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古酒酒精含量太低,所以升温,我不认同。古老的民间酿酒技术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甚至在汉代以前,人们也制作米酒。其实早期的民间米酒就是米酒。古代黄酒仅指小米(黍),不含大米。这种米酒是将小米煮沸,发酵,蒸熟制成的。
为什么古代人喝酒要煮,现代人喝酒直接喝?
此问题本人有与众不同的看法。很多人说古代的酒酒精度数太低,因而才会加温,这本人是不认同的。古代民间酿酒技术亦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即是在汉前,民间亦有造黄酒的,其实民间的早期黄酒就是米酒。而古代的早期米酒是专指谷子(小米)的,不包含大米。这种米酒是把小米煮熟后发酵而蒸酿而成的。这些早期黄酒因属发酵物,含霉菌,喝时再煮加热亦为散发菌毒而为之,且温酒又健胃利脾。
古代的白酒,汉后即有并非起自元后。古代的白酒,统为曲酒,用粮谷糠做熟曲以加热发酵才能做酒。古代的白酒为纯粮制造,不掺一点杂假,为精纯之酿。如高粮,大麦,大米,后期的薯干,玉米等,都是用曲发酵后而上笼蒸的。做法是把粮食煮熟后加曲闷之,发醇后再晒干,然后上笼再蒸。蒸出的流水便是酒。古代的纯粮曲酒,头道酒度数可达七十度上下。
古代没酒精,这道酒都做为民间消毒消炎的药用了。而二道酒也在五十度上下,相当烈性。而解放前后,这些酒还相当盛行,后劲很大,一醉不易醒。而三道酒为民间普通用酒,三十度上下。四道酒一般都不再喝了,因为已无酒劲。古代人喝酒为什么先加热煮酒呢?一是温酒不伤肠胃,益肝养脾。二是加热用热蒸气再把多余的曲霉与甲醇通过热气把它们挥发掉,用以免除对人体的刺激和伤害。
古代人都用什么喝白酒?
今天我来科普一下古代饮酒器皿觥[gng]觥是汉族古代盛酒器。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椭圆形或方形器身,圈足或四足。带盖,盖做成有角的兽头或长鼻上卷的象头状。有的觥全器做成动物状,头背为盖,身为腹,四腿做足。罍[li]罍是汉族古代大型盛酒器和礼器。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体量略小于彝,罍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罍出现于商代晚期,而圆形罍在商代和周代初期都有。
圆形罍造型为敛口,广肩,丰腹,圈足或平底肩部两侧有两耳或四耳,耳作环形或兽首形下腹部一侧有穿鼻。方形罍多为小口,斜肩,深腹,圈足式,亦有少数为平底有盖,盖作斜坡式屋顶状下腹近圈足处亦有穿鼻。尊尊,今作樽,是商周时代汉族的一种大中型盛酒器。青铜器,尊的形制圈足,圆腹或方腹,长颈,敞口,口径较大。
角[ju]角最初当为普通饮酒器皿,供低级别贵族使用。角的出土和传世数量远远地少于爵,商周之际发展为造型精美的礼器,流行于周中期之前,之后开始衰落。角是从爵演化出来的一种新型酒器,大量出现于殷商晚期或商周之际。形制与爵相似,但无流和柱。礼记礼器说\
从商代到西周流行,春秋晚期少见。尊的体型可分为肩式、大口式、吻式等几种。有肩大口的器物形状,最初与陶器或原始青瓷的大口有关。爵是古代汉族用来饮酒的器皿。在爵商西周青铜礼器的考古发现中很常见。功能上相当于现代酒杯。流行于夏商周时期。爵的大致形状是前有流,即倒酒的槽,后有尖尾,中有杯,一边有鼎,杯口有柱。这是各时期爵的共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