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熙三年(986年)从杨业攻应、朔,为先锋,打得辽军溃不成军。
应该怎样理解《水浒传》?
《水浒传》讲的是封建社会下,一百零八个好汉轰轰烈烈起义的故事。故事里,有朝廷腐败的人神共愤,有英雄好汉们的快意恩仇,有壮烈的反抗,有诏安后失败的悲惨结局。《水浒传》这部小说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是明清白话小说的典型代表,对中国后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官逼民反的大背景下,深刻揭示农民起义的起因、发展、成长及至失败的过程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几乎每个朝代发展到一定程度,统治阶级就荒淫无道,社会上滋生腐败,各级官吏对底层百姓的剥削和压榨增加,使民不聊生,农民起义就会爆发。
《水浒传》比较正面地描写了一群不堪欺压的“好汉们”揭杆而起、聚义梁山,直至接受招安,最后死伤大半的全过程。书中对这些草莽英雄,有讴歌,但更多地是同情,也对农民起义的走向和归宿作了一定的探讨。二、《水浒传》的文学价值《水浒传》作为叙事白话文小说,抛开它的故事内容褒贬,单谈它的文学手法,是非常高明又精彩的。
书中塑造的武松、鲁智深、林冲、杨志、宋江等人物形象都很丰满,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下面举几个人物例子.1.林冲林冲本为80万禁军教头,有社会地位,有较好的收入,有年轻美貌的妻子,有温馨的家庭。面对调戏他爱妻的高衙内,他虽然怒气冲天,但碍于对方是自己顶头上司高太尉的义子,只好忍气吞声。之后,高俅指使他的好友陆谦设计骗他妻子,诱骗他误入白虎节堂,他仍然忍气吞声。
在充军途中他被押解的官差百般磨折,甚至险遭杀害,被鲁智深救下后他也忍着,他总幻想能回家与妻子团聚。但高俅不杀林冲誓不罢休,后又指派陆谦等人,要在草料场将林冲烧死,这时林冲才忍无可忍地杀了陆谦等,此时他已经走投无路,不得以踏雪上了梁山。林冲是最能体现“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2. 武松武松景阳岗打虎名扬乡里,是人人称颂的“打虎英雄”,也因此做了督头,在人前很光鲜。
后来他的兄长武大郎被潘金莲、西门庆、王婆合谋死,他杀了三人,投案自首,被充军孟州。武松后来武快活林醉打蒋门神也是淋漓尽致。再后又被蒋门神和张督监陷害,终致忍无可忍,血溅鸳鸯楼,再一次亡命江湖。武松嫉恶如仇、磊落坦荡,重友情,有豪气,是水浒中塑造最为成功的人物。3.鲁智深鲁智深做了两件被大多数读者熟知的事情:一是为救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郑屠,被官府追捕,无奈做了和尚;二是因救林冲,被高俅迫害,连和尚也做不成了,只好落草二龙山,后辗转上了梁山。
从这两件事情上读者看到了一个慷慨直爽、疾恶如仇、路见不平一声吼的鲁智深。4.杨志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他的理想是想凭自己的一身本事为朝廷效力,“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但表面上看他的运气太差了:先是失了花石纲,丢了官职;后想通过贿赂企图官复原职时,又无意中杀了波皮牛二;充军时受到梁中书赏识和提拔,看视苦尽甘来,但又失陷了生辰纲......因为他写下了军令状,回去,已无活路,这时他不得已才选择亡命江湖,后辗转上了梁山。
纵观整部水浒的结构纵横交错,在大的脉络下,连缀着一个个相对独立又自成主体的主要人物的故事。这一个个故事在结构上既纵横开合,各尽特色,又是整个故事的有机组成部分。三、农民起义的归宿在哪里?在封建社会,忠君思想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而当时的农民军将领也缺乏打破旧制度、建立新时代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支撑,那么聚义梁山的好汉们,最终的归宿和结局是怎样的呢?而施耐庵时代之前的农民起义又都是以失败告终的。
那么,如何安排这群“说起就走、路见不平一声吼”的好汉们的归宿呢?好像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招安。过去我读到招安的章节,也是气愤填膺,暗骂宋江葬送了梁山。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最近头条问答中,引导人们读“名著”,思考“名著”,我也思考了:如果不招安,还有更好的结局吗?答案也是无解的。所以《水浒传》注定是一曲英雄的悲歌。
四、《水浒传》讲的也是一场人性江湖自古忠义两难全,忠于朝廷负了义气,不忠于朝廷空有义气又寸步难行,祸源在于朝廷的腐败。而朝廷为什么会腐败,这是人性深处的善恶,永远也讨论不完。但是时局就是如此客观,朝廷处理事情违备背公平正义,梁山好汉只能凭自己的武功替天行道,行侠仗义。这场故事中,错错对对,自古无定论,但都是人性善恶的映现,大是大非与局部论述,都难有统一的评价。
毕竟,人性深处,谁也说不准它到底是什么。但总的来说,朝廷腐败必然是让人痛恨的,梁山好汉快意恩仇是大快人心的。宋江招安是让人扼腕的,梁山好汉最后死伤过半是让人痛心的。每个人,包括读者,在人性深处,我们都向往光明,鞭策阴暗,这让我想起元代张养浩的一首:“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吉林市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吉林市有特色的地方很多,以吉林市本地旅游节庆节日为例,如春季的“开江鱼美食节”,夏季的“松花湖休闲度假旅游节”,秋季的“蛟河红叶节”和冬季的“雾凇冰雪节”,并且吉林市温泉资源丰富,于是有了“春品开江鱼、夏游松花湖、秋观红叶谷、冬赏雾凇景,一年四季泡温泉”的俚语。吉林市历史底蕴深厚。“一座龙潭山,半部东北史”自不必细说,近年有考古队多次前往,但成果暂未得到官方媒体披露。
在东团山,考古人员发现了不晚于东汉时期的城墙,并发现了大量“夫余国”时期遗存。康熙帝数次东巡乌拉吉林船厂,著有《松花江放船歌》,其情景被还原于临江门大桥北侧下,可以去拍照留念。吉林北山原名九龙山。“儒释道”三教同山,古建筑有玉皇阁、药王庙、坎离宫和关帝庙。有兴趣的话可以去老郎殿看看,这是全国少数供奉唐明皇的地方。
在北山公园的南侧有落马湖公园,相传康熙东巡时曾在此地不慎落马。也可以去北山公园东北方向的玄天岭,玄天岭上筑有坎卦图,并建有玄帝观,玄帝观是道教主流全真道派十方丛林制宫观,始建于乾隆三年(1738年)。目前玄天岭文化公园建设已初见雏形。吉林乌喇则是由吉林市人民政府考察立项兴建,具有浓郁满族特色的大型山水实景灯光演绎公园。
乌喇演绎表演在每年年秋周末的夜场进行演出,演绎表演名为“松花江·印记”,以传统舞蹈的形式还原乾隆皇帝巡视乌喇时的场景。吉林市天主教堂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始建于1917年,历时10年建成。严寒冬日,透过江畔雾凇看教堂,别有一番风味。该说不说,这个问题问得实在太大,很多名胜古迹、传说等无法逐一表述,只能挑一些大家平时不太了解或了解不太深入的景点来进行回答。
沧州附近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吗?
我认为,沧州附近最好玩的就是出海打鱼。找上三五知己,在黄骅渔港租一条渔船,费用不高,2000块钱左右,在海面上五六个小时,来回下两次网,打上来的海鲜归游客,多加钱还能往远处多跑一段距离。绝大多数时候,打上来的海鲜价值远超游客付出的费用,渔船上准备了酒,随时可以把新鲜海鲜做熟了打牙祭。在船上最辛苦的活就是分拣海鲜,一网大概有五六百斤的收获,出海一次就能看到一千多斤的海鲜,多加500块钱,收获还能多一倍。
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是怎样的?
“杨家将”满门忠烈,几代人前仆后继,精忠报国的英雄业绩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杨业、杨延昭、杨文广祖孙三代人均是北宋爱国名将,他们在抗辽等斗争中表现出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如同史诗般的精彩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一、杨家将简介(一)、杨家祖孙三代(1)、杨业,又名杨继业。太原(今山西太原)人。
“杨业的父亲名叫杨信,是五代时抗辽的著名将领。公元944~946年间,正是五代后晋和辽太宗执政时期,辽军曾一度冲入后晋的都城东京(河南开封),北方人民举起了抗辽的旗帜。杨信在火山(山西河曲)领导人民抗辽。现在山西河曲和保德一带地方,还有“杨家寨”的地名,相传是当年杨信活动的地方。由于杨信在抗辽斗争中表现了英勇坚木县还有杨家城的遗址。
强精神,刘知远建立后汉政权时,派他在麟州带领军队,保卫边防。现在陕西神木县还有杨家城的遗址。(赵文博《中国通史》以下简称《中国通史》)杨信任后汉的麟州刺史。杨业本是北汉名将,无论是交战宋军,还是迎击辽军他都表现出骁勇善战的气概,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又因冲锋陷阵,英勇无敌,号称“杨无敌”。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四月中旬,宋军数十万包围太原,宋太宗亲临太原城下督战。
刘继元在困守孤城、外无援兵、内部厌战的情况下,于五月初五出降,北宋统一战争至此结束。北汉降宋后,杨业亦归降宋朝。由于杨业之前在北汉三十余年的战斗经历,积累了丰富的戍边经验,所以当他归为宋军旗下,得到宋太宗的赏识。“成为北宋王朝的一名将军。这时,他已经是五十岁左右的人了。宋太宗知道他熟悉北方边疆情况,派他做代州(山西代县)刺史,录属大将潘美部下。
”《中国通史》辽国也曾多次以荣华富贵诱降他,但都遭到了严词拒绝。因为杨业本身为汉人,这是一种民族情节。他宁可帮助宋朝一统江山,也不愿意被外族入侵。这也是他在宋太宗北伐时,誓死不投降的原因。“杨业在他父亲的熏陶下,具有慷慨好义的精神。根据历史记载,他有七个孩子。长子名叫延朗,后改名为延昭。延昭在北方坚守边疆达20多年,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
辽军很害怕他,称他为“杨六郎”,并不是他排行第六。其余六个儿子,除延玉阵亡外,还有延浦、延训、延瓖、延贵、延彬。”《中国通史》杨业归宋后,任代洲兼三交(今太原北)驻泊兵马都部署。屡败契丹兵。雍煕三年(986年),宋军分三路攻契丹,因东路军在涿州战败,杨业形成孤军深入,节度使潘美、监军王侁强令他攻取寰洲,行至陈家谷(今山西朔县南),陷入重围,浴血奋战后重伤被俘,绝食而死。
时年约六十。儿子杨延玉也壮烈殉国。2)、杨延昭,本名延朗,杨业长子,称杨六郎。幼时戏为军阵,杨业以为“此儿类我”。延昭常从父从征。在二十多岁的时候,曾在他父亲手下守备宁武关沿线。雍熙三年(986年)从杨业攻应、朔,为先锋,打得辽军溃不成军。“杨业死后,杨延昭仍然是宋朝守卫北方的一员名将。宋真宗曾经召见过他,说他不愧是名将的后代。
当时他担任莫州(河北任丘)刺史。他很能团结部下,与将士们同甘共苦,保持良好的军队纪律。”《中国通史》咸平二年(999年)冬,辽军南下,攻遂城(今河北徐水西),他在城上灌水为冰,至辽军因城坚滑不能上,遂退兵。其后屡败辽军于河北边境。官至高阳关副都部署。他号令严明,身先士卒,戍边二十余年。(3)、杨文广,杨延昭之子、杨业之孙。
将门虎子,没有辜负老辈人的厚望。他因祖父余荫庇佑,入朝为官,任侍卫亲军龙卫、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后升领防御使。宋神宗时跟随范仲淹在西北同西夏国作战,立下战功。历官定州路副都总管、步军都虞侯。后因其追随大将狄青平叛有功,授广西钤辖,后复令知邕州。他把收复失地的军事计划,连同作战的阵图送给宋朝政府。可惜一直到杨文广去世时,并没有听到朝廷的反响。
杨文广的一片爱国心,像大石沉入海底。《中国通史》杨氏一门要算杨文广绰有祖风啦!(二)、折太君佘太君与其它传说中的杨门女将不同,历史上确有其人。佘太君,杨业之妻。亦称杨令婆。佘太君生长在一个爱国名将的家庭,自幼受其父兄武略的影响,青少年时就研习兵法,颇通将略,把戍边御侵、保卫疆域、守护中原民众为己任,协助父兄练兵把关。
可以说折家名将辈出,担负起保卫西北边疆的重任。在共同抗辽、保家卫国的斗争中,杨、折两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最终杨业与佘太君结为夫妻。乾德二年,佘太君父亲折德扆病死后,她的兄弟折御勋、折御卿先后出任府州知州,官至节度使,而且都是当时的名将。折御卿,在子河汊之战中,以少胜多,大破辽军,“斩首五千级,获马千匹”,史书称“自是契丹知所畏”。
《中国通史》载:杨业的妻子折氏,也是一个有军事才能的人。出自云州(山西大同)的大族。她的祖父折从阮,五代后唐时担任府州(陕西神木东北)的防务。她的父亲折德扆、兄弟折御勋、折御卿,在五代后周和北宋初年,先后镇守过府州,多次与契丹交战,保护北方的门户。今山西保得折富村还有杨业妻子折太君墓。在元曲和传统戏里面,都作“佘太君”,大概是由于“折”,“佘”读音相近的关系。
她善骑射,曾帮助丈夫屡建奇功 …“杨业牺牲后,他的妻子折太君向宋朝政府提出了控诉,在正义的呼声面前,宋太宗只得把潘美降级,把王侁和刘文裕革职,并给杨业六个儿子以官职。”《中国通史》佘太君不慕容华富贵,不畏帝王淫威,敢于和以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为代表的邪恶势力做斗争的可贵气节感人肺腑。二、杨家将的抗辽斗争契丹不断南侵,宋、辽之间曾先后发生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战争。
(一)、高粱河救驾第一次: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消灭了北汉,准备乘胜收复幽云等十六州。“但是,由于宋军长期连续作战,兵将没有好好地修整,战斗力已经十分疲乏,而辽朝以强大的兵力援救幽州,终于在高粱河大败了宋军。”《中国通史》在宋太宗单骑陷入泥淖危险关头,杨业正押运粮草巧遇,及时将太宗救起,用驴车护送急撤。
杨业、杨延昭父子迎击追兵,连杀兀环奴、兀里奚两员大将。宋军倍受鼓舞,反攻辽军,辽军落荒而逃。宋太宗任杨业为重镇代州 刺史,以阻止辽军南下。"第二年(980年)的三月,辽兵10万又向雁门关(山西代县北)进攻,气势汹汹。宋朝杨业一军,在雁门关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通史》(二)、视死如归第二次:公元982年,年仅十二岁的耶律隆绪坐上辽朝皇帝的宝座。
宋太宗想利用辽政权大变动的时机,出兵收复十六州失地。《中国通史》雍熙三年(986年),战斗开始了。“北宋的反击战,得到了北方人民的支持和响应。杨业的部队出了雁门关,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就收复了云州(山西大同)、应州(山西应县)、寰州(山西朔县东北马邑镇)、朔州(山西朔县)等四州。在攻打应州和朔州时,杨业儿子杨延昭当先锋,把强悍的辽兵打得惊慌溃败。
《中国通史》但是由于东路军大将曹彬的贪功冒进,粮草一时供应不及,在涿州西南40里的歧沟,被辽军打得大败,损失惨重,当部队夜渡拒马河时溺死无数兵士,部队退到易州后,在沙河附近又死亡过半。杨业知道辽军已经占了主动地位,只能分散他们的兵力,予以个别击破。杨业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保卫云、朔、应州人民南撤的作战方案, 但没有被潘美及监军王侁、刘文裕等人所采纳。
之后杨业又与潘美约定,由潘美带领精壮步兵埋伏在朔州以南的陈家谷口,等待杨业把辽兵引到这边时,前后夹攻,痛歼敌人。在退到陈家谷口时,指望潘美的部队前来接应,誰知他们早已逃之夭夭。西路军杨业由于得不到主帅潘美的支援,在陈家谷口(今山西宁武东北)战伤被俘,绝食三日而死。《中国通史》(三)、澶渊之盟第三次:宋、辽的第三次大规模战争发生在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朝萧太后和耶律隆绪带领20万人马南下。
“杨延昭部队在广信军(河北徐水东)拦截南下辽兵,并上书要求北宋朝廷团结军民,打击敌人,收复失地。他认为辽朝孤军深入澶州,抢去的财物都留在马上,军队虽多,而人马困乏,只要宋军合力反击,是完全可以大败敌人的。”《中国通史》但宋真宗缺乏这样的勇气。在北宋军民合力反击下,辽兵处处被动,处于不利地位。终于签订了“澶渊之盟”。
之后,宋朝于1005年(景德二年),派杨延昭防守保州(河北保定),后又调到高阳关(河北高阳东),这是宋朝的边防重镇。《中国通史》结束语:杨家将祖孙三代人精忠报国,舍生忘死,奔向抗击敌寇战场的英雄事迹可歌可泣,得到了广大民众的尊重爱戴和敬仰,杨家将的拳拳爱国之心,为国捐躯,铮铮铁骨,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获得了长久的生命力,鼓舞着广大民众而经久不衰!。
中国古代哪个省的名人最多?如何评价这些名人?
中国古代名人比较多省的主要有河南、山西、江西、山东等省,所谓最多是指名人的绝对数量,按各省官网的统计,江西最多,为309人,山西第二,为296人,河南第三,为272人。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河南的古代名人应该超过江西和山西。为什么呢?因为河南是中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商朝时期曾定都于今天河南商丘、安阳地。
西周和东周都曾定都洛邑(今洛阳)。春秋战国时期,有10个诸侯国的都城在河南。两汉时期,曾定都洛阳和许昌;魏晋南北朝时期,洛阳曾是曹魏、西晋北魏的都城,安阳曾是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都城;隋唐时期,洛阳或为东都,或为都城,五代到金朝,开封、洛阳和商丘数次为都城。从历史的发展脉络来看,河南省是中国古代王朝都城最多的,时间也是最长的,所以出现的名人应该也是最多的,过去有“天下英才,中州过半”之说,河南古称“中州”、“中原”;汉魏时期也有“汉魏文章半洛阳”之说。
下面通过简要的人物介绍,来看河南名人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和历史地位和贡献,回答如何评价这些名人的问题。一、 “炎黄子孙”的根1、燧人氏,燧明国(今河南商丘)人,钻木取火,结束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2有熊氏,上古华夏部落中的一个氏族,建立有熊国,有熊氏族居地望在河南新郑,以有熊氏作为氏族称谓始于少典。
史传炎帝、黄帝都为少典之子,是有熊氏的一个分支,后世也称炎帝、黄帝为神农氏与轩辕氏。3、炎帝朱襄氏,出生在朱野(今商丘市柘城县),炎帝登上王位,以朱野为都 (今商丘市柘城县),死后葬于朱野(今柘城县朱崮寺村),名曰炎帝朱襄陵,即为炎帝之墓。炎帝为中华人文始祖之一。4、黄帝,出生地有河南新郑、陕西姬水、甘肃天水、山东寿丘之争,至今未有定论,他是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统一了华夏部落。
荆山黄帝陵,位于河南省灵宝市的阳平镇。另两座黄帝陵分别在陕西黄陵和河北桥山。二、对汉字文化贡献的著名人物1、仓颉,黄帝时期造字史官,原始象形文字的创造者,传说中黄帝时代的仓颉造字在河南。他在位时,向南巡狩其领土,在元扈(一作玄扈)洛汭(今洛阳市洛宁县境内)发现灵龟负书,仓颉拜受洛书,今洛宁县有仓颉造字台,是后人为纪念仓颉帝而建造。
2、李斯,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驻马店市上蔡县)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他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制定规范书写“小篆”。3、许慎,东汉汝南召陵(现河南漯河市姬石镇)人,编著《说文解字》 ,对文字学做出巨大贡献,后人尊之为“字圣”。三、思想文化的著名人物1、老子,春秋末期人,史学界普遍认为在今河南省鹿邑县人。
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有《道德经》传世。2、庄子,战国中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出生地有河南商丘说、安徽蒙城说、山东东明说。他创立了庄学,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齐名,并称老庄,有《庄子》传世。3、墨子,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一说鲁阳(今河南鲁山)人,一说滕国(今山东滕州)人。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有《墨子》传世。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商鞅和申不害,纵横家的苏秦和张仪,开创宋代理学程颢、程颐等,也都是河南人。此外,河南还有很多著名的军事家、文学家、科学家、书画家、经济学家等等,可以说,中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
你觉得现在相声艺术家的排名会是怎样的?郭德纲能排第一吗?为什么?
先说结论:比营销跟赚钱,郭德纲相声史第一位。比相声技艺,还活着的人里面郭德纲排在20~30之间,但很快就会掉出去。郭德纲的相声技艺只是符合商业炒作的标准,在艺术上只能说优秀,远远达不到高阶,更不是郭粉成天叫嚣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郭德纲并没有得到过正经传授,小时候凭着爱好听录音看电视学,跟着天津一些老先生讨教,但他没有正经拜师,所以得不到正经传授,常九爷对他最大的影响就是给了他四大本。
他的童子功基本上都是后天炒作出来的,后来拜了杨志刚为师,进入红桥文化馆之后才有系统的教学。跟着杨志刚的几年,是郭德纲台风正式成型的时期。相声这玩意儿如果只是跟录音或者看本子,那么永远都是票友,只能模仿其表不得其里。当年马季跟着录像学《卖布头》,侯大师知道后非常生气,当着面一点点教,之后马季才算真的会了这块活。
郭德纲也是同理,杨志刚给他喂的活,他才是真的学会了,否则永远都是野路子。但杨志刚教了他多少他不承认,非要说自己吃百家饭长大,自带天赋成为大蔓儿,那真相就只能活在他们记忆里了。后来郭德纲取得事业上的大爆发,也是三分能耐一分机遇六分贵人扶持的结果,如果就凭着他自己在小剧场骂“主流”,再投胎十次也红不了,康大鹏东东枪以及凤凰等贵人都是郭德纲走红的契机,在零几年几乎将相声这个关键词捆绑在了郭德纲身上,第一批纲丝也是郭德纲真正的衣食父母,没有他们的努力,就没有今天郭德纲的韭菜地。
郭德纲真正的相声水平,也业内的评价非常一致,那就是白银以上黄金以下,但被媒体炒成了钻石。不说跟那些已经去世的大师比较,就是当下还活着的艺人,比郭德纲强的也能组成两只足球队。宝字辈是现今辈分最大的老艺人,在世的还有十个左右,马志明田立禾陈涌泉常宝丰杨少华杨振华于连仲张立林等,郭德纲跟他们比较的资格都没有。
用马志明的话说就是,咱隔着两辈,没必要比较。文字辈艺人比郭德纲强的也一抓一大把,魏文亮李伯祥石富宽佟守本王佩元等,都是功夫扎实而且有代表作的相声名家。而且天津还有一些走接地气风格的大拿,比如佟有为马树春,他们直接就可以对标0506年的郭德纲。当然文字辈里面也有很多蒙事的存在,比如侯耀华,比如马六甲,比如谢金,这些人也就挂个名门之后的头衔罢了,相声一分钱都不值。
明字辈是郭德纲真正应该PK的一辈,但很多已经退出或者淡出舞台,年龄也都是郭德纲爸爸一辈的,巅峰期也错开,比如赵伟洲刘俊杰姜昆冯巩李金斗王谦祥李增瑞,这些人真正火的时候,郭德纲还在红桥文化馆刷厕所呢。明字辈中的青年才俊也是郭德纲当初的竞争对手,天津的裘英俊于丹,马军盛伟,北京的高晓攀尤宪超,还有王自健张伯鑫陈溯,上海的金岩马春然,西安的苗阜王声,在艺术上跟郭德纲各有千秋,也都有各自的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