什么?
酒分荤素,也就是个说法上的区别。就还是那杯酒,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有人会说这是素酒,本质上和荤酒没有区别。这个事情还是要从佛教说起。在佛教的教义里,酒是第一戒。原因无外乎酒对身体不好,就能乱性。这一点也可以追溯至印度文化的影响。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喝酒有时候免不了。在佛经里提到的一些场合,喝酒也没有问题。
还有极端的情况,吃药的药引子就是酒,那喝还是不喝?特别是在中国,喝酒本身就是风气,很多场合必须涉及,实际上对佛教徒的戒律也没有出奇严格。在西游记里有这么一段。唐僧要启程去取经时,唐太宗给他践行。唐太宗敬了唐僧一杯酒。唐僧是严格遵守戒律的,他肯定不能喝酒。但是这酒是皇帝敬的,不喝就是不给面子。这怎么办?唐僧是个直肠子,直接对皇帝说,我自为人开始就不会喝酒。
皇帝情商多高,他说,这是素酒,你就喝一杯算吃素,也算给我个面子。话说到这里,唐僧哪敢不喝。而这一次,是唐僧在西游记里唯一一次在公开场合喝酒。唐太宗用了素酒这个词,唐僧喝了不算破戒。但这素酒和一般的就没有任何实际上的区别。某种意义上来说,在西游记里,荤酒和素酒的区别,是指对人造成的影响有多大的不同。
西游记中唐僧喝了好几次素酒,到底素酒是什么酒?佛教戒律是不饮酒,为何可以喝素酒?
答素酒是什么酒?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我注意到,很多答主都答,素酒是粗酿的酒,没有经过蒸馏工艺,粗酿,酒度数低,浑浊不好看,大会引起人的欲望,所以称之为素酒。即经过蒸馏工艺的是荤酒,没有经过蒸馏工艺的就是素酒。这种解释,很滑稽,属于拍脑袋想出来的。虽说上海市博物馆收藏有一件青铜蒸馏器,可以说明我国早就拥有了酿酒蒸馏技术,但在元明以前,世上常见的都是非蒸馏酒。
不信?请看杜甫饮中八仙歌,诗里写汝阳王李琎要喝足酒三斗才上朝拜见天子左丞相李适之豪饮有如鲸鱼吞吐百川之水诗仙李白斗酒诗百篇布衣焦遂喝酒五斗后方有醉意唐代的大斗为6000毫升小斗为2000毫升,但酒具毕竟不是量具,这里以小斗论,即焦遂的酒量已达到了10公斤,请问,这能是蒸馏酒吗?而这饮中八仙,既有王公高官,也有诗人平民,喝的都是同样的酒,可知,蒸馏酒并非社会主流。
弄清楚了这一点,我们读水浒传,看众好汉喝酒如喝水的情节,也就不难理解了。鲁智深在五台山寺半山亭上,嘴里淡得出鸟,看见有卖酒的山民挑着一担水酒上山,不由分说,劈手就抢了一桶,喝了个底朝天。智取生辰纲过程中,白胜也挑了一担水酒,押解生辰纲的军丁并非好汉,却也一个个要买酒解渴。以酒解渴,要说这是蒸馏酒,打死也不信。
可以说,水浒传里出现的所有酒,都不是蒸馏酒,包括武松在景阳冈喝的透瓶香。但是,必须注意,在水浒传里,酒也是有荤素之分的。在第五回小霸王醉入销金帐,花和尚大闹桃花村里,鲁智深就朝刘太公大呼小叫道洒家不忌荤酒,遮莫甚么浑清白酒,都不拣选牛肉狗肉,但有便吃。而在第四十四回杨雄醉骂潘巧云,石秀智杀裴如海里又写众僧都坐了斋。
喝了几杯素酒,我搬出了斋戒,所有的东西都衬着钱。可见,酒分为肉菜,不是以是否经过蒸馏来区分的。也有说从春天到秋天,在宋代的《食货七记》中有提到,就是小酒蜡蒸,夏天出来,就是大酒。这两种酒都不是蒸馏出来的,只是发酵和成熟时间不同。是不是小酒就是素酒,大酒就是肉酒?这种解释就更可笑了。唐僧喝春秋酿的酒不犯戒,连冬夏酿的酒也喝,这是什么逻辑?!按照这个分数,和尚娶春秋两季出生的女人,就是吃素的老婆,不是冬夏两季出生的女人,而是肉老婆,或者说是夏天出生的女人。这有道理吗?!结果有人翻出经典引用,说《素客调经茶酒卷》的酒单里有素酒、冰糖、橘饼、白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