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答疑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山东那叫亳州还是毫州,亳州和山东交界吗

1,亳州和山东交界吗

亳州和山东完全不交界。亳州,简称亳,别称谯城。北靠河南商丘市,西依河南鹿邑和柘城县,东邻河南永城市,南边是安徽省阜阳市。

亳州和山东交界吗

2,安徽亳州和山东菏泽相比哪个地方好点

经济水平的话山东菏泽好得多,毕竟山东是东部发达地区,比中部还是强很多。。像去年菏泽经济总量在全国居103位,放到安徽来仅次于合肥,还是不错的就个人来说山东的公务员也好些 山东的官员福利待遇方面在全国是出名的高 工资高于亳州一些 发展潜力自然也是菏泽那边大些
任务占坑

安徽亳州和山东菏泽相比哪个地方好点

3,毫州是哪个省的

你好亳州是属于安徽省 以前属于阜阳管辖划出去后独立成一个地级市所辖只有一个谯城区 还有就是亳州不是直辖市 中国四大直辖市就不列举了谢谢
亳州市位于华北边陲,黄淮平原南端。南襟江淮,北望黄河,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对外开放城市。 亳州市面积8522.58平方公里,辖涡阳、蒙城、利辛三县和谯城区,全市总人口534万人。 。2000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地级亳州市,辖涡阳、蒙城、利辛三县和谯城区,国土面积8522.58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08%;耕地60.19万公顷。全市人口530.02万,其中少数民族8.2万人。亳州地跨东经115°53′~116°49′,北纬32°51′~35°05′,长约150公里,宽约90公里。辖境与黄河决口扇形地相连,地势平坦,仅东部有龙山、石弓山、齐山、狼山、双锁山等10余处石灰岩残丘分布;整个亳州地势西北高,以l/9000地面自然坡降向东南微倾。由于受河流蜿蜒切割变迁和黄河历次南泛的影响,形成平原中岗、坡、碟形洼地相间分布,地势起伏跌宕,具有“大平小不平”的地貌特征。全市气候处在暖温带南缘,属于暖温带半温润气候区,有明显地过渡性特征,年平均气温14.7℃,平均日照2320小时,平均无霜期216天,平均降水量822毫米。辖区内河流属淮河水系。主要干流河道有涡河、西淝河、茨淮新河、北淝河、芡河等。 亳州市矿产资源主要有煤 、石英石、石灰石、白云石、陶土,动物资源有狐狸、獾、黄鼬、啄木鸟、猫头鹰、鹭鸶、黄鹂、蛇、蝎、蛙、鲤、鲫、鳜、鳗、鳝、虾等,水生植物有藕 、菱、茭白、芡实、芦苇 、蒲等 ,中药材有芍药、菊、桑皮、花粉、桔梗、金银花等 400余种。土特产品有古井贡酒、白芍、泡桐、万寿药枕 、剪纸。名胜古迹有成汤陵墓、华佗庵、花戏楼、古地下道、道德中宫、桑林、曹操庙、曹丕庙、章花台。 亳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上古时,“亳”地属古豫州,成汤为诸侯时即居于此。“亳”当时写作“薄”。《汉书·地理志》有注云:“亳同薄”。《史记》载:“自契至成汤八迁,汤始居亳”。商曾几度迁都,人们将汤所都之地统称为“亳”,包括南亳(今河南商丘以南,安徽亳州以北),北亳(今山东曹县一带),西亳(今河南偃师一带)。现在的亳州,系南亳故城域。周代,此地称“焦”。秦统一中国,推行郡县制,在此置谯县,隶属砀郡。秦末陈胜、吴广于大泽乡起义后,由于一时难以取北面的彭城,便占据谯县。西汉,谯县隶属豫州刺史部所辖之沛郡。东汉时,沛郡改为沛国。建安末年,析沛国之一部置谯郡,曹操以谯郡一带为基地,不断在军事和经济上扩充自己的力量。曹操在谯郡等地实行屯田,大力开展“军屯”、“民屯”,促进了谯郡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长。魏文帝皇初二年(22l年),谯被封为“陪都”,与许昌、长安、洛阳、邺并称为五都。北魏正始四年(507年)置南兖州。北周大象元年(579年), 因南兖州地处古南亳近临,故“遥取古南亳之名以名州”,改南兖州为亳州,亳州之名,始见于此。 隋唐时期,几次更名,或亳州,或谯郡。明初,亳州降州为县,隶属颍州。弘治九年(1496年),亳县又升为州。清初,亳州隶属江南省凤阳府。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省划为江苏、安徽两个布政使司。民国元年(1912年)亳州改为亳县。民国37年(1948年)8月成立亳州市,1949年2月市、县合并,恢复亳县建制,隶阜阳行政公署。1986年3月撤亳县建亳州市,其隶属关系和辖区不变。1998年2月归省直接管辖。2000年5月设立地级亳州市。

毫州是哪个省的

4,中国古今有没有一个叫毫州的地方

没有叫毫州的,只有叫亳(bó)州的。
中华药都-亳【bo】州简介〗[编辑本段]亳州市位于华北边陲,黄淮平原南端。南襟江淮,北望黄河,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对外开放城市。 亳州市面积8522.58平方公里,辖涡阳、蒙城、利辛三县和谯城区,全市总人口534万人。 。2000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地级亳州市,辖涡阳、蒙城、利辛三县和谯城区,国土面积8522.58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08%;耕地60.19万公顷。全市人口530.02万,其中少数民族8.2万人。亳州地跨东经115°53′~116°49′,北纬32°51′~35°05′,长约150公里,宽约90公里。辖境与黄河决口扇形地相连,地势平坦,仅东部有龙山、石弓山、齐山、狼山、双锁山等10余处石灰岩残丘分布;整个亳州地势西北高,以l/9000地面自然坡降向东南微倾。由于受河流蜿蜒切割变迁和黄河历次南泛的影响,形成平原中岗、坡、碟形洼地相间分布,地势起伏跌宕,具有“大平小不平”的地貌特征。全市气候处在暖温带南缘,属于暖温带半温润气候区,有明显地过渡性特征,年平均气温14.7℃,平均日照2320小时,平均无霜期216天,平均降水量822毫米。辖区内河流属淮河水系。主要干流河道有涡河、西淝河、茨淮新河、北淝河、芡河等。 亳州市矿产资源主要有煤 、石英石、石灰石、白云石、陶土,动物资源有狐狸、獾、黄鼬、啄木鸟、猫头鹰、鹭鸶、黄鹂、蛇、蝎、蛙、鲤、鲫、鳜、鳗、鳝、虾等,水生植物有藕 、菱、茭白、芡实、芦苇 、蒲等 ,中药材有芍药、菊、桑皮、花粉、桔梗、金银花等 400余种。土特产品有古井贡酒、白芍、泡桐、万寿药枕 、剪纸。名胜古迹有成汤陵墓、华佗庵、花戏楼、古地下道、道德中宫、桑林、曹操庙、曹丕庙、章花台。 亳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上古时,“亳”地属古豫州,成汤为诸侯时即居于此。“亳”当时写作“薄”。《汉书·地理志》有注云:“亳同薄”。《史记》载:“自契至成汤八迁,汤始居亳”。商曾几度迁都,人们将汤所都之地统称为“亳”,包括南亳(今河南商丘以南,安徽亳州以北),北亳(今山东曹县一带),西亳(今河南偃师一带)。现在的亳州,系南亳故城域。周代,此地称“焦”。秦统一中国,推行郡县制,在此置谯县,隶属砀郡。秦末陈胜、吴广于大泽乡起义后,由于一时难以取北面的彭城,便占据谯县。西汉,谯县隶属豫州刺史部所辖之沛郡。东汉时,沛郡改为沛国。建安末年,析沛国之一部置谯郡,曹操以谯郡一带为基地,不断在军事和经济上扩充自己的力量。曹操在谯郡等地实行屯田,大力开展“军屯”、“民屯”,促进了谯郡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长。魏文帝皇初二年(22l年),谯被封为“陪都”,与许昌、长安、洛阳、邺并称为五都。北魏正始四年(507年)置南兖州。北周大象元年(579年), 因南兖州地处古南亳近临,故“遥取古南亳之名以名州”,改南兖州为亳州,亳州之名,始见于此。 隋唐时期,几次更名,或亳州,或谯郡。明初,亳州降州为县,隶属颍州。弘治九年(1496年),亳县又升为州。清初,亳州隶属江南省凤阳府。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省划为江苏、安徽两个布政使司。民国元年(1912年)亳州改为亳县。民国37年(1948年)8月成立亳州市,1949年2月市、县合并,恢复亳县建制,隶阜阳行政公署。1986年3月撤亳县建亳州市,其隶属关系和辖区不变。1998年2月归省直接管辖。2000年5月设立地级亳州市。
中华药都-亳【bo】州简介〗[编辑本段]亳州市位于华北边陲,黄淮平原南端。南襟江淮,北望黄河,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对外开放城市。 亳州市面积8522.58平方公里,辖涡阳、蒙城、利辛三县和谯城区,全市总人口534万人。 。2000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地级亳州市,辖涡阳、蒙城、利辛三县和谯城区,国土面积8522.58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08%;耕地60.19万公顷。全市人口530.02万,其中少数民族8.2万人。亳州地跨东经115°53′~116°49′,北纬32°51′~35°05′,长约150公里,宽约90公里。辖境与黄河决口扇形地相连,地势平坦,仅东部有龙山、石弓山、齐山、狼山、双锁山等10余处石灰岩残丘分布;整个亳州地势西北高,以l/9000地面自然坡降向东南微倾。由于受河流蜿蜒切割变迁和黄河历次南泛的影响,形成平原中岗、坡、碟形洼地相间分布,地势起伏跌宕,具有“大平小不平”的地貌特征。全市气候处在暖温带南缘,属于暖温带半温润气候区,有明显地过渡性特征,年平均气温14.7℃,平均日照2320小时,平均无霜期216天,平均降水量822毫米。辖区内河流属淮河水系。主要干流河道有涡河、西淝河、茨淮新河、北淝河、芡河等。 亳州市矿产资源主要有煤 、石英石、石灰石、白云石、陶土,动物资源有狐狸、獾、黄鼬、啄木鸟、猫头鹰、鹭鸶、黄鹂、蛇、蝎、蛙、鲤、鲫、鳜、鳗、鳝、虾等,水生植物有藕 、菱、茭白、芡实、芦苇 、蒲等 ,中药材有芍药、菊、桑皮、花粉、桔梗、金银花等 400余种。土特产品有古井贡酒、白芍、泡桐、万寿药枕 、剪纸。名胜古迹有成汤陵墓、华佗庵、花戏楼、古地下道、道德中宫、桑林、曹操庙、曹丕庙、章花台。 亳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上古时,“亳”地属古豫州,成汤为诸侯时即居于此。“亳”当时写作“薄”。《汉书·地理志》有注云:“亳同薄”。《史记》载:“自契至成汤八迁,汤始居亳”。商曾几度迁都,人们将汤所都之地统称为“亳”,包括南亳(今河南商丘以南,安徽亳州以北),北亳(今山东曹县一带),西亳(今河南偃师一带)。
相关文章推荐...
大家都在看