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是温带植物,根很长,水和营养倒是不缺。统治者对葡萄酒的喜爱是显而易见的,魏文帝曹丕曾在《诏群臣》中大肆夸耀葡萄酒之精妙,认为饮蒲萄酒喝醉后睡一晚便清醒,且味道甘甜而不齁腻,性凉而不寒,可以解乏解渴。既然要了解我国最早的葡萄酒,那么便要先弄清楚我国最早的葡萄出现在什么时候。
葡萄酒产地在世界范围内是怎么划分的?
红酒是用葡萄酿的,酒好不好,得看葡萄行不行。葡萄,有果肉和果皮。果肉里的糖,发酵成酒精。而红酒的味道,主要来自果皮。那怎么判断葡萄的好坏呢?成熟度!生葡萄酿酒又酸又涩,味儿还淡!熟葡萄酿酒果香浓郁,层次丰富!果皮比果肉熟的慢,所以,得等皮儿熟了,葡萄才算真熟透!产区牛不牛,得看葡萄熟不熟。葡萄是温带植物,根很长,水和营养倒是不缺。
缺的主要是热量!所以,哪里才够热呢?温带也分冷暖,同样都是温带,靠近热带的低纬度产区,更容易成熟!然后就是海拔,地理老师讲过吧?每升高100米,气温就下降0.6摄氏度所以,同样的纬度,海拔低的产区,更容易熟。高海拔虽然不行,但是矮山坡还是可以的。同样的海拔,向阳坡更容易熟。而且,温带的山坡还有一个隐形的好处——阳光和地面成直角时,热量最大但是,葡萄生长的温带,无法被阳光直射这时,如果有个山坡,光线的照射角度,就能无限逼近90度所以,山坡比平地更容易积累热量。
上面说的是理论上的情况,实际上,气候会受气压带,季风,洋流等各种影响。。。还记得初中地理的全球气候分布图不?最适合酿酒葡萄生长的,有三种气候,那些最牛的红酒产区,基本都在这个范围内。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虽然占地多,但是一般酿酒起步晚,除了勃艮第,基本都是弟弟,不用考虑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昼夜温差大,利于成熟。
典型产区:勃艮第,门多萨地中海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啥品种都能熟。典型产区:南欧,南非,南澳,加州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全年温和,刚好够熟,虽然熟的慢,但是风味足。典型产区:波尔多等欧洲西海岸另外,地球上洋流的干湿冷暖每年都不同,这直接影响附近海洋性气候的葡萄品质。所以,海洋性气候格外讲究年份。送佛送到西,那些冷的产区,虽然不适合酿红酒,但是往往适合酿白葡萄酒!主要是因为,白葡萄酒不带皮酿,所以,对成熟度要求没那么高。
中国最早是什么时候出现红酒的?有什么历史记载吗?
对于一个资深酒鬼来说,还是很愿意来回答这个问题的。不过,红酒的提法似乎有些太专,它的种类和酿造方式也很复杂,我们就姑且将其代称为葡萄酒吧。说到酿葡萄酒,首先得从葡萄讲起。既然要了解我国最早的葡萄酒,那么便要先弄清楚我国最早的葡萄出现在什么时候。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提到葡萄的应该是先秦时期的《诗经》。不过,当时叫法有些差异,称作山葡萄、刺葡萄或野葡萄。
到汉代时,《史记》称作“蒲陶”,《汉书》则作“蒲陶”,《后汉书》又写作“蒲萄”。蒲萄种植技术和蒲萄酿酒技术,应该是由西域引入的。不过,汉代以前我们是否有过类似的经验,尚有争议。但据司马迁的记载来看,这两项技术是西域传来无疑。按照《史记·大宛列传》的记载:“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万余石……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
”这记载的是张骞出使西域时所见,之后汉朝派使者取回苜蓿、蒲萄等作物的种子,开始普及耕种。就此来看,我国最晚到汉代时,已经开始人工种植蒲萄,并用蒲萄酿酒了。但按照我个人的看法,我国古代酿酒技术起源很早,虽然主要为粮食酒,却并不能排除曾有果酒的事实,可能也曾用野葡萄酿酒。只是,由于同粮食酒比起来,蒲萄酒不易贮藏,且口味略逊,不太符合国人口味,可能一度失传了。
而到张謇出使西域时,见大宛国种植蒲萄,并以此酿造美酒,又与中原白酒体系不同,显得十分新鲜,故而汉代又怀着好奇之心引入了蒲萄种植技术,并采用了他们的酿酒技术。统治者对葡萄酒的喜爱是显而易见的,魏文帝曹丕还曾在《诏群臣》中大肆夸耀葡萄酒之精妙,认为饮蒲萄酒喝醉后睡一晚便清醒,且味道甘甜而不齁腻,性凉而不寒,可以解乏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