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哪个诗作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关中地区闹饥荒,民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现在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现在甘肃成县)到了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于是歌唱春雨,寻花漫步,遣兴江边,以诗酒自娱。但是,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上元二年(761)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本首诗选自《杜诗详注》
望采纳
2,锦里在那
即锦官城。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州夺郡文学为州学﹐郡更于夷里桥南岸道东边起起文学﹐有女墙﹐其道西城﹐故锦宫也。锦工织锦﹐濯其中则鲜明﹐他江则不好﹐故命曰锦里也。"后即以锦里为成都之代称。 传说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今天的锦里依托成都武侯祠,以秦汉、三国精神为灵魂,明、清风貌作外表,川西民风、民俗作内容,扩大了三国文化的外延。在这条街上,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有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充分展现了三国文化和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 锦里二期也于2009年春节前开肆迎客,锦里二期大胆将水引入锦里循环,形成“水岸锦里”的新景观。
在武侯祠背后锦里由武侯祠博物馆恢复修建,现为成都市著名步行商业街,为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仿古建筑,布局严谨有序,酒吧娱乐区、四川餐饮名小吃区、府第客栈区、特色旅游工艺品展销区错落有致。于二零零四年十月三十一日以三国文化节的名义剪彩开市,二零零五年被评选为“全国十大城市商业步行街”之一,与北京王府井、武汉江汉路、重庆解放碑、天津和平路等老牌知名街市齐名,号称“西蜀第一街”,被誉为“成都版清明上河图”。
3,求杜甫江阁赋全文
杜甫江阁赋
层阁凭雷,长空面水;洲景依稀,岩姿隐现。孤帆与暮雪齐飘,桔绿共枫红一览。山雨欲来,云雾薄遮江岸,白鹤放飞,晴日斜映山岭。江楼枕席,不堪孤身卧病;客子庖厨,难为相逢把盏。地湿飞鵩,长怀太傅之井;天炎跕鸢,不见定王之台。驿路逢君,正是落花时节;茅斋待客,久处失意环境。长安轻裘肥马,如今安有;成都草堂修竹,是否尚存。忧国忧民兮凭轩涕泗;孤舟老病兮独登斯楼。寄人篱下兮篱已朽,栖身楼阁兮楼上愁。路漫漫兮君远去,阴阳隔兮吊诗魂。痛酹三杯长沙酒,涛涛江水下洞庭。
杜甫江阁赋
轸星呈祥,万象更新。千里湘江过星沙,十里橘洲来画屏。新堤出翠柳,杜阁倚江东。楼不高,壁不煌,曲廊风典雅,络绎人登楼。望眼成世界,过往即春秋。
遥想当年,寥落星河。屈子悲吟处,杜工驻孤舟;贾堂空飞燕,漂泊立独客。空有凌云志,待飞无九天。呕心作珠玑,吐血化彩虹,千首愁苦诗,满腔社稷情,茅屋秋风破,犹唱广厦歌,愿将一人苦,赢得苍生福。天涯无斗室,楚地有心所。高歌时不和,寻梦楚贤客。圣人今安在,魂化碧云留。百年身易腐,济世心不朽。
长梦迎新世,再经恰蓬莱。感君千古意,临水建苍阁,不用金粉饰,情怀自卓然。笑看楼林立,醉听涛声起。拾级重登临,凭轩涕泗流
4,谁知道右边的这个人是谁啊
不知道,呵呵
他是十八岁的天空的扮演者,他叫何志锋。还演过《亲情树》,算得上是男一号。
何明翰,原名何志锋 ,他是好男儿成都8强,不信你去找他的图片嘛,因为我是程度的,所以知道.他参加了07好男儿 成都赛区8强 何明翰资料 曾用名:何志峰 2006年影视作品: 二十集电视剧《女儿,我该怎么爱你》饰 苏军 三十集电视剧《红罂粟Ⅱ》饰 赵小奇(男二号) 2005影视作品: 二十集电视剧《球爱俏佳人》 饰 林浩(男二号) 合作演员:萧正楠 二十集电视剧《等你一万年》 饰 程铁(男主演) 合作演员:曾宝仪,盖丽丽 二十二集电视剧 《离婚女人》 饰 罗昊 合作演员:牛莉 刘蓓 郭冬林 古装电视电影《陆小凤传奇》饰 宫九(单元主角) 合作演员:张智霖 范文芳 电视剧《酒民胡四海》饰 MIKE 合作演员:董镇海 2004年影视作品: 青春轻喜偶像剧《椰林大道东》饰 丁中(男主演) 合作演员:谭晓燕 电视剧《爱你真的不容易》饰江枫 合作演员:王桐辉 2003年影视作品: 二十六集电视剧《亲情树》饰罗宁 合作演员:剧雪 董勇 二十五集青春偶像剧《十八岁的天空》饰 徐天祥 合作演员:保剑锋刘佩琦 电视剧《髓缘》 饰 王炜 电视剧 《生死呼唤》饰 刘斌 电影《炮制女朋友》饰 造型师 合作演员:郑伊健 赵薇 话剧作品: 《雷雨》 饰 周萍 《复活》 饰 涅赫.留道夫 《家》 饰 觉新 广告作品主角: 芬达饮料平面广告 联通CDMA《有空常联系》电视、平面广告 麦当劳电视广告〈咯咯篇〉 西门子手机平面广告 清嘴含片电视、平面广告 迪比特手机 SONY电视机平面 等
他是十八岁的天空的扮演者,他叫何志锋
何志锋
何志锋
5,李蘩以身任此事臣以身保李蘩什么意思啊
李繁以命担保这件事,臣以命担保李繁
以身作则的意思。
李蘩,字清叔,崇庆晋原人。第进士,为隆州判官,摄绵州。岁昆,出义仓谷贱粜之,而以钱贷下户,又听民以茅秸易米,作粥及褚衣,亲衣食之,活十万人。明年又饥,邛蜀彭汉、成都盗贼蜂起,绵独按堵。知永康军,移利州,提点成都路刑狱兼提举常平。岁凶,先事发廪蠲租,所活百七十万人。知兴元府、安抚利州东路。
汉中久饥,剑外和籴在州者独多,蘩尝匹马行阡陌间访求民瘼,有老妪进曰:“民所以饥者,和籴病之也。”泣数行下。蘩感其言,奏免之,民大悦。徙仓部员外郎,总领四川赋财、军马、钱粮,升郎中。
淳熙三年,廷臣上言:“四川岁籴军粮,名为和籴,实科籴也。”诏制置使范成大同蘩相度以闻,蘩奏:“诸州岁籴六十万石,若从官籴,岁约百万缗,如于经费之中斟酌损益,变科籴为官籴,贵贱眂时,不使亏毫忽之价;出纳眂量,勿务取圭撮之赢,则军不乏兴,民不加赋。”乃书“利民十一事”上之。前后凡三年,蘩上奏疏者十有三,而天子降诏难问者凡八,讫如其议。民既乐与官为市,远迩欢趋,军饷坐给,而田里免科籴,始知有生之乐。会岁大稔,米价顿贱,父老以为三十年所无。梁、洋间绘蘩像祠之。
范成大驿疏言:“关外麦熟,倍于常年,实由罢籴,民力稍纾,得以尽于农亩。”孝宗览之曰:“免和籴一年,田间和气若此,乃知民力不可重困也。”擢蘩守太府少卿。范成大召见,孝宗首问:“籴事可久行否?”成大奏:“李蘩以身任此事,臣以身保李蘩。”孝宗大悦,曰:“是大不可得李蘩也。”上意方向用,而蘩亦欲奏蠲盐酒和买之弊,以尽涤民害。会有疾,卒。
李蘩,自清书,是重庆晋元人。是一个进士,作了隆州判官,同时管辖着锦州。在饥荒之年,义务开粮仓以低贱的价格卖米,又把钱借给贫穷的百姓,又听说民众们用茅杆换米,于是作粥做衣服,亲自给人们穿衣喂食,使十万人活。第二年又是饥荒之年,邛蜀彭汉、成都盗贼蜂拥而起,堵住道路,强霸一方。知永康军已到了利州,算了算了,我不翻译了,太麻烦!
6,辣椒为什麽是辣的
因为人才能感觉出来是辣的
麻辣
辣椒在四川为啥叫海椒
《华阳国志·蜀志》称:蜀人“尚滋味,好辛香”。有人便以为现代四川人喜吃辣椒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古蜀人“好辛香”的风俗,这是天大的误会。
辣椒美食
虽然今日字典上“辛”字的义项中有“辣味”一条,然而古人所谓“辛”味却并非辣椒之味。古人所谓的辛味是指姜、葱一类刺激性气味。古人另有“五辛”或“五荤”之说,专指五种辛味的菜;但是中国传统的辛味蔬菜中却没有辣椒这个品种。辣椒的原产地显然不在中国。
据美国人类学家乔治·彼得·穆达克说:英语chili(辣椒)采自古代墨西哥阿兹特克人(北美印第安人一支)的语言,他们的食物滋味丰富,“特别是辣椒,用以制成辣酱油来作图特拉或几乎每一种食品的调料。
辣椒原产于中、南美洲,它本是印第安人最重要的一种调味品。大约在15世纪末期,被西班牙人传到欧洲。
16世纪末,辣椒传入中国,名曰“番椒”,明《草花谱》记载了一种外国传来的草花,名叫“番椒”。1591年,此时辣椒已作为一种观赏的花卉被中国人引进栽培,但尚未应用于饮食。清乾隆年间,辣椒始作为一种蔬菜被中国人食用。据载最初吃辣椒的中国人都在长江下游,即所谓“下江人”。因为辣椒最初从海外传来,下江地区首当其冲,下江人先尝试这些时新食品也在情理之中。下江人群嗜辣椒之时,四川人尚不知辣椒为何物。乾隆年间李化楠撰写、其子李调元整理付梓的《醒园录》,是目前能见到的反映川菜历史的最早的专门著作,然而全书丝毫不见使用辣椒的影子。迟至清嘉庆年间,四川县志始见栽种辣椒的记载。
嘉道年间,川西地区已普遍栽种辣椒这种蔬菜。川西人常说的“海椒”,正如明朝人称之“番椒”一样,道出此物来自外国。嘉庆年间以重庆为中心的川东地区,辣椒已作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四川大学历史系和四川省档案馆主编的《清乾嘉道巴县档案选编》载:地处川黔交界处的南川盛产辣椒,咸丰元年增修刻本《道光南川县志》卷五“土产·蔬菜类”有“地辣子”一名,应该是当地百姓对辣椒的称谓。与南川毗邻的贵州遵义地区道光年间也受川人影响,普遍栽种辣椒。但专家结论:辣椒不是从陆路而是从海道传入中国的,难怪四川人叫“海椒”!
清朝末期,四川农村普遍栽种辣椒,品种相当齐全。据宣统元年刊印的傅崇矩编撰《成都通览》记载成都之农家种植品有:大红袍海椒、朝天子海椒、钮子海椒、灯笼海椒、牛角海椒、鸡心海椒。成都之四时菜蔬:五月有青辣子,六月有红辣子、灯笼大海椒,七月有灯笼海椒,八月有海椒、红海椒。成都之咸菜用盐水加酒泡成,家家均有:鱼辣子、泡大海椒、鱼乍海椒、辣子酱、胡豆办。
外来农业陈列出产品,有盐亭县的辣子,什邡县的大朱红辣椒、鲜红小辣椒,井研县的海椒,南江县的满天星辣子,璧山县的红海椒,西昌县的辣椒,金堂县的高树海椒,梁山县的蜜海椒,新津县的细红海椒,内江县的七星海椒、辣酱、豆办,蓬溪县的蜜大红海椒,犍为县的豆办,富顺县的旱椒,泸州的旱椒,绵州的辣子,渠县的辣子,南部县的牛角红椒,邛州的海椒子、胡豆办,温江的胡豆办、豌豆办,万县的树辣椒,乐至县的牛角海椒、灯笼海椒、五子海椒。
荥经县的辣椒子,双流县的线辣椒、鸡心辣椒,眉州的辣豆办、辣豇豆、酱泡辣子,彭山县的长金条海椒、红豆腐,合州的海椒,石柱厅的海椒,江北厅的牛角海椒,成都县的海椒子、泡海椒、胡豆办,华阳县的大红海椒、朝天子海椒、灯笼海椒、牛角海椒,冕宁县的海椒,奉节县的辣椒,资阳县的豆办,马边县的辣椒,通江县的海椒,忠州的海椒,射洪县的豆办酱,新都县的辣椒,简州小海椒子、灯笼椒种子,巴州的辣椒种,合江县的海椒,开县的特产大辣子,青神县的海椒子、辣豆办,郫县的红胡豆办酱,灌县的酱辣椒,西充县的辣椒,巴县的傲冬海椒、大海椒。
成都的五味用品有:海椒末、热油海椒。“菜品”有大菜266种,其中带辣子菜目有麻辣海参、酸辣鱿鱼、椒麻鸡片、辣子鸡、辣子醋鱼、新海椒炒肉丝共6种,只占2.25%。成都南馆菜价为辣子鸡四百八、辣子鱼三百二、麻辣海参六百四、椒麻鸡四百八。成都家常便菜有113种,其中带辣味的菜是:回锅肉、辣子肉、辣子鸡、椒麻鸡、凉拌肚子、拌猪耳、凉拌舌子、凉拌皮片、凉拌肉皮、凉拌大肠头、泡海椒炒肉共11种,约占10%。清末民初,成都小吃中辣味食品增多,尤为青年男女所喜好。至今成都青年男女犹喜欢麻辣小吃。
徐珂《清稗类钞》说:食品之有专嗜者,食性不同,由于习尚也。兹举其尤,则北人嗜葱蒜,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粤人嗜淡食,苏人嗜糖。列举嗜辛辣的四个省中,最酷爱辣椒的还数湘鄂二省,“湘、鄂之人日二餐,喜辛辣品,虽食前方丈,珍错满前,无芥辣不下箸也。”各地食性如此泾渭分明,应该是在清代晚期至民国初年这段时间才逐渐形成的。尽管四川人爱吃海椒,但川味并非“麻辣”二字可以概括。有人曾经统计过,目前川菜已有三千多种,其中辣味菜的比例还不到30%。
http://www.scysw.com/diangu/200622193722.htm
因为你有舌头!!
这个问题问的有点...
存在就有理由
辣椒就是它的名字
和你的一样啊
7,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改写成叙事散文
八月的天气,狂风怒号,卷起巨大的漩涡,气温渐渐低了下来。杜甫站在自己茅草屋的窗前,看着门前的树在狂风中左右摇摆。 说起那棵树,还是他和孩子亲手栽的。那天是孩子的生日,家里穷,买不起什么像样的东西。就与孩子栽了这树作纪念。 站在窗前,杜甫想了好多,他心里万分焦急:这么大的风,自家的茅屋吹破了怎么办?难道要挨冻吗?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让茅草屋完好无损,不为风所破。 这茅草屋,还是在朋友的帮助下建成的,这才住了几年------“一定不能让茅草屋倒”他在心里乞求着。 乞求是没有用的,大风还是把一层又一层的茅草吹走了。那茅草上下翻飞着,飞进了树林;挂在树梢;飞向池塘;飘在水面;有的甚至撒落一地。 见茅草都被风吹走,他怎能不去追,等追到茅草时,只见几个孩子已把茅草抱走。 那几个孩子也是穷人家的,这茅草对他们来说就是宝。一个小孩说:“这些茅草已够补我家的屋顶了。”另一个说:“今晚终于可以睡得又暖和又不潮湿了。”还有两个竟然争得打了起来------他们见杜甫来了,都抱着各自的茅草一哄而散,杜甫也不想再追究了,只有回到家依在拐杖上自己叹息。 天上的云渐渐多了,天黑了,也下起了雨,这整整一天,他一家人几乎连饭也没吃,只是孩子喝了一点玉米糊,说是玉米糊,只不过是一碗水加一点玉米面罢了。雨水沿着屋顶从没有茅草的地方漏下来,打在床头上,又湿又冷,自家的被子已有几年了,一点也不保暖,在床上睡觉的孩子把被里都蹬破了。 躺在床上,想到自己流亡时,一路上挨冻挨饿,男女老少各个度日如年,经过长途跋涉,自己终于住上了茅草屋。但是,什么时候才能住上好房子!让天下的苦命百姓脸上绽开笑颜,风再大、雨再大也用怕! 何时才出现这样的房子,就算我冻死了也不足惜!捋着胡须,诗人壮怀激烈。可是,回答他的,只有呼啸的北风,凄凄厉厉------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形式】 歌,能唱的诗,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诗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它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 【注释】 1挂罥(juàn):悬挂。 2忍能:怎能忍受 3入竹去:跑进竹林。 4俄顷:不久,顷刻之间。秋天漠漠:秋季的天空浓云密布,一下子就昏暗下来了。 5布衾(qīn):棉被。 6娇儿恶卧踏里裂:指稚子睡觉时双脚乱蹬,把被里都蹬了;恶卧,睡相不好。 7床头屋漏无干处:整个房子都没有干的地方了;屋漏,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开天窗,阳光便从此照射,“床头屋漏”泛指整个屋子。 8雨脚如麻:形容雨水密集 9丧乱:指安史之乱 10何由彻:怎样才能熬到天亮呢? 11大庇(bì):全部遮盖、保护起来。寒士:士本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处当是泛言贫寒的人们。 12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 13秋高:秋深 14突兀:高耸的样子 15向:将近 【译文】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作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喝止不住,只好回来,拄着拐杖,自己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深秋天色灰蒙蒙的,渐渐黑下来。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整个屋子都没有干地方了,但雨还是像下垂的垂线一样密集并下个不停。自从安史之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捱到天亮。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背景】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关中地区闹饥荒,民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现在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现在甘肃成县)到了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于是歌唱春雨,寻花漫步,遣兴江边,以诗酒自娱。但是,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上元二年(761)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赏析】 赏析1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杜甫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但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上元二年(761)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诗题本身就很有趣。茅屋为秋风所破,为什么还要“歌诗一首”?是什么牵动了诗人的诗情呢? 诗以描述开篇,完全是写实的手法。先写秋风的威力,“怒号”是其声势,卷走屋上茅草是其“战绩”;再写自己无可奈何的情状,面对这大自然的强者,只好任其所为,眼看着自己的茅草渡江而去,高飞的挂在了树梢,低徊的沉到了塘坳。 面对大自然的暴力,诗人表现得较为平静,甚至还有几分耐心去欣赏它。但面对顽童的“趁风打劫”,他却真的动了肝火。它如实地写出了自己的失态,是那样率真。与其说他是在和孩子们生气,不如说他是在和自己生气。他恨自己老迈年高,生活无依,一事无成,于国于家都没什么用了。也许还深责自己缺乏修养,和小孩子们一般计较。总之,焦灼之后,他转为沉静,渐而苦苦地思索。 大风过后,黑云涌来,不用说,秋雨是不请自来的了。诗人收回自己的视线,不再关注大自然的风云变化,而把心神集中在自己赖以生存的茅屋里。多年的贫困,多年的流离失所,他甚至做不起一床被子,而就是那床冰冷似铁的被子,也让睡觉不老实的孩子蹬破了。满屋漏雨,没有干爽的地方,可是秋雨却不管不顾地下个不停。这是怎样的生活啊!长夜漫漫,诗人失眠了。而“自经丧乱”,已不知有过多少个这样的夜晚,洒泪沾襟又有什么用呢? 突然,诗人从沉思中振作起来,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这时,理想战胜了现实,意志战胜了叹息。虽然他现在缺少“风雨不动安如山”的住所,但是,如果眼前突现这样的房屋,能够温暖天下寒士,他宁可独守茅屋,受冻而死!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呢?这是一种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就像他在兵荒马乱中写“三吏”“三别”一样。 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的韵脚变换体现了“歌”的特点,单行散句乃至长短句的错落搭配,又体现了“行”的动感。正因为有了现实的触动,有了内心的渴望,诗句才能这样不假修饰,从胸臆中自然涌现。全诗先叙事,后议论抒情,既写了诗人贫穷甚至恼羞成怒的窘状,也表达了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你自己缩写一下好了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水塘里。 南村的儿童欺负我年老,竟忍心当面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喝止不住,只好回来,拄着拐杖,自己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深秋天色灰蒙蒙的,渐渐黑下来。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整个屋子都没有干地方了,但雨还是像下垂的垂线一样密集并下个不停。自从安史之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捱到天亮。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